可持续发展(2课时)

合集下载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 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8. 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我国绿色 经济的发展。 9.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 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 费。 10. 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可持续消费倡导“减量、重复使用、回 收、 再生”的原则。
(2)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 C )
① 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② 蔬菜可从鱼塘中
汲取养分 ③ 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 ④ 丰富
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该农业模式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 市场 B. 地形C. 水源 D. 技术
课堂检测
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以保护繁育期的鸟、兽、
鱼、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
,设计了 3 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
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
解析:理解并掌握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的内涵,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案:(1)该发电厂在生产全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到 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排放量减到最小。 (2)清洁生产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体现了循环经济 理念;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对环境影响大。 (3)该发电厂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了煤炭发电的良性循环,向环境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 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4)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调整产业结构。以循环经济为模式,实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以清洁生产 为目的,开发新能源。 (5)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改变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6)发展生态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维持自然界良好的生态平衡,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2013地理必修班学案 :2.3.2《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鲁教版必修三)

2013地理必修班学案 :2.3.2《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鲁教版必修三)

第2.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第2课时)1.了解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采取措施。

2.了解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稳定战略的措施。

3.环境问题及环境战略措施;实施稳定战略的必要性及措施。

(重点、难点)【自主学习】(三)环境战略1.发展的含义(1)含义:发展与整个社会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的共同进步。

(2)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生态环境的发展B.只有经济发展才能解决环境问题C.只要经济在发展,环境就一定会恶化D.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关系2.我国的环境战略(四)稳定战略1.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1)是可持续发展的;(2)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3)是可持续发展的点、点和点。

2.我国的稳定战略(1)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必须把实现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和全体公民的行动,在保证经济、的前提下,保护,改善,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2)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双选题)A.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B.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C.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D.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42活动材料,思考相关问题。

2.阅读课本P43活动材料,思考相关问题。

【课堂反馈】1.对于环境问题,中国在全面推行现代化进程中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 )A .防治环境污染B .综合治理水污染C .环境保护D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2.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 .经济增长为主B .经济发展C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

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

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3~5题。

劳动教育: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劳动教育: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劳动教育: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计划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五年级上册的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册劳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劳动的安全和卫生- 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技能- 农田劳动和手工制作- 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践、讨论、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

1.4 教学时间本册劳动教育计划共 16 课时,每课时 40 分钟。

二、教学计划详细内容2.1 劳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课时)- 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劳动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2 劳动的安全和卫生(2 课时)- 劳动中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劳动中的卫生知识和技能2.3 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技能(4 课时)- 个人卫生和房间整理- 烹饪和衣物洗涤2.4 农田劳动和手工制作(4 课时)- 农田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5 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2 课时)- 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实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三、教学计划实施和评估3.1 教学计划的实施- 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和连贯。

-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2 教学计划的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计划参考资源- 《劳动教育教材》- 《劳动安全与卫生》-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农田劳动与手工制作》- 《环保教育教材》五、教学计划附录- 教学计划时间表- 教学计划评估表- 教学计划反馈表以上是劳动教育五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然而,我们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我们自己的容忍极限。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什么比环境问题更紧迫和重要的了。

因此,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

幼儿教育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将探讨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同时,我们将结合小班科学课程教案的实际案例,介绍在幼儿园中如何提高幼儿的环境意识、引导幼儿走向可持续的未来。

第一部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危及满足后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

环境:指地球大自然的各种物质、能量和生命体系。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受损、气温上升、生物种类灭绝等现象都说明了这一点。

社会:指人类的生活和相互关系。

社会中的不平等、贫困、不稳定、冲突等现象往往导致不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指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过程。

不可持续的发展往往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贫富不均等现象。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在不危及环境和社会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幼儿教育是培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早期幼儿教育对于后期幼儿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环境刺激和教育经历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由于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对于环境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较强此时,为幼儿提供的教育和行为模式将深深地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普及贯穿到幼儿教育的始终。

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际应用,并且理解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植物、动物、天气和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引导幼儿理解和体验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相关知识。

《可持续发展》说课稿_2

《可持续发展》说课稿_2

《可持续发展》说课稿《可持续发展》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

在此基础上,本框题将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正确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

为下一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要求,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性,学会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节约资源的习惯,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要求依据: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不但给当前的人类发展造成困难,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构成威胁,寻求怎样的发展道路才能摆脱这种困境,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教学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依据:由于对这一问题关注不够,因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观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科学45《可持续发展》教案

小学科学45《可持续发展》教案

小学科学45《可持续发展》教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概念。

在当今世界,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我们的资源有限,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生活方式不会对未来世代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和关注可持续发展,本节课将通过探索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意识,并鼓励他们采取行动。

一、目标和学习目标:1.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并能够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可持续生活方式。

2. 学习目标:a. 学生能够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关键原则。

b. 学生能够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际例子以及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c. 学生能够制定行动计划,采取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二、引入活动(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或物品,例如太阳能电池板、回收垃圾箱、自行车等,并请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图片或物品与可持续发展有何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释与可持续发展主题相关的核心概念。

三、知识讲解(15分钟):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a.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b.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2. 例子和应用:a. 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在不同方面的应用,例如节约能源、减少垃圾、保护动植物等。

b.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可持续行为,例如使用环保袋购物、关闭不必要的电器等。

四、小组讨论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一起讨论以下问题:1. 你认为为什么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的未来非常重要?2. 在你的家庭中,你和你的家人有哪些可持续生活习惯?3. 你能想到一些其他可以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吗?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并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发表意见。

五、行动计划(15分钟):要求每个小组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列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的可持续行动。

他们可以包括节约水和能源、减少废物和污染、保护动植物等。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上篇:环境保护概论第1 章环境概述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及其组成、环境问题、环境与健康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为环境概念、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难点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时数:2课时环境的含义板书环境质量与容量环境及其组成环境分类环境的特性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问题分类环境概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体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健康环境污染致病的特点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环境与疾病教学内容1.1 环境及其组成1.1.1 环境的涵义所谓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体系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即中心事物。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中心事物与环境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相互关系。

对于环境学来说,中心事物是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

也就是说,环境是指人类(主体)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物质因素交互关系的总和,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1.2 环境质量与环境容量1.1.2.1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人工环境要素包括: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等。

1.1.2.2 环境质量所谓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件(第2课时)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件(第2课时)
壤肥力,减少病害.
2.美国的农业发展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1)、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维护土壤肥力 2)、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出口量(%)
65 33 16 67 24 14 3 9
位次 第一 第一 第三 第一 第一 第一 第七 第二
2003年美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位次
世界最高的劳动生产率
每10个农民可以养活的人口数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系列1 中国 15 世界平均 50 美国 760 系列1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a 美国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及原因b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生产地 区专门化 最大经济效益
美国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农业区,每 个农业区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如乳畜 带内拥有全国奶牛的1/3,生产全国牛奶、 乳制品的1/2;玉米带生产的玉米占全国的 3/4、大豆占60%,这里还利用玉米做饲料, 饲养占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牛。
美国农业人口
占全国人口的 2.2%,平均每 个劳动力可供 76人消费,不 仅满足本国需 要,还可以有 1/3~2/5的农 产品用于出口。
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a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1) 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2)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科技和装备先进
绍兴的农业生产能使用这些机械设备吗?为什么?
(3)交通运输网络完整而便捷
材料: 美国有长达500多万公里的夜面公路和大量 专用车辆以及冷藏载重汽车,从而可以保证各 种农产品尤其是易腐产品的远途运输。 加利福尼亚财团控制的德尔· 蒙特公司,在 国内外经营土地80万亩,有38个农牧场。在美 国有54家加工厂,13家罐头厂,1座海运卸货 码头,6个卡车转运站,1个空运发售中心和10 个分配中心,它的手伸向西欧、日本和广大第 三世界。

《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案

《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案

《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案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案一、引言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指通过教学和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力和行动,以推动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价值观。

4. 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行动力。

三、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公平公正的关系。

4.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 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

四、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2. 视听教学:通过观看视频和听取相关音频,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3.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过程和困难。

4. 群体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群体讨论,探索可持续发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挑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2. 小组讨论成果: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思考。

3. 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考的书面表达。

4. 课后反思:学生对课堂研究的反思和回顾。

六、教学资源1. PPT演示文稿: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和案例。

2. 视频和音频资源: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和实践经验。

3.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具体案例供学生分析。

七、扩展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

2.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

3. 学生报告: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的撰写和演讲。

八、总结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关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的指导。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今后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适当的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意识
-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技能,如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 资源管理和消费惯
- 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
- 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活动
教学方法
- 以案例研究和实例解析的方式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 利用小组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和讨论不同资源管理
和消费惯,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做出可持续的选择
- 运用观察和实地考察的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和气候
变化的现象和影响,激发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安排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感和可
持续发展实践
教学评估
-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 案例分析和小组报告
- 实地考察和观察记录
- 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参与与成果
结语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技能,让他们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
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可持
续发展的行动。

参考资料:。

2013地理必修班学案: 2.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鲁教版必修三)

2013地理必修班学案: 2.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鲁教版必修三)

第2.2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2课时)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重点、难点)2.能够举例说明人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如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综合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自主学习】知识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共同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采取 ,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世界各国进行国际协作,共同解决酸雨蔓延的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4.阶段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向推进的过程。

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和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及承担的等方面.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2)填写下表,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及责任。

知识点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972年在召开提出。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了提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发表的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现已被广泛接受。

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等决议,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典例剖析]1.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 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2. 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是()A.美国对绿色和平组织的呼呼吁置之不理B.把污染排放到本国,不危害它国C.日本政府禁止乱砍滥伐,从别国进口一次性木筷D.中国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课堂反馈】1.对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公平性——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计划”②持续性——不用控制人口规模③共同性——挽救濒临灭绝的动植物④共同性——创立环保全球同盟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根本途径是 ( )A.公众参与,全球合作 B.保护环境,减少污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发展科技,开发宇宙3.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不正确的是()A.公平性——建立自然保护区B.持续性——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C.共同性——签署《京都议定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D.共同性——拯救濒临灭绝的动植物4.城乡统筹、和谐共进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A.代内公平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代际公平原则,5.解决全球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阶段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6.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的是()A.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B.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C.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D.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7.下列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是()A.我国在东部沿海实现“休渔”制度B.1987年,为保护臭氧层,50多个国家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C.各国有平等利用资源的权利D.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京都议定书》8.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是()A.开垦红壤地区的荒山荒坡,发展立体农业B.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C.为防止赤潮现象的发生,沿海地区采取休渔政策D.建立人工绿洲,是改变沙漠缺水状况的良好途径9.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是()①营造城市周边绿化带②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③消除城市河道黑臭现象④全球不再生产冰箱和空调⑤全面禁止使用燃油汽车⑥变城市居民集中供热为分散燃煤取暖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⑤⑥10.共同性原则是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

初中思想品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思想品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4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用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节课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时。

在本单元中,前面课时主要是介绍了我国的发展阶段、政治制度、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学习了在这样的国情下决定我国要实施的策略:计划生育、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本课时主要学习另一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单元主要设计了两个专题:专题一: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感情,在思想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专题二:我们在行动学生从自身做起,宣传计划生育的重要性,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敢于批评不符合可持续的言论和行为。

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主要学习方式:通过调查、讨论、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预期学习效果:1.能利用网络搜集我国的资源状况和浪费现象破坏环境的图片、材料、或漫画,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

2.小组合作搜集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并能进行合理分析。

3.通过辩论能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小组合作设计一份以“可持续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倡议书,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宣传,呼吁全体公民重视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懂得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要求,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活动为基础,通过合作、讨论、交流、角色扮演、实践等方法,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性,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环境,人与资源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感情,在思想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高中化学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课时作业含解析2 (1)

高中化学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课时作业含解析2 (1)

第2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有关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B.在物质变化类型上,煤的干馏包含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C.煤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埋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D.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不会增加,因此煤的气化并无意义2.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②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③减少有毒的一氧化碳产生,避免污染空气;④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直接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最近,某企业利用“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新技术”,让煤变成合成气(一氧化碳及氢气总含量≥90%),把煤“吃干榨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②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但没有物理变化③该技术实现了煤的清洁利用④该技术实现了煤的高效利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列不属于煤的综合利用的是()A.将煤干馏制得煤焦油和焦炭B.在一定条件下将煤与氢气转化为液体燃料C.煤变为煤饼作燃料D.将煤干馏制得甲苯和乙烯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先干馏后蒸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B.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D.煤的液化就是将煤转化成甲醇等液态物质的过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是一种可再生能源B.煤的干馏就是加热除去煤中的水分,得到干燥的炭C.以煤为主要原料,可以合成甲醇D.煤干馏得到的焦炉气不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7.(双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的气化是指将固态煤粉碎后高温下变为气态,以使煤燃烧时能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完全燃烧B.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地协调的思想,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意义。

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分析实际案例。

3. 树立环保认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人地协调思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视频、案例等素材。

2. 搜集有关人地干系、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等资料,以便教室讨论。

3. 准备一些实际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4. 安排教室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5. 准备评估工具,包括教室表现、小组讨论和书面报告等。

高中地理课程《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1. 引入可持续发展观点,强调人与环境的干系2. 展示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引发学生对人地干系的思考二、新课教学1. 可持续发展定义及内涵* 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包含的三个维度* 强调人类活动应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2.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分析* 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生态农业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可持续性*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3. 人地协调的重要性* 分析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干系* 强调人地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4. 实现人地协调的途径和方法* 讨论实现人地协调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如提高环保认识、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平时生活中践行人地协调理念5. 总结与回顾*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四、教学过程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其可持续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章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历案-高中地理湘教19选择性必修

《第二章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历案-高中地理湘教19选择性必修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案例,探讨资源枯竭地区如何通过科学规划、产业调整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掌握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案例,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德国鲁尔区资源枯竭的历史背景和现状;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分析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资源枯竭型地区概念、特点及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程度。

2. 技能应用评价: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形成原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其资源枯竭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案例。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内容,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学生在今后应如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关于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心得体会或提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等。

大学绿色发展教学教案

大学绿色发展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发展的基本概念、意义和目标。

2. 培养学生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资源:1. 教材:《绿色发展概论》2. 多媒体课件3. 绿色发展相关案例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绿色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讨论:谈谈你对绿色发展的理解。

二、绿色发展基本概念及目标(20分钟)1. 教师讲解绿色发展的基本概念,包括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

2. 教师介绍绿色发展的目标,如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

3.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谈谈绿色发展的目标对你有何启示。

三、绿色生活方式与可持续发展(20分钟)1. 教师讲解绿色生活方式,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绿色生活方式,并讨论如何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3. 教师介绍可持续发展理念,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平衡发展。

4. 学生讨论: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展示绿色发展案例,如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

2. 学生分组分析案例,探讨案例中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3. 各组分享分析结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足。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绿色发展的基本概念、意义和目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养成情况。

3. 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绿色企业、绿色建筑等,了解绿色发展的实际应用。

3. 建立绿色校园,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主题教案是啥啊

主题教案是啥啊

主题教案是啥啊主题教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或话题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的教案。

主题教案的目的是通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一份关于主题教案的示例:主题: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学科:地理年级:初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 掌握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分类和影响;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3. 学生的环保行动和责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和多媒体设备;2. 学生练习册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看法。

Step 2: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环境问题的分类,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并解释它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如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公平等。

3. 展示一些成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废物回收利用等。

Step 3:案例分析(30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2. 学生根据所选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3.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行动计划。

Step 4: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2. 学生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在环保行动和责任方面的表现。

3. 鼓励学生承诺并实施一项个人环保行动。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看法和行动计划的短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当地的环保活动和社区服务,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调查和研究其他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长江上游某山区走的却是
的路子,其结果

,形成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解题思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生的伙伴、互补的朋友。 人类在考虑自己的行动时,要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社会、接班 人及环境的影响,实现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 形成人口、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而这一切主要是取决于人口的 科学文化素质水平。
【答案】(1)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人口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高 (2)毁林开荒 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人口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低 【解题回顾】人口素质高,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同步进行,实现
人地协调;人口素质低,发展经济破坏环境,人地关系对立。
【迁移·变式】长江上游某山区,这种做法,会出现哪些一系列后 果?你认为这里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 【例2】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 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回答(1)~(3)题。
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人口迅速增长,以及人类不合理的行为, 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包括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范围越来 越大,水资源严重短缺,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环境污染的范围在 扩大、程度在加深等。 (2)世界人口城市化问题: ①就业困难,失业队伍扩大。 ②房屋紧缺,居住困难。 ③交通拥挤,车祸频繁。 ④社会治安问题严重。 ⑤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 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 超过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年型国家,这样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 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本质上是一种进步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也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人口过度老化会引起一系列问题。
读“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
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
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
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


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
2.人口问题的突出表现
所谓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 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 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主要的突出问题是人口迅速增长的问 题、人口城市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 (1)人口迅速增长的后果:人口过快增长将产生一系列的深远影响。 ①粮食供给不足。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粮食增 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人口的平均的粮食消费水平不仅低下, 而且呈下降趋势。 ②就业问题严重。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偏低,劳动力供给人口 基数大,增长快,与有限的就业需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③人民生活贫困化。突出表现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低下,与发 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愈拉愈大。 ④妨碍人力资源形成。当今发达国家有95%的妇女能够进入中等学 校,享有教育和培训以及医疗保健的机会。但是在不少发展中国家, 妇女入学率低,就业无保障,难以获得医疗卫生服务。
(1)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
增长率是
,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
亿,非农业人口占
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

(2)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年至1990年
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下列表格和相应曲线图如下。
年份(年) 全国人口(亿) 非农业人口(亿)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6.6
8.3 9.2 9.9 10.5 11.4
1.4 1.3 1.3 1.4 1.7
3
非农业人口比例(%) 21 18 16
17 21 2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下列表中数据,分析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A

B

A
(公顷/人)
B 1998年人均GDP(美元)
世界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0.24 0.08 0.76 0.87 5020 775 31520 2300
感悟·渗透·应用
【例1】资料1浙江绍兴夏履镇重视环境保护,1997年被联合国评
为环境保护“全球500佳”。
资料2长江上游某山区,人们在砍光烧尽了森林的山坡上戳洞下种。
读后分析回答: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夏履镇重视环境保护,他们走的是

同步发展的道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全面发
展,其根本原因是
①社会经济负担重。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会用于老年人口的财 政支出日益增加,这就挤掉一部分本来可用于经济建设和教育的费 用,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人口老化影响社会再生产需 要的劳动力。其次,人口老化必然导致劳动力老化,不能适应现代 化企业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不利于进行职业上和地理上的转 移。再次,老年人口增多,由于收入相对降低,提供积累率不高, 经济出现停滞。 ③老年人本身问题多。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医疗问题、精神孤 独问题,都会形成各种社会问题。 3.我国计划生育取得的成就
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在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我国 人口生育率大幅度下降。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率低于其他发展中 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再生产类型接近现代型,使我国 11亿人口日迟到5年。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人口增长的 放慢,缓解了国家在资金、粮食、资源、市政基础设施、教育、住 房、就业等方面的紧张局面,提高了人均国民收入,对社会的稳定、 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世界人
专题九 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2课时)
第1课时 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要点·疑点·考点
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世界人口的增长 (1)粗放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缓慢。 平均预期寿命短,世代更替迅速。粗放型也叫传统型。 (2)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迅速, 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3)集约型(也叫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或低增长或零增长或负增长,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年龄结构老 化。这三种类型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人类出现后到产业革命之前, 都表现为第一种类型,原因是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条件差,增长 率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