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德育工作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德育工作反思
一、相信学生,信任学生
教师只有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产生积极向上、进取的动力。
教师应因势利导提出合理的、严格的、明确的要求,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一书中郑老师以笔友的身份梳理女同学青春期情感的波动,助她顺利完成学业,考上大学;李老师把全班最低分宣布为满分,让学生明白科学的求真精神和诚实做人的可贵品质;梅子老师用对一朵栀子花的真切地赞美,师生间会意的沟通,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卡尔森老师更是用最大宽容和睿智的教育手段拨乱反正。
师爱无痕,它如涓涓细流,默默地润泽学生的心田……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无不体现教师相信学生,信任学生的博大心怀,因此教师只要有了涓涓细流般的爱,博大的宽容心,就会使我们的教育得心应手。
二、树立榜样,为人师表
1、严明纪律,以身作则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向学生阐明学校的各项制度,发挥集体的智慧,制定班级公约,要求每一位学生一定要遵规守纪,教师也要做出相应的承诺,师生相互监督。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要求
学生六点半到校,我便在六点二十在教室门口等,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按时起床到校。
做班主任十几年,我从未缺席过一个早操,迟到过一节课。
晚自习,我时常到教室督促,身教胜于言教,学生逐渐克服了懒散的习惯,养成了按时到校,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习惯。
2、情感沟通,润物细无声
第一、发现问题,积极诱导
俗话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德育的重要作用。
我有一个学生叫马有斌,父亲去世了,他母亲又给他找了一个继父,但他对这个继父没有好感,所以动不动就对他母亲发火,有时还在课堂上捣乱,经常与任课老师发生冲突。
我知道,这是他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
作为班主任的我采用了“感情战术”,给他讲道理,让他从平时、从小处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经过多次反复,他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渐渐改掉了这些坏毛病,和母亲、继父的关系好了起来。
我抓住这个机会,因势利导,与他交谈,讲了许多古人孝敬父母的例子。
有位哲人说“表扬是最方便、最廉价、最有效的奖品”,我一旦发现他有一丁点儿闪光之处就及时表扬。
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马有斌以560分的成绩考上了四川铁路学校。
第二、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
关爱,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教师应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对待学生的困难,尽力帮助。
真诚的关爱、体贴他们,这样使学生感受老师的亲情,人间的温暖。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本着这样一个宗旨去对待每个学生:主动找他们谈心,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看法,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与他们架起相互信赖的“心桥”,久而久之,学生有什么话、有什么事都能向我述说。
他们觉得学校就是自己的家,老师就象自己的“父母”。
第三、正确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教师也不是万能的,在工作中也会有犯错的时候,这时教师应当勇于承认错误,不要怕丢人,丢面子。
有一次,我批评一个学生,他顶撞我,我就骂了他一句“你太不像话了,跟×一样……”,过后我对此事也就不闻不问,没想到的是,这个学生处处和我作对,我意识到了我的错误和问题的严重性。
高尔基说“走真正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于是,我主动找他谈话,向他承认了自己言辞过激、方法不当的错误,并请求他原谅。
他开始是漫不经心的听我说,后来竟簌簌地掉下泪来。
沉默了一会,他才说:“我知道自己错了,但你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那样骂我,我受不了,在家里父母从没这样骂过我。
”听了他的话,我由衷地说:“老师也是人,也有犯错的时候,请你谅解……”。
由此,我得到启示,一定要培养学生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品
格,特别是承受挫折的能力。
从此以后,我利用上课时间,向全班同学检讨工作中的失误,然后鼓励学生用校规校纪约束自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这种方法很灵,使很多爱面子的同学,都学会了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及时得到了矫正。
第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今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敢说敢做、喜欢表现自己、上进心强。
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班上建立“班级小组评比制度”,面向全体学生,针对“重点”学生易出现的问题而制定评比制度。
评比项目由班委会组织各小组组长共商讨制订,并在班会课上讨论通过。
评比需要一批认真负责的积极分子,每个人负责一个小项目,每周评选优秀组和优秀组长,并给予小小的奖励。
这样的活动,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和管理,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维护集体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多给学生反思的时间
1、多给学生一些解释的时间
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教师都应让他讲话,千万不能堵住学生的嘴。
我认为师生所受的教育不同,认识能力也不一样,对于某个错误的认识,教师已洞察昭然,学生尚在朦胧之中。
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一看见就训斥,他们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酿成“随你批,听你骂,大小错误不认
帐”的逆反心理。
这样,他们的错误思想或行为非但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教师带来教育上的负效应。
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要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坚持不堵嘴,不塞言,尽量做到广开言路,引发讲话。
让犯错误的学生说明情况,作些解释,教师施教的针对性、可行性就强些,随意性、盲目性少些,施教的情境会畅通宽松,效果也较好些。
2、多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时间
有些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由于自我意识较强,对教师的教育常常是貌恭而心不服,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
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反思。
在反思中,跟他们谈心,沟通情感,增加共识。
如果思想工作过于急促,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在思想教育
中,多给一些时间。
让学生讲话,允许学生争辩,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等待学生的自我实践,这既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也体现灵魂塑造工程的特点。
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有利于学生的思想转化和飞跃、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必需。
总之,中小学阶段,是人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阶段,也是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道德修养,形成良好道德品行的重要时期。
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学校,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育人。
在实施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德育和智育并举,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
展,德育双馨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