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所大学30万大学生调查:近3成防骗测试不及格

合集下载

大学生被诈骗分析报告

大学生被诈骗分析报告

大学生被诈骗分析报告大学生被诈骗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案件频频发生,不少大学生也成为了诈骗案件的受害者。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特点及常见诈骗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代群体,具有技术熟练、对网络生活依赖性强、信息获取渠道广泛等特点,这也成为了他们容易成为诈骗目标的原因之一。

然而,大学生对于网络诈骗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和实际经验。

目前,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诈骗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仿冒身份:骗子通过冒充大学教师、学校工作人员或警察等身份进行欺骗,例如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冒充学校管理员,称学生违反校规需要缴纳罚款或者冒充公安人员,表示学生涉嫌违法需要协助,以此骗取学生的信任并骗取财物。

2.虚假信息:骗子通过制造虚假信息诱导学生点击链接、下载APP、填写个人信息等,从而获取个人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敏感信息。

3.网络购物诈骗:骗子通过制造低价、限时抢购等诱惑,引诱学生购买假冒的商品,或者以假充真甚至不发货的方式骗取金钱。

针对以上常见诈骗手法,大学生有以下应对措施:1.提高防范意识:要加强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和了解,关注网络安全相关公告和新闻,增强警惕。

2.保护个人信息: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密码等隐私,小心对待陌生人的请求。

3.审慎交友:在社交平台上认真甄别好友,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避免受到损害。

4.验真信息: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不明来源的信息,要进行核实,不轻易相信。

5.提高技术防范能力:安装杀毒软件、更新操作系统,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APP,定期修改密码等,提高自身的技术安全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范能力。

不但要加强对网络诈骗的认知,还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提高技术防范能力等,以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同时,大学校园和社会单位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建立警示机制,共同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高校招生网站3成以上有严重漏洞

高校招生网站3成以上有严重漏洞

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 通过这些 安全 “ 专 家服务” , 将从根本上 预 防和解决在一 年一 度的高
安全 网络 , 预防第一
根 据这一 严峻的现实状况 , 在 CE R NE T 领导 的领 导 下 , 在教育部相 关部 门的支持下 ,赛尔 网络 专 门成 立 了 网络 安全 体检 中心 , 以 真正 确保 网上 录取 的万无 一 失 , 不仅畅通 , 而且 安全 。
洞所
占比率为
2
7
4

6


应用级 漏洞 所 占比率 为
72
54

% ;其他普通 院校 系统漏洞
比率为
1 52% .

应 用级 漏洞 所 占比率为5 8 .4 8 % 。 在统计数据 中可
以 发现 , 跨 站点脚 本漏 洞 、 S QL 注 入 漏 洞 、 内部 I P
地 址 泄露等问题具 有普遍性 , 需要 引起 各大 中小
验平 台 , 加 强技 术 问题解决能力; 第
三 , 完善调查 问卷和论坛 功能 , 积极
推动 与用 户 沟通 , 及 时解 决 问题 。 具
体服务如 图 2 。
爵 鳞 豳 豳 露霆蕊露
应 ‘ 系 安 安 网 应 系 代 灾 紧 灾
用 统 全 全络 用 统 码难 急 难
安 全
安 全
嫠 蒜馨 婺 篓 霎复恢
在检测 的 2 7 3 所 高校 中 , 9 8 5 高校有 9 所 , 2 1 1 高校 有 2 0 所 。 从 安全 漏 洞 统计上 看 , 基 于 系统级


占总


的3
7
6

3

,应用

大学生反诈骗调研报告

大学生反诈骗调研报告

大学生反诈骗调研报告大学生反诈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成为诈骗的重点群体之一。

为了解大学生面临的诈骗情况以及他们的反诈骗能力,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大学生的反诈骗调研。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我们以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

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三、调研结果1. 大学生的诈骗经历在450份有效问卷中,有318人(70%)表示曾经经历过诈骗,其中有82人(18%)表示经历过电信诈骗,180人(40%)表示经历过网络诈骗,56人(12%)表示经历过套路贷款。

2. 大学生的诈骗预防能力在450份有效问卷中,有274人(61%)表示对不同类型的诈骗有基本的防范意识,87人(19%)表示知道一些诈骗的手段并能辨别诈骗信息,仅有89人(20%)表示自认为有很强的防骗能力。

3. 大学生的反诈骗知识来源在450份有效问卷中,有215人(48%)表示通过社会媒体、新闻报道等途径获取反诈骗知识,132人(29%)表示通过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宣传活动获取反诈骗知识,93人(21%)表示通过自学或互联网获取反诈骗知识。

4. 大学生反诈骗需求在450份有效问卷中,有356人(79%)表示希望学校能加强反诈骗教育,提高他们的反诈骗意识和能力。

110人(24%)表示希望社会组织能提供更多的反诈骗活动,让他们学到更多的反诈骗知识。

五、调研结论1. 大学生普遍存在诈骗经历,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和套路贷款是较为常见的类型;2. 大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诈骗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仍然存在辨别能力不足的问题;3. 大学生主要通过社会媒体、新闻报道等途径获取反诈骗知识,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宣传活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 大学生对于反诈骗教育的需求较高,希望学校加强反诈骗教育,提高他们的反诈骗意识和能力。

六、调研建议针对上述调研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反诈骗教育,加强诈骗类型和手段的讲解,提高大学生辨别诈骗信息的能力;2. 社会组织可以增加更多的反诈骗宣传活动,向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反诈骗知识;3.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感;4. 大学生应密切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反诈骗信息,保持警惕心态,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网络空间的逐渐扩大,网络诈骗的形式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由于缺乏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重点攻击对象。

本篇文章将分析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网络安全问题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对一些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缺乏认识,无法识别和辨别。

这就给网络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社交媒体过度使用大学生是社交媒体的主要用户,他们习惯将自己的生活和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给朋友,而这些信息可能为网络诈骗分子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三、对财富和虚荣心的渴望大学生在校经济状况和社会经验相对比较欠缺,因此对于赚钱的渴望和虚荣心往往比较强烈,被网络诈骗嫌疑人冒充中奖、投资理财等骗局误导,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然后,对于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对于大学生,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是避免网络诈骗的重要前提。

学校可以在教育和宣传中加入网络安全相关知识,例如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以及如何辨别、预防、应对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安全认知,减少受骗风险。

二、加强密码保护密码是数字世界安全的“第一道门”,因此,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等服务时要加强密码保护,保障自己账户的安全。

同时,强化个数密码的复杂性,减少密码被破解的可能性。

三、正确认识虚拟网络财富现在,虚拟网络财富已经成为了网络诈骗分子的目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理财、投资等服务时,要认识到所谓的收益、分红往往并非真实存在,要慎重选择、理性投资,避免财务损失。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要提高警惕程度,谨慎选择所关注的人、用户,不随意分享个人信息,拒绝不合理的添加好友,避免受到网络诈骗分子的钓鱼欺诈。

在和谐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同样需要自觉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成为网络安全的先行者。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离不开网络,而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网络诈骗的风险。

网络诈骗是指利用网络进行欺骗、诈骗的行为,其手段多样,给大学生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从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和对策分析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1. 缺乏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大学生往往缺乏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容易被网络诈骗分子钻空子。

他们对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在不经意间泄露个人信息,从而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2. 缺乏对诈骗手段的了解网络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虚假宣传、虚假交易、钓鱼网站等,而大学生往往对这些诈骗手段不甚了解,容易上当受骗。

他们在网上购物、参与网络活动时对风险认识不足,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对象。

3. 缺乏对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缺乏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往往使用简单的密码、泄露个人信息,或者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网络交易和转账操作,容易被网络诈骗分子窃取个人财产和信息。

1.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提高他们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举办网络安全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2.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和维护,防范网络诈骗的发生。

在校园网站、教务系统等重要平台上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3. 加强网络诈骗案件的打击和警示对于已经发生的网络诈骗案件,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及时公布案例,向大学生发出警示,提醒他们注意防范网络诈骗。

加强网络诈骗案件的打击力度,形成对网络诈骗分子的有力震慑,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4.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密码安全大学生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轻易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对象。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网络诈骗现象普遍网络诈骗现象普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手段越来越多样化、隐蔽化,给大家的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网络诈骗活动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个人的财产安全,更是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许多人因为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信息识别能力而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网络诈骗现象愈演愈烈的当下,大家都要高度警惕,提高警惕意识,增强信息识别能力,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只有通过加强安全教育,提升信息识别能力,建立网络安全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防范和打击网络诈骗活动,保护个人和社会的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认清网络诈骗的危害,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1.2 大学生是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群体大学生作为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群体,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信息获取较广的人群,他们经常在网络上进行学习、社交、购物等活动,为网络诈骗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大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社会经验和对网络诈骗手段的了解,容易轻信他人,从而成为网络诈骗的薄弱环节。

与此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更容易受到网络诈骗分子的诱惑和威胁。

他们通常对新兴的网络技术和社交平台更感兴趣,但对于如何保护个人信息、识别网络诈骗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容易陷入网络诈骗的陷阱。

针对大学生这一重要目标群体,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意识教育,提升他们的信息识别能力,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意识。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网络诈骗,保护大学生及其他人群的网络安全。

2. 正文2.1 网络诈骗原因分析1. 技术手段日益进步:网络诈骗者利用技术手段不断进化,采取各种高级手法进行诈骗活动,包括虚假网站、钓鱼邮件、木马病毒等,使得诈骗行为更加隐蔽和难以辨别。

大学生防骗能力调研报告

大学生防骗能力调研报告

大学生防骗能力调研报告引言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希望和建设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类骗术层出不穷,不少大学生成为了骗子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防骗能力,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研的目的、方法、结果与分析,以及对大学生提升防骗能力的建议。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在防骗方面的现状,分析其防骗能力的薄弱环节,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防骗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防骗能力。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了若干所大学,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调研。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对于常见骗术是否有一定的了解;2. 是否收到过来自陌生人或不明身份的网络诈骗信息;3. 是否曾经上当受骗过;4. 是否认为自己有较强的防骗能力;5. 是否愿意接受防骗培训等。

调研结果与分析对于常见骗术是否有一定的了解结果显示,仅有30%的大学生对于常见骗术有一定的了解,其余大部分人对于骗术的种类、手法及防范措施并不了解。

这说明大学生在骗术知识方面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容易被骗子钻空子。

是否收到过来自陌生人或不明身份的网络诈骗信息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曾经收到过来自陌生人或不明身份的网络诈骗信息。

这些网络诈骗信息往往假冒银行、社交平台、电商平台等,通过诱导、欺骗手段获取个人信息或资金。

若大学生对这些信息缺乏警惕性,很容易受骗。

是否曾经上当受骗过经过调查发现,有近60%的大学生表示曾经上当受骗过。

他们主要是因为对骗术的不了解和缺乏警惕性,轻信了对方的话,导致个人信息或资金遭受损失。

这说明大学生的防骗能力相对较弱。

是否认为自己有较强的防骗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强的防骗能力。

然而,上述数据也显示其实际的防骗能力并不理想。

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对自身实际情况的估计存在误差,亦或是虚荣心使然。

是否愿意接受防骗培训等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防骗培训和指导。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网络诈骗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犯罪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大群体也不免受其侵害。

本文针对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为广大大学生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原因分析1.缺乏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因为年轻人对新技术应用的熟悉度较高,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和技术能力以识别和防范网络诈骗。

然而,网络诈骗方法千变万化,不断更新,容易让大学生陷入信任并被骗。

2.贪图小利很多大学生因为未来的找工作、做生意等等原因,希望能够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就容易陷入网络诈骗的陷阱中去。

此外,对于贪图小便宜的人来说,网络打折、秒杀等活动,也是诈骗分子最好的诱饵。

3.社会生活的压力大在当前的社会,大学生所受到的压力是很大的。

一方面,是朝九晚五的紧张工作、学习、考试;另一方面,还面临着住房、交通、饮食等种种生活性的问题。

这样一来,大学生的思想容易疲劳、失衡,出现轻信、过于相信等心理倾向,降低了预防网络诈骗的意识和信心。

4.网络空间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当前,网络诈骗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技术手段都还不够成熟完善。

这样一来,很多诈骗分子得以趁虚而入,逃得自由。

在缺乏有效的打击力度的情况下,更容易诱发大学生的网络被骗头。

二、解决对策1.要增强防范网络诈骗的观念作为受教育较为全面的人群,大学生需要加强对网络诈骗的认知,了解诈骗的基本手法,认清被骗的套路。

此外,大学生们应该及时关注社交平台,了解近期诈骗点,及时监督并给身边的人提供警惕的信息。

2.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于那些贪图小便宜的大学生来说,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非常重要。

诈骗分子常常以各种切入口来引导大学生进行消费,所以我们需要及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以免被骗。

3.主动参加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掌握网络防范技巧,有助于大学生慢慢从被关注到社交网络留言、主动加好友、编写属个人信息甚至营销推广相关内容中的脆弱环节,逐步构建能有效保障自身网络安全的能力体系。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

大学生是网络诈骗的一个重点人群,因为他们通常具有相对较少的防范意识和经验,更容易受到诈骗分子的攻击。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缺乏防范意识和知识大学生通常渴望获取各种新鲜信息和经验,但往往对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缺乏足够的重视。

他们可能缺乏识别诈骗手段和安全防护技巧的知识,不懂得如何判断虚假信息和诈骗网站。

2.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的使用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这些平台也成为了诈骗分子攻击的重点区域。

学生可能会在社交媒体上接收到虚假的信息或者病毒链接,或者在网络游戏中受到欺骗。

3.不谨慎的人际交往一些不谨慎的人际交往也可能导致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

例如,学生可能会错信不良网友的话语,或者受到熟人的欺骗。

二、对策分析1.加强安全教育学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力度,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认识诈骗的危害、加强防范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

宣传并加强对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安全的警惕,让学生知道网络诈骗在这些平台上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方法,避免受到这些平台上的欺骗。

3.提高警惕和辨别学生应该学会提高警惕和辨别力,学会判断虚假信息和诈骗网站,再进行相关操作。

4.规避人际交往的风险学生应该规避不谨慎的人际交往,不信任陌生人和虚假信息,不接受陌生人的好意和帮助,避免对方拿走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和财产。

如果有需要与熟人进行交易等事务,建议使用正规平台进行,比如支付宝,微信转账等。

5.反诈骗平台的使用使用反诈骗平台对存疑的信息进行验证,避免向虚假信息链接中输入个人隐私信息。

同时,在网络上购物应遵循主流平台购物,而不是搜索引擎上的随意链接。

三、总结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以加强安全教育、警惕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提高警惕和辨别、规避人际交往的风险、反诈骗平台的使用等方面作为对策,可以有效的避免和减少寻常大学生在网络诈骗中的风险,保证个人的账号安全,财产安全。

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前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越来越猖獗,而高校大学生更是不断成为网络诈骗的盯上对象。

一方面,高校大学生正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思想不够成熟,判断力较弱,容易被网络诈骗所迷惑;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熟练应用也让他们更容易上当受骗。

因此,了解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以及对策分析,对于保护大学生的利益,维护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缺乏基本安全意识由于很多大学生第一次接触网络,并且时间久了,也会对网络技术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网络是个干净、美好和自由的空间。

然而,实际上互联网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骗局和陷阱,如果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就容易上当受骗。

盲目相信信息网络上内容的传播是非常快的,有时候很多信息是经过一定程度的编辑后才传到大众视野。

由于是从自己亲友中流传来的,而且有时候会被声明为“内部消息”,所以大学生对这些信息比较容易产生信任感。

而这些信息往往是虚假的,有可能是诈骗信息,因此大学生需要在收到信息后多方核实并保持高度警惕。

对网络极度依赖在现代社会,网上购物等网络消费方式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很多大学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可能并不十分关心网上消费的安全问题。

这样,网络诈骗的不法分子就有了可乘之机。

缺少应对策略大学生由于对网络安全方面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都无法判断诈骗信息的真伪,也不知道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

即使诈骗分子的手段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大学生也无法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识别信息的真假。

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对策分析加强安全教育高校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让大学生全面了解安全常识和技能,提高网络使用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安全预防能力。

增强安全熟练度高校应该建立安全上网基础知识和技能测试机制,增加学生对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可以在课程设计中纳入网络安全的相关内容,通过专门的课堂教学或网络安全知识问答等方式,领先提升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度和熟练度。

信息时代下大学生防范新型诈骗现状调查及对策——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

信息时代下大学生防范新型诈骗现状调查及对策——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 /学术论坛123(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逐渐发展,各种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给诈骗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使得许多大学生深受其害。

本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分析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的防骗认知和防骗意识进行剖析,指出诈骗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从社会,个人和学校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提高大学生的防骗意识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信息时代;大学生;防骗意识;防骗措施新型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利用新兴通讯工具在网络平台上实施的诈骗犯罪活动。

众所周知,信息时代实现了沟通的便捷和资源的高度流动与共享。

但是,完整有效地治理体系尚未形成,个人隐私的高度保护与数据完全共享的矛盾尚未解决。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盗取个人隐私信息从而进行网络诈骗。

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对大学生的防骗意识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防骗意识情况,进而从多维度给出对策建议,希望能减少大学生被骗事件的发生。

1 信息时代下新型诈骗的特征与诈骗类型1.1 信息时代下新型诈骗的特征现如今信息化日益加快,颠覆传统思维模式,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及学习方式,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具有颠覆性、快速性、普遍性的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上出现的新型诈骗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1.1 迷惑性据公安部门统计,各种诈骗类型大致可分为48类共计300余种,且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花样翻新快,新手法层出不穷,更加隐蔽、更具迷惑性。

1.1.2 链条化运作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信息的交替,诈骗已经不需要面对面接触,而大多是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诈骗过程各环节分工明确,围绕某种诈骗手法形成上下游产业式,有的甚至呈公司化运作。

1.1.3 虚拟性新型诈骗并不像传统诈骗有具体的犯罪现场,犯罪份子与被骗者只需通过网络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就能通过虚拟空间开展不法行为。

警方公布防骗试题测测你的防骗能力

警方公布防骗试题测测你的防骗能力

警方公布防骗试题测测你的防骗能力数据显示,市民防骗能力普遍较差,离退休人员最易受骗51岁以上市民得分低测试结果显示,从平均分来看,31岁-40岁年龄段平均分最高,为69分;而51岁以上年龄段平均分最低,为67分。

测试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平均分为69分,本科、大专、高中学历平均得分均为68分,初中及以下学历平均得分66分。

离退休人员最易受骗测试显示,待业人员平均得分最高,为73分;离退休人员得分最低,为64分。

吃一堑长一智我们采访了三位得高分(至少88分)的市民,发现他们都曾有过被骗的经历。

他们承认,正是曾经有过被骗经历,帮助他们在做题时能轻松判断出正确答案。

对答案有疑惑对于防骗试题,得了高分的龚俊安有一个疑惑。

那是第8题,他没有选C,丢了分。

他认为“拨打银行客服,将对方卡密码输三次,锁定对方银行卡”的方法,不一定真管用,而且也不确定是否合法。

近三成市民测试不及格本次测试结果显示,得60分(含)以上的人数为469人,占72%。

其中,90分(含)以上者72人,占11%;80分(含)-90分的占25%,70分(含)-80分的达19%,60分(含)-70分占17%。

60分以下180人,占比28%。

51岁以上平均分最低测试结果显示,从平均分来看,31岁-40岁年龄段平均分最高,为69分;而51岁以上年龄段平均分最低,为67分。

从各年龄段的及格率来看,大致呈现年龄越大、及格率越低的趋势。

各年龄段平均分是:20岁及以下68分、21-30岁68分、31-40岁69分、41-50岁68分、51岁及以上67分。

学历越低及格率越低测试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平均分为69分,本科、大专、高中学历平均得分均为68分,初中及以下学历平均得分66分。

不同学历者测试平均分是:硕士及以上69分、本科68分、大专68分、高中68分、初中及以下66分。

数据还显示,学历越低,及格率越低。

离退休人员最易受骗测试显示,待业人员平均得分最高,为73分;离退休人员得分最低,为64分。

大学反诈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反诈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反诈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行为不属于网络诈骗?A. 冒充客服退款B. 虚假投资平台C. 正规电商平台购物D. 网络兼职刷单答案:C2. 如果你收到一条短信,声称你的银行账户异常,需要点击链接进行验证,你应该怎么做?A. 立即点击链接B. 联系银行客服C. 直接输入短信中的验证码D. 忽略短信答案:B3. 遇到自称是公安人员,要求你提供个人信息进行调查,正确的做法是:A. 立即提供B. 要求对方出示证件C. 拒绝提供D. 询问对方具体信息答案:B4. 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要求你点击链接更新个人信息,你应该:A. 立即更新B. 检查发件人信息C. 直接删除D. 询问周围人意见答案:B5. 以下哪种方式是网络诈骗分子常用的手段?A. 电话推销B. 免费试用C. 钓鱼网站D. 面对面交易答案:C6. 如果你在网上购物时,对方要求你通过非官方渠道支付,你应该:A. 按照对方要求操作B. 拒绝并举报C. 询问对方原因D. 信任对方答案:B7. 你在网上看到一款价格远低于市场价的商品,你应该:A. 立即购买B. 询问卖家原因C. 先查看卖家评价D. 忽略不理答案:C8. 以下哪个选项是防范网络诈骗的有效方法?A. 随意透露个人信息B. 随意点击不明链接C. 使用复杂密码D. 随意安装不明软件答案:C9. 遇到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你提供银行账户信息,正确的做法是:A. 立即提供B. 要求对方出示证件C. 拒绝提供D. 询问对方具体信息答案:B10. 如果你收到一条短信,声称你中了大奖,需要你先支付税费,你应该:A. 立即支付B. 联系官方客服C. 直接忽略D. 询问周围人意见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是防范网络诈骗的正确做法?A. 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B. 不点击不明链接C. 不轻信中奖信息D. 不随意安装不明软件答案:ABCD2. 如果你怀疑自己遭遇了网络诈骗,你应该采取哪些措施?A. 立即停止交易B. 保存相关证据C. 向警方报案D. 直接删除信息答案:ABC3. 以下哪些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不应该随意透露?A. 身份证号B. 银行账户C. 手机号码D. 家庭住址答案:ABCD4. 遇到网络诈骗,以下哪些做法是错误的?A. 立即支付对方要求的费用B. 尝试与对方协商解决问题C. 向警方报案D. 向周围人求助答案:AB5. 以下哪些是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A. 冒充客服退款B. 虚假投资平台C. 钓鱼网站D. 网络兼职刷单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遇到自称是公安人员要求你提供个人信息进行调查,你应该立即提供。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归因及解决策略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归因及解决策略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归因及解决策略问题归因:1. 技术不足: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技术了解不够,搭载防病毒各类软件的意识不强,此外,缺乏足够的常识,常常成为网络诈骗、钓鱼等手段的受害者,容易泄露个人重要信息。

2. 倾向于轻信:在大学生群体中,部分学生倾向于轻信他人。

很多人在接到电话、网络信息、邮件等时,容易相信行外人的话,银行户口被盗等类似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3. 精神状况差:部分大学生的精神状况不稳定,出现自闭、抑郁、轻虐倾向等心理疾病时,无法理智地对待自己面临的问题,容易真背心身受损。

4. 忽视安全防范:大学生因为年轻时常无所谓,常常忽视自己的安全防范,常常在网上留下个人信息,比如QQ号、邮箱、手机号码、通讯地址等,存在泄露个人隐私的明显风险;在街头公共场所,丢失贵重物品的小概率事件会被一些大学生所忽视。

5. 缺乏安全意识:大学生缺乏安全意识的强烈性,遇到问题多采用“接受报警,自认不同”等消极方式,因此也被许多吸血虫子专用。

解决策略:1. 技术提升:应当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信息防泄漏、数据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科普教育,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应用必修课,增强他们的技术水平。

2. 加强宣传:可以联合学生组织开展宣传广告、组织讲座、小型讨论、大型活动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素养。

3. 打造安全平台:应当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安全平台和服务,如要求学生在校门口、公寓、餐厅及其他临时同城旅游景点的出入口扫描身份信息进行登录,有效防范入侵、被捕等非正常事件。

4. 加强监管:学校要对大学生进行监管,推行“能查”的管理制度,对于不听劝防、硬要穿好环保衣物等不良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5. 提高信心:在安全问题知识普及和技术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强化宣传,提高信心,教育大学生要保持处事从容、冷静头脑,以健全、成熟的方式来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问题研究-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问题研究-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问题研究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务的行为。

网络诈骗是当前高校学生面临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并且带来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本文通过对武汉地区高校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调研,提出了建立多位一体的防范措施。

一、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特点1.高校学生遭遇网络诈骗极为普遍网络诈骗与一般性诈骗的区别在于诈骗分子都是借助网络实施犯罪,而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7.31亿,与欧洲人口总量相当,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53.2%,超过半成的中国人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而高校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则更高。

网络的普及带来的是信息的无障碍传递,高校学生在享受网络便利化的同时,也深受网络诈骗的困扰。

据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亲生经历过网络诈骗,有38%学生的亲朋好友遭遇过网络诈骗,仅有10%的学生没有遭遇过网络诈骗。

高校学生不仅遭遇过网络诈骗,而且一年内可能遭遇多次,调查显示,经历过网络诈骗的学生中,有超过70%的同学遭遇到至少2次以上的网络诈骗,遭受5次以上的网络诈骗人数则不多。

这说明学生遭遇网络诈骗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2.网络诈骗的形式多样在大学生遭遇的网络诈骗中,形式多样,防不甚防。

据调查,高校学生个人PC端、手机端都会接收到诈骗信息。

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社交软经常会接收到诈骗信息,经常浏览的网站也会弹出钓鱼网站的界面,特别是求职网站、购物网站、游戏娱乐网站等。

在日常使用的支付方式中也存在很多风险,如网上银行、企业支付平台等支付方式。

这些多样化的应用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稍不留意就会导致个人信息泄漏,成为不法人员实施诈骗的工具。

具体而言,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手段有以下几种:(1)通过社交软件,发布中奖信息。

虽然,采用中奖信息是非常低劣的诈骗方法,但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还是容易中招。

大学生被诈骗的原因是什么_大学生被诈骗的常见手段

大学生被诈骗的原因是什么_大学生被诈骗的常见手段

大学生被诈骗的原因是什么_大学生被诈骗的常见手段每到开学的时间,大学生被骗的事件都频频发生,这也让很多大学生开始学习相关的防骗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被诈骗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目录大学生被骗的原因(一)不加选择地结交朋友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是从学校走进学校,进入大学后吃住在学校,每天过着宿舍—食堂—教室(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

大多数学生喜欢结交朋友,但一些同学防范意识差,警惕性不高,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能力在大学校园里,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一些来访的老乡、熟人、同学,或同学的同学、老乡的老乡、朋友的朋友之类的人。

然而,这其中有的是真,有的是假,可许多学生又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而且有些学生常常把他人来访看做是自己的一种荣耀,这就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三)疏于防范是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据资料显示,在校大学生被骗取钱物,绝大多数是疏于防范。

事实上,很多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热情奔放,性格直率,经历的事情很少,没有处事经验,防范能力也比较差,大多数人被骗后方知后悔莫及。

(四)求人办事,成事心切,从而导致上当受骗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难免求人相助。

在校大学生涉世不深,有时为了办事而轻率交友行事,不分青红皂白,弄不好就要被骗。

据了解,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一般为:急于求成,爱慕虚荣而无戒备之心;想经商助学而缺乏资金和经验;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又没有门路;不经过自己劳动而想摇身一变为富翁等等;这些都是导致上当受骗的诱发心理因素。

<<<返回目录大学生被诈骗的常见手段1、假冒身份,寻机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

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

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校园反骗、防骗方法研究

校园反骗、防骗方法研究

校园反骗、防骗方法研究发布时间:2022-11-13T06:11:57.292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4期作者:尚伯乐[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产业自2020年超过 1 万亿元后尚伯乐哈尔滨市公安局香坊分局 150000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产业自2020年超过 1 万亿元后,逐年递增。

依托大数据的发展,网络商业服务与移动支付已覆盖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网络威胁。

而大学生群体长期生活在校园环境中,思想较为单纯,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对校园外的复杂社会缺少认知,极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蛊惑与威胁,导致了近年来校园电信诈骗案件频发。

本文从校园诈骗的类型入手,通过工作实践总结,探索出四大反骗防骗方法,期望为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贡献微薄力量。

关键词:校园;反骗防骗;方法一、校园反骗防骗现状根据中国银联发布的《2021 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被调查的消费者中遭遇网络诈骗的人群约占总人数的 1/7,较 2020仍然处于上升趋势。

报告特别指出需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群体。

而电信诈骗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手法,其手法不同于传统的诈骗犯罪,是结合网络、通信及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施的犯罪。

电信诈骗犯罪影响范围广,受害群体多,追赃难度大,校园作为电信诈骗犯罪的受害重灾区,在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工作中任重道远。

二、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一)网络购物类诈骗随着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型购物模式如火如荼的发展,网络购物已经逐渐成为日常购物的主要方式,大学生更是网络购物的主力军。

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渠道非法获取学生个人资料及购物信息,以冒充客服为手段,利用货物退款、运费补贴、好评返现、兼职寄拍等方法诱导学生陷入诈骗陷阱从而实施诈骗。

(二)兼职刷单类诈骗兼职刷单类诈骗是基于不法分子看中了部分学生想要快速简单地获得经济来源的心里,通过在58 同城、boss直聘等网站上发布虚假兼职信息引流,诱导学生参与兼职进而实施诈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千所大学30万大学生调查:近3成防骗测试不及格
近期来,山东徐玉玉案等多起电信诈骗酿成的惨痛悲剧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日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蚂蚁金服进行的一项联合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的防骗能力平均得分仅为69分,近3成大学生测试不及格,只有3%的学生获得满分。

这次调查涵盖了近千所大学的30万名大学生。

数据显示:2016级新生的平均分为66.6,2014~2015级的平均分69.1,2013级学生的平均分则为70.7。

调查发现,针对大学生以下5类骗局最容易得手:在安全链接与木马链接的识别测试中,63%的被调查大学生无法识别木马网站的链接;85%的被调查大学生接到火车票退票、航班取消之类的电话容易轻信;当接到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发放奖学金的电话时,62%的被调查学生的应对存在风险,其中3%的人可能被骗;48%的被调查学生无法识破校园贷诈骗陷阱,愿意为了借钱先交保证金,23%的大学生相信有无风险且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容易被高利息诱骗;兼职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骗子也利用这个机会行骗,对于先交保证金再介绍好工作的机会,41%大学生可能会上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