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叙事手法的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摘要:《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通过对这部书的研读, 我发觉它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其叙事方式。《左传》的叙事方式不仅为后世史学家在写史书时提供了借鉴,对后世文学其他方面同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也是部书能长久的流传原因之一。

关键词:左传;叙事手法;影响

《左传》作者作为“中国叙事文学中第一个将倒叙手法成功运用到创作实践中的人,其首创之功后莫能比。”[1](P52)其特色首先是将逆时序的叙事方式运用于创作之中,从而起到了避免叙事时间单一和促进史传文学心理描写发展的作用,同时也给阅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这就是《左传》叙事手法上的三个特色。

一、叙事时间多元化事件主旨深度化

《左传》作为编年体史书,出色地继承了《春秋》顺时序的叙事方式,同时为突破编年体例对叙事的限制,创造性地采用了倒叙等逆时序的叙事方式。这种以顺时序为主、逆时序为辅的叙事方式,不仅避免了叙事时间的单一,还深化了各个事件的主旨。左传是在继承了诗、书、易、国语等关于叙事方面的成就后

得以全面的发展的。

二、史传文学心理描写发展的摸索

《左传》不但继承了《春秋》的体例,而且继承了《春秋》的笔法。《春秋》笔法之一就是“不待贬绝而罪恶见”[2](P2316)即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其自身。《左传》正继承了这一点,以白描手法记录人物性格化的语言和行动,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左传在塑造人物方面是具有开创性的,它的一些方法直接被后世的史传文学所继承。比如说,在《左传》中被大量应用的通过人物的对话, 人物的行为动作,人物之间的对比等塑造人物, 也是后世史传文学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象史记中的“互见法”就是从《左传》中的人物对比的方法中演化而来的。在《左传》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并不发达,“正像《左传》里对楚灵王的皮冠、秦复陶、翠被的描写一样,如果离开人物的言语和行动,它

们便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3](P97)所以《左传》中关于人物心理的描写,是与人物的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紧密相联的。

三、促进阅读者产生独特的心理体验和审美感受

《左传》叙事重视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追究事件内在的因果关系,为探寻人们行为得失、成败的原因,《左传》作者常以逆时序的叙事方式,如插叙,来讲述事件的起因。这种追述方式打破平铺直叙的顺时序叙述,增加了情节容量,丰富了读者的审美感受。[4](P78)它在叙事的语言上大量的引用经典、谚语和民间的口语,追求简练、精准, 这一点为后世散文家的学习的楷模, 还有它直言不讳的精神和观点鲜明的特性也一直被后世史学家所集中继承。

对人物生动的刻画,作者独特的视野及其编年体的结构性, 造就《左传》在叙事上的辉煌成就。《左传》由动态的叙事过程到静态的叙事文本,不仅将那个时代的特色风貌全面地展示了出来,同时也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阐释与理解流传了下来。再由静态的叙事文本到后人的不断重新阐释的动态过程, 这样不仅流传下了文本所呈现出来更多有意义、价值的东西, 同时也填充进了许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得以发展的文学观念与新的思维方式。这些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叙事的核心方面。在《左传》中, 对人物的塑造就已相当的重视, 就已经有以人物为中心而展开叙述, 而后世的史传文学充分地继承了这一点, 几乎都是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的。在人物塑造的类型上更是继承了《左传》的模式,尤其是《史记》。在静止的和发展的人物类型之间, 第三种状态的存在更是明显。[5](P4)

其次,在情节叙事方面。《左传》在情节叙述方面所采用的顺叙、倒叙、插叙、预叙、补叙等也都被后世的史传文学所广泛地应用着。尤其是《史记》当中的插叙应用得更加成熟与广泛。在广泛的应用编年体的同时, 在继承《左传》的基础上,《史记》开创了纪传体,更是将《左传》的编年性、传记性、游记性、和

戏剧性的情节类型全面地继承并进一步地细化。

再者,在叙事主体意识方面。《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叙事文学意味的历史作品, 其叙事主体意识较之《春秋》、《国语》要强烈得多。叙事主体意识在《左传》中的觉醒有一个明显的标志, 这就是“君子曰”之类的频繁出现。据统计, 《左传》中“君子曰”、“君子谓”凡六十五见,“孔子曰”、“仲尼曰”凡二十二见。

[3]这些数字表明大约每述三年史事便有“君子曰”“孔子曰”出来感慨一番。几乎是采用全知角度进行历史叙事的。从《左传》开始, 到《史记》及后来的史传作品几乎都是这样。只是在全知的角度之外, 再一定程度地存在着第三人称的限知角度。最后,在叙事结构上。有完整的情节上。《左传》的战争描写是以《春秋》的记事为纲, 把《春秋》中的简短的记事发展成为叙事完整历史散文, 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例如《春秋》隐公元年载: “夏, 五月, 郑伯克段于鄢。”,[6]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都有, 但事件的因果和过程, 人物的行为和性格, 都无从知道。而在《左传》中作者用了五个段落详细地描述了这一历史事件,使其具有生动的故事性和丰富的情节性。如事件的起因: 公叔段恃宠作恶;结果: “公伐之, 大叔出奔共”;[6]人物的性格: 武姜,自私、偏狭、昏庸。庄公, 阴险狡诈。公叔段, 贪婪、才疏。这一点对后代史传文学的影响: 如《史记》对于《左传》中战争描写的史实有的略加改动便加以运用; 有的对于特别精彩篇目, 甚至不加改动直接运用, 这都是由于《左传》具有完整的故事性和生动的情节性。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奠定了古典小说的基本叙事结构。我国的古代小说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串联情节, 特别重视对故事起因、过程和结果的完整描写。

总而言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历史著作, 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它开了历史文学的先河, 对后代的传记文学, 尤其是司马迁的《史记》有很深远的影响。[7](P46)它叙事的语言生动、简练、优美,刻画, 肖物传神, 为后世散文家的楷模, 还有他秉笔直书的精神和叙述时鲜明的倾向性也一直被“良史”

所承,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丁琴海. 史传文体演化的轨迹——《史记》与《左传》在时间结构上

的比较[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1995, (3).

[2]春秋公羊传注疏. 十三经注疏[M ].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1980.

[3]孙绿怡.《左传》与中国古典小说[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4]王靖宇.中国早期叙事文研究[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5]刘宁. 中国叙事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评价[ 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5,(8).

[6]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 北京:中华书局, 1990, 5.

[7] 童庆炳( 主编) . 文学概论[ M] .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2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