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节选最终版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节选)原文及翻译

屈原列传(节选)原文及翻译

屈原列传(节选)原文及翻译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高中文言文翻译第六册——屈原列传(节选)

高中文言文翻译第六册——屈原列传(节选)

高中文言文翻译第六册——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文言文

屈原列传文言文

屈原列传文言文《屈原列传》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 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屈原列传原文及译文教学文案

屈原列传原文及译文教学文案

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节选)——高中生背诵阅读

屈原列传(节选)——高中生背诵阅读

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十岁时,随时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到京都长安,从名师学习,并受其父的严格教育。

青年时代曾漫游全国,观赏祖国山河,考察历史遗迹,为日后的著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继承父位,任太史令,有机会博览国家藏书。

决心遵其父遗命,写一部通史。

公元前99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直抒己见,为李陵辩护,获罪下狱,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决心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巨著。

此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而且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解读屈原是战国后期的伟大政治家和诗人,他热爱楚国,同情人民,政治上有积极进步的理想。

但是,当时楚怀王昏聩糊涂,为奸党小人所迷惑,忠奸不分,疏远屈原。

在这种情境下,屈原与黑暗势力展开了不屈的斗争,并创作了一系列不朽的诗歌。

司马迁有着与屈原相近的遭遇,他怀着对屈原的无限崇敬之情,创作了此传。

这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正确评价屈原及其作品的文献。

《屈原列传》全文节选鉴赏

《屈原列传》全文节选鉴赏

《屈原列传》全文节选鉴赏《屈原列传》全文节选鉴赏及原文《屈原列传》选自《史记》,本文以强烈的感情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屈原列传》全文节选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屈原列传》鉴赏本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写屈原部分的节选,删去了《怀沙》。

屈原是战国后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司马迁在本篇中以楚国命运为背景,叙述了屈原的'身世、才干以及受谗遭贬、自沉于汨罗的过程,展现了爱国政治家、伟大诗人屈原的悲剧一生,以及他对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司马迁的遭际与屈原十分相似,可谓“与我心有戚戚焉”,因而本篇写得激情四溢,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文章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善于用笔,开阖自如。

开篇叙述屈原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高超的政治水平、杰出的文学与外交才能,甚得楚怀王信任;上官大夫嫉妒、诬陷屈原,致令怀王怒而疏之,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行文至此,作者突然中断叙述,转以虚笔深入阐发屈原之“志”“行”。

所谓“诗言志”,屈原的长诗《离骚》正是其志节人品的艺术表现。

由此,太史公将屈原之志行归结“洁”“廉”,认为可与“日月争光”。

在一段议论之后,文章远承上文,复转入直叙。

叙述屈原从被黜到放流,而楚国则从兵挫地削到怀王被扣;屈原虽志在存君兴国,时刻不忘回朝任职,而怀王则为群小蒙蔽,终不曾觉悟。

后楚怀王客死秦地,国人纷纷指责子兰,屈原亦怨恨之。

至此,叙述再次中断,又转而阐发人君“知人”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并将楚国兵挫地削的深刻原因,归结为该用者不为用,该听者不为听,使人知楚之治乱存亡,系于屈子一人,并为万世逆忠远德者戒。

接下来“令尹子兰闻之”一句,重新接叙上文。

屈原的悲剧至此已经深化,他不能改变楚国,亦拒绝改变自己,最终怀石自沉汨罗。

其后宋玉之辈,“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而“终莫敢直谏”,又有汉初贾谊投书以吊屈原。

文章大开大阖,或实或虚,或断或续,一如神龙摇曳于云雾之中。

玩转古诗文-屈原列传(节选) 司马迁

玩转古诗文-屈原列传(节选)   司马迁

屈平疾
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 骚”者,犹离忧也。
方正之不容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 也
人穷则反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

(过渡)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 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 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 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 自怨生也。(2 句,句内对偶)
德的人。○25 推:推论。此志:指屈原不同
流合污的高洁志行。虽:即使。
【译文】
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
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写了《离骚》。“离
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会追
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到顶点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
⑥ 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屈原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 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意志。
□注 典故的化用一般说来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比较丰富的内容,二是可以
借典故来议论或抒发作者自己的感情。化典往往会起到翻新出奇的作用,这在表达上都有极好的效 果。
天也;疾痛惨怛⑨,未尝不呼父母也。 到帮助。⑧倦极:极度疲惫。⑨疾:生病。
惨怛(dá):内心悲痛。⑩正:使……端正;
屈平正道直行⑩,竭忠尽智,以事其 直:使……正直。都是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11 间(jiàn):离间。
君,谗人间之○11 ,可谓穷矣。信而见 ○12 信:诚信。见:被,介词。被:遭受。
以刺世事○16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 条贯○17 ,靡不毕见○18 。其文约,其辞 微,其志洁,其行廉○19 。其称文小而 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0 。其志 洁,故其称物芳○21 ;其行廉,故死而 不容○22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第二部分(4-10),写屈原由见“黜” 而见“迁”。这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层(4-7),写屈原被怀王罢黜 后,怀王再三被秦所骗,最终客死于 秦,突出屈原的个人遭遇与楚国命运 息息相关。 第二层(8-10),写顷襄王昏聩,屈 原见“迁”。
课 文 朗 读
注意:
字词的读音
文章的断句
文章的机构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注 音
属草稿 谗谄 惨怛 谗人间之 帝喾 濯淖 蝉蜕 皭然 滓 商于
丹、淅
zhǔ chǎn dá jià n kù nà o tuì jià o zǐ wū xī
gà i 屈匄 jì n 靳尚 mò 唐眛 fǔ 渔父 三闾大夫 lǘ bǔ 餔其糟 chuò lí 啜其醨 mé n 汶汶 huò 温蠖 mì 汨罗
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 “无可奈何”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返回 ( 楚国 ) 恢复 ( 国家 ) 。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 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形容枯稿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 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而能与世推移
屈原列传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体;
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 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 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又是世界 古代文化名人。 屈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 原 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 简 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 介 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 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 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 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屈原列传》全文带注释

《屈原列传》全文带注释

《屈原列传》全文带注释司马迁《屈原列传》全文带注释《屈原列传》选自《史记》,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屈原列传》全文带注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屈原列传》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①。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②”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③。

“离骚”者,犹离忧也④。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⑤。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⑦。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⑧。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⑨。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⑩。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屈原列传全文

屈原列传全文

屈原列传全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

王怒而疏屈原。

屈原遂作《怀沙》之赋。

其后秦并六国,威胁楚国,屈原又作《离骚》。

并序九章,叙昭君之事。

楚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极陈利害,怀王乃悟,复使屈原造为宪令。

顷襄王时,秦破郢都,屈原自沈于汨罗江。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自沉汨罗?”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这是司马迁对于屈原的评价。

关于这位先生,没什么好说的,他身负不凡才情和美德,却遭受着无尽冤屈,在历史中失去了踪迹。

或许只有在字里行间的解读中,寻觅那些流淌过的音符,回味远古的厚重气息。

然而,当你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历史深处,走近伟岸的背影,细细聆听,你会发现,一切被蒙蔽的感知,正随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声线消融殆尽。

用无言的泪水,祭奠心中永恒的屈原。

所谓“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更像是激励、呼唤一种精神,一个魂魄,是其终究无法磨灭的印记,它们都刻写在《离骚》的每个词语,每句诗文,乃至每条纹络。

遥想当年,屈原投身汨罗,“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

”虽“不忍见之于王”但仍不改变初衷。

即便最后的结局让人悲伤难忘,就连诗圣杜甫也喟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见,那场灾难,几乎将整个楚国毁灭。

“惟其信,故其忠”。

在命运面前,他选择坚持自己的人格,也相信真理的力量。

虽因奸佞谗臣从中作梗而导致怀王疏远屈原,却也不减其高尚品质。

据传屈原身佩长剑,不带侍卫,孤身游历国内外各地。

有次在山中迷路,误入一座森林茂密的古庙。

见供桌上放着一把七弦琴,以为琴主人是一位隐士高人,便想拜访。

谁料刚走到跟前,琴便突然飞落,碰翻香炉,琴摔坏了。

四周静悄悄的,屈原以为琴主人已经走了,也就回去了。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正直之人不为小人所容,所以忧心忡忡,写下《离骚》这样一首诗。

“离骚”,就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于困境就会追思根本,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唤父母的。

屈原为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与君主,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哪里能没有怨恨?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怨愤引起的。

《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

《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

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

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

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说起屈原,那可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的大名人,一提到他,我就想到他那个有名的《离骚》。

这《离骚》啊,可不是一般的诗歌,它就像是一股清泉,从屈原的心里流出来,洗刷了咱们的心灵。

屈原,楚国的贵族,从小就聪明绝顶,读书写字那是一流的好手。

他不仅在朝堂上是个能人,还能在外交上应对自如,跟各国的诸侯谈笑风生。

楚怀王特别器重他,让他当了个左徒,那可是个能跟大王一起商量国家大事的职位,你说厉害不厉害?但好景不长,屈原这人太正直了,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他看到朝堂上那些小人整天围着大王转,心里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一次次地劝大王要远离小人,亲近贤臣,可大王呢,就是听不进去。

结果,那些小人就在大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想篡权夺位。

大王一听,嘿,这还了得,立马就把屈原给贬了。

屈原被贬之后,心里那个苦啊,就像被大石头压着一样。

但他没有放弃,他拿起笔,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离骚》。

这《离骚》啊,就是他心中的呐喊,是他对国家的忠诚,对理想的追求。

他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简直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在《离骚》里,屈原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忧愁和苦闷,还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他怀念古代的圣贤,希望大王能像他们一样英明神武;他讽刺那些小人,说他们只会祸国殃民。

他的文笔那么优美,情感那么真挚,读起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后来啊,楚国的形势越来越糟糕。

那些小人继续在大王耳边吹风,让大王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

结果,楚国被秦国打得落花流水,连大王都被抓走了。

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心如刀绞。

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了,于是他选择了投江自尽。

屈原这一死,可把咱们老百姓给心疼坏了。

大家纷纷划船去救他,还往江里扔粽子,生怕他的尸体被鱼虾给吃了。

这就是咱们现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由来。

屈原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了咱们的心中。

他那种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品质,一直激励着咱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每当咱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想起屈原的故事,想起他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列传全文高中原文

屈原列传全文高中原文

屈原列传全文高中原文《屈原列传》西汉·司马迁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屈原列传 课文

屈原列传 课文

屈原列传课文一、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女弟郑袖。

郑袖日夜言怀王,使复释张仪。

张仪既去,屈原使从齐归,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之,使人追之,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往,屈原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去。

”怀王之子顷襄王也,其弟令尹子兰劝王去,曰:“奈何绝秦之欢心!”于是怀王乃去。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还,入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

屈原既嫉恨子兰之劝怀王入秦,又伤顷襄王之听谗,而不见复用,心怀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得己。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屈原。

屈原列传高二课文原文

屈原列传高二课文原文

屈原列传高二课文原文屈原列传司马迁〔两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高中原文

屈原列传高中原文

《屈原列传》是高中课本中的一篇文言文,原文如下: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屈原列传原文

屈原列传原文

屈原列传原文导语:屈原列传是《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生平的部分,选编时删去原文中收录的《怀沙》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屈原列传原文,欢迎借鉴!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烊〕??褐械亍;惩跄讼し⒐?斜??陨钊牖髑兀?接诶短铩N何胖恋恕3??澹?郧毓椤6?刖古??痪瘸罄АC髂辏?馗詈褐械赜氤?院汀3?踉唬骸安辉傅玫兀?傅谜乓嵌?市难伞!闭乓俏牛?嗽唬骸耙砸灰嵌?焙褐械兀?记胪?绯?!比绯??忠蚝癖矣檬抡叱冀?校??韫畋缬诨惩踔?杓еP洹;惩蹙固?P洌?词腿フ乓恰J鞘鼻??仁瑁?桓丛谖唬?褂谄耄?朔矗?苫惩踉唬骸昂尾簧闭乓牵俊被惩趸冢?氛乓牵?患啊?/p>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

屈原列传课文原文

屈原列传课文原文

屈原列传课文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

2、积累文言知识。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学习《史记》的人物传记时,能将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与人物事迹的介绍结合起来理解。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教师点拨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赞叹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志行高洁、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体会司马迁为屈原立传目的,引导学生努力追求和构建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研读文中的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对《离骚》的评介,屈原与渔父的对话等三段文字,理解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

(二)难点:联系作者司马迁的生平,理解作者为屈原立传的目的,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太史公自序》及《报任安书》中的相关段落,导入新课。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
——《太史公自序》
【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列传》,看看司马迁是怎样认识与评价屈原的。


二、朗读课文,生字注音。

属(zhǔ)草稿相随属(zhǔ) 惨怛(dá)帝喾(Kù)
举类迩(ěr)而见(xiàn)义远濯(zhuó)淖(nào)
皭(jiào)然绌(黜chù)详(佯yáng)离(罹lí)忧
丹淅(xī) 滋垢(gòu)屈匄(gài)靳(jìn)尚
被(披pī)发枯槁(gǎo)《哀郢(yíng)》赵不内(纳nà)
三闾(lǚ)大夫温蠖(huò) 汨(mì)罗汶汶(mén)
何不餔(bū)其糟而啜(chuò)其醨(lí)皓皓(hào)鱼父(fǔ)
【课文较长,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三、师生共同梳理归纳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研习课文
认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太史公曰……”),理解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

1、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结合文章第3段,思考:
(1).司马迁是怎样认识《离骚》的?
(2).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马迁“悲其志”又是为什么?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第3段,找出关键语句,试翻译。


提示:第3段的关键句有: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提问:理解本段的关键句,下面同学们来思考刚才提的两个问题。

明确:《离骚》是屈原忧愁幽思时所作的,体现了他洁身自好,志洁行廉的品质。

屈原之志既是一种政治抱负、治国宏图,更是一种理想主义激情,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

司马迁既然是“悲其志”,而不是悲其人,司马迁的泣涕就不仅仅是针对屈原一个人,而是为天下所有怀有远大志向而难以实现的人而哭泣。

2、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结合文章第11段,谈谈屈原投江前的情形,听听屈原与鱼父的对话。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第11段,找出关键语句,试翻译。


提示:第11段的关键句有:
渔父: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提问:了解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思想有怎样的差异,还能认识到屈原有着怎样的品质,以及包含了司马迁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

一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一种是矢志不渝,以死明志,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表现了他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品质。

对话中表达了作者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以及同情惋惜之情,其中也表现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

3、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结合课文相关段落,说说屈原一生的主要遭遇。

【请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第1、2、4、10、11段,结合以上段落,说说屈原一生的主要经历。

】提示:王甚任之(1)—→王怒而疏屈平(2)—→屈平既绌(4)—→顷襄王怒而迁之(10)—→遂自沉汨罗以死(11)
提问:通过归纳屈原一生的主要经历与遭遇,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明确: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一个忠诚不阿、忠君爱国、远见卓识、才华出众的杰出人物。

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两个方面与一般文章不同:
(1)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了屈原的遭遇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2)把屈原的“眷顾楚国”同“心系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通过他的“忠君爱国”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的爱国之心,不因楚国的治乱兴衰而改变,更不随个人的荣辱升沉而动摇。

他对待祖国确是一颗丹心,一片赤诚,坚贞不移,至死不悔!
二、拓展延伸
阅读《怀沙赋》中的一段文字,体会屈原投江前的思想感慨。

……浩浩沅、湘兮,分流汨兮。

修路幽拂兮,道远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叹慨兮。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怀情抱质兮,独无匹兮。

伯乐既殁兮,骥将焉程兮?人生禀命兮,
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

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

【译文:浩荡的沅江、湘江水啊,不停地流淌翻涌着波浪。

道路漫长而又昏暗啊,前程又是何等的恍忽渺茫。

我怀着长久的悲伤歌吟不止啊,慨然叹息终此世。

世上没人了解我啊,谁能听我诉衷肠?情操高尚品质美啊,芬芳洁白世无双。

伯乐早已死去啊,千里马谁能识别它是骏良?人生一世秉承命运啊,各有各的不同安排。

内心坚定心胸广啊,别的还有什么值得畏惧!重重忧伤长感慨啊,永世长叹无尽哀。

世道混浊知音少啊,人心叵测内难猜。

人生在世终须死啊,对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太珍爱。

明白告知世君子啊,我将永为人模楷。

】提示:在这段文字中,体现了屈原投江前,对楚国的留恋与绝望,对生死看得很淡,而对自己的志向却是坚定不移,他要做人类的楷模等思想感情。

这些内容与课文第11段所展现的情形又是一致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简单梳理与学习,我们可以归纳屈原的形象,以及司马迁对他的态度与感情。

首先屈原的形象可以归纳为:洁身自好,志洁行廉,矢志不渝,以死明志,忠诚不阿,忠君爱国,远见卓识,才华出众。

其次是司马迁对屈原倾注了无限的感情,他们的遭遇相似,一个受到小人的排挤,被君主疏远;一个因为替人说了几句公道话,而被捕下狱,遭受宫刑。

所以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包含着自己的思想与感情,他要借他人之杯浇胸中块垒。

而他们的结局也是相似的,屈原以其不朽的《离骚》留给后人,而司马迁以《史记》而名垂青史,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屈原以投江自尽劝诫后人,而司马迁以自己的忍辱负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各自的目标。

令人叹服,同时也给我们以启迪。

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应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哪怕付出艰苦的努力,甚至自己的生命也是值得的。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