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导论复习资料1
传媒必备相关知识点总结
传媒必备相关知识点总结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媒行业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交流想法的重要渠道。
传媒行业包括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它们不仅承担着传递信息的责任,还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从事传媒行业的人来说,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这一职业。
本文将总结传媒必备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传媒概论、新闻写作技巧、媒体法律法规、传媒伦理道德、媒介经济等方面。
一、传媒概论1. 传媒概论的定义传媒是指用来传播信息和思想的工具和媒介。
它包括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形式,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要道。
2. 传媒的功能传媒的功能主要有传播信息、引导观念、塑造价值观、促进文化交流、社会监督等。
3. 传媒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媒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未来的传媒行业可能更加数字化、多元化和个性化,且跨媒体融合的趋势将日益加强。
4. 传媒的影响传媒对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塑造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新闻写作技巧1. 新闻价值观新闻的价值观包括时间性、近距离性、共鸣性和影响性等方面。
新闻需要及时、具有当地性、引起共鸣和有影响力。
2. 新闻写作流程新闻写作流程包括了新闻采集、写作和编辑等环节。
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搜集能力、写作能力和编辑能力。
3. 新闻写作风格新闻写作的风格应该简洁明了、客观中立、真实可信、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控制段落长度和信息密度。
4. 新闻写作技巧新闻写作需要遵循“五大W一大H”,即“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如何”,同时要注重新闻标题、引言和结尾的写作。
三、媒体法律法规1. 新闻法律法规新闻法律法规是保护新闻自由和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新闻出版法、广告法、互联网管理法等。
2. 编辑自律规范编辑自律规范是新闻媒体自行制定的行为准则,包括了新闻真实性、准确性、公正性、民意导向性等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心理学导论题库
标准答案:A
4、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是呈正比关系。()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B
5、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A
一、单选题(共10题,50.0分)
1、()年,冯特在徳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左为心理学的诞生。1789
1879
回避困难的倾向
追求刺激的倾向
标准答案:B
二多选题(共5题,25.0分)
1、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徳时,应注意()o从学生实际认知水 平岀发
坚持正而疏导
提岀具体而合理的要求
进行榜样教疗
标准答案:A, B, C, D
2、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过程
知觉过程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行为过程
认知过程
意志过程
1798
1987
标准答案:B
2、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望梅止渴
谈梅生津
含梅流延
望梅生畏
标准答案:B
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o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认知
人本主义
标准答案:A
4、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英规律的心理学是()o社会心理学
理论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1、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A
2、强烈的爆发情绪和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并存,是青年初期学生情绪的特征。()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B
3、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 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O正确
马工程《媒体学概论》复习重点
马工程《媒体学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媒体学的基础概念
1. 媒体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2. 媒介的概念及分类
3. 媒介与媒体的区别
4. 媒体语言的特点与媒体语言形式
5. 媒介技术与媒体形态的关系
第二章媒体产业及其规律
1. 媒体产业的定义及研究范畴
2. 媒体的经济属性及行业生态
3. 媒体规律的内在性质和表现形式
4. 媒体竞争及垄断现象的成因
5. 媒体产业的多元化经营形式
第三章媒介消费者及其行为
1. 媒介消费者的概念与分类
2. 媒介消费者的心理特征
3. 媒介消费者行为的类型及特点
4. 媒介消费者对媒体的评价与反馈
5. 媒介消费者的行为预测及分析方法第四章新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1. 新媒体的概念及研究范畴
2. 新媒体的特征与优势
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和关系
4. 新媒体的基本应用和发展趋势
5. 新媒体格局下的媒体生态与发展模式第五章媒体伦理及其研究
1. 媒体伦理的概念及内涵
2. 媒体职业道德规范与实践
3. 媒体伦理规范与社会影响
4. 媒体伦理问题的解决与应对
5. 媒体伦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传媒文学常识高考知识点
传媒文学常识高考知识点一、媒介与传播概述传媒文学作为学科的一部分,旨在研究媒介与传播之间的关系以及媒介对于文化传播的影响。
媒介是指通过各种工具和技术,将信息传递给公众的手段,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
传播则是指信息在媒介之间传递和传播的过程。
二、传媒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传媒文学源于文化传播和媒介研究的交叉领域,始于20世纪初的欧洲和美国。
起初主要关注媒介对于文学作品的传播和阅读的影响,后来逐渐扩展到对于媒介本身的研究,如媒介的技术特性、媒介的语言和符号系统等。
三、传媒文学的研究方法传媒文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常用的有史料法、实证法、对比法、实证研究法等。
史料法通过搜集和分析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媒介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实证法通过实地观察和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对比法通过比较不同媒介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揭示其共同性和特殊性。
四、传媒文学中的重要概念1. 傳播文字:指在傳播過程中使用的各种文字,如記者的文字报道、广告的文案等。
2. 傳播圖像:指在傳播過程中使用的各种圖像,如拍攝的照片、製作的插畫、计算机生成的图像等。
3. 傳播音频:指在傳播過程中使用的各种音频,如音乐、电台廣播、广告中的声音效果等。
4. 傳播影像:指在傳播過程中使用的各种影像,如影视作品、广告片等。
5. 傳播網絡:指傳媒之間形成的直接联系和相互影响,如新闻报道涉及到的各类新闻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
五、传媒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传媒文学与新闻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互相渗透。
新闻学研究的是新闻媒介的运营与编写;传播学研究的是信息传播的规律与方法;文化学研究的是文化与媒介之间的关系。
传媒文学则在这些学科基础上,更加注重媒介对于文学作品和文化传播的影响。
综上所述,传媒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广泛且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
掌握传媒文学的常识和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媒介对于文化传播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我们对于媒介语言和符号的理解能力。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传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魔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P2402. 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P2623. 媒介——将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媒介”,媒介包括个人与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如电影)和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如报纸)前者称为普通媒介,后者是大众传播媒介。
P1774. 把关——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
P1205. 两级传播——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境,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P2436. 反馈——(所谓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借用过来)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P2477. 参照群体——即个人未必墨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P548. 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负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
P2109. 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P19410. 潜网——任何处于稳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
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
P129-13011. 受众——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
P20312.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传媒导论
一.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洪仁轩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设报馆办报纸的主张。
王韬在《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日报渐行于中土》中主张放宽言禁,设立报馆,开展对外宣传。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专有一章论述报刊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他认为报刊可以通民隐,达民情,而且有助于救荒、除暴和学业。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大师和著名政论家,也是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先后参加创办、编辑《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和《新民从报》。
我爱你!这些报刊成为他鼓吹维新变法和宣传其政治主张的工具。
他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词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提出许多重要的办报思想。
①把报纸比作“喉舌”。
②强调报纸具有“去塞求通”的功能。
③认为报纸应处在与政府平等的地位,应担负起“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的两大天职。
④提出办好报纸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准”。
---------------政论文体阶段。
孙中山是卓越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宣传家。
他提出,为了革命宣传的需要,必须创办机关报,而机关报必须把宣传革命政党确立的民族、民主、民生的纲领和主张作为首要任务。
20世纪20年代前后,成熟期。
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
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1962年戈公振“魔弹论”又称“枪弹论”、“皮下注射论”和“机械的刺激—反应论”等,是早期人们对受众地位认识中的一种代表性观点。
基本原理:信息媒介好比是一种带有“魔法”的“枪弹”,而受众则是一群零散孤独,不堪一击的“把子”。
作为“靶子”的受众,一旦被媒介“枪弹”击中,便会毫无反抗地“应声倒地”。
新闻与宣传第一节宣传的基本特点宣传的定义: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 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一、宣传和新闻(1. 出发点不同。
2. 归宿点不同。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绪论: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和一位集大成者:①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美国社会科学的泰斗、“所有社会科学的大师,各领域的先锋〞。
奉献:他和史密斯合著?宣传、传播和舆论?,第一次明确使用了“群众传播学〞的概念,提出了5W模式,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社会传播的构造与功能?——开山之作或奠基之作。
②库尔特·勒温:德裔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社会心理学的先驱,首先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用于研究动机、人格及团体社会历程。
奉献:关于群体动力的研究;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的概念。
③卡尔·霍夫兰: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是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出色人物。
奉献:与贾尼斯合作?传播与劝服?,是最具综合性和学术性,深入探讨了说服策略的问题,使说服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又一重要课题。
④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美国社会学家。
奉献:对播送进展研究,分析播送的容和形式对听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先河;提出“二级传播论〞,成为群众效果传播的转折点,“意见领袖〞的提出导致“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和“多级传播论〞的问世。
⑤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
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其中?群众传播?的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诞生,?人类传播概论?的问世标志着传播学根本体系已初步形成。
第一章、传播。
1、传播的专业涵:传播的双向性;传播的容是信息;传播的目的性。
2、传播的特点:①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展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表达。
③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一个共通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中考传媒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传媒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历史沿革1. 传媒概念的形成7.19世纪,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报纸开始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传媒形式。
1950年代,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信息传播更加便捷。
传媒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获得信息,变得日益重要。
2. 传媒事业的发展(1)新闻传媒的发展历程新闻传媒在19世纪中叶形成,报纸开始成为了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闻来源。
20世纪50年代,电视新闻成为了全球范围的新闻传媒形式。
此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后的传媒形式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成为了新的新闻传媒的趋势。
(2)传媒技术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电视成为了最早的新闻传媒设备。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电视成为传媒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21世纪的互联网技术,使得新媒体传媒成为了更加便捷的传媒异体。
3. 传媒形式的多样化(1)传统传媒形式包括纸介质的传媒、电视媒体等。
传统传媒在不断完善技术的发展下,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2)新媒体传媒形式包括互联网新闻、移动端新闻、社交媒体等形式。
其特点是信息传递速度快,优势是传媒形式的可及性强。
二、传媒商业化发展1. 传媒商业化的现状(1)传统媒体企业传统媒体企业包括报社、电视台等机构。
传统媒体产业在新媒体传媒的冲击下,市场份额有所下滑。
(2)新媒体企业新媒体企业则是指以互联网新闻、社交媒体等形式为主的新媒体平台。
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新媒体传媒得以迅速发展,市场份额逐渐上升。
2. 商业化趋势下的传媒产品(1)传统传媒产品传统传媒产品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等。
在商业化趋势下,传统传媒产品需要不断调整策略,引入新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
(2)新媒体产品新媒体产品以信息传递速度快,便捷性高为主要优势。
新媒体企业需不断创新,推出新产品,提高用户体验,保持市场竞争力。
三、传媒伦理和规范1. 传媒伦理的内涵传媒伦理是指在媒体传播过程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传媒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1.什么是传播?(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信息的共享(2)传播与相关领域的关系:传播与社会规范,传播的语言与文化,传播与经济等的相互关系。
2.传播与语义学。
符号学的关系。
传播的语言类型,传播的符号类型。
3.传播的基本要素。
传播的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讯息与通道五个基本要素及其内涵。
编码解码噪音反馈效果等要素急其他。
4.传播的主要模式。
传播模式功能的分析;亚里斯多德模式;拉斯韦尔模式及其发展;申农—韦弗模式及其发展;丹斯的螺旋式型模式;纽科姆的BAX模式。
5.传播的种类。
人的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的基本种类及其特点功能和技巧。
传播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共享说”“交流说”“劝服说”“反映说”“互动说”等“共享说”来源于传播拉丁文原义。
斯拉姆指出:“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确立“共同”的东西”“交流说”是以美国学者J.霍本为代表。
他指出:“传播即是用言语来交流思想。
”“劝服说”以美国学者J.露西和G.安德森为代表,他们认为:“传播这一种概念包含了人与人互相影响的全部过程。
”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信息是指消息资料知识等的总称。
信息可以用来减少或消灭某些不确定性。
传播的内涵包括:1.传播是人类最主要的精神活动2.传播是由传播关系组成的动态有结构的信息传递过程3.传播学是一门综合的学问4.传播是社会性的活动5.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别民族内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传播系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传播与社会规范传播是形成社会规范的必要途径传播与文化传播促成了地区与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传播所导致的社会文化的交融最明显的表现是文化的同化现象。
传播对文化发生作用的另一种表现是文化的变形传播与经济传播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制于经济条件、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传播与语义学研究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义、符号所发挥的效果西方人比较早地注意到语言的逻辑使用逻辑的三大规律(1)同一律(2)矛盾律(3)排中律传统语义学是从哲学角度研究“意义”现代语义学则是关于符号和行为关系的学说语义思考从哲学的圈子里独立出来,是英国两位文学批评家的功劳。
2023传媒学原理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2023传媒学原理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一、传媒学概述
- 传媒学是研究传播媒介及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学科。
- 传媒学包括传媒理论、传媒伦理、传媒政策等内容。
二、传媒理论
1. 信息传播模型
- 传统信息传播模型包括发送者-信息-接收者模型。
- 现代信息传播模型包括媒介环境、社交网络等因素。
2. 传媒效果理论
- 媒介效应理论研究媒介对观众的影响,如认知、态度、行为等。
- 媒介选择理论研究观众选择和使用媒介的影响因素。
3. 传媒批评理论
- 文化批评理论研究媒介作品对文化的影响,如价值观、意义等。
- 政治经济批评理论研究媒介作品对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三、传媒伦理
- 传媒伦理研究传媒从业者在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责任。
- 传媒伦理包括新闻伦理、广告伦理等领域。
四、传媒政策
- 传媒政策是国家对传媒产业的管理和调控。
- 传媒政策包括媒介所有权、监管机构、文化产业政策等。
以上是2023年传媒学原理的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希望能对
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媒体导论复习资料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新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体也在实施数字化转型,传媒化生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数字化生存。
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间隔越来越短、其容量和集合程度却越来越高的趋势。
2. 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
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公“民新闻” (Citizen Journalism)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 (非专业新闻传播者) 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
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有几个特点: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大众传媒具有塑造社会活动家等媒介人物形象的功能。
公众对于媒介人物形象的材料,基本上取之大众传媒营造的世界,人们所见所知的不过是经过传媒折射的现实人物的影像,甚至人们对现实人物本身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仅仅是媒介上的人物。
1967 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7. 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
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传媒知识点总结
传媒知识点总结**一、传媒的发展历史**传媒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密不可分。
早期的传媒以口头传达为主,随着文字的出现,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信息,这是传媒的起源。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传媒的形式得以多样化,报纸、书籍成为了主要的传媒形式。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广播和电视逐渐兴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传媒形式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
**二、传媒的形式和技术**1. 报纸:报纸是最早的传媒形式之一,通过印刷技术将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
报纸分为日报、周报、月报等不同频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多方面。
2. 广播:广播是以声音作为传播媒介的传媒形式,通过无线电波传递音频节目。
广播节目可以涵盖新闻、音乐、娱乐、教育等多种内容,常见的类型包括新闻广播、音乐广播、电台节目等。
3. 电视:电视是以图像和声音作为传播媒介的传媒形式,通过电视信号传递视频节目。
电视节目包括新闻、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多种类型。
4. 互联网: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媒体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包括新闻网站、视频网站、博客、社交媒体等。
传统媒体也通过互联网进行内容传播,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5.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平台,用户可以创建和分享内容,并进行社交互动。
常见的社交媒体包括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等。
社交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进行社交的重要工具。
6. 移动传媒: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传媒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包括移动应用、移动视频、移动音频等。
**三、传媒的作用和影响**传媒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观念和行为。
1. 传媒的信息传递作用:传媒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可以将新闻、资讯、知识传递给受众。
2. 传媒的社会监督作用:传媒扮演着社会监督者的角色,通过报道社会事件、揭露问题,监督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传媒导论——精选推荐
一、名词解释传媒自由:指的是传媒语境中的自由的理念与实践机制。
它包括“表达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几个方面。
热媒介:就是具有高清晰度的媒介。
所谓高清晰度,就是说,媒介提供的数据资料完全,不需要手中的深度参与,受众的参与度低,要求观众补充的东西不多。
冷媒介:指低清晰度的媒介,要求观众的高参与度,受众事实上是视听经验的积极组成部分。
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强调实地考察,基本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客观,准确和全面。
它主要通过记录现场的观察和谈话或请调查对象填写卷的方式收集资料。
资料搜集可以采用观察,访谈,收集文件、投射以及利用照相机和录像机等工具。
这种方法是在没有理论和假设的基础上,传媒研究者直接实践活动收集资料,然后依靠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参考性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实地调查的特点主要是:研究过程持续实践较长,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有充分的认识和情感的交流;研究结论只具有参考的性质;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
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打是指从研究所确定的全部观察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对象组成样本,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也是传媒研究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知识理论结构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传媒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杂志: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
类型电影:就是根据类型电影的规定和要求来制作影片。
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
第四传媒:将网络媒体称为第四媒体,是为了强调它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一样,是能够及时,广泛传递新闻信息的新闻媒体。
从广义上说,第四媒体通常就是互联网,不过,互联网并非仅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它还有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信息的独特优势。
因此,从狭义上来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络,其实体一般通称为网站。
传媒学概论考试试题
传媒学概论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大众传播的功能?()A 环境监测B 社会协调C 文化传承D 个人娱乐2、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A 施拉姆B 拉扎斯菲尔德C 卢因D 霍夫兰3、以下哪种媒介的信息保存性最强?()A 报纸B 广播C 电视D 网络4、“把关人”理论的提出者是()A 怀特B 麦克内利C 巴斯D 卢因5、以下哪项不是受众的特点?()A 广泛性B 混杂性C 独立性D 一致性6、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可以()A 决定人们的意见B 影响人们对事件重要性的认知C 直接改变人们的态度 D 左右人们的行为7、培养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识方面起到的作用是()A 有限的B 决定性的C 间接的D 微弱的8、以下哪种传播模式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反馈环节?()A 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B 香农韦弗模式C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D 德弗勒模式9、以下哪项不是新媒体的特点?()A 数字化B 互动性C 单向性D 个性化10、以下哪种研究方法常用于受众调查?()A 内容分析法B 控制实验法C 抽样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1、以下属于传播媒介的有()A 书籍B 电影C 电话D 信件E 手势2、传播效果的层面包括()A 认知B 情感C 态度D 行为E 价值观3、以下属于人际传播特点的有()A 直接性B 随意性C 私密性D 双向性E 广泛性4、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包括()A 信息环境的营造B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C 社会舆论的引导D 社会整合与协调E 教育与娱乐功能5、以下哪些理论关注了传播与社会结构的关系?()A 知沟理论B 沉默的螺旋理论C 框架理论D 议程设置理论E 培养理论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5 分)1、传播2、媒介融合3、意见领袖4、舆论5、信息茧房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
传媒学知识点
传媒学知识点传媒学是一门关于媒介与传播的学科,研究的内容涵盖了传播的各个方面,包括媒介的影响、信息传播的过程以及传媒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
下面将介绍几个传媒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媒介与媒介效应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中介工具,可以分为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和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传媒学研究探讨了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效果。
媒介效应是指媒介对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效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二、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传媒学的基石之一,它包括了多种理论模型用于解释和分析信息传播的过程和结果。
其中最有名的是Lasswell的传播模型,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媒介、对谁说、说得什么效果”,此外还有二步流程理论、理性选择理论、观众定位理论等。
三、媒介生态媒介生态是指不同媒介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关系。
在不同媒介的互动中,可能会产生互补、替代、竞争等关系。
传媒学关注媒介生态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传媒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四、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来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传媒学探讨了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如何有效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如何提升组织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
五、媒介伦理与社会责任媒介伦理是指媒体从业者在从事报道和传播过程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传媒学倡导媒体从业者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尊重事实、维护公正、避免虚假宣传,保护受众的权益等。
六、媒介管理媒介管理是指媒体组织和机构如何进行管理和运营。
传媒学关注媒体运营、组织结构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提供可行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总结传媒学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以上只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介绍。
通过学习传媒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的影响和传播的机理,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播。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传媒导论复习资料1
传媒导论复习资料12011传媒导论复习资料汇编(知识点提炼供参考)第⼀章传媒概述1、国际电信联盟认为,媒介有以下五种:感觉媒介、表述媒介、表现媒介、存储媒介与传输媒介,其中(A.感觉媒介)媒介包括声⾳、⽂字、图形、图像等以及物质的质地、形状、温度等。
A.感觉媒介 B.表述媒介 C.表现媒介 D.存储媒介2、传播学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媒介研究学者、加拿⼤多伦多⼤学教授(D.麦克卢汉)在1964年有⼀个对媒介的决断性定义:媒介就是信息。
A.A.哈特 B.普罗斯 C.施拉姆 D.麦克卢汉⼆、题⽬1、传媒的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是⼀种探索性研究,它通过特殊的技术获得传媒及其与传媒相关的⼈或事⽅⾯的较深层次的信息。
定性研究是⼀个发现问题的过程,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2、传媒的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是将数据定量表⽰,并通过统计分析,将结果从样本推⼴到所研究的总体的研究⽅法。
传媒的定量研究弥补了定性研究的缺陷,它可以深⼊细致地研究事物内部的构成⽐例、研究事物规模⼤⼩以及⽔平的⾼低。
传媒的定量研究是是对于与传媒相关的量的关系的研究,资料⽐较客观可靠,统计分析⽐较科学精确,但是难以研究传媒发展中的复杂现象。
定量研究是⼀个描述问题的过程,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3、简答媒介、媒体与传媒的异同。
媒介,更多的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播、电视、电影、⽹络等及其⽣产、传播机构。
媒体是媒介载体的简称,⼏乎与媒介的概念等同,只是媒介的内涵要⽐媒体宽⼴。
媒介⼀词在没有特别说明时既可指语⾔、⽂字、印刷、声⾳、影像内容信息,也可指承载这些信息的技术和物质。
⽽媒体指的是报纸、杂志、图书、⼴播、电视等载体及其发⾏机构。
传媒是传播媒介的简称,传媒⼀词主要有两层含义:⼀是指具有承载信息传播功能的物质,如报纸、杂志、⼴播、电视等;⼆是指从事信息采集、加⼯、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譬如电视台、报社等。
传媒导论
传媒导论一.选择题。
(2' * 10 = 20')(详细见考试范围)二.名词解释。
(5' * 4 = 20' )1.主流媒介:是指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一系列能迅速传送信息的各种技术系统的社会设施。
2.非主流媒介:是一种在有限范围内进行传输的媒介,具有鲜明的个体性、亲历性和小众性,常常是一种对主流媒介进行补充的信息来源。
3.综合性杂质:又称一般性杂志,指的是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以及天文、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刊登的杂志。
4.公共经营形态:指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而是委托公共机构经营,既“非商业”也“非政府”。
其最大特点是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公众缴纳的视听费(电视机执照费)。
5.明星体制:以保持演员本人带有个性特征的类型或风格化表演为基本特色,并且让演员始终扮演同一种类型的角色,使他们成为观众心目中理想的甚至崇拜的人物。
6.传媒的定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研究,它通过特殊的技术获得传媒及其与传媒相关的人或事方面的较深层次的信息。
定性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7.传播流: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8.传播偏倚论:是英尼斯传媒理论的中心论点。
世界上的任何传播媒介都是有“偏倚”的,传媒不是具有长久保存的倾向性,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便是具有远距离运送的倾向性,便于对空间领域的控制,二者必居其一。
他相信任何历史时期的热点问题都是其所使用的占优势地位的媒介倾向所致,一个社会的文化模式和组织形式均受到“传播偏倚”的影响。
三.简答题。
(10' * 4 = 40' )1.广播传播的广泛性体现在哪几点?答:第一,广播传播容易接受。
广播使用有声语言传播信息,受众不受文化水平限制。
第二,广播传播超越国界。
广播以电波为载体,可以超越国界长驱直入。
《传媒导论》复习范围删减版
《传媒导论》复习范围1.从技术角度对媒介定义,主要是采用国际电信联盟对“媒介”的界定。
国际电信联盟认为,媒介有以下五种:感觉媒介、( a )、存储媒介与传输媒介。
A.表述媒介 B.表现媒介 C.工具媒介 D.表达媒介2.传媒的经济属性最主要的表现在它直接受到( c )的激励和制约。
A.政策导向 B.市场需求 C.经济政策 D.奖励制度3.麦克卢汉传播传媒的主要理论有媒介是( a )、媒介即讯息,以及冷媒介和热媒介。
A.人的延伸 B.大脑的延伸 C.思维的发散 D.身体的延伸4.传媒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等单位一样,属于(d )。
其属性要求传媒能反映政治、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和参与政治。
A.社会事业 B.文化事业 C.慈善事业 D.公益事业5.报纸按传播信息领域分为时政类、经济类、娱乐类、法制类、体育类和( a )。
A.生活服务类 B.民生类 C.消费类 D.适用类6.1900年在香港由( c )创刊兴中会的第一份机关报是《中国日报》。
A.鲁迅 B.李大钊 C.孙中山 D.康有为7.从本质上区分,当前世界广播的管理体制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公共经营形态、( b )、官方国营形态。
A.集体所有制形态B.商业经营形态C.股份制D.私营个体8.根据( a )建议,图书是指导由出版社出版并使公众可以得到,不计算封皮,页数至少49页的非定期出版物。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B.国家版权局C.新闻出版署D.世界报业协会9.欧洲先锋派电影的活动中心主要是( b )和法国,发端于20世纪初期,于20年代达到鼎盛。
A.英国 B.德国C.美国D.意大利10.1987年( d )率先扩版,将周末版从原来的8版调整到40版,该报的扩版预示着我国报业厚报时代的到来。
A.人民日报B.解放日报C.中国青年报D.广州日报1.传媒发展分为口传媒介时期、文字媒介时期、大众媒介时期和数字媒介时期。
(×)2.传媒的物质属性是指传媒及其生产的产品的用途、特点、功能等传媒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传媒考试必考知识点
传媒行业的核心功能是什么?A. 娱乐B. 教育C. 传播信息D. 广告宣传答案:C下列哪项不是传媒传播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公正性答案:C在传媒领域,“议程设置”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麦克卢汉B. 拉斯韦尔C. 施拉姆D. 麦克库姆斯和肖答案:D传媒产品在进行市场定位时,主要考虑以下哪几个因素?A. 受众需求B. 竞争对手C. 产品特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以下哪个不是新媒体的特点?A. 互动性B. 实时性C. 单一性D. 去中心化答案:C新闻报道的主要结构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标题B. 导语C. 评论D. 正文答案:C传媒行业的核心功能是________ 信息。
答案:传播新闻的价值取向要求报道应客观、________、及时、准确。
答案:真实传媒伦理要求媒体从业者保持________、公正、诚信、负责的态度。
答案:独立新闻报道的常见结构包括标题、________、正文、图片和说明等部分。
答案:导语________ 是指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发布的宣传信息。
答案:广告________ 是指通过策划和组织各种活动来传播积极的企业形象和信息。
答案:公关简答题简述新闻的定义与特征。
新闻是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事实和观点进行采集、加工和传播的信息产品。
其特征包括: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列举并解释两种新闻采访方法。
新闻采访方法包括现场采访和电话采访。
现场采访是指记者亲自到新闻现场进行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电话采访则是通过电话进行远程采访,适用于无法亲临现场的情况。
简述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
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包括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采用倒金字塔式写作结构(即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注意平衡报道(客观公正地呈现事件的不同方面)、避免主观评价等。
解释“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在传媒中的作用。
“议程设置”理论是指传媒通过报道某些议题,从而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和讨论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传媒导论复习资料汇编(知识点提炼供参考)第一章传媒概述1、国际电信联盟认为,媒介有以下五种:感觉媒介、表述媒介、表现媒介、存储媒介与传输媒介,其中(A.感觉媒介)媒介包括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以及物质的质地、形状、温度等。
A.感觉媒介 B.表述媒介 C.表现媒介 D.存储媒介2、传播学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媒介研究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D.麦克卢汉)在1964年有一个对媒介的决断性定义:媒介就是信息。
A.A.哈特 B.普罗斯 C.施拉姆 D.麦克卢汉二、题目1、传媒的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是一种探索性研究,它通过特殊的技术获得传媒及其与传媒相关的人或事方面的较深层次的信息。
定性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2、传媒的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是将数据定量表示,并通过统计分析,将结果从样本推广到所研究的总体的研究方法。
传媒的定量研究弥补了定性研究的缺陷,它可以深入细致地研究事物内部的构成比例、研究事物规模大小以及水平的高低。
传媒的定量研究是是对于与传媒相关的量的关系的研究,资料比较客观可靠,统计分析比较科学精确,但是难以研究传媒发展中的复杂现象。
定量研究是一个描述问题的过程,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3、简答媒介、媒体与传媒的异同。
媒介,更多的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
媒体是媒介载体的简称,几乎与媒介的概念等同,只是媒介的内涵要比媒体宽广。
媒介一词在没有特别说明时既可指语言、文字、印刷、声音、影像内容信息,也可指承载这些信息的技术和物质。
而媒体指的是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等载体及其发行机构。
传媒是传播媒介的简称,传媒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具有承载信息传播功能的物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二是指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譬如电视台、报社等。
我们现实生活中,传媒更多地理解为一种传播组织或机构。
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在新闻传播学中提到的媒介均是指传播媒介(传媒)。
4、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面对不特定的多数人,能作迅速的诉求;(2)地位稳固,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的社会组织;(3)传播效果明显,能广泛地向社会传播;(4)在社会上具有权威性,可制造共同话题,增强对传媒的依赖感。
5、常见的传媒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观察法、深度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和实地调查法。
6、常见的传媒定量研究方法有哪些?主要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抽样调查法和测验法。
7、论述传媒发展的规律。
(1)传媒的发展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2)传媒的发展处于相互叠加和相互干涉的状态。
(3)每一次传媒的突破性发展都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4)传媒对人类的影响不只是技术层面,更多的是社会层面与心理层面。
8、传媒业的发展趋势(1)传媒生态化(2)传媒融合化(3)传媒市场化(4)传媒全球化第二章传媒的性质、功能与分类1、一般将传媒产业归入(C第三产业)。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二、题目1、印刷媒介顾名思义就是借助大量复制、快速显现的印刷技术而进行的图形和文字传播媒介,虽然可以用于小团体范围和人际传播,但主要属于大规模印刷技术的大众传播手段。
例如报纸、杂志、图书、传单、招贴、海报等。
2、主流媒介是指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一系列能迅速传送信息的各种技术系统的社会设施。
主流媒介是一个舶来词,在欧美国家主要是指高级报纸(或称严肃报纸),如《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这些报纸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著,社会地位很高。
3、非主流媒介是一种在有限范围内进行传输的媒介,具有鲜明的个体性、亲历性和小众性,常常是一种对主流媒介进行补充的信息来源。
如有线电视、专业化频道、个人座机电话、移动电话、内部组织编辑、发行的小报、杂志、内部交流的会员资料、配合特定主题内容编制的文案、影集、画册或宣传手册、海报、宣传品、横幅,彩旗等。
4、简答现阶段我国传媒的基本性质。
传媒是党、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的服务载体,承担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任务。
5、传媒的政治属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接受党和政府对传媒的宏观控制和直接管理。
(2)受到所在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的约束。
(3)必须按一定时期的传媒政策行事。
6、传媒的功能有哪些?信息传播、宣传教育、舆论监督、提供娱乐、社会协调、文化传承等功能。
7、电子媒介的优点有哪些?(1)即时性。
(2)跨时空性。
(3)亲和力强。
(4)真实感强。
(5)易接受性。
(6)影响力大。
8、非主流媒介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关注被主流媒介回避的事件。
(2)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可以还原部分历史的真实。
(3)表达一种反舆论权威。
(4)受众不再是笼统意义上的一群人。
9、印刷媒介的主要优点有有哪些?(1)印刷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
(2)受众拥有较大的主动权。
(3)印刷媒介开始适应分众化的发展趋势。
10、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传媒娱乐功能的认识。
娱乐与传媒的结合的根本动因在于人的需要。
传媒应当为人们提供娱乐的功能。
娱乐节目的盛行使传媒的娱乐功能不断强化。
如今,新闻娱乐化趋势的增强更强化了传媒的提供娱乐功能。
新闻娱乐化不同于娱乐新闻,娱乐新闻是娱乐节目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娱乐相关的信息节目,把新闻和娱乐两方面的特点综合起来。
而新闻的娱乐化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基本内涵为传媒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硬新闻的比例,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
传媒娱乐功能得到强化的主要原因有四点,即传媒的市场价值得到重视、传媒多维功能的开发、受众主体权力的体现、受众价值取向的转变。
那么,如何适当增强传媒的娱乐功能?首先,传媒应该注重信息传播的视觉效果。
其次,扩大娱乐元素。
第三,创新媒介产品,减少雷同,增加差异化。
第四,贴近受众生活,切忌迎合媚俗。
11.结合实际分析新媒介会不会替代传统媒介。
由于新技术的发明,总是极大地影响信息传播领域。
那么,新媒介会终结传统媒介吗?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介在刷新人们的媒介接触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介带来巨大的冲击,但目前尚难撼动电视这一传统媒介。
不过,新媒介并非意味着盈利或增长,如我国目前很多商业网站还处于亏损状态,新媒介发展速度太快,很多东西来不及沉淀和反思,绝大部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也为传统媒介的跟进和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内容资源是传统媒介引以自豪的核心竞争资源,受政策限制,目前新媒介的内容在相当程度上都要依赖传统媒介,传统媒介如果能将新技术与内容优势相结合,将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凭借传统媒介积累的众多时机,后来居上也极有可能。
可以说,在新媒介尚未形成有效的规模和较为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之前,传统媒介的主导地位仍不会受到颠覆式的挑战。
总之,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
传统媒介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媒介的挑战,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进行优势互补,在战略层面进行深入合作,加快向数字内容提供商转型,发挥新闻和原创内容优势,借助网站巨大的流量,来扩大影响,为自己吸引潜在受众群。
如广播与手机的融合、电视媒介与手机、互联网的内容和广告呈现全方位的融合趋势。
同时,新媒介也需要和传统媒介相结合,因为“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存在”。
如手机媒介可包括手机报纸、手机电台、手机电视、手机电影等新的媒介形态。
所以新和旧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传统多一些还是新潮多一些,取决于受众的观点和态度。
12、结合实际分析传媒怎样才能发挥好舆论监督功能。
为了发挥好舆论监督功能,传媒需要在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提升:首先要关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硬道理。
传媒所反映的舆论问题应当符合社会发展的大势规律。
如近年来对抗击“非典”、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问题等,都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其次,舆论监督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
舆论监督不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或者其他任何添乱的目的,而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如20世纪70年代末进行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90年代初由《解放》日报发表的一组“皇甫平”的文章引发的关于姓社姓资的大讨论等,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第三,舆论监督应当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公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集中反映了社会中的复杂事务,公众关注程度比较高。
而且大多数公众的关注也说明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及时的舆论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及时反映大众呼声也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
最后,舆论监督必须把握好舆论监督之“度”。
“度”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政治命题。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过犹不及,是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一切哲学、一切思想,一切日常生活,都要作两条战线斗争,去肯定事物与概念的相对安定的质。
”在实施舆论监督时,应以国家稳定和经济建设为大局,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传播的片面性。
第三章传媒理论及其影响1. “培养理论”也称为“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由开创的。
A. 沃尔特·李普曼B. 迈尔文·德弗勒C. 麦奎尔D. 乔治·格博纳2. 哈贝马斯特别关心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利益的主宰。
他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公共领域和互相纠缠在一起,以至于公共领域无法防止私人的、技术性的压制。
在理想状态下,两者应当取得平衡。
强有力的公共领域可以为自由发表意见和进行争论创造一种“大气候”。
A. 私人空间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3. 传媒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简单的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机构和复杂的组织,其中讨论传媒的社会机构功能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派别。
A. 符号学理论B.传媒结构理论C. 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D.传媒效果理论4. 纵观麦克卢汉的著作,他关于传播传媒的主要理论有: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以及。
A.适度效果理论B.培养理论C.议程设置理论D. 冷媒介和热媒介5. 自由主义理论源于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它要求完全的“出版自由”,反对政府干涉,体现了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A. 社会责任论B.社会主义国家传媒体制理论C.发展中国家传媒理论D.集权主义理论6.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传媒理论和实践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