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4-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4-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4-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4-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分数除法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除法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

3.运用分数除法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互化方法。

2.例题及练习题:准备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道具,如图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水果分发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表示每个水果的份数?如何用除法表示每个水果的份数?从而引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如:分数“2/3”可以表示为除法“2÷3”,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五年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苏教版

五年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苏教版

五年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分数的表示方法。

3.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结果。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板书内容:(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分数的表示方法(3)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课本P56页练习题1、2、3。

2. 请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结果,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PPT展示实例、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的疑问解答不够详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难点能否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正式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正式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正式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比较大小之后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将分数与除法相互转化,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于分数的概念和比较大小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于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太会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将分数与除法相互转化。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如何将分数与除法相互转化。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教学法,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如“将一个苹果分成5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1/5,那么这个苹果的1/5等于几?”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如“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分子相当于除法的商。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例题,如“将1/2转化为除法形式”,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章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章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章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实质,并能够熟练地将分数与除法相互转换。

教学内容包括: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分数的基本性质;3. 分数与除法的转换方法;4.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与除法的转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教学难点1.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2. 分数与除法转换方法的掌握;3.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介绍分数与除法的转换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分数与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板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与除法的转换方法-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分数与除法转换练习;2. 提高题: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题;3. 拓展题:探讨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更多实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新课讲解、实例分析、练习巩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大小比较;
2.掌握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3.能够解决相关练习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2.难点:解决相应的练习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2.工具:黑板、粉笔、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复习上一节课所学。

2. 学习新知识
(1)分数的基本概念
1.分数的定义:分数是指将一个或多个等分的小区间中所取的一个或多个的分段所表示的数;
2.分数的基本要素:分子和分母;
3.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1.回顾除法的概念;
2.举例说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3.解决联系题。

3. 引入练习时间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2.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并相互交流解题思路。

4. 课堂检测
1.布置课后作业;
2.点名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板书、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概念和与除法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上,大家配合紧密,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概念;2.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3.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讲义、作业;3.带分数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分数的概念1.引入:举例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如让学生想象一块披萨被分成几份,或让学生将一串短笛被分成几段;2.定义:引导学生通过示例体会正分数、零和负分数的含义;3.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将一些实物或图形分成若干份,并将其写成分数的形式。

2. 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1.分数的加减法:借助图形、数字模型辅助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方法;2.分数的乘法:介绍分数乘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练习理解分数乘法;3.分数的除法: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关系,并通过练习掌握分数除法的方法。

3.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分数与实际问题的应用:将分数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规律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与除法的规律,以此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实践活动1.综合运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2.习题训练:布置相关题目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讲解了分数的概念、基本运算、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通过举例、练习、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分数的负数运算、分数与除法的联系理解不够深刻,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以强化。

实验学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4-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实验学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4-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实验学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4-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4-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的加减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被激发,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练习题、问题情境等教学素材。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知识,如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加减法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如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分数的值相当于除法的商。

同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将除法转化为分数,以及如何将分数转化为除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将深入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2. 能够将除法转化为分数;3. 能够将分数转化为除法;4. 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2. 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黑板;3. �粉笔;4. 数学教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2. 新课导入:介绍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讲解如何将除法转化为分数,以及如何将分数转化为除法;3. 练习:通过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主要内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如何将除法转化为分数,如何将分数转化为除法;3. 重点难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4. 练习题: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5.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空题,让学生巩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2. 计算题:计算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要注意难度的把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单位换算的结果,能解决商是几分之几的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能联系分数的认识解释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意义,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培养观察、比较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乐于思考、有据推理的品质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教具准备:圆片、课件、板贴教学过程:一、连续1、关联起点。

(1)把8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学生口答列式,教师板书:8÷4=2(块 ) 板贴表格追问:每人分得这块饼的几分之几呢?学生回答:把这些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这块饼的41。

(补充表格) 如果有4块饼呢?教师板书: 4÷4=1(块) 板贴表格追问:每人分得这块饼的几分之几呢?(补充表格)指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板书:除法)二、循环1、学习例2(1)提问:一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如何列式?1÷4(填表)每个小朋友能分到一块完整的饼吗?学生明白不能用整数表示商,思考:你觉得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商比较合适呢?学生回答:小数、分数。

(板书:分数)(2)探究:这个分数是多少,用手中的圆片分一分,找出分数。

为什么是41块?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把1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这块饼的1/4,就是1/4块。

说明这里的1/4表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1/4块。

(完善表格)2、学习例3。

(1)提问: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求每人分得多少块,可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3÷4得数是多少呢?老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同桌两人合作,用3个纸圆片代替3块饼,想办法分一分,得出每份结果是多少。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及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

2、在探究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研究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重点: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一、复习。

口答:1、把8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2、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引入课题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1)怎样列式?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每人分得多少块呢?每人用一张圆片表示一块饼,分一分,画一画。

(3)全班交流:指名上台说说是怎么分的,结果是多少?学生点评分法,完善图形。

板书式子和结果。

明确:把一块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一块。

(4)开放题:这一块饼还可以怎么分?指出,两个数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数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2、教学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1)指名读题,怎样列式?板书算式(2)想:每人能分到一块吗?猜一猜结果是多少?(3)到底是多少?我们来分一分。

A、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指名读。

B、学生操作。

(要求画出等分线)(4)交流分法。

学生上台介绍,教师张贴分法。

预设:A、每张圆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12份,再平均分给4个人,平均每人分到3份,就是3/4块。

质疑:每个圆为什么平均分成4份?B、一张一张地分,每人分到3个1/4块,就是3/4块。

C、3块一起分,每人分得3块的1/4。

3块的1/4是3/4块。

纠错:分得不对的,再分一分,说一说。

(5)现在知道3÷4的商是多少了吗?板书结果。

想:3/4块不仅表示1块的3/4是多少,还可以表示什么?(3块的1/4是多少)(6)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学生尝试解答,结合前面的分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算式:3/5块表示什么?(7)发现,归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一、导入新课:出示口算题,男女生比赛40÷2= 35÷7= 66÷11= 30÷15= 100÷10=1÷3= 5÷6= 9÷20= 8÷7= 11÷10= (男生不服气)我们的除法都不能整除,女生的除法题都可以整除现在你们认为不公平,认为她们的较好计算,学过今天的知识,说不定男生的计算速度会超过女生。

板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二、新授1、出示整数除法引入分数西游记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这不,这天师徒化缘到了几块饼,四人准备用餐,他们从包袱里拿出8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计算?8÷4=2(块)可是取经途中有时遇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大家都感觉饥肠辘辘的时候,发现只有1块饼了,一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列式,师板书:1÷4)师:1÷4表示什么意思?生:1÷4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求一个人分得多少。

师:好,这道题也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也是平均分的问题,所以也要用除法来计算。

一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呢?生:1/4个。

(师板书)你是怎样想的呢?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边说边演示:我们把这个圆看作这块饼,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块饼的1/4,师:请大家看,每份都是1/4 ,每个人得到的是多少块饼呢?生:1/4 个师:在分物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所以每个人分得的就是1/4个。

教师说明:1÷4表示把一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求每人得到多少个,而我们通过演示知道了每人得到1/4个。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教学背景在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如:分数的认识、读法、写法、化简、通分、相加、相减等。

同时,在学习除法的过程中,学生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及其应用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2.了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在除法中的分别作用;3.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算式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分数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在除法中的分别作用,学会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教学内容1.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2.分数除法的算式及应用。

(二)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5分钟)进入课堂后,教师提问学生: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主题。

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5分钟)•通过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在除法运算中的分别作用,如:分数除法的算式(分子相除、分母相除)。

•通过课堂演示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3. 分数除法的算式及应用(30分钟)•通过课堂解析分数除法的算式,让学生明白分子、分母、商、余数的含义及其关系。

•在示范模式下,老师与学生一起讲解并演示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除法运算的正确操作方法。

•让学生自行操作相关习题,巩固分数除法的算式及应用。

4. 拓展活动(5分钟)教师布置与本课相关的拓展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探究相关的问题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正确掌握分数除法的算式及其应用,巩固了已掌握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积极,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生的差异化进行教学。

【同步配套】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苏教版

【同步配套】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苏教版

【同步配套】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同时,通过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将分数转化为除法表达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运算的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加深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2. 帮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转化方法,提高数学运算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相关例题。

2. 学生准备草稿纸、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PPT展示分数与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分数与除法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师通过PPT展示具体的实例,讲解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尝试将分数转化为除法表达式。

3. 小组讨论与分享-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员补充。

4. 练习与巩固- 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疑问。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板书设计: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分数的分子、分母、分数值与除法的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3. 分数与除法的转化方法4. 相关例题展示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小组讨论并分享一道与分数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讨论、练习和考试,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用分数表示除法,并在计算中灵活运用。

3.学生能够解决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分数表示除法。

3.分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分数除法。

2.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黑板、彩笔、教具等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教材、笔、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张蛋糕的图片,问学生如何平均分给三个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分数除法的概念。

演示环节•以一道简单的分数除法题目为例进行讲解。

•分别从分子、分母、分数线等角度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

•通过练习,巩固基本概念的掌握。

实践环节•以实际生活中涉及到分数除法的例子,如知多少人吃多少块蛋糕能够实现公平分配。

•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数除法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除法。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不同难度的分数除法问题。

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归纳总结分数除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讨论课堂中解决的实际问题,总结分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课上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对分数除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价学生对于分数除法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在课上适时给予提醒和引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在实践环节中,可以加强小组合作,鼓励不同学生间相互学习、协助,互相促进发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圆片教学过程:口算。

8÷2 = 0 . 6 × 0 . 5 = 12 ÷6 =10÷2.5 = 1 ÷ 0 .4 = 1 . 5 ÷ 0 . 3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一、 教学例21、探索一个物体平均分,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1÷4=1/4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4 和1/4 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

2、探索多个物体平均分,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思考:求每人分得多少块,要算3÷4得多少?师:3÷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演示两种分法)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 块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41,3 块饼共得到,12个41, 平均分给4 个学生。

每个学生分得3个41, 合在一起是43块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43块饼,所以两人分得43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师:43个饼表示什么意思: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43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 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3、总结概括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板书)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研究的问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点明课题)师:你能用字母简明的表示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生尝试用字母表示:a÷b=a/b (板书)师:b 是否可以是任何数?为什么?补充板书(b≠0)师:分数与除法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小组议一议再全班交流,明确:分数是一种数,也可以表示两数相除;而除法是一种运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的例题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的除法算式。

同时,让学生学会将分数转换成除法算式,以及将除法算式转换成分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将分数转换成除法算式,以及将除法算式转换成分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的例题,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体会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将分数转换成除法算式,以及将除法算式转换成分数。

2.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讲解:讲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的例题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的除法算式。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2. 分数与除法的转换分数转换成除法:分子÷分母除法转换成分数:被除数÷除数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的例题让学生理解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将分数转换成除法算式,以及将除法算式转换成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2. 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2. 新课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如何将除法转化为分数,以及如何将分数转化为除法。

3.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地展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例子来说明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理解不深的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这个部分详细描述了课堂教学的步骤和内容,是整个教案的核心。

在这个部分中,教师需要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和总结提升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能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自主探究方案:
探究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

课前小研究:
(1)8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列式:
(2)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列式:
(3)3块饼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①你是怎么想的?
②想办法说明你的想法。

(4)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①先列式:
②再用圆片代替饼分一分。

思考:联系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没有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板书: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二、交流提升
1.交流例6。

⑴课件出示例6分饼场景图: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⑵全班交流:怎么列式?(板书:3÷4)每人能分到1块吗?
⑶小组交流:用圆片代替饼,你是怎么分的?每人分到的饼怎么表示?
⑷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在投影下展示分法。

(让学生边交流边演示,然后结合学生的交流,利用多媒体演示教材中相应的分法,以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的分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①一块一块地分,先把每个圆片平均分成4分,每人每
次分得1
4
块,结果每人分得3个
1
4
块,也就是
3
4
块。

②一块一块地分之后,把12个1
4
合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3个1
4
块,再把3个
1
4
块拼在一起,每人分得
3
4
块。

③把3个圆片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块的1
4

也就是3个
1 4块,再把3个
1
4
块拼在一起,每人分得
3
4
块。


师生共同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3 4块。

完成板书:3÷4=
3
4
(块)
⑸教师将例题改成: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
人分得多少块?
①学生先写出算式和结果,再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全班交流,教师完成板书:3÷5=3
5
(块)。

⑹小组讨论:观察黑板上的两道等式,你发现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⑺全班交流小结。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a÷b=
a
b
(b≠0)
2.学习“试一试”。

⑴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填写,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⑵集体展示交流: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数?
四、巩固拓展
1.完成“练一练”。

⑴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练一练”第1题。

⑵全班展示交流:比较上下两组题有何不同?(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看作是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⑶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再全班交流换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口答。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填写,再全班交流是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八第3题。

⑴学生独立练习。

⑵全班交流:你填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⑶学生订正。

5.完成练习八第4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全班交流。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几分之几,是把什么平均分的?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千克,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改题:将题目中的2千克,改为a千克,怎么思考?
追问:你发现什么?
6.完成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后再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4=3
4
(块)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a÷b=
a
b
(b≠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