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2015届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典例导引】 (2013 年北京文综,39,12 分)中国梦具有深 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某班同学围绕 “中国梦” 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 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学乙: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通过改革开放, 人民生活富起来了。历史表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 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识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 运动;(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本课在近几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主要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历 史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2.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3.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 造者 1.从考查内 容上看
同学丙:我要刻苦学习,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一 名出色的医生,努力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实 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 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 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 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 发展决定社会意识 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 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高考政治必修4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 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劳动者
物质资料 生产方式
生产力
三要素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所有制
三方面内容
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理解:
生产力 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易错提示: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注意:上层建筑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看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是否先进。
正确的说法是: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 础服务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 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F.自然地理环境 G.文学艺术
社会意识:
H.人口因素
AEG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复习重点) (1)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 反映 。 ①社会存在的 性质 决定社会意识的 性质 ,有 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 变化发展 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4、总结: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 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导学案一、基础知识过关:1.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决定性质,变化决定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上:_______________性质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社会历史的主体:_______________。
(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群众路线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课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中,在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及其解决方式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 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区别:①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 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 者等三个基本因素。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 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②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 的相互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产品如何分配三方面内容。 (2)联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 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 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 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例: [2013· 高考四川卷,14.(1)]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 享和谐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 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 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 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 均须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 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 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 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 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 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 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 会管理创新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四: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doc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4)人民群众的含义(5)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4)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二、【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可划分为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和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两大部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趋势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四、【方法点津】:(1)运用对比方法认识几种社会生活概况。
(2)联系社会实际对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加以理解。
(3)撰写论文,深入理解某一知识点。
五、【课文导语】: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
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
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1.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 1.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以及社会历史发展
2.明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总趋势三个方面,把握社会发展规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问题探究| (1)朱熹的观点正确吗?他在看待社会时坚持的是一种什么 历史观? (2)朱熹的观点与尼采、梁启超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提示:(1)不正确。认为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 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或者认 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2)都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课堂互动探究
研典例、解疑惑、议题探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议题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德国哲学家尼采: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他的 “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我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梁启超: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 舍英雄则无历史、舍豪杰则无世界、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 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朱熹认为,决定历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心的好坏,特别是 帝王心术的好坏。他认为人的本心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决定因素。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①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②
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③网络信
2015年全国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高考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5.认识社会主义改革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7.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向分析】1、从内容上看,试题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物质性这一主线,重点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2、从形式上看,选择题以体现类、原因类、启示类为主,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以及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的作用等知识的理解。
非选择题以体现类、原因类为主,往往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
【重点、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学习方法和使用说明】①背诵、默写主干基础知识,小组内相互检查;②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明确主干知识间的联系;③将复习中的疑问和收获进行整理写到反思栏中。
【知识链接】辩证唯物论实践观【自主学习课前案】I、教材助读,梳理知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注序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后面的我的疑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4.社会主义改革III、课堂反思,我的疑惑IV、知识拓展【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及其方法论】解题指导:正确理解人民群众的作用及其方法论1.正确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重大作用的关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依赖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
[推荐学习]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高考考点1.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3.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4.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5.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6.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7.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知识梳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二者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意识是指(2)二者的关系(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①两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结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2)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对人民群众含义的理解。
人民群众是指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包括: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算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2)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①人民群众是②人民群众是③人民群众是(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例题精析】1.《现代汉语词曲》2002年增补本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补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蓝牙”、“克隆”等新词新义1200余条。
这表明(A)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2.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教学案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08江苏考纲: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社会主义上的基本矛盾的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运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知识结构:一、社会发展的规律1、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社会存在的含义: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内容②社会意识的含义:指社会生活的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B.C.(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从根本上说,,但它有时会,有时又会。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
【注意】★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1)唯物主义历史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①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②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其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2
D.②④⑤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rénmín)
众人
群通 (utòō民过)ngg实 (ns)h践íjià创造
历史
创造了物质财富
创造了精神财富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
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求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意义
两个重要保证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 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 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 几位网友通过“民生热线”就此发表了各自的看 法。
人民群众(qúnzhòng)的实践为精神财 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十七页,共30页。
(1) 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 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
(2)《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 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kǒutóu wénxué)和民间传说 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第二十九页,共30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寻觅社会的真谛。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判断图中的 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
No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
。他创作演奏的6首二胡、琵琶(pípá)乐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 。(1)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 么。⑤
2.党的群众路线 ①(q群ún众zh路òn线gl(ùqxúinàznh)ònglùxiàn) 的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 和工作方法。
政治必修4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政治必修4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理解推动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理解推动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易混易错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错误。
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新课标2015届高考政治总复习课件:寻觅社会的真谛
不同)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核心考点突破
归纳总结
唯物主义历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唯心主义历史观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 【 高考警示钟】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高考常考点,
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社会意识 (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前进。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同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它是指社 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结束放映
高效复习导航
第40课
考点展示
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的相对独立性。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 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 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优化指导】高考政治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知识梳理]
[问题探究]
1.判断正误
(1)劳动合同制度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劳动合同属于社会存 在范畴。( × )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密不可分。( × ) (3)上层建筑都属于社会意识。( × )
(4)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
(2012· 课标全国高考 )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
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
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 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 会意识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性 A.①④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②③ C.②④
②可以正确预见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 D.③④
选项
①
具体分析
先进的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 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 方向,这正是其先进性所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社会意识促进社 会发展
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比较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 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 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阻 碍作用
区 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对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 意 界本原的问题的不同 义 回答,是划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 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指导】2015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2014·临沂模拟)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缺乏起码的公平时,社会心理就很难积淀起劳动光荣的观念。
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C.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同等重要D.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解析:选A “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缺乏起码的公平”是社会存在,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表现,材料体现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A入选。
B、D 题干未体现,C错误。
2.(2014·赣州模拟)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亦十分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经济建设是我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也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④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首先是基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②入选;其次可联系到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④入选;①与题意无关,③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依据”要求。
3.《求是》杂志指出,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的变革,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德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入了持续的动力;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崭新道德,以及不断开展的群众性道德建设活动,又反过来为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精神道德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这说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立即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B.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D.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解析:选C 该文章既讲到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讲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A、B说法明显错误。
D说法错误,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4.(2014·西昌模拟)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仍然有人对封建迷信笃信着迷,甚至导演了一出出悲剧和闹剧,着实令人感到痛心。
封建迷信的存在说明( )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解析:选B 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仍然存在封建迷信,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正确。
A不符合题意。
C、D表述均错误。
5.近几年,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骑自行车上下班。
自行车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被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骑自行车还能“骑”出健康,“骑”出个性和时尚。
人们认为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儿”,反而是体现车主够年轻、够健康、够自信的时尚标签。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变化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解析:选D 现阶段人们之所以觉得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儿”,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就是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正确。
A、B与题意无关。
C说法错误。
6.有关专家指出,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有新的突破,真正走上产业化、现代化之路,必须大力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合作经济组织,这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
上述材料表明(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析:选B “真正走上产业化、现代化之路,必须大力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合作经济组织”,说明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故答案选B。
7.(2014·东城模拟)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A.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改革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改革能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解析:选C 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B表述错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表述错误。
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C正确。
8.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D.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解析:选B 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能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故选B。
政治体制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A不选。
C、D均与题意不符。
9.(2014·武汉模拟)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这是因为( )A.改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解析:选D 材料强调的是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D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A项错误。
B、C两项是对改革的解释,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10.90多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从哲学上看,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表现在(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A.①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解析:选C 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
④不符合题意。
11.(2014·锦州模拟)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多是过去动不了、啃不下、绕过去的难点和雷区,每一项变革都可能触及到深层次的矛盾和重大利益的调整。
有学者指出,改革进程越向纵深推进,群众首创精神越显重要。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④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能够突破社会存在的制约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 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体现的是精神财富而非物质财富,①与材料不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表述错误;②③正确表述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因。
12.(2014·深圳模拟)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指出,人民群众反感的事情不能去做,尤其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和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一定要让人民群众知晓、参与并充分发表意见。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A.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B.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C.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D.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选B “让人民群众知晓、参与并充分发表意见”,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故答案选B项。
A、C两项不符合题目知识限定,D项材料体现不出,均应舍去。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26分)(2013·重庆高考节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26分)解析:本题可以理解成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的必要性,应从社会基本矛盾、人民主体地位、群众路线、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是解决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亦可从社会发展规律或主要矛盾角度回答) (6分)(2)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的需要。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分)(3)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亦可从群众观点角度回答) (6分)(4)是我们党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的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6分)14.(26分)雷锋精神,是当代社会的价值坐标,是对我们心灵的永恒召唤!某校高三(1)班以“学雷锋,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周末的某校校园,高三(1)班同学组织的学雷锋校园义卖活动正在进行,本次活动还吸引了几位企业家家长,他们带上了自己企业生产的许多商品加入义卖行列。
在街上学生记者团采访时,一位企业家说,道德也是生产力,弘扬雷锋精神,企业责无旁贷。
活动二:2013年3月5日下午第四节课,高三(1)班教室里正在进行着一场题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的主题班会。
会上,“当代雷锋”郭明义助人为乐的事迹引发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有位同学认为:郭明义的许多做法简单易学,每个人似乎都不难做到,但能像郭明义这样发自内心地去做却很难。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道德也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14分)(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如何才能破解材料中的“难”题。
(12分)解析:第(1)问,首先应明确题目的知识限定,然后据此审读辨题可知“道德”属于社会意识、价值观范畴,“道德也是生产力”强调了正确价值观、正确社会意识的导向作用。
因此,解答本题,不仅要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指出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还要从先进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正确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角度,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第(2)问,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题目实际是问怎样才能像郭明义这样发自内心地去助人为乐,然后据此回扣教材,可以发现题目涉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等知识。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它的健康发展,需要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5分)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诚实守信,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形成竞争优势。
(5分)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4分)(2)①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