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生态化下的儿童补偿教育
对我国生态补偿体系研究现状的思考
学术论坛/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对我国生态补偿体系研究现状的思考伍卓敏(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摘要:随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凸显,国家对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补偿 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推进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 高质量发展中占据重要作用。
文章通过对过往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从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出发,探 究我国生态补偿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对我国生态补偿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补偿;发展趋势;对策建议1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内涵1.1生态补偿的概念生态补偿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外学者对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的研究中,但由于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复 杂性及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切入角度的不同,目前,国内外对生态补偿这一概念的定义还未统一。
毛显强 (2002 )将生态补偿定义为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 行收费,或对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通过激 励以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贺思源(2006)、王金南 等(2006)认为生态补偿是一种制度安排;强海洋等 (2020 )认为生态补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潜在市场 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商品化;张宴(2016 )指出外 部性、条件性和自愿性是生态补偿概念的主要构成要 素。
国内一部分学者如吕忠梅(2003 )等从补偿的内 容出发对生态补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另一部分学者 如俞海(2006 )等则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对生态补 偿概念进行了界定;还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 出发对生态补偿进行定义,如李文华(2006),刘桂 环(2015)等,其中广义的“生态补偿”既包括对生态 功能的补偿,又包括对环境污染的补偿,而狭义的“生 态补偿”则主要包括前者。
总体而言,以“双向补偿说”对生态补偿概念进行界定得到国内学术界普遍认可。
1.2生态补偿的方式我国生态补偿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以 政府主导的补偿模式;二是以市场为主的补偿模式;三是混合补偿模式。
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信息网络的国际连通,各种社会思潮、文化碰撞加剧,思想交流空前活跃,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
发展、和平、速变、多元和合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和特征。
这一时期的特殊教育深受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影响,显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和特点:一、特殊教育从慈善型向权益型转化,特殊教育普及运动方兴未艾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特殊教育在当代社会已经不是正常人对残疾人的一种施舍和福利,而是人的一种平等的基本权利。
这种权益观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思潮,但人的基本受教育权利是通过法制(如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立法)加以保障和实现的。
因此,当代特殊教育可以认为是一种以法制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权益型教育。
2、90 年代初期兴起的世界性的全民教育运动:以保障受教育权为核心、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指向、以普及义务教育为主要内容。
3、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21 世纪上半叶中国特殊教育的主题和重点。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要求与教育发展(特别是区域、农村特殊教育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因此,加快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
二、特殊教育从隔离走向融合(或称为“全纳”)1、走向融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隔离教育——正常化、回归主流和一体化教育——融合教育(萨拉曼卡宣言)。
第一阶段。
隔离教育: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的几种观点都是在对隔离教育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正常化:纳吉指出,对残疾人的一切措施必须正常化。
所谓正常化是主张智力落后者(和其他残疾人)每天的生活方式应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
与这一思想相呼应地是“非机构化”运动的开展。
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理念及运动。
邓恩对特殊儿童隔离式的教育安置方式和标签化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实施与完善建议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8 No.17 2020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流域范围内生态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基于平等协商建构的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截至2020年3月,我国共推进实施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10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有8个省(市)已经初步建立起省域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可以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已成为促进我国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措施。
就我国而言,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领域,现实的紧迫任务在于从制度供给层面加强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建设,明确补偿主体权利义务,规范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活动。
对于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构建完善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推动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情况中央层面的制度建设情况新时期中央层面有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文件密集出台。
在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将“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开启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新征程;之后,横向生态补偿特别是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获得长足发展。
2016年,财政部、原环境保护部等多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16〕928号),后又陆续发布《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发改西部〔2018〕1960号)、《关于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财预〔2018〕19号)、《中央财政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见表1)。
这些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横向生态补偿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内容、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体系等内容,为开展实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提供了制度保障。
地方层面的制度建设情况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指出,“鼓励各地出台相关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不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化和法制化。
自闭症儿童的生态化评估
以理解孩子为目的的评估
・根据障碍的种类和特性的评估是相当必要的。 ・家长对于孩子的发育需要咨询,或者巡回咨询时遇到孩子
时,这个孩子是不是有某种发育障碍和智力障碍,如果障 碍不能判断的孩子有没有支持需要,有那些支持需要等等 能够判断。 ・这种评估手段不仅是对个体进行发育测评和智力测评,还 包括保健站的乳幼儿体检等的筛选课题等。另外通过行动 观察和问诊票等对家长进行面谈也能获得重要信息。 ・调查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理想状态。
・必须对孩子本人以及其周围的环境进行评估。
生态学评估内容
样式1
1姓名・性别・年龄・联系地址・家长 3诊断名・发育/智能测试情况 5现所在的训练机构以及训练内容 7社区活动・儿童会 9喜好(活动・东西・食物・人物) 11日常生活规律 13家长的愿望
2家庭成员构成 4生育史・教育医疗史 6行政对策・残疾人手册 8与人关系的扩展 10日常生活技能 12看病的医疗机构
生态化评估的内容
样式2
本人的相关评估 →个人档案(生长经历·诊断及用药经历·家 族·爱好等)、本人的需求,障碍的特性,性 格特性和行动倾向,兴趣和喜好 →发育信息(智力·语言·社会性·运动等) →行动记录(社会的互相交往·问题行动等)
本人周围环境的评估(环境评估) →基础信息,生长经历和教育经历 →生活方式信息(生活圈·生活节奏·休闲等) →家庭·学校·社区资源等
着眼于不会的(障碍), 以如何补偿障碍为视点。 支持员
咨询员
预防性干预:改善不能发挥能力的状态
ICF的生活功能的思考方法 消除阻碍因素
阻碍因素
积极的视点
实施 情况
能力
充分地发挥 其能力、提 高活动(生 活)水平。
支持员 咨询员
支持视点的变化 计划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A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综合管理类A类)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归纳概括题(30分)题目:请阅读以下材料,归纳概括出我国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材料:1.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2.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实现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上好学”的目标,教育公平得到有效保障。
3.高等教育方面,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毛入学率逐年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不断提高。
4.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城乡、区域教育差距逐步缩小。
5.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提出对策题(35分)题目:某市为了提升市民生活品质,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垃圾分类。
然而,在推广过程中,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垃圾分类设施不足,且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导致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缓慢。
针对这些问题,请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综合分析题(45分)题目:以下是一份关于我国某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调查报告,请根据报告内容,分析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我国某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消费比重下降,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比重上升;2.住房消费支出稳定,但占比有所下降;3.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增长迅速,成为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居民对健康生活越来越重视。
请结合以上调查报告,回答以下问题:1.分析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
2.针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材料作文题(40分)题目: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题,结合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综合管理类A类)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归纳概括题(30分)题目:请阅读以下材料,归纳概括出我国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危机期、关键期、弗洛伊德等相关介绍
关键期1.概念: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别名:敏感期2.特点: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3.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4.实验:印刻实验5.例子:印度狼孩、伤仲永6.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在关键期内,越早给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孩子的大脑就越聪明,灵活。
7.常考的关键期: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由上可以看出,关键期发展的内容在不同时段的侧重点不同,并且多集中在8岁之前。
这启示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既要重视早期教育,又要抓住时机进行科学教育。
1.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由于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多在幼年,实施早期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学习潜力。
美国学者研究提出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假设,认为儿童学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教育与个体的早期发展。
日本学者研究也提出,儿童的潜在能力存在递减规律。
生下来具有100分潜能的儿童,如果自出生起即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5岁开始进行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进行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也就是说,教育越晚,儿童潜在能力发挥出来的比例就越小。
这些观点强调了人类婴幼儿在关键期受到教育,对其以后的一生能起长期作用。
既有研究启示我们:家庭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2024年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目及答案
2024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目及答案一、绿色经济单选题1.在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2023年11月16日,《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文章中,总书记从()这几个方面,深刻阐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关系,提出明确要求。
①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②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③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④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⑤“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正确答案:D3._____红线、_____底线、_____上线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严格坚守的三条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与生命线。
()A.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生态保护B.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保护C.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环境质量D.生态保护、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正确答案:D4.2022年,我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需要每个人付出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应该()①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良好习惯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环境③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车出行④坚持绿色消费,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正确答案:B5.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对此,下列符合要求的是()①发展循环经济②吃食野味③伺机排放污水④保护耕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正确答案:B6.要达成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的目标,就必须把()放在优先地位A.人民B.保护C.发展D.经济正确答案:B7.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实现2030年______与2060年_____目标。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幼儿园班级管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是指既要发挥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所具有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也要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A.高效性原则B.参与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主体性原则【答案】 D2、根据孩子的不同气质,在教育上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对()的孩子,应着重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僻。
A.黏液质B.多血质C.胆汁质D.抑郁质【答案】 D3、亲子游戏的显著特点是()。
A.规则性B.开放性C.情感性D.目的性【答案】 C4、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A.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B.逻辑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C.对话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D.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答案】 A5、幼儿园教育要与()岁幼儿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A.0~3B.1~3C.3~6D.2~5【答案】 C6、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B.蒙台梭利C.德可乐利D.凯米【答案】 B7、美国的“早期开端”方案与“追随到底”方案、英国的“确保开端”方案等的实施主要体现了现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中的()。
A.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B.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C.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D.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答案】 A8、关于直立行走动作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儿童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无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B.儿童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有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C.儿童身体动作发展的趋势是翻身、抬头、坐、站、走D.行走是本能的动作,无有意运动的成分【答案】 A9、幼儿()时,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
A.3岁B.6岁C.4岁D.5岁【答案】 D10、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辽宁省锦州市事业单位《幼儿教育基本知识》教师教育
辽宁省锦州市事业单位《幼儿教育基本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在乒乓球比赛中,面对各种情况,抽球还击率达到90%,则说明动作技能达到了()的目标。
2. 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的最基本形象是()。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D、专业形象【参考答案】A3. 提高学习效率不仅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还需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合理设计好自己的学习空间,这属于()策略。
A、学习心境管理B、社会资源利用C、学习时间管理D、学习环境管理【参考答案】D4. 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
A、效度B、难度C、区分度D、信度【参考答案】D5. 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A、联合群体B、正式群体C、松散群体D、非正式群体【参考答案】D6.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B、课外活动C、劳动教育D、道德教育【参考答案】A7. 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应在什么中实施()。
8. 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参考答案】C9. 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
A、共同统一的准则B、共同的目标C、共同的组织机构D、平等、相容的氛围【参考答案】B10. 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参考答案】C11. 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的代表人物是()。
野生植物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考核试卷
B.紫檀
C.黄花梨
D.桦木
5.以下哪项不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
A.公平合理
B.保护优先
C.适度补偿
D.自愿协商
6.野生植物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有何作用?()
A.保持基因多样性
B.维护物种多样性
C.促进生态系统稳定性
D.以上都是
7.以下哪个组织负责我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
A.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6.在野生植物保护中,______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
7.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是实现生态环境的______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野生植物资源的过度采集会导致______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9.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文件是______。
10.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______。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A.资源开发
B.城市扩张
C.生态移民
D.生态旅游
14.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促进野生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A.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B.加强社区参与
C.实施科学保护项目
D.建立保护基金
15.以下哪些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A.补偿资金
B.补偿对象
C.补偿方式
D.补偿效果评估
16.以下哪些情况下,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1.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是为了补偿生态环境破坏者的损失。()
2.野生植物保护仅仅是对濒危物种的保护。()
3.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完全替代野生植物保护的其他措施。()
4.生态补偿金的支付方通常是生态环境的受益者。()
5.任何野生植物都可以随意采集和利用。()
完善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中国经贸导刊完善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王金南刘桂环生态产品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生态服务和最终 物质产品的总称,既包括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体、安 全的土壤、良好的生态、美丽的自然、整洁的人居,还包 含人类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形成的生态标签 产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被保护的、潜在 的生态产品以政府购买、地区间生态价值交换、生态产 品溢价等形式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价值。
生态产品保护 补偿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之一,以生态产 品质量和价值为基础,通过纵向转移支付、横向转移支 付、异地开发等方式实现优质生态产品可持续和多样 化供给。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行了系统 化、制度化阐述,提出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 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构建绿 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
《意见》为完 善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_、完善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保障重要生态系统和国家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安全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对具有生态屏障重要功能的产品价值支付,在我国生态保护补偿体系中具有实现路径等重点问题,全面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理念的基础理论研究,培养一批既懂经济学、又懂生 态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在加强交流合作方面,国际上 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生态服务使用付费等方面 已有一定基础,鼓励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定期举办国际 研讨会、经验交流论坛等,互相交流研究成果,取长补 短,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创 新实现新突破。
(四)推动督促落实,强化责任担当为推动各方面彻底转变发展思路,需要强化配套 政策,激励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 现的良好氛围。
新中国70年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进展:由污染治理向生态补偿的演变
CONTEMPORARY ECO源自OMIC MANAGEMENTDOI: 10. 13253 / j. cnki. ddjjgl. 2021. 06. 005
Jun. 2021 Vol. 43 No. 6
新中国 70 年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进展: 由污染治理向生态补偿的演变
( 二) 阶 段 二: 1978—2000 年, 生 态 补 偿 制 度呼吁与尝试
1978 年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大 跨步地发展, 1983 年在中国环境保护第二次会议 上, 制定了中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 总政策, 并 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6] 。 这次会议为中国 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生态系统服务维护工作指明 了前进方向, 会议指出科技研发与立法对生态环 境保护的重要性。 《 农村生态环境》 ( 现更名为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于 1986 年开设 “ 化学 农药对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专题, 在一年半 时间里 共 发 布 了 “ 农 药 对 鱼 类 的 毒 性 与 评 价” “农药在水体中和土壤表面的光降解” “ 呋喃丹等 三种农药在水中的水解测定” 等 14 篇相关研究成 果, 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农业污染的关注[7] 。 生态 环境保护措施由污染治理向生态补偿转变, 尽快 建立自然资源有偿利用规则成为了中国社会可持 续发展呼之欲出的诉求[8] , 首批对污染企业排污 的生态补偿管理制度于 1995 年在浦东率先落地, 这项生态补偿制度本质是对新、 改、 扩项目征收 排污费用, 对一般污染企业征缴总投资的 0. 1%— 1%的补偿费用, 对重污染项目将征缴高额排污费 用[9] 。 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期, 学界不断 呼吁森林、 草原、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设立, 提出 了各自的构想, 并对生态系统服务定价理论进行 了详细梳理[10-11] , 这些工作为之后中国生态系统 服务建设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1998 年长江特大 洪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 有 分析认为导致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森 林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造成的[12] , 促使生态系 统服务建设由呼吁到实践快速转变, 生态系统服 务建设首先在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建设方面得以 落地, 主要采取形式是基于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 补偿, 但是最初的天然林保护生态补偿政策并不
重大政策调整建议方案
重大政策调整建议方案一、教育政策调整1、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当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依然明显。
建议加大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投入,包括师资配备、教学设施建设等方面。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和偏远地区任教,并提供相应的待遇和发展机会。
同时,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利用。
2、改革高考制度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其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建议在保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增加综合素质评价的比重,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
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和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探索多元化的录取方式,如高校自主命题、综合评价录取等,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3、推进职业教育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建议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完善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医疗政策调整1、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但仍存在保障水平不高、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
建议进一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扩大医保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范围,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同时,加强对贫困人口、特殊疾病患者等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确保他们能够看得起病。
2、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当前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导致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建议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医保政策的引导,鼓励患者首诊在基层,逐步形成有序的就医格局。
3、促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是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
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推广远程医疗服务,让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论利益衡平视域下生态补偿规则的法律形塑
论利益衡平视域下生态补偿规则的法律形塑李奇伟;李爱年【摘要】生态补偿是以环境损益补偿为形式,以利益诉求的全面协调与重新配置为内容的政策工具集,其本质在于通过公平分配权义达致利益衡平,实现环境时代生态利益增益和利益冲突最小化。
由于政府治理与有效激励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拒斥与冲突,当前我国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制度在形成和运行中遭遇了诸多现实困境。
参与主体的单极化、激励机制的缺位和实施结果的公平性缺失,导致利益失衡与博弈失序进而引发社会公正议题。
以权义平衡与协调为目标,通过完善生态补偿立法和政策决策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激励制度等方式,可以实现对利益相关者的正向激励,彰显生态补偿的社会正义价值。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a kind of compensation about environmental profit and loss .The content of it is the interest coordination and reconfiguration .Its nature is to allocat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equitably and it provides ecological services to increase ecological interest and minimize the conflict of social interests . Due to contradiction between governance and excitation ,the form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has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The policy decision was centralized by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onopolarization of majorparticipants ,lack of incentive mechanisms and un-fairness of implementation results .T hese elements lead to many social problem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ci-sion mechanisms ,legislation supply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incentive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期刊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91-95)【关键词】生态补偿;利益衡平;法律形塑【作者】李奇伟;李爱年【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400045;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2.6环境问题不仅是与资源性、生态性、功能性、经济性相关联的技术性议题,亦是社会建构的、寓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的社会性问题。
宣城社区工作者招聘历年真题
宣城社区工作者招聘历年真题一、单选题1.社会工作者小刘在社区摸排困境儿童家庭情况时,了解到35岁的汪先生失去了工作,妻子离家出走,他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家庭生活困难,两个孩子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小刘通过走访学校老师,进一步了解到孩子们学习成绩一般,与同学关系疏远,为此,小刘决定根据生态系统为汪先生整合外部资源,其最适宜的做法是()。
A.着眼于汪先生个人,开展家庭亲职教育,建立健康的养育观念B.帮助汪先生了解就业救助政策,提供街道免费再就业培训信息C.引导两个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高文化课的成绩D.协助两个孩子学习并提升社会交往技能,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答案】:B2.社区照顾模式强调非正式照顾的作用,社会工作者通过动员亲戚、邻里、朋友、志愿者,协助和支援服务对象克服困难,下列情景中,适合社会工作者动员邻里给予支持的是:A.失业人员王先生失去信心,破罐破摔B.单亲妈妈何女士公司倒闭,收入中断C.社区居民张奶奶遭遇诈骗,情绪崩溃D.空巢老人李爷爷家中摔倒,老伴求助【答案】:D3.社会工作者协助丧偶独居老人建立互助小组,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老人们通过相互陪伴与支持,缓解思念亲人的情绪,转移注意力,开始新生活。
社会工作者的下列做法中,运用了正面强化技巧的是:A.引导老人分享经验并且宣泄情绪B.指导老人直接面对丧亲事件C.赞赏老人尝试结交新朋友的行动D.鼓励老人了解并提升抗逆力【答案】:C4.杜明的妻子最近和杜明妈妈关系不融洽,经常发生矛盾,他可以找居委对她们进行()。
A.调解1/ 12B.监督C.批评D.检查【答案】:A5.社区组织是依托()而形成的各种社会组织。
A.社区B.居委会C.村委会D.基层政府【答案】:A6.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兰正在开展一项团难大学生助学项目的受益情况调查,小兰利用深度访谈记录、问卷调查结果、项目服务记录等资料,分折困难大学生对该助学项目的认识和看法,并提出完善建议。
小兰的上述做法中,体现的间接服务角色是:A.研究者B.倡导者C.关系协调者D.行政管理者【答案】:A7.从我国社区建设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的社区建设是先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做起,进而推向农村的。
第三章政策制定练习题
第三章 政策制定练习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问题一定是( )A.已经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B.尚未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C.不需要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D.没有引起公共权力机关注意的公共问题2. 贫困地区儿童失学问题,通过新闻媒介披露,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促进了“希望工程”的出台。
“希望工程”得以出台的主要途径是( )A.政治组织B.公民个人C.大众传媒D.专家学者3.政策制定的最后阶段是( )A.公共政策的评估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C.公共政策的监督D.信息反馈4. 社会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可以通过( )等途径A.专家学者B.大众传媒C.突发事件D.利益集团5.美国学者罗杰·W·科布在《比较政治过程中的议程制定》一文中,把政策议程的建立分为( )A.外在提出模式B.集团模式C.动员模式D.内在提出模式二、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制定2.公共政策问题3.公共政策议程4.外在提出模式5.动员模式6.内在提出模式7.公共政策目标8.政策合法化三、简答题1.简述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
2.简述方案规划的原则。
3.简述行政机关政策合法化过程。
4.简述立法机关政策合法化过程。
四、论述题论述我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与经验。
五、案例分析题最近,全国妇联发布报告,农村留守儿童6100万,城乡流动儿童3500万,二者共计近1亿,还在持续增长。
这一边缘化群体,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流动儿童的教育还没有得到制度性的解决,教育公平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流动儿童即第二代移民的命运,日益得到关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在“第三届流动儿童教育校长论坛”上,如何体现教育公平问题成为热点话题,记者就此采访了与会的专家学者等。
“教育仍面临着新挑战。
城市的教育需要吸纳、包容外来人口,扩大教育公共服务。
城市要打破移民代际贫穷的传递,实行‘包容性发展’,深刻认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原理》考前练习试卷B卷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原理》考前练习试卷B卷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在幼儿班级这一幼儿集体或幼儿生活、活动共同体中,主要矛盾是()A.能力强与弱的矛盾B.年龄大与小的矛盾C.共性与个性的矛盾D.男女幼儿间的矛盾2、认为幼儿教师应当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是适宜的幼儿经验的提供者。
这是哪种理论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观点?()A.成熟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建构主义理论3、强调应以个人天性的发展为目的,应该为自己和自己的爱好而生存的著作是()A.《理想国》B.《爱弥尔》C.《教育论》D.《明日之学校》4、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和模仿,因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
这是哪种理论主张的幼儿教师观?()A.成熟主义B.行为主义C.精神分析D.建构主义5、决定幼儿对幼儿园感受和体验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A.幼儿园领导的工作作风B.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C.幼儿园的设备设施D.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看法6、学前教育的本体功能是()A.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B.减轻家长保教幼儿的负担C.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D.提高幼儿的知识和能力7、美国的“早期开端”与“追随到底”方案、英国的“确保开端”方案等方案的实施主要体现了现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中的()A.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B.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C.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D.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8、师幼关系较为稳定、同伴关系确立、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形成,幼儿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这是属于哪一年龄班级生活的特点?()A.小小班B.小班C.中班D.大班9、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园本教研B.教师职业的专业化C.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在职培训10、幼儿的厌食症、遗尿症、口吃、咬指甲等属于()A.生理方面的行为问题B.品行方面的行为问题C.心智发展方面的行为问题D.个性发展方面的问题11、下面全部属于幼儿园户外环境的是()A.园艺区、活动场地、种植区、活动室陈设的变更方式与变更频率B.园艺区、种植区、大型玩具、活动区的材料与布置C.自然生态环境、活动场地、活动室的墙饰D.自然生态环境、活动场地、大型玩具及其他体育器材12、有意行为开始发展,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这是()儿童的年龄特征。
27浅议问题儿童的心理补偿教育
27浅议问题儿童的心理补偿教育姜桂贞问题儿童通常是指持续存有某些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儿童。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比较注重问题儿童外在行为的控制,而忽视对他们心理需要缺失的关注,因而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心理补偿教育就是针对问题儿童存在的某些心理需要缺失状态,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补偿,在恢复其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同时,矫正其问题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尽管问题儿童的行为表现及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都不尽相同,但就其形成的心理机制而言,则都是由于儿童某些心理需要长期或持续得不到满足,而又不能采取合理积极的有效措施进行自我代偿,从而导致了各种问题的产生,使其逐步陷入个人行为、心理、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
儿童由于正处于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奠基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尚未觉醒,心理上存在着比较脆弱、自我调节和代偿能力差、可塑性较大的特点,如能针对问题儿童需要缺失状况,及时采取心理补偿和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则不仅会引发问题儿童以后教育中的更大的问题。
而且可能导致问题儿童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对他们的潜力开发、人格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对问题儿童的心理补偿教育极为重要和必要,笔者根据积累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切身体会与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补偿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自尊补偿教育自尊是儿童的基本需要,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核心内容。
问题儿童由于各种直接或间接地因素,如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父母不在身边,或者长期生活在祖父母等身边,由于代购和沟通的困难亦或玩伴的单一群化,儿童自身的需要得不到理解,个性得不到张扬,最终都会导致自尊感的缺失,他们很少或从未体验过自尊感,其消极的自我概念成为消极行为的心理根源。
教育者对问题儿童实施自尊补偿教育,首先,要把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人格尊严和独特价值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和他们平等相处。
其次,要创造各种让他们发挥作用、表现自我的机会,从中发现他们的价值、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及时加以鼓励和重视,如让他们担任集体工作或活动中的某一角色,发挥他们的作用和特长,并为他们的成功鼓掌,从而使他们获取自尊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议生态化下的儿童补偿教育一、确定连贯性补偿教育目标确定连贯性补偿教育目标是整个补偿教育连贯化体系的关键。
所谓连贯性培养目标是指在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补偿教育过程中,确定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这种目标的特点在于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对独立的子目标,而各个子目标之间又相互衔接,连贯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这种目标体系本身内部具有极大的弹性空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宜的调整和转变。
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阶段可以大致分为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大的阶段。
每一个学制阶段由于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处理,并且保持彼此间的连贯和兼容。
补偿教育是一项连贯性的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讲,补偿教育的目标不是在某一个点上使得处境不利儿童和普通儿童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而是更注重处境不利儿童能够在长时期内与普通儿童拥有同样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
这个长时期范围包括家庭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和学校教育阶段。
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可以细化为以下内容。
1.家庭补偿教育阶段家庭作为教育的第一场所,从某个角度讲,对于个体的发展具有最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作为教育的肇始和起点,家庭教育的差异可能导致个体终生发展出现极大的不同。
处境不利儿童的家庭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这个阶段的教育目标与此后各个学制阶段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密切联系,并且会持续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教育目标需要从人生奠基的视角着手制定。
具体来讲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幼儿。
在这个框架下,补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0—3岁儿童提供适宜的物质保障,提供积极适宜的外界刺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其中物质保障包括营养保障、卫生保障和教育保障等。
而适宜刺激则需要进行教育引导活动包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形成,积极应答关系的固定等。
这项活动操作起来更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教育技术支持。
第二个方面是父母。
通过政府主导、社区和教育机构参与的方式提供包括孕期指导、育儿辅助等方式展开,具体内容包括诸如“叶酸发放”“健康检查”等形式,可以间接地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物质帮助和教育引导。
通过对幼儿和父母的帮助与支持,可以保障幼儿的身心得到正常发展。
立足于上述的补偿教育内容,可以制定《父母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为处境不利父母提供必要的教育指导意见和方法,防止由于父母的教育缺憾或者家教知识匮乏,导致幼儿被动地处于发展不利的境地。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阶段的补偿教育目标,应该把重点放在处境不利幼儿的学习环境营造上,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外在环境。
2.学前补偿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阶段,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教育目标的衔接性尤为突出。
如果说家庭补偿教育是以保育为主的“物质补偿阶段”,那么学前教育补偿教育则是突出保教结合“双重补偿阶段”。
学前补偿教育需要继续家庭补偿教育阶段的保育目标,注重保育工作。
除此之外,这个阶段还出现新的任务和目标,为学前儿童提供包括五大领域为主干的补偿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阶段处境不利儿童的弱势更多地表现为缺乏足够引导和刺激,学习环境有待改善,导致其学习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受到一定的束缚。
因此,学前教育阶段的补偿教育应当和家庭教育阶段有所区别,其目标应该侧重于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方面。
以潜在性、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为特征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行启蒙。
学前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众多敏感期并存的阶段。
这个阶段中,个体的语言敏感期、逻辑思维敏感期、音乐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等竞相出现。
因此,需要制定补偿教育目标时可以借鉴教育部刚刚颁布的《我国3-6岁儿童发展指南》,以此为蓝本,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标准设计,为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提供直接参照标准。
3.学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阶段与前面两个相比,教育目标更为突出,在保教结合的双重补偿教育基础之上,需要增加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
补偿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许多学习发展的短板可能需要在数年内才能够逐步弥补完善。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进行补偿教育活动时就必须设计“带着老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目标。
学校教育目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认知教育的要求逐步凸显。
与此前的阶段教育目标相比,认知发展和教育成为了重点内容之一,学习能力的培养随之成为一个重要的补偿教育目标。
处境不利儿童的学习能力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教育者需要设立各科补偿教育内容,在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学习方法和学习效能感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
学校补偿教育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进行学习活动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建立,消除不利因素对于处境不利儿童的学习影响。
二、设置全纳式补偿教育内容补偿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实现教育公平,对于处境不利儿童的弱势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和帮助,使得这部分儿童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与普通儿童达到相同或相近的发展水平,消除由于外在因素所导致的发展差异和不平衡。
在这样的逻辑前提下,补偿教育内容同样也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许多补偿教育活动往往通过“设置兴趣班“”赠送文教用品”“间歇性的讲座报告”等形式展开,这种补偿教育活动本身缺乏连贯性、整体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教育效果有待改善和提高。
完善补偿教育内容,实现其连贯性的内在联系,可以采用全纳式补偿教育内容理念来解决这一问题。
补偿教育内容本身应当本着全纳式的理念,对于处境不利儿童发展有利的内容都可以纳入教育内容。
个体的发展是全面的,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包括身体健康等任何一个方面的异常或者缺憾都可能导致整体发展的不足,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情况。
也就是说个体的发展存在着整体性的特点和要求。
补偿教育需要在“知”“情”“意”“体”各个方面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保障。
幼儿的“体”“知”相对容易补偿,“情”“意”则比较困难。
而且这部分补偿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隐性特征,不易被察觉,经常会被忽视,导致处境不利儿童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出现消极表现。
在上述的补偿教育内容之外,还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针对处境不利儿童,设计补偿教育内容的时候,应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情感交流补偿教育内容本身也需要注意整体性和连贯性的特点。
对于家庭补偿教育阶段,更多的补偿教育内容应该体现为情感的交流与互动。
也就是教育者需要与幼儿进行积极情感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双向关系。
让幼儿感受到外界的关爱和支持。
并且这种关爱具有一定的引导和教育性质。
比如情感交流过程中,需要让幼儿感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对于外界产生一定的信任,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形成积极的依恋关系等。
2.注重社会性引导对于学前补偿教育阶段,社会性培养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处境不利儿童在接受补偿教育的同时,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情况,都需要面对老师和幼儿园的其他同伴。
在此过程中,处境不利儿童则需要应对“复杂”的社会关系。
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个性和人格的发展。
因此,在进行补偿教育的时候应当把社会性发展作为关键内容之一。
在此过程中,需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培养较好的自信,对于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包括文明礼貌等内容需要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
3.推动个性培养在学校补偿教育阶段,教育内容的重心应该转移到个性培养上来。
这一阶段的补偿教育对象已经进入小学,甚至初中,其认知和身体发展已经比较健全。
然而个性发展方面却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这个阶段的处境不利儿童已经具有初步的独立人格和个性体系,对于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已经逐步建立,面对自己的不利处境,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自卑、内向,甚至自暴自弃、叛逆等情况。
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补偿教育内容主要就是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客观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处境,并且能够积极地适应这种情况,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积极乐观、坚韧上进,愿意通过补偿教育来改变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三、采取生活化补偿教育方法对于处境不利儿童来讲补偿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额外的学习和生活内容。
这种补偿教育本身与学校教育或者常规教育有着一定的差别,根据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资源的情况,补偿教育方法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灵活调整。
而其中最为适宜的方法之一就是生活化教育方法。
生活化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适宜教育时机进行有目的性的渗透教育和引导教育。
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更多的集中在“情”“意”等方面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的最佳教育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日常生活的实际情景和案例进行引导和教育。
脱离了实际生活的补偿教育往往是“形而上”的教育,与生活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无法真正地发挥教育功能,而且单纯的说服教育或者知识讲述活动,往往很难实现教育目的。
处境不利的儿童往往需要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挫折,在实际生活中需要接受各种挑战。
而这些实际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正是进行引导教育的最好时机。
通过生活化教育,教育者可以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朋友”“家长”“老师”多重角色相融合的教育服务。
生活化教育方法能够真正地让教育者走进处境不利儿童的生活,走进其心理,了解儿童真实的感受和需要,从而提供生活化或者田野式的教育支持与帮助。
四、实行“反木桶理论”补偿教育评价教育界中的“木桶理论”也称“短板理论”为大家所熟知,强调的是个体发展的最终水平是由“构成木桶的最短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一块木板”决定的。
我们在此提出的所谓“反木桶理论”评价方法是指,在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评价与考核的时候,需要采取鼓励取向的评价。
在对这些儿童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从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和比较,这部分评价结果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部分,对于考核的结果教育者需要清楚地掌握。
但是向处境不利儿童呈现评价结果的时候则需要更多的提供积极部分的内容,目的是增加这部分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使得处境不利儿童对于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朝良性发展。
避免因为自卑、消极等因素干扰其正常发展。
教育者可以根据每一个处境不利儿童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发展档案或者参照图谱,对其发展不利的主要内容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评比。
在每次评价的过程中,本着鼓励表扬为主体,增加自信为方向,促进发展为目标,推动处境不利儿童能够在积极良性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另外,教育者需要引导处境不利儿童能够客观积极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培养其积极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避免物质环境的不利导致“精神环境的不利”,从而促进处境不利儿童在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都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
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的生态化研究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在今后的相关研究过程中,包括补偿教育机制的构建,相关政策的解读与分析等内容将是各方需要深入探索的重点内容。
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对于建立完善的生态化补偿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窦丽丽单位:山东英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