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第一册 《洛阳诗韵》教学设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是唐代诗歌史上的一部文献,记录了唐代洛阳地区的诗歌风格和文化背景。
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和历史,以及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教案主要介绍通过学习《洛阳诗韵》来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意义。
2.认识唐代洛阳地区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3.学习批评鉴赏唐代诗歌的方法。
4.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
2.引导和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过程:活动一:诗篇名句欣赏请孩子们先阅读几首唐诗,欣赏、体验唐诗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意境。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活动二:阅读《洛阳诗韵》的简介请老师阅读《洛阳诗韵》的简介,并与孩子们分享。
请带领孩子们一起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唐代洛阳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可以通过课文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展开。
了解一部文献的背后,也许会对孩子们对文学的认知产生新的启迪。
活动四:赏析唐代洛阳地区的诗歌请孩子们阅读若干首唐代洛阳地区的著名诗人的诗歌,感受其中的文学韵味。
请老师讲解唐代洛阳地区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唐代洛阳地区是当时的文化中心,这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人才。
通过了解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学产生和发展。
请孩子们阅读唐代的著名诗歌,了解诗歌中的意境,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格律。
活动七:课堂演讲请每个孩子从唐代诗歌的角度,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演讲。
演讲内容可以包括作者、诗歌的产生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活动八:诗歌创作请孩子们自主创作一首唐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可以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运用唐诗的修辞手法和格律。
活动九:讲座分享请老师或其他文学爱好者来班级里举行一次文学讲座。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文学史、诗歌赏析、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等。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教案标题:洛阳诗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2. 学习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3. 提升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洛阳诗韵的起源和特点;2. 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洛阳诗韵的相关资料和典籍,如《洛阳诗韵》等;2. 准备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如《白日依山尽》;3. 准备相关学习材料,如文字解析、音频、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洛阳诗韵的概念和背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2. 展示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让学生感受洛阳诗韵的美。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工具简要介绍洛阳诗韵的起源和特点;2. 分析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并与其他诗韵进行比较。
三、学习实践(3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洛阳诗韵作品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研读洛阳诗韵的原文,分析其格律和韵脚;3. 学生尝试模仿洛阳诗韵的风格,创作符合洛阳诗韵格律要求的诗歌。
四、展示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创作的洛阳诗韵作品,并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洛阳诗韵的学习要点和关键知识;2.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资料,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 评价学生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收集学生创作的洛阳诗韵作品进行评估。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古代文学艺术的展览或表演;2. 组织学生进行洛阳诗韵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3.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研究,深入探讨洛阳诗韵的演变和影响。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2. 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表达自己的机会;3. 关注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方案。
洛阳诗韵教案
一、教案简介课程名称:洛阳诗韵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洛阳诗人的作品,感受诗歌中的洛阳风情。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义理解和感悟。
2. 诗歌创作技巧的把握。
教学准备:1. 相关洛阳历史文化的资料。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3.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洛阳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二、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欣赏(15分钟)1. 展示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如白居易、杜甫等。
2. 引导学生朗读、欣赏诗句,体会诗歌中的洛阳风情。
三、诗句解析与感悟(15分钟)1. 对选取的诗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诗句中的意境。
四、诗歌创作技巧讲解与实践(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平仄、韵律等。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尝试创作洛阳主题的诗歌。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洛阳诗歌文化,拓展知识面。
二、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学会欣赏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并能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感悟其中的意境。
学生能掌握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审美情趣。
六、教案简介课程名称:洛阳诗韵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洛阳诗人的作品,感受诗歌中的洛阳风情。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义理解和感悟。
2. 诗歌创作技巧的把握。
教学准备:1. 相关洛阳历史文化的资料。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3. 投影仪或白板。
洛阳诗韵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洛阳诗韵优秀教案引言:《洛阳诗韵优秀教案》是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洛阳诗韵时的教学需求而设计的一份教案。
洛阳诗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和艺术特点。
2. 学习并掌握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韵脚和常用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洛阳诗韵的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
4.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能够自主地运用洛阳诗韵写作。
二、教学内容:1. 洛阳诗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
3. 洛阳诗韵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4. 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欣赏。
5. 洛阳诗韵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洛阳诗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向学生介绍洛阳诗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知识通过图表和图片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20分钟)教师讲解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
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不同格律和韵脚的特点和运用方式。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洛阳诗韵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洛阳诗韵的艺术特点和常用的表达方式。
通过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特点和独特之处。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展示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感悟。
4. 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欣赏(20分钟)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意境、语言表达等方面,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洛阳诗韵写作。
教育部参赛_《洛阳诗韵》教案_朱颖
听君翻唱“洛阳情”——链接多元网络资源成就师生平等对话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朱颖一、教学课题:《洛阳诗韵》二、教案背景:《洛阳诗韵》是《上海市中职语文试用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散文、供职一年级学生在第二学期的使用。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乡土之恋,家国情怀”为主题,共收录了《乡土情结》、《洛阳诗韵》、《乡愁》、《清明上河图》四篇作品。
其中,《乡土情结》和《洛阳诗韵》除了主题相近外,文体也相同(同为散文),且在语言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二者整体表达均有诗性语言的特征,并都运用化诗入文的手法,将古典雅言与现代语汇交融使用,富有诗情画意。
学生细读这两篇散文,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可以整合零散的新、旧阅读技巧和语言知识点,建构阅读诗性散文的图式,再迁移到拓展阅读及日后学习中。
此外,作者的故乡虽不是洛阳,但“特殊的机遇和亲缘”及古城特有的华夏文明韵味,使她对洛阳产生强烈的偏爱之情。
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现代语境下解读“故乡”——故乡不仅是生我育我之地,也可以是精神家园——是个与我彼此理解、彼此欣赏的地方,这就使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更贴近学生的内心需求。
初读本文,仅感觉作者抓住了洛阳的特点,且工于描写,读来腴厚浓丽;细读文本,感受整篇作品的气韵,便发现本文的动人之处决不仅限于修辞巧妙或词句典雅,而在于作者乐山爱水,更爱华夏文明的内在情感冲动,以及作者的古雅的气质和丰厚的学养,而这正是本文诗性语言奔涌而出的源头。
综上所述,在确立本文的教学点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既要细品局部的精妙语言,又要着眼于作品整体气韵的把握;2.“由言及意”,既要品味优美而精准的语言,又要体会其中蕴含的独特体悟和深挚情感;3.既要引导学生分享作者的情感观点,又要帮助其“关照自我”,努力运用作者的运思方式去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模仿作者的表达技巧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 朗读全文,感知作者对洛阳的偏爱之情,理解洛阳的特殊况味;2. 把握关键词句,梳理“先果后因”的行文思路,了解本文横向结构的特点;3. 分析选材视角,感悟作者并非纯粹写景记游,而是对华夏民族文化的礼赞。
洛阳诗韵 教案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洛阳历史文化背景和诗歌创作,学生能够了解洛阳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掌握一定数量的洛阳诗人的作品,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欣赏诗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洛阳文化和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洛阳历史文化简介教学重点:介绍洛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和成就,为学生学习洛阳诗歌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洛阳历史与诗歌之间的联系。
2. 第二节:洛阳诗人及其作品教学重点:介绍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诗歌创作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洛阳诗人的作品。
3. 第三节:洛阳诗歌的审美特点教学重点:分析洛阳诗歌的审美特点,如意境、情感、语言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洛阳诗歌的审美魅力。
4. 第四节:洛阳诗歌的创作技巧教学重点:介绍洛阳诗歌的创作技巧,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洛阳诗歌的创作技巧。
5. 第五节:洛阳诗歌的传承与弘扬教学重点:探讨洛阳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洛阳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洛阳历史、诗歌创作技巧等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4. 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创作洛阳诗歌,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诗歌创作展示: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4. 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洛阳诗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涉及洛阳诗歌的教材和辅助材料。
洛阳诗韵教案[五篇材料]
洛阳诗韵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教案叶文玲一、教材分析《洛阳诗韵》是职业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
作家叶文玲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本单元前两课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已对文章的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有所阐释,所以应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路及作者写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理清文章内部先因后果的逻辑关系。
(3)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
(4)欣赏本文充满文情画意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洛阳的“诗韵”,激发学生兴趣及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采用问答法、讨论法。
运用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抓住关健词语,把握文章思路。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作者作品简介:叶文玲,现代女作家,现任浙江省作协主席。
《洛阳诗韵》是她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2、洛阳简介(课件展示)3、展示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课时展示)4、复习旧知识横向思路:指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分别加以叙写。
例:《我的空中楼阁》纵向思路: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在反映过程。
例:《提醒幸福》。
5、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①、标出自然段序号,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
②、本文属于哪种思路?③、确定思路的根据是什么?教师点拔:文章的思路往往可以从文章题目、或文章中起标识作用的词语确定。
6、师生研讨确定本文思路(利用课件展示)7、重点词、句理解第一部分●“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连笔尖儿都带了几分醉意”。
问题:①为什么用”最忆”一词?②“情思悠悠”中的“悠悠”二字说明了什么?③“连笔尖儿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找出第一部分的两个比喻句●、如何理解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况味”指什么?●、第一部分总写对洛阳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洛阳的偏爱之情,为什么作者对洛阳有着如此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第二部分具体把握洛阳的韵味。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说明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说明四明职业高级中学王晶晶本节课的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现对教案的设计作以下说明.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清思路,把握文义,通过前两篇课文(《提醒幸福》、《我的空中楼阁》)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理清思路的方法,通过这篇课文能巩固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理清思路的方法,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是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两部分结构与联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难点是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先果后因的逻辑关系,通过对文章的具体分析和对个别句子的分析,学生应该基本能自己概括文章内容了。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财会班的学生.前面已经学了两篇课文,初步掌握了如何理清文章思路.所以本节课内容除了理清文章思路外,还可往情感方向上引导。
由于是专业班,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上课时一些基础知识(如字词等)不可不讲。
三、目标定位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题“洛阳诗韵”的内涵.能力目标: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欣赏文章的方法.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四、教学方法特点教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启发引导和直观教学法,重点突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选取人机交互、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信息化环境里,自主、探索、交互型学习.六、教学过程剖析(一)情景情境,导入新课课文的第一句是“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是模仿白居易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所以在导入时用白居易的诗就比较自然,让学生能较快地进入“洛阳”。
(二)简介洛阳,激发兴趣介绍洛阳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洛阳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洛阳悠久的历史,激发他们对洛阳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一笔解题,点明中心通过对“诗韵”的理解,让学生对洛阳有一个大致感受,而且也能让他们产生疑问“作者为什么会说洛阳有诗一样的韵味?”。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范文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洛阳诗韵教学设计范文洛阳诗韵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在独立阅读课文的同时,圈点课文表达洛阳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词语,体会本文诗意浓郁,韵味悠久的特点,作者对洛阳的悠悠的情思;2、勾画、圈点和评注文章构思上的独具匠心的结构特色;3、圈点和评注本文采用的记叙、议论和抒情等等各种表达方式和比喻排比的修辞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4、体会和理解本文诗的韵味;5、采用典型的材料体现洛阳作为文化名城的“况味”。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第1课时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洛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第二大城市。
洛阳古,有“天下第一寺”白马寺;洛阳美,有“群芳之寇”的牡丹;洛阳绝,有1300多年的唐三彩;洛阳奇,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洛阳是一个充满诗韵的城市。
《洛阳诗韵》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题目就有着特殊的含义白居易在江南忆的第二首中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写出了对江南杭州的忆恋借用此诗叶文玲老师写出了对洛阳思念。
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
二、让学生明白:本文是采用了先后果的逻辑顺序叙写的。
先写对洛阳的笃诚的崇拜,后写洛阳的古、美、奇和绝因。
在此基础上,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做书间笔记,分析段落层次。
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以下的点拨:第一部分(1至5)写作者对洛阳的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
第二部分(6至15)写洛阳的四大特点古、美、奇、绝。
四、品味课文的语言指导。
1、课文的第一段说:“中原忆,最忆是洛阳。
情思悠悠中写下这句话,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
A、句中的“情思悠悠”中的“悠悠”二字说明了什么?(长久地思念)B、“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对洛阳浓烈的感情。
)2、第一部分中有两个比喻句。
找出来,说说它的含义。
第一句是(2节)“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一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
洛阳诗韵--教案
1、培养学生综合提炼能力。
2、突破教学难点。
四、作业布置:
指导练笔——《谁不说俺家乡好》
我来写:
《谁不说俺家乡好》
洛阳古、洛阳美、洛阳绝、洛阳奇,希望大家将来去走走、去看看。人们都说“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地方?
让我们在《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声中,在我们的脑子里再现故乡的美好画面,用我们手中的笔尽情书写对故乡的热爱吧!
齐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情感的把握)
1、引发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回忆。
2、激发对文本情感的投入。
二、授新——采用典型的材料体现洛阳作为文化名城的“况味”。
我读、我思、我说:(PPT展示)
作者在写洛阳的古、美、绝、奇四个特点时,选择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要选这些材料?(学生自由发言,可结合文本或自己搜集的资料)
播放牡丹图片、音乐《牡丹之歌》、写牡丹的著名的诗篇,让学生对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有更多的了解;(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欧阳修;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
3、洛阳绝——唐三彩(“走”向世界)
——你对唐三彩有哪些了解?
——品析这部分中“走向世界各地”中“走”字儿加上引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提炼美、表达美,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
学
重
点
1、欣赏洛阳的“古、美、绝、奇”。
2、采用典型的材料体现洛阳作为文化名城的“况味”。
教
学
难
点
体会和理解本文题目“诗韵”的含义。
主要
教学
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为辅。
洛阳诗韵教案
1、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原名雒邑,公元前12世纪,西周时周成王建。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战国时改名洛阳,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以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先后建都于此,所以被称为“九朝古都”。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
文章描述的几件事物是: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
2、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人的感受。抒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提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记叙中兼有议论。
3、格调清新,文字优美,引用古诗文,表现洛阳特点的中心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明确:表面看来,作者与洛阳有着“特殊的机遇和亲缘”,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
抄录古句,慰勉兄长,可以看做是“机遇和亲缘”的解释,而作者更多的笔墨是描写洛阳这座城市它“特殊的况味”。作者“笃诚的崇拜”,无疑是源自洛阳曾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说洛阳的名字“充满文情和诗意”,说洛阳历代才俊辈出,显然指的是文化。因此,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自然是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4、如何理解“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
明确:洛阳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丰厚的文化遗。
5、为什么说洛阳有“特殊的况味”
明确:洛阳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况味”原指境况和情味,这里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三、理解作者传统文化的感情
1、思考:抄录古句,慰勉兄长,这一“机遇和亲缘”,与洛阳“特殊的况味”相比较,哪一个才是作者对洛阳情有独钟的深层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 时
洛阳诗韵 教案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诗歌创作技巧。
分析并欣赏经典的洛阳诗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创作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增加学生对洛阳文化的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洛阳的历史与文化介绍洛阳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
分析洛阳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第二节:洛阳诗歌的概况学习洛阳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举例介绍洛阳诗歌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3. 第三节:诗歌创作技巧解析学习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4. 第四节:洛阳诗歌作品分析分析并欣赏洛阳诗歌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学习并运用诗歌创作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5. 第五节:诗歌创作实践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创作成果。
三、教学方法:1. 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阅读洛阳诗歌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创作与分享: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定期进行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加学生对洛阳文化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四、教学资源:1. 洛阳诗歌作品集:提供相关的洛阳诗歌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诗歌创作指导资料:提供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创作技巧。
3. 实地考察资源:联系洛阳的文化景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加他们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诗歌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在诗歌作品分析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诗歌创作成果: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成果,包括内容、形式和表达能力。
4. 学生互评和自评: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洛阳诗韵》第二课时教案(2023)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三百年的中国,请到上海;如果你想了解五百年的中国,请到北京;如果你想了解三千年的中国,请到西安;如果你想了解五千年的中国,请到洛阳来。
”洛阳作为九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说才俊辈出、人文荟萃,那么怎样选取典型的材料,才能在短短的千字文中全方位地再现它的美呢?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阅读第二部分课文,该部分可以分几个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层(6)总写洛阳的古、美、奇、绝。
第二层(7、8)写洛阳的古。
第三层(9)写洛阳的美。
第四层(10)写洛阳的绝。
第五层(11至15)写洛阳的奇。
2.课文在写洛阳的古、美、绝、奇时,选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3.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将全部情感倾注于对洛阳古代文化的赞美之中。
请回答下面所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如何理解“横向思路”?明确: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写几件事。
①围绕的一个中心是:通过抒发对洛阳的热爱、赞美了悠久的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②文章描述的几件事是: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
2.本文使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明确: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人的感受。
抒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提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记叙中有议论。
①第一部分1至5段是抒情;第二部分6至15段是记叙。
②作者在描述中,对洛阳的古、美、奇、绝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围绕了怎么样的一个中心(采用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围绕赞美洛阳这个中心。
)3.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①“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
洛阳诗韵 教案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诗歌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诗歌的分类和形式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诗歌的分类和形式3.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诗歌的分类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抒情诗、叙事诗等。
3. 举例:分析一些经典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4. 练习:让学生尝试写一首简单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分类和形式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唐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掌握唐诗的鉴赏方法3.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唐诗的鉴赏方法3. 经典唐诗的解析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引起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唐诗的鉴赏方法,如关注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3. 举例:解析一些经典唐诗,让学生感受唐诗的魅力。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唐诗及鉴赏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唐诗的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经典唐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三章:宋词欣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掌握宋词的欣赏方法3.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宋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宋词的欣赏方法3. 经典宋词的解析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宋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引起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宋词的欣赏方法,如关注词人的情感、词的语言和意象等。
3. 举例:解析一些经典宋词,让学生感受宋词的美感。
4. 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宋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最新-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优秀教案优秀29篇不成器文库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优秀教案优秀29篇《洛阳诗韵》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1洛阳诗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内部联系,抓住文章的重点2理解作者选材和组材上的特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
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
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
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
今天我们借助叶文铃优美的文字,游览以下洛阳。
(二)理解字词璀璨(càn)词义:形容朱玉等光彩鲜明。
笑靥(yè)词义:此处指笑脸。
贬谪(zhé)词义:封建时代指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谙熟(ān)词义:非常熟悉龛(kān)词义: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棹(zhào)词义:桨(三)课文结构解剖,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1~5)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1如痴如醉的感情——“最忆是洛阳”,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情思悠悠”,强调了思念之长。
“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更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情感。
2地理位置——黄河沿岸城市中的地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堪称黄河文明的代表。
3洛阳的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4、5作者偏爱洛阳的原因字面上:机遇和亲缘——抄录古句,慰勉兄长深层原因:特殊的况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第二部分:(6~15)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
第六自然段:过渡段,也是第二部分的总写7~8洛阳古——白马寺学生朗读教师讲解: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官办佛寺,是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也是古代亚洲的佛教重地。
洛阳诗韵教案
05
CHAPTER
知识拓展:其他地域性诗词欣赏
风格细腻婉约,多描写自然风光和离情别绪,注重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
江南诗词
西北诗词
西南诗词
风格粗犷豪放,多表现边塞风光和壮志豪情,强调气势磅礴和意境深远。
风格独特多样,既有高原雪域的壮美,也有小桥流水的柔情,善于运用民族元素和地域特色。
03
02
06
CHAPTER
课程总结与回顾
洛阳诗韵的起源、发展及主要特点
洛阳诗韵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洛阳诗韵与其他诗歌流派的关系与影响
洛阳诗韵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的传承与发展
01
02
03
04
关键知识点回顾与总结
报告内容应包括个人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感悟、困难及解决方法等
提出对课程及教学方法的建议和意见
结合课程内容,分析自己在洛阳诗韵方面的掌握程度及不足之处
学生现场创作展示与交流评价
01
02
04
教师点评与总结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优点和创意,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归纳,给出改进的建议和指导。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创作水平。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新,培养他们的诗歌兴趣和创作热情。
报告字数不少于800字,要求真实、客观、有条理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提交要求说明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洛阳诗韵的相关理论,阅读更多的代表作品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洛阳诗韵风格的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推荐学生参加相关的诗歌朗诵会、研讨会等活动,加深对洛阳诗韵的理解
推荐学习资源:洛阳诗韵研究专著、相关学术论文、网络资源等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1. 引言洛阳诗韵教案是针对中学生的诗词教学的一份文档。
该教案旨在通过以洛阳为背景,让学生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并通过其特色诗韵赏析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和创作能力。
这份教案将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
2.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诗词创作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洛阳诗韵的背景介绍•对洛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进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洛阳的盛唐时期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3.2. 洛阳诗韵赏析•分析洛阳诗韵的特点,如音韵、格律等;•导读学生欣赏著名的洛阳诗作,如《登鹳雀楼》等。
3.3. 洛阳诗韵创作•教授古体诗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创作一首洛阳诗韵的古体诗。
4.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结合:教师通过讲授洛阳的背景和诗韵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赏析与欣赏结合:教师导读名家洛阳诗作,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洛阳诗韵的魅力。
•个人创作与合作创作结合: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并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修改和完善作品。
5. 教学评价方式•知识掌握能力:通过测验学生对洛阳的了解程度和洛阳诗韵特点的掌握情况。
•创作表现能力:评价学生的诗词创作水平及思想表达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程度。
6. 总结通过洛阳诗韵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学习欣赏和创作洛阳诗韵,提高诗词鉴赏和创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和扩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诗词比赛和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诗词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诗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内部联系,抓住文章的重点
2理解作者选材和组材上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
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
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
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
今天我们借助叶文铃优美的文字,游览以下洛阳。
(二)理解字词
璀璨(càn)词义:形容朱玉等光彩鲜明。
笑靥(yè)词义:此处指笑脸。
贬谪(zhé)词义:封建时代指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谙熟(ān)词义:非常熟悉
龛(kān)词义: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棹(zhào)词义:桨
(三)课文结构解剖,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5)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1如痴如醉的感情——“最忆是洛阳”,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
“情思悠悠”,强调了思念之长。
“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更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情感。
2地理位置——黄河沿岸城市中的地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堪称黄河文明的代表。
3洛阳的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4、5作者偏爱xx的原因
字面上:机遇和亲缘——抄录古句,慰勉兄长
深层原因:特殊的况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第二部分:(6~15)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
第六自然段:过渡段,也是第二部分的总写
7~8xx古——xx
学生朗读
教师讲解: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官办佛寺,是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也是古代亚洲的佛教重地。
因佛经是用白马从天竺(今印度)驮回,故命名为白马寺。
现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提问:
为什么作者认为“许多城市的风景点,常见冠以天下第一的美称,但都没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实在。
”
回答:
因为白马寺是“中国佛教之源”,是名副其实的“第一”。
9xxxx——xx
学生朗读
教师提武则天贬牡丹一传说,欣赏关于牡丹的诗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xx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xx。
——xx《赏xx》
10xx绝——xx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一种彩陶工艺品。
它是继青瓷之后出现的一种彩陶,主要由赭、绿、白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
也有二彩、四彩的,但总称唐三彩。
它是在继承汉代绿、褐釉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制陶技术发展的高峰,当时就闻名中外。
作者重点介绍的是“造型优美的马和骆驼”。
描写新近发掘的隋代的三彩骆驼,不仅说明它的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突出它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
如果说白马寺门口那匹粗拙的石雕白马,作为中外文化使者的象征,曾经从域外“走”进洛阳,那么今天洛阳的唐三彩驼、马更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使者“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11~15xx奇——xx
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合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石窟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长达1公里。
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共2100多个,佛塔40余座,碑刻题记3600多块,全山造像10万余具。
这些佛教石雕艺术杰作,大的高达数尺,巍峨雄壮,小的仅方寸见长,精巧细致。
因时代的不同,佛像有的体态丰盈,有的身姿纤秀,仪态万千,栩栩如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灿烂,更令人感慨人力之艰。
这里又分数层:先写东西两山与伊水之奇,次写石窟之奇,再写最雄奇的奉先寺,末写游赏沿线的壮美景观。
揭示题意
洛阳诗韵的内涵:洛阳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使它诗意浓郁,韵味悠长;作者对洛阳的悠悠情思,正是表达了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