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主动脉夹层的诊治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的诊治研究进展

血压,约有7%-9 %的AD 0 0 患者并存高血压 ; 其次为结缔组织 遗传缺陷性疾病:  ̄Mafn 综合征、 he s a ls r a E lr-D no综合征、 先
天 性 主 动 脉 缩 窄 、 叶 式 主动 脉 瓣 畸 形 及 二尖 瓣 脱 垂 等 , 者 常 二 患
颈部 、 咽部 、 背部 、 腹部、 下肢等。 7 %的患者具有疼痛 部位转 约 0
潘华福
主动脉夹层(otc iscin, ) a ri se t AD 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 d o 主动脉 内膜撕裂 V进入 主动脉壁 内, 主动脉壁 中层形成 夹层血 I 使
根据病程分类, 起病2 周以内为急性期 , 过2 超 周为慢性期。 还
有学者将急性期进一步分为急性早期( 4 时) <2 小 和急性晚期(4 , 2 4
时) 。

肿, 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 的一种不很常见 的但具 有潜在灾难性心
血管系统疾病 是由于主动脉壁 中层结构异常和/ 。 或非生理性的 血压作用于主动脉壁, 在此基础上 , 主动脉内膜撕裂, 血液从 主动 脉内膜撕裂 口进入 主动脉壁内, 或由于动脉壁滋养血管破裂导致 壁内血肿, 并沿主动脉纵轴逐渐扩展而形成。 国外报道 , 据 ’ AD 的发病 率约 为每年 每百万 人 中5 O , ~3 例 发病 率有 逐年增 长 的
弓或 以 远 ;Ⅱ 夹 层 仅 累 及升 主 动 脉 ; 型 Ⅲ型 夹 层 起 自降主 动 脉 , 并
热等_ I 】 o
4 诊断性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4. X线胸 片 1
向远 端扩展 , 罕有逆 行累及主动脉弓。 2D i 等 提 出了更简单 () al y
当代医学
2 0 年3 0 9 月第1 卷第9 5 期总第1 4 c L“L I)I1 Me i ] .Ma .2 0 , o .j N . su u i4 6 { / ! I ̄ 5 j 【 U[ 4 O dc l ie 1 0 9 V 11 o 9 l c l .0 s \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增加,且病情复杂多变,常常需要紧急干预治疗。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壁内层和中层之间发生撕裂,使得血液通过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假腔,进而导致主动脉扩张或主动脉瘤形成。

如果主动脉夹层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主动脉破裂和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学研究的深入,针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研究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有效地治疗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为患者的康复带来希望。

深入研究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在这一背景下,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当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2000字】2. 正文2.1 传统治疗方法传统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主要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血压,降低主动脉的压力,从而减少主动脉夹层的扩展和破裂的风险。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I和ARB等降压药物,以及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缓解主动脉的负荷情况,从而减少主动脉夹层的进展。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干预的方式修复主动脉夹层,减少主动脉破裂的风险。

主动脉夹层文献

主动脉夹层文献

主动脉夹层,作为一种严重且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备受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文献也日益丰富。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综述,以期全面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一、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主动脉夹层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粥样斑块的破裂、溃疡形成以及内皮下基质的暴露,可激活凝血系统和炎症反应,导致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积和血管壁的损伤,进而诱发主动脉夹层的形成。

(二)遗传性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Ehlers-Danlos 综合征等,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些遗传性疾病导致主动脉壁结构异常,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代谢紊乱,使得主动脉壁薄弱,易于发生夹层破裂。

(三)高血压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状态可使主动脉壁长期承受过高的压力,导致主动脉壁张力增加、弹性减退,易于发生夹层形成。

高血压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促进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主动脉夹层的发展。

(四)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主动脉峡部发育不良、妊娠、主动脉创伤、主动脉炎等也可能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有关。

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方法(一)临床表现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典型的症状包括突发的剧烈胸痛,可向背部、腹部、腰部等部位放射,常伴有高血压、休克等症状。

然而,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二)影像学检查1. 主动脉增强 CT:是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能清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夹层的范围、破口位置以及真假腔的情况,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磁共振成像(MRI):MRI 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无创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形态、范围、真假腔以及血流情况,尤其对于主动脉根部病变的诊断具有优势。

主动脉夹层临床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临床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临床研究进展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或中膜弹性纤维层病变,主动脉腔内血液进入主动脉中膜并使中膜分离,由此形成内膜片与真腔分隔的假腔,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

AD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情复杂、急诊诊断困难、误诊率和病死率高等。

1 流行病学主动脉夹层不是临床上罕见的疾病,据国外文献报道[2],AD的发病率与患病危险因素相关,年发病率约为(5~30)/1 000 000,美国每年的新发病例至少为7000例,在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

急性主动脉夹层国际注册研究(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IRAD)报道[3]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女性2~3倍),好发年龄在50至70岁人群,且男性平均发病年龄小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为(60.3±13.7)岁,女性发病年龄在(66.7±13.9)岁,但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女性患者的死亡率都高于男性患者[4]。

与其他的心血管疾病相同,AD发病具有昼夜和季节的节律性变化,早上6点至中午12点发病高于其他时段,冬春季节发病率更高[5, 6]。

在一项费时超过27年以大宗人群为基础的纵向研究中[7],其中包括对66名住院患者和18名非住院的患者的连续观察,AD患者有21%在送往医院前死亡,即使进入医院,住院6h、12h、24h内死亡率非别为22.7%、33.3%、50.0%,入院后第二天死亡率高达68.2%。

Dixon M报道在急诊室AD的误诊率高达25%-50%[8]。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社会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普及,AD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9]。

主动脉夹层诊治分析

主动脉夹层诊治分析
o s Ac o d n o t e ci ia aa fc n iu u 5 p t ns w t o t is cin b t e n f b rr 0 8 a d a g s 2 1 d c r i g t h l c ld ts o o t o s6 ai t i a ri ds e t ew e e u a y 2 0 n u u t 0 0, i n n e h c o t a ay e h lnc h r c eit s n lz d t e ci ia c aa trsi ,ma i g d a n ss r ame tmeh d n u c me . Reu t Ni ee n p t n swee t a l c g n ig o i ,te t n to sa d o to s sl s n t e ai t e r e 。 r td b r g , t l e p t n swee te td b n ev n in p r t n t i y—f u ai ns w r r d t n l p n o e ai n At e y d u s wev a i t r a e y i tr e t a o e ai , hr e r ol o t o rp t t e e t i o a e p r t . e a i o o
ge sr pd y,c i ia nf sain d v ri , t emid a n ss a ea d ah g rai aeo a do a c l r i a e h w v r r s a i l l cl n ma i t t ie s y h s i g o i t n ih mot t r t f r iv s u a s s , o e e , e o t r l y c d e Re s n b e e ry d a n s n g r si e t ame tc n b u t e e u e o p iai n , r d c h c t p a e mo ai , a o a l al ig o i a d a g e sv e t n a e f rh r r d c d c m l t s e u e t e a u e h s rl t s r c o t y g e t mp o i g p t n u vv ae . r a l i r vn ai tSs r ia r ts y e l

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进展

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进展
夹层 , 主动 脉壁 内出血 或 主动脉 壁 内局 限血肿形 成 。 指
但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 , 影响手术进行 。 () 2 术中造影 : 笔者推荐经过左上肢路径送人标
测 导管 , 要优 点有 : 可 以 随时 造 影 ; 标测 导管 从 主 ① ② 左 锁 骨下 动 脉 进 入 升 主 动 脉 , 对 较 直 , 量 比较 准 相 测
临床 内科 杂 志 2 1 0 2年 1月 第 2 9卷 第 1期
JCi It nMe ,aur 0 2 V l2 , o 1 l ne dJn a 2 1 , o,9 N . n r y

l ・ 7

综述与讲座 ・
主 动 脉 夹层 的腔 内治 疗 进 展
张学 民
[ 中图分类号] 6 4 3 R 5 . [ 文献标识码 ] A [ O ]0 3 6 /. s.0 19 5 .0 2O .0 D I 1 .99 ji n 10 - 7 2 1 . 106 s 0
主动脉壁间血肿临床表现与经典主动脉夹层相似 , 但 流行病学和预后有所不同, 可以视为不 同的临床事件 或一 种 变异 的主 动脉夹 层 J这 种 观点被 20 年 欧洲 , 01
心 脏病 学 会 接 受 。笔 者 将 壁 问 血肿 分 为 原 发 性 和 继发 性 , 前者 没有 明确 的破 口, 者往往 在小 夹层 或溃 后 疡 的基 础上合 并 产生 。治疗 上小 夹层或 溃 疡可 以积极 行 腔 内治疗 。A型主 动脉壁 间血 肿 的保 守 治疗 效果 较
痛复发 ;2 出现主动脉快速的局 部扩张 ;3 存在 渗 () ()
支架释放前 , 一般需要降压 。降压方法 , 主要有药物降 压 和心室超 速起 搏 ¨ 。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进展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进展
术 的 飞速 发 展 和普 遍 运 用 .许 多 A D患 者 在 发 病 早 期 即 获得 确 诊 .因此 实 际 发病 率 比以往 的估 计
夹层裂 口的描述要求更 为准确。 因此 ,结合 国内
外 经 验 .并 根 据 夹 层 近 端 裂 口的 分 布 ,特 提 出一 套 夹 层 裂 口分 区 法 。该 法 主要 用 于从 升 主 动 脉 根 部 到髂 外 动 脉 的 9条 分 线将 主 动 脉及 髂 动 脉 分 为 8个 区 。该 分 区法 较 经 典 的分 型法 对 腔 内 隔 绝 术 具 有更 直 接 的现 实 指 导 意 义 。1 . I 类 即典 型 的 A .1 3 D。撕 脱 的 内 膜 片 将 主 动 脉分 为 真假 两 腔 .主 动 脉 内 中膜 撕 裂 通 常 起 于 中外 膜 之 间 .为 A D特 征 性 病 理 改 变 .所 形 成 的 隔膜 将 主动 脉 管 腔分 为真 假 两 个 腔 。假 腔 周 径 常 大 于 真腔 ,真 假 腔经 内膜 的破 裂 口相 交 通 。夹 层 病 变 可从 裂 口开始 向远 端 或 近 端 发 展 . 当病 变 累及 主动 脉 的分 支 时 ,可导 致 相 应并 发 症 。 132 1 类 主 动 脉 中膜 变 性 ,内膜 下 出血 并 .. 1 继 发 血 肿 。 主动 脉 内外 膜 弹 力 系 数 不 同 ,加 上 主 动 脉 中层 变 性 .易 造 成 主动 脉 壁 内滋 养 动 脉 破 裂 出血 ,并 继 发 壁 内血 肿 。影 像 学 检 查 中往 往 不 能
型 相 当于 D bkyI型 和 Ⅱ型 .Sa odB型相 当 e ae t r f n 于 D bky1 。Sa od分 型 更 为 简捷 实用 。 eae 1型 1 tn r f

主动脉夹层分离诊治新进展

主动脉夹层分离诊治新进展

主 动 脉 夹 层 分 离 又 称 为 主 动 脉 剥 离 症 或 主 动 脉 夹 层 动 脉 瘤 ( D)是 指 由 于各 种 原 因造 成 的 主 动 脉 壁 内膜 破 裂 , A , 血 流沿 内膜 与 中层 之 间 纵 行 剥 离 而 形 成 的 壁 内血 肿 。 一 旦 破 裂 出 血 , 救 非 常 困 难 , 少 见 而 严 重 的 血 管 疾 病 抢 是
1 病 因及 病 理
供 血 , 现 其 他 相 应 症 状 。 如 动 脉 瘤 累 及 主 动 脉 瓣 , 引 起 出 可 左心 室 衰竭 ; 脉 瘤 破 人 心 包 , 起 急 性 心 包 填 塞 ; / ~ 1 2 动 引 13 /
患者可有腹痛 、 心 、 吐, 重病例 可 出现呕 血、 便等 胃 恶 呕 严 黑 肠道症状 ; A 累及供应脑或脊髓的动脉 时, 出现头晕 、 当 D 可 意识改变 、 偏瘫 、 瘫 等 ; 瘤 体 位 于 升 主 动 脉 弓 , 累 及 交 截 如 可 感神经节 , 出现 霍 纳 综 合 征 , 其单 侧 眼 球 凹 陷 及 面 部 无 汗 等 ;
维普资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 0 年 8 第 1 卷 第 8 08 月 0 期
C n  ̄ f t H M r n e sA g2 0 , o 1 , a 8 N i r e Ba s J a I Y  ̄l , u 0 8V 10 N
仅稍下降或不下降 , 至升高 。一 侧颈动脉 、 甚 肱动脉 、 股动脉
搏 动 减 弱 或 突 然 消 失 , 致 双 侧 的 血 压 、 搏 出 现 明 显 的 差 导 脉 异 , 上 下 肢 血 压 差 距 减 少 。颈 部 有 搏 动性 肿 物 ( 肿 ) 由 或 血 。

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

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 ➢ 降压、镇痛、镇静、吸氧等。 ➢手术指征: ➢ 急诊手术:所有急性A型;心包填塞;器官
缺血;主动脉关闭不全。 ➢ B型手术时间尚有争议。
治疗:
➢手术方式的选择:How Much is Enough? ➢手术原则:首先考虑救治病人,其次考虑
是否再手术。 ➢危险因素:高血压、少尿、昏迷、血管畸
术中脑保护:
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或II型主动脉夹层累及 主动脉弓需同期处理时,必须在脑保护的措施下 手术。目前普遍采用的脑保护方法包括:
药物 冰帽降温 脑灌注:顺灌或逆灌
止血措施:
➢ 严格控制血压; ➢ 吻合口缝合严密,运用毛毡条或生物胶
可有助于减少出血; ➢ 输血小板可改善凝血功能; ➢ 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复合物的应用。
胸主动脉夹层诊治进展
心脏大血管外科
历史回顾
1761年 Morgagni 首次描述主动脉夹层特点: 外膜下血肿;
1819年 Rene Laennec,法国医生,听诊器发 明者冠名“Dissecting Aneurysm
1822年 Shekelton 发现主动脉夹层的“双桶” 现象;
1933年 Kellogg 报道65%主动脉夹层病例死 于瘤体破裂;
目前基本共识
主动脉夹层细化分型 及其应用
阜外医院完成主动脉手术1782例 存活 1994年1月1日~2006年死亡7月31日
夹层
726
15
62 2
存活
真性瘤 假性瘤
死亡
3.03%
夹存层活 真性瘤 假性瘤
死42亡%
4% 54%
939 38
夹层 真性瘤 假性瘤1782例
夹层 真性瘤
(3.09%)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研究进展主动脉夹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从主动脉内膜破裂口进入中层,主动脉壁随即发生分离,形成真假两腔的一种疾病。

主动脉夹层是目前临床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如果该病未及时得到诊治,发病后7d内病死率高达70%,发病后3个月可高达90%。

由此可见,及时、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即对目前临床主动脉夹层的相关知识作一综述,现报告如下。

标签:主动脉夹层;内膜破裂;研究【Abstract】Aortic dissection is refers to a variety of reasons leading to the rupture of the aorta and blood from the aortic intimal rupture mouth enter the middle and aortic wall immediately separated,the formation of true and false lumen of a disease.Aortic dissection is at present clinical a very dangerous disease.If the disease is not timely treatment,after the onset of mortality within 7 days of rate as high as 70%.After the onset of 3 months can be as high as 90%.thus,timely,accurately in the diagnosis of aortic dissection is very important.This paper is on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the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for a review,report as follows now..【key words】Aortic dissection;intimal rupture;study1 流行病學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认为,主动脉夹层发病率约为5/106~30/106,而急诊胸背痛患者则高达0.5%,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男性发病年龄显著低于女性[1],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显著低于B型[2]。

主动脉夹层的诊治进展

主动脉夹层的诊治进展
术对本病有确诊价值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步骤
确定是否有主动脉夹层 确定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分型、分区、分类
和分期 鉴别夹层的真假腔 确定有无主动脉夹层外渗和破裂预兆 确定有无主动脉瓣反流及心肌缺血 确定有无主动脉分支动脉受累及
主动脉夹层的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脑血管意外 急性心包炎 急性肺动脉梗塞 自发性气胸 其他原因引起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 下肢动脉缺血 截瘫
2 Stanford B型夹层
B型急性期主要的并发症是夹层破裂和脏器缺血。
动脉瘤的形成是夹层晚期破裂并造成降主动脉 夹层病死率的主要原因。
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分期
传统的主动脉夹层的分期是以14天为界。发生 夹层14天以内为急性期,超过14天为慢性期。
分类的原因是14天以内主动脉夹层的并发症发 生率,尤其是破裂率远远高于14天以上的夹层。
主动脉夹层的概念
主动脉夹层是指在主动脉壁存在或不 存在自身疾病的基础上,并在一系列可能 外因(如高血压、外伤等)作用下导致主 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由内膜撕裂口进入主 动脉壁中层,造成主动脉中层沿其长轴分 离,从而使主动脉管腔呈现真假两腔的一 种病理状态。
1
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解剖学因素 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内膜裂口形成的部位特异性可能与特殊的血
主动脉夹层向腔外破裂的位置,主要取决于腔 内原发性撕裂的位置。
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2 组织学变化 主动脉夹层组织病理学上最突出的变化是中膜
的退行性变化。 弹性纤维的退行性变化主要出现在40岁以下的
病人中,大多数与遗传性疾病有关。(囊性坏死) 平滑肌的退行性变化多见于老年人,尤以高血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病理生理学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病理生理学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有 的主动 脉腔称 为真腔 。原发 撕裂 口处 的夹层 既可 以发 生顺 向也 可以发 生逆 向延展 ,因而 可累及 分支 动脉并 可 导致 例如 心包填 塞 、主 动脉瓣 关闭 不全 以及器 官灌 注不
进行计算机 断层 ( C T)成像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 。
4 分 期 、分 夹层分 为急
但 可能又与肺栓塞相混淆 ,故 当 D 一二聚体升高 时应迅速
疡 破裂 时主动 脉腔 内血液流 入 中膜 以及 中膜 内的滋 养血
管破 裂均 可发生 A A D,对流人 中膜血 液 的炎 性反应 可导
致 主动脉 扩张 和破裂 。一般认 为在 主动 脉 内膜撕 裂之 前 中膜可能 即已存在退化变性或囊状 中膜坏死 … 1 。 从 内膜撕裂 口流入 的血液 在主动脉 中层形成假腔 ,固
撕 裂 口进入 主动脉 壁 内并 形成 假腔 ,假 腔 的壁不是 正常 主 动 脉壁 结构 。而 动脉 瘤 在病 理 上定 义 为动 脉 的扩 张 ,
壁仍然是正 常主动脉壁。
3 临床表现
A A D最 常见 的症 状是 突然 、剧 烈的胸 痛 ,虽然疼 痛
的性 质常描 述为撕 裂样 ,但 患者 可能更 多陈述 为时 轻时
作 者单 位 :0 5 6 0 0 1 河 北省 邯郸 市 中心 医院 心 内科
疡 以及 外伤性 主动脉透壁破 裂统称为急性 主动脉综合 征。 具 有相 同临床特 征 的 A A D、壁 间血 肿 、穿透 性主动 脉粥 样 硬化 溃 疡虽 然 在病 因 、病 理 生理 学 改变 上 不尽 相 同 ,
但 三者可 以 同时存在 或相互 转变 。主动 脉 内膜 撕裂 或溃
1 定 义
A AD是指 主动 脉 内膜发 生撕裂 ,主 动脉腔 内高速高 压 血流 经撕裂 口进 入壁 内并沿着 主动 脉壁 扩展造成 主动

主动脉夹层的诊治进展

主动脉夹层的诊治进展

脉 弓或 其 远端 ;I , 源 并 局限 于升 主动 脉 ;I , l型 起 l型 起 l 源 于 降主 动脉 沿 主动 脉 向远 端 扩 展 , 见 情 况 下 逆 行 罕
扩 展 至主 动脉 弓和升 主 动 脉 ; t f d法 : ②Sa o nr A型 , 论 无
循环 血 液通 过 内 膜 破 裂 口进 入 主 动 脉 中层 形 成 的血
的A D患 者在 生 前未 能 确 诊 。 目前 我 国 每 年新 增 约 2
裂 口附近 小 面积 偏心 性 主 动脉 壁 肿 胀 ; 4级 , 动 脉 附 主 壁 斑 块破 裂形 成 主动 脉 壁溃 疡 ; 5级 , 医源 性 或创 伤性
AD
3 A 的 主要 临床 表现 D
3 1 症 状 : D的症 状 主 要 为 疼 痛 , . A 疼痛 呈剧 烈 地 、 撕 裂样、 刀割 样 或具 有非 常特 征性 的表现 , 非鸦 片类 药 除 物 不能 缓解 。疼痛 有 迁移 的特 征 , 向下转 移 , 常 前胸 或 颈部 痛 往往 为 近端 夹 层 , 胛 间或 背 腹 部 痛 往 往 为 远 肩
动 脉瓣 狭窄 是 近 端 A 的确 定 危 险 因 素 。近 年 来 , D 主 动脉 硬化 在 A D发生 过程 中的作 用 受 到重 视 J 。多 种
端夹 层 , 痛开 始 于腹 部 、 部 、 上腹 部 胃 区时 , 须 疼 背 或 必
与 急腹症 鉴 别 。突 然严 重疼 痛 , 突然 消失 , 反复 发 又 或 作 , 提示 致命 性 主动 脉夹 层 动脉 血肿 , 可破人 胸 膜腔 或
遗传疾 病 及 结 缔 组 织 疾 病 也 被 证 明 与 A 的 发 生 有 D
关 , M r n S 合 征 、 he’.al 综 合 征 、 onn 如 aa ’ 综 f El s n s r d o N o a 综 合 征 、u T me 综合 征 和梅毒 性 主 动脉 炎等 。

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指南

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指南

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指南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且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迅速、病情凶险,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为了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一、主动脉夹层的定义与分类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

根据夹层累及的范围,主动脉夹层可分为 Stanford A 型和 StanfordB 型。

Stanford A 型夹层是指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Stanford B 型夹层是指仅累及降主动脉及其远端的夹层。

二、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综合征、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主动脉缩窄、创伤等。

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导致主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增加夹层的发生风险。

三、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夹层的部位、范围和进展速度。

常见的症状包括:1、疼痛: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症状,多为突发的剧烈胸痛或背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可沿血管走行方向放射。

2、高血压:多数患者发病时伴有高血压,且血压较平时难以控制。

3、心血管系统症状: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症状。

4、神经系统症状:夹层累及头颈部血管时,可出现头晕、头痛、偏瘫、失语等症状。

5、其他:还可出现腹痛、腹胀、少尿、无尿等症状。

四、主动脉夹层的诊断1、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可显示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的情况,有助于诊断Stanford A 型夹层。

CT 血管造影(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置、累及范围、真假腔情况等。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于碘造影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选择 MRA 进行诊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但因其为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进展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进展
young
Paulis等Ⅲ1应用带Valsalva窦的主动脉根管道进行 [6]
adults:diagnosis,patients
at
risk,
Bentall手术和保留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重建术治疗升主动 脉瘤共28例,全部存活,效果满意。A型AD选择性保留 主动脉瓣行主动脉根重建术,除能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 效果,还可避免因终生抗凝治疗而存在潜在性假腔破裂或 远端发生新夹层的不良后果。 4.2.3介入治疗:1991年Parodi等”¨首先将覆膜支架应 用于腹主动脉夹层,1994年Dake旧引等首次将经皮主动脉 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用于胸主动脉瘤及降主动脉夹层的 治疗并获得成功。目前,采用腔内支架治疗AD已成为临 床研究热点。腔内隔绝术是指经股动脉导人人工血管,以 内支架固定于动脉壁上,将血液与瘤壁隔绝,使瘤壁免受 血流冲击,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介入方法。近年临床应 用内支架介入和主动脉内膜开窗术治疗AD逐渐增 [8] [7]
the thoracic aorta: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tic
dissection[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0,17(4):
468-473.
Weis Muller B T,Modlich O,Drobinskaya I,et a1.Gene
、警2巴堕压送途送渔!Q!Q生!旦笙23鲞筮§塑£!地!堂丛堡鱼i鲤翊!鱼些!!h!望PY:y尘:垫:堕!:璺:△!胆坠垫!Q
萝综哪懒擎述塑 射;.……”并滞R:W柑“・.:…“再搦
・78l・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进展
虞桂平,黄斌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夕p科手术;治疗;综述

主动脉夹层文献

主动脉夹层文献

主动脉夹层文献
主动脉夹层是指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渗入主动脉内膜
和外膜之间形成的一种疾病。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
胸部剧烈疼痛、腹部疼痛、呕吐、出血等,并且恶化迅速,有较高的
致死率。

因此,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多层螺旋CT
和磁共振成像等。

治疗方案则根据夹层的位置、大小、拓展情况和患
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综合考虑,包括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胸手术和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介入治疗则
是通过导管置入夹层部位进行介入手术。

近年来,针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治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研究表明,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与高血压、吸烟、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

在预防方面,适当控制血压、戒烟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

同时,新型手术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总体而言,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
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该疾病的了解,提高诊治
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手册

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手册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险的高死亡率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有逐年增高之式。

近年来,其诊断和治疗技术均进展迅猛。

经食道彩色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aortography,TEE)、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等影像学检查技术使我们能够在疾病的早期作出准确的诊断,腔内隔绝术(end ovascular stent-graft exclusion, EVE)的丰富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段同时使手术的创伤减小,安全性增加。

为了指导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使该疾病的诊疗疾病能够在我国快速、规范的进展,学组依照国内外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与现代新技术相适应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供国内同道参考。

遗憾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均缺乏关于主动脉夹层内治疗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因此本指南暂以学组内专家的共识为基础。

概述主动脉夹层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动脉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年发病率为5-1 0/100 000,是腹主动脉瘤破裂发生率的2~3倍,死亡率约1.5/ 100 000,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

常见与45-70岁人群,男性发生平均年龄为69岁,女性发生平均年龄为76岁,目前报道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3岁,尤其好发于马凡综合征患者,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中50%发生于孕期。

从发生部位上看,约70%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20%位于降主动脉,10%发生于主动脉弓部三大血管分支处。

病因学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液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动脉中膜是由网状弹力纤维、间隔支撑胶原纤维和规律排列平滑肌细胞组成。

平滑肌细胞形成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本身亦是支持营养层;弹力纤维维持着血管的顺应性;胶原纤维决定了血管横向阻力,同时也阻碍着血管的顺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5治疗
5.1药物治疗 内科药物治疗的指征:(1)无并发症的DeBakey Ⅲ型AD;(2)孤立稳定的主动脉弓夹层;(3)稳定的 慢性夹层;(4)病情已不允许手术。药物治疗原则 是减轻疼痛和降低收缩压及心肌收缩力,扩张阻力 血管和抑制心肌收缩的药物配伍使用。盐酸吗啡
X线检查 约60%~90%的AD患者可出现x线片异常,
ford
主要表现为纵隔增厚(63%的Stanford A型患者和 56%的Stanford B型患者)。部分AD患者其X线检 查可以是正常的(包括11%的Stanford A型和16% 的Stanford B型患者)。胸片虽然特异性、敏感性较 低,但结合病史、体征仍有一定诊断价值。 4.3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能够显示出瘤体的部位、大小、范 围、搏动以及分离的内膜、真假双腔征和附壁血栓。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弓的 评价较好,而对于降主动脉及升主动脉远端的诊断 效果欠佳。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可显示 夹层内膜撕裂的位置、异常血流、假腔内血栓及血 流、冠脉和主动脉弓受累情况,明确有无心包积液, 有无主动脉瓣反流及其程度。近几年来,TEE的临床 应用,提高了对AD的诊断敏感性(100%)及特异性 (95%),但其缺点是操作复杂,对腹主动脉显示受限。 4.4主动脉造影 主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其诊断AD的特 异性可达94%,但其敏感性不如其他诊断方法。通 过动脉造影可判定病变范围及其受累分支血管,并 有助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并发症的检出。 4.5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近年来应用CT诊断AD,可明确AD的真假腔, 有助于假腔内血栓形成及心包积液的检出。薄层 CT技术检查的优势是快捷,可识别内膜摆动征及假 腔,判定受累分支血管及病变范围,明确有无心包 积液及多器官缺血。事实上。目前螺旋CT和MRI
90%的AD患者并存高血压;各种结缔组织遗传缺
陷性疾病,也与AD发病有关,如Marfan综合征、 Ehlers.Danlos综合征、先天性与遗传性疾病(二叶式 主动脉瓣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动脉粥样硬 化,因粥样硬化斑块从内腔破溃,可形成夹层血肿; 妊娠妇女,可能与妊娠或妊娠性高血压对主动脉壁 的影响和血流动力学负荷有关,可导致AD;后天性 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梅毒性主动脉炎等,也 可导致AD。外伤为主动脉夹层较少见的病因,如 医源性损伤(如心导管术、球囊血管成形术、主动脉 内球囊反搏术、冠状动脉旁路术等)可造成AD。
(收稿日期:2009.07.10) (本文编辑:何小军)
・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论文二次发表的声明
某屿由政府机构和专、眦组织制定的指南以及作者以其他语言发表的科研成果等,需要让更多的读者_r解。根据国际惯 例(参考《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和我lq的实际情况,凡符合下列条件并提供相应材料,本刊允许或接受论文用一 种语言或另一种语言的二次发表。 1.作者须征得相火期刊的同意,首次发表论文的期刊和准备二次发表的期刊均无异议。作者需向二次发表的期刊提供 首次发表该论文期刊的同意{弓,论文首次发表的时间和沦文复印件、单行本或原稿。 2.尊重首次发表的权益,二次发表全少在首次发表1周之后。 3.二次发表的论文应面向不同的读者,建议常选或摘要刊磴。 4.二次发表的沦文必须完全忠实原文,真实反映原有的资料及观点,作者的顺利不能改动。 5.在二次发表的文题中应标出是某篇文章的二次发表(全文、节选、全译或节译)。 6.在二次发表的文题页脚注中,要iI:读者、同行和文献检索机构知道该论文已伞文或部分发表过,并标引首次发表的文 献。如:“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9(1):21.24”,英文为“1Ks
3临床表现
3.1
症状 胸痛是急性期主动脉内膜突然撕裂及夹层剥
离最主要的症状。因AD发生部位不同,疼痛部位 可表现为前胸部、肩胛区、颈部、咽部、背部、腹部、 下肢等。发病初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其性质为 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难以忍受。约70%的患者具 有疼痛部位转移的特征,提示AD病变在扩展;疼痛 突然加重则提示血肿有破裂趋势;若血肿溃入血管 腔,疼痛可骤然减轻。无痛性急性AD约占6.4%, 多见于急性Stanford A型,年龄偏大,常合并有糖尿 病、晕厥、心力衰竭、脑卒中、休克等,病死率较高。 因AD可发生在主动脉的任何位置,其临床特征也 是多变的。除疼痛外,其他症状和体征还包括充血 性心力衰竭、晕厥、脑血管意外、缺血性周围神经病 变、截瘫、甚至猝死等。 3.2体征 AD患者多有高血压,高血压在远端夹层患者 中更常见。相反,近端夹层患者较常发生低血压。 一侧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搏动减弱或突然消失, 导致双侧的血压、脉搏出现明显的差异,或上下肢血 压差距减少。除此之外,其他体征还可包括主动脉关 闭不全杂音、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霍纳综合征等。 3.3并发症的表现 AD常可累及多个系统,如累及主动脉瓣,可导 致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出现心脏听诊闻及舒张
A型,因病变累及主动脉瓣、冠状动脉或主动脉
弓各分支,出现严重心脑并发症,或因夹层动脉瘤 破裂而死亡,其手术治疗的效果好于药物治疗,对 这类患者应果断施行急诊手术。对于急性期患者, 特别是Ⅱ型夹层或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应 在积极药物治疗下急诊手术,可防止夹层继续剥
万方数据
±堡急望医堂盘查至塑堡墨旦箜!!鲞筮墨塑£蝤翌』匦疆丛鱼:垒竖堕至塑:必:!!:盟!:§
・798・
生堡垒盗医堂盘查型塑笙§旦箜!!鲞箜!翅堡丛望』匦强丛型:妞!至塑:Y堕:!§:№:璺
-专家论坛・
主动脉夹层的诊治进展
陈玉国Βιβλιοθήκη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较常 见且具有潜在灾难性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发病 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 进入主动脉壁内,或由于动脉壁滋养血管破裂导致 壁内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逐渐扩展而形成。AD 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3:1。AD的发生率较 低,但因其危害性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据文 献报道,未经治疗的AD患者24 h死亡率可高达 25%,2周内可达75%。
1病因及发病机制
AD的发生往往与主动脉中膜的退行性病变有 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入主动脉弹力蛋白断裂,胶 原/弹力蛋白比例增加,导致动脉弹性下降、脆性增 加。就其机制而言,许多学者认为,在主动脉腔内 血流压力作用下,其切应力促使主动脉中层分裂, 导致血肿在动脉壁间蔓延扩大;另有部分学者则认 为主动脉中层薄弱导致血管壁中滋养血管破裂出 血,继而分裂中层。 导致AD的因素较多,其中高血压为最重要的 病因,尤其长期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约有70%~
可用以减轻疼痛,静脉滴注p受体阻滞剂为首选药
物,可通过降低收缩压以及左室射血能力来减轻主 动脉壁压力。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有助于血压 控制后的维持。药物治疗目标是使心率控制在60 ~80次/min,动脉收缩压在100~120 mmHg的理想 水平,有效终止夹层继续分离,待疼痛缓解,血压下 降,再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若有手术指征, 行外科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血管扩张剂须联 合|3受体阻滞剂一起使用,因为血管扩张剂会增强 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室收缩压变化速率(dp/dt) 提高,造成夹层扩展;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同时有降 压和负性肌力作用,近来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治疗,主要用于B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血压需要根 据尿量及神经系统的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于血压 正常或低血压的AD患者,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包 括失血量、心包积液量以及心衰等)补充血容量。 5.2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的目的是降低主动脉破裂或压塞造 成的死亡,应用人工血管重建主动脉,同时处理相 应的并发症。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单纯升主动脉人 工血管置换、带瓣膜人工血管、人工血管主动脉半 弓或全弓置换、“象鼻子”手术等。 急性近侧夹层分离即DeBakey I、Ⅱ型或Stan—
Stanford
・799・
已经成为了AD诊断新的”金标准”。 4.6磁共振成像(MRI) MRI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目前被认为 是诊断AD的金标准。其优点是能明确夹层的破 口、范围、大动脉分支是否受累等,同时它消除了动 脉导管插管的危险性,且不需要碘造影剂,无辐射 作用,并发症低,不需心电监控,成像速度快。其对 各型A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准确度均几乎100%。
周以内为急性期,超过2周为慢性期。 根据主动脉受累的位置,目前有两种分型方 法:(1)DeBakey根据主动脉内膜撕裂口和AD的分 离范围分为DeBakey I、II、m型。I型夹层起自升 主动脉,累及主动脉弓或以远;11型夹层仅累及升 主动脉;Ill型夹层起自降主动脉,并向远端扩展,罕 有逆行累及主动脉弓。(2)Daily等提出了更简单的 Stanford分类法,Stanford A和B型。不论起源,所有 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为A型,而未累及升主动脉的 夹层为B型。
离,降低主动脉破裂和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国外 学者采用联合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子”技 术,治疗Stanford A型AD。 对于DeBakey m型或Stanford B型AD,多见于 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患者。多伴有严重动脉粥样 硬化、周围血管疾病和其他器官功能不良,且内科 治疗效果较好,而手术治疗其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很高,因此多主张对无并发症的DeBakey 11I 型AD进行非手术治疗,有并发症则手术治疗。目 前对Stanford B型AD手术只局限于预防和缓解有 生命危险的并发症,手术的目的是切除和替换夹层 起始部位的主动脉和应用组织黏合剂封闭远端的 假腔,并不需替换降主动脉。Stanford B型夹层分离 的基本手术方式为切除破裂部位的主动脉后行人 造血管移植,恢复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国外学者 采用联合全主动脉弓替换+远端支架血管置入术, 治疗Stanford B型AD。 5.3血管腔内治疗技术 近年来介入技术的发展为AD的治疗提供了一 条新的途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以及全身 情况差无法耐受传统手术者,可有效改善AD患者 的预后。Shimono等总结的支架治疗AD的解剖适 应证如下:(1)原发破口位于降主动脉或距左锁骨 下动脉以远1 c,m以上;(2)降主动脉破I=/位于胸10 动脉近侧段;(3)与支架近端接合的主动脉无明显 扩张(直径<38 mm)或动脉粥样硬化;(4)无严重的 主动脉瓣反流;(5)无冠状动脉或头臂动脉缺血;(6) 股动脉和髂动脉的直径和质量可以保证传输系统 的进入(最小18 F)。血管腔内治疗主要包括两种 技术:一是内膜开窗术,是指在夹层远端真假腔之 间的内膜片上开窗,使假腔内血流通过开窗的破口 返回真腔,降低假腔内压力,增加真腔内压力,因而 既降低了假腔扩张和破裂的危险性,又能改善被堵 塞的分支血管的灌注,进而解决AD分支血管缺血 并发症。二是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基本原 理是用覆盖人造血管的支架封堵夹层动脉瘤的入 I=I,但不封堵出口。该置入术是在主动脉真腔内置 入覆膜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封堵入口后进入 假腔的血流量可以明显减少或停止,假腔内压力降 低而形成血栓,可减少主动脉扩张或破裂的危险, 同时真腔扩大,改善分支血管灌注,从而稳定夹层。 但目前介入治疗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内漏、截瘫发 生、左锁骨下动脉缺血、支架移位、支架自身及传输 系统对主动脉壁的损伤等,这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的 改良和完善。 总之,A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具有临床表现 变化多端,急性期死亡率高的特点,早期、准确的诊 断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因此掌握AD临床特征,了 解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特点,明确其治疗方 法,对提高确诊率,进而为患者提供进一步治疗机 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