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藤野先生》PPT精品课件

《藤野先生》PPT精品课件
去日本学医,回国救治像父亲一样被无得病人
读1-3段思考:初到日本的鲁迅,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了吗?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修辞:比喻、反语

所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去仙台
去仙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爱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默读24-31段。这部分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各带给鲁迅 怎样的刺激?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 先后顺序,全文共分三段:
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 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 处和离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 感情和行动。
畅所欲言
初读课文后,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呢?
深入探究-走近“伟大”
我们再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在什么的情况下去日本的?
• 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他这样写道:“爬 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 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 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 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 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选材: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 一中心组织材料。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52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52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本文主要写了两个原因: 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事件。
匿名信事件起因是鲁迅考试及格 了。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及格是先 生泄露了题目,他们看不起中国人, 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 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 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 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 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 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 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 这种出于偏 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 极大愤慨, 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 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 盛的愿望。
回顾了作者在日本留学的经 历
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3.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 分?每个部分都讲了哪些事?
第一部分(1---3):在东京 (见藤野前)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
(与藤野相识、 相处、离别)
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 (怀念藤野先
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
4.课文以什么为叙事线索?
生 活
形 象
印 象

《藤野先生》ppt课件

《藤野先生》ppt课件

1、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 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刻画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医学教授形象。
2、语言描写:“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 么?”他问。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 学生。
3、神态、语言描写: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用了极有抑 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 很敬重鬼的……没有这回事。”体现了藤野 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5、“精通时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了解许多无聊的事,也是讽刺 说法。
6、“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 用?“鉴”是什么词性?什么意思?
——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 当镜子照。有讽刺作用。
鉴 原意是镜子,这里用作动词,
意思是照镜子。
第二部分:去 仙 台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第一层:去仙台 爱 国
当时一般中国人心理上的麻木和思 想上的觉悟。
2、“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 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 几类中国人?
⑴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 ⑵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 的看客。 ⑶被刺痛了的人(我)。
5、“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么, 原来“我的意见’”是什么,变化了 以后又如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藤 野 先

迅生
藤野严九郎 (1874---1945) 一九零四年至一 九一五年在仙台 医学专门学校任 教。

《藤野先生》优秀课件 ppt课件

《藤野先生》优秀课件  ppt课件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 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ppt课件
6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 1、驿站( ) 教诲( )huì 2、系住( jì ) 芦荟( )huì 3、瞥见(piē) 畸形( )jī 4、匿名( nì ) 诘责( )jié 5、绯红(fēi ) 不逊( )xùn
夸张、比喻 ⑶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
ppt课件
30
朗读第5段,思考:
“大概”表推测语气,不敢肯定。 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
ppt课件
31
作者在仙台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 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一个来自 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以特殊的关照,反 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 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 而是“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 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 民族自尊心。
本体是盘着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 起,喻体是形成一座富士山,抓住特征 是:头上盘着辫子,揭示心理是“既不 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揭示这 些人的政治倾向是:效忠满清王朝。
ppt课件

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优秀课件(63张PPT)

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优秀课件(63张PPT)

2、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来解释呢?你怎样 理解? 作者用“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来解释。 作者受到的优待,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友好。 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 希为贵”,作者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 的原因,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 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 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 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 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 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 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合作探究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 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 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 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匿名信事件 用部分日本青年的狭隘来反衬藤野 先生的正直无私和心胸广阔。 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 原因。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合作探究
在东京
这是日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
合作探究
在东京
合作探究 1、写出鲁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这部
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所见 — 逛公园 所闻 — 学跳舞 所感 — 厌恶、愤慨,不屑与之为伍 这部分作者以辛辣的语言,嘲讽了清国留 学生的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丑态,表达了作 者强烈的爱国感情。

藤野先生优秀课件ppt

藤野先生优秀课件ppt
1904年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学医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注音:
绯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不逊(xùn)
芦荟(lú huì) 解剖(pōu) 烂熳(màn)
东京
仙台
北京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
第一部分:在东京 (1---3)
第二部分:在仙台 (4---35) 第三部分: 在北京,怀念 (36---38)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 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 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 里的事情?
樱花 富士山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藤野先生》PPT课件

《藤野先生》PPT课件
学者形象
初读感知
以上关于藤野先生的几件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给我们写人物类作文提 供了哪些借鉴呢? 试着讨论,归纳。
1、运用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运用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 3、叙事有详略之分 4、上下文注意过渡
精读品味
朗读课文1、2语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 句话相照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拓展探究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按照一个 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 “我”的次序来说的。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 我”说明作者没把自己看作局外人,旁观者。
小结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 的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 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 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 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 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改用“因为”则表达不出这 层意味。
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 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 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达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 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 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 族自尊心和期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PPT优秀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PPT优秀教学电子课件

芦荟( ) 畸形( jī ) 宛如( wǎn ) 诘责( jié )
多音字学习
( luò )落第 落 ( là )丢三落四
( lào )落枕

)食宿
宿 ( xiù )星宿
( xiǔ )一宿
( yàn )下咽 咽 ( yān )咽喉
( yè )哽咽
( jiě )解剖 解 ( jiè )解元
( xiè )浑身解数
暗线 感情线索
整体感知
本文的线索 明线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暗线
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
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 从文中找出原句。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在东京
生藤 野 先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课文精讲 在仙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 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极强的民族自尊心
课文精讲
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 外貌 生形象的?
举止
声调
目睹印象
耳闻亲见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缓慢而很有顿挫 治学严谨 生活简朴
所见 所闻
课文精讲 在东京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的丑态,思想腐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优秀课件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循循善诱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正直无私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治学严谨
没 有 狭 正治隘 直学的 热严民 诚谨族 偏 见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 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 从文中找出原句。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 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为什么说“伟大”?)
(主体部分)
相识 相处 离别
第三部分(36~38) :对藤野的怀念。
人物形象分析
➢快速诵读课文的6-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 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白描手法) 1.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2.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声调——缓慢而有顿挫
他没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 以公正之心对待弱国的学生,并给予极大的关心、鼓 励和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做到这些尤其难 能可贵。
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 尚的品质。
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装订先生的讲义
留学生”的厌恶讽刺。
去 仙 台途中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藤野先生》ppt课件

《藤野先生》ppt课件

感。
拓展延伸 谨忆周树人君(节选)
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记得那时周君的身 材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当时我主讲人体解剖学。周君上 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 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看看 周君的笔记,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如果是在东京,周 君大概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为只有周君一个中国人, 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只记得他上课 时非常努力。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2.解释下列词语。
绯红:鲜红。 瞥见:很快地看一下。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畸形:不正常的形状。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油光可鉴: 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整体阅读 1.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①“我”在东京; ②“我”在仙台; ③“我”离开仙台后。
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创作,发 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 代表作:《野草》《朝花夕拾》《呐喊》 《彷徨》《华盖集》《坟》等。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 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 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中,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 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 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 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 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 “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 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

《藤野先生》ppt课件

《藤野先生》ppt课件

读课文4-23段,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相识: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白描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藤野严九郎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从中看出藤野先 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典型事例与人物形象一览表:
情景导入
鲁迅是我们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的笔下写 过三位恩师,其中同学们最有印象的是谁呢?(可 能是寿镜吾先生吧?)然而,你们可曾知道有一位 日本先生对鲁迅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让他在 身处逆境的时候,给他以信心和斗志!他就是鲁迅 留学日本仙台时的恩师——藤野先生。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去走近藤野先生!
东京也无非是 这样
在东京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丑 态百出,作者对他们厌恶 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爱国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速读4-5段,考虑以下问题。
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 仙台学医呢?
因为鲁迅先生去日本是为了探索救国道路,而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 的表现令人失望,所以他要独自去仙台学医,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
写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1904年8月入仙 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 候便去当军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 具,启发人们对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 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后弃医从文,想从 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 并与之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藤野先生》ppt课件

《藤野先生》ppt课件
主要事件:藤野先生纠正解剖图。 语言细节:陈述现状——肯定安慰—— 指出事实——提出要求。“要全照着”, 表明藤野先生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学生, 特别讲原则。 伟大品质:教学上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 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 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 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方面交织在一起,即回忆对象与回忆者交织在一起。 (4)站在现在回忆过去的事情的角度,以写过去为主,但
也会写现在的事情,即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
二.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1.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Text here
【原】(1)上野的樱花烂熳 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 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 学生”的速成班… 【改】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 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 “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10)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 抑
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 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 疾)的文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概括事件,品析细节。
1.默读课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

《藤野先生》ppt课件

《藤野先生》ppt课件

最后,让我们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 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 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 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 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师恩难忘
























课文结构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孤立地看很平常,但 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发生背景,这件事就 变得不平常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藤野先生,是在什么样 的背景下和鲁迅相识、交往的。
三、感受“伟大”
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 鲁迅这样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 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 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 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 去。”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这岂不就是在极度失望之后再碰 碰运气的侥幸和无奈吗?自己读 读第4段,你感觉去仙台的路上, 鲁迅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写只记得两个地名?
日暮里: 日暮穷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水户: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朱舜水是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 明活动,事败后长住日本讲学。 这两地让他很自然地前途渺茫。从地名来看, 很颓唐,很失落,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 味道。

《藤野先生》ppt课件

《藤野先生》ppt课件
作品集:《野草》《朝花夕拾》《呐喊》 《彷徨》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
1904年,鲁迅想用医学救国救民,进入 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与 老师藤野先生建立了真挚的情谊。1926年, 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由 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 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就是这个时 期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 而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 野先生是真诚的感源自文库和深切的怀念。
内容小结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情、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 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 并记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第5课
恩师不忘 初心不渝
藤 野 鲁先 迅生
激趣导课
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是一位爱国 青年,面对丑化中国人的场景,愤然离场 的情景。他是谁?为什么会愤然离场?今 天,我们就走进《藤野先生》,了解事情 的来龙去脉。
学习目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中主要事件。 ➢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件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
作业布置
三选二: 1.完成书上26页的思考探究题;(必做) 2.小练笔: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写身边的一个人;(选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 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 [同时,被称为“中国现代 小说之父”]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后参加 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 翼文艺运动的主将。 1918年第一次以“鲁 迅”为笔名发表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 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随后连续发表 《孔乙己》、《药》、 《故乡》等著名小说。
(略)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略)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直 热 诚
没 治有 学民 严族 谨偏 见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运用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运用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 3、叙事有详略之分 4、上下文注意过渡
这篇课文写得很有特点,写与藤野先生相 识、相处,写法上用白描手法,写人抓住特 征,几笔勾勒,就很传神。如写藤野先生 “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 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这一切画出 了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反语
朗读第5段,思考: “大概”表推测语气,不敢肯定。 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
作者在仙台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 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一个来自 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以特殊的关照,反 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 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 而是“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 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 民族自尊心。
学会 整理
三、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 朗读课文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怎 样的情绪?该句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 作用?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 可以吗?
(1)“无非”即“只不过”的意思,这句话表 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引起下文的描 写,为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 伏笔。
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在东京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在 仙 台 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4、匿名信事件
5、看电影事件 6、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离开仙台7、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二、研读,分析藤野先生形象 浏览6-10段,找出关于藤野先生的描 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藤 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浏览11-23段,找出文章一共写了我与 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并给每件事拟一 个小标题,思考这些事分别体现了藤野 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修辞:比喻、反语
爱 国

厌恶之极, 感—— 不屑与之为伍
去 仙 台
触发忧国之情 日暮里:
去仙台
爱 国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水户:
日暮里: “日暮”会使作者自然想 到“日暮途穷” 之意,从而触发他 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
水户: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 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 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 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
“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 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 指作者早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 力迫害,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 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 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 文人。
俯 首 甘 为 儒 子 牛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 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如何理解“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 变化了。”原来“我的意见’”是什么,
变化了以后又如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原来我的意见”是学医,为祖 国服务,为科学服务,“变化了以后” 是想从事文艺运动,医治同胞的麻木 和愚昧。变化的原因是学医难以治国 人的麻木。
课文结尾中“良心发现”“增加 勇气”“正人君子”各指什么?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Leabharlann Baidu实在” 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 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 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
“形成一座富士山。” 比喻的本 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这句话抓住了 部分中国留学生外部特征是什么?揭示 了他们什么心理和政治倾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请你依据文 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给 文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那 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⑴第(1-3)段: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 东京的见闻和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⑵第(4-35)段: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 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 ⑶第(36-38)段:写离别藤野先生后对 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 huì ) 1、驿站( ) 教诲( 2、系住( jì ) 芦荟(huì ) 3、瞥见(piē ) 畸形( jī )
4、匿名( nì ) 5、绯红(fēi )
诘责( jié ) xùn ) 不逊(
6、杳无消息(yǎo )抑扬顿挫(cuò) 7、深恶痛疾(wù )油光可鉴( jiàn )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 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鲁 迅
藤 野 先 生
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通 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描述,表达作者的观 点、感情,并揭示社会意义。它要求写真人真事,并在此 基础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 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本体是盘着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 顶起,喻体是形成一座富士山,抓住特 征是:头上盘着辫子,揭示心理是“既 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揭示 这些人的政治倾向是:效忠满清王朝。
以下几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 也像绯红的轻云。
比喻 ⑵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 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夸张、比喻 ⑶实在标致极了。
争怀 的念 勇之 气情 和化 力为 量斗
爱 国
主题思想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 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热诚、治 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 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 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以上几个问题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 想,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不矛盾, 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是鲁迅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 求学时,赠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剪辫题照。诗 的意思是: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 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理 解,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有顿挫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藤野严九郎
课文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 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详)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详) 正
记事很注意选用典型事例,如第二部分第二层就 选用了四个典型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 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 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 统摄全文的?找出文章的暗线。 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明线: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三、领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1、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 的,为什么又离开东京去了仙台? (参考《自题小像》) 2、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 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自读课文第24至3l段,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 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 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 这样特意写明呢?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 是什么意思? (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 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 们疑惑”这句话? 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 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 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 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 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 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 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 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 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 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课堂小结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 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 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 走进散文《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 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 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 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 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 亮丽。
要清醒地认识当时的社会,选择适合的方 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鲁迅最早要从医,是因为他的父亲生病,但是被庸 医误了而去世,所以立志要拯救跟他父亲一样的病人。 但是经过在日本留学时的幻灯片事件,他震撼了,明 白了救中国人的灵魂比救肉体更重要,因而弃医从 文。)
鲁迅选择了唤醒麻木着的中国人并指引他 们前进的道路,同样的,我们也要在人生选择 的道路上做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选择。
(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 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 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 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 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 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 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 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 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1921年,发表作 《阿Q正传》成功的塑造 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 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 名著。著名作品集有 《野草》、《朝花夕 拾》、《呐喊》、《彷 徨》、《华盖集》、 《坟》等。本文选自散 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
课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年 留学日本的片段。鲁 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 救民,但后来却弃医 从文了,我们在本课 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 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 特意写明呢? 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依 着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 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特意写明:“在讲堂里 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观 者。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 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 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 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 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学生看到枪毙中国人时兴高采烈 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复述: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 名 信 事 件
看 电 影 事 件
弃医从文的原因
受极看 到大电 严震影 重动事 挫,件 伤民 族 自思 尊想 心受
爱 国
祖匿 国名 的信 尊事 严件 受 到 侵个 犯人 与
——
——
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热情赞颂 直抒怀念之情—— 高度评价
藏讲义 挂照片 写文章
怀念付诸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