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考复习——物体运动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2课时 物体运动的判断 从v-t图像看加速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堂达标检测
1.(2022·大庆高一月考)物体做直线运动,规定正方向后根据给出
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v>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D.v<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析: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
思维升华: (1)只要图像的斜率相同,则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图像向下倾斜表示加速度沿负方向,速度可能沿负方向在增大, 也可能沿正方向在减小。 (3)图像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图像的变化,判断 物体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而建立物体运动的情景。 总 之图像是数学语言,将其转换成物理情景,是解决图像问题的前提。
增加而增大,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2)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___相__反___时,v随时间的
增加而减小,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3)在直线运动中,当a=0时,v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物体 做_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__。
知识点 2 从v-t图像看加速度 对v-t图像的认识: 1.v-t图像反映了物体的速度随___时__间___变化的规律。 2.在v-t图像中,从图线的倾斜程度(斜率大小)就能判断
解析:由图可知,在 1 s 末,物体速度为 9 m/s,A 正确;根据加速 度的定义,0~2 s 内,物体加速度 a=v-t v0=122-6 m/s2=3 m/s2,B 错 误;6~7 s 内,速度为负且增大,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C 正确;10~12 s 内,速度为负且减小,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减速运动, D 错误。故选 AC。
核心素养提升
高中物理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复习资料精选高中物理复习资料高中物理专题复习资料专题复习(一)第一专题力与运动(1)知识梳理一、考点回顾1.物体怎么运动,取决于它的初始状态和受力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关系如下表所示:2.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反过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反映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去推断物体运动情况,或从物体运动情况去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
3.处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是:①领会问题的情景,在问题给出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构建出正确的物理模型;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④正确建立坐标系;⑤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规律列式求解。
4.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要善于捕捉隐含条件,要重视临界状态分析。
二、经典例题剖析1.长L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小球通过最低点和最高点时所受的绳拉力分别为T1和T2(速度分别为v0和v)。
求证:(1)T1-T2=6mg(2)v0≥gL证明:(1)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有:T1-mg=mv0/L22 2T2+mg=mv/L 2 由机械能守恒得:mv0/2=mv/2+mg2L以上方程联立解得:T1-T2=6mg(2)由于绳拉力T2≥0,由T2+mg=mv/L可得v≥gL代入mv0/2=mv/2+mg2L得:v0≥gL点评:质点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问题是牛顿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应用的综合题。
加之小球通过最高点有极值限制。
这就构成了主要考查点。
2.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静置在水平面上,其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正以加速度a下滑。
求水平面对楔形木块的弹力N 和摩擦力f。
222解析:首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建立牛顿定律方程:N1‘=mgcosα mgsinα-f1’=ma,得:f1‘=m(gsinα-a)由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楔形木块有N1=N1’,f1=f1‘然后以楔形木块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N=mg+N1cosα+f1sinα=Mg+mgcosα+mgsinα-masinα=(M+m)g-masinα 22f=N1sinα-f1cosα=mgcosαsinα-m(gsinα-a)cosα=macosα点评:质点在直线运动问题中应用牛顿定律,高考热点是物体沿斜面的运动和运动形式发生变化两类问题。
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及考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二、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2.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是矢量.(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三、加速度1.定义式:a=;单位是m/s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公式v=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2)公式a=中当Δt→0时a是瞬时加速度.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at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2ax.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n-xn-1=aT2.可以推广到xm-xn=(m-n)aT2.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32∶…∶n2.(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x∶∶x∶∶x∶∶…∶xn=1∶3∶5∶…∶(2n-1).(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1)∶(-)∶…∶(-).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gt2.(3)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v0-gt.(2)位移公式:h=v0t-gt2.(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gh.(4)上升的最大高度:h=.(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v0+at、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位移速度公式v2-v=2ax,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4.应注意的问题①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②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③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①=v=,②Δx=aT2,①②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0与vt、Δx与a的方向关系.2.①式常与x=·t结合使用,而②式中T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1)对称性①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②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3.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物理思想——用转换法求解多个物体的运动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4).相同的图线在不同性质的运动图象中含义截然不同,下面我们做一全面比较(见下表).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类追及问题(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考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A=vB时,xA+x0<xB,则能追上;若vA=vB时,xA+x0=xB,则恰好不相撞;若vA=vB时,xA +x0>xB,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4.解题思路→→→(2)解题技巧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t 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巧解直线运动六法在解决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一般公式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角度入手,能够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解答.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的巧法.一、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0与末速度v的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二、逐差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xn+1-xn=aT2,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Δx=aT2求解.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比例关系求解.四、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五、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六、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要求: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5.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1、x2、x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方法规律一、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Δx=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aT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t 图象.若v-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n=.3.求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a==×=,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n=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2.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3.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4.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6.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平滑曲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曲线上,落不到曲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
高考物理知识点提纲_高中物理复习提纲
高考物理知识点提纲_高中物理复习提纲高考物理知识点提纲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选修)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速度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轴上方.........,在t.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负......。
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t=0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 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 种类 区别(特点) 联系匀直线运动V=恒量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0 x = vt匀变速直线 运动 v =v 0+ata=恒量x =v 0t +at 2/2 =t V V t )(210+ =aV V t 2202- a 与V 0同向为加速a 与V 0反向为减速 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家教资料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2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 /s 时”都是指时刻。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抛体运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抛体运动1.(多选)如图,x 轴沿水平方向,y 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 轴上沿x 轴正方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 、b 和c 的运动轨迹,其中b 和c 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A .a 的飞行时间比b 长B .b 和c 的飞行时间相等C .a 的水平速度比b 的小D .b 的初速度比c 的大2.(2022·广东卷·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截面为三角形的小积木悬挂在离地足够高处,一玩具枪的枪口与小积木上P 点等高且相距为L .当玩具子弹以水平速度v 从枪口向P 点射出时,小积木恰好由静止释放,子弹从射出至击中积木所用时间为t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于子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将击中P 点,t 大于L vB .将击中P 点,t 等于L vC .将击中P 点上方,t 大于L vD .将击中P 点下方,t 等于L v3.(多选)如图所示,从某高度处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到达地面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gt tan θB .小球在t 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2C .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平抛运动的时间变长D .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θ减小4.(2023·黑龙江省建新高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将a 、b 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以大小为20 5 m/s 的初速度分别从A 、B 两点先后相差1 s 水平相向抛出,a 小球从A 点抛出后,经过时间t ,a 、b 两小球恰好在空中相遇,且速度方向相互垂直,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则抛出点A 、B 间的水平距离是( )A .85 5 mB .100 mC .200 mD .180 5 m5.(2023·山东烟台市高三模拟)如图所示,小球以v 0正对倾角为θ的斜面水平抛出,若小球到达斜面的位移最小,则飞行时间t 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t =v 0tan θB .t =2v 0tan θgC .t =v 0g tan θD .t =2v 0g tan θ6.(多选)如图所示,竖直截面为半圆形的容器,O 为圆心,AB 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一物体在A点以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 A抛出,与此同时另一物体在B点以向左的水平初速度v B抛出,两物体都落到容器的同一点P.已知∠BAP=37°,sin 37°=0.6,cos 37°=0.8,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比A先到达P点B.两物体一定同时到达P点C.抛出时,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为v A∶v B=16∶9D.抛出时,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为v A∶v B=4∶17.如图所示,一小球(视为质点)以速度v从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斜向上抛出,落到斜面上的M 点且速度水平向右.现将该小球以2v的速度从斜面底端朝同样方向抛出,落在斜面上的N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落到M和N两点的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大于1∶2B.小球落到M和N两点的速度之比大于1∶2C.小球落到N点时速度方向水平向右D.M和N两点距离斜面底端的高度之比为1∶28.(多选)(2023·辽宁省模拟)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θ且足够长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将小球A 从斜面顶端以速度v1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击中了斜面上的C点,将小球B从空中与小球A 等高的某点以速度v2水平向左抛出,小球恰好垂直斜面击中C点,不计空气阻力,斜面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A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2v 1tan θgB .小球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v 2tan θgC .若将小球B 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从该点向各个方向抛出,则竖直下抛落到斜面上所用时间最短D .若将小球B 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从该点向各个方向抛出,则垂直斜面向上抛出落到斜面上所用时间最长9.套圈游戏是一项趣味活动,如图,某次游戏中,一小孩从距地面高0.45 m 处水平抛出半径为0.1 m 的圆环(圆环面始终水平),套住了距圆环前端水平距离为1.0 m 、高度为0.25 m 的竖直细圆筒.若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 =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则小孩抛出圆环的初速度可能是( )A .4.3 m/sB .5.6 m/sC .6.5 m/sD .7.5 m/s10.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h 的A 点以与水平面成α=60°的角度斜向上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发现小球落在右边板OG 上,且落点D 与A 点等高.已知v 0=2 3 m/s ,h =0.2 m ,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从A 到D 的水平位移为1.8 mB.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C.若撤去OG板,则经过D点之后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故再经0.2 s它将落地D.小球从A到D的时间是0.6 s11.(2023·河北保定市高三检测)如图所示,某次跳台滑雪训练中,运动员(视为质点)从倾斜雪道上端的水平平台上以10 m/s的速度飞出,最后落在倾角为37°的倾斜雪道上.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的落点距雪道上端的距离为18 mB.运动员飞出后到雪道的最远距离为1.25 mC.运动员飞出后距雪道最远时的速度大小为12.5 m/sD.若运动员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减小,则他落在雪道上的速度方向将改变12.(2022·全国甲卷·24)将一小球水平抛出,使用频闪仪和照相机对运动的小球进行拍摄,频闪仪每隔0.05 s发出一次闪光.某次拍摄时,小球在抛出瞬间频闪仪恰好闪光,拍摄的照片编辑后如图所示.图中的第一个小球为抛出瞬间的影像,每相邻两个球之间被删去了3个影像,所标出的两个线段的长度s1和s2之比为3∶7.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 m/s2,忽略空气阻力.求在抛出瞬间小球速度的大小.13.(多选)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北京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图示为某滑雪运动员训练的场景,运动员以速度v1=10 m/s 沿倾角α=37°、高H=15 m的斜面甲飞出,并能无碰撞地落在倾角β=60°的斜面乙上,顺利完成飞越.把运动员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落至斜面乙时的速率为16 m/sB.斜面乙的高度为7.2 mC.运动员在空中飞行时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20 mD.两斜面间的水平距离约为11.1 m答案及解析1.BD 2.B 3.AD 4.D 5.D 6.BC7.C [由于落到斜面上M 点时小球速度水平向右,故可把小球在空中的运动逆向看成从M 点向左的平抛运动,设在M 点的速度大小为v x ,把小球在斜面底端的速度v 分解为水平速度v x 和竖直速度v y ,则x =v x t ,y =12gt 2,位移间的关系tan θ=y x,联立解得在空中飞行时间t =2v x tan θg ,且v y =gt =2v x tan θ,v 和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 α=v y v x=2tan θ,为定值,即落到N 点时速度方向水平向右,故C 正确;速度大小为v =v x 2+v y 2=v x 1+4tan 2θ,即v 与v x 成正比,故落到M 和N 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2,故B 错误;由t =2v x tan θg知,落到M 和N 两点的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故A 错误;竖直高度为y =12gt 2=2v x 2tan 2θg,y 与v x 2成正比,则M 和N 两点距离斜面底端的高度之比为1∶4,故D 错误.]8.AD [设小球A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1,则x 1=v 1t 1,y 1=12gt 12,tan θ=y 1x 1,联立解得t 1=2v 1tan θg ,故A 正确;设小球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2,则tan θ=v 2gt 2,解得t 2=v 2g tan θ,故B 错误;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知,小球B 落到斜面上所用时间取决于其在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运动的情况,易知小球B 在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g cos θ,则当小球B 以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抛出时,其落到斜面上所用时间最短,当小球B 以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初速度抛出时,其落到斜面上所用的时间最长,故C 错误,D 正确.]9.B [根据h 1-h 2=12gt 2得 t =2(h 1-h 2)g =2(0.45-0.25)10s =0.2 s , 则平抛运动的最大速度v 1=x +2R t =1.0+2×0.10.2m/s =6.0 m/s ,最小速度v 2=x t =1.00.2m/s =5.0 m/s ,则5.0 m/s <v <6.0 m/s ,故选B.]10.D [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v 0y =v 0sin α=3 m/s ,小球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为v 0x =v 0cos α= 3 m/s ,小球从A 到D 的时间为t =2v 0y g =2×310s =0.6 s ,小球从A 到D 的水平位移为x =v 0x t =335m ,所以A 错误,D 正确;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 错误;若撤去OG 板,在D 点,小球在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 y =v 0y =3 m/s ,则经过D 点之后小球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C 错误.]11.C [根据平抛运动知识可知,x =v 0t ,y =12gt 2,tan 37°=y x,联立解得t =1.5 s ,则运动员的落点距雪道上端的距离为s =v 0t cos 37°=18.75 m ,选项A 错误;当运动员速度方向与倾斜雪道方向平行时,距离倾斜雪道最远,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速度v =v 0cos 37°=12.5 m/s ,选项C 正确;运动员飞出后到雪道的最远距离为h =(v 0sin 37°)22g cos 37°=2.25 m ,选项B 错误;当运动员落在倾斜雪道上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 α=2tan 37°,即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一定值,可知若运动员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减小,则他落在雪道上的速度方向不变,选项D 错误.] 12.255m/s 解析 频闪仪每隔0.05 s 发出一次闪光,每相邻两个球之间被删去3个影像,故相邻两球的时间间隔为t =4T =4×0.05 s =0.2 s .设抛出瞬间小球的速度为v 0,每相邻两球间的水平方向上位移为x ,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y 1、y 2,根据平抛运动位移公式有x =v 0t ,y 1=12gt 2=12×10×0.22 m =0.2 m ,y 2=12g (2t )2-12gt 2=12×10×(0.42-0.22) m =0.6 m ,令y 1=y ,则有y 2=3y 1=3y已标注的线段s 1、s 2分别为s 1=x 2+y 2s 2=x 2+(3y )2=x 2+9y 2 则有x 2+y 2∶x 2+9y 2=3∶7整理得x =255y ,故在抛出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 0=x t =255m/s. 13.AB [运动员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速度大小为v x =v 1cos α=8 m/s ,落到斜面乙时,设速度大小为v 2,则满足v x =v 2cos β,解得v 2=16 m/s ,故A 正确;设斜面乙高度为h ,从斜面甲到斜面乙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H -h )=12m v 22-12m v 12,解得h =7.2 m ,故B 正确;从斜面甲飞出时,运动员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 y =v 1sin α=6 m/s ,则运动员在空中飞行时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H max =H +v y 22g=16.8 m ,故C 错误;运动员到达斜面乙的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 y ′=v 2sin β=8 3 m/s ,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v y ′-(-v y )g =43+35 s ,则水平距离为x =v x t ≈15.9 m ,故D 错误.]。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总结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一、几个常见易混淆的概念: 1、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
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
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
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
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2、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即txv ∆∆=,单位:m /s 。
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
对于运动快慢一直在变化的“非匀速运动”(又叫变速运动),如果要精确描述物体每时每刻运动的快慢程度,就必须引入“瞬时速度”这个概念。
当Δt 非常小(用数学术语来说,Δt →0)时的tx∆∆就可以认为是瞬时速度。
4、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5、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即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 a=tv ∆∆=t v v ∆-12。
加速度是矢量。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两种常见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
二、几种常见的运动 1、静止自然界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特征:V=0、a=0 2、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
特点:a =0,v=恒量.位移公式:S =vt .3、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②都是过程量 联系
③一般情况下,物体(质点)的位移大小小于其路程,只有在物体(质点)
做 06 __单__向__直__线____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1.[教材母题] (人教版必修 1 P14·T1、T2)(1)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 时间?哪些指时刻?
A.列车员说:“火车 8 点 42 分到站,停车 8 分。” B.“您这么早就来啦,等了很久吧!” C.“前 3 秒”“最后 3 秒”“第 3 秒末”“第 3 秒内”。 (2)某市出租汽车的收费标准有 1.20 元/公里、1.60 元/公里、2.00 元/公 里……其中的“公里”说的是路程还是位移?
6.P19~21 打点计时器使用什么电源?从纸带上如何确定物体的运动速 度?实验时,接通电源和拉动纸带的顺序是怎样的?
提示:交流电源;用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纸带上打这一点 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先接通电源后拉动纸带。
7.P24[科学漫步]测出的速度是不是瞬时速度? 提示:是瞬时速度。 8.P25[思考与讨论]加速度描述什么?加速度大说明什么? 提示: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大说明物体速度变化 快。 9.P26~27 课本底图,你能根据飞机间距的关系做出什么判断? 提示:飞机正在加速前进。
1.(多选)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研究奥运游泳冠军叶诗文的游泳技术时,叶诗文不能看成质点 B.研究飞行中直升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时,直升飞机可以看做质 点 C.观察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起飞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 D.在作战地图上确定航空母舰的准确位置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 点
14.P38~39 阅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段,体会“微元法”。 提示:时间分得非常细。 15.P40[思考与讨论]初速度为 0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x-t2 图象斜率的物 理意义是什么? 提示:斜率表示加速度的一半。 16.P41[问题与练习]T5,你还能作出 T5 的 v-t 图象吗? 提示:能,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高考 第1章 专题强化1 运动图像问题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新教材)
题型五
应用图像解决动力学问题
在物理中,有些动力学问题特别是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时,根据运动 学公式进行计算比较繁琐或难以解决,我们可以利用图像法使问题直观 明了,从而迅速解决问题.一般解题策略如下: (1)认真审题,根据需要确定纵、横坐标轴对应的物理量. (2)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找出两物理量的制约关系, 作出函数图像. (3)根据图像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判断 正误
1.v-t图像上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此时相遇.( × )
2.v-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x-t图像中图
线的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 √ ) 3.x-t图像和v-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 )
方法技巧 提升关键能力
1.无论x-t图像、v-t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 图像的形状反映了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2.x-t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v-t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 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并非相遇. 3.位置坐标x-y图像则能描述曲线运动,图线交点表示物体均经过该位置, 但不一定相遇,因为不知道时间关系.
课时精练
必备基础练
1.A、B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x-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4 s时A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0~6 s内B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C.0~5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选项 A 正确;
在 18~22 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
x=122×2
m
+(-122×2) m=0 m,选项 B 错误;
由题图看出,CE段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大,则CE段对应过程的加速
度最大,选项C错误;
由题图看出,在0~20 s时间内,速度均为正值,质点沿正方向运动,
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一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v20
(4)两个特征量:最大高度 h=____2_g_____;从抛出到落回
2v0
抛出点的运动时间 t=_____g_____.
【基础检测】 1.两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
体下落时间为
t,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
t 2
,当第二个物体开始
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
A.gt2 C.34gt2
答案:D
》》》考点 2 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重点归纳
1.分段法分析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vt=0、a=-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 2.整体法分析竖直上抛运动 将上升和下降过程统一看成是初速度 v0 向上,加速度 g 向 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t=v0-gt.
1
图 1-3-1
解析:小球 a、b 释放后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 h=12gt2, 代入计算得 ta=2 s,tb= 3 s,小球 a 提前 1 s 释放,所以 b 释 放后 a 运动 ta-1 s=1 s 落入 C 盘,比 b 球早落入.选项 A、C 错误.b 球释放时 a 下落 1 s,此时下落的高度 h=12gt′2=5 m, 刚好到达小球 b 的同高处,此时 b 开始释放,所以二者在 B 点 相遇,然后 a 球超过 b 球先落入盘中.选项 D 正确,B 错误.
t=2gv0=2 3 s.
》》》考点1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重点归纳
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包括初速度为零的比例式结 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考点练透】 1.(2015 年上海十三校联考)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
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B
C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1.1:运动的描述
1.1:运动的描述【1:考纲分析】1.1:知道参考系、质点的概念,会判断质点的适用情况,会灵活选取参考系判断不同质点的相对运动关系;1.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熟练应用概念去描述物体的运动;1.3:理解矢量与标量的本质区别,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辨析平均速度,速率(平均速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率概念。
【2:考点详解】2.1:基本考点#考点一:质点:在研究某个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忽略其形状、大小而只考虑质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它等效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之为质点。
【注意】1:其形状、大小等因素是否对研究问题有影响,是判断质点的唯一标准。
2:不一定体积小就能够当作质点,也不一定体积大就不能当作质点; 3:能不能当作质点要取决于研究什么问题,同一个物体在一个问题中能够当作质点,可能在另一个问题中不能当作质点。
(思考题,请对2、3两种情况举例)#考点二:参考系:运动具有相对性,一个物体总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运动或者静止的,为了方便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总是选取另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即为参照物;为了定量描述,我们以参照物为标准建立坐标系,称为参考系。
【注意】1:原则上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是我们通常选取近似不动的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例如地面参考系。
静止的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叫做惯性系,一般来说选取合适惯性系研究问题能够使问题得到大大简化。
2:同一个运动,在不同参考系下观察是不一样的(思考题:请举例)#考点三: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叫做位移。
【辨析】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异同,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考点四:速度:无穷小一段位移与其对应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速度是矢量。
表达式为:0lim t v v t →→∆→∆=∆。
【辨析】1:时刻(时间点)与时间(时间段);2:辨析平均速度,速率(平均速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率;#考点五:加速度:无穷小时间内速度的该变量与对应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矢量, 表达式为:0lim t v a t →→∆→∆=∆。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1.力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开山和基础,弹力的方向和弹簧、摩擦力应该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受力分析的判断不仅关乎到这个部分,也会影响整个物理学科,所谓武学基础——“蹲马步”2. 运动学这个部分是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易错,且计算不算死人不罢休的境界,各种刹车、追击、相遇、滑块板块、传送带,没有做题底蕴的支撑,你会感到深深的恶意。
3. 牛顿定律牛顿就是力学中的隐藏高手,就是王者荣耀中的法师,攻击力本来就不错,还可以对运动学、电场进行加持,让你面对的陡然上升了几个level功力。
连接体是这里面一轮要拿下的核心考点。
4. 曲线运动两大法宝:平抛和圆周,不能说难,但是高考年年出现,平抛的计算、水平圆周模型、竖直圆周模型、向心和离心的机车拐弯,这四个点重点拿下,然后给自己大大的微笑吧5. 天体运动天体会的人觉得可爱简单送分,不会的人觉得变态、恶心、惹人烦,这个部分的核心公式之后很长的一组,但是出题的方式确异常灵活,且题目和实际结合多变,总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出手,高手过招,就是毫厘之间定胜负,数量级运算可以帮助你不少哦。
6. 功和能力学部分大boss的存在,谁都可以结合,从弹簧到皮带到滑块,等你做多了你会感到世界的真谛就是动能定理和一堆物理物体,多过程、大计算、复杂分析,烧脑的侦探小说也就到这个程度了,一轮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想想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吧7. 电场这就像一个软妹子,看起来瘦弱不堪,但实际是芭比金刚,电场线、带电粒子运动、电容器、这些都是理工科出题人最喜欢的软妹子类型,多接触接触,熟悉了就好8. 恒定电路这个部分最难的是电学实验,7个电学实验要如数家珍,有人问为啥啊?因为考,年年考,考到12分熟了,其他的召唤出体内强大的初中物理基础就可以了。
9. 磁场电磁学的大boss,一剑封喉,杀人于无形,多见于选择题压轴或者和电场结合出在物理最后一道压轴题,难度系数3.5,转体动作复杂且难,尽量从步骤上逐个击破,拿下这个你的高考物理满分有望了。
高考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大规律总结
高考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大规律总结一、内容简述大家都知道,高考物理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大重点。
关于这个知识点,它其实有一些核心规律我们得掌握。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这三大规律,希望能帮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毕竟高中物理是个难关,我们得一起加油才行。
第一个规律呢,是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在固定的速度下加速或者减速,它的速度是怎么随着时间变化的。
这个规律很重要,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过程。
第二个规律是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会走不同的距离。
这个规律就是告诉我们这个距离和时间是怎么关联的,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地预测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会移动多远。
这三大规律都是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过程。
掌握了这些,我们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就能事半功倍了。
所以大家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些规律,加油哦!1. 简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高考物理中的重要性高考物理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可是个重头戏。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考生,都得好好掌握。
这个运动规律不仅基础,还非常实用。
毕竟很多物理现象都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解释,简单地说它就是物体速度一直增加或减少,方向还保持不变的那种运动。
高考物理里,它的重要性可不是闹着玩的。
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就等于迈过了物理学习的一大门槛。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说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大规律。
2. 引出本文将重点介绍的三大规律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高考物理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大规律。
你可能会觉得,高中物理是不是都是高深莫测的公式和理论?其实不然只要你掌握了基础,理解这些规律其实并不难。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三大规律的神秘面纱,让你在高考物理中轻松应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高中物理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考察重点之一,这类运动有规律可循,对于我们高考备考非常关键。
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吗?简单来说就是速度一直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有个特点,那就是加速度恒定不变。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教案
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1.1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一、物体和质点1、质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点。
2作用:方便描述物体的运动,即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3、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当所研究的问题与物体本身的形状大小无关时,可以将物体简化成质点。
4、理想化模型: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参考系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3、原则上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
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4、一般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选取地面为参考系。
1.2时间位移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指某一瞬时,在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的某一瞬间。
2、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①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②时间的计算:末时刻减初时刻,△t=t2-t1③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为秒(s),还有分钟(min)、小时(h)1h=60min,1min=60s④时间的测量:实验室中用停表和打点计时器来测量3、时刻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的表述: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4、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瞬间,好比一张照片,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一段录像。
时刻和时间的区别注意:①关于时间的测量,生活中一般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在实验室里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计时。
②关键字词的使用:如初、末、时一般表示时刻;如内、用、经过、历时一般表示时间间隔。
二、位置和位移1、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①二维坐标(直角坐标),②一维坐标(直线坐标)。
2、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3、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大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直线长度方向:初位置→末位置,符号l单位:m(国际单位制),常用的还有千米(km)、厘米(cm)物理意义: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4、矢量和标量①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
广东省200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知识要点】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
从原则上说,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定,但一般应从解决问题的方便出发选择合适的物体作参考系。
在不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都取地面为参考系。
3.质点:质点是一种物理模型,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实际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并不是由物体的大小来决定的。
如在研究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微小的原子不能看作质点。
而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的规律时,巨大的地球却可以看作质点。
这是一种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
4.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
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
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来表示。
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5.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6.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s v =,单位:m/s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对于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只能根据定义式ts v =求平均速度。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可根据20t v v v +=求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即速度的变化率):a =tv ∆∆,单位:m/s 2。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复习课件(共37张PPT)
0
12
34
56
-1
7 t/s
-2
-3
远离时间轴为加速,靠近时
间轴为减速
思考:v-t图象如图所示,代表物体做什么运动?
速 度
4 v/ms-1
物体的初速度
图
3
象
2
1
0
12
34
56
-1
7 t/s
-2 A: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3
思考: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思考:v-t图象如图所示,代表物体做什么运动?
速 度 图
2、下列描述中指时间的是 A.会议准备在什么时间召开 B.会议准备召开多长时间 C.主席在什么时间作报告 D.主席的报告预计多长时间
3. 小球从距地面5m高处落下,碰到地面反 弹 后,在距地面2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 到被接住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
分别是( D ) A、7m、7m B、5m、2m C、5m、3m D、7m、3m
(1)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空间特征
联系 (2)都是过程量
(3)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大于相应的路程,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
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对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比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易
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一位移所用 定
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
混
时间的比值.与一段时间或位移 义
对应
的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对应
a
v t
(3)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
物理量。 (4)单位: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m/s2 (m·s-2)
对
1.时刻和时间间隔
比
易
高中物理高考大纲
高中物理高考大纲高中物理高考大纲:一、力学1. 物理量和单位2. 物体的运动与力- 相对运动- 牛顿三定律- 动力学3. 力学基本定律的应用- 平衡条件- 平衡物体分析- 运动物体的分析4. 物体的机械能和能量守恒- 动能和机械能- 动能定理- 功和功率- 能量守恒定律5. 质点的机械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 周期与频率- 波的性质与传播- 波动现象二、热学1. 热现象的基本概念- 热力学系统- 温度和热量- 热平衡和热传导2.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和功- 等容、等压和等温过程 -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的概念- 熵增定律- 热机效率4. 热力学第三定律- 绝对零度和熵的零值- 绝对温标三、光学1. 光的本质和光的传播-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2.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 光的全反射和光纤原理3. 光的色散和光的偏振- 光的色散性质- 光的色散原理- 光的偏振和偏振光的现象4. 光的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光电效应的应用- 波粒二象性的实验和结论四、电磁学1. 电荷、电场和电势- 电荷的基本性质- 电场和电势概念- 电场和电势的关系2. 电场中电荷的运动- 均匀电场中的电荷运动规律- 连续电荷分布中的电场和电势- 电场中的电荷受力和加速度3. 电流和电阻-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阻和导体的电阻特性- 电阻与电流关系4. 磁场和磁力-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磁场中磁力的作用规律- 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5. 电磁感应和电磁振荡- 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电磁感应的应用- 电磁振荡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五、原子与核1.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原子模型- 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 同位素和放射现象2.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衰变- 强相互作用和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衰变的规律和应用- 半衰期和放射性测定3. 核反应和核能- 核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核反应的类型和示例- 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六、现代物理1.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和结论- 相对论的时间、长度和能量- 相对论的应用和实验验证2. 量子物理学-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波函数和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量子力学的应用和解释3. 原子核与粒子物理学- 原子核结构和放射性衰变- 粒子物理学的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 - 粒子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高中物理高考难点之六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六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一、难点形成原因:1、不能正确理解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位移方向的改变和时间、速率等物理量的对称性由于高中学生认知还不够深入,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分析不到位,加之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形成了各矢量方向不变的思维定势,导致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对速度方向的改变、位移方向的改变缺乏思考,对运动时间、位移、速率等物理量的对称性不会分析,更谈不上用整体法处理上抛运动时的符号规如此了。
2、不能应用所学,找不到解决平抛和斜抛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在抛体运动中由于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不共线,物体做曲线运动,由于学生对运动〔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的欠缺和疏于理解,以至于不能将其迁移并应用于抛体运动中,无法建立正确的分析思路,导致公式、规律的胡乱套用。
二、难点突破策略对于重力作用下物体运动的问题应首先明确其根本概念的内函,所述物理意义的外延,理解其运动的根本性质,掌握其根本规律,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对难点有所突破,有所理解,有所掌握,达到融会贯穿之效果。
下面就对该局部的难点从根本概念、运动性质、根本处理方法等几个方面进展解读。
1、竖直上抛〔1〕定义:将一个物体以某一初速度0v 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的物体只受重力,这个物体的运动就是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 ,方向竖直向下,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00≠v ,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通常规定以初速度0v 的方向为正方向〕 〔3〕适应规律速度公式:gt v v t -=0 位移公式:2021gt t v h -= 速度位移关系式:gh v v t 2202-=- 〔4〕处理方法①分段处理:上升过程:初速度为00≠v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本规律:gt v v t -=02021gt t v h -=gh v v t 2202-=- 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根本规律:gt v t =221gt h =gh v t 22= ②整体处理:设抛出时刻t=0,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抛出位置h=0,如此有:gt v v t -=0。
高中物理 三精考点 考点4 运动图象名卷考点汇1高一1物理试题
实蹲市安分阳光实验学校考点4 运动图象精讲考点汇总表考点四运动图象【原题再现】8.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 t图像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2 s和5~6 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均相同B.4~5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2C.4~6 s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只有0~2 s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答案】A【解析】运动图象★★★○○○○1、位移-时间图象(1)位移—时间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并非物体运动的轨迹。
(2)位移—时间图像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这是因为位移—时间图像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方代表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负方向;如果物体做曲线运动,则画不出位移—时间图像。
(3)位移—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速度—时间(vt)图像(1)速度—时间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也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
(2)速度—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加速度。
(3)速度—时间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图象和v-t图象,运用运动学图象解题可总结为六看:x-t图象v-t图象轴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位移x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速度v线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表示加速度面积无实际意义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纵截距表示初位置表示初速度特殊点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交点表示相遇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交点表示速度相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不会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答案】 B【解析】由图A可知,物体初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的纵坐标均为0,说明物体又回到了初始位置,A错误;由图B可知,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增大,无法回到初始位置,B正确;C图中,物体第1s内的位移沿正方向,大小为2m,第2s内位移为2m,沿负方向,故2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C错误;D图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s末时物体的总位移为零,故物体回到初始位置,D错误;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物体运动问题
抽象物理模型是解答物理问题的关键.在对简单问题进行模型化处理时,常可把它抽象为一个已知的物理模型,然而在对某些比较复杂问题进行模型化处理时,常常通过联想旧模型、创造新模型来构建复合模型(或称模型链).构建复合物理模型能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组合,使问题得到顺利解答.本文通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就如何构建复合运动模型来巧解物理竞赛中复杂运动问题.
一、构建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
1.构建同一平面内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解答摆线运动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A 点由静止开始下落,试求带电小球下落的最大高度h.
图1
分析与解可以证明这个问题中带电小球运动轨迹是比较复杂的摆线,对高中学生而言从合运动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比较困难.现构建小球有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初速度v 10、v20,所构建的这两个分运动与小球原有初始运动条件等效.现使小球的分运动v10产生的洛伦兹力为qv10B=mg则v10=mg/qB,因而小球的运动可视为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10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平面内以速度v20做逆时针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合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mv20/qB=g(m/qB)2,因而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下落的最大高度为Hm=2R=2g(m /qB)2.
通过构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复合模型,巧妙地解答了这个复杂问题.
2.构建不同平面内的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解答螺旋运动问题
例2 如图2所示,两个平行板内存在互相平行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强度为E,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在平行板的右端处有一荧光屏MN,中心为O,OO′既垂直电场方向又垂直荧光屏,长度为L.在荧光屏上以O点为原点建立一直角坐标系,y轴方向竖直向上,x轴正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现有一束具有相同速度和荷质比的带正电粒子束,沿O′O方
向从O′点射入此电场区域,最后打在荧光屏上.若屏上亮点坐标为(L/3,L/6),重力不计.试求:(1)磁场方向;(2)带电粒子的荷质比.
图2
分析与解带电粒子在相互平行的匀强电场与磁场中运动为比较复杂的三维运动(螺旋线运动),根据力和运动独立作用原理,可以把此螺旋运动构建为y轴方向上的加速直线运动和xOz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在xOz平面内构建出如图3所示的几何图景,由图3运用物理知识和三角形知识可得:磁场方向竖直向上,且
图3
R=2L/3,
sinθ=/2,θ=π/6.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t=T/6=πm/(3qB),
结合y=Eqt2/(2m)=L/6得粒子的荷质比为
q/m=Eπ2/(3B2L).
二、构建简谐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
1.构建简谐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巧解“狗追击狼”的问题
例3 如图4所示,一只狼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边缘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跑动.当狼经过
A点时,一只猎狗以相同的速度v从圆心O点出发追击狼.设追击过程中,狼、狗、O点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问:狗沿什么轨迹运动?在何处追上狼?
分析与解由于狗、狼、O点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狗与狼沿运动轨道的切向的角速度相等,因而可以把狗的运动构建为径向运动和切向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设当狗离开圆心距离r 时,狗的径向速度为v r,切向速度为v t,则
图4
v t=ωr=v0r/R,
由图4可知
v r=.
由此可知,狗在径向相对圆心O做简谐运动,狗的运动为径向简谐运动和切向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由简谐运动知识可知r=Rsinωt,任意时刻狗的直角坐标为
x=rcosθ,y=rsinθ,
结合θ=ωt,得
x=Rsinωtcosωt=(1/2)Rsin(2ωt),
y=Rsin2ωt=(1/2)R[1-cos(2ωt)],
因而得狗的轨迹方程为
x2+(y-R/2)2=(R/2)2.
即狗的轨迹为一个半径为R/2的圆,在圆形轨道的B点追上狼.
有关例3问题在很多参考书上有各种不同解法,笔者认为上述运用构建圆周运动和简谐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的方法解答此问题最简捷.
2.构建简谐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巧解“有心力作用”问题
例4 如图5所示,两个同轴的带电无限长半圆柱面,内外圆柱面的半径分别为a、b.设
在图中a<r<b区域内只有径向电场,电势分布为U=klnb/r,其中k为常量.由此电势分布可得出电场强度分布为E=k/r.现有一质量为m、初速为v0、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左方A 处射入,且v0既与圆柱面轴线垂直又与入射处的圆柱的直径垂直(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
图5
(1)试问v0为何值时可使粒子沿半径为R(R>a)的半圆轨道运动?
(2)若粒子的入射方向与上述v0偏离一个很小的角度β(仍然在图5所示的纸面内),其它条件不变,则粒子将偏离(1)中的半圆轨道.设新轨道与原半圆轨道相交于P点.试证明:对于很小的β角,P点的位置与β角无关,并求出P点的方位角θ=∠AOP的数值.
分析与解(1)根据带电粒子在径向电场中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即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力等于粒子沿径向指向圆心O的向心力,得
(mv02/R)=qE=(qk/R),则v0=.
(2)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看似比较复杂,但考虑到β较小,粒子沿切向的分速度为v t=v0cosβ≈v0,径向的分速度v r=v0sinβ≈v0β很小.若运用力和运动独立性原理,则把此复杂的运动可构建为沿着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和径向的振幅较小的简谐运动的复合运动.粒子沿径向做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为r0=R,设振动时的微小位移为x,回复力F r满足-qk/(r0+x)=Fr-mv2t/(r0+x),
即F r=-[qk/(r0+x)-mv2t/(r0+x)],
由角动量守恒,得
mv0r0=mv t(r o+x),
由于x r0,运用数学近似处理,有
1/(r0+x)≈(1-x/r0)/r0,
1/(r0+x)3≈(1-3x/r0)/r03,
结合qk/r0=mv20/r0,得F r=-2mv02x/r02.
令k′=2mv20/r02.粒子沿径向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
T=2π=πr0/v0.
粒子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P点时经过时间为t=T/2,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转过的角度为θ=v0t/r0=π(/2).
三、构建两个简谐运动模型
1.构建两条直线上的复合简谐运动模型
例5 如图6所示,一弹性细绳穿过水平面上光滑的小孔O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P,另一端固定于地面上A点,弹性绳的原长为OA,劲度系数为k.现将小球拉到B位置使OB=L,并给小球P以初速度v0,且v0垂直OB.试求:(1)小球绕O点转动90°至C点处所需时间;(2)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
图6
分析与解(1)设OB为x轴方向,OC为y轴方向,当小球和O点的连线与x轴成θ角且与O点相距为r时,弹性绳对小球的弹力为F=kr.将力F沿着x、y两个方向分解,有
F x=-Fcosθ=-krcosθ=-kx,
F y=-Fsinθ=-krsinθ=-ky.
由此可知,小球在x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简谐运动,在y方向上做初速度为v0的简谐运动,小球运动可视为两个简谐运动组成的复合运动模型.小球到达C点时,Fx=0,即小球恰好经过x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故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所经过的时间为小球沿x
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周期的四分之一,即
t=T/4=(π/2).
(2)因为小球到达C点时在y轴方向上速度为零,所以小球在C点的速度就是在x轴方向上的最大速度,则
v C=v xmax=ωL=L.
2.构建双振子复合模型,解答多体振动问题
例6 如图7所示,质量为2m的均匀带电球M的半径为R,带电量为+Q,开始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通过直径的直线上开一个很小的绝缘、光滑的水平通道.现在球M的最左端A处,由静止开始释放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N.若只考虑两电荷间的相互静电力.试求点电荷运动到带电球M的球心时两带电体的速度.
图7
分析与解均匀带电球M在球内离球心距离为x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kQx/R3,点电荷N在此处所受的电场力为FN=kQ2x/R3,此时带电球M所受的电场力也为F M=kQ2x/R3,因而可将此系统构建为类似如图8所示的双振子相对质心O′点做简谐运动.由质心运动定理可知,系统的质心O′点静止不动,质心O′点距开始静止的球心O点的距离为x′,则
图8
x′=(mR/M+m)=(R/3).
以质心O′为双振子振动的平衡位置,令k0=kQ2/R3,N相对质心振动等效弹簧劲度系数为kN=3k0/2、振幅为AN=2R/3;球M相对质心振动等效弹簧劲度系数k M=3k0、振幅为AM=R/3.N到达球心时对应于两振子都到达平衡位置,由简谐运动知识得,此时点电荷N、球M的速度分别为
vN=AN=2R/3,
v M=AM=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