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2000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2000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引言《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由西方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所著,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唯物主义以及经验批判主义的重要哲学著作。

在阅读本书后,我对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观点和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的读后感。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一切现象都可归结于物质的存在和运动。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费尔巴哈详细阐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对我们的认识和思维具有独立的约束性和决定性。

同时,物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自身内部存在着运动和变化,从而引发了各种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来改变和认识世界,从而实现个体和社会的进步。

经验批判主义的贡献经验批判主义是对传统唯物主义的一种批判和发展,它主张通过经验和思维的结合来认识世界。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费尔巴哈提出了经验批判主义的核心原理。

经验批判主义认为,人们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的,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思维的能动性对感性认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只有将感性认识与思维能动性相结合,才能形成科学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改变世界。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联系,但也有一些本质的区别。

首先,唯物主义注重物质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而经验批判主义强调感性认识和思维能动性的结合。

唯物主义更注重物质的存在和运动,经验批判主义则更强调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结合来获得真理。

其次,唯物主义相对较为激进,它主张通过实践和认识来改变和认识世界,促进社会的进步。

而经验批判主义则相对较为稳定,它强调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来获得科学的认识,推动人类的认知进程。

个人的思考与启示在阅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过程中,我深深被其中的思想和观点所吸引。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知识了解】《维批》是列宁批判经验主义哲学思潮,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着作。

经验批判主义即马赫主义,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实证主义思潮。

【特点】<1>把哲学基本问题当作“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拒绝,企图摆脱本体论(即世界的本原问题)专门从事认识论的研究;<2>用“无党性”来掩盖和抹杀两条哲学路线上的根本对立,标榜自己“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是没有“片面性”的“中间哲学”;<3>利用和曲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电子、放射性元素镭等的发现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的成果,标榜自己是“最新自然科学的科学”;<4>利用对传统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性的批判,片面夸大辩证法的若干原理(例如相对性),竭力把自己的哲学打扮成朴素实在论。

【写作背景】经验批判主义被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用来“补充”和“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茨基和维·阿德勒等人认为马克思创立的社会主义学说缺乏理论基础,特别是缺乏哲学认识论,因而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和马赫主义“结合”起来,1905年,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之后的斯托雷平时期,反动势力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十分猖獗,唯心主义和宗教的泛滥,俄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一部分人,极力鼓吹马赫主义。

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进行“批判”,一时成为时髦。

在这种情况下,哲学上的斗争就被提高到首要的地位。

【写作目的】为了扞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了“消化”革命经验和从哲学上总结自然科学革命的最新成就。

列宁主要以俄国马赫主义为批判对象,写了这本着作。

四个方面对经验批判主义进行剖析:第一:在第三章把经验批判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了系统比较,说明了用新的术语和诡辩掩饰起来的马赫主义在认识论问题上的错误实质,指出其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基本倾向。

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小记

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小记

读书报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信息书名:《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作者:列宁翻译: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二、概述当时的写作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流行着主观唯心主义的新变种“经验批判主义”,又称“马赫主义”。

它很快被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用来“补充”和“修正”马克思主义。

在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之后的斯托雷平时期,反动势力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活动都十分猖獗,唯心主义和宗教也泛滥起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一部分人,包括属于布尔什维克的波格丹诺夫、巴扎罗夫和属于孟什维克的尤什凯维奇、瓦连廷诺夫等人,也加入了唯心主义的行列。

他们歪曲自然科学新发现的哲学意义,吹嘘马赫主义是现代科学的哲学,妄图用马赫主义“修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样,哲学上的斗争就被提到了首要地位。

为了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了“消化”革命经验和从哲学上总结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于是,列宁写了这一著作,有力的反驳了俄国当时的马赫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与攻击,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权威。

列宁在书中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3个重要结论:①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②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没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只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③在认识论上应该辩证地思考,即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的比较确切的知识。

这些结论将唯物主义上升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同时,这部书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在世界本质规律、时间、空间以及自然与必然等问题上的对立,清楚的指出了经验批判主义的不合理性,指明了当时哲学思潮的方向。

这部著作从4个方面对经验批判主义做了分析批判:①前三章把经验批判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了比较,说明用新的谬论、术语和诡计掩饰起来的经验批判主义在全部认识论问题上的实质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观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观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观后感一开篇,我就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两个家伙在那儿争得不可开交。

经验批判主义那些观点啊,听起来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你的思维里捣乱,他们把世界说得好像是完全依赖于我们的感觉经验,就好像这个世界是我们自己的感觉变出来的魔术一样。

这让我想起有时候自己会犯的那种小迷糊,比如我觉得某个东西是那样,就以为它真的就是那样,完全忽略了它本身的客观存在。

但是列宁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他带着唯物主义的宝剑杀了出来。

唯物主义强调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我们有没有感觉到它,它就在那儿,就像我家楼下那棵大树,不管我看不看它,它每天都在那儿生长,不会因为我今天心情不好没注意到它,它就消失不见。

列宁把那些经验批判主义的弯弯绕绕都给捋直了,他用各种例子和严密的逻辑让我明白了,我们的认识应该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不是相反。

书里关于真理的讨论也特别有趣。

我以前觉得真理就像是天上的星星,遥远又神秘,好像是那些超级聪明的人才能发现的宝贝。

但是列宁告诉我,真理其实是跟我们的实践紧密相连的。

就好比我做菜的时候,发现多放点盐菜就会咸,这就是一个小小的真理,是我通过实践得出来的。

而且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我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而发展,就像手机一样,以前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现在都能当小型电脑用了,我们对手机功能的认识在不断发展,这也是一种真理的发展。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会时不时地笑出声来。

不是因为它是本搞笑的书,而是因为我发现自己以前那些傻里傻气的想法和经验批判主义有点像。

我会把自己的想象当成事实,比如我曾经想象自己能像小鸟一样飞,就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有飞的能力似的。

现在想想,这就跟经验批判主义只强调感觉经验而忽略客观实际一样可笑。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引言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

这对于理解世界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两种哲学思想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内涵和意义。

一、唯物主义1.1 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的,意识、精神等只是物质的属性。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认为一切都是由物质决定的。

1.2 唯物主义的基本特点唯物主义强调对世界的客观存在的认识,拒绝任何形式的唯心主义。

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主张以实践检验真理。

1.3 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伊壁鸠鲁、丁尼生、费尔巴哈、马克思等是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经验批判主义2.1 经验批判主义的基本概念经验批判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知识的源泉在于经验,而不是先验的理性原则。

它批判了传统的形而上学思想,主张通过经验来建立认识。

2.2 经验批判主义的主要观点经验批判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始于感性经验,通过理性活动才能得到深入的认识。

它主张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来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3 经验批判主义的影响经验批判主义对后来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实证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作为两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在对世界和知识的认识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经验批判主义则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它们在探索人类认识世界的道路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哲学思想。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两种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指导我们进行实践,并且对待问题更加客观、科学。

结语《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和理论,通过对这两种哲学思想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这对我们深入理解世界和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唯物主义和经历批判主义的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历批判主义的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读后感首先,自然辩证法能不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全部,即能不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自然观和唯物论的自然观?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我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哲学的一个分支,不能笼统地说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

我认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包括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论自然观两部分。

其次,思维辩证法能不能概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全部?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包括认识论的唯物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认识论的辩证法(或称思维辩证法,也可称辩证逻辑)。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中,都是从唯物论和辩证法两个方向来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

列宁说过,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是同一个东西。

对此绝不能理解为三者完全等同。

我们知道,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认识辩证法),认识论包括认识的唯物论和认识的辩证法(辩证逻辑)。

列宁说的三者同一,是辩证法的同一,是有差别的同一,是指三者都服从同一个辩证法规律。

客观辩证法的规律与主观辩证法的规律,本质上是同一的,形式上是各异的,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是前者的反映。

再次,历史辩证法是否即是历史唯物主义?大家知道,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是有历史辩证法思想的,但能否说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显然不一样说。

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

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而后者按他的本意只是前者的验证。

"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但他的历史观却是唯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不但是辩证的,而且是唯物的。

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应当包括两部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

因此,不能说历史辩证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在阅读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相关书籍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两种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影响力。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两种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它们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阅读,我对这两种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的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世界的基础。

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的,而且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受到物质世界的制约和影响的。

唯物主义者强调的是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来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阅读唯物主义的相关书籍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唯物主义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唯物主义者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深入研究和认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其次,经验批判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的是通过对经验的分析和批判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经验批判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而且经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来源。

经验批判主义者强调的是通过对经验的分析和批判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阅读经验批判主义的相关书籍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经验批判主义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经验批判主义者通过对经验的深入分析和批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阅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相关书籍,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两种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影响力。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都是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它们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强调的是通过对物质世界和经验的深入分析和认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相关理论,努力将这两种哲学思想的理论指导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两种哲学思想,它们对于我们理解
世界和认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了相关文献后,我对这两种
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唯物主义强调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

它认为物质是现
实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运行规律是客
观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这种思想对我的影响
是深远的,它让我认识到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认识必须以客
观事实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而空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更加注
重实事求是,注重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不被主观偏见所左右。

其次,经验批判主义强调通过经验来认识世界。

它认为人的认
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积累而来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人的认识才能不断深化和发展。

这种思想对我的影响是深刻的,它
让我认识到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和经验来
不断积累和完善。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两种重要的哲学思想,
它们对于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两种思想,我对世界的认识和对待问题的态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实事求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来完善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读书笔记

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读书笔记

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说我是狭隘主义,我就不承认,。

你如果承认,但还不知道经验主义是何物,以为做点,有点经验就叫经验主义。

但在哲学体系上讲,并不是这样理解。

不懂得经验主义星相马赫唯心主义经验论。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这本书,就是列宁批判马赫的,不容易读,然而必须读。

此书反对波格丹诺夫、卢那察尔斯基,他们悲观失望。

1905年党涣散,列宁自己长期研究多少年,才写出来的。

因为理论基础不一致。

&mdash;&mdash;摘自毛泽东1959年8月1日在庐山召开的中央常委会上的《见李锐《庐山实录》第187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之后,工党的大部分人悲观失望,出现了&ldquo;造神派&rdquo;,如卢那察尔斯基等人。

这些人都是唯心主义者,列宁为了批判他们,写了一部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过了十二年,俄国革命就胜利了,这时&ldquo;造神派&rdquo;的卢那察尔斯基也当了列宁政府的教育人民委员,他也不要造神了。

&mdash;&mdash;摘自毛泽东1961年1月24日同日本社会党国会议员黑田寿男的谈话(见《毛泽东外交文选》第459页)〔解析〕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充满现实斗争性的哲学著作。

毛泽东读哲学书,特别喜欢这类具有现实针对性的著作。

1965年4月21日,他在中南局党的干部会议上曾经说过:&ldquo;我是先学列宁的东西,后看马、恩的书。

列宁的比较好懂。

&rdquo;有现实针对性,好懂些。

1907年俄国&ldquo;六三&rdquo;政变开始了俄国历史上的斯托雷平反动统治时期,革命处于困难阶段,许多革命同人开始瓦解和蜕化,特别是在党内形成了以唐恩&middot;马尔托夫为代表的取消派和以波格丹诺大为代表的召回派,取消派走向了投降主义的道路,堕落到取消党、取消革命的地步;而召回派却以极左的面目出现,走上了盲目冒险的道路,否认任何合法的斗争。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必须批判唯心主义的感觉经验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必须批判唯心主义的感觉经验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必须批判唯心主义的感觉经验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1908年为开展党内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而写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它是人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读书。

1905年至1907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进入了政治、经济、思想的全面反动时期,史称“斯托雷平时期”。

沙皇政府疯狂镇压革命群众,成千上万的革命者惨遭杀害和监禁,白色恐怖遍布全国,许多革命时期入党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于害怕沙皇政府的迫害纷纷退党。

一大批资产阶级作家、学者对革命进行讥笑、辱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百般诋毁。

党内一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革命失去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产生怀疑,想用所谓“新哲学”即马赫主义来补充、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

列宁撰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不朽著作。

所谓“经验批判主义”即马赫主义,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广为流行的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的马赫和德国的阿芬那留斯,他们自称“经验批判主义者”,其含义是要以所谓科学的批判的态度重新审查人们对“经验”的传统理解,把“经验”中那些“不是经验”的东西清洗掉。

实际上就是要彻底否定承认感性经验是客观事物反映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为其唯心主义的感觉经验论的传播扫清障碍。

经验批判主义的基础理论是马赫提出的“世界要素论”。

它断定人们所知道的世界由“要素”构成。

“要素”的本质是“感觉”。

感觉要素的不同联系构成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

因此,二切东西都是“要素”的暂时复合体。

“物质”这个概念不过是表示感觉要素的相对稳定时复合体的“思想符号”。

既然一切事物都是感觉要素的复合,那么由事物组成的“环境”与感觉者“自我”在原则上就是同格的,即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由此可见,阿芬那留斯的“原则同格论”与马赫的“世界要素论”是一脉相承的。

艳一切事物看作是“感觉的复合”,这不过是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理论的翻版,都是不折不扣的主观唯心主义货色,以此为基础,马赫竭力“证明”“物质”是“思想符号”,科学的认识只能是感觉要素的描述,声称要贯彻“思维经济原则”,把物质、物自体、规律性这些“无聊的、无法检验的假定”统统清除掉,马赫主义与辩证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根本对立的,对它的大肆标榜和传播不能不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我看到这个名字,感觉有点“高大上”,差点就被吓退了。

你看“唯物主义”啊,“经验批判主义”啊,听起来像是要用上好几本厚厚的哲学书才能弄明白的事儿。

可是,当你一旦真正打开书,读到里面的内容,你会发现,哎,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说白了,列宁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些特别简单的哲学道理,只不过他用了一些晦涩的词汇把它包装了起来。

他讲的东西就是告诉我们,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感官是有局限的,不能单纯靠个人的感觉去判断一切。

列宁在这本书里,主要是批判了“经验批判主义”,说白了就是那些喜欢把一切都归结为个人经验的人。

他说,经验主义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太过于依赖个人的感官体验,忽略了客观世界的存在。

举个简单例子,我们都知道,眼睛看到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比方说,有时候你在街上看到一个人,好像是你认识的,但一走近一看,才发现根本不是。

这就是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列宁提醒我们,这种东西不能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列宁又强调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说白了,就是告诉我们,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样随便变的,世界有它自己的规律。

你拿个放大镜,怎么看都看不到小虫子飞过,但是它的存在并不依赖于你的眼睛看到它。

这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怎么理解,它都在那儿,根本不等你去感知它。

列宁认为,唯物主义不仅仅是哲学上的一个抽象概念,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乃至我们自身的规律。

换句话说,你得承认,世界不是靠你一己之力去改变的,而是有一套非常明确的、客观的规则在背后运行。

看到这里,我突然有点儿明白列宁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个问题。

你想啊,生活中,咱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观点,甚至咱们自己也会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产生偏见。

比如,我可能对某个人的某个行为不太喜欢,就容易下意识地给他扣上个“坏人”的帽子,结果越想越生气,越想越觉得他不对。

可是,列宁的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不能单凭主观感受就给事情定个论。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书札记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书札记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书札记好呀,今天咱们聊聊《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这个题目听起来有点儿严肃,不过别担心,咱们轻松点儿说。

想想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就像两位老朋友,一个特别脚踏实地,另一个则爱琢磨。

这两者的对话就像街头小摊上吵架的摊主,热闹又让人忍俊不禁。

先说说唯物主义,哦,那可是个非常接地气的家伙。

他总是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什么都得靠“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支撑。

他就像是个理性的叔叔,老是提醒你,别光想着那些飘飘然的梦,得务实点儿,得好好生活。

比如,你看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多简单啊,意思就是你不试试,谁知道结果呢?就像买菜一样,得先尝尝那西红柿酸不酸,再决定要不要买。

再说这经验批判主义,嘿,这位可有点儿高深莫测。

他老是想着,咱们能不能信任那些经验呢?他就像个哲学家,躲在书堆里,时不时冒出个问题来:“你真的知道你知道的是什么吗?”这可把人问得一愣一愣的。

比如,他会说,咱们的感官有时候会欺骗咱们,看看那个“浮云”,你以为是云,其实可能是你眼睛的错觉。

这就让人忍不住想,哎,这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而这两者碰到一起,简直是火花四溅。

唯物主义可能会对经验批判主义摇头:“兄弟,你这思维太天马行空了。

你不能总盯着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回到现实,脚踏实地,才是王道。

”经验批判主义则会反击:“哎,你可别太自信了,咱们可不能只相信眼前的东西,得有点儿怀疑精神!”这场辩论,真是精彩,宛如街头的说唱比赛,歌词里带着哲理,打着火花。

你知道吗?这两者的争论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比如,你去商场买东西,唯物主义在你耳边说:“这件衣服好看!摸起来也不错!快买!”而经验批判主义则在那儿质疑:“等等,这衣服真的值这个价吗?你这买东西的欲望是不是被广告给骗了?”于是,你在试衣间里左看看右看看,最后买了件完全不符合你风格的衣服,嘿,这就是生活。

有时候咱们对待朋友也是这样。

唯物主义的朋友总是给你实际的建议,像是告诉你:“别担心,找份稳定的工作,过日子最重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观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观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观后感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迷雾森林。

那些哲学概念就像隐藏在树林里的小精灵,一会儿冒出来一个,什么经验批判主义啦,唯物主义啦,它们都在我脑袋里嗡嗡叫,争着抢着告诉我它们才是真理。

经验批判主义一开始听起来还挺酷的,就像那种要把所有经验都拿过来批判一番,然后得出全新结论的超级理论。

但是越看下去,越觉得它像是个花架子。

列宁就像一个智慧的老猎人,他拿着唯物主义这个锋利的武器,在这片迷雾森林里追踪经验批判主义的漏洞。

他指出经验批判主义在很多关键问题上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比如说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个大问题上,经验批判主义把经验当作唯一的实在,这就好像说我们看到的、感觉到的就是全部,其他的都不存在一样。

这可太荒谬了,就像一个人闭上眼睛就说世界不存在了,那要是这样的话,我闭上眼睛的时候,难道我身边的零食也不存在了?这显然不符合常理嘛。

而唯物主义呢,就显得特别靠谱。

它稳稳地站在那里,告诉我们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就好比是先有了实实在在的蛋糕(物质),我们才能有对蛋糕美味的想法(意识)。

这多简单明了啊!列宁对唯物主义的捍卫就像是给这个靠谱的理论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让它在哲学的战场上所向披靡。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经常联想到生活中的事儿。

比如说那些迷信的东西,什么求神拜佛就能发财之类的。

这其实就是违背唯物主义的。

如果真的只要拜拜佛就能有钱,那大家都不用努力工作了,都去寺庙里蹲着好了。

这就是没搞清楚物质世界的规律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是靠一些虚幻的想法就能改变的。

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我们看待世界要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态度。

不能像经验批判主义那样,在自己的小经验圈子里打转,还觉得自己掌握了宇宙的真理。

我们得像唯物主义者一样,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

比如说科学家们,他们就是唯物主义的践行者。

他们通过实实在在的实验、观察,去发现世界的奥秘,而不是靠空想或者否定客观存在的东西。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三、经验批判主义的核心理念及其价值四、对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的结合的思考五、读后感及启示六、结论正文:作为一名热衷于探索哲学思想的读者,我最近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这本书让我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启发了我许多关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主张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这一观点意味着一切事物的发展和变革都源于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在现实生活中,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社会现象的途径,使我们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阅读《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唯物主义在分析社会问题时的重要意义。

与唯物主义相辅相成的是经验批判主义。

这一思想流派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经验批判主义鼓励人们敢于质疑权威,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经验批判主义的核心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深入理解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基础上,我开始思考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全面、更科学的世界观。

我认为,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社会现象的宏观框架,而经验批判主义则教导我们如何通过实践不断修正和完善认识。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阅读《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不仅丰富了我的哲学素养,还为我指明了今后学习与实践的方向。

我深刻认识到,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总之,阅读《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一次极具启发性的思想之旅。

马克思读书笔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马克思读书笔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读书笔记1.篇名: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2.作者:列宁3.写作背景: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俄国进入了政治、经济、思想的全面反动时期,史称“斯托雷平时期”。

沙皇政府疯狂镇压革命群众,成千上万的革命者惨遭杀害和监禁,白色恐怖遍布全国。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也出现分裂,产生了以唐恩·马尔托夫为代表的取消派和以波格丹诺夫为代表的召回派。

取消派主张取消党、取消革命,奉行投降主义;召回派否认任何合法的斗争,奉行冒险主义。

两派主张虽有不同,但都是机会主义派别,都要求取消革命,取消党,要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以经验批判主义(即马赫主义)来代替马克思主义。

马赫主义不仅在工人运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而且直接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挑战,威胁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批判这种哲学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成为摆在无产阶级政党和列宁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出于上述政治和理论斗争的需要,列宁历时8个多月,在日内瓦和伦敦写成《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批驳了以马赫主义为代表的经验批判主义,从正面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粉碎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攻击。

4.主要内容: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前面的部分,列宁主要是对于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诸多观点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判。

揭露了马赫主义认识论的出发点以及基本前提实际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实质。

同时也相应的,对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也作出了深刻的阐述。

一开始列宁就提出了究竟是“物或物体是感觉的符合”,还是说“感觉是物的符号”,这样两种对立的观点。

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谁产生谁的问题。

甚至就直接关系到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我们现在对于“原则”这样的东西相对于自然来说是被抽象出来的,这在当时似乎还是很有争议,恰恰是杜林等人,用唯心主义的观点,本末倒置。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报告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报告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报告:唯物主义批判主义经验报告山海经读书报告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一:《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书报告《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书报告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具有根本性的区别,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的存在,认为物质是感觉的源泉,而经验批判主义是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的存在,认为感觉是物质的源泉,两者是完全对立的。

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细致地分析了经验批判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性,是为了粉碎俄国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攻,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19世纪初期的俄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革命失败,使得很多人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现了很多修正主义者。

列宁的这篇著作,不仅在当时的俄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唯物主义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而唯心主义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在认识论方面,经验批判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对立的。

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主张感觉第一性,否认感觉是有机体的技能和属性。

它认为质量和运动构成心理体验,而实际上体验只是物质的特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马赫的“要素论”实际只是换了说法的唯心主义,混淆了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质。

而且马赫否认人脑是思维的“住所”,否认大脑是思维的器官。

新术语和新诡辩并不能消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只是想要掩盖这个对立。

经验批判主义的最终结果也只能导致唯我论。

在对真理的认识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也是完全对立的。

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客观真的的认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唯物主义感觉论坚持外部世界是感觉的源泉,承认客观真理。

唯心主义感觉论则否定外部世界是感觉的源泉,否认客观真理。

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人类对客观真理的认识是有限的,总是会受到历史背景和环境等影响,但是客观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人类可以不断地向客观真理靠近。

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是重要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认识论的基础,而经验批判主义则把实践从认识中排除出去,认为理论不受实践的影响。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读后感首先,自然辩证法能不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全部,即能不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自然观和唯物论的自然观?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我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哲学的一个分支,不能笼统地说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

我认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包括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论自然观两部分。

其次,思维辩证法能不能概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全部?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包括认识论的唯物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认识论的辩证法(或称思维辩证法,也可称辩证逻辑)。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中,都是从唯物论和辩证法两个方向来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

列宁说过,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是同一个东西。

对此绝不能理解为三者完全等同。

我们知道,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认识辩证法),认识论包括认识的唯物论和认识的辩证法(辩证逻辑)。

列宁说的三者同一,是辩证法的同一,是有差别的同一,是指三者都服从同一个辩证法规律。

客观辩证法的规律与主观辩证法的规律,本质上是同一的,形式上是各异的,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是前者的反映。

再次,历史辩证法是否即是历史唯物主义?大家知道,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是有历史辩证法思想的,但能否说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显然不一样说。

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

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而后者按他的本意只是前者的验证。

"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但他的历史观却是唯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不但是辩证的,而且是唯物的。

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应当包括两部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

因此,不能说历史辩证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具有伟大战斗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斗争中,为我们正确地进行理论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认真学习列宁的科学态度,对于当前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研究和探讨现实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通过对马赫主义的批判阐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首先通过《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第一、二、三章的论述阐明马克思认识论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第四、五章的论述阐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发展。

在全书的逻辑结构上,《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先考察历史上哲学两条路线的斗争,揭示马赫主义的理论来源;然后通过考察马赫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不同观点,以揭示马赫主义唯心主义的本质及其在资产阶级哲学中的地位,进而揭穿其“最新自然科学的哲学”的伪装;最后通过考察马赫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唯物史观上的对立,提出考察、批判、评价马赫主义的若干原则作为全书的结论。

马赫在反驳唯物主义关于感觉是对物的反映的观点时说唯物主义把感觉看作是对物的反映,如果事情果真如此,那就要说明感觉究竟是怎样从物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可唯物主义至今说明不了。

由此他作出结论说,唯物主义把感觉看作是物的反映的观点,是不可信的、是荒谬的。

对此,列宁一方面批判马赫以唯物主义还不能具体说明感觉是怎样从物质发展而来的为借口,否定唯物主义这一观点的错误。

并明确指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

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类实践中作出来的,唯物主义自觉地把这个结论作为自己认识论的基础”,另一方面列宁又公开承认这个间题有待于科学实践来解决。

指出,那种看来完全没有感觉的物质如何跟那种具有明显的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的间题,这是唯物主义“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唯物主义才明确地把这一间题提出来,“推动人们去作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一页,马赫的错误不在于提出这个间题,而在子离开了解决这个间题的正确途径,把物质归结为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
【知识了解】
《维批》是列宁批判经验主义哲学思潮,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着作。

经验批判主义即马赫主义,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实证主义思潮。

【特点】
<1>把哲学基本问题当作“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拒绝,企图摆脱本体论(即世界的本原问题)专门从事认识论的研究;
<2>用“无党性”来掩盖和抹杀两条哲学路线上的根本对立,标榜自己“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是没有“片面性”的“中间哲学”;
<3>利用和曲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电子、放射性元素镭等的发现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的成果,标榜自己是“最新自然科学的科学”;
<4>利用对传统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性的批判,片面夸大辩证法的若干原理(例如相对性),竭力把自己的哲学打扮成朴素实在论。

【写作背景】
经验批判主义被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用来“补充”和“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茨基和维·阿德勒等人认为马克思创立的社会主义学说缺乏理论基础,特别是缺乏哲学认识论,因而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和马赫主义“结合”起来,1905年,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之后的斯托雷平时期,反动势力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十分猖獗,唯心主义和宗教的泛滥,俄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一部分人,极力鼓吹马赫主义。

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进行“批判”,一时成为时髦。

在这种情况下,哲学上的斗争就被提高到首要的地位。

【写作目的】
为了扞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了“消化”革命经验和从哲学上总结自然科学革命的最新成就。

列宁主要以俄国马赫主义为批判对象,写了这本着作。

四个方面对经验批判主义进行剖析:
第一:在第三章把经验批判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了系统比较,说明了用新的术语和诡辩掩饰起来的马赫主义在认识论问题上的错误实质,指出其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基本倾向。

第二:在第四章对经验批判主义进行历史考察,确定了经验批判主义在现代其他哲学流拍中的地位,指出它是从康德开始,从右边批判康德主义,逐步走向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主义。

第三:在第五章考察了马赫主义与新物理学的联系,分析了“物理学唯心主义”产生的原因和实质,揭示了马赫主义标榜自己是“自然科学的最新科学的实质”。

第四:在第六章指出,俄国马赫主义者企图把马赫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这是完全徒劳的,应当充分看到在经验批判主义认识论上的烦琐哲学后面存在着哲学的党派斗争。

【主要内容】
《唯批》中马赫主义与古典唯心主义的不同,在马赫主义者身上存在着不同时期的三种动摇:一是动摇于唯心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之间;二是动摇于贝克莱义与休谟主义之间;三是动摇于唯心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之间。

《唯批》中在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时,围绕四个基本观点:(1)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2)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中间没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
只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3)在认识论上应当辩证的思考,即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和比较确切的知识;(4)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在这些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上,列宁即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又注意贯彻认识论的辩证方法。

即批判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又注意到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应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马赫主义把感觉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基础。

基本前提“物是感觉的复合”
要素
原则同格
主张“物理要素”离不开“心理要素”。

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这一观点时,将哲学基本观点运用于认识论,把世界的本原问题与认识问题相联系,并明确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依如何解答我们认识的源泉问题,即认识和‘一般心理的东西’同物理世界的关系问题而区分开来的。


列宁把反映论看作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特征,概括出两条基本的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思想和感觉到物”。

恩格斯坚持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路线,而马赫则是坚持第二条路线,即“唯心主义的路线”。

列宁反对将感觉看成是隔离意识和外部世界的屏障,而认为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的直接联系,是外部刺激力向意识的转化,反对把物质看作是感觉的产物,而认为感觉是外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他指出不可知论者路线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他不超出感觉停留在现象的此岸,不承认在感觉的界限以外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

列宁通过在《唯批》中对马赫主义的批判,一方面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是承认外部世界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强调: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首先要求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二者如何划分?则是靠哲学基本问题,靠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物质和意识哪个生产哪个,这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本体论问题);物质和意识哪个反映哪个?这是人类认识的内容(源泉)问题,即认识论的首要问题。

列宁把意识反映物质看作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这就划清了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原则界限,为批判不可知论奠定了基本前提。

但是仅靠反映论还不能区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一切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那么应该如何区分呢?这里的话应该看是否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基本作用。

在《唯批》中,列宁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一再反驳那种把实践看作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由于把反映观点与时间观点相统一起来,列宁阐述了能动的反映论的实质。

《唯批》中讲认识的辩证法,主要围绕相对的和绝对的关系展开,集中表现在是三个方面。

第一,论述了物质和意识对立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第二,论述了关于客观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学说,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否认真理的客观性,这是唯心主义。

割裂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这是形而上学。

旧唯物主义虽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但由于不理解认识的相对性而导致把一切科学原理都看成是终极真理;第三,列宁阐述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辩证法,强调对于实践标准应当辩证的对待,用唯物辩证法批判了实践标准上的怀疑论和独断论错误。

列宁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物理学的新发现进行了初步哲学总结,揭示了物理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物理学的数学化以及认识的相对性原理,指出摆脱唯心主义并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提高到辩证唯物主义,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唯一健康的发展方向。

还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哲学的党性原则,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坚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是对哲学史上的千年来稳定的规律性的概括。

因此要坚持哲学基本问题,当马赫主义用一些含糊的问题来掩饰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马 赫— 阿芬那留斯—
对立时,列宁指出应当根据他们这些词看清实际上仍存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这种哲学上的党派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