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

合集下载

幼小衔接数学教学方法(具体)

幼小衔接数学教学方法(具体)

幼小衔接数学教学方法(具体)幼小衔接数学教学方法幼小衔接数学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游戏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游戏中,幼儿能最直接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将抽象的数学教育内容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能降低幼儿对数学的畏惧感,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生活化:幼儿在学习数学时,会有意识地将生活经验应用到学习中。

在学习“5”以内的点数时,教师可利用生活化的场景,如“找朋友”,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或手势找到同伴。

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活动,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互动法:操作材料时,幼儿与材料、同伴、教师和环境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通过互动帮助幼儿总结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总之,幼小衔接数学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孩子的天性和特点进行设计,旨在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本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日本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目标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充分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通过“感觉数学”活动激发孩子的数学兴趣,并在活动中帮助孩子获得数学知识。

“感觉数学”是日本幼儿园里最受孩子欢迎的课程,主要以游戏为主,内容丰富多变,游戏方式多种多样,不仅包括接力赛、抢跑等团体游戏,还包括数字接龙、积木搭建等个人游戏。

此外,日本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还注重从生活和自然的节奏出发,充分体会数学的节奏和韵律。

总的来说,日本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方法旨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创造力。

幼儿大班数学的教学方法幼儿大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一些: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动手动脑,又能动口动脚,幼儿增强了活力,容易进入角色,特别是对那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教学时若能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

2.集体、个人、小组活动相结合:幼儿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近及远,从易到难。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结合幼儿“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采用直观教具、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学习,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效果良好的效果。

幼小衔接中如何做好数学教学

幼小衔接中如何做好数学教学

幼小衔接中如何做好数学教学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幼儿园的学生要从游戏
和探索式学习的环境过渡到正规的学习环境。

对于数学教学,幼小衔接阶
段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下面是我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学的建议。

首先,需要针对幼儿园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兴趣,设计适合他们的数
学教学活动。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对于数学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感知、操
作和经验来获得的。

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操作技能。

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游戏、角色扮演等
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手、眼、耳去感受和体验数学的概念和操作。

其次,要关注数学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在幼儿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
的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操作,如数字认知、数量关系等。

在幼小衔接中,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更复杂的概念和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例如,可以引入加法、减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来解
决问题。

同时,还可以引入一些数学游戏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最后,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往
往没有太强烈的兴趣。

在幼小衔接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兴趣和情感体验。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
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幼小衔接数学第一课

幼小衔接数学第一课

幼小衔接数学第一课在幼小衔接阶段,数学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幼小衔接数学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性。

一、教学内容1.数的认识与比较:老师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不同数量的物体。

让学生学会通过比较大小来认识数的大小关系。

2.数的顺序与序数: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数和数数规则,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数的顺序,并学习基本的序数词。

3.数的操作和计算: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并通过实际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数的应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物体数量等概念。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和比较的方式认识不同数量的物体,并学会用数字表示数量。

2.培养学生数的顺序与序数的掌握能力:通过数数和数数规则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数的顺序,并掌握基本的序数词。

3.培养学生数的操作和计算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实际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演绎法:通过教师提问和引导,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建议1.理论与实践结合: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教具,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通过幼小衔接数学第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和掌握数字的表达、数量的比较、数的顺序和序数词的基本概念,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小衔接趣味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7篇)

幼小衔接趣味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7篇)

幼小衔接趣味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7篇)幼小衔接趣味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小衔接趣味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小衔接趣味数学教案1活动目标: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分析: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3、教师变魔术(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活动反思: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

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

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精品教案(精选5篇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精品教案(精选5篇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精品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书写(第一章)2. 基本运算(第二章)3. 几何图形(第三章)4. 量的计量(第四章)5. 数据分析(第五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认识与书写,能够熟练书写0100的数字,并理解数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基本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够识别常见的平面和立体图形,并了解其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的概念、基本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数的书写、运算技巧、几何图形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计数器、尺子、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数的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他想分给3个好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呢?2. 讲解:(1)数的认识与书写:介绍数字的写法和意义,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

(2)基本运算: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3)几何图形:展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识别并了解其特征。

3. 随堂练习:(1)数的学习:让学生完成数的学习练习题。

(2)基本运算:让学生完成基本运算练习题。

(3)几何图形:让学生完成几何图形识别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与书写:数字0100的书写方法。

2. 基本运算: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几何图形:常见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的认识与书写: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练习书写数字0100。

12 + 15 =25 18 =4 × 7 =42 ÷ 6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圆柱、圆锥。

2. 答案:(1)数字书写:略。

(2)基本运算:12 + 15 = 2725 18 = 74 × 7 = 2842 ÷ 6 = 7(3)几何图形:略。

数学幼小衔接教程教案

数学幼小衔接教程教案

数学幼小衔接教程教案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数学学科上。

数学幼小衔接教程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本文将以《》为题,介绍一种应对幼小衔接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机;2. 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3. 提升幼儿的数学能力,为小学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字概念的引入:通过数字卡片、数字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并初步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2. 数量概念的培养:通过实物比较、数量游戏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数量的概念,并能正确比较和估计数量的大小。

3. 形状概念的学习:通过触摸、拼图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并能简单辨认和描述形状。

4. 空间概念的培养:通过积木搭建、模型拼装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空间的概念,如上下、前后、左右等,并能简单进行空间位置的描述。

三、教学方法1. 趣味性教学:通过游戏、童谣等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操作性教学:通过实物操作、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数学的乐趣,提升数学的操作能力。

3. 合作性教学: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幼儿之间的学习互助和情感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 学习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引导幼儿逐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3.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幼儿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

4. 拓展延伸: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挑战。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笔试评价:设计简单的小测验,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六。

幼小数学教学衔接

幼小数学教学衔接

幼小数学教学衔接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涉及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如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方法等。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在幼小教育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地进行幼小数学教学衔接,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期间的探索、游戏与学习,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的数学教学出发,谈谈幼小数学教学衔接的实现方式。

幼儿园数学教学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数学思维和提高数学素养。

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例如数量、大小、形状等等。

而且,通过学习游戏,可以培养序数意识和排序能力。

比如,排序两个物品的大小等等。

幼儿园的老师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结合,将数学教学与孩子的身边事物联系起来,提高幼儿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重视基础知识,而且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特别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数学知识将会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教师应根据幼儿园与小学当时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灵活教学,结合学生所学的生活实用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数学游戏、数学应用等等,既可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中学阶段数学教学在中学阶段,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就更加深入,学习重点主要集中在算法与数理知识的学习上。

为了让初中之后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高中的数学学习当中去,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学是有关联的。

在这一阶段,数学教学不再强调基础知识的教授,而是更多的是把基础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当中去。

老师需要适当增加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才能。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并为中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介绍了幼小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与看法。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数学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会有所不同,但是,对于幼儿期、小学阶段及中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内容都需要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问题相结合,以便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并最大化地展现自己的潜力。

幼小衔接中的数学学习策略

幼小衔接中的数学学习策略

幼小衔接中的数学学习策略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过渡期间,孩子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

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幼小衔接非常重要,因为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教育家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小学数学学习。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幼小衔接中,可有效帮助孩子们进行数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一、巧妙引导游戏中的数学概念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游戏中融入数学概念可以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数学。

例如,在象棋游戏中,可以教给孩子如何数步,如何使用象棋的特殊技巧。

在积木游戏中,可以引导孩子们认识形状、大小和数量的概念。

通过这些游戏引导,孩子们能够对数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注重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等。

教育家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等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使用数学游戏来让孩子们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合作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积极运用数字故事和数学游戏数字故事是一种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中的教育方法。

通过数字故事,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游戏则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例如,可以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数字和运算的理解。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手段。

教育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数学教学,使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可以使用动画、图表和模拟实验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孩子们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幼小衔接数学课程教案(精选6篇)

幼小衔接数学课程教案(精选6篇)

幼小衔接数学课程教案幼小衔接数学课程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小衔接数学课程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小衔接数学课程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3.课件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

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

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第二关:折一折第三关:找对称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三、制作对称图形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2.幼儿操作四、延伸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

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

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幼小衔接数学课程教案2设计背景: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对对称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孩子们却没有接触过,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对称,通过动手、动脑,判断是否对称,感受对称的美,设计了这节活动。

数学领域幼小衔接的教学策略

数学领域幼小衔接的教学策略

数学领域幼小衔接的教学策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者的关注。

幼小衔接不仅是教育内容上的过渡,更是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的转变。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认知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数学领域出发,探讨幼小衔接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数学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在幼小衔接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

具体来说,数学教育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幼儿的数概念,使其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字、数量、大小、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排序、计算等思维活动。

3. 培养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幼儿的数学交流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交流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

二、创设适宜的数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1. 利用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2. 创设丰富的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3. 创设数学探索区,提供丰富的数学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操作,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4. 创设数学交流区,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数学经验,培养幼儿的数学交流能力。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

2.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幼儿与他人合作完成数学任务,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 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1. 了解幼儿的数学基础,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幼儿园数学幼小衔接教案14篇

幼儿园数学幼小衔接教案14篇

幼儿园数学幼小衔接教案幼儿园数学幼小衔接教案14篇作为一名教师, 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 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数学幼小衔接教案, 仅供参考,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数学幼小衔接教案1活动目标:1.尝试发现和记录、表述生活中的数字信息。

2、通过发现数字信息的过程增加对生活的观察, 感受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 有观察生活中数字的兴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气象、汽车等方面)。

2、物质准备: 演示PPT、电脑;记录纸、笔;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等(有数字标识)。

活动过程:一、观察数字密码1.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师: 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数字, 请你一边看一看猜一猜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分别出示手机号码、天气、温度、门牌号、车牌号等图片, 引导小朋友说一说。

小结: 这些东西对生活有什么帮助?我们可以联系别人、知道时间可以方便我们上学、知道温度可以及时的增减衣服、了解到车是谁的、朋友的家住在哪里等, 有了这些信息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2.了解数学的功能师:刚才的图片都出现了一样共同的东西, 是什么?出示数字0-9请回忆一下平时你在哪些地方或是东西上看到数字的, 上面写着什么数字, 表示什么意思?幼儿自由表述小结: 数字朋友无处不在, 他其实就在我们许多熟悉的东西里, 变成了有趣的数字密码, 你能找到它, 并且解开密码吗?二、实践活动: 寻找数字密码1.了解实物今天数字和我们捉迷藏, 想考考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 他们就躲在你身后的这些物品里, 你们想找吗?先看看你拿是什么, 然后找到数字, 把它记下来好吗?出示记录纸:一边画实物, 一边记数字,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2.幼儿记录数字密码如果记不住可以把东西拿到座位上记录, 实物要画清楚, 数字要记准确, 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猜密码游戏1.请小朋友来介绍下自己的的数字密码。

幼小衔接数学怎么教

幼小衔接数学怎么教

幼小衔接数学怎么教幼儿园和小学是孩子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数学学习的基础。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小衔接数学教育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和家长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幼小衔接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 从生活中引入数学在幼小衔接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场景来引入数学知识。

比如在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学习货币应用和找零;在游戏中,可以让孩子学习数学概念,如大小比较、加减法等。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数学知识,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利用故事和游戏启发兴趣故事和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利用故事和游戏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可以编写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孩子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设计各种数学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3. 实践结合理论在幼小衔接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比如可以用具体的教具或实物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通过积木教具教授加减法,通过实物让孩子理解数学的几何形状等。

4. 分层次、循序渐进在幼小衔接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掌握数学知识。

5. 鼓励和肯定孩子的表现在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孩子的表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无论孩子做得怎么样,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地进行幼小衔接数学教育,帮助孩子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每一个数学教师和家长都能关注幼小衔接数学教育,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茁壮成长。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共篇)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共篇)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共5篇)正文第一篇:幼小衔接数学教案活动名称:比较高矮长短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物品有长有短;2、知道长和短是比较出来的;3、学习比较活动准备:长短不一的铅笔3支活动过程:一、认识长短1、出示3支铅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比一比3、动手比一比,看看谁长谁短。

4、汇报比较结果。

二、巩固练习做幼儿用书第4页,将铅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写出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高矮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物品有高有矮;2、知道高和矮是比较出来的;3、学习比较活动准备:1-5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一、认识高矮1、请高矮不同的两个小朋友站到前面,认识“高”和“矮”。

2、请5个高矮不同的幼儿上台,其他人比较高矮。

3、引导幼儿请最高的小朋友取数字1,第二高的小朋友取数字卡片2,依次为5个小朋友编号。

二、巩固练习做幼儿用书第5页,按动物的高矮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粗细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物品有粗游戏;2、知道粗和细是相比较而言的;3、学习比较活动准备:彩色圆柱体(红盒)活动过程:一、认识粗细1、将彩色圆柱体取出散放于桌子上2、取最粗和最细的圆柱体,分别命名“粗”、“细3、将其他的彩色圆柱体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来排序二、巩固练习幼儿用书第6页,将圆柱体、树、绳子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列。

活动名称:比较宽窄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物品的宽窄2、知道宽窄是相对而言的3、学习比较活动准备: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活动过程:一、认识宽窄1、将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排列到桌子上2、取最宽的与最窄的进行比较,分别命名“宽”、“窄”3、将其他的彩色纸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序二、巩固练习:幼儿用书第7页,将长方形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薄厚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物品的薄厚;2、知道薄和厚是相对而言的3、学习比较活动准备:薄厚程度不同的书活动过程:一、认识薄厚1、将薄厚不同的书排列到桌子上2、去最薄的和最厚德书进行比较,分别命名“薄”、“厚”3、将其他的书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排列二、巩固练习:幼儿用书第8页,将书本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写上编号,并区分衣服的薄厚。

幼小衔接数学第一课

幼小衔接数学第一课

幼小衔接数学第一课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幼儿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幼小衔接正是将幼儿园阶段的数学启蒙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过渡,为幼儿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在幼小衔接数学的第一课,我们将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数的认知、数的比较、简单的加法与减法。

一、数的认知在幼小衔接数学的第一课中,幼儿将开始学习数的认知。

数的认知是指幼儿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数,包括数的名称和数的符号。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和教具来帮助幼儿进行数的认知。

1. 数的名称:通过数数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逐渐认识1-10这些基本数。

例如,可以用手指数数,数出教室中的物品数量,让幼儿逐渐掌握数的名称。

2. 数的符号:除了认识数的名称,幼儿还需要学会认识数的符号。

教师可以使用大型数字卡片或数的符号图片,让幼儿观察、辨认并记住这些数的符号。

二、数的比较数的比较是幼小衔接数学的第一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数的比较,幼儿可以学会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为以后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1. 比大小游戏:教师可以创建一些简单的比大小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数字的大小。

例如,可以摆放一些不同数量的物品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并判断哪个数量更多或更少,从而对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2. 使用比较符号:在比较数字大小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比较符号,如“大于”、“小于”、“等于”。

通过简单的练习,让幼儿熟练掌握这些比较符号的使用方法。

三、简单的加法与减法在幼小衔接数学的第一课中,幼儿还将初步接触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概念。

通过这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幼儿将逐步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与能力。

1. 加法的认识: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物品,如水果或玩具,让幼儿进行简单的集合加法。

例如,教师拿出两个苹果放在桌子上,再拿出另外三个苹果放在桌子上,然后鼓励幼儿数出所有的苹果,从而培养幼儿对加法的认知。

2. 减法的认识:教师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通过对物品的减少来引导幼儿理解减法的概念。

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计划

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计划

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计划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简单的数学概念,如数字认知、数量概念等。

为了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1. 数字认知: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帮助幼儿熟悉数字1-10,并能正确写出这些数字。

2. 数量概念:通过比较大小、分组等活动,培养幼儿对数量的感知和认识,例如“多少”、“少”、“多”等概念。

3. 加减法基础:通过具体事物的添加和减去,让幼儿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

4. 几何形状: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培养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

5. 数学游戏:设计各种数学游戏和趣味挑战,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计划,我们将帮助幼儿建立稳固的数学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数学领域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让数学教育成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一片美好风景。

幼小衔接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幼小衔接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幼小衔接数学加减法怎么教数学是孩子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加减法则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

幼儿园阶段是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幼儿园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在教授幼小衔接数学加减法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方法,使孩子们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这些概念。

1. 直观教学法幼儿园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

因此,直观教学法是幼小衔接数学加减法的重要策略。

通过使用实际物体,如水果、玩具等,来让学生们模拟加减法的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发苹果或其他水果,然后提出问题,如:“你手里有两个苹果,再给你一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概念。

2. 游戏化教学游戏是幼儿园学生们喜欢的活动,将数学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数学加减法游戏,如“数学接力赛”或“趣味计算大挑战”。

在这些游戏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与队友合作或与其他小组竞争的方式,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游戏的竞争性和娱乐性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操作符号教学法幼儿园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在不断发展,可以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

在教授幼小衔接数学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用符号代表实际物体或事物,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概念。

例如,用“+”代表加法,用“-”代表减法,然后通过实际练习掌握运算规则。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逐渐引入符号的概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过渡到正式的数学学习。

4. 不断巩固和拓展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需要确保学生们对加减法的基本概念有扎实的掌握。

教学内容需要有多次的重复巩固,并且逐步拓展难度。

例如,在学生们掌握了单位加减法后,可以引入进位和借位的概念,让他们能够解决更复杂的算术问题。

通过不断巩固和拓展,学生们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总结起来,幼小衔接阶段数学加减法的教学应该兼顾直观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操作符号教学法和巩固拓展的策略。

谈幼小数学教学的衔接准备

谈幼小数学教学的衔接准备

谈幼小数学教学的衔接准备幼小数学教学的衔接准备是指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之间进行数学教学内容的过渡和准备工作。

它的目的是帮助幼儿逐步过渡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以下是幼小数学教学衔接准备的一些重要方面:1. 知识内容的衔接: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以认知为主,注重培养孩子对数与数量的认知。

到小学阶段,数学的内容会更加具体和抽象,包括数字的大小比较、计算方法、图形的认识等。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实物计数、大小比较、几何图形的认知等活动,为小学数学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方法的衔接:幼儿园阶段采用的是游戏和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而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加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

在过渡时,应引导幼儿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如注意力集中、自主学习、问题解决等。

3. 教学环境的衔接: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环境差异较大,从幼儿园到小学,学生会逐渐从集体活动过渡到个体学习,教室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可以逐渐引导幼儿独立完成任务、适应课堂纪律和规则等。

4. 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兴趣: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游戏和趣味性为主,孩子们对数学往往保持着积极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幼小衔接时,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设计趣味性强的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5. 家长的配合:幼小数学教学的衔接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家长应了解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和要求,与老师保持沟通,协助孩子逐步适应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

综上所述,幼小数学教学的衔接准备涉及到知识内容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教学环境的衔接、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兴趣以及家长的配合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的衔接准备,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数学学习的要求,建立稳固的数学基础。

幼小衔接 科学领域数学教学

幼小衔接 科学领域数学教学

幼小衔接科学领域数学教学以幼小衔接科学领域数学教学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学在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儿童的数学兴趣、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未来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园时期,孩子们开始接触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活动,如数数、比较大小、分类等。

而小学阶段,则需要孩子们进一步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学既要保障孩子们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比如通过数学拼图、数学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2. 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数学的概念和原理。

比如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长度、重量、容积等概念,或者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星星等来学习几何形状。

3. 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孩子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 多元化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数学教具、图书、电子教具等,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多样的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

5. 建立数学学习的情境:通过创设适合儿童的数学学习情境,让孩子们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例如,通过建立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孩子们学习货币的使用和计算,培养他们的数学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儿童的数学发展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未来的数学教育能够更加关注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学,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曹欢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5年第03期
[摘要]孩子在从幼儿园向小学教育的过渡期中,会出现学习不适应、社会不适应和心理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学习不适应最为明显。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动静结合学习效率学习习惯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30
孩子在从幼儿园向小学教育的过渡期中,会出现学习不适应、社会不适应和心理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学习不适应最为明显,主要体现为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阅读困难、书写困难、做作业拖拉等。

下面,我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思想的指导下,对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动静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中如果过分注重学生的“动”,虽然会让整个课堂看起来很热闹,但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但如果一味地追求静态课堂,学生也会觉得枯燥乏味。

所以,我觉得数学教学要“动”“静”结合,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一课,备课时,我思考:“大部分学生基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我要怎样教学才能让这节课既生动又不杂乱呢?”上课时,整堂课都比较平静有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错,但唯独缺少了点气氛。

于是,我灵机一动,问道:“小朋友们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一会儿,学生的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可是都没有猜中。

我看着学生焦急的神态,问道:“为什么都没猜对呢?”学生回答:“数字多。

”我继续问道:“你知道有多少个数字吗?”学生说:“数不清。

”突然,有一个学生问道:“老师,应该给一个提示——是大了,还是小了。

”我有点激动,学生能从问题中找到解决的方向,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小的发现和进步。

于是,我给出提示:“比25大,比35小,而且是这个范围内最大的双数。

”……这样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动静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们都知道:要想学习好,习惯最重要!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尤其是刚从幼儿园来的小朋友,可以说,他们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

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在教师的陪伴下认识规则、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习惯。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用鼓励、表扬、指引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把好的习惯渗透
进学生的心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动”起来,只会使学生情绪浮躁,不能静下来思考,导致学生没学会多少知识,教师的遗憾却不少。

三、动静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课堂以传授数学知识,巩固知识及培养逻辑思维、知识应用能力为主线。

课堂气氛的活跃,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但是过于热闹的课堂环境,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既不能像平静的湖水,又不能像幼儿园课堂那样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是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即做到动静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新授课结束后,教师都会安排一些形式生动的练习,这样虽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却只注重气氛的活跃而忽视了安静的思考,使学生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

于是,我把练习分成两类,即合作学习题和独立学习题。

例如,教学“9加几”一课时,为了在枯燥的计算教学中寻找些亮点,活跃课堂气氛,我设计了一个“过山洞”的游戏,学生一下子热闹起来,都想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样教学,既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又使学生学得轻松、扎实。

因此,教师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上要灵活新颖,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又有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合作学习也有其弊端,即不能让教师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时就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安静中慢慢回忆,自主解决问题。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些许的提示和帮助。

这样把“动”“静”的练习结合起来,学生就有了较大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增强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气氛很重要,既要做到不沉闷,又要做到不杂乱。

这就需要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度”,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既要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又要在游戏中把学生拉回教学之中。

如游戏结束了,想让学生转入下一个学习环节,教师可以用“对口令”“学榜样”“奖红花”等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转移他们的兴奋点。

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中既动得起来,又静得下来时,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当然,课堂上要实现动静结合,非一日之功。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去改进,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

(责编蓝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