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曹冲称象》教材理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图文讲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图文讲解01我会写称chēng(称象、称一称、自称)柱zhù(柱子、石柱、支柱)底dǐ(底层、到底、底下)杆gǎn(笔杆、枪杆、杆子)秤chèng(秤杆、大秤、称秤)做zuò(做工、做事、做衣服)岁suì(岁月、几岁、周岁)站zhàn(站起、站立、站队)船chuán(轮船、大船、船只)然rán(然后、忽然、当然)02我会认曹cáo(曹操、曹冲)员yuán(员外、队员、人员)根gēn(树根、根本、根治)议yì(议论、商议、提议)论lùn(言论、论文、论述)重zhòng(重量、重力、举重)砍kǎn(砍伐、砍柴、砍树)线xiàn(画线、线条、直线)止zhǐ(停止、阻止、截止)量liàng(力量、重量、数量)03多音字杆gǎn (一杆秤)gān(旗杆)称chēng(称呼)chèn(称心)04近义词高兴——开心议论——讨论办法——方法微笑——浅笑果然——果真05反义词高兴——难过下沉——上浮06理解词语官员: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船舷:船两侧的边儿。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07句子解析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有的……有的……,说明官员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
2.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这句话中的“才”强调了曹冲的年纪小。
他小小年纪却能想到称出大象重量的办法,说明曹冲不仅聪明,而且善于思考。
3.曹操点头微笑。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事实证明曹冲提出的果然是个好办法。
08问题归纳1.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官员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及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
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教案1教学要求:1、认识_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部编版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曹冲称象》教材理解【精品】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
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
部编版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曹冲称象》教材理解【精品】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
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
课文讲述了曹操为了试探儿子们的智慧,让他们想办法称量大象的重量,最终小儿子曹冲想出了用船和石头替代大象称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习曹冲聪明、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如何用石头替代大象进行称量。
2. 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曹操试探儿子们智慧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回答问题。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曹冲的聪明才智和称象的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石头替代大象进行称量,分享讨论成果。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拓展延伸:讲述类似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勇敢、聪明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曹冲称象2. 板书内容:曹操试探儿子们智慧曹冲的聪明才智用石头替代大象进行称量七、作业设计曹操为什么要试探儿子们的智慧?曹冲是如何想出用石头替代大象进行称量的方法的?2. 答案:曹操试探儿子们的智慧是因为他想知道哪个儿子最聪明。
曹冲想出用石头替代大象进行称量的方法是因为他发现大象太重,无法直接称量,而石头可以替代大象进行称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好,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同时,我计划进行拓展延伸,讲述更多有关勇敢、聪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曹冲称象二年级课文讲解
曹冲称象二年级课文讲解
摘要:
一、曹冲称象的故事背景
二、曹冲称象的过程及方法
三、曹冲称象的智慧启示
四、曹冲称象在历史中的影响
正文:
曹冲称象是一则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谋士、名将云集,曹冲则是曹操的聪明儿子。
这个故事讲述了曹冲运用智慧解决了一个难题,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故事中,曹操曾得到一头大象,但不知道它的重量。
当时,众谋士都无法想出一个称量大象重量的方法。
曹冲当时只有七岁,却主动请缨,提出了一个巧妙的称象方法。
他首先让大象站在一艘船上,并记录下船身沉入水中的位置。
然后,将大象移下船,放置大量石头,直至船身沉入水中的位置与刚刚相同。
最后,将石头一一取出,称量其重量,即可得出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故事启示我们,智慧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时应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曹冲年纪虽小,但观察入微,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巧妙地解决了难题。
这也启示我们,年龄和地位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智慧的标准,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
曹冲称象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一则寓意深刻的寓言,还成为了后人赞誉聪明才智的象征。
许多文人墨客在诗文作品中都以
曹冲称象为题材,赞扬曹冲的聪明才智,传承着这一优秀文化传统。
综上所述,曹冲称象的故事背景是东汉末年曹操得到的难题,曹冲通过观察和思考,巧妙地解决了称量大象重量的问题。
2019最新部(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教材理解【名师版】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
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教材理解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
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
(2019新版)统编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教材理解【名师版】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
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4曹冲称象》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一、教材内容简析《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
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
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述又高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有一定难度。
第三自然段讲有官员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分3个步骤∶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画线处为止;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课文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得清楚明白。
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课文配有1幅插图,是曹冲在岸上指挥,人们按照他的方法,把大象赶上船,在船舷上画线的场景。
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解析教学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
"称"和"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木旁,学生容易混淆误读。
部编统编二上语文《曹冲称象》教材理解公开课教案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
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文字解读
4.曹冲称象·生字详解称chēng,chèn,chèng【部首】禾【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宇原作“爯”。
本义是“称重量”。
字形像一只手提起一条鱼,正在称估它的重量。
古籍用于“称誉”、“称举”、“称谓”时也写做“偁”或“偁”。
现在都写做“称”。
【常用词组】称重、称举、称兄道弟【课文原句】曹冲称象柱zhù【部首】木【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木表意,表示古时多以树木为柱;主(zhd)表声,表示柱是建筑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构件。
本义是柱子。
【常用词组】柱子、柱吏、柱小倾大【课文原句】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底de,dǐ【部首】广【结构】半包围【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广,其形像搭建在山脚的棚,表示底下;从氏,氏是树的根;氏(dl)兼表声。
本义是物体最下面的部分。
【常用词组】底下、底价、底儿掉【课文原句】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杆gān,gǎn【部首】木【结构】左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木,表示杆用树木制成;从干,其形像上面有杈的木棒;干(gan)兼表声。
本义是长木棍。
【常用词组】杆子、杆影、杆子头【课文原句】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秤chèng【部首】禾【结构】左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禾,表示用秤衡量禾稻的轻重;从平,表示秤杆要平,称出的重量才准确。
本义是衡量物体轻重的器具。
【常用词组】秤杆、秤盘、秤平斗满【课文原句】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做zuò【部首】亻【结构】左中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イ(人),表示人做事;从故,故有原因义,人做某件事总有一定的原因。
本义是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常用词组】做事、做东、做一行怨一行【课文原句】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岁suì【部首】山【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字形是一把有弯刃的大斧的样子。
斧上有两点,原是装饰物,后变为两“止”。
本义是“割”。
这种意义后来写作“亗”(音gui)。
庄稼每年收割一次,所以引申为“年岁”义。
曹冲称象二年级课文讲解
《曹冲称象》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在七岁时用观察、称量的方法,将大象的重量转化为石块的重量,解决了“大象的重量”这一难题的故事。
课文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然后描述了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的重量,用秤来称量,从而得到大象的重量。
这个故事揭示了曹冲的聪明才智和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和讨论等方式,理解故事中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 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身份是什么?
2. 曹冲是如何知道大象的重量?他用了什么方法?
3. 为什么曹冲要用石头代替大象的重量?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4. 曹冲称象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等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拓展阅读、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及反思教学背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是一篇寓言故事。
本课是要求学生通过该寓言故事学习智慧与勇气的课程。
学生需要通过故事理解寓言的特点及寓言的文学价值,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思考道德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阅读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风范。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文学价值;2.学生能够通过寓言故事了解古代文化;3.学生能够通过寓言故事思考道德教育的意义;4.学生能够通过寓言故事培养思辨能力和语文阅读素养;5.学生能够通过寓言故事培养良好的品德风范。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文学价值;2.学生能够通过寓言故事了解古代文化;3.学生能够通过寓言故事思考道德教育的意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寓言故事培养思辨能力和语文阅读素养;2.学生能够通过寓言故事培养良好的品德风范。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引入《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述这个故事,然后从寓言的角度解读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文学价值。
2.通过古代谚语的引入,让学生了解曹操时期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
阅读教学环节1.学生自主阅读《曹冲称象》故事,然后将故事的情节及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和阐述,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语言特点和逻辑关系;2.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的主要观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阅读素养;讨论环节1.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道德教育的意义;2.小组间展示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听取其他组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3.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中所传达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风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优化:1.教材的选择。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是以分析性阅读和课堂活动为主,而忽略了文学鉴赏的重要性,这使得学生在阅读故事时很难理解文学价值,以及故事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意义;2.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4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曹冲称象》教案
这句话引出了故事的核心问题,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就知道大象有多…
曹冲详细解释了自己的称象方法,体现了他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曹操听了直点头……微笑着点点头。”
通过曹操的反应,侧面烘托出曹冲方法的巧妙和实用性。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
故事中通过描述曹操对曹冲的赞扬和认可,以及曹冲自己表现 出来的自信和从容,表达了对曹冲聪明才智的肯定和欣赏。同 时,也通过孙权送大象这一情节,展现了三国时期各国之间的 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生介绍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如加减法、重量单位等。
02
物理
曹冲利用浮力的原理来称象。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浮力的概念和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漂浮、潜水等。
03
历史
曹冲是三国时期著名人物曹操的儿子,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中国
的科技水平和智慧。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他善于观察、思考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挑战。
教具准备和多媒体资源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大象图片、称重工具模 型等。
多媒体资源
PPT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视 频资料等。
02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曹冲生平事迹
少年神童
曹冲自幼聪慧过人,有“神童” 之称。
才华横溢
他精通文学、历史、天文等领域, 尤其在数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
英年早逝
曹冲在年仅十三岁时因病去世,令 人扼腕叹息。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1. 教材分析1.1《曹冲称象》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课文情节简单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同时也展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
1.2从语文知识角度来看,这篇课文包含了许多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很重要的知识点。
例如,生字的学习,像“称、象、柱、杆”等生字,需要学生掌握其读音、书写和基本意义。
还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如“议论、到底”等词语,通过课文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1.3在句子结构方面,文中有一些简单但表意明确的句子,如“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让学生初步接触到简单的陈述句,了解句子的基本构成。
同时,故事的叙述顺序也是一个学习点,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展开,有助于学生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讲述事情。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2.1.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称、象、官、腿”等,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1.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模拟操作等方式,理解曹冲称象的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2.2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1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古代智慧人物的崇敬之情。
2.3.2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3.1.1识字写字。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识字写字的关键阶段,课文中的生字是教学的基础。
例如“秤”这个字,它与“称”字容易混淆,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和用法。
在教学中,通过展示实物秤,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秤”是一种测量工具,而“称”有称量、称呼等多种意思,从而准确掌握这两个字。
3.1.2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这是课文的核心内容,曹冲称象的步骤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清晰地理解。
二年级曹冲称象的课文讲解
二年级曹冲称象的课文讲解“哎呀,妈妈,这东西好重呀!”我嘟囔着。
今天妈妈让我帮忙搬一个大箱子,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挪动一点点。
我正愁眉苦脸的时候,妈妈笑着说:“你知道吗,古代有个小朋友特别聪明,他用很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呢!”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真的吗?妈妈快给我讲讲。
”
妈妈就开始给我讲起了二年级学过的课文《曹冲称象》。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曹操的大官,他呀,特别厉害。
有一天,别人送给他一头大象,曹操可高兴啦,带着好多人去看大象。
大象好大好大呀,像一座小山一样。
曹操就问大家:“这大象这么大,谁有办法称出它的重量呀?”大家都傻眼了,这可怎么称呀,大象那么大,谁能有办法呢?这时候呀,曹操的小儿子曹冲站出来说:“我有办法!”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曹冲不慌不忙地说:“我们可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等船下沉,在船舷上做个记号。
然后再把大象赶下来,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做记号的地方为止。
最后称一称船上石头的重量,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啦!”哇,大家一听,都拍手叫好,曹操也开心地笑了,直夸曹冲聪明。
我听完这个故事,惊讶极了,“哇,曹冲好厉害呀,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妈妈笑着说:“所以呀,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像曹冲一样聪明地想办法。
”
我想想自己刚才搬箱子的事,哎呀,如果我也像曹冲一样多想想办法,是不是就不会那么费劲啦?曹冲那么小就能想到那么好的办法,我也要向他学习。
我觉得曹冲称象这个故事真的太有意思啦!它让我明白,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肯动脑筋,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像曹冲称象一样,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用心去想,就能做到。
我以后也要像曹冲一样,做一个聪明又勇敢的人!。
部编版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曹冲称象》教材理解【精品】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
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
部编版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曹冲称象》教材理解【精品】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
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
《曹冲称象》原文及翻译(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曹冲称象》原文及翻译(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原文】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注释】智:智慧若:相比欲:想要意:意识及:达到致:送到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访:询问群下:手下群臣理:办法;道理校:通“较”,比较物:物品悦:高兴,开心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尝:曾经。
咸:全,都置:安放。
焉:于,对它【翻译】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白话文】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
一天,有人送给他一头大象。
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再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
(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
(3)称船上的石头;
(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
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
左边表义,都与“木”有关。
2.写字。
指导写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字。
杆、柱:这些字是左右结构,都是左右各半。
“杆”字的第6笔横要在横中线上起笔。
岁:上下结构。
“岁”字上面“山”的中间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要提醒学生在写字时要正确握笔,正确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三)朗读指导
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3、4自然段,朗读时要提醒学生边读边想,曹冲提出怎样的称象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里,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四)理解感悟
读第4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理解。
做实验时,要按照曹冲说的办法,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进行。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用把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
体会曹冲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课后思考题第2题,这是一道扩展思维的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筋的习惯。
要让学生在读完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的形式处理。
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使学生
知道曹冲想出的办法好,因为这个办法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必杀了大象。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是他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得到启发,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接着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什么称象的办法。
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从中肯定想得比较合理的办法。
对于不切合实际的办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议论、争辩,达成共识,教师不要求全责备。
课后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正确遣词造句的能力。
是让学生理解句子中用上“直”“才”“到底”这样的词语,与句子不加上这样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第1小题用“直”,表示曹操一直在摇头,表示很不满意;第2小题用上“才”,强调曹冲年纪很小;第3小题用上“到底”,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句子,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在读中领悟。
(五)实践活动
1.做称象的实验。
(做曹冲想的称象实验,也可做自己想出的称象实验。
)
2.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摘抄几个你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
(六)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题激趣
齐读课题,导入新课:这篇课文写了谁称象?是用什么办法称象呢?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语句要读通顺。
2.检查自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3.练习把课文读熟练。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画出写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写曹冲称象的办法的语句。
2.读第3自然段,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
3.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可以分作几个步骤,怎么称?演
示理解。
4.讨论:(1)曹操听了曹冲提出的办法,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你认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2)曹冲为什么会提出这么好的办法?
5.有感情地读3、4、5自然段。
体会曹冲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结合完成课后第3题:读一读,比一比。
(四)讨论
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五)识字、写字教学
(六)布置实践活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