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追求;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着特点..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因此;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早日实现多媒体进每一间教室;实现校校通..但在调查中发现;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2、教学资源及软件建设滞后一方面学校教学软件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不知道学校有这些资源;二是这些资源一般由学校的资料室集中管理;教师使用时可以去借;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或是嫌麻烦;三是有些教学软件实用性较差;教师使用时感觉效果不好;不愿意用;四是多数教师不会对购买来的教学软件进行再加工或者没有时间加工等等..这些情况既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积极性..3、信息技术培训重技能轻应用这几年;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及人事部门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评职称时必须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从培训内容上看;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导致目前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大多都是单一模式一一课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属于最低的层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仅有技术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面向教学应用、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使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更深理解;能在更高的层面上使用信息技术;从而为教学服务、为教师自身学习与科研服务..4、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前几年的“扫盲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5、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不够重视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意识不强;我们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项核心任务;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仍处于研究与实践阶段..在信息化大潮不断涌来之时;学校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就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对策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具体实际采取以下对策;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我们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因此;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实质进行重新认识;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①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新课程的实践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教与学活动要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教与学的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这也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②将教学内容变成信息化学习资源首先是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而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作为师生的学习资源;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最后;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供学生评议、分析与讨论..③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构建知识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等数字化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2、完善硬件环境;提高设备利用率①完善硬件环境目前;我国还有较大部分的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仍然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城郊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很多学校的部分年级没有多媒体进教室;由于网络教室缺乏;其他学科教师很难有机会开展网络教学..另外;早期配置的设备故障频频;需要升级换代..总之;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是一个长久性的问题..②提高设备利用率虽然每所学校都配有至少一间多媒体网络教室;但其主要用途是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使用;其他学科几乎不用;而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也都是教师上课时使用;一直不允许学生使用;几乎每所学校都配置有摄像机或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但调查显示;这些设备只是在公开课、大型活动时才使用;而且一般是信息技术教师在用;其他学科教师和学生基本没有机会使用..因此;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学校应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统一管理、合理安排;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硬件环境建设;使多媒体设备进每一间教室;同时增加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教室的数量;尽量创造条件;使师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与网络;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3、有计划地建设区域性教学资源库一直以来;信息化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问题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而资源的严重缺乏也正是影响目前校园网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造成了校园网只用于信息发布..因此;资源的建设迫在捷眉;并且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资源库的建设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不同渠道进行..首先;充分利用网络中已有的资源;将各类网站中对教学有用的资源收集起来;分类整理;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其次;可以根据实际选择购买由专业公司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库;但要注意不能重复..可由上级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合理采购、资源共亨..另外;收集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虽然数量较少;但实用性强..通过上述二种渠道建设的资源库;具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等的特点;且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等方式;使广大一线教师都能够在教学中随时选用所需的教学资源;节省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研究..4、探索新型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往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只关注技能;基本不涉及应用层面..培训方式也都是单一的讲授式;即讲解——示范——模仿——做题目;使得教师在培训中都是模仿操练;没有自己的主动创造;这也是纯技能培训的一个弱点..新的培训模式应该是一种面向课程整合与应用的新型培训模式;更多地协调如何把理论、技术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的培训内容..通过互动参与;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进行整合;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以及案例设计等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必须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尤其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课程整合不是机械地把信息技术强加在课程内容中;而是要综合考虑课程的具体内容、学生特点和媒体的特性;以实现优化组合..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②信息技术高级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中小学教师经过了信息技术初级培训后;多数教师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教学中常用的工具软件;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想要学习新的技术;另外;部分教师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出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需求等..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制定出分级培训计划与不同层面培训内容;由教师自主选择..③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从单一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到网络;发展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因此培训部门也应探索面向课程整合、面向网络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面向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培训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了解如何在本学科课程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体验如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④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的共享得以实现..在教师培训中应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网、城域网、校园网;将各种学习资源放在网上;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教师的学习成果如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学习体会等都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相应的网站中;既省时省力;又达到高效产出..⑤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在开展面向整合与应用的信息技术培训的同时;应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互动式的新型培训模式..任务驱动式:在培训中将所要学习的技术融入到真实的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在解决具体任务的同时学习技术;做到技术与应用并进..主题探究式:根据学科内容选择培训的主题;在设计主题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中的问题;如资源的搜集与加工、学习成果的汇报等..项目活动式:将培训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一般为小组合作的形式..如;参加同一科研项目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或者由参加培训的教师共同讨论或分组协作;根据需要生成个人或小组的项目..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校本培训模式;发挥学校的在教师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各级培训部门、大专院校可以协助学校共同开展教师的培训工作;切实解决教师与学校的实际问题与需要;并能够在科研方面进行引领..5、加大科研力度;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学科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四个变革;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反复的尝试;这些都要在教学研究中进行..总之;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模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教育科研是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应以教科研为先导;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将校本培训与教科研相结合;是学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发展性策略..。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对策【摘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教学资源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两个方面。
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教育内容单一、课程设置滞后,使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科技知识。
而师资力量的薄弱则影响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加强教育投入,完善信息技术教学设施,培训更多专业技术人才等对策建议。
只有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和改革创新,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必将得到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发展1. 引言1.1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对策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相对落后,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均存在短缺问题,导致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不高。
为了提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现状进行深刻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对教学资源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探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现状分析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一、信息技术教学起步较晚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对城市学校来说起步较晚,许多农村学校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引入信息技术教育,导致整体技术设施和教学资源相对欠缺,师资队伍也相对薄弱。
这使得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与城市学校存在一定差距。
二、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有限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投入有限,导致很多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有限。
许多学校缺乏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甚至还有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室,这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
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过去十年中,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许多进展,不仅大量地投入了资金、资源和人力,而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教材、远程教育等等。
然而,教育信息化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资源不均衡问题教育信息化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设备和网络资源,而这些资源在城乡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在资源分配上的不平衡。
城市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完善的网络设备和信息化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却存在网络不畅、设备老旧、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平等地分配信息化资源,尤其是要注重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效益。
二、应用水平不高问题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中,教师应用水平不高是常见问题。
一方面,许多教师并不熟悉信息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这一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
这就需要我们注重拓展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师资培训机制,并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
三、信息安全问题教育信息化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信息安全问题。
如学生在网络上的隐私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的防护措施。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并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安全应用及新技术的测试和研究。
四、数字鸿沟问题数字鸿沟是指由于教育信息化所产生的数字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不平衡而造成的信息落差。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数字鸿沟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之间的数字差距更加显著。
针对数字鸿沟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缩小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包括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和提高教育资金的投入等。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
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学 校 在 信息 化建 设 中 如 何 解 决这 些 突 显 出 来 的 问 题 , 是
、
中小 学 校 信 息化 建设 现 状
人 才 的重 要 阵地 — — 学 校 . 息 化 建 设 已成 为基 础 建 设 的 重 信
化水 平 提 高 还 有 一个 重 要 因素 , 就 是 学 校 教 师应 用 信 息 技 那 术 的水 平 , 果 教 师 应 用 水 平 低 下 , 息 化 建 设 也 只 是 一 纸 如 信
空谈 。
多 学 校在 信 息 化 建 设 上 , 视 建 设 而 不 重 视 应 用 。 至 很 多 重 甚 地方 把 信 息 化 建设 视 为一 种 “ 面” 程 , 门 工 没有 真 正 认 识 到 信
息 化建 设 对 学 校 教 育教 学 的重 大 意 义 , 有 充 分 去 挖 掘 信 息 没
( ) 视 建 设 而 不 重 视 应 用 二 重
摆 在 广 大 教 育工 作 者 面 前 的 一 个 重 大 课 题 。各 学 校 应 该 从
以 下几 方 面着 手 。 决 这 些 矛 盾 , 能 使 学 校 信 息 化 建 设 摆 解 才
脱 束 缚 。 谐 发展 。 和
二 、 小 学 校信 息 化 建 设 对 策 中 ( ) 学规 划 、 立 论证 机 制 一 科 建
内 江 师范 学 院 学 报
・
第2 4卷 ( ) 增
( 0 9 20)
3 0 ・ 5
J oURNAL OF NEUI ANG NORM AL UNI VERS TY I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更完善的评估体系等。
结合发展趋势预测,对未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水平。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对策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发展趋势、总结分析、展望未来、建议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比如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滞后等。
教育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有必要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深入了解其现状和问题,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以期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进和促进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和弊端进行探究,最终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为以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供科学的改进方式,更好地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有效对策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怎么样才能逐一把这些问题给解决掉,更好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这成为学校思考的关键问题,也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1.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整体落后,且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由于受经济条件或者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低,很多学校不开设或者是很少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导致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整体比较低。
同时,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
1.2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不够全面信息技术教育并不像语文、数学这些课程一样多少年来一直都在中小学的教学课程中存在着,并且一直处于十分重要地位。
作为一门适应时代发展而开设的课程,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两大类。
很多的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仅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还是不够的,还要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质性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学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辨别出信息技术的有利作用和有害作用,更好地利用技术推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这才是信息技术教育本质内容。
1.3 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备落后良好完备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硬件保障。
没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设施就不能够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顺利开设。
教学设备的落后和短缺,不能很好地为信息技术教育服务。
据调查显示,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都只是在学生平时的教室中进行的,并没有计算机教室,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无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同时,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应用性不高,缺乏实际案例和操作经验,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学实际需要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避免设备浪费和闲置等问题。
此外,学校应该注重培养信息化教育人才,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二)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三)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学校应该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供实际案例和操作经验,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社会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性。
近年来,国家对信息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提高了标准。
为了满足评职称的要求,各中小学都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培训。
然而,培训内容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导致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是单一的以课件形式为主。
这使得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针对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以下建议:一)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转变传统的观念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在我国已初具规模,但真正能把信息化教学带入正式课堂教学中的依旧是少数。
为实现教学方式的真正变革,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利用率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仍然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
一些经济状况相对良好的学校虽然每个班级都至少配备一台多媒体设备,但不允许学生使用,只有在大型的公开课或其他活动时才使用。
当代中国教育信息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教育信息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现状分析1.1 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大量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得以应用。
当前,我国已经迈进了全民信息化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了教育信息化的主要趋势。
1.2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扩展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展,各种教学软件、平台和应用不断涌现,电子教材、网络教学等新型教学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教育模式,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1.3 教育信息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面与需求面不匹配、教育信息化资源不均衡、教育信息化安全隐患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发展趋势分析2.1 融合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趋势。
教育信息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在教育方式、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会进行创新。
2.2 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基于教师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和态度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3 智能化教育智能化教育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科学的规划、分析、教学、评价和辅助管理的教育方式。
智能化教育将构建智慧教育生态系统,实现在线教学、线下学习和社交互动的全方位智能化。
三、对策建议3.1 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电子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网络技术、平台应用等,为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3.2 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要加强教育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开展针对教育信息技术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
3.3 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要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育信息化队伍,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发挥更好的推动作用。
浅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对策
浅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我国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1. 教育资源数字化程度不高目前中小学的教育资源数字化程度并不高,许多学校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教学设备和资源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求。
2. 教师信息化能力不足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不足,有一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存在抵触情绪,无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3. 教育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一些地方政府试图推进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但是由于技术、资金等问题,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进展比较缓慢,难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4. 学生信息化素养不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也成为他们发展的重要素养。
但是目前许多学生缺乏信息素养,无法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1. 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缓慢当前教育信息平台建设的滞后,主要是由于技术和资金等问题导致的。
一方面是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跟上技术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设备和系统;另一方面是资金的投入问题,教育信息平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许多地方财政的支持并不足够。
2.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缺乏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的素养要求较高,但当前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并不足以满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求,导致学生的信息化素养长期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
3. 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学质量,但目前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师资建设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校园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和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总结回顾了全文内容,并展望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对策、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校园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挑战、总结、展望、研究意义、背景介绍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为了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
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培养更多具备信息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在未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将会更加重要,对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从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持续发展。
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其未来发展的必备条件。
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信息技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可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的教育现状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要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不平衡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和学生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了严重的教育差距。
这导致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孩子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3. 考试过重中国教育系统普遍存在严重应试倾向,高考压力沉重,以及各类竞赛性评价体系导致学生沉溺于“填鸭式”记忆与刷题,“应付性”的学习方式常常妨碍了培养创新和实际技能。
4. 基础教育质量不均尽管基础教育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一些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仍然较低。
这导致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面临着困境。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1.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投入,在建设校舍、配备教学设施和提高师资力量上下功夫。
此外,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动信息化教育,让远程学习成为弥补资源差距的有力工具。
2. 转变评价观念应逐步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制度,减轻高考压力。
除了传统的卷面考试成绩外,可以引入综合素质评价、面试等多项评审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潜力。
同时鼓励学校开展多元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培训和职称晋升机制。
此外,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监督与评估。
通过提供更好的培训、回报和发展空间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4. 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可以培养学生面向实际应用需求的综合技能。
通过与企业开展实践项目、实习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并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1、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目前,许多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将其纳入到必修课程中。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操作、网络应用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教育资源也日益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教师队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教育的需求。
3、学生参与度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越来越高。
许多学生都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1、课程设置的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更新。
未来,课程设置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2、教师队伍的优化为了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教师队伍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将有更多的专业教师加入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未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将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课程的更新、教师队伍的优化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IT)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报告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已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教育的影响和面临的挑战。
二、硬件设施建设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是建设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教学平板、投影仪等设备的采购和网络设施的搭建。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已经完成了基本的硬件设施建设,但仍有一些学校存在设备老化、数量不足等问题。
三、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教师是信息化教育的关键,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目前,我国教师信息化培训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部分教师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
因此,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养至关重要。
四、课程与教材改革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应该推动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推行了一系列信息化教育课程改革试点,但由于体制机制和教育资源的限制,改革进展缓慢。
因此,需要加大力度推进课程与教材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在线教育与远程教育信息化时代,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成为了教育模式的重要变革。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教育资源的学习和互动。
虽然在线教育已经在一些地方推广,但在全国范围内仍存在着各种问题,如技术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
因此,需要加大对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六、教育平台和应用软件教育平台和应用软件是支撑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可以提供在线学习、教学管理等功能。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一些教育平台和开发了一批教育应用软件,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平台功能不完善、软件质量不高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平台和优化应用软件,提升用户体验和教学效果。
七、家庭教育与学生管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参与。
目前,部分家庭对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内容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学生沉迷游戏、浪费时间等问题。
我国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
然而,在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教育资源不足,分配不均教育资源不足是教育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我国,教育资源主要分为两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硬件资源包括教育设施、教育用品和教育设备等,软件资源包括教育师资、教育经费、教育政策等。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缺口较大,教育资源的分配也相当不均衡。
一些城市和富裕地区有较多的教育资源,而一些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则缺乏教育资源。
这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浪费,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对策一:加大教育投入为了加大教育资源的建设,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尤其是加大政府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领域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占比,增加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供应。
同时,也需要整合各种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对策二: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流的教育基础设施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增加教育资源的必要手段。
政府应该注重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教育教学设备和运行管理的投入,同时也要引入多种商业模式加速教育产业的升级,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问题二:教育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体系的建立要到清末,20世纪初受西方文化和教育影响而萌发。
虽然经过多年的演变,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仍然存在教育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
此外,对于当今时代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新型冠状病毒、气候变化等,中小学的教育内容仍然比较缺失。
对策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可以采用高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创新教育内容,增加新的知识点,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对策二: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对课外活动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C i u t f ha dc i t 1 n E a nn o o 7
理论探讨
《 中国教 育信 息化 》 编辑部 :i ms @mo. uc ed. e n
接触 的过 程 中 , 者发 现小 学不少 笔
务相 当繁重 而他 们除 了完成安 是 信 息 技 术 在 学校 的教 育 教 学 管 然
参 考文 献 :
【 全 面提 高教 师教 育技 术应 用能 力— — 教 育部 师 范 司 负责人 就 《中小学教 师教 育技 术 能 力标 准 》 1 1 答记
者 问【 . N】中国教 育报 , 0 5 3 7 20 — - .
[何 克 抗 . 2 ] 关于 中小学教 师教 育技 术 能 力标 准 t. 1 电化教 育研 究 ,0 5 () ] 20 , . 4
《中国教 育信 息化 》 发行 部 : l c @mo . u n y e d. e c
理论探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胡 运 震
( 征 市教 育局 电教 中心 , 苏 仪 征 2 0 仪 江 1 4 0) 1
摘 要: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信 息技术教育研 究工作的教 育局 电教 中心基层工作人 员, 对所辖基 在
载、 点播 的要求 。 总之 。 息社会 日新月异 , 想 信 要
只有 不断地学 习 、 持续 地变革 , 才能 以超强 的领导力 引领 和支撑学校 教
开发 了“ 育 影 院 ” 台 , 教 平 打造 一个 跟上 时代 的步伐 . 作为学 校 的校长 ,
照全 面 实施 素质 教 育 的要 求 , 循 遵
内 容 涵 盖 德 育 、 理 健 康 、 科 教 心 学
学生 身 心发 展规 律 , 了解学 生 各 种 学 、 事 、 普 知 识 、 题 教 育 片 、 军 社 会 责 任 专 家 讲 座 、 导讲 话 等 内容 的 “ 领 教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难题及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难题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类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方向,逐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如何突破这些难题成为国家教育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将分析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挑战1、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育信息化发展受到限制。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网络设施健全,带宽宽裕,但在部分地区,网络环境和带宽质量较差,影响了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实现和利用。
2、信息化师资不足。
信息教育化需要优秀的教育师资队伍,根据《教育信息化规划(2011-2020年)》,计划到2020年全国将有100万精通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但在实际实现中,信息化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仍面临各种挑战,如相关培养机制不完善、普及面不宽等。
3、信息化教育内容和资源不足。
随着信息化教育推广,更多的教育资源需求将会不断增长,但大部分目前存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还较匮乏、质量不稳定。
同时,受市场化影响,教育信息化资源中的虚假宣传与效果不协调现象屡见不鲜。
4、难以实现信息化教育普及。
教育信息化目前只是部分大城市和高等院校中的教育形式,而在中小学、农村和贫困地区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各异也制约了信息化教育的普及与推进。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对策2、建设信息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应该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培养、培训、考核等方面的建设,增加已有教师信息化素养,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育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
3、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教育部门应该多掌握多方面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避免产生虚假宣传或产生效果不协调等不落地的现象,同时建设相关机制促进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信息化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合理利用率。
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李宝珊来源:《甘肃教育》2014年第09期〔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9—0078—01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下面,笔者就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一)观念问题1.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教育观念的落后已成为制约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关键,尤其对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2.“技术至上”主义。
很多教师把教育媒体等同于信息化教育,从而导致当前信息化建设中“重技术、轻理论”现象的产生,使信息化教育落入了“唯技术论”、“技术至上”的窠臼,延缓了信息化教育实现的进程。
(二)师资问题1.教师素养不足。
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师不仅要了解教育技术理论,还要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现代化的媒体,以及如何选取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等等。
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是制约信息化教育推进的瓶颈。
2.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力量短缺。
有些信息技术课教师虽然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上机操作能力,但却对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学与教的理论缺乏了解,无法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难以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三)条件问题1.硬件资源有限。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在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上,经费投入不足,硬件资源有限。
2.区域发展不平衡。
首先,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目前,全国中小学拥有计算机的人均配比大约是35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而乡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校拥有计算机的人均配比则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资源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
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在学校中,已经普及了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
其次,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教育平台和在线课程也得到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机会。
再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
教师们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此外,一些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也开始在教育领域尝试应用,为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我国教育信息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质量和效果仍然比较不稳定。
一些学校和教师尚未真正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地融入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困惑。
同时,一些教育平台和在线课程的质量也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
其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受到数字鸿沟和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影响。
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匮乏,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应用能力存在差距。
此外,教育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成为重要任务。
未来,教育信息化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展。
首先,教育信息化将更加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其次,教育信息化将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
通过智能化的学习系统和智能教育工具,教育过程将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追求,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著特点。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
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
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
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
因此,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早日实现多媒体进每一间教室,实现校校通。
但在调查中发现,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
2、教学资源及软件建设滞后一方面学校教学软件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不知道学校有这些资源;二是这些资源一般由学校的资料室集中管理,教师使用时可以去借,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或是嫌麻烦;三是有些教学软件实用性较差,教师使用时感觉效果不好,不愿意用;四是多数教师不会对购买来的教学软件进行再加工或者没有时间加工等等。
这些情况既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积极性。
3、信息技术培训重技能轻应用这几年,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及人事部门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评职称时必须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搞得轰轰烈烈。
但是从培训内容上看,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
导致目前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大多都是单一模式一一课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属于最低的层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因此,仅有技术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面向教学应用、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使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更深理解,能在更高的层面上使用信息技术,从而为教学服务、为教师自身学习与科研服务。
4、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前几年的“扫盲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5、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不够重视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意识不强,我们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项核心任务,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仍处于研究与实践阶段。
在信息化大潮不断涌来之时,学校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就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
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对策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具体实际采取以下对策,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我们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因此,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实质进行重新认识,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
①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新课程的实践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教与学活动要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教与学的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这也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
②将教学内容变成信息化学习资源首先是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而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
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作为师生的学习资源;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最后,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供学生评议、分析与讨论。
③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构建知识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等数字化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2、完善硬件环境,提高设备利用率①完善硬件环境目前,我国还有较大部分的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仍然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城郊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很多学校的部分年级没有多媒体进教室;由于网络教室缺乏,其他学科教师很难有机会开展网络教学。
另外,早期配置的设备故障频频,需要升级换代。
总之,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是一个长久性的问题。
②提高设备利用率虽然每所学校都配有至少一间多媒体网络教室,但其主要用途是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使用,其他学科几乎不用,而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也都是教师上课时使用,一直不允许学生使用;几乎每所学校都配置有摄像机(或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但调查显示,这些设备只是在公开课、大型活动时才使用,而且一般是信息技术教师在用,其他学科教师和学生基本没有机会使用。
因此,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学校应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统一管理、合理安排,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硬件环境建设,使多媒体设备进每一间教室,同时增加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教室的数量,尽量创造条件,使师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与网络,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
3、有计划地建设区域性教学资源库一直以来,信息化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问题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
而资源的严重缺乏也正是影响目前校园网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造成了校园网只用于信息发布。
因此,资源的建设迫在捷眉,并且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
资源库的建设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不同渠道进行。
首先,充分利用网络中已有的资源,将各类网站中对教学有用的资源收集起来,分类整理,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其次,可以根据实际选择购买由专业公司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库,但要注意不能重复。
可由上级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合理采购、资源共亨。
另外,收集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虽然数量较少,但实用性强。
通过上述二种渠道建设的资源库,具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等的特点,且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等方式,使广大一线教师都能够在教学中随时选用所需的教学资源,节省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研究。
4、探索新型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往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只关注技能,基本不涉及应用层面。
培训方式也都是单一的讲授式,即讲解——示范——模仿——做题目,使得教师在培训中都是模仿操练,没有自己的主动创造,这也是纯技能培训的一个弱点。
新的培训模式应该是一种面向课程整合与应用的新型培训模式,更多地协调如何把理论、技术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的培训内容。
通过互动参与,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进行整合,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以及案例设计等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必须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尤其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
课程整合不是机械地把信息技术强加在课程内容中,而是要综合考虑课程的具体内容、学生特点和媒体的特性,以实现优化组合。
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
②信息技术高级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
中小学教师经过了信息技术初级培训后,多数教师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教学中常用的工具软件,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想要学习新的技术;另外,部分教师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出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需求等。
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制定出分级培训计划与不同层面培训内容,由教师自主选择。
③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从单一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到网络,发展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因此培训部门也应探索面向课程整合、面向网络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
面向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培训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了解如何在本学科课程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体验如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
④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的共享得以实现。
在教师培训中应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网、城域网、校园网,将各种学习资源放在网上,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教师的学习成果如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学习体会等都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相应的网站中,既省时省力,又达到高效产出。
⑤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在开展面向整合与应用的信息技术培训的同时,应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互动式的新型培训模式。
任务驱动式:在培训中将所要学习的技术融入到真实的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在解决具体任务的同时学习技术,做到技术与应用并进。
主题探究式:根据学科内容选择培训的主题,在设计主题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中的问题,如资源的搜集与加工、学习成果的汇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