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证无上正觉道

合集下载

认识印心宗——心中心

认识印心宗——心中心

认识印心宗——心中心一、认识印心宗——心中心【具备何种条件才是传法师?】问:具备何种条件才是传法师?为人天师表,方堪能荷担心中心。

若没有这样的条件,就是本人再诚惶诚恐,也没有力量将心中心宏扬起来,毕竟修行人的眼睛是雪亮的,若老师没有道德,就一定会随着时间而湮没掉。

比如上师他自己,就是靠自己的修证来宏扬心中心,若他老人家没有这不可思议的道力,天知道心中心能否宏扬起来。

南无阿弥陀佛!丙:呵呵,上师是不是学六祖慧能,毁法衣,行大道。

答:您说的倒真的有点相象呢。

问:给学生灌顶的老师需要具备什么资格?答:目前的传法老师是老人在世时所委托,老人并没用过“资格”一词。

问:如何辨别真假心中心师傅?问:lvm问:厉害厉害,失敬失敬!不知总数有多少?答:我仅知道四比丘、八居士。

还不止这些。

问:能否把光荣榜贴一下?答:我早有此意,但在网上公开,须经本人同意。

故不敢贸然。

问:原来“有灌顶咒者约有十三人”这一段迷人之公案,今日终于真相大白了。

有您在,这个坛子不会塌。

您辛苦!向您老致敬。

答:记得哪个帖子里好象引用了这么一句话:群龙无首,吉。

坛子是大家的,请大家共同护持。

92、《心中心文集》释疑(1)“寂照照寂”答:(2)怖,即是极大挂碍,即是修道人的耻辱。

贵在时时察知,莫作等闲观也。

用功时无非摄心,但不可有一带尾,病根即从带尾上变化发生,当谨记。

如一善念起后如何,一恶念起后如何,一凛觉后如何,于寂然无念时又如何,觉后一刀两段,不得再拖尾。

若再有所计,不归入这本位去,觉亦为病,此便是带尾,不就此截断,又带下去了。

此是生死种子,尝体会得么?”老师叫我们在妄念来时不要理它,所以在觉察到妄念后,就不去理它了,注意不要“带尾”,需时时保持那个正念。

这里的“带尾”,是否与“灵龟曳尾”的意思相同?答:这里的“带尾”,是指觉后不能一刀两断。

若不能一刀两断,觉亦为病。

答:(3)答:”这是完整的一段话,别截开:“…………(前面讲禅宗),至于密宗,悟后更须密修,以期即“身”成就。

佛教初学课本

佛教初学课本

佛教初学课本清石埭杨文会仁山述【法界】无始终无内外强立名为法界法界性即法身因不觉号无明空色现情器分三世间从此生迷则凡悟则圣真如体须亲证【释迦佛生】证者谁释迦尊大悲愿示诞生处王宫求出离夜逾城人不知入雪山修苦行六年间习寂定从定起出山来坐树下心镜开天龙喜魔胆落睹明星成正觉启大教说华严尘刹海现宝莲悯凡愚不能听隐尊特显劣应说阿含第二时四谛法接小机证四果出生灭演方等破法执第四时谈般若二乘转教菩萨开显圆法华会学无学得授记涅槃经最后说显真常扶戒律五时教如是说亦融通亦分别化道圆归真际双树间吉祥逝荼毗后分舍利阿育王变古制碎宝末造浮图役鬼神遍阎浮优填王始造像令后人修供养【结集三藏】大迦叶命阿难结集经石窟间修多罗是经藏毗奈耶是律藏阿毗昙是论藏正法隆外道丧藏分三部十二遇有缘作佛事【大法东来】汉明帝梦金人求圣教遣蔡愔腾兰来经像至初译经四十二道教徒兴恶念请焚经为试验道经毁佛经全光炽盛耀人天善男女皆生信求出家期现证建十寺安僧尼三宝备始于兹【十宗】溯源流知宗派宗有十分大小〖成实宗〗成实宗,六代盛高僧传可为证〖俱舍宗〗俱舍宗陈至唐五代后渐微茫此二宗是小乘律小大七大乘〖禅宗〗传心印为禅宗佛拈花迦叶通授阿难为二祖次第承皆可数第十二号马鸣造起信大乘兴十四祖名龙树入龙宫华严遇传世间法雨澍造诸论施甘露廿八祖达摩尊来东土示性真离文字要亲证有慧可得心印传僧璨为三祖信心铭超今古第四祖名道信知无缚解脱竟五祖忍居黄梅东山上道场恢第六祖名慧能传衣钵道大行六祖下二禅师南岳让青原思南岳下一马驹踏杀人遍寰区青原下一石头石头路滑似油分五家派各别临济宗行棒喝玄要分宾主别人与境夺不夺沩仰宗示圆相暗机投义海畅曹洞宗传宝镜定君臣行正令云门宗顾鉴咦一字关透者希法眼宗明六相禅与教无两样〖律宗〗既明宗须知律持五戒本乃立为沙弥持十戒比丘僧具足戒戒二百又五十尼增百戒始足梵网戒制菩萨重有十轻四八律门祖优波离承佛印肃清规先束身次摄心得圆通证道深唐道宣精毗尼大小乘咸总持宋元昭继其后著述多善分别既明律须研教辨权实判大小〖天台宗〗北齐朝有慧文读中论得其精祖龙树立三观空假中归一贯传弟子南岳思止观法万世师第三世有智者演教观判高下藏与通别与圆此四教至今传谈性具善恶兼百界如有三千此一派号天台宗法华佛慧开〖贤首宗〗华严经最尊胜初传来在东晋杜顺师是文殊阐华严盘走珠第一传得智俨作搜玄记十卷第二传是贤首探玄记世希有清凉疏释新经并作钞博而精小与始终与顿至于圆五教振四法界十玄门暨六相义最纯因该果果彻因摄万法归一真圭峰密疏圆觉大钞详小钞略此一派贤首宗亦行布亦圆融〖慈恩宗〗(一名法相宗一名唯识宗)唐玄奘游西域学瑜伽祖弥勒依戒贤大论师亲传授历年时归长安传窥基通因明善三支成唯识作述记破邪宗伸正义有现量有比量究竟依圣教量遍计执依他性二者离圆成证此一宗号慈恩先谈相后显真〖三论宗〗(一名性宗一名空宗一名破相宗)三论宗传最古秦罗什来兹土真空义为第一群弟子竞传习曰中论曰百论十二门为三论唐吉藏施大功三论疏传海东法藏释十二门宗致记至今存〖密宗〗(一名真言宗属天竺灌顶部)善无畏至长安唐一行受真传作疏释大日经真言教始得明金刚智及不空接踵来广流通灌顶法不轻授非法器转获咎立禁令自明始秘密宗敕停止〖净土宗〗(一名莲宗)晋慧远住匡庐结莲社德不孤魏昙鸾修妙观生品高瑞相现唐道绰暨善导唱专修为妙道此法门三经说大经该小经切观经语最惊人许五逆得往生三藏教所不摄佛愿力诚难测一称名众罪灭临终时佛来接下中上根不齐一句佛同生西既往生皆不退亲见佛得授记净土宗真简要协时机妙中妙〖忏法〗上十宗已说完忏悔法更须探慈悲忏何人集志公等高僧十梁武帝心至诚度故妻脱蟒形唐悟达有夙业人面疮生于膝遇神僧为洗冤三昧水浇即痊作水忏后世传如法行利无边【诸法】为学者须知法染与净善分别〖五蕴〗色受想并行识此五蕴本空寂〖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此六根应须记〖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尘亦须识〖十二处〗前六根与六尘十二处常相亲〖十八界〗根尘接有六识十八界从此立〖转八识成四智〗末那识为第七阿赖耶第八识八种识为心王转成智性发光大圆镜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此四智一心圆八识转体用全〖三身〗曰法身曰报身曰应身是三身自受用他受用一报身说二用胎生身变化身此二种皆应身约为三开为五相无定随机睹〖五眼〗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并佛眼名五眼见所见皆无限〖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尽通圣与凡各不同〖四谛〗曰苦集曰灭道四谛法须寻讨〖十二因缘〗自无明至老死十二因为缘起顺流转逆还灭当处空无分别〖六度〗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自他苦从此度〖四无量心〗慈与悲喜与舍四无量称圣者〖涅槃四德〗曰常乐曰我净此四德涅槃证〖十界〗有情界说六凡三途苦须先论曰地狱曰饿鬼曰畜生苦无比曰天道曰人道曰修罗乐事少曰声闻曰缘觉取灭度为独乐曰菩萨曰如来抚众生如婴孩此四圣并六凡为十界一性含〖器世间〗既论身须论土土为依身为主四大洲共铁围七金山绕须弥为大地风力持水火金不相离水轮含十方界性流动如何载业力持得自在风金摩火现彩庵摩果比阎浮果体圆圆如球彼上下与四周人与物如何留楞严经秘密说善会通不可执日与月绕虚空不堕落谁之功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三世改南与北西与东并四维上下通观十方人在中人居地地居空数此地至大千凡圣居各有缘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分四土自台教前二粗后二妙法性土净化土染化土分三土贤首教如是说从本源生枝节娑婆界极乐界华藏界及余界界非界非界界重重涉各无碍【劝学】学佛者首在信信而解解而行由解行至于证识次第辨邪正宗说通理事融破我执第一功四句离百非遣妄念消真性显【叙述古德】古之人行履笃言不诳心不曲守清素如慧开竭尽施不积财自洁者如道林入深山远女人尊师者如道安服苦役心自甘孝亲者如道丕为养母自忍饥父捐躯为报国丕苦求骨跃出高尚者如道恒避荣命入山深感应者如道生石点头听讲经求通经如灵辨骨肉穿妙义显冲举者尼净检凌霄去身冉冉神解者李通玄华严论千古传机捷者灵照女老庞公徒延伫举十德励初学依此修成正觉【余韵】三字偈随分说如风过万籁歇非有言非无言会此意是真诠。

关于菩提的49个诗句

关于菩提的49个诗句

关于菩提的49个诗句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菩提偈》2.生长菩提子,遍盖天中天。

——寒山《诗三百三首》3.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白居易《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4.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贾岛《夏夜登南楼》5.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白居易《道场独坐》6.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白居易《因梦有悟》7.暗数菩提子,闲看薜荔花。

——皮日休《寂上人院联句》8.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台上菩提树。

——皮日休《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9.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

——司空图《与伏牛长老偈二首》10.珠穿闽国菩提子,杖把灵峰榔栗枝。

——曹松《送乞雨禅师临遇南游》11.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惠能《菩提偈》12.我生不识须菩提,薛鹤杨梅姑置之。

——钱时《袁尚右座中王屯田出与可竹甚奇归成古调》13.菩提一切皆具足,刮膜分光诚岂弟。

——苏籀《龙翔真歇和尚求诗赠一首》14.怪来尊老升歌席,移就菩提养病坊。

——刘克庄《三和妆字韵陈魁载酒》15.菩提只在摄心官,日观元同月观看。

——吴潜《再用出郊韵似延庆老三首·菩提只在摄心官》16.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李群玉《法性寺六祖戒坛》17.我行蒋山来,解辔菩提坊。

——赵蕃《九月十一日雪二首·九月天雨雪》18.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

——苏轼《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老可能为竹写真》19.阎浮提中大福田,莲花会上菩提记。

——黄庭坚《南山罗汉赞十六首·万山相倚碧漓岏》20.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翰墨场中老伏波》21.菩提熏种,慈氏言参。

——黄庭坚《头陀赞》22.菩提本自非言说,默默知师得更深。

——张耒《赠圆明老》23.菩提无树镜非台,虚净光明不受埃。

——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菩提无树镜非台》24.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无上正等正觉

无上正等正觉

无上正等正觉佛出世,四十九年说法,不过给人方便,使人觉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无数修者孜孜不倦地追求的也是它,对一般人甚至一些修者来说实在高不可攀、神秘莫测。

事实上正是因为人们把它神秘化、高深化,才离它越来越远,其实佛祖告诉我们的真象离我们并不遥远。

那么什么是无上正等正觉呢?又怎么来成就呢?其实抛开证成讲,正等正觉就是对一切的等觉、遍处,是对大道的真正觉悟,言其无上者,极也,真常也,唯一也。

修者常等觉、遍处的结果是与大千若一,证成了正等正觉,而证成了正等正觉,也就自然自在地等觉、遍处、处处见道了,修行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地互相促进,而非一定要不敢先正等正觉,待成就了后再正等正觉。

眼前一切即道,道从来就是如此,观之无形,用之无方,其体虚灵,其相宛然,体相一如。

这个大道并不因为你悟不悟其体相会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为你悟,会另外能找出一个什么,大道从来就在眼前,是现在的一切,当下的一切,当下的大千,只不过是你觉与不觉,所谓一叶障目,并不因为你因障目而事物不存在,也不因你不障目事物会有所改变,同样,未修行人若一叶障目,由于小我的障碍而对大道无正觉,我执、法执若心尘,本心因心尘所障,故见不了大道。

说眼前的一切就是大道,一般人说啥也不会相信,因为他以他所谓的“现实”、“实践”、“真实感觉”证明不是大道,这怎么会是道呢?他不知我们没有见到,并不证明其不存在,见到的也未必真如你所见,何者,一叶障目而已,非正等正觉的凡心若心尘,心尘障心而已,而悟者自觉,证成者自在。

此心至灵,道有至力,同样是眼前的一切,常人发非正等正觉心、常心、执心,则见到的是凡事物,修者升起正等正觉心、归真心,则见到的是真道,得大自在,万化由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同时这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道理,人们鄙视之,说太唯心了吧,实则是人不觉,只有真信、正见、正觉,才能真入、真行,方能成就,故信则有,不信,则不觉,无真行,无成,故不信则无。

故修者须常升起正等正觉,须舍小我,去心尘,逐渐磨小眼前的树叶,使本性逐渐显露出来,成就你的正等正觉。

成佛路上果位的划分——关于佛教果位的知识浏览

成佛路上果位的划分——关于佛教果位的知识浏览

成佛路上果位的划分——关于佛教果位的知识浏览⼀、佛、菩萨、罗汉的说法是按照⼤⼩乘做的简单划分。

如按⼤乘圆教之义,则把成佛路上的果位分为五⼗⼆个阶位。

从低到⾼分别是: 1、⼗信:也叫“⼗信⼼”,即信⼼、念⼼、精进⼼、慧⼼、定⼼、不退⼼、回向⼼、护法⼼、戒⼼、愿⼼。

2、⼗住:也叫“⼗⼼住”,即发⼼住、治地⼼住、修⾏⼼住、⽣贵⼼住、⽅便⼼住、正⼼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住、灌顶⼼住。

3、⼗⾏:也叫“⼗⾏⼼”,即欢喜⼼⾏、饶益⼼⾏、⽆嗔恨⼼⾏、⽆尽⼼⾏、离痴乱⼼⾏、善现⼼⾏、⽆著⼼⾏、尊重⼼⾏、善法⼼⾏、真实⼼⾏。

4、⼗回向:也叫“⼗回向⼼”,即救护⼀切众⽣离相回向⼼、不坏回向⼼、等⼀切佛回向⼼、⾄⼀切处回向⼼、⽆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切众⽣回向⼼、如相回向⼼、⽆缚解脱回向⼼、法界⽆量回向⼼。

5、⼗地:也叫“⼗地⼼”,即四⽆量⼼、⼗善⼼、明光⼼、焰慧⼼、⼤胜⼼、现前⼼、⽆⽣⼼、不思议⼼、慧光⼼、受位⼼。

6、第五⼗⼀位;称为⼊法界⼼,即为等觉。

7、第五⼗⼆位:称为寂灭⼼,即为妙觉。

即是最⾼圆满的果位——佛。

⼆、补充说明: 1、⼀般说的阿罗汉是⼩乘四个果位中的最⾼果位,其初果须陀洹断惑的程度等同于圆教初信位菩萨,但是神通智慧与圆教初信位菩萨⽆法相⽐。

同理,⼆果斯陀含断惑程度等同于圆教三信位菩萨,三果阿那含断惑程度等同于圆教五信位菩萨,四果阿罗汉断惑程度等同于圆教七信位菩萨。

辟⽀佛断惑程度等同于圆教⼋信位菩萨,权教菩萨断惑程度等同于圆教九信位菩萨。

圆教初住以前的⼗信位菩萨没有证得法⾝,也叫“假菩萨”,⼗信位圆满则明⼼见性,⼤彻⼤悟,进⼊圆教初住位,即是法⾝⼤⼠,才是“真菩萨”。

2、在佛教中,最低的果位是⼤乘初信位菩萨,即⼩乘初果,证得此果位,则已⼊圣流,不再是凡夫,虽然未出六道,但永不堕落三恶道,天上寿命终尽,降⽣⼈间,⼈间寿命终尽,上升天上,如此七次往返,即证得阿罗汉果位,出离轮回,永⽆分段⽣死。

佛 教 常 用 名 词

佛 教 常 用 名 词

佛教常用名词1,佛:觉悟的圣者(无上正等正觉,觉、行圆满)。

佛的十种名号:⒈如来:如实知道自已如何轮回来此世界,如实出家,通过如实发现、验证四圣谛法,如实断除五取蕴轮回,一切所说皆如实。

“佛于初夜成最正觉及末后夜,于其中间有所言说尽皆如实,故名如来。

复次,如来所说如事,事如所说,故名如来。

”(《长阿含?清净经》)。

“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著世间法。

所以者何?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出一切世间。

”(《中阿含?青白莲华喻经》)故名如来。

2,阿罗汉:已经断除烦恼,证得无为涅磐,应受人天供养,故名应供者。

“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彼尊者知法已至得阿罗诃(汉)。

”《中?愿经》3,正遍知;也名(等正觉),遍知一切众生,遍知三界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遍知四谛法,获得无上智能的正等正觉者。

4,明行足:自解一切无明处,能为他人解释无明处,熄灭了身口意无明诸行,具足三明的圣者是为明行足。

5,善逝:善:意为善解;逝:为去除。

善逝,就是用善法脱离了苦谛,灭除五取蕴的解脱之人。

6,世间解:已经证悟了世出世间的所有无明处,于肉身世间,如实了解世间的苦集之因,如实解脱于三界世间的因缘缠縛,如实为天人和世人讲解四真谛的圣者,是名世间解。

7,无上士:获得了人间与天界无上的法要,没有比他更加圆满、更好、更超胜的。

天上人间无有可比者。

8,调御丈夫:不依靠他人、他力,具足八正道。

善于调御自已,善于调御世人与天人皈依住戒的圣者。

9,天人师:能为人天讲解一切善法,解析一切疑难,是为天界和人间的导师。

10,世尊: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天上人间所共尊崇,故名佛世尊。

2,法:觉悟的方法,知见并解脱“色、受、想、行、识”五受阴的办法-------三十七道品法。

遵照、不偏离四圣谛。

修四念处,行灭苦道,证无为(涅磐)。

3,僧:灭苦解脱梵行僧。

4,三宝:佛、法、僧。

5,四真谛:苦,集,灭,道。

也称四圣谛。

天仙与佛的区别(二)

天仙与佛的区别(二)

天仙与佛的区别(二)
天仙与佛的区别(二)
仙,就是山人;佛,就是弗人。

仙,超凡脱俗,游山玩水;佛,无上正觉,法纪森严。

仙有五品:天仙、神仙、陆地仙、人仙、鬼仙。

天仙在仙岛群岛洲,神仙居无定所,陆地仙在万年界,人仙在千年界,鬼仙在阴阳两界间。

佛有十级:分别居住在莲花洲、婆罗洲、迦叶洲、瀛梧洲、阿弥陀佛洲、仙岛群岛洲、三界往返洲、广寒洲、神洲、无上正觉洲。

天仙都是佛,仙岛群岛洲的天仙都获得了佛果。

佛不是天仙,佛不证得无上正觉决不罢休。

佛是庄严的,仙是灵动的,拜佛容易成仙,修仙很难成佛。

欲成仙,须拜佛。

天仙的果位在佛界属于中级,就像是大学生,天仙以上还有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天仙就如大学毕业不再继续上学,而佛是绝对不放弃继续上学的。

天仙以自娱自乐为主,不关心天界和人间的事,佛不求娱乐,不迷恋暂时的轻松,以获取无上正觉为主。

天仙是全宇宙所有生命中最自由、最快乐、最幸福的生命,属上帝的宠儿,既不承担任何责任,也不尽任何义务;佛是宇宙中最有智慧的生命,最严以律己,必要是要承担责任和义务。

天仙具备一切神通,但这神通主要是一种自娱自乐的玩耍手段;佛随
着果位的升高,具备不同层次的神通,但这神通主要是用来负责和尽义务的。

成天仙的路径和成佛的道路略有不同,成天仙毫无禁忌,成佛却戒备森严。

成天仙容易,成佛难。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略谈闻熏与四法行

略谈闻熏与四法行

略谈闻熏与四法⾏略谈闻熏与四法⾏周贵华四法⾏,即亲近善⼠、正闻熏习、如理作意(如理思维)、法随法⾏,简称师、闻、思、修,在解脱道中为⼊流之⾏,即证⼊初果的学修之正⾏,⽽在菩提道中是证⼊初地之正⾏。

四法⾏本为佛教的基本法⽬,但在近世中国佛教实践中少有切实遵⾏,这⾥从正闻熏习即闻熏⾓度略谈⼀⼆。

在四法⾏的前两项中,有两点属于前提性质:⼀是需善知识(善⼠)即师的直接指导,⼆是所闻以佛陀圣教为本。

此⼆如果具⾜,称闻思修为具⾜发起,否则为⾮具⾜发起。

具⾜发起为上。

其中,善知识(善⼠)有种种。

佛是根本善知识,因位圣者也是善知识,这两类乃真正善知识,即圣者善知识,因具真正的智慧与德能。

发⼼凡夫也是善知识,但⽆真正智慧,德能也⾮⽆漏,所以称凡夫善知识。

凡善知识都极为难得,在末法时尤其如此,虽然末法时现前的基本是凡夫善知识。

有亲教师者,也需其他善知识,且亲教师在⽣⽣世世修学中当有很多,并⾮唯⼀。

要知道,在多⽣累劫修学过程中,根本善知识即佛都会有⽆量,何况属因位的亲教师!⽹友“常_如”认为,不能将凡圣截然划界,否则难免⾼推圣境,凡夫就⽆法转化为圣者。

这⾥似有误解。

划界并⾮意味完全斩断凡圣间的联系,⼆者内在是有善性关联的,这保证了转化的可能。

为什么要划界呢?诚如⽹友“佛⼦要⾏菩萨⾏”所说:“对善知识划界是必要的,这可明确凡圣之别,指明修⾏者的努⼒⽅向。

⾼推圣境也是必要的,就怕将凡夫境界与圣者境界相混淆,否则还成什么佛?”简⾔之,对初学者⽽⾔,将外道乃⾄世间⼀切与三宝区分开来是必须的,在三宝中将凡圣区分开也是必须的,因为平等、⽆差别是圣者境界,⾮初学凡夫所能直接契⼊,从有差别到⽆差别才是善巧修学的⽅向。

“亲近善⼠”中的善知识,是⽣命形态的,代表佛宝与僧宝,⽽在“正闻熏习”中所要闻熏的⼀切善知识之教,也是善知识,但⾮⽣命形态的,可代表法宝。

在后者这类特殊善知识中,佛陀之教乃圣教量,为根本。

在末法时期具格的⽣命形态的善知识不易现前,佛陀之教作为善知识,地位尤显突出。

南海佛王慈训

南海佛王慈训

南海佛王慈训时间:七十八年岁次己巳十月十九日地点:潮州齐荣佛堂南针引入鼎船海潮音量法声传佛法无量祖室印王者居中圣贤仙吾乃南海佛王是也奉母命降至佛轩参叩母驾贤徒安宜吾今临坛会徒心欣哈哈止海潮之音何处聆鼎船之中聆仙音祖师心证会心同一指直超三界天一贯之道混沌开上帝降道慈心怀一贯金线无行论有形金线莫放开一代宗师代天宣承天奉认当明牵引导修子归上岸慈心慈情修子连一条金线无断绝中间缺一不可全祖室之下圣职员带祖导命化众全圣职之下人才辈服从前贤之教诲冥冥之中有金线无形称之上天尊违逆有形之金线无形金线自断迁上帝公正无循情认道归真方要清卯文赐德道师辈听祖调遣心服膺开荒渡大任劳怨服从前贤之旗旄上顺天意服师意顺利扬帆化荒蛮月珠贤徒诚心至不畏艰难努力为上天明鉴虔心专不昧功果无为前珠英丽云快前进心境升华不改迁步步根基做稳固层层升华道理研不昧事理执一边方能踏上菩提城柏宗全荣研理数开荒宣法首要全心境无明尽去却霁风光日共明全理无止境不执相脱去顽空束缚情尽心尽力为道奔无为之心发端先家一贤徒研理全宣发天意是非迁不落俗套心名境见境转境勿被迁惠华贤徒研理明不执一边明心全年纪虽小发道心莫执功德俗人牵心境常宁无挂碍仙佛训示研明全祖室之内共徜徉心法印证在心经吾言虽浅尔等悟不听训言心不宁莫要表面整光鲜道理不进不升华祖室既入心音聆不可入室无践迹慈怀发放循理处无为俗尘扰心迁离修之心离天心金线断了不堪言修道之人慈悲最不可得理不饶人上天有眼清浊分赏罚分明不容情因果定律由心起一念一善神俱明一念思恶不容情莫要放心野马奔鬼神至德洋洋乎在尔左右尔心间至性佛子居何处莫要不寻障蔽全礼节不可轻忽视日常不宁神佛迁大众明理不惧魔大成心志不远迁心中常使无明去佛仙合体共进前体恤之心加保全关怀众人不私偏件件心事难言全只盼贤徒会母心心境莫要被物牵母亲在尔之心上莫离此心观此情吾示至此放乩笔哈哈现身注解:1. 服膺:膺音“一ㄥ”,受也。

服膺:存于胸中不忘。

2. 旗旄:旄音“ㄇㄠˊ”幢也,旗竿上端毛饰之称,旗旄意指旗下也,此处引伸为“领导”。

成就无上正觉的五心

成就无上正觉的五心

成就无上正觉的五心[贤崇法师]加入时间:2011年3月29日点击:215成就无上正觉的五心(禅三班第二期贤崇法师开示)贤崇法师讲,同济大学石莹居士整理——空杯装水——贵在坚持——敢为天下先——皆是过程——难得“明白”——修五心观念、思维、心灵,是禅修的对象,心灵的建设也是佛教思想的重点,因为心灵是身体和心理的最终归宿。

菩萨五心,这五心指的是不舍心、平等心、无畏心、同事心和学习心。

禅修的目的在于让身体和心灵良好地吸收有营养的东西,让这些补品滋养我们的身心,以使自己产生巨大的能量。

空杯装水每个人都在成长,成长的过程注定是要受到磨炼的,这些磨炼让我们懂得了越来越多的道理,可是通常这些道理不会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产生质变,这是因为我们对这些道理仅仅是停留在理解和接受的层面上,它们的作用根本不足以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暂且不论这些道理和知识可不可以帮助我们改良心态、改变生活,在某些时候,这些东西的产生对身心灵成长无助反有害。

一个人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容易生起傲慢、自大之心,使人们目空一切,在人前夸夸其谈,对个人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

禅修就是帮助我们远离那些有害的因素,使人得以达到光明的彼岸。

禅修使得我们谦逊,就像杨柳,越是枝繁叶茂,头越是垂得很低。

只有觉得自己像白纸一样,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人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识;而那些自以为已经才高八斗了的人是不会去虚心受教的。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少不更事的孩童,不管是面对什么,都觉得趣味无限,带着孩童的好奇心去了解、去学习。

不过学习不是不管黑白的照单全收,而是把所有传递来的信息全部吸收,然后再通过分辨,将有益的留下,无益的剔除。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原来所学的搁浅,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如果在学习的时候抱着分别、审视和评判的心态,最后我们究竟能学到什么呢。

这里有一个公案: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

进门后,他对大师的徒弟说话态度十分傲慢,老禅师却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

新生儿很多有不同程度的先天残障,念此经可孕育聪明健康的宝宝

新生儿很多有不同程度的先天残障,念此经可孕育聪明健康的宝宝

新生儿很多有不同程度的先天残障,念此经可孕育聪明健康的宝宝00作者:佚名我曾在电视上看到报告说目前中国的先天性残障儿越来越多,平均每四个家庭就有一个残障儿.这无疑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和压力.残障者,谓诸根不具也,是为业报现前而自遭苦果也!有善知识言其自入胎识,意根之作意下,长育诸根.若欲生健康聪明之婴孩,当诵能灭业障之经文和佛菩萨圣号.昔曾有人出帖寻相干问题之答案,故贴于下:佛告曼殊室利。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曼殊室利。

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

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

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

散种种花烧种种香。

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

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

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新净衣。

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

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

鼓乐歌赞右绕佛像。

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

随所乐求一切皆遂。

求长寿得长寿。

求富饶得富饶。

求官位得官位。

求男女得男女。

若复有人忽得恶梦。

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

或于住处百怪出现。

此人若以众妙资具。

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

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

或有水火刀毒悬崄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蜓蚊虻等怖。

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

一切怖畏皆得解脱。

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

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复次曼殊室利。

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

乃至尽形不事余天。

惟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

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

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

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

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

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

众苦皆除。

所生之子身分具足。

形色端正见者欢喜。

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在这里,经文讲的是要产妇至心念药师佛的圣号,礼赞药师佛的广大巍巍功德,并且十分恭敬地供养药师佛,这样的话,就能消除在孕育和生产的过程中的苦恼,而且所生的小孩诸根聪利(就是身体健康头脑聪明之意),也没有非人来夺小孩的精气.没有非人来触扰是十分好的事情.在末法时期,修行人多遇五十阴魔之害.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在这里讲的也是要欲生小孩的女人来求生男女,应该恭敬地礼拜和供养观世音菩萨.当然,女人应该来读普门品.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可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第六这里讲的是在小孩出世后起的七天内要读地藏菩萨本愿经,更加上念地藏菩萨圣号一万遍可得种种善果.当然,读经念菩萨名必须要回向给新出生的小孩。

巅僧文言文翻译

巅僧文言文翻译

巅僧勤学不懈,朝夕精进,常于深山古寺,面壁参禅,夜观星辰,日赏明月。

其心无挂,意无所系,终日静坐,如如不动。

世人皆称其为“巅僧”,言其境界高远,犹如山巅之僧。

一日,巅僧于禅房中,遇一难题,久思不得其解。

遂于夜深人静之时,步出禅房,望月沉思。

月光洒在其身上,如披银甲,熠熠生辉。

巅僧叹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间万事,皆无常也。

吾辈修行,岂可沾染尘埃,为俗世所困?”言罢,巅僧返回禅房,铺纸研墨,提笔赋诗一首:月照禅心静如水,空山幽谷寂无声。

世间万物皆无常,修行路上莫沾尘。

诗成,巅僧吟咏再三,自觉心境更加清明。

自此,巅僧修行更加精进,悟道之路渐入佳境。

又一日,巅僧于禅房中,闻一外道学者来访。

外道学者言辞锋利,善于辩论,欲与巅僧一较高下。

巅僧不为所动,静坐闭目,任由外道学者滔滔不绝。

外道学者见巅僧不为所动,心生敬意,遂放下辩论,请教巅僧修行之道。

巅僧微笑道:“修行之道,无他,一心向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而已。

”外道学者听后,如获至宝,遂皈依佛门,成为巅僧之弟子。

巅僧于禅林中,传道授业,度化众生,名扬四海。

其弟子众多,皆因巅僧的智慧与慈悲,得以解脱生死,证悟菩提。

岁月如梭,巅僧年事已高,却依然精神矍铄,法力无边。

一日,巅僧于禅房中,召集弟子,言道:“吾年事已高,不能久留人世。

吾欲归隐山林,闭关修行,待机缘成熟,再出山度化众生。

”弟子们闻言,悲痛不已,纷纷恳求巅僧留驻世间。

巅僧微笑道:“生死轮回,乃自然之理。

吾辈修行,旨在解脱生死,岂可拘泥于尘世?”言罢,巅僧收拾行囊,辞别弟子,独自一人,踏上了归隐之路。

其行踪神秘,世人皆谓其已入空门,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巅僧离世之后,其言行事迹,流传于世。

世人皆以巅僧为楷模,勤修佛法,以求解脱生死,证悟菩提。

译曰:昔日,有僧人名为巅者,生于禅宗之地,自幼入佛门,勤修佛法,立志成佛。

巅僧聪慧过人,学识广博,通晓诸子百家,尤其擅长禅宗。

其师傅见其慧根深厚,便传授他无上的秘法,希望他能悟道。

道的概论

道的概论

道的概论(论道)道:是天地的祖(本)源,包罗万象,无所不在。

道者:真理也,由无极而降,混无所生。

真理:理者——不离人之天性,人性中之性理也,此理只是虚空中之一点真灵,人能皈依于此点真理,则是认理而归真矣。

道者:心也,人之本性也。

心者:平常的心也,儒家的仁德心,道家的善良心,佛家的慈悲心,耶家的博爱心,回教的恻隐之心(同情心)。

心者:性中缘境之幻影也,心性不是一不是二,如形与影,凡夫自然有之本性,随性之施者就为道。

道:天道、地道、人道天道者:自然法则也,日、月、星辰的回旋之道,即正道也。

绝不得越轨,是公正无私之一大道也(天道降于地道)。

地道者:地球之康荘大道也,非崎岖羊肠道也(地道扬于人道)。

人道者:道德之道也。

德者:爱人之心也,儒家之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也。

(三纲:君臣、父子、夫妻;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仪、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德养运、善养福,德是心、善是身(行),身心是命的总和。

做人是艺,一切术之技,艺术点亮生命,情感温人心。

仙佛的本心是诚正纯一:儒之执中贯一,道之抱元守一,佛之万法归一。

耶之默祷亲一,回之清真返一。

此五教之一字,其理同源也,天下万事皆由一起,而后止,所以一加止乃正字也,此五教真理也。

(教者:乃法布施也)自古以来天道(天机)真理未曾轻泄,际此三曹普混乱,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开方便之门,真道普降,凡有道的根缘者,均能得之。

实为万世难逢之良机也。

如能诚信儒家这仁德,发扬佛家之慈悲,兢兢以救世为怀,广施布化,普渡众生,体天行道,大开善门,轻财重道,提供善举,比比皆是,无量功德。

论修道古人之修道者:多数由于仕途淡薄,或商场失利,或情场失意,或受逆场刺激,始愿放弃家庭与名利,遁世入空门隐于深山而自修以补过;此皆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鲜有涉世未深,而放弃名利,家庭,是古人之修道,仅修之而度己,莫怪九六原灵,仅能度回四亿者也。

今之修道者,远非昔比,不妨奔逐名利,不妨家庭之累,只要能修身,明道德,守纲常,以信待人接物,慈悲为怀,虽在家亦可修道,亦可以成道,只要正己化人,修已度人,造功立果,此乃今之修道也。

印度连续剧《佛陀》里面的经典开示

印度连续剧《佛陀》里面的经典开示

印度连续剧《佛陀》里面的开示1.人毕生之中,无时不在变化,由出生婴孩长为少年,又从少年步入老年,这是自然规律,而我们和自然规律有什么不同,自然影响着我们的内外。

--第33集2.我们运用智慧,诸般苦行,追寻正道,如果此路前行不通,放弃也非不可取。

--第33集3.树木,随季节生长,春雨生荫,秋至萎黄,叶落飘零,同样,我们的生命也如此循环,时而幸福,又时而悲伤,没有什么是恒常的,我们的思想与身体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第33集4.爱,贪,乐,是肉体的感知,舍弃肉体的渴求,便坚如顽石,不受奈何,如云开日出,驱散黑暗,同样,若了知智慧之光,那一切的诱惑都将落于大地。

--第33集5.这一片叶,日月星都在其中,无阳光叶子不生,无云朵雨水不落,无雨水新叶不长,大地,宇宙,时间,知觉这一切事物,皆在此叶中。

我也如此叶,从未出生,我们只是昙花一现,因此,我们亦无死,只是消失不见,宇宙万物密不可分,本无差别是一体,是自然的本质。

这片树叶,是我,是我们所有。

--第34集6.不畏烈火灼焚,不畏气衰力竭,不畏销骨毁身,我今若不证无上正觉,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第34集7.大地的存在象征着我们能在对立的事物间保持正中,内与外,喜与悲,都是一体的两面,因欲望而感欢愉,终以悲伤结局。

生命的意义,众生皆应明悉,唤醒觉知,遨游天河,但你,必须脚踏实地,我明了了喜悦与悲伤,白昼黑夜,善行恶行,真实与虚幻,但其中关键,在于中道,那是生命之源,存在于每个人的觉知,不在身外。

--第34集8.爱因分享而滋长。

--第34集9.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不追忆过去,不妄想未来,仅仅按住在当下的每时每刻,你如此生活,就了解自己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明白了这些,我们将友好慈爱地对待他人,有了关爱,人们就能相互包容,也懂得了我们、他人和世间万物是一种能力,一种来源。

--第34集10.你的心专注地投入到这一刻,不念念追忆过去,不沉浸在未来的幻想中,活在当下吧,就是身心都投进此时此处。

佛法三归一的意思

佛法三归一的意思

佛法三归一的意思三皈依,即皈依佛(觉)、皈依法(正)、皈依僧(净)三宝,皈依两足之尊佛陀、皈依离欲之尊佛法、皈依众中之尊僧伽。

意为对佛法僧的归顺依靠。

佛陀是已经觉悟的人,法是佛陀讲述的觉悟之道,僧是全心全意依法修行的人。

皈依佛法僧三宝,就意味着自己愿意在生命的茫茫旅途中,以佛为榜样,以僧为助伴,踏上这条觉悟之道。

三皈依是我们建立佛教信仰的开始,进入佛门的前提,修行的开始三皈依之佛宝佛,梵语‘佛陀’,译为觉者,或智者。

即真正圆满觉悟诸法事理,了了分明,究竟无余的一切智人。

觉有正觉、等觉、无上觉三义。

正觉简别凡夫的不觉,和外道的错觉。

凡夫对于事物的真相不明,起种种颠倒,所以名不觉。

外道依于寻思推度,或有限的定力和通力,见著了事物的某些部分道理,妄执为全部的、真实的,而建立种种的错误理论,自命是觉者,实际上仍然是有漏分别心的错觉。

佛陀以无漏无分别智亲证诸法的真如实相,对于诸法的事相理体无增无减地平等如实觉了,是真正觉悟的人,所以是正觉者。

等觉即遍觉义,简别二乘圣人。

他们虽然是正觉,而未遍觉;因为二乘圣人自己虽然得了正觉,但不能起广大的慈悲心去觉悟别人,仅仅限于自觉而无遍觉。

佛陀如大良医,自医医人,兴运大慈大悲,以自觉去遍觉一切有情,所以是遍觉者。

无上觉简别菩萨。

登地的菩萨,虽然是正觉者而亦觉悟其他有情,但因烦恼障和所知障还没断尽,福德智慧两种资粮尚须进修,虽是自觉觉他的遍觉者,未到圆满无上。

唯有佛陀,自觉觉他的悲智行愿皆已究竟圆满,无有过上,无有与之可比并的人,所以是无上觉者。

诸经中说,如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义即无上正等正觉者。

总起来说: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

如《佛地论》说:‘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觉醒,如莲花开,故名为佛。

’。

华严集联三百[试题]

华严集联三百[试题]

华严集联三百[试题]《晋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偈颂集句百联住深法性,得上善根甚深功德,无上清凉升无上道,得正法流发无上意,得总持门断除烦恼,具足菩提常得正念,普行大慈见法如幻,以道自娱令出爱狱,永得大安体解大道,饶益众生善悟无碍,永得大安无上胜妙地,离垢清凉园灭除一切苦,圆满无上悲常住于寂静,而有深慈悲有无量自在,入不二法门观察真实义,建立智慧幢能说真实义,为现智慧灯安住平等相,广发大悲心远离一切有,圆满无上悲其心无所著,诸佛常现前自性真清净,诸法无去来常乐寂静法,而行慈悲心远离众生相,具足大悲心无上慧坚固,功德华庄严无有分别想,而行慈悲心而无众生相,常行大慈心离暗趣明正,除热得清凉常饮法甘露,安住宝莲华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平等观诸法,悲心救世间解彼真实性,得佛智慧光能与清净眼,为现智慧灯度脱众生海,满足大愿云智慧善分别,音声非如来诸佛常护念,百福自庄严观佛无厌足,闻法悉受持持戒到彼岸,说法度众生慧眼见一切,妙音满十方击无上法鼓,利一切世间语言无所著,智慧不可量演说于妙义,长养诸善根身自持净戒,我常修大慈常为佛所护,但以智可知慈悲依智慧,清净如虚空普雨润大地,如月行虚空法云雨甘露,净戒为涂香消竭爱欲水,出生智慧华圆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长养智慧树,开发菩提门观色如聚沫,持戒为妙香住一切智树,建无上法幢惭愧为深堑(注1),智慧如金刚常持清净戒,应生欢喜心具诸功德藏,起大慈悲心除灭虚妄倒,具足智慧明远离烦恼垢,增长菩提心饶益一切众,圆满无上慈即发弘誓愿,普放净光明大愿悉成满,百福自庄严言必不虚妄,心离于有无入一切智藏,度无量众生成就功德海,具足智慧身长养功德藏,具足智慧身慈悲甚弥广,智慧不可量无尽智慧海,一切世间灯持戒不放逸,了身如虚空精勤持净戒,慈悲度众生演说甚深清净法,令生无量欢喜心示现诸佛深妙法,开发众生菩提心开发众生智慧海,得见如来清净身照除一切愚痴暗,能然无上智慧灯所演妙法无穷尽,唯有诸佛能证知普令众生得法喜,犹如满月显高山普雨法雨润一切,难行苦行为众生能立无上正教法,常为世间良福田度脱一切众生海,得成最胜世间灯开示众生见正道,犹如净眼观明珠分别世间诸法相,安立众生净戒中善说微妙寂静法,得生广大欢喜心教化无量众生海,安住一切三昧门于诸佛所修善法,以无上道化众生满足一切大愿力,速成无上佛菩提随顺诸佛真实教,增长众生清净心常叹诸佛胜妙戒,增长众生清净心应当具足持净戒,常为饶益诸群生菩萨苦行无与等,如来神力遍十方信解微妙甚深法,成就清净无等心戒是无上菩提本,佛为一切智慧灯远离一切放逸行,当发无上菩提心则持净戒顺正教,普于众生放大光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示现生老病死患,舍离贪欲瞋恚痴除灭一切嗔恚毒,令生无量欢喜心具足护持清净戒,方便启导众生心常能具持清净戒,速成无上功德幢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永离尘秽毕竟清净,勤修众善具足菩提体解大道发无上意,舍离家难人空法中得一向意勤求佛道,说微妙法饶益众生究竟得到头陀彼岸,具足成就智慧藏身究竟成就无上胜行,悉以回向一切众生附四联: 消灭一切愚痴暗,超升无上智慧台出生无上菩提树,长养最胜智慧门显现明净智慧灯,永灭生死愚痴暗觉悟无量生死行,逮得不退智慧门唐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偈颂集句百联所行无碍,以法自娱具足惭愧,究竟清凉至法彼岸,长佛善根究竟清净,具足威仪履净法界,获胜善很说甚深法,升无上堂获最胜法,升无上堂证菩提道,得坚固身具头陀行,得坚固身入真实慧,得坚固身永持梵行,勤修善根恒守正念,常行大悲入深法界,获胜善根绝世贪爱,趣佛菩提深入佛智,得预法流入一切智,升无上堂舍离众恼,成就佛身见一切佛,升无上堂端正严好,清净调柔众德悉具,大悲所熏安住真如地,普照智慧灯善入音声海,坚住菩提心远离于众相,愿度诸群生则悟甚深法,而兴大悲心未曾有苦恼,决定成菩提心生大欢喜,佛放净光明体相无所有,光明靡不周二边皆舍离,一念得菩提常护诸佛法,恒涂净戒香我性未曾有,智眼靡不周入于真实境,照以智慧光具一切功德,得无上菩提如梦不真实,舍我而修行无有一切相,而兴大悲心离一切分别,得无上菩提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一心求佛智,平等行世间其心得安隐,有苦皆灭除供佛令欢喜,知身如虚空其心无染著,如法而了知方便行于世,寂静调其心处世而不住,见心无所生了世皆如梦,见心无所生于法得自在,知身如虚空心识犹如幻,色相无有边舍慢持净界,以法化众生勤行精进无厌怠,善了境界起慈悲法身示现无真实,慈心普遍等虚空无量法门皆自在,一切智性如虚空光明照耀靡不及,智慧增长无有边如来为说广大法,汝等应生欢喜心放大光明令觉悟,离诸热恼恒清凉众生有苦皆令灭,如来处世无所依供养一切诸佛海,得成无上照世灯悉使众生离诸苦,普于十方演妙音显示一切如来境,发生无量欢喜心愿门广大不思议,慈心普遍等虚空见佛自在生欢喜,发心回向趣菩提普灭众生烦恼热,恒演如来寂妙音而于诸有无行著,为度众生普现身能学如来之妙慧,而于众生起大悲为利众生而出现,不染世法如虚空广大寂静三摩地,清净光明遍照尊令生深信入佛智,普现明灯照世间悉能悟入如来智,未曾暂起分别心信解真实无分别,光明遍净如虚空随众生心而化诱,示甘露道使清凉雨不思议最妙法,发胜菩提大愿心一切如来同赞喜,十方众生悉慰安诸如来所悉亲近,为众生故求菩提常乐慈悲性欢喜,其心善软恒清凉愍念一切众生海,兴起无量大悲心则以智慧为先导,犹如影像现世间念念示现成佛道,种种方便化众生普使受持清净戒,应当速发菩提心十善业道悉清净,百福相好所庄严大悲哀愍救一切,妙音演说遍十方能于众生施无畏,普使世间得大明如幻如梦离分别,无垢无碍同虚空众行具足犹满月,发心广大等虚空于一切法无妄想,尽未来际救众生欲灭众生诸苦恼,为现法炬大光明但愿普与众生乐,未曾暂起戏论心智慧无边不可说,光明照世为所归善能安住无碍藏,未曾暂起戏论心能以妙慧善安住,为度众生普现身恒以大音宣正法,当念本愿度众生护持众戒到彼岸,成就无畏为世雄勤修三昧无二相,调伏众生遍十方深入广大智慧海,普作清凉功德池解了诸法犹如响,化导众生无有边众生幻化无有实,诸佛护念恒不忘以法长养诸功德,发心趣向大菩提譬如法界无分别,恒以智慧悉了知如月清凉被众物,以法滋味益群生法性真常离心念,佛眼广大如虚空知一切法不可说,脱众生苦无有余演一言音充法界,起大慈悲现世间入真实慧永无病恼,得清净命不矫威仪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广度一切犹如桥梁得清净手受持佛法,具惭耻行藏护诸根得善意欲洗除惑垢,证无上法究竟清凉附集句二十五联已证如来智,勤行广大慈思议莫能及,光明无有边随应演妙法,平等施众生速入如来地,普演广大音能灭众生苦,为兴大法云住于清凉慧,永离烦恼身永绝诸戏论,念报于佛恩破诸烦恼障,照以智慧光自性无所有,智眼靡不周灭诸烦恼患,放大清净光能成平等智,恒起大愿心除灭世间想,了达诸法空令除烦恼热,悉发菩提心令人难思清净法,发生无量欢喜心诸佛境界不思议,普贤身相如虚空普净福海除众苦,广说佛道悟群生世间烦恼皆令尽,菩萨功德无有边福德如空无有尽,佛境甚深难可思福德如空无有尽,大悲念物靡不周此乃能入如来智,而不生于取著心广大智慧无所碍,自然觉悟不由他具足修习诸功德,朗然开悟大菩提常为诸佛所护念,当净其意如虚空普作群生功德藏,恒演如来寂妙音智眼清净无与等,言音善巧靡不充附八联(经文连续,非是集句) 立志如大山,种德若深海得授菩提记,安住广大心妙智清净日,大悲圆满轮广辟离尘清净道,永耀众生智慧灯神通应现如光影,法轮真实同虚空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绍隆佛种不断绝,摧灭魔宫无有余善知一切真实相,深入无边法界门唐贞元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偈颂集句百联甚深智境界,无碍妙光明法界无分别,佛智同虚空悉离有无相,普游解脱门能消诸渴爱,当作世光明微妙难思议,清净如虚空众德皆圆满,八表同欢康远离于身相,安乐诸世间普入于法界,开悟诸群生智身无所著,世间唯假名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深入智慧海,普游解脱门其心无厌倦,于世起慈悲饮诸佛法海,放大智慧光速入如来地,普游解脱门与世为依估,如日处虚空能随诸佛教,普顺众生心欲满诸佛智,普顺众生心当令诸佛喜,普随众生心当到功德岸,普出爱欲泥当为世依救,普放智光明往生佛国土,普放智光明消竭烦恼海,增长福智芽到佛功德岸,照世圆满灯应生大喜跃,专向佛菩提其心大欢喜,于世起慈悲亲近善知识,回向大菩提当修功德海,永离贪著心当令众生喜,能报大师恩增长诸功德,成就大菩提诸佛所称叹,八表同欢康欲解众生缚,当成三界师疾入大智海,当听妙法云当示于正道,普摄诸群生诸佛等慈父,人命如电光则能入佛境,不著于世间到佛功德岸,为世大明灯兴云霔甘泽,忘己济群生为发大悲意,能建正法幢遍知一切法,为世大明灯欲满诸佛智,能发大悲心方便随宜而化度,利乐平等无怨亲誓修普贤清净行,即发菩提广大心汝常护持清净戒,我为演说大悲门常行清净菩提道,而兴广大悲愍心获得无忧安隐乐,示我真乘解脱门调伏众生无懈倦,觉悟法性如虚空普事一切善知识,志求无上佛菩提一切诸苦皆消灭,百福妙相俱庄严愿得普贤真妙行,能救法界苦众生愿得普贤真妙行,常乐利益诸众生香气普熏于一切,大悲广济诸群生常行清净菩提道,愿得端严相好身得入普贤深行愿,常放智日大光明护诸苦厄如父母,决定利益无怨亲住大慈悲恒自在,涤除炎热使清凉勇猛精勤无退转,光明相好以庄严是故精勤持净戒,不著尘垢如莲华我身离著无诸垢,智眼常明如日光觉悟一切诸放逸,圆满无上大菩提随众生心说妙法,以普贤行悟菩提起大愿云周法界,以普贤行悟菩提成就甚深平等忍,增长如空大智心亦闻演说甚深法,即发广大希有心悉灭众生烦恼暗,恒涂净戒真实香光明晃耀如星月,智慧境界等虚空开示甚深微妙法,发起广大菩提心解了世间犹若梦,灭除障垢无有余速疾增长无碍智,普遍发起大悲心发心愿得无师道,为众能开甘露门证入甚深诸法性,度脱一切苦众生普化众生令解脱,不著一切如虚空证入难思真法性,普见无量诸如来誓愿勤求一切智,普遍发起大悲心普离一切诸烦恼,专求最胜佛菩提本性真常离分别,智慧广大如虚空得佛究竟诸安乐,起深清净大慈悲安住诸佛菩提道,不起凡夫染污心最胜寂静真实法,清静福德智慧身开示净妙人天路,常起广大慈悲心勤修利益众生道,安住增长净戒中愿证法身成正觉,常于苦海救众生了知法界皆无碍,于诸梵行悉坚持广大自在神通力,最上无垢深净心增长无量深福海,利益一切苦众生增长无量深福海,修行如幻妙法门雨大法雨令开悟,行菩提行利众生相好庄严甚微妙,智慧广大如虚空誓救众生无退怯,不著一切如虚空谛观诸法真实性,不起凡夫染污心必成寂静菩提果,具修广大清净慈勇猛护持于佛法,愿常利益诸世间身心安乐无诸苦,智力广大遍十方皆悉勤修普贤行,恒不忘失菩提心常得出家修净戒,恒以正法御群生常得出家修净戒,普为众生作世灯圆满普贤诸行力,速获如来无上身为汝演说菩提法,至心忆念大悲尊愿度无量群生众,速离一切优怖心生我智慧辩才力,不受三涂八难身一切胜福皆成就,三毒翳障尽销除附二联(经文连续,非是集句)如风游虚空,所行无障碍远离诸妄想,随顺于众生。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四大愿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四大愿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四大愿复次曼殊室利。

东方去此过七殑伽河沙佛土。

有世界名曰无忧。

佛号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应正等觉。

今现在彼为众说法。

又彼如来所居佛土。

广博严净地平如掌皆以宝成。

细滑柔软常有香气。

无忧苦声离诸烦恼亦无恶趣及女人名。

处处皆有金砌浴池香水盈满。

宝树行列花果滋茂。

胜妙音乐不鼓自鸣。

譬如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国功德庄严。

曼殊室利。

彼佛世尊行菩萨道时。

发四大愿云何为四第一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有众生。

常为忧苦之所缠逼。

若闻我名至心称念。

由是力故所有忧悲及诸苦恼悉皆消灭。

长寿安隐。

乃至菩提第二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有众生。

造诸恶业生在无间黑闇之处。

大地狱中受诸苦恼。

由彼前身闻我名字。

我於尔时身出光明照受苦者。

由是力故彼见光时。

所有业障悉皆消灭。

解脱众苦生人天中。

随意受乐乃至菩提第三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有众生。

造诸恶业杀盗邪婬。

於其现身受刀杖苦当堕恶趣。

设得人身短寿多病。

生贫贱家衣服饮食悉皆乏少。

常受寒热饥渴等苦身无光色。

所感眷属皆不贤良。

若闻我名至心称念。

由是力故随所愿求。

饮食衣服悉皆充足。

如彼诸天身光可爱。

得善眷属乃至菩提第四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有众生。

常为药叉诸恶鬼神之所娆乱。

夺其精气受诸苦恼。

若闻我名至心称念。

由是力故。

诸药叉等悉皆退散各起慈心。

解脱众苦乃至菩提曼殊室利。

是为彼佛如来应正等觉所发四种微妙大愿。

若有众生闻彼佛名。

昼夜六时称名礼敬至心供养。

於众生处起慈悲心。

业障消灭解脱忧苦。

无病长寿得宿命智。

於诸佛土莲花化生。

常为诸天之所卫护。

曼殊室利。

称彼佛名能生如是无量福业。

而彼佛土愿力庄严殊胜功德。

声闻独觉所不能知。

唯除如来应正等觉顶礼供养归依。

世尊。

应供正等正觉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前。

闻号忆念。

虔诵七遍。

并礼赞供养等善力。

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应佛当时。

所发本愿某等一切众生。

若受忧苦。

心意不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06-29 21:05:00 | 作者:zqslwj | 出处:转贴 | 天气:晴 ] 字体:大 中 小“自顶至足,空如竹筒。心等虚空,超绝一切分别,离沉、掉、无记,而令等、持、惺、寂。灵明无取舍执着,住于本妙明净体性中,即大手印定。” “自顶至足,空如竹筒”,就是从头顶到脚下,空空地象一个竹筒,整个身心空无一物,没有一样东西。你看那竹筒,把它放到水上,就顺水漂流,随弯就折,无论高高低低、沉沉浮浮,它都不管。一个浪头把它打下去,它马上又浮起来了,随缘沉浮。修行成就的人,就是这样,“随缘放旷任沉浮,化作春泥群芳护。” “心等虚空,超绝一切分别”,胸怀要象虚空一样辽阔,不分美丑,什么都可以容纳。虚空当中什么东西都有,高楼大厦砌起来,虚空没说容不下。你把房子拆了,虚空也没宽敞;你把房子扩大,虚空也不狭窄。飞机飞上去,虚空不管;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虚空不曾动过声色,它不在乎。我们的真心本来就象虚空一样,不曾动过。现在我们认取真心,就要“心等虚空,超绝一切分别”。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无所谓。虚空能容万物,我也能容万物。十方世界在虚空当中,十方世界也在我心中。无所住处涅槃,什么地方都能去,并不局限在一个地方。胸怀象虚空一样的博大,象虚空一样的宽广,象虚空一样的无住,象虚空一样的无著。虚空中并非无物,却毫无挂碍。“超绝一切分别”,就是把一切分别取舍的思想都超越断绝了。分别取舍都是妄念,是妄念都要绝断。 “离沉、掉、无记,而令等、持、惺、寂”,离就是离开。沉,是昏沉、打瞌睡。“懒牛上路睡事多”,就象那懒牛,不上路睡事倒不来,一上路就瞌睡起来了。有的人不打坐还好,一打坐就昏沉,呼、呼地睡。掉是掉举、妄念多。坐在那里七上八下地打妄想。这样做功夫绝对不行。我们要做到不昏沉、不掉举,但也不能落入无记。无记就是连正念也没有了,象块木头、石头,这样也不行。要了了分明,正念昭昭。我们常说观心、观心,要观住它,不能落入无记,正念还是要有的。 等即平等、持即均持,惺惺就是观、就是慧,寂寂就是止、就是定。所谓“定慧等持”,就是寂寂和惺惺均等,没有偏高或偏低。不是惺惺多些、寂寂少些,或者寂寂多些、惺惺少些,而是等量、均持。既是了了分明,又是寂然不动;既是寂然不动,又是了了分明。定和慧一体,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只有一体,才可能等持。 “灵明无取舍执着”,真心灵明:即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灵光寂照、了了分明,没有取、没有舍,更没有执着,灵活明利,如水上擒葫芦,左擒左转,右擒右转,总是擒不到它。前面将它比喻为“空如竹筒”,竹筒和葫芦一样,漂在水上灵明无比,擒不到它。要没有取舍、没有执着,才能灵明。取、舍和执着都要彻底放下。 “住于本妙明净体性中,即大手印定”,在什么地方安住啊?在“本妙明净体性”中安住。真心本来妙用无边,本来光明无量,本来清净无染,这是真心的体性。在真心本体上安住,正是“无所住”。因为真心本体没有形相,无相怎么住啊?“无所住”而住,“即大手印定”。现在人们常谈大手印,什么是大手印?真心本体就是大手印。诸位明确了没有?不要再问大手印怎么结印啊?是左手、右手?真心本体就是大手印。妙用无边、光明无量、清净无染,无所住而住,就是大手印定。 “常如此修,忽于刹那间,如暗室灯燃,光明开朗。” 刚才讲的是身、口、意三修门。“常如此修”,常常这样修,就会突然猛着精彩。“忽于刹那间,如暗室灯燃,光明开朗”,刹那之间,就象黑暗的房间里突然亮起了灯,心光发露,豁然开朗。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开悟了、桶底脱落了、打开本来了。这是打开了一大光明藏,心光朗照乾坤,十方世界都在你心中圆。不到这个地步,纵有悟处,也只能算是“心开一线”。只有一线光明,还不能算数。到了这个地步,就象大爆炸,“轰隆”一声,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人、我、世界,统统消陨无余。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来呢?不得而知,时节因缘到了,“啪”地一下就脱开了。没有一定的场所,不一定在什么地方。一定在家里面吗?一定在打坐的时间吗?都不一定!有时候是在路上,有时候是在公共场所,有时候是在睡梦当中,它都可能显现。功夫成熟了,时节因缘到了,它自然显现,这叫做“水到渠成”。流水涌了进来,渠道自然成功。若没有水,渠道就不算成功。你只要常常这样做功夫,时节因缘一到,忽然之间它就来了。这个“忽然”非常重要,不是指定哪个时候。如果有一个时候,你们就有等待心了,不可“将心待悟”啊!不能等待开悟,一有等待心就坏了,它就永远不来,永远不得开悟了。我们修心中心法的人,要注意了:不要记座数!不要念叨我已坐了几百座,还差多少就满千座了。不要记啦,赶快放下,记次数是不行的,这是等待心,要不得!脱开的景象是忽然之间爆发的,作功夫成熟了,自然会爆发。不要有等待心,还是努力地修吧!一听到我说“轰隆”一声,你们不要认为就象听到打雷的声音。不是的,只是有这么一个意境,你觉得“轰隆”一声,别人是听不到的。最重要的是好好做功夫。做功夫,它自然会来;不做功夫,它就不会来。你期待它,等着它,有了这个等待心,它也不会来。 “涅槃自性,俱生本觉之智光,全体毕现。立证无上正觉道。” “涅槃自性”是什么呢?就是本来不生不灭的自性。 “俱生本觉之智光”。俱生,与我们的生命同时生起。本觉,本来就觉,不是某个时候才开始觉。俱生本觉之智光,就是自心本具、本来就有的智慧光明。 “全体毕现”,完完全全的、丝毫无隐的显现出来了,也就是亲自证见。现在,我讲你听,你是从耳朵听进去的,是从耳门所入。“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要自己证到这个地步,“啪”地一下,打开本来,亲证一回,那才算数。 “立证无上正觉道”,立即证到了至高无上的正觉大道--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你就会知道:说生死、讲涅槃,什么彻底不彻底、究竟不究竟……统统是戏论!这时候你就可以现身说法,于有缘众生,“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诸位!用功吧!努力前进吧!努力用功!努力前进!此日志由 zqslwj 在 2007-8-6 6:22:58 编缉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