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企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学院名称:学生姓名:王惠专业:工商管理学号:指导教师姓名:马莉论文提交时间:论文答辩时间: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区位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率先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此,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自然资源方面占据着极大的优势。
但是有了优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不等于就有了经济优势。
如果单纯地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势必会造成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更无法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需要更多地依靠“人”这一能动性的要素,将人才资源与自然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组合,使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最终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协调发展。
然而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马太效应”的作用,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大量外流,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
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引进人才成为中西部地区面临的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进行研究,试图找出能够促进引进中西部地区人才的对策,以人才促发展,最终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可行性对策ABSTRACTSince the policy of reformation and opening , the east area of our country has utilized better economic basis, the advantageous geographical superiority, support by state policies to take the lead to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e imbalance ques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the areas i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refore, our country has proposed the strate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area, in order to reduce development disparity between the areas and realize the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mid-west area is the most abundant areas of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and occupy the enormous superiority in the resources. But it is not equal to the economical superiority that having the munificent resources superiority. If purely rel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t will create the mid-west area resources inevitably and dry up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orsening. Also, it will be unable to realize the loc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d-west area which is supported by relevant supporting policies, measure, need more dependance upon "the talent" ,the activity essential factor, and carry on the talent and the resources’ science effective combination, to make the resource advantage changing into the economic advantage, promote the fast, continu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finally. But the function of " Ma Tai effect " caused by disparat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of our country lead to the talent of mid-west area massively flows out for a long time, appear the phenomenon of " the peacock flies southeasterly ". How to retain the talent and attract talent introduction has become a severe and realistic problem faced by the mid-west area. This article will aim at this question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in order to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example, attempt to find out the countermeasure of promoting talent's reflux in the mid-west area and aspire development with talent, narrow the disparity among east mid-west areas,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society finally.KEY WORDS: mid-west area talent introductionfeasib ility countermeasure目录一、引言 (2)二、中西部地区人才概况 (2)1.西部地区基本概况 (2)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现状 (3)三、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历史原因 (3)2.地理原因 (4)3.经济原因 (4)4.人才观念陈旧 (4)5.政策、体制方面的落后 (5)四、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的优势条件分析以及引进对策 (5)1.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的优势条件分析 (5)1.1 国家的重视 (5)1.2 丰富的资源 (6)1.3 较低的进入门槛 (6)1.4 广阔的发展空间 (6)2.我国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对策 (7)2.1 经济对策 (7)2.2 政策措施 (7)2.3 人文环境举措 (8)2.4 东中西部经济合作策略 (8)五、总结 (9)参考文献 (10)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生产要素开始打破地域、行业界限,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律,向着回报率高的地方流动。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与对策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与对策引言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西部人力资源丰富,但西部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谋求高质量快速度的发展,逐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这是每一个西部人的共同心声和迫切愿望。
西部要发展,开发关键在人。
因此,如何用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就成为关键问题。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它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
它通常指在15-64岁的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形成并增加劳动者所含的人力资本量,从而使其成为能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动资源,旨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从而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力资源是利用自然资源积累物质资本,建立社会经济制度,并推动一个地区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所有经济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促进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主动力量。
我国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但质量不高,有不少少数民族聚居地以及贫困地区。
由于历史、地理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少劳动者懒散保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而且重男轻女、重利轻法、重眼前小利轻长远发展利益。
要在西部大开发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二、西部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一)总量分析(1)数量因素人力资源的数量因素是指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变化因素,包括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增长速度、年龄结构、劳动参与率等。
在此我们从全国角度分析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数量变化的特点。
①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西部地区普查登记总人口为35531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为25990.1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3.37%,占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为27.12%,表明我国西部地区潜在劳动力数量巨大。
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 一 )环境 因素
1 . 地理环境 因素。人才 流向与地区发展程度具有 明显的 关 系,而 日 . 这种情况仍有继续 加剧的趋势 。人才 的流 失一般 都是从欠发达地区流 向发达地 区 ,从一些地理位置偏僻 的地 区如西藏 、甘肃 、新疆等 西北地区流 向地理位 置优 越的沿海 地 区 如 长 t角 洲 、北 上广 等 一 线 城 市 。发 达 地 区 不 仅 人 们 生活水平高物质条件优越 ,而且教育机制完善 ,有 巨大的发 展 空 问 , 也 能够 为 实 现 人 才 的 自我 价 值 提 供 更大 的平 台 。 2 . 社 会环 境L 大 】 素。随着经济的不 断提 高,社会 人才的就 业环境也在/ f 断 改变 , 人 才 流 动 的观 念 也 在 不 断 变 化 ,社 会 对 于 人 才 的需 求量 变 大 , 企 业 只 有 花 费更 大 的 财 力 、 物 力 才 能 吸 引住 人 才 ,或 者 开 出 许 多 优 越 丰 厚 的 条件 导 致 人 才 受 不 了诱惑 而 “ 跳槽 ”,久而久之就造成 了 一 种恶 性竞争 ,这也 是 造 成 企 业 人 才 流 失 的 原 因 之 。 ( 二 )企业因素 1 . 企业规模 。 业发展 前景 是人 才考虑去 留时 的重要 因 素 。从 理 论 } : 讲 , 企 业 规 模 越 大 ,其 体 系 会 更 完 善 ,企 业 的 文 化 特 点 也就 愈 鲜 明 ,这 就 使 职 工具 有 比 小 企 业 更 多 的心 理 优越感而 愿 意离开企业 ,从而在… 定程 度上抑制 了人才 的 流 失。企业的发展前景意味着人 才的发展空间 ,只有 巨大的 发 展 前景 才 会 吸 引 住 人 才 ,如 果 企业 不 能 为 员 工 提 供 发 展 潜 力 的 空 间 , 使 得 员 工 不 能 随着 企 业 的 发 展 而 快 速 提 升 自己 的 能力 ,势 必 会 造 成 人 才 流 失 。 2 . 企 业 管 理 制 度 。 很 多企 业 对 人 才 的 管 理 制 度 存 在 不 足 或者不科学。在管理 中,看重工作绩效 、用非所长、不注重公 甲原 则 等 。 如果 企> l k - 味 地追 求 自身 的利 益 需 求 ,没 有 意识 到 人才对于其 自身的需要 ,把人才当做了一种赚取利益的工具 , 人才得不到尊重 ,就会选择跳槽 。由于管理过程中忽视公平原 则,员T会对 自身价值形成不认 同,一旦认为受到 了不公平 的 对待 ,从而大火降低工作绩效 ,进而带来较高 的流失率 。 影 响企 业人 才流 失 的因素 不仅表 现在 以上几 个方 面 , 西方 雇 员 流 失 理 论认 为 ,导 致 企 业 人 才 流 失 的 原 因 是 多 方 面 的 ,比如 员 r ‘ 个人l 大 】 素 ,员1 的年龄和学 历都会影响人才 的 流动 。人 才 的年龄 越 小,流 失 的可能 性越大 ;学 历越 高 的 人 ,选择 的职位越多,流失的可能性也就越 大。
陕西人才资源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的56 4 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来陕招聘 90 多个岗位.引进 50 政府确立的 “ 30 8多 一线两带 、四大基地 、六大特色产业和八大支柱产
名学科带头人 、 优秀企 业家 、 校长 、 大学教授 、 高级工程9等 . 币 其 业 的经济建设 目 标 大力吸引人才 .推动人才培养、引进 、 使 中 8% 以上 的人才学历要求在本科以上 。 5
上 制度上障碍仍来破除
惟学历 、 不惟职称 、 不惟资历 不惟身份的人才工作机 制; 建立以
5 人才评价体 系落 后。陕西是西部人 才资源大省 .但对人才 业绩 为依据 ,以品德 , . 知识 能力等 为要豢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仍存在许 多问题 如人 才观 不正确 .习 院于把 把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 .促进他们 在实践 中不断增长知识 再
中级 以上职称的人员只有 9 人 .仅相当于东部的十分之一 。 2
素质和能力 . 使人才的潜能得到最充 分的利用和发挥上 陕西在
2 人才流 失现象严重。据2 0 年底调查 陕西有4 0 . 04 60多名硕 制定人才开发战略中 . 以国家颁布的 《 要 西部地区人 才开发十年
士学历 以上 的研究生毕业 . 已有八成被外地特别是东南沿 海地 区 规划》 《 、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等文件为指导 . 借鉴
用和管理的一体化 .力争实现西北五省现有人才资源共享 .加强 3人 才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陕西人 才队伍从学历 、职称 、专 陇海线 区域人才的开发与合作 . . 打破人才 的地域分割体 制和单位
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中国西北地区,位于广袤的中国大陆西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相较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必须选择适合的主导产业。
本文将对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针对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广泛研究。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部分研究过于侧重理论分析,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
在研究方法上,许多学者采用定性分析,缺乏量化支持。
现有研究多从单一角度出发,如资源优势、区位条件等,而未能全面考虑多种因素。
为了更准确地选择西北地区的主导产业,本文将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西北地区已有主导产业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其发展经验与不足。
通过数据分析,对西北地区的产业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具有发展潜力与优势的产业。
经过对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深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西北地区的主导产业应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农牧业等产业。
考虑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因素,应适当发展旅游业和特色文化产业。
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促进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原有主导产业可能面临一系列挑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因此,需要不断对主导产业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西北地区在发展主导产业时,应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政策制定者应产业链的完善与延伸,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西北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陕西省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 —
物 流 教 育现 状 分 析
1 育机构 . 教 陕西省物流人才 的培 养机 构包 括公 办高校 、 民办 院校 、 中等 职业学校以及社会力量 开办的物 流培训 。其 中本科高校 5所 , 大 专院校 2 所 , 2 民办 高 校 1 2所 , 等 职业 技 术 学 校 2 中 3所 , 以及 近 l 所 的社 会 培 训 机 构 。 0 办学 地 点 主要 集 中在 省 会 西 安 , 少量 分 布 在 咸 阳 、 中等 周 边 城 市 。 汉 公 办 高 校 中长 安 大 学 于 2 0 0 2年 开 始 招 收 物 流 管 理 本 科 生 , 随后陕西科技大学等 5所本科 高校 以及 陕西交通 职业 技术学 院 等 2 所 专 科 院 校 相 继增 设 物 流专 业 。陕 西 的 民办 院校 半 数 以上 2 开设物流专业 ,0多所 中等职业 院校 中不 乏一些 具有 明显 专业 2 特色的院校 , 陕西银行 学校 、 如 陕西 省机 电工程学校 。陕西 的物 流培训机构多是针对物流资格证考试 的短期 培训和在 职工程人 员的岗位培训 ,主要集 中在陕西物流与采 购联合会培 训中心及 十余家具有资格考试代理的培训 中心。 陕 西 省作 为 教 育 大 省 , 流教 育 主 体 的 性 质 多样 , 构 基 本 物 结 合理 , 公办 高校 为主 , 办 高 校 活跃 , 会 培 训 作 为 补 充 。 民 社 2人才 培养层欢 . 全省物流研 究生教育仅 由长安 大学与陕 西科技 大学培 养 , 每年毕业生人数 5 O名左右 , 中博士研究生仅 占 2 %。物 流本 其 0 科 教 育 除 以上 两 所 高校 外 ,还包 括 西 安 邮 电学 院 、陕 西 理 1学 二 院、 西安财经学院 以及 四所 民办高校 , 每年培养物 流专业本科生 约 6 0名 。物 流 专 科 教 育 属 于 中 、 端 的物 流 人 才 培 养 , 0 低 占据 了 物 流人才培养总 量的较大 部分 ,以 20 0 9年 各 院 校 招 生 数 据 位
兰州市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兰州市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兰州市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引言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近年来兰州市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这不仅对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也影响了兰州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问题意义人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资源,人才流失会导致兰州市的经济发展受限、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深入分析兰州市人才流失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对于解决兰州市人才流失问题,促进兰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2 问题意义在人才流失问题上,兰州市面临着薪资待遇不竞争的挑战。
薪资待遇直接关系到人才的留住与流失,如果薪资水平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那么人才流失就不可避免。
兰州市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人才往往会因为职业发展受限而选择离开。
兰州市的生活环境并不尽如人意,气候条件较恶劣,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会对人才的留存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兰州市人才流失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在薪资待遇方面,需要提高人才的薪资水平,使之具有吸引力。
在职业发展方面,应该拓展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生活环境方面,需要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性。
兰州市人才流失问题的存在,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通过深入分析和有效对策的制定,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兰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兰州,共同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字数:361】2. 正文2.1 人才流失原因分析1.薪资待遇不竞争兰州市人才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薪资待遇不竞争。
相比一线城市或发达地区,兰州的平均薪资水平较低,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留下。
很多优秀的人才会选择去更有竞争力的城市发展,导致人才流失现象。
2.发展空间有限另一个导致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兰州市的发展空间有限。
大西北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如何在广袤的中国大西北地区,职业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但其发展现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从整体上看,大西北地区的职业教育在规模上有了一定的增长。
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新建了一批职业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
这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然而,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大西北地区的职业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首先是师资力量的不足。
优秀的职业教育教师相对稀缺,很多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难以传授最新、最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其次,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相对落后。
一些职业院校的实训场地简陋,设备老化,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在专业设置方面,大西北地区的职业教育存在与当地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
一些热门专业设置过多,而与当地特色产业相关的专业如农业、畜牧业、能源开发等领域的专业开设不足。
这导致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毕业生就业困难,企业又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课程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部分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行业技术的发展。
理论教学比重过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运用。
不过,大西北地区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和机遇。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可以开设相关的特色专业,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人才。
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大西北地区的交通、物流、贸易等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也为职业教育的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契机。
一些职业院校已经开始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制课程和培养方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大西北地区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获取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新疆企业发展研究报告
新疆企业发展研究报告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在该地区涌现并蓬勃发展。
本文将对新疆企业的发展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现状、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新疆企业的现状1.1 宏观经济环境新疆地处中国的西北边陲,拥有广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国家对新疆的扶持力度明显增加,经济政策和投资环境持续优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2 产业结构新疆的产业结构以能源、化工、冶炼、农业、纺织等为主导,不断向现代化、高效益、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变。
特别是能源、化工、冶炼等领域的企业在新疆的优势明显,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二、新疆企业的特点2.1 资源优势作为中国的能源基地和重要的资源支撑点,新疆企业具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棉花、小麦、水果等农产品资源。
这些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2.2 地理位置优势新疆地处中国的西北边陲,靠近中亚和俄罗斯等国家,是中国走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
其地理位置使得新疆企业在对外贸易和区域合作中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2.3 多元文化背景新疆是中国多族群聚居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这种多元文化背景让新疆企业更具创新力和包容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三、新疆企业面临的挑战3.1 交通运输条件新疆地处边疆,交通运输相对不便利。
企业物流成本较高,对于跨境贸易和对外交流有一定的制约。
3.2 培养人才尽管新疆企业市场潜力巨大,但在高端人才的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瓶颈。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疆企业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3 区域开放程度新疆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相距较远,区域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与此同时,中亚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区域合作亦面临一些限制。
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和实现企业的跨国合作,新疆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区域开放程度。
四、新疆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疆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西北钢铁企业目前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以包钢为例
h 7 一 一
— —
商
60 0
40 0
20 0
_ . 0
一I S b— - 一 ‘ 一 一 1 — _ l — 瓯
I E
誉
——一 生铁 ——● 粗钢 口 商 品坯材 一 资产总额
§
图 1包钢 17 -2 0 8 0 8年资 产 及 主 要 产 品 产 量 增 长 图 9
啪 枷 ∞ ∞ 瑚 ∞
基地 , 也是内蒙古 自治区最大的工业企业。截止20 年 08 年末, 集团资产总额 76 0 亿元 , 5 万人, 员工 . 7 实现销售收
入43 3 亿元。目 , 前 包钢已经进入我国千万吨级钢铁企业
l2 0 0
lo 0 o
.
‘
-
8 ) ( o
不追求 生产 规模扩大 ”标 志着西北钢铁企业 以规模求生存 的粗放式发展 时代 已经结束 , , 西北钢铁企 业要想 生存 , 只能转变模式 , 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以地 处西北地 区的包钢为例 , 析其 目前发展 的困 分
境 , 试图提出一些对策 , 并 以期 对 西 北 地 区 钢 铁企 业 的发 展 有 所 启 示 。
高, 钢铁产量稳步上升 , 1 见图 。但是,9 8 19 年以后, 由于
技术改造缓慢、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落后 , 包钢综合排名开 始退步。到20 年年底 , 08 包钢的综合位次及主要产品产 量排名在国内 1家大型钢企中分别居于第 1、2 与 6 11位, 早期排名的第 56 、位相比明显退步, 见图2 。
行列 , 拥有先进 的冷轧和热轧薄板及宽厚板、 无缝钢管、 重轨及大型材、 线棒生产线, 是我国品种规格最齐全的无 缝钢管生产基地之一、 西北地区最大的薄板生产基地。
陕西省民营企业现状分析
陕西省民营企业现状分析【摘要】陕西省民营企业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推动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民营企业现状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其总体情况、发展瓶颈、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分析发现,陕西省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政策支持力度也需进一步加大。
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
未来,陕西省民营企业应积极应对挑战,在政策扶持下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陕西省、民营企业、现状分析、发展瓶颈、创新能力、市场竞争、政策支持、存在问题、建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民营企业在当地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陕西省民营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了解陕西省民营企业的现状及发展状况,有助于为政府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同时也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参考,指导其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陕西省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包括发展瓶颈、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
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但在政策落实和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有必要对陕西省民营企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为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的部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陕西省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陕西省民营企业总体情况、发展瓶颈、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服务。
通过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建议,可以为企业提供改进和提升的方向,推动陕西省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目的是促进陕西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大西北地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突破口在哪里
大西北地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突破口在哪里大西北地区,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人才的短缺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那么,大西北地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呢?首先,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是吸引人才的基础。
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大西北地区在交通、通信、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很多人才可能会因为担心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而对前往西北地区工作望而却步。
因此,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交通的便捷性,完善医疗和教育资源,优化居住环境,是吸引人才的第一步。
例如,修建更完善的公路、铁路网络,提高网络通信的速度和稳定性,建设高水平的学校和医院,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设施等。
当人们在西北地区能够享受到与其他地区相当甚至更好的生活条件时,就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留下来。
其次,产业发展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大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能源、农业等,但长期以来,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相关领域的人才。
比如,利用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吸引能源技术人才;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打造旅游胜地,吸引旅游管理和营销人才。
同时,要注重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再者,政策支持是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包括薪酬待遇、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科研经费等方面的优惠措施。
例如,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高额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资金,为其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同时,要建立灵活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让有能力、有业绩的人才能够得到及时的晋升和奖励。
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大西北地区的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完善
大西北地区的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完善大西北地区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多种原因,其人才培养机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完善大西北地区的人才培养机制,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大西北地区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比东部地区,西北地区在教育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政府应加大对西北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用于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
同时,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前往西北地区任教,并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一方面,要确保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增加与当地特色产业、文化相关的课程内容,如农业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等,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为他们未来在家乡的发展提供实用的技能。
此外,职业教育也是西北地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当前,西北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
应当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设置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场景和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鼓励企业为职业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训基地,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还需要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例如,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活动,为在职人员提供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管理能力提升课程等,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才的学习需求。
加强与东部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也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
可以通过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交换等活动,让西北地区的师生能够学习到东部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兰州市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兰州市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作者:滕越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04期[摘要]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国家已经将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升为国家战略。
尤其对于兰州市来说,由于内居西北,又受到两山夹一川的地形限制,长期以来经济建设发展相对落后,与其他城市相比,在招才引智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
然而,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背景下,兰州市通过招才引智工程来开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努力创造人才聚集之地,以人才聚集来带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兰州市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关键词]兰州市;人才;流失;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1 兰州市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从学历结构上来看,目前从兰州市人社局所统计的资料来看,大专以上学历占据总人数69%,且很多学历结构中主要以大专和本科为主,注重操作技能,同时还需要满足专业和管理技术中的技术性和精细化要求。
近年来,兰州市组织大专以下员工进行本科自考学习来迅速提升本科学历人数。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我们也能发现很多员工平均年龄已经达到45岁,呈现一种老龄化趋势,年轻员工占比较少,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将会给兰州市带来人才断档的问题。
2 兰州市人才流失原因分析截至2018年5月有关数据显示,兰州市企业员工离职率逐年上升,一方面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资料上显示,毕业生签约之后流失率达到18%。
一些毕业生被分配到偏远地区之后,由于所提供的工作环境、待遇没有达到预期理想,导致很多新人选择辞职。
另一方面,兰州成为员工晋升的跳板,尤其对于一些管理机构来说,很多周边城市的研究单位不招收应届毕业生,但在工作压力、待遇、环境等方面相比兰州来说要好一些,很多员工渴望追求好的发展,然而不愿意放弃所从事的行业。
因此,西安、河北、北京等城市成为员工比较理想的就业地点。
其次,兰州很多公司离职员工大多属于高技能、高学历人才,这些人才在企业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管理技术骨干作用,一旦出现人才流失,短时间的很难找到替补人员。
西北地区企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
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
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作者:王友青刘艳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11期[摘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人才的支撑,尽管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很多,但“来之即战”、“拿来即用”的往往凤毛麟角。
众多物流企业正日益遭遇人才瓶颈的煎熬,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和企业。
文章通过调研,对陕西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岗位导向、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人才。
[关键词] 物流人才高职院校双主体培养模式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科联课题的主要成果之一,《陕西物流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陕西经济发展—基于高职院校“双主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Z03。
引言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和信息管理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陕西省已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力争经济综合实力上台阶,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进入中等发达省份,并同时也已明确把物流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人才的支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如何培养物流人才以适应企业的需要?为此,我们对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情况本次调查对象为陕西各类物流企业,通过深入企业参观、访谈、发放问卷及通过招聘网、杂志等途径,获取有关数据和资料。
调查内容涉及企业对物流人才结构、素质和知识的要求、学历要求及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等。
本次调研共向20家企业发放问卷共180份,回收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问卷有效率为82.2%。
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现状1.陕西物流人才总体需求分析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铁路、航空、公路运输发达。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批复,在西咸一体的趋势下,沣渭、泾渭新区的相继挂牌成立,西安综合保税区获国家批复并加紧建设,在此契机下必定会带来物流人才需求的扩大。
乌鲁木齐经开区样本:企业如何应对人才供需失衡
B usiness手记乌鲁木齐经开区样本:企业如何应对人才供需失衡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设立的第22个自贸试验区,也是西北沿边地区的首个。
为了深入了解其运营状况及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我们通过走访座谈、入户宣讲、发放问卷等形式,重点对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头屯河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人力资源供需现状的调研,这些举措对改善当地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现状经开区(头屯河区)现有市场主体6万余户,规模以上企业达106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9家。
该区域集聚了以大道、陕汽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产业,以铁建重工、三一重工为代表的石油煤炭装备产业,以卓郎为代表的纺织机械装备产业,以金风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正威为代表的铜基新材料产业,以华为、科大讯飞、海康威视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以京东、苏宁、天顺供应链、万达、宝能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产业。
在全市产业布局中,汽车制造业占比100%,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90%。
目前,该区域企业用工总量约为107846人、岗位缺口约为6000余人。
用工需求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专用设备制造和食品饮料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管理人员、一线操作工人、技术工人及销售人员短缺的问题。
企业用工来源地主要为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四川等地,招聘途径主要依靠人才招聘网络和属地学校毕业生。
区政府针对经开区(头屯河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和特色优势,多措并举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政、校、企三方联动。
通过“线上+线下”的招聘方式,如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招工信息,实现线上就业服务不打烊、岗位推送不断线;结合企业需求,组织召开“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XX(物流)行业专场”等大型和“小专精”线下招聘会,发挥新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资源优势,建成全市首个人力资源市场,开展“组团式”“一条龙”“点对点”用工服务;深化与50余所疆内外院校的合作,推动校企供需深度融合。
当前粤东西北地区人才难留问题写一份调研报告
当前粤东西北地区人才难留问题写一份调研报告
近几年,各地一直在推进人才引留工作,但是东西北地区的人才引留
仍然十分困难,为此,我们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一、问题表现:一是招人难。
面试者多考虑珠三角地区,企业招不到
合适的人才,产业化的科技人才,教育、医疗人才最为缺乏。
二是留人难。
珠三角吸引力大,培养出来的经验丰富的人才会离开东西北选择去珠三角。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东西北地区工资水平太低。
二是生活
配套、人文科研氛围、机遇不及珠三角。
三是交通设施落后,在公共服务
资源及基础条件、产业配套能力等诸多方面都与珠三角存在差距。
三、措施建议:一是搭建交流平台,启动创业资金,营造创业就业氛围。
二是发展当地特色支柱产业,支持成长性、创新性较强的企业,做强
做大当地产业。
三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完善补贴政策,提高人才工
资待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发展。
西北方措施
西北方措施引言西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西北地区面临着一些特殊的经济发展问题。
本文将探讨西北地区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来促进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的挑战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腹地,远离沿海发达地区,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
同时,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环境问题突出。
产业结构单一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能源、农业和资源开发上,缺乏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产业。
这使得西北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产业结构不够稳定。
人口流失问题由于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流失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量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导致西北地区劳动力短缺,人才流失严重。
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和物流条件,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可以通过扩大铁路、公路和航空网络,提升港口和物流基地的建设,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实现。
二、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可以增加西北地区的产业多样性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
可以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通过引进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等方式促进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西北地区资源有限,环境脆弱,必须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环境监管等手段来实现。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发展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了解决人才流失问题,西北地区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科研等领域的投入,提升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
同时,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吸引优秀的人才来西北地区创业和就业。
五、加强区域合作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共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地区企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车 洪1,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2甘肃省酒泉钢铁公司 735100)摘 要:本文从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出发,对西北地区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制度、资金保障体系和培养层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西北地区企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方法,为西部企业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永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西部企业;人才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6)11-178-02Issues on t a len t tra i n i n g i n busi n ess of west-north Ch i n a and its stra teg i esChe Hong Abstract:This article e mbarks fr om basic content about training of the talented pers on,it analyzes p resent situati on t o the training work of north west l ocal enter p rise talented pers on and the questi on which appears,then points tactic of s olving the questi on fr om the syste m,the fund safeguard system and the training grade1It p r ovides the mentality and the method f or the training work of the next north west l ocal enter p rise’s talented pers on,and p r ovides basis t o policy f or the western enter p rise talented pers on’s reas onable dis positi on and use continually1Key words:western enter p rise;training of talented pers on;tactic1 人才培养的基本含义人才培养即指企业给员工创造条件,通过在职学习,技能培训等方式开发员工创造性及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应分为三个层次:培养性开发、使用性开发和政策性开发。
人才培养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层次之一。
目前企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己从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演变到注重人才培养开发与企业实际需要结合,注重知识的创造和共享,以及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精神动力的培养、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创造力的培养。
企业对人才的精神动力培养主要是通过价值观念培养和群体动力培养,增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才的实际作用。
职业技能培养,则是要提高员工的整体业务水平,使他们成为能适应各种岗位所需要的熟练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职业技能培养包括职业能力培训与教育、职业能力提高与深化、职业能力转换三个方面的内容。
此外,企业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做好一些辅助性工作,包括:建立企业培养机构、健全岗位培养制度、完善学徒培养制度。
企业对人才创造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性劳动的培养。
尤其是对人才创造力的培养是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2 西北地区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西北地区企业再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许多企业抓住机遇,积极开展人才战略,将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并采取多种手段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由于区域环境和自身体制等方面的约束,还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 片面强调引进高素质人才,忽视人才引进后的继续培养 西北地区许多企业面对内部员工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为了优化员工队伍结构,对引进外部人才非常重视。
但是有的企业对外部引进过分重视,一方面注重招聘对象的学历和工作经历,造成了企业“学历高消费”现象,将那些虽然缺少工作经验但更具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的应届毕业生排除在外,失去了企业未来活力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对应届毕业生“只管引进不管培养”,认为只用重点大学和名牌大学毕业生就足够了,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高素质人才,引进之后就可以充分利用,忽视了人才的继续培养,不仅不能很好地甄别出来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且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
212 把人才培养看作纯粹成本的支出、能省就省,重使用、轻培养 目前,西北地区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人力资本”尚缺少深入的认识,对于人才的利用如同其他能源一样,重利用、轻开发。
缺少对人才实施终身培养教育的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首先,认为员工自然会胜任工作,没必要进行培养;其次,托辞企业条件所限,无法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第三,担心员工培养后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培养后员工频繁跳槽等负面效应,造成投资浪费;第四,企业管理人员相对层次较高,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工作又871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1Sci1Bull12006,12(11):178-179作者简介:车洪(1960-),男,高级经济师,酒泉钢铁集团副总经理。
收稿日期:2006-09-27忙,不需要也没时间进行培养。
其结果造成企业人才知识更新缓慢,创新能力缺乏,成长通道不很通畅。
213 在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上还缺少明确的战略目标和长远规划,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培养和开发 西北地区往往对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是根据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对未来中长期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类型、素质、数量、结构等做出总体规划,只根据企业目前生产经营的实际岗位缺员情况,到人才市场上去招聘,没有人才储备;并且不注重从本企业职工中去发掘、培养人才。
214 对员工的培养工作不规范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没有结合企业成功、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可用的企业人才培养内容和方法;二是实施员工培养的企业存在着内容落后,形式单一,师资力量欠缺、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无法实现对企业人才进行系统的培养与开发;三是没有将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正常的轨道,致使现有人才知识老化,无法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呈断档现象。
3 西北地区企业人才培养策略311 制度建设 首先,建立主管负责制度。
把人才培养工作纳入企业各级主管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当前企业状况制定企业中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和短期的培训教育计划,坚持把培养工作与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联系起来;把人才培养与生产效率、经济和社会效益、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一同纳入到企业总体工作议事日程上来。
其次,建立全员培养制度。
建立员工培养档案,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将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分岗位、分层次的实施全员培养,并且让员工积极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监督和实施,最大限度的挖掘人才。
第三,建立培养上岗制度。
将人才培养和岗位配置相结合,实行先培养后上岗的制度。
规定各阶段必须接受培养的具体内容、时间及预期目标,促使各层次人才业务水平和全面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四,依法建立人才培养关系。
根据《劳动法》及有关法规与员工建立相对稳定的培养关系,明确企业与员工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签订劳动服务协议。
协议内容要合理、合法,不能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
这一措施可以防止人才流失和企业自有技术秘密外泄的风险。
第五,制定完善的培养管理制度。
要切实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培养管理制度,界定企业与员工在培养方面的工作程序、职责范围以及相应的质量标准、待遇标准、奖励及处罚标准等。
具体内容包括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培训项目公示制度以及新进员工培养制度等。
第六,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为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对人才培养进行阶段性认真的考核。
考核制度及办法应从企业实际出发,不应简单模仿学校教育只考核死记硬背的知识,而应着重考核学习态度,独立思考精神、实战操作技巧和创新能力等。
考核制度要注重科学性、可操作性,使考核过程既能促进人才质量的提高,又为今后人才的选拔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第七,大力推行“终身培养”制度。
西北地区企业要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差距,应该建立“终身培养”制度。
企业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开展阶梯式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对人才的持续培养,建立“终身学习型组织”,稳定员工队伍结构,并促成企业人才梯队的持续性合理。
第八,建立员工沟通制度。
企业可通过在员工之间建立联系网络来增强阶段性培养成果在工作中的应用、联系。
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期接受培养的员工组成对话组,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或电话、网络等间接形式的进行沟通,使相互之间可以讨论所学成果在工作中应用的进展,并共享成功经验。
312 资金保障体系建设 西北地区企业在人才培养资金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上,应着力解决资金筹集和利用两方面的问题。
在培养资金筹集工作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如下方法筹集人才培养经费:首先,可以按照利润额百分比法从企业内部提取,建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要注意保证专款专用。
其次,可以面向市场,实施有偿服务。
将人才培养推向市场化,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采取企业与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既可以为企业内部培养人才,又可以满足企业外部相关社会人员自我培养的需求。
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企业人才培养资金的问题,还可以将企业的文化和品牌借机进行市场推广,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就是要合理使用培养经费。
资金是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前提。
合理使用经费是人才培养工作得以持续开展的必要保证。
首先,需要规范培养经费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计提培养经费,严禁挪用、克扣,做到专款专用,保证经费落到实处;其次,科学规划资金的使用,缩减时间长、耗资多的学历培训及外出培训的支出。
要将有限资金集中投入到企业重点岗位和重点方向上的人才培养上来。
313 人才培养层次建设 首先,新进人才的培养。
对新招聘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短期培训,让大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借机考察个人的特长,准备安排合理的位置,并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
内容包括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职业精神、职能部门介绍、工作职责和员工权利等。
其次,技术人才的培养。
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应该是特长培养,一方面培养专业技术过硬,拥有专业领域一技之长的人才;另一方面培养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技术人才。
内容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有关规程,特殊系统设备的使用,语言表达和计算机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