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解读之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医疗体制改革

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医疗体制改革

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医疗体制改革欢迎关注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辽宁事业单位大部分考试科目为职业能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

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一、核心理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的基本保障。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

在中国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医疗卫生关系亿万人民健康,是一项重大民生问题。

二、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1.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

2.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

5.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过低、强制性不够、预防功能不强,医保水平与质量难提高。

三、我国医疗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1.改革偏离方向。

2.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

3.目前实行的“以药养医”的政策和药品流通体系导致药价虚高4.管办不分。

5.医保医疗救助体系欠缺。

四、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对策:1.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基本实现居民医疗费用省内直接结算,稳步推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3.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4.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费用,努力减轻群众负担。

>>>历年辽宁事业单位真题请查看:历年辽宁省各地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汇总<<<>>>辽宁地区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请关注:辽宁省事业单位招聘网<<<。

申论资料:医疗改革

申论资料:医疗改革

申论资料:医疗改革□新闻背景中国的医疗制度一直存在争议。

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包括:医疗费用不断攀升、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严重不足、医患关系紧张、医疗保险覆盖率低。

卫生部的数据显示,在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从1980年的21.2%上升到了49.3%,而同期的政府投入则从36.2%下降到了18.1%。

因此,医疗连同教育、住房一起被称为新三座大山,降低了许多中国人的幸福感。

1997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医疗确定为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这纠正了10多年以来一些人主张的医疗服务等同于商品的思想。

在之后的10年中,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医疗改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10月发布了一份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

其核心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一个覆盖所有城乡居民的医疗体系。

这个方案打破了过去20年市场化倾向,重申了政府职责,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医疗服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方案还承诺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监管,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消除人们对药费不断上涨的抱怨。

与过去医改政策由政府单方制订的做法有所不同的是,这次政府委托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和麦肯锡公司在内的国内外9个机构进行独立研究,其研究成果也被吸纳进了草案中。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征求意见稿》收到了35000多条建议。

□政策会议指出,根据国务院部署,2008年10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

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各方面的建议,对《意见》作了修改完善,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会议决定,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

申论范文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申论范文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病有所医就是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至于使群众因贫困看不起病,也不至于困病致贫、因病返贫。

一、历年相关考点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考查的是平价医院的问题。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考查的是虚假医疗广告问题。

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考查的是药品安全监管问题。

二、经典句式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

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三、时政背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是涉及13亿人的重大民生工程。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经过两年多的制定修改完善,通过各种形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吸纳各个方面尤其是普通群众的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缓解和克服“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发展水平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道路的有益尝试。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意见》和《方案》确立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框架和长远目标,绘出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今后三年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抓好五项重点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医疗改革申论范文

医疗改革申论范文

第一节:前言医疗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在中国,医疗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各方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本文将探讨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第二节: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医疗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一方面,过度医疗和过度检查已经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医生为了避免错诊和遗漏病情,往往会过度检查或过度治疗,这导致了医疗费用的过高和医患矛盾的加剧。

另一方面,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我国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且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也有很大差距。

这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患者难以获得及时治疗,而在大城市,患者又会遭遇就医难的问题。

第三节:问题分析以上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一方面,医患关系的恶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加剧,这使得医疗行业的治理变得更加困难。

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也是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导致了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的匮乏,而一些大城市又会遭遇就医难的问题,患者不得不花费更高的价格去求医。

第四节:解决方案对于医患关系恶化的问题,有几点建议: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医生而言,需要提高医德医风,尊重患者的人身权利,遵循合理治疗原则,减少过度治疗和检查。

对于患者而言,也需要加强自我保护,自觉遵守医院规定,尊重医生的知识和职业。

加强医患沟通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医生需要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心理和期望,协调患者的治疗方案,避免无谓的争执和矛盾。

对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调整医疗资源的分配,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城乡医保和商业保险整合起来,形成健康保险覆盖全民的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改问题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改问题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改问题中国新一轮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不仅是要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呼声很高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重要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进行的一场涉及卫生服务体系再造、健康干预模式转变和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的深层次改革。

在医改进程中,理论和政策取向的论争主要围绕十个方面。

中国医改的理论探索充满争议,创新在渐进中前行。

(一)关于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问题政府和市场谁来主导,实质是如何定位政府管理方式,非公经济能否和怎样介入卫生医疗领域,以及如何利用市场机制的问题。

这个选择最终将影响政府投入的效率、政府的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围绕这一焦点,有学者提出,中国应由政府拨款,建立以“广覆盖、低成本”为原则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

还有人强调,卫生医疗领域要强化政府责任,包括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功能以及政府全面干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的功能。

与之相对立,一些学者主张以市场为主导,认为医疗改革的最佳模式应是由政府负责筹措基金,而医疗服务的提供则应尽量由管理有序的市场竞争来完成。

关于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争论多是站在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医改问题的。

如果应用公共管理的理论来分析,则会发现一个新视野,即政府可以用公共治理的价值理念来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和政策组合框架。

中国医改按范畴可分为四个领域: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以及医疗保障。

应该按照不同领域所提供服务的性质及各自发展的规律,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科学确定不同领域的政策导向。

在不同领域,政府和市场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应是不同的:在公共卫生领域,政府理所当然要承担主要责任,应该采取公共体制,由财政来筹集资金,由政府来主导;在医疗领域,不管从现实条件来看(我们有国有医院,也有非国有医院),还是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外也分营利医院和非营利医院),都应该采取混合体制,既要有政府筹资兴办的医疗机构,也要有非政府筹资的医疗机构;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应该主要交由市场来解决,而政府主要对准入资格、价格和质量标准等进行监管;在医疗保障领域,可区分不同层次,医疗救助、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分别由政府承担、国家集体个人分担、个人承担市场运作。

公务员申论热点解读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2

公务员申论热点解读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2

公务员申论热点解读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旧事回首2019年4月6日,新华社授权公布《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系体例鼎新的定见》。

《定见》提出了“有用加重住民就诊用度承担,实在减缓‘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方针,和“成立健全笼盖城乡住民的根基医疗卫生轨制,为大众供给平安、有用、便利、价廉的医疗卫生办事”的久远方针。

《定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门,包罗:(一)充实熟悉深化医药卫生体系体例鼎新的主要性、紧急性和艰难性;(二)深化医药卫生体系体例鼎新的指点思惟、根基准绳和整体方针;(三)完美医药卫生四年夜系统,成立笼盖城乡住民的根基医疗卫生轨制;(四)完美体系体例机制,保证医药卫生系统有用标准运转;(五)出力抓好五项重点鼎新,力争近期获得较着成效;(六)努力稳妥推动医药卫生体系体例鼎新。

《定见》指出,医药卫闹事业关系亿万人平易近的安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严重平易近生成绩。

深化医药卫生体系体例鼎新,加速医药卫闹事业成长,顺应人平易近大众日趋增加的医药卫生需求,不竭进步人平易近大众安康本质,是贯彻落实迷信成长不雅、增进经济社会周全调和可延续成长的必定要求,是保护社会公允公理、进步人平易近糊口质量的主要行动,是周全扶植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协调社会的一项严重使命。

《定见》强调,从此刻到2020年,是我国周全扶植小康社会的关头期间,医药卫生任务使命沉重。

跟着经济的成长和人平易近糊口程度的进步,大众对改良医药卫生办事将会有更高的要求。

工业化、城镇化、生齿老龄化、疾病谱转变和生态情况转变等,都给医药卫生任务带来一系列新的严重应战。

深化医药卫生体系体例鼎新,是加速医药卫闹事业成长的计谋选择,是完成人平易近同享鼎新成长功效的主要路子,是泛博人平易近大众的火急欲望。

《定见》以为,深化医药卫生体系体例鼎新是一项触及面广、难度年夜的社会零碎工程。

我国生齿多,人均支出程度低,城乡、区域差距年夜,持久处于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根基国情,决议了深化医药卫生体系体例鼎新是一项非常庞大艰难的使命,是一个渐进的进程,需求在明白标的目的和框架的根本上,颠末持久艰辛尽力和对峙不懈的摸索,才干慢慢成立合适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系体例。

医疗改革申论大作文

医疗改革申论大作文

医疗改革申论大作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医疗改革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个基本的民生领域,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因此,加强医疗改革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医疗改革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的医疗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疗服务价格高昂,医生数量有限,医疗界的药品乱象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和医疗质量。

通过医疗改革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其次,医疗改革的重要性还在于提升医疗保障水平。

医疗费用的高昂是许多人民群众的困扰,尤其是对于一些贫困人口来说,生病往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因此,加强医疗改革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降低人民群众就医的负担。

通过医疗改革可以破解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推动医疗保险的普及和完善,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此外,医疗改革的重要性还在于推进医疗科技的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科技在医疗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的不断涌现,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医疗改革可以加强对医疗科技的创新和研发,提高医疗技术的水平和应用能力。

这将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综上所述,医疗改革是当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强医疗改革,我们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医疗科技的创新。

这将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就医困扰,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医疗改革对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医疗改革的力度,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最新-政法干警考试复习指导申论热点医疗卫生改革 精品

最新-政法干警考试复习指导申论热点医疗卫生改革 精品

政法干警考试复习指导:申论热点--医疗卫生改革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医疗卫生改革一、医疗卫生改革相关知识背景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涉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医疗保障、临床服务等内容,不应由政府大包大揽全部承担,也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推给社会和居民,而应实行以政府为主导、适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针。

因此,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方面,政府部门责无旁贷,承担着艰巨的任务。

特别是要着力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其中,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健全经费保障,改革医疗机构创收机制;切实加强卫生服务监管,保证医疗秩序,服务质量;加强医疗价格监管,降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等,是几项最重要的任务。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财政实力还不强,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状况还将长期存在。

所以,也要顺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引导他们独立开办医疗服务机构,或者参与公立医院改组改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现在,不少社会团体、慈善机构不但有捐助和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愿望,也具备这个能力,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进来。

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不能变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初级卫生保健权益的责任不能变。

二、相关新闻背景会议指出,根据国务院部署,去年9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

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各方面的建议,对《意见》作了修改完善,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9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综合分析专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题).doc

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综合分析专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题).doc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综合分析专题(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题(一)给定材料1.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

这一意见被媒体普遍称为新医改方案。

方案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木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木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等。

应该说,这是一部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是涉及13亿人的重大民生工程。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经过两年多的制定修改完善,通过各种形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吸纳各个方面尤其是普通群众的建议,最终定稿。

这一意见汇集众人智慈,反映群众意愿,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科学发展观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实践,标志着十七大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迈出了历史性的关键一步。

2.“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近年流传的这些顺口溜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形象反映,也是留给政府的一道“民生考题”。

当前,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一个不小的群体:他们有病不能及时看,该住院不能及时住院,病未痊愈便要求离开医院,生怕承担不了高昂的医疗费用。

据一位熟悉医院的人士介绍,目前,医院国以将所购进的药品加价出倍,这是医院的主要收入。

譬如,医院给患者开10()元的药,医院可以从中提取15元,所以,医院要是多嫌15元,患者就得多花100元钱,而这些药物未必是患者真正必需。

而一些常用而又非常便宜的药,因价格低廉,加价出售的空间不大,所以一些医生干脆就不开这些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罗学群认为,降低医疗费用不是没有空间,而是缺乏动力。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007年12月07日 16:26 华图公务员热点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理:孙景民博士助手吕敏之一、存在的问题1. 卫生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医疗服务费用增速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开销已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

一方面,从1997年到2002年6年期间,我国卫生总费用从33849亿元上涨到2002年的51503亿元,上涨幅度为52.16%;在卫生总费用中,居民个人承担的卫生费用支出从1997年的19251亿元上涨至31133亿元,个人承担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1997年的56.87%上升到2002年的60.45%,其绝对额上涨幅度为61.72%。

另一方面,在这六年间,我国居民工资总收入从1997年的94053亿元上涨到2002年的131611亿元,上涨幅度仅为39.93%;其中国有单位的工资总额从1997年的7211亿元上涨到2002年89486亿元,上涨幅度仅为24.10%。

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个人卫生费用支出无论是从总额还是从相对额角度来说,其上涨幅度都高于卫生总费用支出的指标,同时,个人卫生费用支出上涨幅度也远远超过职工工资收入上涨幅度。

其结果是正如卫生部高强部长在《关于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报告》中列举的那样:“群众有病时,有48.9%的居民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

这也是造成社会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产生不满的因素之一。

2. 在我国的医院医疗收入中,药费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60%以上,少数中小医院高达70%-80%。

同国际比较,我国药费收入在医疗费用收入中所占比重过高。

另外,药品定价越高越好卖。

3. 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卫生统计表明,虽然我国人口还在增长,但全国医疗机构的总门诊量却在下降。

2004年全国医院和卫生院门诊量为22.03亿人次,比1994年减少了0.41亿人次。

但同期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却从140.1‰提高到143.0‰。

这说明,并非健康改善减少了城乡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医疗改革申论作文

医疗改革申论作文

医疗改革申论作文医疗改革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就医难、就医贵等,因此,加快推进医疗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医疗改革应注重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严重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导致了农村地区和一些贫困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现象。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医疗资源真正惠及每一个人民群众。

其次,医疗改革应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当前,许多患者为了看病不得不奔波医院之间,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因此,我们需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上加大投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让患者能够得到更方便、更经济的医疗服务。

再次,医疗改革应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当前,医疗费用高企成为了很多人的负担,一旦患上大病,不仅需要治疗费用,还可能面临巨额的医疗开支。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对低收入人群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公平、更可承受的医疗保障。

最后,医疗改革应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当前,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纠纷频发、医疗事故屡禁不止等。

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强化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医疗事故的防控和处理,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综上所述,医疗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它是必须要推进的。

只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才能构建起一个更加公平、可及、可负担的医疗体系,让每一个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健康的福祉。

申论热点:医疗体制改革 实现健康中国

申论热点:医疗体制改革 实现健康中国

申论热点: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健康中国,1200字
医疗体制改革是全面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是当今社会追求医改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已经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实现了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改善了群众就医就诊费用、基本医疗保障等问题,使医疗服务更加综合完善,体现了共享和便利。

一方面,建立健全社会共担保险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社会保障,扩大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增设了新的保障担保项目,使得更多的群众可以受益于社会医疗保障。

其次,扩大城乡医保支付范围,提高城乡支付标准,均衡城乡地区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服务水准,实现了医保覆盖率的提升。

此外,政府还通过分级诊疗等改革,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促进了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机构的合作交流,并宣布推行“医联体”、“健康中国”等重大医疗项目,进一步推进了医疗
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大力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实现健康中国的重大战略目标。

未来,将开展扶贫药品补贴、外部评估机制及投入支出完善等医改新政,实现医改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发展。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改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改

申论热点:医改华图教育高佳2012年3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6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完成。

报告指出,新一轮医改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医改各项任务。

8月30日,卫生部、财政部等公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

开展大病保险,对城乡居民因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报销,目的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绝大部分人不会再因为疾病陷入经济困境。

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的意义:第一,健康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和千家万户幸福;第二,国民的健康水平,事关民族发展、国家兴衰,为人们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

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的目标: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阶段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的对策(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申论热点:医疗改革

申论热点:医疗改革

申论热点:医疗改革一、现象罗列1、卫生部有关负责人透露,现在全国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1/3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外1/3正在瓦解的边缘,还有1/3已经瘫痪了。

据卫生部统计,2000年中国卫生费用中,农村卫生费用占22.5%,城镇卫生费用占77.5%,这就是说,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村居民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不到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

R*$o,^"2、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农村37%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65%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

而农村应住院而未住院者中,1993年有58.8%的人是出于经济困难,1998年,这个比率增加到65.25%。

1998年调查显示,农村的因病致贫率达到21.61%,贫困地区甚至达到50%以上。

3、据卫生部最新统计,目前每位中国居民看一次病平均要花费79元,住院则需花费2891元。

与过去相比,医疗费用仍在上涨。

去年此时公布的统计数据是:病人在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接受门诊或急诊服务,平均每人每次花费不到70元,住院费用约为2600元。

在这两项费用中,药费分别占约60%和47%,这说明医疗费用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药品价格上涨造成的。

事实上,近年来药价的过快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很多人甚至发出“吃不起药”的抱怨。

统计表明,不同医院的医疗费用也相差甚远。

如在医疗技术水平高的卫生部直属医院,平均每一门诊、急诊人次医疗费用为163元,住院费用为7961元,而在普通县级医院,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9元和1508元。

目前中国“以药养医”现象严重。

一些医院为获得高额的药品销售回扣,向患者滥开药、开贵药或做不必要的检查,导致医药费用过快增长,腐败现象滋生。

4、1993、1998和2004年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被调查者中无任何医疗保险者1993年占27.9%、1998年占44.1%、2004年占44.8%农村无任何医疗保险者的比例高达79.1%。

5、据统计,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只有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

申论解读之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申论解读之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申论解读之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卫生部长作关于与发展报告2005年7月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联合主办形势报告会。

卫生部党组书记、部长高强同志应邀到会并作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的专题报告。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

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是摆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卫生系统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一、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强调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遵循“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原则,努力解决根据地军民的医疗卫生问题,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我国卫生工作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方针。

毛泽东同志早在1965年,就明确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卫生工作和人民健康。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医疗卫生部门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出席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时指出,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

卫生事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

1997年和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作出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动了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申论:医疗卫生改革与公众满意度

申论:医疗卫生改革与公众满意度

医疗卫生改革与公众满意度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医疗卫生改革成为了一个紧迫的课题。

在医疗卫生改革的过程中,公众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对于改革的可行性和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众满意度是指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的主观评价。

医疗卫生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即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经济的医疗保健服务。

公众满意度不仅反映了改革的成果,也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改革的认可度和支持率。

首先,医疗卫生改革应以公众需求为导向。

改革的核心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期望和诉求。

只有通过充分了解公众需求,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符合群众利益的改革方案,从而提高公众满意度。

其次,医疗卫生改革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

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主要体现在服务质量上。

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推动医疗服务的规范化、人性化和个性化发展。

同时,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及时解决问题,增强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此外,医疗卫生改革应重视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公众满意度与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息息相关。

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提高公众对医疗卫生改革的满意度。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协调合作,提高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同时加强对医疗资源配置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

最后,医疗卫生改革应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

公众满意度与信息透明度息息相关。

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向公众及时发布医疗卫生改革的政策措施、实施进展和成果效益,让公众了解到改革所带来的好处和变化,从而提高公众对改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认知水平和健康素养,增强他们对医疗卫生改革的理解和支持,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

09申论热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医疗改革

09申论热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医疗改革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有健康,才有将来。

”健康是每个⼈⽣存与发展的基础,与千家万户的幸福⽣活息息相关。

然⽽,在⽣命的旅程中,每个⼈随时都有罹患疾病的风险,这时就需要求医看病以恢复健康。

因此,医疗卫⽣作为服务于每个社会成员⾝⼼健康的社会事业,是当今世界各国为其国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之⼀。

由于社会制度、发展⽔平等⽅⾯的差异,不同国家为其国民提供的医疗卫⽣服务的⽔平与覆盖⾯相差很⼤。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医疗卫⽣事业,提⾼⼈民群众健康⽔平,⼀向受到党和国家的⾼度重视。

在党的⼗七⼤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让“⼈⼈享有基本医疗卫⽣服务”,并将其作为全⾯建设⼩康社会奋⽃⽬标新要求中的⼀项具体内容,还把“病有所医”列为社会建设的“五有”⽬标之⼀。

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事业出现的新形势,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全体⼈民健康⽔平⽽提出的重⼤战略部署。

“⼈⼈享有基本医疗卫⽣服务”⽬标的亮点在于“⼈⼈享有”。

这鲜明体现了我们党全⼼全意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为本的精神,贯彻了“发展为了⼈民、发展依靠⼈民、发展成果由⼈民共享”的要求,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享有基本医疗卫⽣服务”,是促进⼈的全⾯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的⾃由⽽全⾯的发展当做⾃⼰的理想⽬标,并认为这是⼀个在社会主义社会就要持续推进、进⽽在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实现的价值⽬标。

⼈的全⾯发展,不仅需要以发达的⽣产⼒、累积的社会财富为现实基础,更需要以发展的主体——⼴⼤⼈民群众⾃⾝的健康为前提条件。

作为⼀个⼈来说,如果没有健康,就会失去⼀切,更谈不上全⾯发展了。

只有让每个⼈都能享受到便捷、价廉的医疗卫⽣服务,⼈民群众的健康才有最基本的保障,全⾯建设⼩康社会才有最稳固的基础,⼈的全⾯发展才有最坚实的⽀撑。

此外,社会主义为⼈的全⾯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享有基本医疗卫⽣服务”⽬标的设定,确⽴了我国医疗卫⽣事业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基本医疗卫⽣制度逐步向覆盖全体居民发展。

政法干警考试复习指导:申论热点--医疗卫生改革

政法干警考试复习指导:申论热点--医疗卫生改革

政法干警考试复习指导:申论热点--医疗卫生改革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医疗卫生改革一、医疗卫生改革相关知识背景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涉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医疗保障、临床服务等内容,别应由政府大包大揽全部承担,也别能简单地推向市场,推给社会和居民,而应实行以政府为主导、适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针。

所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进展,一具很重要的咨询题算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方面,政府部门责无旁贷,承担着艰巨的任务。

特别是要着力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其中,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健全经费保障,改革医疗机构创收机制;切实加强卫生服务监管,保证医疗秩序,服务质量;加强医疗价格监管,落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等,是几项最重要的任务。

并且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进展水平还别高,财政实力还别强,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状况还将长期存在。

因此,也要顺应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鼓舞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面社会力量参与进展医疗卫生事业,引导他们独立开办医疗服务机构,或者参与公立医院改组改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络。

如今,很多社会团体、慈悲机构别但有捐助和参与进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愿望,也具备那个能力,应努力制造条件,鼓舞他们积极参与进来。

进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别能变: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进展道路别能变,别能盲目照搬外国的进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别能变,医疗卫生机构别能变成追求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初级卫生保健权益的责任别能变。

二、相关新闻背景会议指出,依照国务院部署,去年9月《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

有关部门仔细吸纳各方面的建议,对《意见》作了修改完善,重点环绕群众关怀的咨询题,明确了将来3年的时期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咨询题明显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解读之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卫生部长作关于与发展报告2005年7月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联合主办形势报告会。

卫生部党组书记、部长高强同志应邀到会并作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的专题报告。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

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是摆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卫生系统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一、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强调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遵循“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原则,努力解决根据地军民的医疗卫生问题,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我国卫生工作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方针。

毛泽东同志早在1965年,就明确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卫生工作和人民健康。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医疗卫生部门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出席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时指出,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

卫生事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

1997年和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作出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动了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新一届党中央强调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指出,公共卫生建设工作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必须下大力气抓好。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并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

在历届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国卫生事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二是婴儿死亡率,三是孕产妇死亡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为35岁,目前提高到71.8岁(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7、61、49岁);婴儿死亡率,建国初为200‰,目前下降到25.5‰(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30‰、112‰);孕产妇死亡率,建国初为1500/10万,目前下降到50.2/10万(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8/10万、410/10万、700/10万)。

这三大指标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国民的健康水平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第二,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全国现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30万个。

2004年,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327万张,平均每千人3.1张(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每千人3.6,0.8,1.7张),卫生人员总数525万人,平均每千人有执业医生1.5人(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2.7人,0.4人,0.2人)。

此外,还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8万人。

一个遍及城乡的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起来,药品的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民众的医疗卫生需要。

第三,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

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

目前,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有1.3亿人,享受公费医疗的职工约有5000万人。

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县,开展了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自愿参加筹资、以大病补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2005年参加试点的农民人数达1.56亿人。

第四,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我国历史上,传染病曾经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

上世纪50年代,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人数居于全国人口死因中的第一位。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下降到第9位,并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等重大传染病。

我国虽然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但多年来成功地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2003年我们战胜了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近两年又成功地控制了禽流感向人类的传播。

我们正在认真落实各项有效措施,建立健全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严重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

第五,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妇女儿童是一个国家卫生保健的重点,其健康水平代表着人口的总体健康状况。

我国历来重视和关心妇女儿童健康问题,中国历史上形成的高生育率、高死亡率的传统生育模式已经改变,实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良性循环。

目前,全国孕产妇产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0%,住院分娩率(包括在乡镇卫生院分娩)达到83%。

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03年的25.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50-300‰下降到2003年的29.9‰。

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为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做出了贡献,也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对于拉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卫生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我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

但是,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认真进行反思,就会发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

2003年的非典疫情,使人们更加清醒地看到了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差距。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

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是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国家,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滋生和蔓延,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将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局面。

目前,我国在中央、省、市、县四级都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约20万。

但不少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约有一半的经费靠机构自己创收。

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传染病患病人数仍居高位,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结核病患者人数约450万,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200万。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估计占全世界三分之一。

血吸虫病患者约有85万人。

在不少农村地区,肠道传染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妇女孕产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艾滋病、非典、人间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又加重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

与此同时,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

根据调查,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为2.6%。

因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已经列在我国人口死因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全国现有精神障碍者约1600万人,患病率达13.47‰。

我国出现了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同时并存的多重疾病负担的状况。

第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显著特点,一是突然发生,猝不及防;二是涉及面广,影响巨大,极易引起社会恐慌,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

生物武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等也存在着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

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损失。

2003年非典疫情的蔓延,就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健全,重大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卫生部门敏感性不强,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问题。

非典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制订了应急预案,在应对机制、人员队伍、技术力量、物质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有效应对局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有效应对更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不断完善。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第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充分说明了群众看病难的基本状况。

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

卫生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国的卫生事业走的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

但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这是以影响群众利益和加重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优秀医务人员负担为代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