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对大鼠肝脏药物代谢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肝片吸虫PPT参考课件

肝片吸虫PPT参考课件

.
5
虫卵较大,133-157×74-91 μm。 长卵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前端较窄, 后端较钝。卵盖不明显。
.
6
发育期为105-160天
A:毛蚴 B:胞蚴
C:雷蚴
D:尾蚴
E:囊蚴 F:小肠
移行 G:肝脏
.
7
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的淡水螺,在我国最常见的为小土窝螺, 还有截口土窝螺、斯氏萝卜螺、耳萝卜螺和青海萝卜螺。 椎实螺科主要分布于潮湿区域,全国广泛分布。
%硫酸铜溶液(最好再加入10%粗制盐酸),按每平方米喷洒5000ml, 或选用氯化钾,按每平方米喷洒20-25g,每年喷洒l-2次。处理好粪便 及病原感染物,病羊的羊粪应收集起来泥封发酵;病羊肝脏和肠内容物 应深埋或烧毁。
.
28
防止牛、羊、骆驼感染囊蚴
不要在低洼、潮湿、多囊蚴的地方放牧; 保持牛羊的饮水卫生,用自来水、井水;
成虫吸血引起营养障碍、贫血和消瘦。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症状
与虫体寄生的数量和动物种类有关; 牛寄生250条成虫,羊50条成虫时,就会表 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幼畜敏感;对绵羊 危害最大,可造成大批死亡。
.
19
急性型
病因:童虫移形引起; 时间:主要发生于夏末和秋季; 动物:多发于绵羊; 症状:患羊食欲大减或废绝,精神沉郁,可视粘膜 苍白,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体温升高, 偶尔有腹泻,通常在出现症状后3-5 d内死亡。
保持牛羊的饲草卫生,从流行区域运来的新
鲜牧草经爆晒后使用。
.
29
思考题
1、比较绵羊和牛肝片吸虫病的差别。 2、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片吸虫成虫和童虫引起的肝片吸虫病

肝功能损害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教案

肝功能损害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教案

教案~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机能学开课系部机能实验室开课教研室机能实验室授课教师职称授课班级学生人数长沙医学院教务处制长沙医学院教案四.动物:小白鼠。

五.方法:1.取体重相近的健康小白鼠及已损害肝脏的小白鼠各1 只,称重,标记。

2.分别由腹腔注射%硫喷妥钠溶液,记录并比较两只小白鼠麻醉持续时间有何差别,并将结果记录如下。

(翻正反射)3.处死解剖小鼠,观察肝脏有何不同。

六.结果:1.小白鼠的捉拿方法:右手抓住鼠尾,放在鼠罩上,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延其背向前抓住其颈部皮肤,并以左手的小指和掌部夹住其尾固定在手上。

2.小白鼠灌胃法:左手将小鼠固定,使其腹部朝上,右手持接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先从小鼠口角插入口腔内,然后用灌胃针头压其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再将灌胃针头沿上腭壁轻轻进入食道,灌胃针头进入大约1/2~2/3 长度,如动物安静,呼吸无异常,可将药液注入。

如动物剧烈挣扎,则需退出重新进针,避免进入气管或将食管、胃刺破。

3.小白鼠肌肉注射法:先将小鼠固定,将注射器的针头刺入小白鼠后肢大腿外侧肌肉,再将药液注入。

注射量:每腿一般。

4.小白鼠腹腔注射法:左手握紧小鼠,将腹部朝上,注射部位在下腹部腹白线的偏左或偏右侧,将针头取30~50°角刺入皮下后,再向前进针3~5mm,接着使注射器与皮肤面呈45°角刺入腹肌,有落空感,回抽无血液、肠液即可注射药物。

进行示教,强调正确的灌胃方法5min15min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1.为什么损害肝脏小白鼠硫喷妥钠的作用维持时间延长?有何临床意义?2.是否经肝脏代谢的药物作用都会延长?授课的创新点:。

生物医学中NO探究

生物医学中NO探究
2.3NO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巨噬细胞、炎性中性粒细胞、组织中免疫细胞等被内毒素或T细胞激活,表达iNOS的mRNA,生成的iNOS催化产生大量NO。内源性NO是巨噬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信使分子,它通过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对抗侵入机体的微生物和病原体。肺和肝是机体循环路径中的主要免疫滤过器,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依赖于NO。NO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在植物血凝素刺激的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反应中,从巨噬细胞产生的NO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许多细胞因子,如IL1、IL2、TNF和IFN以及某些细菌内毒素可以单独或联合激活巨噬细胞产生NO,即正向调节。而另一些细胞因子如TGF、IL4、IL10、巨噬细胞灭活因子等可抑制巨噬细胞产生NO,即负向调节。巨噬细胞产生的NO对某些细胞因子的产生也具有调节作用。由此可见,作为免疫调节因子,NO的产生受细胞因子严密调节,处于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监视之中。
2、NO对机体主要系统的作用
2.1NO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NO是血管平滑肌扩张剂,可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和心内膜释放少量的NO,维持适度的血流、血压和脑血管屏障通透性。NO通过cGMP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和粘附,发挥内源性抗血栓作用。NO是血管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分子,异常的NO生物利用度与许多血管疾病有关[4]。在病理情况下,NO释放减少,内皮素增加,可导致血管舒缩功能调节失调、血小板凝聚和内皮细胞增殖,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血管痉挛、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低浓度NO对充血性心衰、循环性休克、脑缺血、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许多疾病有治疗作用。临床上应用的硝普钠SNP、硝酸甘油等NO供体药物,都具有舒血管作用,同时还有更重要的细胞保护效应。NO供体保护心肌的主要机制是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少超氧自由基,进而减少中性粒细胞粘附于内皮和保护内皮机能;另一方面,NO通过降低心肌对肾上腺素能刺激的反应性而使耗氧量减少[5]。NO供体对脑、内脏、肾等各种血管床缺血再灌及休克治疗中的内皮功能保护也有特殊作用。

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
及病原感染物,病羊的羊粪应收集起来泥封发酵;病羊肝脏和肠内容物 应深埋或烧毁。
防止牛、羊、骆驼感染囊蚴
不要在低洼、潮湿、多囊蚴的地方放牧; 保持牛羊的饮水卫生,用自来水、井水;
保持牛羊的饲草卫生,从流行区域运来的新
鲜牧草经爆晒后使用。
思考题
1、比较绵羊和牛肝片吸虫病的差别。 2、分析肝片吸虫成虫和童虫引起的肝片吸虫病 症状、诊断和治疗的差别。 3、圈养绵羊肝片吸虫的预防措施。
牛羊吸虫病
一、片形吸虫病
由片形属吸虫引起的吸虫病。
病原体:肝片吸虫 宿主:终末宿主:牛、羊等 中间宿主:锥实螺 寄生部位:肝脏和胆管中
危害:肝炎、肝硬化、胆管炎和消瘦
病原体形态(肝片吸虫)
生活史
流行病学 致病作用和病理变化
症状 诊断 治疗 预防
外形:扁平,呈叶片状,有头椎。 颜色:活时为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 大小:20-35×5-13mm。 吸盘: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口、咽、食道、分枝的肠管。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两个睾丸,纵列于 中部;一个卵巢呈鹿角状,位于腹吸盘后 卵模明显,位于体中央。子宫位于卵模;
时间:主要发生于夏末和秋季;
动物:多发于绵羊; 症状:患羊食欲大减或废绝,精神沉郁,可视粘膜 苍白,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体温升高,
偶尔有腹泻,通常在出现症状后3-5 d内死亡。
慢性型
病因:由成虫引起; 时间:多发于冬、春季; 症状:患羊表现渐进性消瘦、贫血、食欲不振、 被毛粗乱,眼睑、颌下水肿,有时也发生胸、 腹下水肿。叩诊肝脏的浊音界扩大。后期,可 能卧地不起,终因恶病质而死亡。
丙硫咪唑(Albendazole, 抗蠕敏): 牛10mg/kg体重,羊15mg/kg体重,一次口服,

MMP-1,TIMP-1在丰宫并殖吸虫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MMP-1,TIMP-1在丰宫并殖吸虫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周 蜀 ,姚 娜 ,刘 俊 , 王 文林 ( 昆明 医科 大学 寄生 虫学教研 室,云 南 昆明 6 5 0 0 3 1 )
[ 摘要] 目的 观察丰宫并殖吸虫所致的大鼠肝脏损伤时 MMP 一 1 及其抑制剂 T I MP ~ 1 在肝纤维形成过程 中的 s D大鼠 2 5只 ,随机分为 2 组 .即正常对 照组 5只和感
昆明 医科 大 学 学报
2 0 1 3 , ( 3) : 2 6 —3 0
CN 5 3—1 2 2 1 / R
J o ur n a l o f Ku n mi n g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MP 一 1 , T I MP 一 1 在 丰 宫并殖 吸虫所 致 的大 鼠肝 纤维 化 中的表 达
P a r a g o n i mu s p r o l f e ms , a n d e x p l o r e t h e r o l e s o f MMP -1 a n d T I MP -1 i n l i v e r i f b r o s i s f o r ma t i o n .M e t h o d s
T w e n t y — i f v e S D r a t s we r e r a n d o ml y a s s i g n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 s :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5 r a t s )a n d i n f e c t i o n g r o u p ( 2 0
水.按感染 时间处死各组 大鼠.通过 E L I S A法检测大 鼠血清 中的 MM P 一 1 ,T I MP 一 1 含量. 同时取肝组织行 H E染 色 判断肝组织发炎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 ,行免疫组化染 色测 M MP 一 1 ,T I MP 一 1在肝 组织的表达水平.结 果 HE染 色肝组织病 理形态学结果显示 :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 ,肝部炎症逐渐加重 ,以感染后 5周最为明显 ,之后肝细胞 变性坏死逐渐增 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随病情进展 ,M MP 一 1 、T I MP 一 1的表达都 是持续上升的.E L I S A法所检 测 的血清 中的 MM P 一 1 呈现上升 的趋势 ,T I MP 一 1 含量是持续上升的.结论 丰宫并殖 吸虫感染大 鼠可引起肝脏纤 维 化病变 ,MM P 一 1和 T I MP 一 1 在 此病变 过程 中的表达有所 差异 .肝 脏病变 的严重 程度 与感染 时间 、M MP 一 1 和 T I MP 一 1的表达有关 .提示 M MP 一 1 和T I MP 一 1 在丰宫并殖 吸虫感染大 鼠致肝纤维化 的形成机制 中起作用. [ 关键 词]MMP 一 1 ;T I M P 一 1 ; 丰宫并殖吸虫 ;肝脏纤维化 ;免疫组化 ;E L I S A [ 中图分类号]R 5 3 2 . 2 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3 —4 7 0 6( 2 0 1 3 )0 3 —0 0 2 6—0 6

肝吸虫感染诱发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肝吸虫感染诱发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肝吸虫感染诱发胆管癌的研究进展曹立军;贺学强;姜海行【摘要】肝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或其他动物肝胆管的复殖吸虫,人感染肝吸虫后会引发一系列的肝胆管系统疾病,肝吸虫感染高发地区胆管癌的患病率明显偏高. 肝吸虫是胆管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生物致癌因素,其虫体的排泄分泌产物及长期机械刺激诱发胆管持续的炎症状态,胆管细胞基因表达失衡,进而导致胆管癌变. 本文就近年来肝吸虫感染诱发胆管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5(037)010【总页数】4页(P1461-1464)【关键词】肝吸虫;胆管细胞癌;感染;综述【作者】曹立军;贺学强;姜海行【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消化科,桂林市 541002;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消化科,桂林市 54100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科,南宁市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83.22因肝吸虫成虫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而引起的肝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目前已知有13种肝吸虫可以感染人,其中最常见的3种分别是后睾科的麝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viverrini)、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lineus)、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1]。

人们因进食生鱼、虾类食物,误吞人华支睾吸虫囊蚴而被感染,可导致肝大、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病、梗阻性黄疸、肝胆系统肿瘤等严重的疾病及并发症发生,而且患胆管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2009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明确了肝吸虫感染是胆管细胞癌重要的致癌因素之一[2]。

进一步了解肝吸虫感染诱发胆管癌的致病机制,有助于预防和降低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

本文就近年来肝吸虫感染诱发胆管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

1 肝吸虫诱发胆管癌的流行病学研究全世界肝吸虫感染所致的肿瘤约占肝胆系统肿瘤病例的0.4%,同时,因为肝吸虫病的流行具有显著的地方性,肝吸虫感染地区胆管癌的患病率明显偏高[3]。

肝功能受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肝功能受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报告肝功能受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小鼠肝功能损伤对硫喷妥钠(sodium thiopental)作用的影响方法:对比正常和肝损的小鼠腹腔注射硫喷妥钠后的作用情况结果:肝损伤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

对小鼠进行解剖后,观察其肝脏颜色,正常小鼠肝颜色鲜红,表面光滑,无颗粒;肝损小鼠表面颜色淡红,有淡黄色颗粒,粗糙感结论:肝功能损伤后对硫喷妥钠的代谢能力没有显著改变关键词硫喷妥钠肝损伤1.材料和方法1.1体重相近的小鼠18只;天平;4 g/L硫喷妥钠溶液、10%四氯化碳溶液1.2肝损伤模型建立将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两只。

每组取一只小鼠,于实验前24小时皮下注射10%四氯化碳溶液0.2ml/10g,至实验开始时小鼠的肝功能已受到明显损害,即肝损伤组小鼠;另一只小鼠则不做处理,即正常对照组小鼠1.3取肝功能损伤及正常小鼠各1只,测试其翻正反射是否存在,不存在者弃去。

称重后各按0.1ml/10g剂量腹腔注射4 g/L硫喷妥钠溶液2.观察项目2.1注射4 g/L硫喷妥钠溶液后即记录进入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2.2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2.3将小鼠处死后,剖视肝脏观察形态改变3.结果由表1可知,肝损伤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

对小鼠进行解剖后,观察其肝脏颜色,正常小鼠肝颜色鲜红,表面光滑,无颗粒;肝损小鼠表面颜色淡红,有淡黄色颗粒,粗糙感。

表1 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及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对比正常小鼠肝损小鼠进入时间(s)恢复时间(s)进入时间(s)恢复时间(s)1 119 1908 681 26912 423 1065 190 13913 140 476 115 15204 220 3600 135 48005 108 1858 118 55756 192 560 90 10007 266 1859 156 13508 103 798 130 19809 114 2353 128 2917x±s 187.22±105.18 1608.56±1004.32 193.67±184.86*2580.44±1617.52#注:* P>0.05,#P>0.05,与正常小鼠相比。

生物医学中NO探究

生物医学中NO探究

生物医学中NO探究1NO的生物化学NO是一种难溶于水、高脂溶性的小分子气体,极易通过细胞膜扩散。

它拥有额外电子,化学反应能力强,生物学半衰期为3~5s。

体内NO是由NO合成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催化L-精氨酸(L-Arg)转变为L-瓜氨酸时产生的。

NO 在多种细胞中均能生成,生成后很快被氧化成NO2-和NO3-,从而失去生物学活性。

NOS是NO反应通路的限速酶,根据其来源及作用特点,可分为神经元型(nNOS)、内皮型(eNOS)和诱导型(iNOS)3种;根据其被提纯顺序及克隆结果,又可分为3种同工酶,即同工酶Ⅰ(nNOS)、同工酶Ⅱ(iNOS)、同工酶Ⅲ(eNOS)。

nNOS与eNOS在体内可连续表达,通过Ca2+内流及钙调蛋白(CaM)激活,激活后产生短时效少量的NO;而iNOS则需要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1(IL-1)、细胞脂多糖(LPS)等诱导才表达,产生局部高浓度的NO而介导后继的长效反应[1]。

一般认为,iNOS的激活不依赖于Ca2+/CaM,但目前3种NOS在Ca2+/CaM依赖性上的区别日趋模糊。

NOS的C端与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有共同序列[2],具有显著同源性。

3种同工酶是不同的基因产物,种属间NOS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人类各同工酶之间序列同源性为50%~60%,而不同种属动物间相同同工酶序列同源性大于90%。

目前3种同工酶的cDNA结构已被克隆和表达。

所表达的3类NOS的N端结构极其相似,可能与其L-Arg结合位点和催化活性有关。

利用特异性DNA探针已经证明,人NOS3种同工酶基因分别位于12号、17号和7号染色体,它们的基因结构已部分搞清,对基因中某些结构区域的功能也有了一定了解。

通过某些细胞因子、酶类、Ca2+/CaM 及激素等调控因子对NOS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阐明了mRNA稳定性是NOS活性的重要调节点[3],而且NO能反馈抑制NOS的活性。

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羊肝片吸虫病是由吸入羊肝片吸虫卵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是一种常见的肝部寄生虫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河南、湖南、安徽等省份,
其中以安徽省的发病率最高。

该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特别是在山区农村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的饮食习惯、饮
用的水源和卫生条件较差,因此易发生本病。

此外,狗、鼠、猪等家畜中也可寄生羊肝片
吸虫,容易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样,轻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重者则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
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常见的症状有:
1.食欲下降,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肠胃不适症状;
2.肝区疼痛或不适,肝肿大,黄疸等肝脏症状;
3.贫血,乏力,头昏等全身性症状。

对于本病的防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善卫生条件。

加强卫生教育,定期进行卫生检查,保证饮用水质量,增加小区居
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卫生清扫工作,控制人畜同源性感染。

2.做好食品卫生。

切忌生食羊肝片等有食用习惯的食品,并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以杀死体内的寄生虫卵。

3.积极治疗。

对发现感染者及时进行医疗治疗,减轻患者的肝脏负担,提高治愈率。

4.预防药物。

对于密切接触的人员、对患者工作经常接触或居住在羊肝片吸虫病高发
区的人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吸虫病药物,防止感染。

总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准确的诊断治疗方法是切断本病传播途径,减少疾病发生和
传播的关键。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肝吸虫、姜吸虫及肝片吸虫

肝吸虫、姜吸虫及肝片吸虫
俗称 姜片吸虫、 肠吸虫、 大型肠吸虫、 亚洲大型肠吸虫 祖国医学称之为 “赤虫” 、“肉 虫” 1873 年在我国广东省首先发现本病
肉眼所见姜片虫成虫
20~75×8~20×0.5~3mm
(活体形态)
姜片虫成虫
囊蚴
姜片虫卵
130~140×80~85m
生活史
布 氏 姜 (片 扁吸 卷虫 螺中 )间 宿 主
布氏姜片吸虫传播媒介 (荸荠、菱角、茭白)
生活史要点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中间宿主--扁卷螺
传播媒介—水生植物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经口

最重要的保虫宿主—猪
3.致病性
引起姜片吸虫病(fasiolopsiasis) 吸盘刺激-溃疡形成 表现慢性腹泻、消化道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等症 重度感染者:消瘦、贫血、浮肿等 可合并肠梗阻、阑尾炎 儿童常出现智力减退,发育迟缓
胆汁及粪便 粪便中查虫卵 中查虫卵



肝吸虫、姜片吸虫、肝片吸虫 生活史
肝吸虫 寄生部位 肝胆管内 中间宿主 纹沼螺 淡水鱼 姜片吸虫 肠内 扁卷螺 水生媒介植物 肝片吸虫 肝胆管内 椎实螺 水生媒介植物
感染阶段 囊蚴
感染方式 经口食入 保虫宿主 猫、狗等 病原学 检查
囊蚴
经口食入 猪等
囊蚴
经口食入 牛、羊等 胆汁及粪便中 查虫卵

基本发育过程
成虫
虫卵
(粪)
(肝胆管)
毛蚴 囊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水)


宿主 – 终宿主:人、猫、犬、猪、鼠等多种食鱼类哺乳动物 – 第一中间宿主:沼螺、豆螺 –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淡水虾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肝胆管内 虫卵离开人体途径 随胆汁----粪便排出体外 感染阶段 囊蚴 感染方式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肝吸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症状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 - 养牛技术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症状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 - 养牛技术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症状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养牛技术肝片吸虫病:是牛的一种主要寄生虫病。

肝片吸虫病的病原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

虫体寄生在牛的胆管里,能引起胆管炎、肝炎、肝硬变。

病牛营养下降,奶牛产奶量减少,有时甚至引起死亡,对牛的危害较大。

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容易在气候突变、冷热交替以及潮湿多雨的阶段发生,主要经由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吸血昆虫叮咬而造成传播,必须加以防治。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肝片吸虫病的症状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

1、病原生活史肝片吸虫呈叶片状,新鲜虫体味红褐色,固定后呈灰白色,长度为20~30mm,宽度为8~10mm。

虫卵呈金黄色椭圆形,卵盖不是非常明显。

肝片吸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有两个宿主参与,幼虫在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虫在终末宿主体内生长发育。

成虫在终末宿主的胆管内寄生,并在此处产卵,虫卵随着胆汁到达肠腔,然后通过粪便排到体外。

当温度为25~26℃以及水分、氧气、光照适宜条件下,虫卵在10~25天后会孵化出毛蚴,并能够在水中游动,被中间宿主椎实螺感染后,就会侵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变成胞蚴、雷蚴,最终发育成尾蚴。

之后尾蚴从螺体逸出,在水中游动,并会在水面下或者附着到水生植物上发育为囊蚴。

当终末宿主在饮水或者采食饲草时能够吞入囊蚴,进入消化道后囊壁会发生溶解,且在十二指肠时囊蚴发生脱囊,有些童虫会透过肠壁进入腹腔,并通过肝包膜侵入肝脏,最后移动到胆管内;有些童虫会侵入肠黏膜,并通过肠系膜静脉到达肝脏,最终也移动到胆管内。

该病广泛分布,一般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在潮湿、低洼以及多草滩、沼泽的地区发生。

在夏末和秋季通常为急性型,在冬、春季节通常为慢性型,牛羊等反刍动物都具有易感性。

2、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牛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发病中期,病牛机体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容易断裂,缺乏营养,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反常,如发生异嗜,反刍不正常,动作迟缓、无力,随之结膜苍白,并呈周期性发作,且会伴有轻度前胃弛缓或者瘤胃臌胀。

肝吸虫ppt课件

肝吸虫ppt课件
肝吸虫耐药机制研究
探讨肝吸虫对药物的耐受性及其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 研发新的抗肝吸虫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20
临床研究新进展
诊断技术改进
介绍近年来在肝吸虫诊断技术方面的创新和改进,如高灵敏度、高 特异性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治疗方案优化
总结当前肝吸虫治疗的主要药物和方案,以及针对不同病情和人群 的治疗策略优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分类
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肝吸虫可分为多个种类,如华支 睾吸虫、猫后睾吸虫等。
4
肝吸虫生活史
虫卵
肝吸虫成虫在宿主体内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 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01
胞蚴
毛蚴钻入中间宿主(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蛳)体内, 发育成胞蚴。
03
囊蚴
尾蚴从螺蛳体内逸出,进入水中,侵入第二 中间宿主(如鱼虾)体内形成囊蚴。
22
06
总结与回顾
2024/1/26
23
关键知识点总结
1 肝吸虫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肝吸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肝脏中, 引起肝吸虫病。其生活史包括虫卵、毛蚴、胞蚴、雷蚴 、尾蚴、囊蚴和成虫等阶段。
2 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
肝吸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也是高发区之一。其传染 源主要为患者和保虫宿主,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物和 饮水。
3 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则可出现发热、腹痛 、腹泻、肝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和死亡。
4 肝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原则为驱虫治疗,常用药物有吡喹酮、阿苯达唑 等。
2024/1/26

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养管理条件等不 同而有差异。一般超过5 0 条虫体寄生 ,即可出现 冲服或 放汤 海服 ,l 剂/ d ,连 用3 剂 ,有 较好 的治疗 效果 。
明显 的症 状 。
参考文献
[ 1 】 柴忠威 ,才学鹏航 肝 片吸虫新 药—— 三氯苯咪唑的研究进展 [ J 】 .
动物 医学进展 ,1 9 9 9 ,( 4):2 8 — 3 O .
是较 为少 见 。一 般在 夏秋 两 季发 病 。 由于误 食 肝 片吸虫 而染 病 ,
8 1 1 5 9 9 )
根 据肝 片 吸虫 的生 活 规律 和季 节动 态 ,在 本病 流行 的寒冷 地
区 ,应搞 好秋 末冬 初和冬 末春 初 时的2 次 全群 驱虫 。在温 暖地 区 ,
常呈 现地 方 性流 行 ,与 其他 疾病 一起 并 发 ,引 起大 批 羊的 发病 和 1 年要进 行3 次 驱虫 。 死亡 ,给 广大 的养殖 户带 来 了重 大 的经济损 失 。
病羊和驱虫后的羊粪应收集起来 ,用泥封严 ,利用粪便发酵
同体 )寄生在宿主肝脏胆管中。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 ,后经粪便 产 热杀 死虫 卵 。对 病羊 的肝 脏 和肠 内容 物应 深 埋或 烧毁 。不到 低
排 出体外 。卵在 外界 水 中 l 5 ℃ 一3 O 。 c的温度 下 ,经 1 0~ 2 5 d 孵 化 湿 沼泽地 区饮水 和放 牧 ,以防羊 只吞 食囊 蚴 。 出毛 蚴 。毛 蚴 钻 人 中间 宿 主 锥实 镙 体 内进 行 发 育 繁 殖 ( 无 性 繁 5 治疗
m 至少 喷洒 5 0 0 0 m l 溶 液 ;或用 氯化 钾 ,每 1 m 喷 状 突起 ,突起 之 后 变 得 较 盐酸 ),每 1 宽 ,称 为虫 的 肩部 ,再 后 又逐 渐 变窄 。有 口吸盘 相通 吸盘 。新 鲜 2 0 ~ 2 5 g ,喷洒 频次 为 1 —2 / 年。 虫 体呈 肉红色 ,浸 泡后 虽 黑色 。虫卵 桶 圆形 ,褐 色 ,有 卵盖 ,长 4 . 3 其 他 1 3 0 —1 5 0 m,宽7 0— 9 O m,卵 内充 满 卵黄 细胞 。成 虫 ( 雌雄

猪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猪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猪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2023-11-10
contents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病因与传播途径 • 诊断与检测方法 • 防治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疾病定义
猪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猪肝脏和胆管内所引起的 一种寄生虫病。
肝片吸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可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 动物。
疾病分布与流行
未来挑战与展望
随着气候变化和养殖模式的改变,猪 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也 在发生变化,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
未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猪肝片吸虫病 的免疫机制和发病机制,为疫苗研发 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论支持。
需要加强猪肝片吸虫病的综合防治措 施的研究和应用,包括疫苗、药物、 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
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引进 先进技术和理念,推动猪肝片吸虫病 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的发展。
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
病猪或带虫动物的粪便中排出虫卵,如果这些粪便未经处理直接进入猪舍,就 会导致其他猪感染。
间接传播
被吸虫污染的水源、饲料等,如果未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也可能成为传播媒 介。
易感群体与感染方式
易感群体
猪、牛等哺乳动物都是肝片吸虫的易感群体,其中猪是最常见的受害者。
感染方式
摄入含有活虫卵或幼虫的水或草料是主要的感染方式。此外,直接接触病猪或其粪便,以及通过被污染的器械等 也可能导致感染。
02 病因与传播途径
病因分析
01
02
03
猪肝片吸虫的感染
该吸虫主要寄生在猪、牛 等动物的肝脏和胆管中, 通过摄入含有活虫卵或幼 虫的水或草料而感染。
地理环境因素
该病在低洼潮湿的地区较 为流行,因为这种环境有 舍潮湿、不卫生、缺乏营 养等,也可能增加猪感染 肝片吸虫的风险。

肝吸虫实验报告

肝吸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吸虫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

2. 掌握肝吸虫卵的采集、制备和观察方法。

3. 认识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措施。

二、实验原理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肝脏胆管内。

通过观察肝吸虫卵的形态特征,可以鉴定虫种,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肝吸虫卵样本2. 显微镜3. 显微镜载物台4. 载玻片5. 吸水纸6. 生理盐水7. 镊子8. 实验记录本四、实验方法1. 样本采集与制备(1)将肝吸虫卵样本置于载玻片上,用生理盐水稀释。

(2)用镊子轻轻搅拌,使卵子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

(3)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分,使样本浓度适宜。

2. 显微镜观察(1)将制备好的载玻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2)调整显微镜焦距,观察肝吸虫卵的形态特征。

(3)记录肝吸虫卵的大小、形状、颜色、卵盖、卵壳等特征。

3. 结果分析(1)根据肝吸虫卵的形态特征,鉴定虫种。

(2)分析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治措施。

五、实验结果1. 肝吸虫卵呈椭圆形,大小约为0.08mm×0.04mm,卵壳较厚,卵盖明显,卵黄细胞排列紧密。

2. 肝吸虫卵与姜片虫卵、肺吸虫卵等相似,但可通过卵壳、卵盖等特征进行区分。

3. 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如下:(1)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

(2)患者多居住在河流沿岸或从事淡水水产料理工作。

(3)感染途径主要为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等。

六、实验讨论1. 肝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了解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肝吸虫病的防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肝吸虫病的认识。

(2)改善卫生条件,减少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等行为。

(3)加强水源管理,防止水体污染。

(4)开展灭螺工作,减少肝吸虫的中间宿主。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肝吸虫卵的采集、制备和观察方法,了解了肝吸虫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对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措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常用实验动物及应用小鼠大鼠

常用实验动物及应用小鼠大鼠
1.5g,体长20mm左右。成年体重30-40g,体长 110mm。 • 小鼠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反应敏感,强光或噪声可 致哺乳母鼠食仔; • 喜黑暗,昼伏夜动,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 在夜间; • 啮齿类动物,有啃咬习惯; • 群居动物,群饲生长发育也快。性成熟的雄鼠放 在一起易发生互斗。
第4页/共51页
第13页/共51页
2.封闭群
(1) KM:白化。该鼠特点是产量高,抗病力强, 适应性强。广泛应用于药理、毒理、微生物 学的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检定。
(2) NIH:白化。特点是繁殖力强,产仔成活 率高,雄性好斗。广泛用于药理和毒理研究 以及生物制品检定。
3.杂交一代动物(F1代)
F1 代具有清楚的遗传背景和双亲特性,生活 力强,实验重复性好,得到广泛应用。
裸 小 鼠 、 S C I D 小 鼠 可第2接2页受/共人51页类 各 种 肿 瘤 细 胞 的 移
(三)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病研究
➢小鼠对多种病原体具有易感性,特别是病毒极为敏感, 常用于研究这些病原体的发病的机理、临床症状及治 疗。例如狂犬病、脊髓灰质炎、流感、脑炎、血吸虫 病、疟疾、破伤风等的研究
Sprague Dawley rat
第28页/共51页
繁殖特性
大鼠发育快,成熟早,繁殖力强。雄性2月龄、雌性 月龄达到性成熟,适配鼠龄,雄性为90日龄,雌性 为80日龄;性周期4-5d,妊娠期19-23d(平均21d), 哺乳期21-23d,年产5-8胎,每胎产仔6-12只,生育 期年。全年多发情动物,具有产后发情、产后妊娠的 特点。寿命年。
第5页/共51页
解剖学特点
小鼠下颌骨的喙状突较小,髁状突发达, 运用下颌骨形态的分析技术,可进行近 交系小鼠遗传监测;

牛肝片吸虫病

牛肝片吸虫病

2021年第01期(2)牛羊在出现食道阻塞后,必须立即对其抢救,以防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3)需要注意有效区分牛羊食道阻塞、流涎疾病、原发性瘤胃臌气、咽炎以及其他食道疾病。

(4)做好块状类饲料的保管以及加工工作,与此同时避免牛羊误食任何异物。

参考文献[1]陈绍梅,等.牛羊食道阻塞的治疗与预防[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2):141.[2]边旺.牛羊食道阻塞的治疗方法[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8):75.[3]禹金山.食道内打气治疗马、牛、羊食道阻塞[J ].畜牧兽医杂质,2015,34(4):155.草食动物牛肝片吸虫病是牛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是由复殖目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牛的肝、胆管和胆囊中引起。

肝片形吸虫存在于全国各地,尤以我国北方较为普遍。

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危害严重,特别是对幼牛,可引起大批死亡。

慢性病程会造成牛消瘦、发育障碍,生产力下降,给畜牧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1病原体肝片形吸虫也叫肝蛭或柳叶虫,新鲜虫体棕红色,固定后灰白色,被覆扁平,柳树叶状。

虫体的最前端有一个锥状突起叫“头锥”,头锥的底部变宽叫“肩”,肩部以后逐渐变窄,虫体的体表有许多皮棘。

消化器官有口、咽、食道、两条肠管,呈高度外分支状,雌雄同体。

2流行病学片形吸虫的终末宿主主要是反刍动物,中间宿主是淡水螺,肝片形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为小土窝螺和斯氏萝卜螺。

牛在饮水或吃草时吞食囊蚴而感染,在胃液的作用下脱去囊壁,释放出蚴虫,蚴虫经过三条途径到达寄生部位,即穿透肠壁,进入腹腔,经肝包膜到达肝脏、胆管;入肠壁血管,随血循环到达肝门静脉;逆胆汁由胆管口上行。

从吃入囊蚴到发育为成虫共需要3~4个月,成虫的寄生期限为3~5年。

本病危害严重,分布广泛,但多呈地方性流行。

本病的流行与外界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感染季节为水草茂盛的夏秋季节。

虫卵在低于12℃时便停止发育,对高温和干燥敏感。

肝片形吸虫

肝片形吸虫

3.其他检查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均增多,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均增多, 尤其在急性期更明显; 尤其在急性期更明显;胆囊造影有时可发现 肝片形吸虫; 肝片形吸虫;B型超声波可显示不同程度肝 肿大,肝实质不均匀,肝胆管扩张, 肿大,肝实质不均匀,肝胆管扩张,胆囊壁 肥厚, 肥厚,有时可发现胆道内肝片形吸虫呈现 0.3-0.5cm圆形阴影 圆形阴影。 0.3-0.5cm圆形阴影。
第三节 肝片形吸虫
肝片形吸虫是一种寄生在牛、 肝片形吸虫是一种寄生在牛、羊和其 他哺乳类动物肝胆管内的常见寄生虫。 他哺乳类动物肝胆管内的常见寄生虫。 人类偶可感染, 人类偶可感染,导致片形吸虫病 (fascioliasis)。 fascioliasis)。
一、形态
成虫与虫卵在大小、形状、 成虫与虫卵在大小、形状、颜色等 方面与布氏姜片吸虫较为相似。 方面与布氏姜片吸虫较为相似。 成虫形态特征为:虫体个大,约 成虫形态特征为:虫体个大, 形态特征为 cm×(0.8~ cm, (2~5)cm×(0.8~1.3) cm,叶 虫体前端有明显突起, 形,虫体前端有明显突起,被称为 头锥。 头锥。
在体内可存活12年 在体内可存活12年 12
20~30年 20~30年
保虫宿主
牛、羊等
猫、狗等
三、致病
肝片形吸虫的后尾蚴、童虫和成虫均可致病。 肝片形吸虫的后尾蚴、童虫和成虫均可致病。 后尾蚴和童虫经小肠、 后尾蚴和童虫经小肠、腹腔和肝内移行均造 成机械性损害和化学性刺激,肠壁可见出血灶, 成机械性损害和化学性刺激,肠壁可见出血灶, 肝组织可表现出广泛性的炎症(损伤性肝炎) 肝组织可表现出广泛性的炎症(损伤性肝炎),童 虫损伤血管可致肝实质梗塞。随着童虫成长, 虫损伤血管可致肝实质梗塞。随着童虫成长,损 害更加明显而广泛。可出现纤维蛋白性腹膜炎。 害更加明显而广泛。可出现纤维蛋白性腹膜炎

肝吸虫练习题

肝吸虫练习题

肝吸虫习题一、单选题1、有关华支睾吸虫虫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A. 是蠕虫卵中最小者B. 卵壳较厚,黄褐色C. 卵壳后端有一小疣D. 卵内有一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E. 有卵盖,两侧有肩峰样突起2、华支睾吸虫在人体的主要移行途径是(A)A. 囊蚴经口食入,在十二指肠脱囊后,沿总胆管入肝胆管,大多在次级肝胆管发育为成虫B. 囊蚴经口食入,在十二指肠脱囊后,入血流经门静脉入肝胆管C. 囊蚴经口食入,在十二指肠脱囊后,童虫穿过肠壁,经腹腔入肝胆管D. 囊蚴经口食入,在十二指肠脱囊后,童虫进入血流,经体循环、门静脉入肝胆管E. 囊蚴经皮肤血流移行到肝胆管内3、华支睾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B)A. 腹部多种脏器受损B. 肝脏胆管,特别是次级胆管受损最重C. 胰腺坏死D. 小肠炎E. 慢性结肠炎4、华支睾吸虫的主要保虫宿虫是(D)A. 淡水螺类B. 淡水鱼、虾C. 水生植物D. 食淡水鱼、虾的哺乳类动物E. 家禽类5、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A. 直接涂片法B. 饱和盐水漂浮法C. 自然沉淀法D. 自然沉淀法+幼虫孵化法E. 痰液检查法6、关于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因素的描述,除哪项外,均是正确的(C)A. 华支睾吸虫对宿主的要求特异性不高,是本虫能在广大地区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B. 人畜粪便污染水源是中间宿主感染的重要原因C. 流行区的人群有生食、半生食蝲蛄或石蟹的习惯D. 保虫宿主种类多,感染重,分布广,是本病易流行的重要传染源E. 加强卫生宣教,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7、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形态特点描述错误的是(E)A. 虫体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B. 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5 处C. 受精囊在睾丸与卵巢间,呈椭圆形,明显可见D. 睾丸前后排列呈分支状E. 肠支在腹吸盘前一分为二,在虫体后1/3处又合二为一8、预防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D)A.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虫卵入水B. 杀灭淡水螺C. 消灭或治疗保虫宿主D. 抓住经口感染的环节,防止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类E. 治疗患者9、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是由于(D)A. 食入感染性虫卵B. 与疫水接触,尾蚴钻入皮肤C. 媒介昆虫叮咬D. 食入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E. 食入含有囊蚴的蝲蛄或石蟹10、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人体的(C)A. 肝细胞内B. 肠系膜静脉C. 次级肝胆管内D. 腹腔E. 肺脏11、华支睾吸虫病常用的病原学诊断不包括(E)A. 粪便自然沉淀法B. 粪便水洗沉淀法C. 粪便乙醚沉淀法D. 十二直肠引流胆汁检査E. 肛门拭子法12、虫体寄生于肝胆管内,感染期为囊蚴的寄生虫是(C)A. 蓝氏贾第鞭毛虫B. 溶组织内阿米巴C. 华支睾吸虫D. 卫氏并殖吸虫E. 细粒棘球绦虫13、患者,男,28岁,吉林省朝鲜族人,因高热、黄疸急诊入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对大鼠肝脏药物代谢功能的影响江善祥,毛鑫智3(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摘要:将85只体重250~350g 的健康SD 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感染组(n =55)和对照组(n =30)。

感染组大鼠每只一次经口感染25个肝片吸虫囊蚴,每周采血测定血浆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 LT)及碱性磷酸酶(A LP)活性。

于感染后第3,6,9,11和13周分别宰杀12只(感染组8只,对照组4只)大鼠,测定其肝微粒体蛋白、细胞色素P 2450、细胞色素b 5的浓度和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

结果表明,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后,血浆AST 、A LT 、A LP 活性分别在感染后3~7周、3~5周、5~13周极显著上升(P <0101);肝体比上升;Cyt P 2450浓度、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极显著下降(P <0101)。

提示肝片吸虫感染对大鼠肝脏药物代谢功能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关键词:大鼠;肝片吸虫;肝脏;血浆酶;细胞色素;肝脏药物代谢酶中图分类号:S 8521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30(2003)04008204E ffects of experimental fascioliasis on thedrug 2metabolizing f unction in rat liverJIANG Shan 2xiang ,MAO Xin 2zhi(K ey Laboratory of Animal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 anjing Agric U niv ,N anjing 210095,China)Abstract :Eighty 2f ive SD rats w eighting 250350g w ere used and divided randomly into infection group (n =55)and controlgroup (n =30).E ach infected rat received 25metacercariae of Fasciola hepatica by gastric tube.AST,A LT and A LP activi 2ties in plasma w ere determined each w eek.12rats (8infected and 4uninfected animals)w ere killed at 3,6,9,11,13w eeks post 2infection ,respectively.The levels of liver microsomal protein ,cytochrome P 2 450(Cyt P 2 450)and b 5(Cyt b 5),liver drug 2metabolizing enzymes w ere determined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levels of AST,A LT and A LP and liver/body w eight ratio w ere increased signif icantly (P <0101)at 37,35,513w eeks post 2infection of Fasciolahepatica ,the levels of cytochrome P 2 450,aminopyrine N 2demethylase (AN D),aniline 42hydroxylase (AH),U DP 2glu 2curonyltransferase (UGT )and glutathione S 2transferase (G ST)reduced (P <0105),the drug 2metabolizing function in rat liver w as demaged because of F 1hepatica infection.K ey w ords :rat ;Fasciola hepatica ;liver ;plasma enzymes;cytochrome ;drug 2metabolizing enzymes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 )主要寄生于宿主的肝脏,引起肝损伤。

肝脏含有丰富的药物代谢酶,肝片吸虫引起的肝损伤,必定会影响肝脏药物代谢酶(简称肝药酶)活性。

肝细胞受损后,肝细胞内许多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血清酶活性升高,并且随疾病的发展阶段不同,血清中酶活性变化也不同,因此血清酶活力变化常用来评价肝片吸虫病的病理进程及肝损伤的严重程度[1]。

大量研究表明,血浆AST 、G LD H 、GGT 是反映肝片吸虫感染所致肝损伤最灵敏的指标,其中G LD H 和GGT 分别是反映肝实质损伤(急性期)和胆管损伤(慢性期)特异性的标志[2~4]。

有关肝损伤对肝脏药物代谢功能的影响则少有报道。

因此,本文从研究肝片吸虫病导致的肝药酶的变化入手,以期为肝片吸虫病的诊收稿日期:20030710基金项目:欧洲联盟资助国际合作项目(INCO 2DC,IC 182CT 9520001)作者简介:江善祥(1966),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兽医药理与毒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3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 2m ail :nauvy @sina 1com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3,26(4):82~85Journal of N anji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1 实验动物85只健康SD 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50~350g ,由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饲喂市售颗粒料,自由饮水。

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按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感染组(n =55)和对照组(n =30)。

112 实验方法感染组每只大鼠灌服含25个肝片吸虫囊蚴的1%吐温水溶液1mL 。

囊蚴由英国Leeds 大学提供。

11211 血样采集及处理 选择感染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各10只,每周定时由大鼠眼眶静脉丛采血015mL ,肝素抗凝,3000r ・min -1离心10min ,取血浆分装后置-20℃保存待测。

11212 肝脏样品采集与处理 分别于肝片吸虫感染后第3,6,9,11,13周宰杀大鼠,每次宰杀感染组8只、对照组4只。

大鼠经称重后断头处死,快速打开腹腔,分离出肝脏,用冰冷的灭菌生理盐水40mL 由门静脉缓慢匀速推入,冲去肝内淤血直至肝脏呈土黄色。

快速分离肝脏,经冰冷的生理盐水冲洗数次后,轻轻挤去肝内水分,表面经滤纸吸干后称重,观察肝脏病理变化。

在肝脏3个不同部位剪取肝组织约2g ,立即加适量冰冷的011mol ・L -1pH 714的磷酸盐缓冲液,置电动玻璃匀浆机上以10000r ・min -14℃匀浆,离心(10000g ,20min)。

取上清再经4℃超速离心(10500g ,2h),沉淀经匀浆后悬于冰冷的011mol ・L -1pH 71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每100mL 含1115g K Cl),-80℃保存待测。

113 测定指标及方法11311 血浆酶测定 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HITACHI 7150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南京军区总医院生化室)。

11312 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测定 采用双缩脲法。

试剂盒由上海科欣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1313 细胞色素含量和肝药酶活性测定 细胞色素P 2 450(Cyt P 2 450)、b 5(Cyt b 5)含量和安基比林N 2去甲基酶(AN D)、苯胺42羟化酶(AH )及二磷酸尿苷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等肝药酶活性测定均按文献[5]的方法进行。

11314 谷胱甘肽2S 2转移酶(G ST)活性测定 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试剂盒进行测定。

11315 肝脏指数的测定 肝脏指数为完整肝脏的重量与体重的比值。

114 数据处理以 x ±S E 表示,用SAS 软件对数据作方差分析和t 检验。

2 结果211 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后消瘦,贫血,皮毛无光泽。

感染后第3周剖检可见肝脏有明显病变:肿大变硬,肉眼可见大量白色坏死结节,呈点状或线状,脆性增加,肝表面可见明显的点状虫道。

至第6周,肝脏病变进一步加剧,切开可发现米粒大的肝片吸虫虫体。

第9~13周剖检可见整个肝脏肿大,脆性进一步增大,表面有凹陷,呈桑椹状,与隔肌黏连,色泽呈土黄色,切开肝脏时阻力增加,发现4~6条成熟肝片吸虫虫体,发育率16%~24%。

在整个感染阶段,有5只大鼠因肝片吸虫感染严重而死亡。

212 感染肝片吸虫大鼠血浆酶活性动态变化由表1可见,AST 在感染后3~7周与感染前相比显著升高,第5周升至最高,是感染前的4倍;ALT 水平在感染后3~5周显著升高,第5周达峰值,是感染前的3135倍;ALP 在感染后第5周开始显著上升,直至13周试验结束时仍较感染前显著上升,其峰值在第10周,约为感染前的3倍。

说明肝片吸虫感染能引起3种血浆酶的显著上升,但在感染不同阶段,酶变化模式不同,显示不同的酶指标在评价大鼠肝片吸虫病的病理进程方面意义不同。

213 感染肝片吸虫大鼠的肝药酶指标动态变化由表2可以看出,肝脏指数变化以第6和第13周显著上升,提示此时肝脏肿大最为显著。

肝微粒体蛋白含量在感染后各周与感染前相比无显著变化。

Cyt P 2450在感染后各周均有下降趋势,但只有第・38・第4期 江善祥等: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对大鼠肝脏药物代谢功能的影响表1 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后大鼠血浆酶活性变化T able 1 Changes in plasma enzyme activities during the course of experimental fasciolosis in rats (n =10)感染后时间/周Time post 2infection/w eek血浆中酶活性/U ・L -1Activities of plasm a enzymes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丙氨酸转氨酶ALT 碱性磷酸酶ALP Control 91150±710556120±4184119100±161651110130±1316847180±5185107182±121162128124±1012569162±5112130100±141313242100±151********±71143141177±71154381150±1119833151170±910333164146±111255404166±1217233188150±1312533203110±4419736292180±13140374128±6113198125±2311037206144±8145369133±6125217114±2913038182142±513468175±1103290180±33154339114191±218171137±3140227138±41177331091100±1212961150±3154329167±29122331197175±1713046113±3175237150±7173331288120±712463138±2188246154±8181331397100±519551163±3175263167±912533 注:与对照组相比,3P <0105,33P <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