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中对内传播西方文化的媒介对比--以外来影视剧和本土双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跨文化的定义: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际。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比较1、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
西方文明主要来自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
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
以“爱”为社会核心。
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
2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价值观,西方世界相信人本位,人是受尊敬的名词。
一个人攻击另一个人,不管是辱骂殴打或是诬陷暗算,即使受攻击的一方再无能再愚蠢再有错误,也都为舆论所不容,为法律所追究,哪怕你有钱有权势。
中外影视史中的文化传承与跨文化交流
中外影视史中的文化传承与跨文化交流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不仅能够娱乐大众,传递情感,还承载着各个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在中外影视史中,文化传承和跨文化交流一直都是重要的主题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传承与跨文化交流现象。
首先,中外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文化传承现象是对传统价值观和文化元素的传承。
以中国影视作品为例,从《红楼梦》到《西游记》再到《大明宫词》,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也承载并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如家庭观念、友情、爱情等。
通过这些作品,观众能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和价值观念。
而在外国影视作品中,例如英国的《傲慢与偏见》和法国的《巴黎圣母院》,这些作品融入了本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和价值观念。
这些影视作品通过传承和展示传统文化的方式,让观众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其次,在跨国影视合作中,跨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作制作影视作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工作者有机会了解彼此的文化,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
例如,中国和好莱坞的合作影片《功夫瑜伽》中,中西方文化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影片中,成龙将中国功夫与西方动作片的特点相结合,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入到同一个故事当中,展现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能够丰富影视作品的内涵,同时也能够打破文化隔阂,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此外,中外影视作品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流现象,即对于文化冲突的探讨与解决。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常常引发冲突和误解。
通过影视作品的呈现,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如何通过对话和理解来解决冲突,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例如,中国影片《卧虎藏龙》中的武学传统与西方的美学概念相结合,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接受了西方观众的审美需求,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外影视史中的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流
中外影视史中的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流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不仅能够展示各种文化的特点和风貌,也能够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在中外影视史中,无论是国内的影视作品还是外国的影视作品,都承载着不同程度的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流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的中外影视作品中挑选一些代表性的案例,讨论其中的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流现象。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认同是双向的。
以中外合拍电影《英雄》为例,该片以中国古代的武侠文化为背景,通过讲述英雄故事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不仅在剧情和角色设置上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点,还在视觉艺术上运用了中国的传统美学,如水墨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这种文化认同不仅促进了中外电影合作的发展,也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与此同时,在跨文化交流方面,中外影视作品也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以中国电影《芳华》为例,该片通过讲述文革时期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然而,由于剧情情节或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些影片在国外观众中可能没有直接的共鸣。
因此,为了实现跨文化交流,影片制作人在故事、人物和视觉呈现上进行了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外国观众的需求。
例如,在《芳华》的国际版本中,加入了英文字幕和外语配音,使得外国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使中国电影能够走向国际,更为外国观众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文化的窗口。
此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流也可以通过刻画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来展现。
例如,好莱坞的动作片常常表现出美国文化的英雄主义和对自由的追求。
而中国的功夫片,则强调了中国文化中的武术精神和哲学思想。
这种文化差异的呈现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外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交流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各式各样的在线影视平台使得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世界各地的影视作品。
例如,中国的视频平台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不仅提供了国内影视作品,还引进了众多外国影片,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中外影视史中的文化交流与对比
中外影视史中的文化交流与对比文化交流是影视史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对比。
中外影视史中的文化交流与对比涉及到了剧情、制作、艺术风格等多个层面,对于推动影视艺术的发展和丰富观众的文化体验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文化交流在影视剧情上的体现。
中外影视在剧情编排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中国传统的影视作品注重情节的内外因关系,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而西方影视作品则更偏向于动作、节奏和对白的张力。
这些不同的剧情模式和表现手法使得观众在观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独特魅力。
其次,影视制作中的文化交流也是不可忽视的。
中外电影在制作方式、技术手段、艺术技巧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例如,中国影视作品倾向于注重情感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而西方影视作品注重于特技效果和影像的奇幻感。
通过相互借鉴和融合,中外电影可以引领观众进入不同的艺术世界,增加了影视作品的多样性。
此外,文化交流也反映在艺术风格上。
不同国家和地域拥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习惯,这种差异会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体现。
例如,中国影视作品常常注重色彩的运用、光影的变化和画面的细腻描绘,西方影视作品则更加强调动态和前卫的表现方式。
通过对比,可以使观众更加了解和欣赏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拓宽视野。
最后,文化交流对于观众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观众作为影视作品的受众,对于不同文化的接触和理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观看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影视作品,观众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增加对于多元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文化交流也激发了观众对于不同文化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去了解并接受其他文化的精髓。
综上所述,中外影视史中的文化交流与对比体现在剧情、制作、艺术风格以及观众的接受度上。
通过文化交流和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影视作品可以互相借鉴、融合,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作品,为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文化交流是推动影视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理解和认同的桥梁。
中外影视史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中外影视史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影响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不仅传播着各国的文化,也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
在中外影视史中,跨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外影视史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首先,跨文化交流在影视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外影视史中,许多经典的影视作品都是由影视人士根据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进行创作的。
例如,中国导演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就是在探讨中国文化与历史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而这些作品通过国际电影节的展映和国际发行,跨越了国界,在国外观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样,美国电影产业也在不同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影视拍摄,例如通过在中国拍摄的《功夫熊猫》等电影。
这些跨文化的合作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使得本国的影视创作水平得以提高。
其次,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中,影视作品扮演着传递文化的重要媒介角色。
通过影视作品,观众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社会制度、历史背景等信息。
例如,中国电影《卧虎藏龙》通过展示中国武术以及中国的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类似地,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也将美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观众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并促进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此外,跨文化交流也带来了影视技术的互相借鉴和创新。
许多国家的影视人士在创作过程中会吸收其他国家的影视技术并进行创新。
例如,中国武术电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流行,受到了西方动作片的影响,采用了更加精致和动感的拍摄手法。
而同样地,国外的影视技术也通过中外合拍电影的合作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这种跨文化的技术交流使得影视作品更加多样化和精良,为观众呈现出更丰富、更真实的视觉效果。
然而,跨文化交流和影响也存在一些挑战。
一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导致观众对于电影中的情节、角色和价值观的理解存在误差。
例如,中国的喜剧电影通常在幽默表达上更加注重细腻和内涵,而西方的喜剧电影则更加注重幽默的尖锐和直观表达。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很多日常行为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并使交往双方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人们在这种跨文化环境中相互交际之前,必须对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尴尬的局面。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冲突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是日益频繁与广泛。
同时,中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由于历史、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会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应意识到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忽视和改变的,应该接受这种差异,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避免出现文化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跨文化交流: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
跨文化交流: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1. 引言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和西方文化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了解其中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本文将比较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一些主要差异,并探讨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2. 社会价值观中国和西方在社会价值观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强调孝敬父母和尊重长辈。
而西方则更加强调个人主义,注重个体权益和自由。
这种差异会影响到人们在工作、教育和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3. 沟通方式沟通方式也是中西方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人倾向于使用间接方式进行沟通,注重含蓄和隐晦的表达,而西方人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学习如何适应不同的沟通风格。
4. 社交礼仪在社交场合,中国和西方的行为规范和礼仪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注重面子和尊严,通常会避免直接拒绝他人的请求或建议。
而西方社会更注重个体自主权,倾向于直接表达意见。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和人际关系中都会产生影响。
5. 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显著特点。
中国文化强调灵活性和弹性,往往以事件为中心而非时钟。
与此相比,西方文化更加注重准时以及时间管理。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约会、会议等活动的延误或冲突。
6. 周末休假对于工作生活平衡的观念,在中国和西方也存在一定差异。
在中国,一些员工可能愿意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并且周末常常需要加班。
而在西方国家,周末通常被视为休闲和家庭时间,加班是例外。
7. 尊重传统与现代化中国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着深厚的尊重,传统节日和习俗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独立和现代化。
这种差异体现在宗教信仰、婚姻观念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8. 结论了解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有效地解决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问题。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中美电视节目的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中美电视节目的差异作者:官宇来源:《商情》2013年第06期中美两国由于文化等不同,各个领域的差异都显而易见,电视节目也不例外。
主要以“超级女声”和“美国达人”两个选秀节目以及《绝望主妇》这个电视剧来分析造成中美电视节目差异的文化原因。
并进一步探讨造成中国创新能力缺乏的文化原因。
跨文化交际电视节目差异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种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现象在各领域都非常普遍。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正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表现了各国各地不同的文化现象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和意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交往的加深,中国不断接触到国外的新鲜事物。
形式多样的国外电视节目也因此进入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中。
但当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相遇,必然就会出现差异。
而此时,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对避免文化冲突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在面对他国的新生事物时,如何利用是一个关键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也要讲究西体中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国外节目进一步本土化,适应大众的口味,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但如果仅是生搬硬套,就难免会经历滑铁卢。
而当面对国外新颖的节目时,还有由此引出了另外一个不得不深思的一个文化问题:面对外来事物如何更进一步的思考如何创新而不仅是继承发展。
缺乏创新能力而将聪明才智过多沉溺于如何本土化如何“山寨”是中国现今更为严峻的一个问题。
一、“超级女声”与“美国偶像”“超级女声”,简称“超女”,是湖南卫视举办的针对女性的大众歌手选秀赛。
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是中国大陆颇受欢迎的娱乐节目之一。
“美国偶像”是福克斯广播公司从2002年起主办的美国大众歌手选秀赛,人气非常高,近年的收视率牢牢占据着美国黄金时间段电视节目榜首。
美国偶像是发掘新一代美国歌手的比赛,亦是歌手迅速成名的好机会。
2005年“超级女声”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超女”、“PK”成了中国一个时代的特有代名词。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随着跨文化交际这门新兴学科的迅速发展,人们越发注重文化交际的有效性,然而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文化间的跨文化交际效果,不同国家间的频繁的交际往来更进一步加深了对跨文化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在表现形式、价值观差异、风俗差异、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性的差异方面等。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可以提高我们在不同国家间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一、引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涉及交际和文化两个概念。
从一定意义上说交际即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文化得以形成。
而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所为、所觉的总和。
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所以,对于来自不同文化本经的人们走到一起,交际必然会出现故障,及时有效的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表现形式上的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不同的民族,国家,地域间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在商务中的文化差异、在饮食上面的文化差异、在婚礼上的文化差异。
1) 商务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形式从对于管理和管理人员的态度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自身文化的特定内涵和界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
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对于企业管理和管理人员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如在美国和德国,商务管理的价值观就不同。
在美国,企业看中成就和成功,崇尚勤奋、实用主义、乐观主义、清教主义、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淡薄、机会均等以及对于竞争和个人主义的接受。
而德国人的管理观念则不是很强,这源于他们历史上就看重专业技能和能力。
在他们看来技能高超的德国工人根本无需管理人员激励他们。
而在中国,商务价值观则与二者更为不同,中国企业重血族关系、人际关系、尊重长辈及阶层关系。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外国影视作品传播探讨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外国影视作品传播探讨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外国影视作品传播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国影视作品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被传播和接受。
这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也是跨越地域和国界的沟通方式。
然而,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有很多挑战和难点,因此要想实现跨文化交际,需要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引导观众理解外国影视作品,提高交流的成功率。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探讨外国影视作品传播的问题。
一、语言和文化的鸿沟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成为了传播外国影视作品的最大问题。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但是外国影视作品的制作国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国家观众的文化背景和口味,忽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这样就导致了外国影视作品传播的难度,并且也影响了影视作品的品质。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1.本地化的制作在传播外国影视作品时,应该优先考虑将影视作品本地化,制作制符合当地文化习惯的内容。
例如,美国的动画片《疯狂原始人》在中国地区上映时,将电影中的配角在人设和声音方面进行了本土化改进,这样不仅更符合中国观众喜好,也更容易接受。
2. 翻译的质量在翻译外国影视作品时,应该注意确保翻译的质量。
一些翻译公司由于缺乏对当地文化习惯的了解,导致翻译出的效果与原始的语言差距很大,这样很容易导致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出现偏差。
因此,应该选择专业翻译公司进行翻译工作,他们通常有更丰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
二、文化差异带来的价值观差距文化的价值观是文化多元性的一个方面,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帮助我们理解和适应自己的文化环境。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往往会带来不同的价值观差距。
这个差距会导致观众对外国影视作品的理解出现许多偏差,例如在中国,很多人对美国的恐怖片产生不同程度的反感,这是因为美国的恐怖片基于自我主义和个体价值观,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
如何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价值观差距呢?1.传统文化的融合在制作外国影视作品时,可以有意识地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这样可以让影视作品更容易被当地受众所接受。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很多日常行为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并使交往双方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人们在这种跨文化环境中相互交际之前,必须对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尴尬的局面。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冲突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是日益频繁与广泛。
同时,中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由于历史、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会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应意识到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忽视和改变的,应该接受这种差异,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避免出现文化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表达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 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
中外影视史中的文化交流与跨文化影响
中外影视史中的文化交流与跨文化影响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是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
在中外影视史中,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影响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们对于推动影视产业发展和促进文化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外影视作品的互动、文化符号的传播和文化自觉的塑造三个方面,探讨中外影视史中的文化交流与跨文化影响。
第一,中外影视作品的互动是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外影视作品在制作和发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合作和交流的情况,这不仅有利于双方学习和借鉴对方的拍摄技巧和剧本构思,也有助于推动两国影视产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电影《英雄》和好莱坞电影《卧虎藏龙》在制作过程中进行了深度的合作,中国的武侠元素和好莱坞的电影技术相结合,打造出了一部具有跨文化影响力的影片。
同时,中外影视作品的互动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例如,中国的功夫电影和韩国的浪漫爱情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它们的成功推广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了中国和韩国的文化艺术。
第二,在中外影视史中,文化符号的传播是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
影视作品中的语言、服装、建筑、音乐等文化符号往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这些文化符号得以向其他国家和文化传播。
例如,中国的《大闹天宫》和《小兵张嘎》中的孙悟空形象在世界各地被广泛认知和喜爱,这些形象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同时,影视作品中的文化符号也受到其他国家和文化的影响。
例如,好莱坞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形象对全球影视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的影视作品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超级英雄形象,这种互动和影响使得不同的文化符号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交流和影响。
第三,在中外影视史中,文化自觉的塑造是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影响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影视作品往往通过展现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来彰显自己的文化自觉。
例如,中国的古装剧在展现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同时,也承载了中国人民对于自身文化认同的表达。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外国影视作品传播探讨分析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外国影视作品传播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日益重要。
在这种跨文化交际的情境下,外国影视作品的传播也成为了一大关注点。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探讨外国影视作品的传播问题,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组织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过程。
外国影视作品传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这些作品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背后蕴含着不同的价值观、信仰、传统和历史。
其次,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呈现,需要通过相关的翻译和配音才能被观众理解。
最后,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的差异,这些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文化冲突和交流障碍。
在外国影视作品传播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语言问题。
尽管翻译和配音已经成为了传播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语言本身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的差异,译者和演员很难完全准确地传达原作所蕴含的意义。
例如,中英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导致了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翻译和配音问题。
比如,翻译中经常出现的对于“情感”一词的翻译是“爱情”,但在英文背景下,情感并不仅仅指爱情,它可能还包括友谊、亲情和感情等等,这就需要译者进行适当的转化。
在配音方面,演员的声音和表演方式也需要与原作保持一致,这尤其需要在角色的情感表达上进行体现,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也许并不是通用的。
另一方面,外国影视作品传播也带来了机遇。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文化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观众们也更加愿意接受不同文化的影视作品。
传播的国际化也为电影和电视剧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灵感,使得制作公司们有更大的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这些变化和机遇不仅使电影和电视剧的创作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吸引力,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外国影视作品的传播还需要注意其在文化上的传达。
不能只在语言上进行传达,还需要关注影片所表达的文化背景。
但同样需要注意到,将外国影视作品完全无条件地引入某个国家s文化中,可能会对该国本土文化造成冲击和侵蚀,因此在这方面需要慎重对待。
跨文化对比下的中外影视叙事结构
跨文化对比下的中外影视叙事结构影视作为一种跨文化媒体,旨在通过故事的叙述来吸引观众并传递主题和价值观。
根据观众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的不同,影视叙事结构会有所差异。
在中外文化的对比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外影视叙事结构的一些显著差异。
首先,中外影视叙事结构在时间观念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影视作品中,时间经常以线性的方式展现,故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故事情节相对较为清晰明了。
而在一些西方影视作品中,时间可以在故事中以非线性的方式展现,将回忆、闪回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剧情之中,以此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与想象空间。
其次,中外影视叙事结构在主题与情节设计上也有不同。
中国影视作品注重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与内心发展,主题更加注重社会关怀与家庭情感。
而西方影视作品更偏向于故事的逻辑与结构,主题更多涉及到权力、冒险、浪漫等元素。
这种差异使得中外影视作品在叙事结构上体现出了不同的审美与文化取向。
另外,中外影视叙事结构在角色塑造上也有差异。
在中国影视作品中,主角往往被塑造为拥有伟大志向和高尚品质的英雄形象,强调个人奋斗与克服困难。
而在一些西方影视作品中,主角可以展现出更多的复杂性与灰色地带,他们可能有各种角色特点和性格缺陷,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与鲜活。
此外,中外影视叙事结构在对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呈现上也有区别。
中国影视作品通常会融入一些民族文化元素,并以国情为背景来表现社会问题和现实主义。
而西方影视作品则更侧重于城市的多元文化与国际化视野,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
总体而言,中外影视叙事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时间观念、主题与情节、角色塑造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只有深入理解和熟悉不同文化之间的叙事差异,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影视作品。
对于影视制作人来说,跨文化叙事差异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加细致入微地研究和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点。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成功地将自己的创作融入到不同文化中,并与观众建立起深入的情感连接。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摘要]在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相互交流日益频繁的形势下,人们对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间差异的认识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交际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
运用文化对比的目的就是发掘出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根源,以求总结出规律性的特点并预见到在交际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
对于不同的文化,我们首先应该承认差异存在的合理性,消除“文化本位主义”思想并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原则。
其次,在跨文化交际中移情也是解决文化冲突,增进理解和了解的重要能力。
此外,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念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实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差异;文化对比;求同存异;移情;跨文化理念在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相互交流日益频繁的形势下,人们对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间差异的认识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一些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为了避免人们因对文化背景差异的不了解而造成的彼此交际上的误会与冲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本教育,提出解决文化交际冲突的一些重要原则和文化规约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笔者认为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交际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
一、因价值观念产生的文化差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念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它决定着个人、群体或社会的生存形态、行为方式和交往准则。
“不理解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就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根据美国文化学者克拉克鸿的理论,人们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人的本性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时间的观念,人对活动的看法,以及人与集体的关系五方面。
中西方人论的根本差异表现为中国文化坚信人性是善的,而西方文化则抱持人性恶的基本信念。
在大众文化层面,作为民间通俗文化第一文本的《三字经》的首句教训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影视史研究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影视史研究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影视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媒介,对于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影视史研究中,跨文化对比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旨在比较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视作品,并探讨这些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程度、审美观点以及反映出的主题和价值观。
首先,在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并结合各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选择中国和美国的电影作品,通过对比它们的叙事方式、角色设定、文化符号等方面的差异来揭示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其次,在跨文化对比分析中,影视作品的受众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维度。
通过对观众的评论、反馈和讨论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例如,在比较中国和日本的动画电影时,可以通过观众反馈的情感表达、评论内容等来揭示两国观众对于动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的不同理解。
第三,在跨文化对比分析中,审美观点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各有特色,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影视作品中的审美取向和美学价值之间的差异。
例如,比较法国和印度的电影作品时,可以通过对两种文化审美观点的探讨,分析出法国电影强调的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审美特点,而印度电影则注重情感表达和浪漫主义审美的特征。
此外,在跨文化对比分析中,也可以关注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主题和价值观。
不同国家和文化对于社会、心理和道德等方面的关注点和表达方式各有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视作品所强调的核心主题和价值观。
例如,比较韩国和德国的影视作品时,可以发现韩国作品重视家庭关系、亲情和友情,而德国作品则更加注重人性的边界、道德的观念以及社会的冲突和变革。
总之,影视史研究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视作品,可以揭示出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并进一步拓展我们对于影视作品以及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国际媒介环境下中西方文化传播的差异性分析
国际媒介环境下中西方文化传播的差异性分析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传播成为国际交流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媒介环境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传播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本文将从媒介环境、文化价值观、传播形式三个方面,对中西方文化传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媒介环境在媒介环境方面,中西方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传统与现代媒介的占比、信息获取的自主性。
首先,传统和现代媒介的占比存在很大差异。
西方国家的传统媒介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已经逐渐被现代媒介取代。
例如,在电视机的普及率方面,西方国家已经发展到了数字电视时代,而在中国,仍有七成以上的家庭选择传统模拟电视。
在报纸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西方国家的传统报纸发行量已经出现了大幅下跌,而在中国,由于还存在着覆盖范围较广的地方报纸,传统报纸的发行量相对较为稳定。
其次,中西方在信息获取的自主性上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国家的信息获取具有极高的个性化和自主性,个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方式自由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网络和媒体具有一定程度的审查和管理,因此大众获取信息的自主性较为受限制。
文化价值观在文化价值观方面,中西方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对权威性的看待。
首先,西方对文化多样性的看待较为开放和宽容。
西方人认为不同的文化形式在展示人类的价值观方面都有所贡献,在文化交流中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
而在中国,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在多年的政治文化中相对封闭、单一。
尽管现在中国在推进对外交流,加强文化自信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从总体上看,对文化多元化和非现代化文化的容忍程度仍然存在不足。
其次,中西方在看待权威性和规范性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在西方,个人经历和价值观念比较被重视,而权威性资讯相对不受欢迎。
而在中国,由于政治文化的影响,更为推崇权威性和规范性,官方媒体的权威性资讯仍然被大众所信奉。
传播形式在传播形式方面,中西方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两个方面。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传播策略
" !""#$% 声形式的广告中 ! 而在西方社会 "这些因素 的出现却是无关紧要的 ! 美国就曾经有一则保险公司的广 告就是直接拿当时的总统克林顿来开涮 " 把克林顿比作受 武术摆布的小人 " 从而最后表明就连总统也会遭遇到意想 不到的事情 "来劝说人们买保险 ! 这样的广告可以说是永远 不可能在中国发布的 "首先就是不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 告法 $" 其次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尊敬长者和领导人的习 俗% 同样的在美国许多的香水和时装广告中经常用国旗作 为表现因素 "以展示民主 &自由 &青春的形象 "把国旗符号化 和性感化 ! 由此可见 "广告中对同一因素的使用在不同的国 家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 " 某些因素在一国是司空见 惯的 " 但是如果到了另一个国家就会变成不能使用的禁忌 之物 ! 如果在广告的跨文化传播中不能把握好这一点 "不仅 不能实现预期的广告效果 " 反而会引起广告发布国消费者 的厌恶和抵触情绪 ! 禁忌之二 "中西方对 ’性元素 (的使用尺度和性观念的 开放程度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 在中国 ")广告法 $规定广 告要宣传健康文明的内容 " 禁止播出带有色情和性暗示内 容的广告 "除此之外中国的文化伦理道德观念一直都把 ’性 话题(看得很隐秘 "也很少公开表达 % 而西方广告则经常大 胆直露地拿 ’性元素 (来大做文章 "像法国的弗劳里克香水 广告公然宣称 *一滴是为了美 "两滴是为了情人 " 三滴则足 以招致一次风流事 % 诸如此类直接拿 +性 (来大做文章的广 告在西方播放很可能是博得消费者的会心一笑 " 而在中国 却毫无疑问又会引起轩然大波 % ’汇仁肾宝 (的一句广告词 ’喝汇仁肾宝 "你好我也好 (就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和反感 % 禁忌之三 "除了 )广告法 $规定的不能出现在广告中的 因素外 " 对一些和中华民族密切相关并且被赋予特殊意义 的物品的使用和表现也应该格外注意 % 像石狮子 &龙 &黄河 & 长江 &天安门 &卢沟桥等以及一些宗教元素 "都和中华民族 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被赋予了许多深刻的含义 % 对这些可 能体现和代表整个民族的元素的使用 "表现得不恰当 "就会 伤害消费者的感情 " 甚至扩大到是对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 的歧视和侮辱 % 不仅是在中国 "其它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不 容侵犯和随便使用的具有禁忌性的因素 % 最明显的事例莫 过于日本轿车和立邦漆广告中关于 ’中国狮 (和 ’中国龙 (所 引发的国人的强烈谴责了 % 要想在别国进行成功而有效的 跨文化广告传播 "就必须重视这些因素 "广告创作中应力求 避开它们 "适应别国的文化风俗 "制作出受人欢迎的广告 " 广告传播策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公益广告文化价值观对比
AbstractValues are important parts in national cultures. Recently, communication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values. Although values are abstract concepts, they can be shown through advertisements.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are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which aim to provide service for public action, public welfare and to promote the social moral values, behavior norms and ideology. Due to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ultural values mainly reflect in four aspects including human n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ctivity orientation andKey Words:Chinese and western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culture values; contrastive Study摘要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社会,各国交往日益密切,对中西方不同文化下价值观的研究非常必要。
虽然价值观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它可以通过广告等表现出来。
公益广告是为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提供服务并以推广社会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
由于公益广告本身的特点及目的,Kluckhohn & Strodtbeck的五大价值取向为理论支撑,从网上随机挑选了价值观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文化价值观的异同点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的双语播音主持节 目作为正统的传播文化载体却 陷入 困境。本文通过分析美剧和 我国双语播音 主持节 目的现状 、问题 ,进 一步 对比 和 总结两种媒介在传播 文化中的利弊 ,为我国双语播 音主持节 目 未 来发展提供 一点可借 鉴的建 议。
关键 词:美剧 ;双语播音主持节 目;跨文化传 播 中图分类 号:G2 0 6 文献标识码 :A
今 传媒
Hale Waihona Puke 2 0 1 4 年第 6 期
传媒 调 查报 告
跨支心交流中 对内 传播两方文化 媒俞对比
以外来影视 剧和本土双语 播音主持节 目为例
孔 琛 ,左 奕
( 四川传媒学 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四川 成 都 6 1 1 7 4 5 )
摘 要 :在跨文化交流 中,在我国外来影视剧 ( 本文 以美剧为例 ) 无形 中已经成为传播 西方文化 的重要媒介 。但 我国本土 制
文章编号:1 6 7 2 . 8 1 2 2( 2 0 1 4 )0 6 — 0 0 3 6 — 0 3
“ 跨 文 化 传 播” 一词 诞 生 于美 国人 类 学 家爱 德 华 ・ 霍 尔 1 9 5 9年的著作 《 沉默的语言》川。相较于我国,西方在全球
( 一 )双语播 音 主持 节 目传 播现 状
化 的传播则更加生动 、直观 。但 受众在 电视传播媒介 的选 择
不 能忽 略的是,地方 电视 台的 国际频道确 实是把本台受 中,收看外来影视剧 ( 此 处均 以美剧为例 )作 为了解 西方文 欢迎 的节 目配上英语字幕对外播放 ,但 是根据笔者调查 以湖
化的途径相 比选择用我 国本 土制作的双语播音主 持节 目 ( 此 南 电视 台和 江苏 电视 台为例 ,湖南卫视 国际频道和江苏 电视 处双语均 以英语汉语为例 )更加热 门。 台国际频道的投放地并不是我 国大 陆。这也表 明,虽然部 分
天天 向上 》以及 《 快 乐大本营》等节 目会 不 国文化不造成 侵蚀 的同时又为我 国文化注入 新鲜 的血液 ,这 虽然 湖南卫视 《 定时的邀 请外国嘉宾 ,但是其本质上还 是一档 由汉语主持人 是打造我 国文化既本土化 、又 国际化所需解决 的问题 。 主 持 的 汉 语 节 目,并 且 根 据 双 语播 音 主 持 节 目的 定 义 :汉 、
监督、全 民交流 的自媒 体时代,还促进了我 国网络社交文化 是 以国际化 、高端化的少数几个受众 定位为“ 精英群 体” 的电 视台如央视财经频道、上海 东方 卫视 等为主,节 目有 2 0 0 0年 在全球化进程 中,中国除了各项经济指标 的增长 ,软 实 央视 的高端谈话节 目 《 对话》 , 2 0 0 5年东方卫视推 出与 C N B C
不 可 否 认 的 是 ,近 年 来 我 国双 语 播 音 主 持 节 目在 各 大 城
化交流 中起步 早,发展快 ,并且西方 国家 的政 治、经济 等话 市的投放现状 都不容乐观 。以教科类 的双 语播音主持节 目为 语权在世 界一直 占主导位置 ,所 以西方 国家 的“ 软 实力” —— 例 :语言 是文 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所 以在对 比本土制作的双 文化 ,在对 外传播 中也一直 呈现 一种“ 顺差” 输 出态 势,无处 语播音 主持节 目和外来影视剧作 为西 方文 化的传播媒介在我 不在 的影 响着 我们 的生活 。以网络社交文化 为例,从最早模 国收视现状 时, 了解一 门语言在我 国电视 媒体中是以什么途 仿美 国互联 网聊天工具 I C Q 的腾讯 Q Q,到近些年 以美 国微 径 、如何传播是不容忽视 的。虽然我 国很早就在 电视媒体 中
决策》等【 4 J 。 力的发展也不 能懈 怠。正如新浪微博在我 国互联 网络 中蓬 勃 以及 哈佛 商学院联合打造 的财经类谈话节 目 《 亲 民” 特色鲜 明的 发展一样 ,我 国文 化在 保持其传统特性 的基础 的同时也需要 而 受大众欢迎、 电视 台收视率较 高、节 目“ “ 活水” 来 丰富和发展 自己。如何 正确 引进西方文化使其对 我 地方 电视 台如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仍是 以汉语 节 目为主 。
一
、
双语播音主持节 目和外 来影视剧在我 英双语播音主持是指 电台、电视 台等有声媒体通过播音 员、
主 持 人 在 节 目中交 替 运 用 汉 语 和 英 语 这 两 种 规 范 的有 声 语 言
国传 播 现 状
串联节 目【 。地方 电视 台在 邀请外 国嘉 宾时都会配备翻译 , 电视 、书籍、广播、音乐等都 可以作为文化这一抽象意 并 不 是 主 持 人 英 语 、 汉 语 交 互 运 用 提 问 、主 持 ,所 以 此 类 节 识形态的传播媒介 。相 比书籍 、广播、音乐来讲 ,电视对 文 目不 属 于 双 语 播 音 主 持 节 目。
型博客 T wi  ̄ e r 为原型的我国新浪网站对 其进 行模 仿引进、改 投放 了许 多制作精 良的英语教学 的节 目,例如 2 0世纪 9 0年 良所设立 的新浪微博 ( Mi c r o b l o g ) ,这说 明西方 的社交文化 代广 东 台 制 作 的 《 双语杂志 3 0 9 以及 后 来 中央 电视 台 的 《 希 通过 互联 网的传播在我 国社交文化 中已经 形成了不容忽视 的 望英语杂志 》 ,但是众 多英语 学习者通过外来 影视剧 了
影 响。2 0 1 2年 l O月 7日,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 ,中国 解西方的 日常用语和不 同种类 的文化 的频率要高于我 国制作
我 国社会 化媒体 的发展进程 ,使 我国与全球 同步进入 了全 民 的发展拉近了普罗大众 与政府等权力机构的距 离。
已 成 为 微 博 用 户世 界 第 一 大 国【 2 】 。微 博 的 出现 , 不 仅 推 进 了 的 英 语 教 学 节 目 ,《 老 友 记 》 就 是 常 被 推 荐 的美 剧 之 一 。 此外 ,现阶段我 国双语播音 主持访谈类节 目投放 的现 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