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周期问题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简单的周期教案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吗?今天,咱们就先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叫做谁是记忆王。
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更强。
现在全班同学分为两组,男生组和女生组,大屏幕上将出现两组数据,男生记男生组数据,女生记女生组数据,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大家准备好了吗?男生组:__1女生组:__1234哪组同学都记住自己组的数据了?咦?怎么举手的大多数都是女生呢?(再次出示数据)为什么女生记得又快又准,你对今天的比赛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发现女生组的数据是有规律地排列的,按1234的顺序重复出现3次。
像这样的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从生活里的一些排列中找一找,看看有什么规律,又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板书:规律方法二.探索新知中秋刚过,国庆将至,街道上公园里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飘扬,今天就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去公园看一看,去感受那里的节日氛围吧。
(大屏幕展示情境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盆花、彩灯、彩旗)1.盆花那图中的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都是按几个一组排列的)。
小学周期问题精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问题的概念,掌握周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周期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2. 周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周期问题的解题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向学生介绍周期问题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例子。
2. 学生举例说明周期现象,如四季更替、钟表走动等。
二、新授1. 老师通过实例讲解周期问题的解题方法,如观察规律、找出周期等。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练习1. 老师给出几个周期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四、巩固1. 老师选取一些与周期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老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期问题的概念、解题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对周期问题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找生活中与周期问题相关的实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周期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周期问题的解题技巧。
2. 在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巩固环节,学生通过分享学习心得,加深了对周期问题的理解。
4.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周期问题教案

周期问题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期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周期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周期问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标志笔;2. 教材:周期问题相关的教材和习题。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利用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周期问题的概念,并解释周期问题的定义;2.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以前学过的周期问题知识。
步骤二:讲解1. 介绍周期问题的求解方法,如画图法、列式法等;2. 结合具体例子,详细讲解每种解题方法的步骤和实施过程;3. 强调解题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步骤和常见错误。
步骤三:练习1. 在白板上出示一些周期问题的例题,由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解答;2. 引导学生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并对答案进行比较和讨论;3. 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步骤四:拓展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周期问题习题,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2.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一些更复杂的周期问题;3. 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周期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步骤五:总结1. 回顾教学内容,再次强调周期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2. 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3. 鼓励学生对周期问题的学习进行思考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在引导下,了解周期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难度的周期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拓展为了加深学生对周期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或解题比赛,提高他们解决周期问题的能力和竞争意识。
周期问题教案

周期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周期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包括秒、分钟、小时、天、星期、月份和年份。
2. 掌握将时间单位进行转换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时间单位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单位的概念介绍:秒、分钟、小时、天、星期、月份和年份。
2. 时间单位转换的方法:秒与分钟、分钟与小时、小时与天、天与星期、天与月份、月份与年份的相互转换。
3. 实际问题应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答,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时间单位转换。
教学重点:1. 掌握时间单位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复杂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
2. 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思考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时间单位的示意图和解释。
- 相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 定制教学辅助工具(例如卡片、计时器等)。
2. 学生准备:- 笔记本和笔。
- 手表或手机以观察时间。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时间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如何将不同的时间单位进行转换吗?2. 讲解与练习(15分钟):- 以秒和分钟的转换为例,介绍转换方法和计算步骤。
- 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其他时间单位的转换方法和计算步骤。
- 给学生一些示例,让他们练习转换不同时间单位。
- 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实际问题应用(20分钟):- 通过教师提问或播放一段视频,给学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某人花了多长时间完成一项任务)。
- 学生独立或分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计算与讨论。
- 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给出答案并解释他们的思路。
-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总结所学内容,并强调时间单位转换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场景。
- 学生们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周期问题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周期问题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周期问题教案周期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许多事物变化的周期性,掌握事物变化的周期;2、使学生能掌握周期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对于较复杂的周期问题,可以通过画图,计算等方法分析,找出周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期问题意义,掌握正确需寻找周期数的方法与解决周期问题的公式,如何使用总量除以周期,并区分是否有余数。
情景导入:由几个简单的故事导入:如:《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而揭示周期问题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有一些现象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出现,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规律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一:简单的口述游戏抢答:问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出现的现像?提示:如一周有七天,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人的十二生肖,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秒针:每转一圈都会重复继续等等,都是周期问题。
设置悬念:刚才同学们举的这些现象中,一年当中的12个月的12,12生肖中的12,一个星期7天中的7在我们的周期问题当中是什么意思呢?归纳定义: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而重复出现一次的个数叫做周期。
通过归纳的定义让同学们找出刚刚举例的周期。
如:一周七天:***234······ 重复体是哪些?说明周期是几?再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 重复体是哪些?说明周期是几?判断是否属于周期现象后怎样快速寻找周期?说明:周期问题中我们首先去找重复体,重复体中有几个数,那说明周期就是几。
周期规律小学数学教案

周期规律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周期规律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周期规律的概念。
2. 能够根据给定的规律找出相应的规律并进行延续。
3. 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周期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周期规律的概念,找出规律并进行延续。
教学难点:应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彩色粉笔、数字卡片或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已画好的一组数字或图形,并给出下一个数字或图形。
2.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数字或图形中找出规律,并推测下一个数字或图形是什么。
二、讲解周期规律(10分钟)
1. 通过多种示例讲解周期规律的概念,如数字规律、图形规律等。
2.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数字或图形中的变化规律,帮助他们理解周期规律的含义。
三、练习找规律(1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给出的一组数字或图形,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规律推测下一个数字或图形,并在黑板上写出答案。
四、应用实际问题(10分钟)
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周期规律解决问题。
2. 激发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引导他们运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小结,巩固学生对周期规律的理解。
2. 鼓励学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规律。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和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丰富的实例和问题练习,培养学生对周期规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周期问题教案设计

周期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知道周期与循环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发现周期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与循环的概念介绍。
2. 周期问题的基本形式及解法。
3. 周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期概念的理解,周期问题的解法。
2. 教学难点:周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周期问题的规律。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周期问题。
3. 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引入周期与循环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周期问题的基本形式,如周期数列、周期函数等。
3. 教授周期问题的解法,如观察法、公式法等。
4. 运用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周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七、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周期问题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八、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周期问题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音乐、数学艺术等。
九、教学反思:十、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周期问题相关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周期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疑问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七、周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1. 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周期问题案例,如季节变化、潮汐现象等。
2. 分析案例中的周期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周期问题案例,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八、周期问题的拓展研究:1. 引导学生进行周期问题的拓展研究,如周期函数的性质、周期序列的规律等。
设计生动的五年级数学周期问题教案

设计生动的五年级数学周期问题教案。
以下是一个设计生动的五年级数学周期问题教案的示例:第一周:数轴上的正负数让学生通过数轴和温度计等实物模型,了解正负数的含义和应用。
通过实例来说明正负数的性质和范围,让学生在正确的环境下掌握它们的基本规则。
问题1:请问以下四个数中,哪一组距离原点更远?a)-6和7b)-100和100c)-2和10d)-3和-8问题2: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有些行驶方向是向东,有些是向西。
请问这两种行驶方向分别对应哪些正负数?第二周:数与计量单位的变换让学生学会通过数和计量单位的变换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通过数和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字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1:小明的房间面积是10平方米,现在他要在房间里放置一个长方形沙发,尺寸为2米长1.5米宽,是否合适?问题2:一块黄金的重量是1000克,如果黄金的密度是19.3克每立方厘米,那么黄金的体积是多少?第三周:分数与小数的运算让学生学会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操作和运算规则。
通过实际例子来说明分数与小数在不同场合下的运算和转换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问题1:用小数表示下列分数,并将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a)3/4b)1/2c)0.34d)5/8问题2:请问用2.5个10元硬币买一支价值35元的笔,还需要多少钱?第四周:图形与几何画图学生将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观念,如角度、三角形、四边形等。
通过不同类型的图形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问题1:请画出以下几何形状:a)一条垂直线段b)一个平行四边形c)一个等腰三角形d)一个正方形问题2:根据下列给定信息,画出一个四边形:a)AB = BCb)AD ⊥ CDc)AB 和 CD 平行第五周:统计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技巧,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让他们学会应用统计学知识分析数据和从数据中找到规律和趋势。
周期问题教案

周期问题教案《周期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周期、周期现象的概念,了解许多事物变化的周期性。
2、探索周期问题中求第几个问题的多种解决策略,初步理解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
3、将周期问题与生活相联系,能够利用周期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利用周期问题的规律求第几个问题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圣诞节快来了,小朋友们为了迎接圣诞节的到来开始布置教室,她们在教室里挂了许多彩蛋,你们看出什么规律了吗?你们能否猜出接下来几个彩蛋的颜色?小结:有一些现象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出现,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这种特殊的规律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周期问题。
二、学习新知(一)探索周期性问题的规律1、学习“一个周期”师摆:●●●●●●●●●现在老师有许多彩色吸铁石,如果按照老师所摆的规律接下来摆什么颜色?(请小朋友上黑板摆一摆)请你们描述一下其中的规律。
小结:所有的吸铁石都按照蓝色、红色、黑色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我们把一组●●●称为一个周期。
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让小朋友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练习:完成课堂练习纸中的任务一。
2、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现象也是按照一定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你们能说一说吗?3、理解每一个周期排列都相同(多媒体显示●●●●●●●●●●●●)请问刚才的彩蛋中一个周期是什么?第5个周期怎样排列?第28个、第100个呢?为什么?(每一个周期的排列顺序都相同,都是按●●●的顺序依次重复排列的)4、理解每组的第几个都相同你知道第8组的第一个圆是什么颜色的吗?第28组、第128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为什么每组的第一个圆都相同?(电脑演示每组的第2个、第3个圆)(二)逐步渗透,与有余数除法建立联系。
1、现在挂出来的彩蛋有几个周期?一共挂出来多少个彩蛋?4×3=12(个)周期数×每个周期中的数量=总数2、如果一共有18个彩蛋按照以上规律排列,请问其中有几个周期?18÷3=6(个)总数÷每个周期中的数量=周期数这些数分别代表什么?为什么要用除法?3、如果一共有20个彩蛋按照以上规律排列,请问第20个彩蛋是什么颜色?20÷3=6(个)……2(个)关键看什么数?4、验证(多媒体显示前20个彩蛋排列)小结:要求第几个是什么颜色的彩蛋,第一步:圈一个周期;第二步:除;第三步:看余数。
五年级数学周期问题课堂教学实例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周期问题课堂教学实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周期问题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周期的特点和解决周期问题。
二、教学准备1.展示PPT2.课前准备周期问题的相关练习、题目以及解题方法。
3.准备带有周期性的实物,如钟表、运动员跑步的视频等等。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引导法:教师通过展示PPT,带领学生发现周期问题的规律,可以使用图片、绘画等效果,烘托出周期问题的特点。
2.课前预习:教师提前布置好相关练习和题目,让学生提前预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
3.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探究,开展小组互动式教学。
四、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发现周期问题的特点通过展示PPT并辅以丰富的图片来介绍周期问题,鼓励学生发现其中规律。
例如,可以通过一些绘制周期性的图形、展示周期性的视频,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它们背后的周期性规律。
通过这些展示方式,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周期问题的特点和分类。
【探究小组】:让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不同周期问题的特点和例子,让学生通过选择和整理相关信息来推理出周期问题的规律。
2.引导学生掌握周期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已经帮助学生发现周期性的背景知识,通过讲解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周期性问题的相关计算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分阶段有计划地向学生展示周期问题的计算方法,如周期问题的公式计算方法等。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完成相关练习和题目,将课内时间更多地用于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以加深对周期问题的理解。
3.运用周期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实例和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运用周期问题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钟表和运动员跑步的视频来介绍周期问题,挖掘学生的探究兴趣,将问题的具体场景联系到具体的数学运算中去。
【小组合作]: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讨论,推敲各种不同的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
周期问题教案

周期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周期问题的规律,探索求第几个问题的多种解决策略,初步理解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周期问题的规律,探索周期问题中求第几个问题的多种解决策略,初步理解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老师出示蝴蝶和蜜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规律发现周期问题的规律。
再出示学生发现下一个数字是3,让同学们找出哪些部分是依次重复不断的出现的,我们把这些部分的重复出现叫做循环。
二、新课授受一)通过引入,博士爷爷带领同学们研究周期现象以及周期的概念。
周期现象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而重复出现的一节的个数叫做周期。
例如8.……,我们可以找出循环节和周期。
二)求第几个问题的解决策略老师通过XXX家里招待客人的例子,引导学生通过周期和组数来求第几个问题。
例如,XXX拿出来的第四篮水果是怎么排的?学生可以通过周期和组数来计算,即第四篮的第一个是葡萄,葡萄又是老师拿出来的所有水果中间的第16个。
学生可以列出计算式子3×5+1=16(个)。
三)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老师通过求第100个水果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
学生可以列出计算式子100÷5=20(组),第20组的最后一个水果是XXX。
四)归纳步骤博士爷爷为学生归纳了做这种题目的步骤,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不仅掌握了周期问题的规律,还学会了多种解决策略和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画展示:教师问学生几个是一组,有几组,还剩几个,剩下的一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第13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
五年级数学周期问题教案解析与拓展

五年级数学周期问题教案解析与拓展。
一、教学目标1.理解周期问题的本质,能够正确地把周期性事件的表现形式转化为数学模型。
2.学会周期问题的解法,并掌握表格法和解方程法的基本思路。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周期问题的定义1.周期问题中涉及到的物理量或事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2.周期问题的求解主要是以找到周期的长度或一个完整周期的总和为目标。
3.周期问题的应用范围很广,比如钟表、交通工具、音乐等等。
三、周期问题的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让学生自行查阅有关周期问题的相关定义和知识,了解周期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解题方法。
2.教师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者黑板等媒介,对周期问题的定义进行讲解,并讲解周期各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讲解周期问题的分类以及在生活和教学中的应用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相关例题,分别用表格法和解方程法两种方式进行教学,并解释其中的推理过程和轮廓。
3.练习题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周期问题的基本思路后,对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应该包括基础练习和难度较高的较为复杂的应用练习以及综合部分,通过让学生反复实践,巩固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让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4.课后作业对于周期问题教学内容,教师可适当增加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复课,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周期问题,熟练掌握表格法和解方程法两种求解方法。
四、教学建议1.充分活用课堂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周期问题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周期问题一种比较有趣和实际的数学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同时还应该锻炼自主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和联想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具有难度的复杂应用问题,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五、教学拓展1.常规方法的变化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探寻各种不同解法。
周期问题教案

周期问题教案教案:周期问题(500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理解周期问题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掌握求解周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周期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周期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小组合作和整合资源,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主动学习的态度;(3)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发展形成推理、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3)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周期问题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学会求解周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如季节变化、月份、星期、天数、月亮的圆缺、植物的生长等,引出“周期问题”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学习与合作探究:(1)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周期性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通过分析和总结,找出解决周期问题的关键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小组的成果,共同总结出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并将其归纳为“周期解题法”。
3. 整合资源,提升解题能力:(1) 教师提供一些周期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合作和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对周期问题的理解。
(2)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周期问题,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解决。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 学生通过小组汇报和讨论,总结出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小学数学_《周期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数学_《周期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周期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和第12页,图形排列的周期问题。
【教学⽬标】知识与能⼒: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法:经历⾃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数数、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常⽣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发现简单周期问题的规律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个物体为⼀组,怎样根据余数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彩⾊粉笔彩旗学⽣准备:导学单,学习⽤品练习纸【教学过程】⼀、新课导⼊:1、谈话导⼊:最近万⽼师喜欢上了变魔术,今天呢,就迫不及待来给同学们变⼀个,咱看看谁的眼睛亮,能看出⾥⾯的奥秘。
教师慢慢地从魔术箱中扯出⼀串按照“红、黄、绿”规律的彩旗。
彩旗有⼀部分在箱内没有扯出来,⽼师假装扯不出来了,你猜猜下⼀⾯彩旗会是什么颜⾊呢?⽣:你说2、你发现了?⽣:⽓球是按“红、黄、绿”的顺序排列的。
⽣:它们的排放是有规律的,“红、黄、绿”3个⼀组,重复出现。
3、⽣活中你还遇到过这种问题吗?(⼿指⿊板)⽣:周⼀到周⽇,7天为⼀组,不断重复出现。
⽣:1⽉到12⽉,12个⽉为⼀组,不断重复出现。
⽣:路⼝上的红灯、绿灯和黄灯,3个为⼀组,不断重复出现。
⽣:⼀年有4个季节,春夏秋冬4个季节为⼀组,不断重复出现。
……(学⽣交流,互相评价)4、我们就把这种⼏个为⼀组不断重复出现的问题,叫周期问题。
今天我们就要研究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同学们喜欢的⽓球吸引学⽣注意⼒,激发兴趣,学⽣初步感受彩旗颜⾊的排列规律,引⼊对周期现象的学习。
】⼆、师:⽼师这⾥有⼏组图形,同学们看看是周期问题吗?(幻灯⽚出⽰)1.题⽬⼀:⽣:是,因为这些⽓球是按照红黄蓝3个为⼀组,重复出现,所以这组图形是周期问题。
题⽬⼆:⽣1:是⽣2:不是师:为什么?你能把它改成周期问题吗?师:⽼师考考你。
数学教案周期问题

数学教案-周期问题周期问题一、活动年级小学五年级二、活动目标使学生了解许多事物的变化都有周期性,掌握事物变化的周期,并能灵活运用周期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过程(一)由循环小数认识周期现象1.出示8。
357357……,提问:这是什么小数?它有什么特征?2.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周而复始的循环现象呢?(学生举例)3.归纳: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出示周期现象的概念)而重复出现的一节个数叫做周期。
(出示周期的概念)4.让学生指出8。
357357……的循环节是几位?周期是几?(二)运用周期变化,解决问题。
1.根据周期找位置,定颜色。
(1)课件出示●○○○○●○○○○●○○○○提问:第16个圆片是什么颜色?第100个圆片是什么颜色?(2)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
(3)想一想:第16个圆片应在第几位?为什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6÷5=3……1)第100个圆片应在第几周期第几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100÷5=20)(说明:没有余数,应该在第20周期最后一位。
应该是白色的圆片。
)(4)小结:要想准确判断某一圆片的位置和颜色,首先要弄清这一排列的周期是几,然后通过计算,知道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位后,再确定它的颜色。
(5)练习:① 0。
428571428571……的第545位上的数字是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②已知循环小数3。
4650725072……,它的第100位小数是几?提示学生:这是一个混循环小数,循环节四位,不循环部分两位,在探求第100位小数是几时,首先要从100位中去掉不循环的2位,然后除以变化周期数。
2.根据周期找个数。
(1)课件出示○○○△△●○○○△△●○○○△△●······提问:12个图片中有几个白色圆片?(2)学生数出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图形是按什么次序排列的,它的变化周期是几?想一想:1个周期里有几个白色圆片,几个三角,几个红色圆片?再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算出12个图片中有几个白色圆片?(板书:12÷6=2 3×2=6(个))(3)再想一想:100个图形中有()○,()个△,()个●?(引导学生用100÷6=16……4)说明:100个图形中有16个周期和3个○○○、1个△。
小学奥数周期问题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期问题的定义,掌握周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规律、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周期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周期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2. 周期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1. 确定周期。
2. 利用周期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彩灯图片、自然数排列图片、钟面图片等。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彩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彩灯颜色的排列规律。
2. 提问:彩灯的颜色是如何排列的?有没有一定的规律?二、新课讲解1. 引入周期问题的定义:周期现象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周期: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或重复出现一次的个数。
2. 举例说明周期现象,如彩灯的颜色排列、自然数的排列、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的转动等。
3. 讲解周期问题的解题方法:a. 观察法:通过观察题目中的现象,找出规律。
b. 逆推法:从结果出发,逆向思考,找出规律。
c. 经验法:根据生活经验,找出规律。
三、课堂练习1. 练习1:计算第13只彩灯和第24只彩灯的颜色。
2. 练习2:找出以下数列的周期:1,2,1,2,1,2,……四、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期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2. 强调解题方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周期问题知识。
2. 提问:如何确定周期?如何利用周期解决问题?二、新课讲解1. 讲解确定周期的技巧:a. 观察法:通过观察题目中的现象,找出规律。
b. 逆推法:从结果出发,逆向思考,找出规律。
c. 经验法:根据生活经验,找出规律。
2. 讲解利用周期解决问题的方法:a. 利用除法求余数:将问题中的数量除以周期,求出余数。
b. 根据余数确定答案:根据余数的大小,找出周期中的相应位置,确定答案。
三、课堂练习1. 练习1:计算第49个自然数在排列顺序中位于哪个字母下面。
小学周期问题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周期问题教案设计方案教案标题:小学周期问题教案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周期问题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识别并解决与周期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周期问题的概念介绍:周期是指一系列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的过程。
2. 周期问题的例子:例如季节变化、月亮的圆缺、植物的生长等。
3. 周期问题的应用:周期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管理、作息规律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周期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想到哪些周期问题?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探究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出他们所知道的周期问题,并解释其重要性。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周期问题进行展示,包括问题的定义、周期的规律以及应用。
3. 教师引导: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归纳周期问题的特点和规律。
拓展活动:1. 实际问题解决:教师提供一些与周期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解决过程和结果。
3. 教师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解决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
总结活动: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周期问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周期问题的例子。
2.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3. 与周期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的评估:评价学生对周期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际问题解决的评估: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3. 学生反思和回答问题的评估: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身边的周期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周期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思维拓展第6讲《周期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思维拓展第6讲《周期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问题的概念,能够识别周期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问题的概念2. 周期问题的识别3. 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4. 周期问题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期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周期问题的识别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春夏秋冬的交替、月份的天数等,引出周期问题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介绍周期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周期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识别周期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周期问题中的规律。
讲解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观察法、列表法、画图法等,让学生掌握解决周期问题的基本方法。
3.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期问题的概念、识别方法和解决策略。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周期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周期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在讲解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决周期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练习巩固环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周期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还需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重点关注的细节: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是学生能否应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对周期问题解决方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观察法观察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基础,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周期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
小学周期问题教案设计思路

小学周期问题教案设计思路教案标题:小学周期问题教案设计思路教学目标:1. 理解周期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能够根据给定的周期计算出相应的时间间隔或周期数。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周期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时间间隔和周期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1. 将周期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PPT、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引入周期的概念,例如生活中的常见周期,如一天的周期、一周的周期、一年的周期等。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能列举出其他的周期吗?周期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Step 2: 概念讲解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解释周期的定义和特点。
强调周期是一种重复出现的现象,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计算。
Step 3: 实际问题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例如:问题1: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一周骑行4天,那么他骑行了多少天后会骑行满一个月?问题2:小红每隔3天给她的植物浇水一次,她的植物需要浇水多少次才能浇水满一个星期?引导学生根据周期的概念,分析问题并计算出答案。
鼓励学生利用图表或其他方式记录和计算过程。
Step 4: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
练习题可以包括时间间隔的计算或周期数的计算,逐渐增加难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Step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更多与周期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校园活动的周期安排、季节变化的周期、交通工具的运行周期等。
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拓展应用。
Step 6: 总结反思与学生一起总结周期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并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Step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练习更多的周期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周期问题教案
二、活动目标使学生了解许多事物的变化都有周期性,掌握事物变化的周期,并能灵活运用周期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过程
(一)由循环小数认识周期现象
1.出示8.357357,提问:这是什么小数?它有什么特征?
2.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周而复始的循环现象呢?(学生举例)
3.归纳: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出示周期现象的概念)而重复出现的一节个数叫做周期。
(出示周期的概念)
4.让学生指出8.357357的循环节是几位?周期是几?
(二)运用周期变化,解决问题。
1.根据周期找位置,定颜色。
(1)课件出示
●○○○○●○○○○●○○○○
提问:第16个圆片是什么颜色?第100个圆片是什么颜色?
(2)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
(3)想一想:第16个圆片应在第几位?为什么?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65=31)
第100个圆片应在第几周期第几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1005=20)
(说明:没有余数,应该在第20周期最后一位。
应该是白色的圆片。
)
(4)小结:要想准确判断某一圆片的位置和颜色,首先要弄清这一排列的周期是几,然后通过计算,知道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位后,再确定它的颜色。
(5)练习:
① 0.428571428571的第545位上的数字是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② 已知循环小数3.4650725072,它的第100位小数是几?
提示学生:这是一个混循环小数,循环节四位,不循环部分两位,在探求第100位小数是几时,首先要从100位中去掉不循环的2位,然后除以变化周期数。
2.根据周期找个数。
(1)课件出示
○○○ △△ ● ○○○ △△ ● ○○○ △△ ●
提问:12个图片中有几个白色圆片?
(2)学生数出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图形是按什么次序排列的,它的变化周期是几?
想一想:1个周期里有几个白色圆片,几个三角,几个红色圆片?再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算出12个图片中有几个白色圆片?(板书:126=2 32=6(个))
(3)再想一想:100个图形中有()○,()个△,()个●?(引导学生用1006=164)
说明:100个图形中有16个周期和3个○○○、1个△。
要想算出100个图形中有多少个○,先算出16个周期里有几个○,(板书:
算式316)再加上4个图形中有3个○,所以共有316+3=51(个)。
(板书)
引导学生算出有()个△,()个●。
(板书:216+1=33(个) 116=16(个))
(4)小结:根据周期规律找个数,关键还是要找出它们的变化周期数。
(5)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