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 教 学 案 例 分 析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3篇】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3篇】篇一:部编版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明朝君权的加强》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第一课,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建立、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它创立的制度,背景是元朝留下的未经整合的杂乱体制,以及遥想中的唐宋法度。
明朝初年,就是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习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课在明清史占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的学生们好动、好奇,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因此,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才能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教学中还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采用了讲述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的9篇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是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教学重点: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教学难点:分封制教法设计:因为本课相关资料较多,可让学生事先预习,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堂教学设计:一、武王伐纣1、纣王的------建议教师让学生回忆夏桀的------,使学生理解凡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违背人民意志实施------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
2、周国的强盛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周国强大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周的发展、强大是周人经过艰苦奋斗,和特别是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
3、武王伐纣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捕捉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商汤灭夏桀的原因,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周胜商败的原因?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①商纣王的------,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
②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
③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重要标准。
)一、西周政治、经济的发展1、周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区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
建议教师给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
2、分封制和等级制让学生带着[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诸侯?它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阅读教材并加以讨论:学生能够回答出: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奴隶主的政权。
案例分析法在历史教研活动中的运用——以“历史与社会”教学为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新课程下教研的“ 主体 ” , 成为“ 思考者 ” “ 研究者 ” , 实现 了专业 的可持续发展 。
案例分析法教研的基本程序如下 图:
王老师 : 教 材 内容 等 于教 学 内容吗 ? 它们 与历 史课 程标准 又有哪 些关系?
及 时纠正学 生思 维过程 的缺 陷 ,对 全班学 生 也有
有思 维价值 、靠近学 生最 近发 展 区的问题组 织讨 论. 教 师应在 日常教 学 中抓 住学 生讲题 的关键 , 才 能落实课标理念 , 提升课堂效益.
实 践 创 新
上 述几位教 师共 同指 向的问题 是关 于历史课
市 名师金亚 素开设 了 “ 中华 民族 到 了最危 险 的时 刻” ( 人教版 八下 ) 课 堂教学 , 观摩者 亲 眼观看 了金
实 践 创 新
—
—
以“ 历
口 董 敏
一
( 海 曙区 教育 局 教 研羹 , 浙 江 宁 波
一 j 曼
}
案 例分析法 ( C a s e A 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 由哈佛 大学 于1 8 8 0 年开发 ,后 被哈佛商学 院用 于培养高 级经 理 和管理精英 的教 育实践 , 其特点是将 实际工作 中
( 作用: 先 声夺人 , 进行 爱国主义情感铺垫。 )
细节之二 : 在上 下环 节的承转 处 , 金 老师 常用
气愤、 悲壮 的语 言( 神 态) 进行讲授 。
( 作用: 言传 身教 , 榜样 示 范 , 进行 爱 国主义情
感熏陶。 )
例分析法教研 的前提 。 案例 主要来 自于两种途径 : 一是专家名 师的优 秀案例 。 专 家名 师的优秀案例是高质量教育 教学方 式与 能力 、 学 识与思 想的集合 体 , 通 过这些 优秀案 例探索专 家名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 能够较好 地起到 榜样 的示 范作 用 。 二是学科教师平 时教学中存在困 惑 的案例 , 以激励 教师主 动探索 , 从 中发 现解决 问 题 的对策 , 不仅使案 例提供 者有收 获 , 也使 参 与研 究 的其他教 师在发现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过程 中得 到
历史教师教学案例总结报告
历史教师教学案例总结报告尊敬的领导、教研组长、教师同事们:本学期,我执教高中历史课程,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教学案例。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得出一些教学经验和方法,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一、案例一:利用互动游戏提升课堂参与度在本学期中,我尝试使用了互动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讲解历史背景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竞争,通过回答问题、解决谜题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这种互动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这个案例,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明显提高了。
二、案例二:引入实物展览增强学习效果针对历史课程的抽象性,我尝试通过引入实物展览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在教授宋代文化时,我搜集了一些与宋代相关的实物,如陶瓷、织物、文房四宝等,并将其陈列在教室中供学生观看。
学生可以通过触摸、观察实物来感受宋代的生活和文化,使抽象的历史概念更具体、形象化。
这种实物展览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案例三:借助多媒体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为了使历史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我积极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来辅助教学。
在教授中国古代建筑时,我使用了VR技术,让学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古代建筑的壮丽和独特。
此外,我还利用历史相关的纪录片、音频剪辑等来补充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
通过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案例四: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因此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在讲授战国时期的历史时,我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要求他们扮演当时的国君、大臣等,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
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而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案例的反思,我发现学生的能动性和探究精神得到了积极的调动和提高。
中学历史教学案例分析.绪论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如何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的几个层面: 1、学生现阶段知识需求:关注学生 所要学的,教给学生应该学的。 2、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态:关注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学情分析
3、学业检测中反Biblioteka 出的问题:依据 考试成绩,观察学生现阶段知识掌
握的情况,来具体分析下一步教学。
知识呈现逻辑
学生认知逻辑
课程发展逻辑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 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 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 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理解: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 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 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 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历史价值观: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 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从对历史真实 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 取向。
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指挥棒) 教学过程(小提琴) 教学成果(大长号) 教学反馈(定音鼓)
15%
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更要符合儿童 心理发展的逻辑,做到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统一。
课前四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是什么? 本节课的教学测评 如何进行?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什么?
本节课的课时如何 安排?
时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政治 58.43 62.94 72.15 61.84 66.87 51.71 53.43 历史 49.97 47.94 47.20 42.69 42.66 50.67 56.17 地理 48.83 55.34 60.33 53.75 55.79 50.4 58.27 总分 157.23 166.22 179.68 158.28 165.32 152.98 167.87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篇一《鸦片战争》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3册,《鸦片战争》教案设计2、课时:1课时3、课前准备:搜索视频和图片二、教学课题:通过《鸦片战争》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3、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课文介绍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的过程。
1、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视频《鸦片战争》5分钟http:///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
历史教案(优秀6篇)
历史教案(优秀6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
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
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依据:到底是什么样的新政不仅使美国度过危机而且对后来影响深远?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重点知识。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杜郎口教学模式一、模式理念(1)理念引领,以生为本教学宗旨: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课堂主题: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教学意图: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培养目标: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教学要求: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由一个人的积极性,变为几十个人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教育目的:教育不是把已有的知识储蓄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学知识是为了长智慧。
学生、教师、课堂的转轨。
学生:⑴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有自主人格的人;⑵由对考试的准备变为对人生的理解;⑶由对知识的背记变为规律的总结;⑷由内向羞涩变为勇敢大方;⑸由自私变为公益。
教师:⑴由主演变为导演;⑵由经验变为科研;⑶由现成变为生成;⑷由师长变为朋友;⑸由老师变为学生。
课堂:⑴教师由传授者变成策划者;⑵一言堂变为百家鸣;⑶单纯知识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型;⑷唯一答案标准答案变为多种解答;⑸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⑹精英式变为大众化;⑺死记硬背变成体验感悟;⑻听说读写深化为演、唱、画、作;⑼接受式变为探究式;⑽安分守己变为超市自选。
(2)创设环境解放学生1.撤掉讲台,搬走讲桌。
教师成为引导者,策划者,参于者,追问者,合作者;学生成为探究者,研讨者,体验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
2.取消插秧式课桌排放,变为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
3.增加黑板,提高板面利用次数,短平快实现了课堂效益最大化。
4.把时空还给学生。
“10+35”,5.形式多样,自主发展。
讲、析、问、辩、演、唱、画、作,课本剧编排,擂台赛,小对子。
6.预习、展示、反馈成为特色课型。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基本操作步骤是:1、师生共同明确预习目标;2、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3、教师出示预习提纲,做好预习指导;4、学生搜集各种信息,做好双色笔记;5、小组反馈预习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初中历史史料专题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史料专题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史料的分类和特点,学会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史料的分类及特点;
2.史料的分析方法;
3.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史料的分类和特点;
2.掌握史料的分析方法;
3.掌握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史料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二、讲解史料的分类及特点(15分钟)
1. 讲解史料的种类,如文字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等;
2. 分析不同种类史料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三、教学案例分析(20分钟)
老师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让学生分析相关史料,掌握史料分析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史料分析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15分钟)
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并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
五、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多多运用史料进行研究。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史料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史料的分析方法,并明白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学情分析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历史是一门有着悠久传统的学科,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类文明的演变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然而,当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
一方面,学生普遍缺乏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历史学科通常被视为理科学科的“弱项”,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并不重要,因此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历史知识。
此外,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相对较低,评价导向明显,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目标理解不足,学习动机不足。
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事实记忆层面,缺乏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概念和意义,懂得历史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明确历史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发展历史思维,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独立人格的品格修养;具有对历史的敬畏心理和历史学科的探究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历史概念的讲解,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历史故事讲解、历史文物展览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填空:15个30分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6个30分论述1个20分一、填空题(总分30)1、历史教学设计的特点包括:创造性、系统性、针对性、、具体性、历史教育价值取向。
2、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五大基本要素。
3、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知识层次、、应用层次、分析层次、综合层次、评价层次。
4、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设计应体现的价值取向: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构建师生互动的历史课堂、促进教学设计的有效实施、。
5、教学设计理论主张“”。
6、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7、同化、顺应、平衡是的三大阶段。
8、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传播大三大功能,还提出了著名的。
9、导入新课的基本要求:趣味性、新颖性、、艺术性、简短性。
10、教学与学法联系的载体是,是双边的。
11、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只应该研究行为,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
12、进行学情分析是贯彻“”原则的必然要求。
13、制定教学目标需要依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14、教学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妥善地选择。
15、教师启发学生的方式:正向启发、反向启发、类比启发、。
二、名词解释先行组织者学案教案板书教学重点三、简答题1、请简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请简述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区别。
4、请简述学情分析的意义。
5、简述说课与授课的区别6、、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有何价值与作用?四、论述题课程资源都包括哪些内容? 教师在运用当中如何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
初中历史教学教材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教材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教材分析历史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初中历史教学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教学教材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材特点1.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初中历史教学教材涵盖了我国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也有人物、事件、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介绍。
教材内容体系完整,既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历史发展的脉络,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历史。
2.注重历史观念的培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强调历史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3.插图丰富,形象生动教材插图丰富,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同时,插图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设计新颖,互动性强教材在设计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设置思考题、讨论题、实践活动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历史教学应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乐等,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故事教学法历史教材中涉及许多生动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将历史事件以故事形式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历史变得具体、有趣。
3.讨论教学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交流,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能力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在充满活力的初中生活中,历史教学是一门重要且引人注目的学科。
尽管历史教学被认为是一门干燥的学科,但通过合适的教学案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历史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和背景在介绍具体的教学案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背景。
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生动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第二部分:案例一——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历史时期,教学案例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带领学生了解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航海探险,以及探险者们的动机和成就。
通过案例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航海的影响和发现新大陆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案例二——二战中的纳粹大屠杀二战中纳粹大屠杀是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刻,但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纳粹集中营的现实生活和幸存者的回忆,帮助学生了解大屠杀的真实情况。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思考战争的恐怖和人性的光辉。
第四部分:案例三——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骄傲。
通过教学案例,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发明的茶、火药、印刷术等重要科技,以及对全球的影响。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巨大贡献和创造力。
第五部分:案例四——印度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印度的非暴力抵抗运动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场运动。
通过案例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甘地的非暴力理论以及他对印度独立运动的贡献。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了解和欣赏非暴力的力量和影响力。
第六部分:案例五——中国青铜器的制作中国青铜器的制作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带领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
第七部分:案例六——美国民权运动美国民权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场重要社会运动。
初中历史学习案例分析
初中历史学习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学习案例分析在教育领域,历史学科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
本文将通过分析初中历史学习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案例背景以我国某初级中学为例,该校在历史教学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较低,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学科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最后,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策略针对上述问题,该校历史教师采取了一系列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元素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2.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各种历史情境。
如通过角色扮演、历史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氛围。
此外,教师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学校组织了一系列历史实践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主题班会、参观历史遗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体验历史。
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调整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对历史学科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调整,将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历史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因素相结合。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通过对该初级中学历史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注重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历史教学中说课的案例分析
18
4、说教法 说教法,即说这一节课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理由和所 能到达的教学效果。在一堂课中可选择的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一种是最重 要、最根本的。说教法时,首先说出这一节 课选择哪一种方法为根本方法,理由是什么。 其次说出在哪些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上将 采用哪些具体教学方法。在说课中,教师还 应将拟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及预期 的效果说出来。
历史教学中说课的案例分析
〔一〕说课的含义 所谓说课,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 工具,在备课的根底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 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内容的理解, 阐述自己的教学点,表达自己执教的设想、 方法、策略以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 行说。简言之,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 的解说、上课的反思。
26
〔二〕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 如下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 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 主政治产生的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 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开展 的重要意义。
4
4、展示教学境界 “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现而精彩。 〞“创新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的最高境 界。〞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应该具有创造 性。说课者对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可以通过 说课呈现在同行面前,这种创造性表达在说 课者对于教学准确而独到的理解,对于教学 环节别具一格的安排和设计,对于教学策略 颇具匠心的采用等各方面。
14
2、说教材 说教材,实质就是分析教材。说课,首先教 师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只有对教 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教学方案 。说教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学习内 容的范围与深度,明确“教〞什么;二是揭示学 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 学顺序的安排奠定根底,知道“如何教〞。说 教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5-17〕
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
ANALYSIS AND DESIGN OF HISTORYTEXTBOOK CONTENT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TAKING THE TAIPING HEA VENLY KINGDOM MOVEMENT AS ANEXAMPLE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EducationByFu Yajuan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 Zhao GuangjunDate:June,2018摘 要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满足学生需求,而编写的学科系统知识的教学用书。
学生学习和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都需要历史教科书这个媒介。
太平天国运动这个历史事件一直都贯穿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是近代史中重要的一部分,也一直都存在于历年的历史教科书之中,说明这个事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感知历史事件的深层意义,也有利于正确的认识农民问题,同时也能对理解其他事件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在“一纲多本”的情况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这节课的内容,需要比较不同版本的教科书。
比较不同版本此节课的内容,需要对建国后的“一纲一本”的教科书有关此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样有助于对之后教科书的分析提供方向。
对建国后有关太平天国运动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梳理时,由于每个时期的政治环境和学术氛围不同,对此节课内容的编写会有很大差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的发展,编写的指导思想由之前的不定到现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主导。
尤其是新课改之后的教科书更是结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适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合理。
初中历史教学的实例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的实例分析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实例分析的形式,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实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讲解“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相关影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抗日战争对中国有哪些影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
实例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在讲解“唐朝盛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唐朝的皇帝、大臣、百姓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实例三:比较分析提高思维能力在讲解“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列举古代科技发展的代表性成果,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并与现代科技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科技的先进性和历史意义。
实例四: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在讲解“我国现代史”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如“文化大革命”。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提高研究能力。
实例五:课堂讨论提升批判性思维在讲解“历史人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如“诸葛亮”。
学生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讨论,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实例六:课后作业巩固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实例七: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潜能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
通过全面评价,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学历史汉代历史事件分析教案
中学历史汉代历史事件分析教案教案:中学历史汉代历史事件分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掌握汉代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汉代的历史背景介绍;2. 汉初的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3. 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事件分析;4. 汉代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汉代的历史背景介绍1. 教师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汉代的地理位置和时间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介绍汉代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了解汉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
3. 小组讨论(10分钟):按小组分工,分别讨论和总结汉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并形成小组报告。
活动二:汉初的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1. 教师讲解(10分钟):介绍刘邦建立西汉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改革,重点讲解有关律令制度和县制的内容。
2. 学生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典籍中有关律令制度和县制的内容,随后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出示汉初政治改革的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
活动三: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事件分析1. 学生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材或相关资料,分析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事件,如祸首之变、司马相如的辩论等。
2. 学生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汉武帝时期重要事件的分析和理解。
3. 教师点评与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对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事件进行总结。
活动四:汉代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1. 学生研读资料(15分钟):学生阅读汉代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资料,了解汉代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2. 学生自主讨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汉代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3. 教师点拨与引导(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汉代经济和文化的理解。
历史导学案近代史重大事件回顾与影响分析
历史导学案近代史重大事件回顾与影响分析近代史重大事件回顾与影响分析近代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社会的进程和未来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回顾近代史中的几个重大事件,并对它们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它爆发于1789年,催生了现代民主制度和人权观念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的核心要求是社会平等和人民民主参政,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爆发。
此外,法国大革命也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激发了更多的革命和独立运动,为各国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风潮。
二、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发生于18世纪末,它是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战争的结果是美国脱离英国的统治,建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这场战争不仅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而且为其他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做出了榜样。
美国的独立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发展树立了典范。
三、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的胜利。
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十月革命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俄国本身的政治格局,而且对全球革命运动和世界政治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鼓舞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对人类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是近代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的战争之一。
这场战争造成了全球上千万人的死亡,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西方阵营的对立和冷战格局的形成对全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催生了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机制。
总结以上所述的几个近代史重大事件在不同的方面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推动了现代民主制度和人权观念的发展,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革命和独立运动,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并促进了国际合作与维和事业的发展。
教案学情分析历史
教案学情分析历史引言概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具有丰富内容和复杂性的学科,也需要进行细致入微的学情分析。
本文将探讨教案学情分析历史的重要性、分析方法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需求分析1.考察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爱好情况2.调查学生对历史学习目标的认知和需求3.分析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水平和能力二、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分析1.考察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和术语的理解程度2.分析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熟悉度3.调查学生对历史时代和历史地域的认知水平三、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分析1.考察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能力2.分析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察力3.评估学生的历史分析和归纳能力四、学生的历史学习策略分析1.探究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2.评估学生对历史学习资源的利用情况3.分析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五、学生的历史学习环境分析1.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触历史的情况2.考察学生在学校历史教学环境中的学习状态3.分析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帮助和支持情况总结:教案学情分析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学生兴趣和需求、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环境的分析,教师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并根据学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历史学习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有两个子目,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化的概貌,都江堰和编钟都是这一课的重点。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
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
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开创意义。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具备了基本的分析探究能力,老师稍加引导就能够将课文中的基本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
"先民的智慧"一课"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这一目有关都江堰的功能和设计精巧所在符合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要求,这对正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可以激发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探究热情。
本课第二目"神奇的编钟"需要学生展现其动手操作能力和乐理知识,这也符合这一阶段学生表现欲强,乐于动手,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心理特点。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历史课堂容易陷入照本宣科,讲授方法单一的怪圈,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无趣,所以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兴趣。
实践证明,一种方法,调动学生感观越多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越愿意参与,越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
依据《标准》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提倡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别具一格。
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比较。
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设计本课环节。
提前一周布置任务,为学生提供有关书目、资料。
制作本课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
组长负责,查阅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整理。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崔彩的文学艺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的文明。
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先民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来的。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我国古代先民的发明和创造?
学生:(回答)
关于主体工程
老师准备如下资料,适时拾缺补漏:
1. 什么叫"堰"――挡水低坝。
2. 为什么要修都江堰?
因为修都江堰前岷江是一条害河,岷江中游地区东旱西涝,为了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所以要修这个水利工程。
3. 为什么叫都江堰?
名称由来:古代一些灌溉工程,常以渠首修筑的堰来命名。
都江堰古名叫"湔堰",因境内有湔水汇入岷江而得名。
蜀汉时湔堰属都安县,因此又叫"都安堰",都江堰这个名称是南宋以后才有的。
堰所在的县名先后叫导江县、灌洲、灌县,1988年灌县改建制为市,以堰名为都江堰市。
4. 都江堰修建时间、所处位置、修建主持人、名称的由来。
时间:战国时期(约公元前256―前251年,即距今2500多年)
位置: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
修建主持人:李冰父子
5. 主体工程及各自作用:第一步,宝瓶口――引水工程;第二步,分水鱼嘴――分水工程;第三步,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
6. 主体工程设计的巧妙。
三大工程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自动引水分流、调节两江流量和防洪排沙的作用,既保证了灌溉区的用水需要,又防止和减轻了洪灾的威胁,成为古代世界史上科学治水的伟大壮举和一大奇观。
关于修建
老师准备如下资料,适时拾缺补漏:
1. 为什么要修宝瓶口,遇到什么问题,是如何克服的?
只要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这样既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
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玉垒山山石坚硬,民工们用铁具凿、挖、撬,工程进度极其缓慢。
后来,一个有经验的老民工建议,应当在岩石上开一些沟槽,然后放上柴草,点火燃烧,岩石在柴草的燃烧下就会暴裂,可以加快挖的速度。
实践证明这个办法非常有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在玉垒山开凿了一个20米宽、40米高、80米长的口子,因形状很像瓶口,因此叫"宝瓶口"。
奔流不息的岷江水通过宝瓶口源源不断地流向东部旱区,这样,东部的农田得到了灌溉。
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终于完成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怎样才能让水更多地往东流入宝瓶口呢?从而引出要修分水鱼嘴。
2. 为什么要修分水鱼嘴,怎样在江中修坚固的堰堤,为什么分水鱼嘴要有弯度?
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
在江心修筑分水堰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因为江心水高浪大,水流急速,筑成的堰堤要很坚固,否则随时都会被洪水冲走。
开始修筑分水堰时,他们采用往江心抛石块的办法,结果没有成功。
因为,抛下去的石块,经不住洪水的冲击,不断地被洪水冲走。
怎么办?岷山一带盛产大竹,当地人用竹子盖房、编竹笼来装东西的方法,使李冰大受启发。
他请来许多竹工,让他们编成长3丈、宽2尺的大竹笼,再往里面装满鹅卵石,然后让民工将沉重的大竹笼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
结果大竹笼在湍流的水中安然不动,稳稳地固定在那里,周围再用大石头加固,就这样分水大堤终于建成。
由于大堤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面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江水经大大小小的渠道,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灌溉网。
从此以后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难,用竹笼装卵石来截流的办法也沿用至今。
(请大家设想,分水鱼嘴修成什么形状好呢?教师提示:设想鱼嘴两边如果修成直的,会是什么情况;如果修成弯的,有一定弧度,又会怎么样?――减缓水流速度、使江水流向宝瓶口)
都江堰工程修到这,西涝东旱的问题已解决,工程似乎可以完工了,但为何还要修飞沙堰?
3. 为什么还要修飞沙堰,堰的高度有讲究吗?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
飞沙堰同样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
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由于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至此,都江堰工程基本完成。
课堂小结
教师:让我们伴着清幽的编钟乐曲一起欣赏古老的编钟艺术, 共同回顾古老的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课后反思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在课程标准中要求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在设计本课时,我将都江堰水利工程定为重点,教学活动也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
我为学生设计了两个动手题和一个讨论题,希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
在实际教学进行之后,我感觉这些题的设计较好,它们使沉闷的历史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第一、学生的思维发散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
虽然没有太多的资料,但是学生们表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的不一般。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知识的占有量和活跃的头脑放飞想象,给出不一样的见解。
尤其是对于身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即松花江水的治理上),不仅能够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并能用较流利的语言进行描述。
体现了历史教学中以史为鉴的理念。
第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实行新课改以来,我就一直在努力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天地,时至今日,我觉得学生已经能够较轻松的学习历史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在课堂上,学生敢于置疑并勇于发言
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
第一、教材挖掘深度不够。
特别是对都江堰的作用的渗透上,资料太少,学生理解起来较抽象。
不好感受古人所创造的伟大之处。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查找资料,整合教材,真正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第二,时间分配上不合理,前松后紧,需要加强对课堂的整体调控能力。
这一堂课也许不是很成功,但我会继续努力。
因为做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是我从教以来追求的目标,我的成长也许是慢的,因为我自己在摸索,但我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我希望能够在农村教育阵地上打开一片历史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