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作业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阅读专项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阅读专项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阅读专项训练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这则寓言选自《_________》,相传是战国时_________所作。

他是_________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方七百里_________ ②年且九十_________③惩山北之塞_________ ④出入之迂也_________⑤聚室而谋曰_________ ⑥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⑦指通豫南_________ ⑧杂然相许_________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_________⑩投诸渤海之尾_________⑪叩石垦壤_________ 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⑬始龀_________ ⑭寒暑易节_________⑮邻人京城氏之孀妻________ ⑯汝心之固_________⑰固不可彻_________ ⑱惧其不已也_________⑲汉之阴_________ ⑳无陇断焉_________(21)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_________3.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今义:__曾__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妻献.疑 古义:____提__出______ 今义:_恭__敬__庄__严__地__送_
(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___草__木_________ 今义:_动__植__物___的__皮__上__所__生__的__丝__状__物__;__鸟__类__的__羽_ 毛
19.班级将举行“‘愚公移山’之我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 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60字左右)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的一篇优秀的寓言,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受到愚公精神的鼓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这篇寓言的精神内涵,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5.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 A.且焉置.土石 B.吾与汝毕力平险.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面.山而居
6.根据提示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惩__山__北__之__塞__,__出__入__之__迂__也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指__通__豫__南__,__达__于__汉__阴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__残__年__余___力__,__曾__不__能__毁__山__之__一__毛__,__其__如__土__石__何; “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__子__子__孙__孙__无__穷__匮__也__,__而__山__不__加__增__,__何__苦__而__不__平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___河__曲__智__叟__亡__以__应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答案】rèn;chéng;sè;yū;hè【解析】注意多音字不同的发音意义不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2)出入之迂.也:(4)毕.力平险:(5)杂然相许.:(6)且焉置.土石:(7)荷.担者三夫:(8)虽.我之死:【答案】(1)惩:苦于塞:阻塞(2)迂:曲折,绕远(4)毕:尽、全(5)许:赞同(6)置:放置、安放(7)荷:肩负、扛(8)虽:即使。

【解析】对古今差别大的词语要加强记忆,如“虽”,不能用现代汉语习惯翻译。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答案】B【解析】惠:同“慧”,聪明。

4.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翻译。

(1)面山而居。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寒暑易节。

(4)吾与汝毕力平险。

【答案】(1)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2)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3)寒,形容词作名词,冬季;(4)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解析】可依据句子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分析其词性。

5. 填空:《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作者,名。

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列子·汤问寓言列子御寇道【解析】学生应积累一定文学常识,每课涉及的文学常识应加强记忆。

二、阅读:(一)愚公移山(2015常德中考)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愚公移山 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愚公移山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23课愚公移山一、基础知识1.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万仞.( ) 冀.州( ) 山北之塞.( )魁.父( ) 穷匮.( ) 一厝.朔东( )荷.担( ) 始龀.( ) 出入之迂.( )2. 下面各句朗读节奏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 吾与汝毕力平险.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 面.山而居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 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其.妻献疑曰B. 其.如土石何C. 帝感其.诚D. 惧其.不已也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山不加增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B. 面山而.居C. 不知而.不愠D. 聚室而.谋曰6. 下面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帝感其诚B. 且焉置土石C. 告之于帝D. 甚矣,汝之不惠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且焉置土石?(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二、课内阅读读课文做题。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年且.九十 ( )(2)杂然相许. ( )(3)甚矣,汝之不惠. ( )9. 用原文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3)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①;②。

10. 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不同?11. 简要说说文中有哪些对比和衬托。

对比:衬托:12. 文中的愚公是一位怎样的老人?13. 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

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精神营养?三、课外阅读(一)【甲】《愚公移山》(略)【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5)(含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5)(含试卷)

22 愚公移山第一课时导入一(歌曲导入):播放MTV 《愚公移山》。

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

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导入二(情境导入):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下面请看动漫flash ——愚公移山。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1.作者简介《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2.交流背景本文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

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3.知识链接关于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关于神话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神话不同于迷信。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4.积累字词(1)注音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sè)荷.担者(hè) 箕畚..(jī)(běn)河曲智叟亡.以应(wú) 一厝朔..东(cuò)(shuò)始龀.(chèn) 无穷匮.也(kuì)雍.南(yōng)(2)解释词语通假字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亡以应“亡”通“无”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虚词①“而”的用法a.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笑而止之b.表顺承: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c.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②“其”的用法a.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b.“他”:惧其不已也c.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③“之”的用法a.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c.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d.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④“且”的用法a.副词,“将”:年且九十b.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⑤“于”的用法a.介词,“到”:达于汉阴b.“向”:告之于帝⑥“焉”的用法a.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b.语气词,相当于“呢”:始一反焉语气词,相当于“了”:无陇断焉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特殊句式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倒装句①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省略句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一)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23《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23《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

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

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参考答案:1.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

聪明如我,怎么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2.译文: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且.焉置土石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何苦.而不平4.帝感其诚.必先苦.其心志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参考答案:1.将近况且2.制止仅,只3.愁苦。

这里指担心痛苦,这里是“使……痛苦”的意思4.诚心真正,确实五、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

不少于200字。

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2.愚公与智叟辩论参考答案:【示例】愚公与智叟辩论河曲有个智叟,听说愚公要移山,便跑来阻止,说:“你怎么这么傻呀!人都这么老了,又没有什么力气,就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拔不动,还想对付那些山石?”愚公擦了擦额上豆大的汗珠,笑了笑说:“大山不移,乡亲们出入不便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 同步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 同步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作业第23课愚公移山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chén)智叟亡.以应(wú)B.始龀.,跳往助之(chí) 高万仞.(rèn)C.投诸.渤海之尾(zhù) 荷.担者三夫(hè)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ěn) 一厝.朔东(cuò)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杂然相许.许:(2)惩.山北之塞惩:(3)何苦.而不平苦:(4)固不可彻.彻:(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6)吾与汝毕力平险.险: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4.下列各项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5.按要求写出句子。

(1)智叟嘲笑愚公的理由是:(2)愚公评价智叟的观点是:(3)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理由是:(4)侧面看出愚公取得论辩胜利的是:(5)山被移走的最终原因是:6.翻译下列句子。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

(用原文回答)8.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的人物描写方法。

9. 天神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有何意义?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外阅读【甲】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愚公移山高效教案新人教版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愚公移山高效教案新人教版x
七、课堂
1. 课堂评价
- 学生参与度:通过提问和观察,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主动发言、小组讨论的积极性等。教师应及时鼓励和引导那些参与度较低的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 知识理解:通过随堂小测验、问题解答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愚公移山》文本的理解程度,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故事寓意的深入理解。
- 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将作业评价结果告知学生,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持续努力。
- 作业展览:定期举办作业展览,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八、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① 《愚公移山》故事背景与寓意
② 文言文词汇与句式特点
③ 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a. 培养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b.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a.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
b. 提问:“你们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2. 自主阅读:
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b. 小组讨论: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质,联系现实生活。
6. 总结拓展:
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愚公移山的精神价值。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7. 课后作业:
a.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b. 撰写一篇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作文。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 思维品质: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字注音:龀()匮()厝()孀()箕畚()()2.《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_。

3.解释句中的字: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⑵帝感其诚(感:)⑶杂然相许(许:)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⑸聚室而谋日(聚室:)⑹而山不加增(加:)4.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思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思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通(),意思是。

5.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6.区分下列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

⑴何苦而不平?()⑵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⑶且焉置土石?()⑷如太行、王屋何?()7.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按要求填写下表。

8.翻译下列句子。

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⑶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你身边有没有当代的“愚公”,请结合他(她)的精神谈一谈。

10.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二、同步解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1.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12.读下列文句,体会加点的词,需重读的,在括号中画“√”,不需重读的在括号中画“×”。

八年级上册语文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

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大部分家人:杂然相许。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移山的行为,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邻人之孀妻弱子:“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的举动)智叟:“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天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被愚公移山的行为及其精神感动)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

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参考答案:1.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铲除,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

聪明如我,决不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担心挖不平呢?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4.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参考答案:1.将近况且2.制止仅仅,只3.愁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指.通豫南________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________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 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_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愚公移山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侧面烘托了愚公移山的艰难?答:三、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答: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河曲智曲亡以应”中的“亡以应”的意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________________。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这是愚公反驳河曲智叟的话,请你谈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答:*3. 对于愚公移山的打算,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提出同样的疑问。

但两人的语气有什么不同?愚公对两人的态度又有何不同?①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一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答:⊙发展空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陈蕃立志蕃(指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说课稿新人教版
在作业评价方面,我认真批改和点评了学生的作业,并及时反馈他们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我提供了具体的修改建议和解决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作业质量。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出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学生互评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通过学生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语文素养的提升: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
1.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愚公移山所蕴含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2.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分析课文中的矛盾冲突,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解决办法:
1.针对重点,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帮助学生感悟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反思中,我认为自己在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例如,在讲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时,我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在教学管理方面,我需要更好地控制课堂纪律,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够积极,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此外,我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可能没有做到足够的清晰和详细,导致一些学生难以理解。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他人的作业,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33分)1. (2分)“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表现愚公()A . 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 . 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 . 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 . 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 (2分)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 曲肱而枕之B . 人不知而不愠C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 . 学而时习之4. (2分)朗读下列句子,句中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此/庸夫之怒也。

B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 其一犬/坐于前。

D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 (2分)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 甚矣,汝之不惠。

C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 . 河曲智叟亡以应6. (2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2)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7. (3分)默写句子。

(1)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甘拜下风的句子是:________。

(3)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8. (15分)综合学习。

(1)下表是上海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单元与课文,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①②③(2)相对而言,你最喜欢那个单元?请以点面结合的方式阐述理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出入之迂.也(
曲折,绕远
)
(2)吾与汝毕.力平险(
尽、全
)
(3)如.太行、王屋何.(
把……怎么样 )
(4)始龀.,跳往助之(
换牙
)
(5)寒暑易.节(
更替
)
(6)固不可彻.( 通达,文中指改变
)
(7)帝感.其诚( 被……所感动
6.根据课文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____列__子__·_汤__问_____》。列子,名寇,又名御寇, _______战_时国期_______道_家代表人物之一。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__山__北__之__塞__,__出__入__之__迂__也_________。 (3)移山的目的是:_指__通__豫__南__,__达__于__汉__阴_____________。 (4)愚公移山面临的困难是:_曾__不__能__损__魁__父__之__丘__,__如__太__行__、__王__屋__何___? ______且__焉__置__土__石___________?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 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 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 亡以应。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作业新人教版
一、巩固基础
1. 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惩(chéng)山北之塞(sè) 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
B.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始龀(chèn),跳往助之
C.高万纫(rèn), 曾(céng)不能损魁父之丘
D.河曲智叟(sǒu) 一厝(cuò)朔东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
B.聚室而谋.曰不谋.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羊补牢
3.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另外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惩山北之.塞
B.跳往助之.
C. 笑而止之.
D.操蛇之神闻之.
二、思考探究
4.请谈谈在本文中愚公与智叟各是一个什么形象?
5.这则寓言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D.
2.B
3.A
4.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而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鼠目寸光、知难而退、自以为是的人,是一个卖弄小聪明的真正的“愚公”。

5.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毅力,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