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九下送东阳马生序检测练习题 (2)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二)(word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二)(word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校本练习23《送东阳马生序》(二)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4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③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④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⑤,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注释】①溥:张溥,明末文学家。

②钞:后来写作“抄”。

③已:完毕。

④斋:书房。

⑤毫:笔。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弗之怠.___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_(3)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__ (4)溥幼嗜.学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以下是中国()为您推荐的《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希望本篇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阅读: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ahref=http:///sjcl/target=_blankclass=infotextkey>事迹迫找曰埂L齑蠛獗幔种覆豢汕欤ブB急希咚椭桓疑杂庠肌R允侨硕嘁允榧儆啵嘁虻帽楣廴菏椤<燃庸冢婺绞ハ椭馈S只嘉匏妒擞胗危⑶靼倮锿猓酉缰却镏淳滴省O却锏侣⊥穑湃说茏犹钇涫遥闯⑸越荡巧S嗔⑹套笥遥芍世恚┥砬愣郧?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3、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3分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2、2分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

3、3分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二、对比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

②箧:书箱。

③舍:学舍,书馆。

④媵人:服侍的人。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1.基础知识题1) 嗜学 (shì xué) 2) 逾约(yú yuē) 3) 俟 (sì) 4) 叱咄(chì duō)5) 皲裂(jūn liè) 6) 媵人 (yìng rén) 7) 箧 (jié) 8) 缊袍 (yùnpáo)2)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致书以观:没有钱买书来看)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不敢稍微超过借书的时间限制)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加冠:指成年,益慕:更加崇敬)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患:遇到困难,硕师:指大师,先达:指学问高深的人)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3) A4) ①僵(jiāng) ②舍 (shè)5) B6) “余缊袍敝衣,与黄巢齐名。

”(缊袍:指质地粗糙的衣服)7)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作者遇到困难,想要寻找名师问学,不惜走远路。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有足够的乐趣,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寒暑易节,惟岁计之不暇。

或托疾于床笫,命曰“危”,则视死如归。

或乘醉于傍路,言曰“乐”,则以醉为常。

东篱菊庐,西藩石屏。

颍川赤壁,XXX。

《诗》云:“君子于役,不知疲倦。

”盖大丈夫之志,岂在物化之际乎!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逆旅________________②岁计________________③托疾________________④归________________⑤疲倦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中有足乐者B、录毕,走送之C、俯身耳以请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XXX。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九下3送东阳马生序测试(含解析)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九下3送东阳马生序测试(含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九年级(下)3 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等同于临别赠言。

这一文体,在惜别伤离、劝勉激励的同时,也常常表达作者的一些感慨或见解。

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2)品味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和抒情。

(3)理解在对比中见精神的写法。

本文多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

如相反对比:“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再如相同或相关的对比: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的对比。

造成了一种同类叠加的效果,使文意前呼后应,相得益彰。

故事复述宋濂给马生讲述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将自己的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勉励马生读书要刻苦努力。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3)与之论辨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腰.白玉之环原意为:人身体的部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2)名词作状语手自笔.录F原意为: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动词作名词不敢稍逾约.原意为:约定,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 一词多义(1)从:①无从.致书以观F ____________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③当余之从.师也F ____________④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⑤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2)日:①手自笔录,计日.以还F2017 ____________②主人日.再食2018 ____________③隐天蔽日.(《三峡》) ____________④意与日.去(《诫子书》) ____________(3)慕:①益慕.圣贤之道F ____________②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4)患: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F ____________②无冻馁之患.矣F ____________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5)色:①未尝稍降辞色. ____________②色.愈恭F ____________③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____________(6)至:①礼愈至. ____________②至.舍F ____________③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④虽有至.道(《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7)足:①足.肤皲裂而不知F ____________②以中有足.乐者F ____________③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余.幼时即.嗜学余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从致.书以观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计.日以还计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弗.之怠.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走.送之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不敢稍逾约...稍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逾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余因得.遍观群书得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既.加冠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益.慕圣贤之道.益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游F: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尝趋..百里外尝F: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叩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先达德.隆望.尊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门人弟子填.其室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未尝稍.降辞色..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辞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辞:____________________ (17)援.疑质.理援:_____________________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俯身倾.耳以请.倾:_____________________请:_____________________(19)或遇其叱咄..叱咄:___________________(20)不敢出一言以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21)俟.其欣悦俟:_____________________(22)卒.获有所闻卒F:____________________(23)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负:_____________________曳:_____________________屣:_____________________(24)穷.冬烈风穷:_____________________(25)大雪深数.尺数F:____________________(26)至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27)媵人持汤沃灌...汤:_____________________沃灌:___________________沃:_____________________(28)以衾.拥覆衾F:____________________(29)久而乃和.和:_____________________(30)寓逆..旅寓:_____________________逆:_____________________(31)主人日再食..再:_____________________食:_____________________(32)右备容臭.臭:_____________________(33)烨然..若神人烨然:___________________ (3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_____________________敝:_____________________(35)略无慕艳..意慕艳:___________________(36)以中有足乐.者乐:_____________________(37)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奉:_____________________(38)今虽耄老..耄老:___________________(39)犹幸预.君子之列预:_____________________(40)而承天子之宠光..宠光:___________________(41)缀.公卿之后缀:_____________________(42)县官日有癝稍..之供癝稍:___________________(4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裘葛:___________________遗:_____________________(44)无冻馁.之患矣馁:_____________________(45)假诸.人而后见也诸:_____________________(46)流辈..甚称其贤流辈:___________________(47)生以乡人子谒.余谒:_____________________(48)撰长书以为贽.贽:_____________________(49)与之论.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50)言和而色夷.夷:_____________________(51)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诋:__________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①无从致书以.观 ____________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_______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_______(1)以④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⑤以.衾拥覆 ____________⑥以.中有足乐者 ____________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______(2)于②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____________③今诸生学于.太学 ____________①弗之.怠____________(3)之②益慕圣贤之.道 ____________③当余之.从师也 ____________(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__(5)或.遇其叱咄 ____________①俟其.欣悦 ____________(6)其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____________①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7)则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____________(8)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9)故.余虽愚 ____________(10)故余虽.愚 ____________①当余之从师也. ____________(11)也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____________(12)也②久而.乃和 ____________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____________④言和而.色夷 ____________(13)久而乃.和 ____________(14)烨然.若神人 ____________①烨然若.神人 ____________(15)若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③不必若.余之手录 ____________(16)以中有足乐者. ____________(1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____________(18)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____________(1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九年级《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

九年级《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

九年级《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

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2、理解性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课文内容理解【第一段】1.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2.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4、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

衣着:破旧不能御寒。

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5、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

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7.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第二段】1、“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2“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心不若余之专”而不是“天质之卑”。

3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满分:80分时间: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47分)1.文学常识填空。

(6分)本文选自《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字景濂,号潜溪,__________(朝代)初文学家。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体裁),这是一种__________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__________之辞。

2.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弗之怠(dài) 既加冠(ɡuàn) 以乡人子谒余(yè)B.烨然(yè) 容臭(xiù) 言和而色夷(yí)C.朱缨(yīnɡ) 执经叩问(kòu) 有裘葛之遗(wèi)D.逾约(yú) 绮绣(qǐ) 主人日再食(sì)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录毕,走送之(完成)B.色愈恭,礼愈至(至于)C.尝趋百里外(曾经)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D.岂他人之过哉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臭味相投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7.下列加点词的古今词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A.不敢稍逾约B.媵人持汤沃灌C.主人日再食D.右备容臭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腰白玉之环A.有仙则名B.披发文身C.以乐其志D.一狼洞其中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译文: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

)B.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浏览题1、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2、作者介绍。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文学家。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追谥“文宪”。

3、本文的文体是赠序。

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开始是指送别相赠的诗文集的序言,后来,专指用于送别赠言的文章体裁。

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二、补充解词。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特别喜欢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3、不敢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5、既.加冠:已经6、益慕..圣贤之道:更,更加;仰慕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 8、尝趋.百里外:快走,跑9、执经叩.问:请教 10、俟.其欣悦:等待11、卒.获有所闻:终于 12、持汤沃..灌:热水;浇13、逆旅:旅店 14、日再.食:两次15、略无..慕艳意:毫无 1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概;像这样17、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不恰当 18、裘葛之遗.:给予19、皆集.于此:聚集 20、非天质之卑.:低21、诋.我夸际遇之盛:指责三、原文填空。

1、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揭示作者勤奋刻苦和持之以恒原因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初步揭示作者勤奋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手自笔录3、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刻苦精神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侧面表现先达德高望重的句子:门人弟子填其室5、写作者平时请教情景的句子: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6、写先达发怒时请教的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7、点明虚心请教的好处的句子是: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8、表现路途险恶的句子是: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9、揭示作者学有所成原因的句子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写作者以精神上的富足战胜物质上的贫困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九年级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优秀试题练习题

九年级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优秀试题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嗜.(shì) 稍逾.约(yú) 叱咄.(duō)俟.(sì) 衾.(qīn) 媵.人(yìng)负箧.(qiè) 曳屣.(xǐ) 皲.裂(jūn)烨.(yè) 缊.(yùn) 冻馁.(něi)裘.(qiú) 撰.(zhuàn) 贽.(zhì)2.找出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意思: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意思:穿着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嗜学:爱好学习。

(2)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

(3)德隆望尊: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多用于称年长而名位高的人。

(4)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5)叱咄:大声斥责。

(6)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

箧:小箱子。

屣,鞋。

(7)逆旅:旅馆。

(8)天质:天然资质。

(9)冻馁之患: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

(10)博士为之师:博士做他们的老师。

(11)非天质之卑:不是(他的)智力低下。

卑:低下。

(12)撰长书以为贽: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

(13)言和而色夷:语言委婉、神色平和。

夷,平和。

(14)故道为学之难: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故,特意。

2.一词多义辨析(1)诸⎩⎪⎨⎪⎧今诸.生学于太学(许多,众多)假诸.人而后见也(兼词,“之于”的和音)(2)若⎩⎪⎨⎪⎧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比得上)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像)(3)至⎩⎪⎨⎪⎧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4)书⎩⎪⎨⎪⎧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书籍)撰长书.以为贽(信)(5)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暖和)言和.而色夷(温和)(6)道⎩⎪⎨⎪⎧ 益慕圣贤之道.(学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7)质⎩⎪⎨⎪⎧ 援疑质.理(询问)非天质.之卑(资质)(8)谓⎩⎪⎨⎪⎧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说)是可谓.善学者矣(称作,叫做)(9)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名词,担心)3.词类活用解释(1)手自笔录 活用词语:手、笔 解释:用手、用笔。

初中语文九下三单元11课《送东阳马生序》第2课时测试及答案

初中语文九下三单元11课《送东阳马生序》第2课时测试及答案

第二课时检测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注意对一词多义字的积累。

以:(1)以中有足乐者。

以其境过清。

(2)以衾拥覆。

(3)无从致书以观。

不敢出一言以复。

俯身倾耳以请(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5)计日以还则:(1)则又请焉(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至(1)礼愈至(2)至舍若(1)烨然若神人(2)口体之奉不若人3.词类活用:(1)腰:(2)緼袍敝衣....:(3)手自笔.录: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无从致书以观。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益慕圣贤之道。

4.弗之怠。

不敢放松学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9.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10.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

13.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撰长书以为贽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其借书亦类予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这一语句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试题《送东阳马生序》试题2(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试题《送东阳马生序》试题2(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加点的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巨大)谷中B.媵人持汤.(热水)沃灌C.无鲜肥.(肥肉)滋味之享D.不知口体之奉.(奉献)不若人也2.“之”作为结构助词,取消主谓之间独立性的一项是()A.当余之从师也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之)C.戴朱缨宝饰之帽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5.《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什么意思?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日再食。

二、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又患无硕师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③俟其欣悦8.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计日以还C.俯身耳以请9.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何陋之有C.马之千里者10.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11.本文第一段写“我”求学时___________的精神,第二段写求师时___________的态度。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新

11 送东阳马生序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sì)衾.(qīn)嗜.学(shì)硕.师(shuò)媵.人(yìng)容臭.(xiù)绮.绣(qǐ)耄.老(mào)冻něi(馁)遇其chìduō(叱咄)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嗜: 爱好,喜爱(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 借(3)弗之怠.怠: 懈怠,放松(4)走.送之走: 跑(5)不敢稍逾约..逾约: 超过约定期限(6)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游: 交往(7)援.疑质.理援: 引、提出质: 询问(8)色愈恭,礼愈至.至: 周到(9)负箧曳屣.屣: 鞋子(10)以衾.拥覆衾: 被子(11)烨然..若神人烨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释] 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释] 穿4. 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不曾把他的言辞放委婉些,脸色放温和些。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就像这样。

(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都给予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6. 回答下面问题。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试题2(含答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试题2(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加点的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巨大)谷中B.媵人持物(热水)沃灌C.无鲜胆(肥肉)滋味之享D.不知口体之举(奉献)不假设人也2.“之”作为结构助词,取消主谓之间独立性的一项为哪一项()A.当余之从师也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之)C.戴朱缕宝饰之帽D.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3.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余/幼时/即嗜学。

8.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9.《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什么意思?10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

②日再食。

二、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1解释以下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又患无硕师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③俟其欣悦12以下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8.计日以还C.俯身耳以请9.以下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 一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何陋之有C.马之千里者10.翻译以下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11.本文第一段写“我”求学时的精神,第二段写求师时的态度。

(二)课外阅读学弈《孟子》今夫弈①之为数②,小数也,不专心致志,那么不得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 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 鄂教版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从生活困顿等几方面,叙述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文章从容恳切,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基础知识:1,按课文填空()冰坚弗之()德()望尊()疑质理遇其()()足肤()裂负()()()以()拥()()袍()衣2,解释加点词: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寓逆旅: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披绮绣:3,翻译: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益慕圣贤这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送东阳马生序》检查性过关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检查性过关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检查性过关练习学号:姓名:1、生字注音怠( )俟( )箧( )屣( )皲( )媵( )衾( )( )( )烨( )緼( )叱( )咄( ) 被绮..绣2、说明加点的词余幼时即嗜学( )( ) 无从致( )书以观每( )假( )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 )走( )送之不敢稍逾约( ) 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 )遍观群书既( )加冠( )益( )慕( )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 )尝( )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 ) 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即:就。

嗜:喜爱,爱好。

致:取得,那个地点是“买到”的意思。

每:常常。

假借:同借义。

弗之怠:即弗怠之。

怠,懈怠,放松。

走:跑,引伸为“赶快”。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差不多。

加冠: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进入成年。

硕师:才学渊博而有名望的老师。

硕,大。

趋:快步走,奔赴。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问题。

德隆望尊:即“德高望重”。

填:充塞,挤满。

降:和缓。

辞色:言辞语气和表情态度。

援:引,提出。

质:询问,请教。

请:请教。

或:有时。

叱咄:大声斥责。

至:周到。

俟:等待。

卒:最终。

箧:书箱曳屣:拖着鞋子,形容匆忙赶路的模样。

穷冬:隆冬,深冬,严冬。

皲裂:皮肤受冻开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加冠()叱咄()负箧()
曳屣()皲裂()烨然()媵人()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2)无从致书以观()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4) 弗之怠()
(5) 走送之() (6)不敢稍逾约()
(7) 既加冠()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9) 尝趋百里外()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11) 未尝稍将辞色() (12) 援疑质理()
(13) 或遇其叱咄() (14) 俟其欣悦()
(15) 负箧曳屣() (16) 持汤沃灌()
(17) 以衾拥覆() (18)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19) 腰白玉之环() (20) 烨然若神人()
(21) 緼袍敝衣()(22)略无慕艳意()
(23) 县官日有廩稍之供()
(24) 岁有裘葛之遗() (25) 无冻馁之患矣()
(26)非天质之卑()
(27)流辈甚称其贤()(28)乡人子谒余()
(29)撰长书以为贽()
(30)言和而色夷()(31)自谓()
(32)论辩()(33)是可谓()
三.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字,号,浙江金华人。

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是
指,内容多是。

2,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4.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5.本段文字叙述的“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中的“艰”主要指(1);(2);(3);(4)。

6.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7.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与“”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9.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10.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1.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

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12.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

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

13.翻译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勤且艰若此。

四.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3.“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而不是“”。

4.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6.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

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的含义是什么?
8.对联(根据文章内容和下列所给的词语属对)
上联:昔日宋景濂
下联:今朝太学生
五.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这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对马生的评价是:
这样评价的依据是:
3.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4.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缘由的句子是什么?5.赞扬马生善学的句子是:
6.赞扬马生文章写得好的句子是:
7.赞扬马生与长辈谈论时态度虚心,谦恭的句子是:
8.本段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9.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10.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1.翻译
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