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3丰收了|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3 丰收了|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4.3节内容——丰收了。
我们将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丰收的场景,并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收获的农作物。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丰收的概念,学会用加法来计算两种农作物的总收获量,并能用减法来计算一种农作物的收获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用加法和减法来计算农作物的收获量。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丰收的概念,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方面,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展示了丰收的场景,以及一些农作物模型的卡片。
学具方面,学生们需要准备一些计数工具,比如计数器或者算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丰收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场景。
2. 讲解:我会向学生们解释丰收的概念,并引导他们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收获的农作物。
3. 示例:我会用一张图片来说明如何用加法来计算两种农作物的总收获量,比如苹果和橘子的总收获量。
4. 练习:学生们会在课堂上进行一些随堂练习,比如计算一张图片中不同农作物的收获量。
5. 应用: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的情景,让他们用减法来计算一种农作物的收获量,比如在一堆苹果中取出一些后,还剩下多少。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会包括丰收的概念,以及用加法和减法计算农作物收获量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观察一张丰收的图片,计算出不同农作物的收获量,并用加法和减法来表示。
答案:根据图片中的数量,学生们可以用加法和减法来计算出不同农作物的收获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丰收概念的理解程度。
如果学生们掌握了计算农作物收获量的方法,我会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复杂的情景,让他们进一步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如果学生们还有困难,我会考虑通过更多的实际情景和练习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
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
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
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互相补充。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加法(1)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课时加法(1)一、复习旧知将竖式计算补充完整。
二、探索新知1.列竖式计算。
526+153= 376+214= 352+836= 219+104=2.水果店第一天卖出梨子137千克,第二天卖出梨子221千克。
水果店这两天共卖出多少千克的梨子?3.小红的作文有443个字,东东的作文比小红的作文多175个字。
东东的作文有多少字?知识点一: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1.计算。
143+126= 123+115= 135+123= 143+321=2.丽丽先从家步行512米到超市,再从超市步行133米到学校。
丽丽一共步行了多少米?知识点二: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1.列竖式计算。
376+214= 342+518= 567+115= 243+117=2.已知超市的电风扇每台145元,电饭煲比电风扇贵115元。
每个电饭煲多少钱?一、随堂练习计算下列各题。
208十91= 806十103=238十171= 222十333=201十592 = 384十321=203十572= 244十262=二、拓展练习小东家、超市、邮局都在同一条大路的一旁。
小东家距离超市239米,邮局距离超市34米。
(1)小东从家先步行去超市,再步行到邮局,小东一共步行多少米?(2)小东家距离邮局多少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一、列竖式计算。
819+180= 476-121=193-321= 545+164=二、李老师为准备六一儿童节活动,买了112元钱的气球和231元钱的糖果。
李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三、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3.3节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我们会通过教材第47页的内容来学习,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且能够运用这个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为什么这个公式是正确的,以及如何运用这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我准备了一些纸板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我会拿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们观察它们的边长,并且尝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在学生们掌握了周长计算公式之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来解决,比如计算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或者计算一个由多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以及一些例题的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一个长方形,长为8cm,宽为5cm;2. 一个正方形,边长为7cm;3. 一个由两个长方形组成的图形,长为6cm,宽为4cm,其中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cm和2cm;4. 一个由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cm。
答案:1. 周长= (8 + 5) × 2 = 26cm;2. 周长= 4 × 7 = 28c m;3. 周长= (6 + 4 + 6 + 2) × 2 = 28cm;4. 周长= 4 × 3 × 4 = 48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学生会出现计算错误。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导学案一、导学案简介1. 本导学案是根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而成,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成绩。
2. 导学案包括教材内容的概述、重点知识归纳、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和相关习题练习,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复习和课后巩固。
3. 本导学案适用于三年级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课堂使用,也可以在家庭进行个人学习和辅导。
二、导学案内容1. 第一课:认识整百2.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主要介绍了整百的认识,通过绘制图表和数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整百的概念。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敏感性,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整百的存在。
3. 重点知识归纳a. 什么是整百?b. 如何用图表和数轴表示整百?4. 知识点详细讲解整百是指以100为单位的数,如100、200、300等。
图表和数轴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整百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5. 相关习题练习1) 用图表表示出200、400和600这几个整百。
2) 在数轴上标出300、500和700这几个整百的位置。
6. 第二课:认识千7.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主要介绍了千的认识,通过图表和数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的概念。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千的存在。
8. 重点知识归纳a. 什么是千?b. 如何用图表和数轴表示千?9. 知识点详细讲解千是指以1000为单位的数,如1000、2000、3000等。
图表和数轴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千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0. 相关习题练习1) 用图表表示出2000、4000和6000这几个千。
2) 在数轴上标出3000、5000和7000这几个千的位置。
11. 第三课:认识万 12.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主要介绍了万的认识,通过图表和数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万的概念。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万的存在。
13. 重点知识归纳a. 什么是万?b. 如何用图表和数轴表示万?14. 知识点详细讲解万是指以10000为单位的数,如10000、20000、30000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3.丰收了∣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3.丰收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丰收了”的概念。
2.了解多个数的加法。
3.能够将两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能力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多个数的相加规律。
2.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多个数的加法”的概念。
2.解决多个数的相加问题。
教学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多个数的相加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关于“丰收了”的,你们知道‘丰收了’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们回答:“丰收了”是指农民在农作物收成好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老师:非常好,小朋友们已经很懂这个习惯用语的意思了,那我们今天的课程就是关于“丰收”这个话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 引入学习老师:如果我有一颗苹果,再加上两颗梨子,你们知道我手上一共有几颗水果吗?学生回答:三颗。
老师:非常好。
请看下面一个问题:如果我有一颗苹果,一颗梨子和两个香蕉,我手上会有几个水果呢?学生思考。
3. 梳理规律老师:如果你们已经结合之前的两个问题,发现了一个规律,请大声告诉我。
学生:三个水果加上两个水果等于五个水果。
老师:好极了,你们说得非常对。
请看下面这个问题,如果我有三颗苹果和两个橘子,我手上会有多少个水果呢?学生思考。
4. 小结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掌握了多个数相加的规律,现在让我们做个小结:多个数的加法就是将多个数相加,得到所有数的和,求和的时候先将其中两个数相加,再将和与另一个数相加,以此类推。
5. 练习老师: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你们能否口算出“1+2+3+4+5+6+7+8+9”的和呢?请用你们掌握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计算。
6. 实践应用老师:“丰收了”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用语,它出现的场合可以是在庆祝农民大丰收的时候,也可以是在生活中轻松愉快的时候使用。
那么请大家动手模拟一下,在实际生活中“丰收了”的情况下,你们会怎样用数学知识来计算产品数量呢?学生们拿出板书笔和纸,开始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周长第1课时 什么是周长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周长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周长是什么2.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周长计算解决问题二、学习重点1.理解周长的概念2.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三、学习难点1.理解周长与长度之间的关系2.将周长的计算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四、学习内容1. 什么是周长周长是指一个平面图形的边界线长度。
我们可以把周长理解成一条线,这条线贴在图形的边上,形成图形的边界线。
例如下图中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就是4个边长的和:┏━━━━━━━┓┃ ┃┃ ┃┃ ┃┗━━━━━━━┛周长的单位通常使用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2. 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4 × 边长•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2 × (长 + 宽)•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 边长1 + 边长2 + 边长3•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2 × π × 半径注:这里的π取3.14。
3. 应用周长计算解决问题例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厘米,求它的周长。
解: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得:周长 = 4 × 边长= 4 × 3 = 12 (厘米)。
例2: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求它的周长。
解: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得:周长= 2 × (长 + 宽) = 2 × (5 + 3) = 16 (厘米)。
例3: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长度都是4厘米,求它的周长。
解:根据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得:周长 = 边长1 + 边长2 + 边长3 = 4 + 4 + 4√2 = 4(1 + √2) (厘米)。
例4: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是多少?解: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得:周长 = 2 × π × 半径= 2 × 3.14 ×2 = 12.56 (厘米)。
五、学习反思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周长计算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1捐书活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1捐书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捐书活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捐书活动的意义2. 捐书活动的实施步骤3. 捐书活动的数学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捐书活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捐书活动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捐书活动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捐书活动的实施步骤,让学生了解如何组织一次捐书活动。
3. 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如何计算捐书数量,如何分配捐书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组织一次捐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捐书活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组织一次捐书活动。
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与捐书活动相关的数学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捐书活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与应用”。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它不仅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还要求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数学问题的解决与应用1. 捐书数量的计算在捐书活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计算捐书数量的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7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7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人教新课标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我深知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的困惑。
因此,我制定了这份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六章第七节,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3. 能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份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快速估算购物清单上的总价?2. 知识讲解: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以及计算法则。
3.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例题为例,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及计算步骤。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讨论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板书设计: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法则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随时查阅。
7. 作业设计:235 × 4 ≈987 × 5 ≈235 × 4 =987 × 5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法则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如何运用?这份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一、知识要点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口诀:顶除下,余数留,加一下,商和余。
例如:35 ÷ 51.顶除下,即十位上的数3 ÷ 5,不够,写在商的右边,余数为 3。
2.加一下,即将余数 3 和个位数 5 相加,得到 8。
3.商和余,即商为 7,余数为 3。
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口诀:顶除下,余数留,下一位进,下一位除。
例如:246 ÷ 61.顶除下,即百位上的数2 ÷ 6,不够,写在商的右边,余数为 2。
2.余数留,即余数为 2。
3.下一位进,即将余数 2 和十位上的数 4 组成新的除数 24。
4.下一位除,即24÷6=4,将商的整数部分加在原来的商上,得到 41。
5.商和余,即商为 41,余数为 0。
二、实战练习示例一:题目:96 ÷ 3 =解答过程:9 顶 6 下余 0,加 6 得 6,商 32 余 0。
答案:32示例二:题目:357 ÷ 7 =解答过程:35 顶 7 下余 0,余数为 0。
57 下一位进,得 57。
8 下一位除,得 2。
将商的整数部分加在原来的商上,得 51。
答案:51示例三:题目:435 ÷ 9 =解答过程:43 顶 9 下余 7,加 5 得 12,商 48 余 3。
答案:48余3三、练习题1.64 ÷ 8 =2.74 ÷ 2 =3.48 ÷ 4 =4.72 ÷ 6 =5.295 ÷ 5 =6.768 ÷ 4 =7.753 ÷ 9 =8.256 ÷ 8 =9.284 ÷ 4 =10.539 ÷ 7 =四、总结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需要牢记口诀并熟练掌握,能在日常生活中快速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反复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口算能力和数学水平。
《搭配中的学问》(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配中的学问一、课题分析1.1 课程背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物品的搭配,如何正确地进行搭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资源,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舒适。
1.2 学习目的本课程旨在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的知识来正确进行物品的搭配,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学目标1.能够进行简单的物品搭配,并准确地计算出每种搭配的数量;2.能够判断哪种搭配方式更为经济、实用,做出正确的选择;3.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搭配的原理和方法;2.数量的计算和比较。
2.2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进行物品的搭配;2.如何进行数量的计算和比较。
2.3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讨论与交流法;3.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内容。
2.4 教学步骤1.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搭配有哪些;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习搭配的原理和方法;3.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数量的计算和比较;4.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搭配方式对成本和实用性的影响;5.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评价3.1 教学工具1.北师大数学教材;2.实际生活中的物品。
3.2 评价方式1.学生的课堂表现;2.学生的作业;3.实践活动的成果。
3.3 标准1.活动的参与度;2.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3.实践活动的成果是否符合预期。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的过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需要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8一位数乘三位数竖式写法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8一位数乘三位数竖式写法|西师大
版
1. 学习目标
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竖式的写法。
通过练习,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计算。
2. 学习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竖式的写法
•计算准确无误
3. 学习过程
3.1 回顾知识点
•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
3.2 学习新知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写法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写法类似。
以计算 $3 \\times 172$ 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在竖式上写出3
2.竖式下面写出被乘数172
3.从被乘数的个位开始,逐位与乘数3相乘,并在下面写出结果,将结果对齐
4.对于每一位的结果,要进行进位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图所示:
3
————
1 7 2
× 3
————
5 1 6
这里需要对乘积的每一位进行解释:
•个位:$2 \\times 3 = 6$,写在个位上
•十位:$7 \\times 3 = 21$,写在十位和百位上,十位写出1,向百位进2
•百位:$1 \\times 3 + 2 = 5$,写在百位上
3.3 练习
1.$4 \\times 836$
2.$9 \\times 577$
3.$6 \\times 914$
4.$2 \\times 320$
5.$5 \\times 150$
6.$7 \\times 648$
4. 总结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类似,需要逐位相乘并进行进位,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保证计算准确无误。
4.1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4.1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连续进位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连续进位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连续进位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连续进位的计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续进位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记录下来。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紧凑,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连续进位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连续进位是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讲解连续进位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连续进位的计算技巧。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一)知识点总结。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例如:3时 = 3×60 = 180分;4分 = 4×60 = 240秒。
3. 经过时间的计算。
- 计算经过时间,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上午8时开始上课,11时下课,经过的时间是11时 - 8时 = 3小时。
(二)典型例题。
1. 钟面认读。
- 例: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 分针指向6,时针在3和4之间,这个时间是3时30分。
2. 时间单位换算。
- 例:5分=( )秒。
- 因为1分 = 60秒,所以5分 = 5×60 = 300秒。
3. 经过时间计算。
- 例:一列火车9:30从甲地出发,13: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13时30分 - 9时30分 = 4小时。
(一)知识点总结。
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例如:35 + 28,可以把28拆分成20和8,35+20 = 55,55 + 8 = 63。
-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38,可以把38拆分成30和8,56 - 30 = 26,26 - 8 = 18。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 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340+270,个位0+0 = 0,十位4+7 = 11,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2+1 = 6,结果是610。
- 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十,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需要多少钱(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需要多少钱(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金钱的原因和意义;2.能够正确阅读和理解各种货币的符号和含义;3.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包括加、减、乘以数量单位等;4.能够从整体上了解人们如何使用金钱来进行购物、交易等行为。
二、教学重点1.理解金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学会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种货币符号和数值;3.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三、教学难点1.能够从整体上了解人们如何使用金钱进行购物和交易等行为。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学生自学法;3.交互式教学法。
五、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与货币计算相关的练习,要求学生使用家庭中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计算。
2. 课堂展示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不同货币符号的真实货币实物来激发学生对货币计算的兴趣。
3. 视频学习教师可以使用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符号及其价值,并讲解这些货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4. 货币计算通过演示或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包括加、减、乘以数量单位等。
5. 购物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购物体验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金钱在购物和交易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来评估学生对货币计算的掌握情况;2.通过购物体验活动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金钱在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和情境来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2.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互动和实践活动;3.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来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4.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和难度,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支持。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 第4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课前预习1.回忆一下小学二年级时,我们学过的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能否简单地描述一下?2.回忆一下小学三年级时,我们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能否简单地描述一下?3.你能否尝试从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习的经验中,归纳总结出一个“除法”算法的步骤?导入新知老师可以用实物或者图示来展开导入。
例如,提供三个带有数字的盒子,让学生算出每个盒子里分别有多少个物品,然后再让学生尝试将其中一个盒子里的物品平分给另外两个盒子,引出“除法”概念。
教学过程1.根据预习及导入内容,简单地回顾一下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2.列举一个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真实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口算的方式解决,并讨论各种口算的思路和方法。
3.引出笔算的概念,然后讨论如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可以将笔算分为三个步骤:整除、余数、调商。
–整除阶段:学生先尝试精确地进行整除,即将除数尽可能地除尽。
–余数阶段:若有余数,先将余数乘以10,再除以除数;若没有余数,可省去这个步骤。
–调商阶段:将得到的商写在上一步的下面,计算商乘除数的结果,并将其减去上一步得到的结果,就得到这次计算所剩下的余数。
如果这个余数不为0,则需要调整商的第一位。
4.以例题加强学生的笔算能力:841÷23。
–整除阶段:将23除进8中(23×3=69,小于84),商写在一旁,余数为841-69×23=4。
–余数阶段:将余数4乘以10,再除以23,得到商0余17。
–调商阶段:将此商加在之前的商上,得到3+0.17=3.74。
练习布置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可以从简单的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难度。
要求学生写出整个笔算过程,并检查他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总结和拓展1.要求学生将今天学习的除法笔算过程总结一下,写成一篇小文章或者图文并茂的汇报。
2.让学生思考一下,如何将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七课时乘法的估算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七课时乘法的估算人教新课标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七课时“乘法的估算”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第七课时,涉及到乘法的估算。
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四舍五入法来估算乘法的结果,以及如何利用乘法口诀来简化计算过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来简化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和乘法口诀的应用。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四舍五入法来进行乘法估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乘法计算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计算35乘以42的结果,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呢?”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进行乘法的估算。
在讲解完乘法估算的方法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
我会给出一些乘法问题,并要求学生们运用所学的估算方法来计算结果。
通过这些练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乘法估算的方法和乘法口诀进行清晰的展示。
我会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估算35乘以42的结果。
答案:约为1400。
2. 估算73乘以28的结果。
答案:约为210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观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如果发现学生们在某个环节遇到困难,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我还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
第4单元 乘与除-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北师大版)
第4单元乘与除-【金榜行动】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北师大版)一、课前预习1.1 本单元目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基础的口算技巧。
1.2 学习方法本单元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3 预习材料本单元的预习材料包括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课外阅读材料,同学们应该认真阅读和掌握,为下课做好充分准备。
1.4 预习要求在预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解和记忆重点知识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授课2.1 课堂导入引导同学们回忆和总结上一单元所学的内容,并且简单介绍本单元所学的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2 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运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出“乘法”的概念,采用手算的方式,让同学们逐步掌握乘法技巧,并且能够熟练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然后循序渐进地学习乘法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法则。
2.3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同样采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出“除法”的概念,通过手算让同学们逐步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4 综合运用乘法和除法综合运用乘法和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通过实例演练提高口算能力,加强基本技能。
三、课后作业3.1 课后复习及时复习和总结课堂所学的知识,巩固和加深理解。
3.2 完成练习和作业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作业和练习,提高数学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3.3 自主学习补充和拓展课外知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总结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方式提高同学们的口算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下册数学 导学案《植树问题》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植树问题》青岛版(五四制)一、题目简介本题为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的《植树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小明的爷爷想在园子里种些树,他计划在两排树之间挖出一条直径为 1m 的小道。
然而,他过于着急,只挖掉了两条树之间距离的一半,即 50cm,作为小道的宽度。
请问,他还有多少空间可以种树?二、知识点本题主要涉及以下数学知识:1.计算几何知识;2.单位换算知识。
三、解法分析本题的解法主要涉及到计算几何中与圆相关的内容和单位换算计算。
在这道题目中,需要求的是两排树之间除小道的间距外的空白面积。
这个面积实际上是由半圆加矩形构成的。
首先,计算出通过移动半圆得到的完整圆的面积,然后减去小道的面积就可以得到两排树之间的空白面积。
最后,将单位从平方米转换为平方厘米即可。
具体的解法如下:1.通过计算半径为 50cm 的半圆的面积(公式为 $\\pi*r^2/2$),得到半圆的面积约为7853.98平方厘米;2.将半圆按照其直径进行翻折,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圆,通过计算得到该圆的面积约为19634.05平方厘米;3.将矩形的面积计算出来,矩形的宽度为 50cm,长度为两排树之间的间距,本题中为 350cm,因此可以得到矩形的面积约为 17500平方厘米;4.通过步骤1、2、3,得到两排树之间的空白面积为 37280.07平方厘米。
四、任务要求请同学们提交Markdown文本格式的答案,描述本题解法的详细过程,并使用适当的排版和标点符号,使得文章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在描述步骤时,可以选择使用图表或者公式等方式进行展示,但请注意不要插入图片或者链接。
在提交答案之前,请自行检查文字排版是否规范,语句是否通顺流畅,并将微信群中所提到的排版规范和格式规范进行针对性调整。
五、参考答案两排树之间的间距为 7m,因此矩形的面积为 50cm * 700cm = 35000平方厘米。
将矩形的面积减去小道的面积,即可得到两排树之间的空白面积:35000 - 37280.07 = -2280.07平方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45页)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小时、分钟和秒课题一:秒的认识学习目标: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钟等于60秒。
1、阅读理解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8、()、()、5。
()()()()()新年的钟声就要响了。
要测量这样短的时间,我们需要使用一个分数较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字转到下一个数字是()。
分针从一个数字移动到下一个数字是()。
第二只手循环()分钟。
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请拨你手上的钟。
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分针走(),秒针走()。
秒针转()圈,分针转()。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一分钟有多长?请看着时钟上的秒针安静地转动。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
(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虽然()很短,但它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它来做很多事情。
3、自学考试: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每天睡9个左右()穿衣20个左右()煮一壳开水25个左右()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秒数到30秒需要()秒*1分钟=()秒,120秒=()分钟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四、展示点评五、分层训练练习一:问题1、2、3、4和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
场
(3)说一说教学楼、体育馆、大门各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展示 提升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 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1.练习一第 1 题。 反馈 2.完成填空:小红早晨背对太阳,她的前面是( ),后面是( ), 测评 左面是( ),右面是( )。 1、小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南、西、北? 拓展 2、说一说,你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 延伸 学生自我评价
新授 课
2.填空: 80 里有( )个十,400 里有( )个百. 46 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9 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自学教科书第 29~30 页的例 1、例 2
1.学习例 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 60 根小棒代替 60 名同学(每组 6 捆小棒)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
新授 课
作 (1)出示例 1 图,说一说: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 楼在校园的( )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 (2) 与 相对, 与 相对。 )面,
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1)起立,早晨,太阳在(
1
面向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2)面向东,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面向西,说一说前、 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面向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 个方向? 4.绘制校园的示意图 (1)看一看、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建筑物? (2)确定操场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并完成下面的校园示意图。长方形中 填写主要建筑,正方形中填写相应建筑物的所在方向。
提升 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反馈 练习二第 4 题: 在地图上圈出北京、嵩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后,独立完成填空。 测评 1、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在地图上辩认东、西、南、北? 2.数学游戏: 拓 展 延 伸 出示猫、兔、鹿、狗、熊、松鼠的图片,把松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注 明“北”,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把其他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 (1)猫在松鼠的西面,兔在松鼠的南面。 (2)鹿的西面是松鼠,狗的南面是松鼠。 (3)熊既在鹿的北面,又狗的东面。 学生自我评价
2
《位置与方向》导学案(二)
学校: 课 题 学习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 4 页例 2 及做一做,练习一第 4 题。 内容 学习 会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辩认地 目标 图上的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导学案 1.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坐的是哪位同学? 2.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晚上当 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 3.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怎样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 北呢? 自 主 预 习 4、自学教材第 4 页例 21.感悟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必 要性 出示校园示意图,把上方定为北的示意图贴在黑板上。 (1)比较一下,这幅校园示意图与平常所观察的有什么不同? (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上方定为北方,那其他的方向各是什么? (3)点拨: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 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 ) 下( ),左( )右( )。” (4)去掉方位词,只留下“北”。在示意图上指出其他方向。 2.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根据第 4 页下面的校园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教学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5
2
)
描
述行 。走路(3)说一说小明从医院旁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行走路线?
的路线吗? (2)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 3.提出路线问题自己解决: (1)小明选择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线,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问路, 你们猜猜这位叔叔会怎么问?怎么回答? 请问去电影院怎么走? 请问去少年宫怎么走? 请问去体育场怎么走? (2)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问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 展示 提升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 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1.第 5 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在图中画出小红从家到游泳馆的路线。 (2)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反馈 测评 (3)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放学的路线。 (4)先男生提出问题女生解决问题,再女生提出问题男生解决问 题。 2.练习一第 3 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同桌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 1、全课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描述路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拓展 延伸 学生自我评价 2、描述自己回家的路线。
6
《位置与方向》导学案(四)
学校: 认识东北、 东 课 南、西北、西 题 南 学习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 8 页例 4 及做一做,练习二第 1、2、4 题。 内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 学习 南、西或北)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 目标 向。 导学案 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自 主 预 习 2.请 9 名学生面向北按如下形式站在讲台前面。 1 4 7 2 5 8 3 6 9 型 课 序 课时 间 课 新授 案 第 1 单元第 4 时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9
想法二: ( )×3=60 所以 60÷3=( ) 想法三: ( )+( )+( )=60 所以 60÷3=( ) 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③小结:计算 60÷3 时,通常这样想: ( )÷3=( ) , 就是 20. (3)试算 60÷2=( ) , 60÷6=( ) 。 (4)小结算法: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 60 看成是 ( )个十, ( )个十除以 3 得( )个十,就是( ) 。 (5)初步练习:80÷4= 口算过程. ) 交 2、想一想:600÷3 可以怎样算?6000÷3 呢?说出口算过程。 流 点拨: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 合 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作 3.教学例 2. (1)摆出准备好的 69 根小棒.提问:把 69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每 份是多少根?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先分( ) ,每份分得( )捆?再分( ) ,把单根的分成了( ) 90÷3= 80÷2= (让学生说出
7
(4)开展猜一猜活动。 a.谁能猜猜 6 在 5 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 b.猜猜 3 在 5 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 c.谁愿猜猜 9 在 5 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 2.辨认生活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 (3) 说一说, 你的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 3.辨认地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出示例 4 的挂图,标明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 (1)根据太阳的方向确定东面,再确定其余的七个方向。 (2)说一说,教学楼、图书馆、大门、体育馆分别在操场的什么 方向? (3)议一议,多功能厅和食堂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4)想一想,操场在多功能厅和食堂的什么方向? 展示 提升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 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1、练习二第 4 题。 (1)找一找,地图上标出了我国哪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适 反馈 测评 时教育学生保护人类共有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2)圈一圈,在地图上圈出武汉的位置。 (3)说一说,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2.练习二第 2 题。明确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1、全课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北、东南、南北、西南呢? 拓展 延伸 学生自我评价 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8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一)
学校: 课 题 学习 教科书第 29~30 页的例 1、例 2 内容 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 学习 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目标 2、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导学案 1.口算:说说是怎样想的。 8÷4 自 主 预 习 35÷5 40×2 9÷3 24÷6 500×6 口算除法 年级: 课 型 三年级 案 序 设计者: 第 2 单元第 1 课时 时 间
4
《位置与方向》导学案(三)
学校: 认识简单的 路线(一)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万小凤
课 题 学习
课 型
新授 课
案 序
第 1 单元第 3 课时
时 间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 5 页例 3 及做一做,练习一第 3 题。 内容 学习 学会辩认地图上的方向 (四个方向) ,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四个方向) , 目标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导学案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向我们问路或我们向别人问 自主 路的问题,怎样描述行走的路线,才不会让人走错路呢?今天我们就 预习 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 自学教材第 5 页例 3。 1.出示第 5 页例 3 的图。 (1)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说一说,体育场、电影院在少年宫的什么方向? (3)说一说,医院在商店的什么方向?商店在医院的什么方向? 交 流 合 作 2、描述行走的路线: (1)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他想到商店为妈妈买些东西。从医 院出来后,向北走到第 1 个十字路口时,不知道该怎么走了,你能 告诉他怎么走吗? ( 线: 3.体会同一路线有不同的走法 (1)小明买完东西,准备回医院,他可以怎样走呢?……还有别
《位置与方向》导学案(一)
学校: 课 题 学习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 3 页例 1 及做一做,练习一第 1、2 题。 内容 学习 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 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导学案 1.说说“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 自主 预习 2、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你认得东、西、南、北方向吗?是怎样认识的? 4、自学教材第 3 页例 1。 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1)各小组选 4 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 们每个人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 ) 交 流 合 边升起,从( )边落下。 (3)课件出示天安门图,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 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认识 东南西北 年级: 课 型 三年级 案 序 设计者: 第一单元第 1 课时 时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