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

合集下载

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

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

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淮南王刘安是西汉初年的一位王室成员,也是汉朝开国功臣刘邦的后裔。

他因为在政治上的表现和与皇帝的关系,被控叛逆并最终被处死。

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政治立场不稳刘安在政治立场方面一直存在不稳定因素。

他一方面是汉朝皇室成员,有着一部分的权力和地位,但他又处在皇权范围之外,且与皇帝的亲属关系并不密切。

这使得刘安在政治上的立场一直比较微妙,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面对与皇权的关系。

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外界视为叛逆的行为,因此刘安的政治立场不稳定成为了他被控叛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权力争夺在汉朝初期,诸侯王是拥有相当大权力的地方领主,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有一定的自治权,并且拥有自己的军队和行政机构。

刘安作为淮南王,也是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地盘上拥有更多的权力,并且希望自己的地盘得到更多的发展和繁荣。

但是在此过程中,他与皇帝权力的边界发生了冲突,使得他在权力争夺的过程中遭到了外界的批评和指责。

这也给了外界更多的机会来指责他叛逆,最终也成为了他被控叛逆的一个重要动因。

三、学术思想刘安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学者。

他在理论思想上有很高的造诣,鼎力提倡儒家学说,撰有《淮南子》一书,被后人誉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

《淮南子》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也成为了刘安被控叛逆的一个因素。

《淮南子》部分内容被认为与当时的主流儒家学说相抵触,而被皇帝所不满,因此也使得刘安在学术思想上的表现成为其被控叛逆的原因之一。

四、与外族勾结刘安在政治上还涉及到与外族的勾结问题。

据历史记载,刘安曾在政治上与匈奴族有所勾连,并试图通过外族的支持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在当时社会环境中被视为叛逆行为,从而给了外界更多的借口和理由来指责他叛逆。

凡是涉及外族勾结行为的诸侯王,自然是成为皇权的打击目标。

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治立场的微妙、权力争夺、学术思想的不被理解、与外族的勾结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刘安被控叛逆的结局。

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

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

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1. 引言1.1 背景介绍淮南王刘安,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室成员,其地位显赫,拥有独立的王国淮南国。

刘安是西汉武帝的堂弟,也是汉景帝的同父異母弟弟,因此在朝廷中有着相当高的政治地位。

淮南王国位于江淮之间,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拥有雄厚的实力和资源。

刘安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是当时的一位重要王侯。

1.2 历史背景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为人称道的君王和贤臣,但也有一些人因为叛逆之举而留下污点。

淮南王刘安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我们需要先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刘安生活在汉朝初期,当时汉武帝正处于统治的鼎盛时期。

汉武帝扩张了汉朝的疆土,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了一系列变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时光的推移,汉武帝的统治也出现了一些隐患。

汉武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如侯服制度、郡县制度等,使得地方豪强势力减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这使得一些地方王侯感到受到了威胁,淮南王刘安便是其中之一。

刘安作为淮南王,地位显赫,但却受到了汉武帝的监视和限制。

汉武帝采取了严厉的法律措施,加强了对异己势力的打击,使得一些江淮豪强感到不满。

刘安作为淮南王,自然也深受其害。

以上便是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些因素为刘安被控叛逆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刘安被控叛逆的事件经过及其成因,以及事件对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字数:278】2. 正文2.1 刘安的政治地位刘安出身淮南王族,是汉武帝刘彻的堂兄,因为其身份特殊,政治地位也是非常显赫的。

刘安自幼聪明机敏,深受父亲刘长的器重,也深受汉武帝的信任。

在政治上,刘安历任过射阳守、潁川太守等职,后又被封为淮南王,地位显赫,势力庞大。

而在文学上,刘安也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才子。

刘安精通音律,擅长写作,其著作《淮南子》更是传世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献的瑰宝。

由于刘安的政治地位高,才华出众,因此受到许多人的敬仰和推崇。

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刘安的地位举足轻重,影响深远。

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

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

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淮南王刘安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王子,他因为被控叛逆而遭到了宫廷的镇压和迫害。

这一事件的历史成因非常复杂,涉及到政治斗争、家族利益、思想倾向等多个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

淮南王刘安的政治地位和家族利益是他被控叛逆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安是汉景帝刘启的王子,排行第四,因为出生在淮南地区而被封为淮南王。

刘安的父亲是文信侯刘肥,曾经是汉景帝的亲信大臣。

由于家族在朝廷中的地位较高,刘安的地位也相对较为显赫。

正是因为他出身背景和地位的特殊性,使得刘安在朝廷中成为了政治上的重要角色。

这也让他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目标。

朝廷上的官员们时常会利用刘安的这些特殊身份来攻击他,也正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更加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淮南王刘安的思想倾向也是他被控叛逆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安在政治上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他主张以黄老之道治国。

黄老之道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主,主张兼爱、兼容、兼并、兼养,以及忠信、仁爱、智慧等思想。

这与当时朝廷上主流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因此淮南王刘安的思想倾向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相对较为离经叛道。

这也使得他成为政敌攻击的对象。

他的政敌们会利用他的思想倾向来造谣污蔑他,说他有造反之心,从而使得他陷入困境。

淮南王刘安的被控叛逆也与他在地方上的权力扩张有关。

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地区的地位较为显赫,地方政权基础也比较牢固。

在地方上,刘安对淮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有相当的控制力,这让一些官员感到不安。

有人利用他在地方上的权势来招摇撞骗,造成朝廷上对他的不信任,最终导致他遭到了处罚。

淮南王刘安的地方权力扩张也使得朝廷对他产生了所谓的“叛逆”的疑虑和担忧,进而对他进行镇压和迫害。

淮南王刘安的被控叛逆也与他的亲信和助手有关。

刘安身边有一些亲信和助手,他们在地方上占有一定的权力,而且不受朝廷的控制。

这些亲信和助手中有不少人都与刘安有着亲属关系,这也让朝廷对刘安的亲信和助手产生了疑虑。

名人与豆腐的故事

名人与豆腐的故事

名人与豆腐的故事一、淮南王刘安与豆腐的传说话说在古代啊,有个淮南王刘安,这人可不得了,整天琢磨些稀奇古怪的事儿。

有一天呢,他就召集了一帮方士在八公山上炼丹。

这些人把各种矿物啊、药材啊啥的一股脑儿放进炼丹炉里,就盼着能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来。

结果仙丹没炼成,却意外捣鼓出了豆腐。

你想啊,那些个原料在炉子里发生了奇妙的反应,流出来一些白白嫩嫩的东西。

有个大胆的侍从尝了一口,发现味道还挺不错。

这豆腐啊,就这么诞生了。

刘安虽然没得到仙丹,但是创造出了豆腐这么个美味,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啦。

这豆腐从那时候开始,就慢慢传遍了大江南北。

二、苏轼与豆腐的趣事大文豪苏轼也是个爱吃豆腐的主儿。

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时候,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但是这可难不倒他这个美食家。

他发现当地的豆腐又便宜又好吃,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把豆腐做出花样来。

他做了一道东坡豆腐,做法还挺特别。

把豆腐切成小块,在锅里煎得两面金黄,再加上一些自己调制的酱料,那香味啊,能飘出老远。

苏轼还经常邀请朋友来品尝他做的东坡豆腐。

他一边吃一边还吟诗,说什么“煮豆为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把豆腐夸得跟天上的仙品似的。

他的那些朋友尝了之后呢,也都赞不绝口,这东坡豆腐的名声也就跟着苏轼的才华一起传开了。

三、张大千与豆腐张大千可是画坛的大师级人物。

他不仅画儿画得好,对吃也是相当讲究。

他就特别喜欢吃豆腐。

张大千吃豆腐可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他说豆腐要吃嫩的,但是又不能太嫩,要有一定的韧性。

他家里的厨师为了做出符合他要求的豆腐,那可没少费心思。

有一次啊,张大千到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知道他爱吃豆腐,就特意让家里的厨子做了一道豆腐菜。

可是张大千尝了之后,皱了皱眉头,说这豆腐的火候还差了点。

然后他就开始给朋友和厨子讲起了豆腐烹饪的小窍门,什么选豆子的讲究啊,煮豆浆的火候啊,点卤的技巧啊,说得头头是道。

从那以后啊,他朋友家的厨子做豆腐的手艺都大有长进呢。

豆腐创始人刘安的简介

豆腐创始人刘安的简介

豆腐创始人刘安的简介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也是中国豆腐的创始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淮南王刘安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淮南王刘安简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是淮南厉王的儿子。

生于公元前179年,卒于公元前122年。

公元前172年,因为淮南厉王刘长被汉文帝废去王位,在押解蜀郡的途中绝食而死,公元164年,刘长留下的三个子嗣接受刘长的封地。

因为刘安是刘长嫡长子,所以成为了淮南王,这一年,刘安十六岁。

刘安一生都在与汉家王朝做斗争,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思想上。

最早的莫过于公元前154年,吴国楚国等七国叛乱,并且联系淮南王一起起兵。

淮南王将兵权交给淮南国相,国相没有举兵造反,而是用来抵抗叛军,朝廷派兵救援,淮南国得以保存。

后来又因为小人煽动,刘安觉得自己才应该是天子,不但自己造兵器,训练军队,而且还派自己的女儿刘陵在长安与一些大臣周旋,拉拢支持自己的人。

后来刘安的阴谋被雷被所知,并且告到了长安天子的耳中。

天子派人取证,确定了这一消息属实,决定削地以示惩戒。

刘安被削地,但是内心不服,仍旧想着起兵,终于激怒了汉武帝,事情败露,汉武帝认为刘安罪不可恕,派官员前去审判刘安,刘安听闻消息,自刎而死,而最后刘安的夫人,太子等参与谋反的人都被处死。

刘安虽然一直有谋反之心,但是也为西汉的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其主持下编写的《鸿烈》,也就是《淮南子》,流传至今。

刘安怎么死的刘安,淮南王,是汉武帝刘彻的叔叔,刘安的父亲刘长因为想要谋反,所以被汉文帝发配蜀郡,后来在路上因为受不了屈辱,绝食而死。

汉文帝为了杜绝天下人说自己是为了刘长的封地而对刘长赶尽杀绝的说法,将刘长的封地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其中刘安是嫡长子,所以继任王位,人称淮南王。

他的死亡和他的野心离不了关系。

刘安因为父辈的关系,对朝廷不能忠心,即使汉武帝对刘安敬重有加,刘安仍旧一心想着造反。

刘安最早想要起兵,是在七国叛乱的时候,但是当时的淮南相国拿到兵权后,并没有去起义,而是用来对抗叛军,也是因为这个,淮南国才能逃过一劫。

我眼中的淮南王

我眼中的淮南王

我眼中的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22年),西汉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身为刘汉皇室,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时被封为淮南王,任诸侯王的43年里,他对后人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组织门客编写了博大精深的学术论著《淮南子》。

刘安在为淮南王的中前期,才华横溢,志趣高雅,成为被朝廷上下尊敬、被文人骚客拥戴的一位诸侯王。

中晚期和门客沉湎在求仙炼丹之中,最终获谋反罪自刎身亡。

刘安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个儿子。

在刘安五六岁的时候,刘长因为不守朝廷法度、暗中交结党徒谋反,遭到大臣们的上书弹劾。

汉文帝不忍心加刑法于刘长,就下令免去刘长淮南王王号并流放,生性倔强的绝食而死。

两年以后,汉文帝把刘长的四个儿子封为侯,大儿子刘安被封为阜陵侯,此时的刘安只有七八岁。

刘安因童年遭遇,在当时的诸侯王中是个不爱骑射、打猎,喜欢读书弹琴的人。

这既有他性格上的原因,又有刻意让自己远离王侯的社交圈子、以免因为父亲而遭惹流言的因素存在。

他一直与父亲不同的路,从不在武与力上显示自己。

由于刘安爱好读书写文章,他的门客都是好读书写文章的人。

刘安利用诸侯王的身份,呼唤全国的文人骚客来淮南国施展才华。

当时的淮南国国都寿春成为文人的汇集地和学术研究中心。

作为一个诸侯,刘安的思想境界不会类同于一般的文人骚客,唱和诗赋只是生活的小情趣,他有更大的作为——组织文人们编写一部“刘氏之书”,这部是要成为刘氏王朝的执政之书,总结汉以前各家各派的思想、总结所有的成败事例,由天到地,从古至今,凡是需要刘氏王朝执政者知道的东西,都要收集整理出来。

基于此,刘安就组织门客编写了博大精深的《淮南子》。

《淮南子》当初叫《淮南鸿烈》,“鸿”的意思就是大,“烈”的意思是明,书名就为这部书定位:一部大明道的书。

后代,这部书被列为“子书”中的一部,称为《淮南子》。

汉武帝即位以后,刘安的《淮南鸿烈》最早可能会成为汉武帝的案头之书,但是,随着汉武帝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思想的成熟,他执政理念已慢慢脱离文景两位皇帝的思想轨迹。

淮南王作文

淮南王作文

淮南王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位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就是淮南王。

说起淮南王,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他的尊贵地位和权势。

但对我来说,真正让我对他产生浓厚兴趣的,是一次特别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并不怎么明媚的周末,我百般无聊地在图书馆里闲逛。

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让我眼花缭乱,就在我随意抽出一本准备打发时间的时候,“淮南王”这三个字跳进了我的眼帘。

瞬间,我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我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开始翻阅那本书。

书中详细地记载了淮南王的生平事迹,随着文字的流淌,我的思绪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淮南王所处的那个时代。

淮南王刘安,出身皇族,自幼聪慧过人。

他心怀壮志,一心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他招揽门客,著书立说,那部著名的便是他智慧的结晶。

想象一下,在那个古老的庭院里,一群文人墨客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各抒己见。

淮南王坐在中间,时而微笑点头,时而沉思不语。

他们为了一个观点争论得面红耳赤,又为了一个绝妙的想法而欢呼雀跃。

那场景,该是多么的热闹和充满活力啊!淮南王对于学问的追求简直可以用痴迷来形容。

他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只为了能够收集到更多的书籍和知识。

他的书房里堆满了竹简和帛书,每一本都被他视若珍宝。

他常常彻夜不眠,在烛光下研读那些古老的文字,试图从中找到治国安邦的良方。

然而,淮南王的命运却充满了波折。

他的政治抱负在现实的残酷面前屡屡受挫,最终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

这让我不禁为他感到惋惜,一个如此有才华和理想的人,却无法在那个复杂的时代实现自己的抱负。

我仿佛看到了淮南王在宫廷中的无奈和挣扎。

他面对着那些勾心斗角的权贵,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

他试图反抗,却发现自己如同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越挣扎越紧。

当我读到淮南王最终的结局时,心中涌起一阵悲凉。

他的一生就这样在遗憾中落幕,那些未竟的理想和抱负也随之化为泡影。

合上书,我长长地叹了口气。

走出图书馆,外面的阳光依然有些暗淡,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淮南王刘安

淮南王刘安

淮南王刘安
淮南王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宗室、藩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刘安在父亲刘长死后,袭封为淮南王。

他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潜心治国安邦,著书立说。

刘安爱贤如渴,招集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该书包罗万象,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刘安在当时诸侯王中,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抱负的人物。

他曾试图反对汉武帝推行的中央集权政策,并密谋反叛,但因谋泄而失败,最终被迫自杀。

刘安的一生,既有才华和抱负,也有野心和阴谋。

他的故事反映了汉代诸侯王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淮南王刘安传说刘安

淮南王刘安传说刘安

淮南王神话传说一、淮南王生平及《淮南子》刘安,刘长之子,承袭其父爵位,封淮南王。

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偶然机缘发明豆腐,有《淮南子》传世。

门下宾客3000余人,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

寿春城外的“八公山”便由此得名。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达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

八公山历史悠久,古称北山、淝陵、紫金山。

这里有形成于8亿年前的“淮南虫”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

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淮河流域生息着一个淮夷部族,西周时了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名“州来”,都邑就在八公山下。

八公山是我国古代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因为所处“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历史上战事频繁,遗存丰富,传说颇多,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后来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为世人所熟知)。

刘安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品莫过于传世至今的《淮南子》一书。

《淮南子》原为鸿篇巨制,共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和"中书"8卷,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淮南子》仅仅只剩下"内书"21篇了。

在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中,提到了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

刘安

刘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约在公元前164年后,封地邾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庶民在大别山余脉的一座小山脚下的河畔掘地时,挖出 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秦隶“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大字。刘安知道此事后,下令在发掘地建立碑亭,立碑于 亭内,并在山脚修建孔庙(问津书院前身)。后来人们将这座小山易名孔子山,将河流改名问津河、孔子河,以 此纪念孔子。据史载,刘安在此修建子庙后,曾召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在此讲学和著书立说。其所建孔庙即为 后来问津书院初始,时有伏生、申公、欧阳生等学者常往来其间。
刘安有个庶子刘不害,年龄最大,因不受刘安喜欢,故王后荼不以其为子,刘迁不以其为兄。刘不害的儿子 刘建,才高负气,常怨望太子轻视其父,又因其父不得封侯而心怀不满,阴结交外人,打算搞垮太子刘迁,以其 父代之。刘迁得知,将刘建逮捕拷打。刘建心里越加怨恨。他了解到刘迁曾想谋杀汉中尉的情况之后,于元朔六 年(公元前123年),派其友人严正向汉武帝上书,说才能出众的刘建知道淮南王太子阴谋之事。汉武帝将此事 交给廷尉、河南郡处治。这时辟阳侯审食其之孙审卿插了一手。审卿怨恨淮南厉王刘长杀了其祖父审食其,便向 其友好丞相公孙弘添油加醋地告发淮南之事。
淮南王与八公河南郡府审问刘建,他供出了刘迁及其朋党。刘安担忧事态严重,意欲举兵反叛,就向伍被问 道:“汉朝的天下太平不太平?”伍被回答:“天下太平。”淮南王心中不悦,对伍被说:“您根据什么说天下 太平?”伍被回答:“臣私下观察朝政,君臣间的礼义,父子间的亲爱,夫妻间的区别,长幼间的秩序,都合乎 应有的原则,陛下施政遵循古代的治国之道,风俗和法度都没有缺失。满载货物的富商周行天下,道路无处不畅 通,因此贸易之事盛行。南越称臣归服,羌僰进献物产,东瓯内迁降汉,朝廷拓广长榆塞,开辟朔方郡,使匈奴 折翅伤翼,失去援助而萎靡不振。这虽然还不赶不上古代的太平岁月,但也算是天下安定了。”

【汉朝历史】刘邦儿子淮南王刘长简介 汉文帝刘恒异母弟刘长

【汉朝历史】刘邦儿子淮南王刘长简介 汉文帝刘恒异母弟刘长

【汉朝历史】刘邦儿子淮南王刘长简介汉文帝刘恒异母弟刘长刘长(前198年?前174年),沛(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刘邦少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母赵姬。

西汉初年诸侯王。

力能扛鼎。

于前196年被封淮南王。

文帝时,骄纵跋扈,常与帝同车出猎;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

前174年,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事泄被拘。

朝臣议以死罪,文帝赦之,废王号,谪徙蜀郡严道邛邮(严道县,今四川雅安),途中不食而死,谥号厉王。

坎坷身世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

他的母亲过去是赵王张敖的美人。

高祖八年(前199年),刘邦从东垣县经过赵国,张敖把赵姬献给刘邦。

赵姬受到刘邦的宠幸,怀下身孕。

从此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

高祖九年(前198年),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刘邦的事情被朝廷发觉,张敖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

赵姬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曾受到陛下宠幸,已有身孕。

”狱吏如实禀报,刘邦正因张敖的事气恼,没有理会赵姬申诉。

赵姬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刘邦进言求情,审食其便不再尽力相劝。

赵姬生下刘长后,心中怨恨而自杀。

狱吏抱着刘长送到刘邦面前,刘邦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赵姬。

真定是赵姬的故乡,她的祖辈就居住在那里。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遂立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英布领属的四郡封地。

刘邦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刘长即淮南王位。

刘长自幼丧母,一直由吕后抚养长大,因此刘盈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

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审食其而不敢发作。

击杀食其等到汉文帝即位,刘长自视与汉文帝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

汉文帝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

孝文帝三年(前177年),刘长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

他跟随汉文帝到御苑打猎,和汉文帝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汉文帝为“大哥”。

淮南王墓文档

淮南王墓文档

淮南王墓1. 引言淮南王墓是中国安徽省淮南市的一处古代墓地,位于淮南市区东北部。

这座墓地建于西汉时期,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陵墓。

淮南王墓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美的墓葬构造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淮南王墓的历史背景、墓地结构以及其中的文物珍宝,带领读者领略这座古墓的神秘与魅力。

2. 历史背景淮南王墓所属的淮南王国位于中国历史上的西汉时期,刘安为淮南王国的创始人,也是这座墓地的主角。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他自立为淮南王后,开始了他的统治。

据史书记载,淮南王刘安在位期间注重文化建设,进行了许多有益于当地文化繁荣的改革。

他雇佣了一批著名的学者来为他撰写经典文献,其中包括了《淮南子》,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

淮南王墓的建造也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文化成就的一种宣示。

3. 墓地结构淮南王墓的总体规模较大,墓地由多个陵园组成。

墓地主要包括了主墓区、副墓区、祭祀区和宫殿区等。

其中,主墓区是淮南王的陵墓所在地,包括了王陵、群墓、陪葬墓等。

祭祀区则是用于祭祀淮南王和其它祭祀活动的地方,其中包括了祭台、牌坊、神柱等建筑物。

宫殿区则是淮南王墓地的宫殿建筑群,用于供奉淮南王和御座建筑等。

4. 文物珍宝淮南王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珍宝,其中包括了陶俑、铜器、玉器、漆器、玻璃器等。

这些文物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化艺术的精湛技巧。

尤其是出土的《淮南子》抄本,为研究淮南王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此外,还有一些陶俑和铜器雕塑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情景,给人们带来了对古代淮南王国的想象。

5. 文化意义淮南王墓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处古代墓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完整保存的西汉陵墓之一,对于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淮南王墓所出土的文物珍宝丰富多样,为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和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淮南王墓也反映了古代君主陵墓建造、祭祀等方面的制度和风俗习惯,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意义。

淮南王刘长(公元前174年)

淮南王刘长(公元前174年)

淮南王刘长(公元前174年)⼗汉-10.5.6.1 淮南王刘长(公元前174年)公元前174年,丁卯,汉⽂帝前元六年《资治通鉴卷第⼗四•汉纪六•汉⽂帝前六年》:“冬,⼗⽉,桃、李华。

”(冬季,⼗⽉,桃树、李树都不合时令地开了花。

)《资治通鉴卷第⼗四•汉纪六•汉⽂帝前六年》:“淮南厉王长⾃作法令⾏于其国,逐汉所置吏,请⾃置相、⼆千⽯;帝曲意从之。

⼜擅刑杀不辜及爵⼈⾄关内侯;数上书不逊顺。

帝重⾃切责之,乃令薄昭与书风谕之,引管、蔡及代顷王、济北王兴居以为儆戒。

王不说,令⼤夫但、⼠伍开章等七⼗⼈与棘蒲侯柴武太⼦奇谋以辇车四⼗乘反⾕⼝;令⼈使闽越、匈奴。

事觉,有司治之。

使使召淮南王。

王⾄长安,丞相张苍、典客冯敬⾏御史⼤夫事,与宗正、廷尉奏:“长罪当弃市。

”制⽈:“其赦长死罪,废,勿王;徙处蜀郡严道邛邮。

”尽诛所与谋者。

载长以辎车,令县以次传之。

袁盎谏⽈:“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此。

淮南王为⼈刚,今暴摧折之,⾂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吾特苦之⽿,今复之。

”淮南王果愤恚不⾷死。

县传⾄雍,雍令发封,以死闻。

上哭甚悲,谓袁盎⽈“吾不听公⾔,卒亡淮南王!今为奈何?”盎⽈:“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置守冢三⼗户。

”(淮南王刘长⾃设法令,推⾏于封国境内,驱逐了汉朝廷所任命的官员,请求允许他⾃⼰任命相和⼆千⽯官员;汉⽂帝违背⾃⼰的愿望同意了他的请求。

刘长⼜擅⾃刑杀⽆罪的⼈,擅⾃给⼈封爵,最⾼到关内侯;多次给朝廷上书都有不逊之语。

⽂帝不愿意亲⾃严厉地责备他,就让薄昭致书淮南王,委婉地规劝他,征引周初管叔、蔡叔以及本朝代顷王刘仲(刘喜,公元前200年⼗⼆⽉)、济北王刘兴居(公元前177年五⽉)骄横不法、最终被废被杀之事,请淮南王引以为戒。

淮南王刘长接到薄昭书信,很不⾼兴,指派⼤夫但、⼠伍开章等七⼗余⼈与棘蒲侯柴武的太⼦柴奇合谋,准备⽤四⼗辆辇车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东北)发动叛乱;刘长还派出使者,去与闽越(东冶,今福建省福州市)、匈奴(蒙古哈尔和林市)联络。

历史趣谈:他是刘邦的私生子 却给子孙种下了灭门的祸根

历史趣谈:他是刘邦的私生子 却给子孙种下了灭门的祸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他是刘邦的私生子却给子孙种下了灭门的祸根导语:汉高祖刘邦有个私生子,名叫刘长,是汉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被封为淮南王。

文帝在位的时候,刘长骄纵跋扈,在自己的封地不用汉法,而自定一汉高祖刘邦有个私生子,名叫刘长,是汉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被封为淮南王。

文帝在位的时候,刘长骄纵跋扈,在自己的封地不用汉法,而自定一套法令。

因与匈奴、闽越首领密谋叛乱,朝臣众议一致主张处以死刑,而文帝心生怜悯,仅废其王号,流放到蜀郡川西雅安,途中绝食而亡。

刘长之子刘安得祖父刘邦之荫庇,继任淮南王之位。

刘安谋反之心不死,伪造皇上御玺以及各相关衙门、官员的官印,假传圣旨,去逮捕诸侯的太子和宠幸之臣。

阴谋败露以后,抢先发难未成,被迫自杀,其王后、太子以及爱牵连的列侯、二千石和豪杰等数千人,尽皆伏诛。

由此,淮南王国被废。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这句民谣说得就是刘氏父子谋反的事。

刘氏王族之间的内讧不绝,兄弟相残不休,源于权势之争,也是从分封走向中央集权的历史必然。

诸王同根相煎,给黎民百姓带来深重而久远的灾难,刘安也有不可饶恕之罪。

后人记得并且传颂刘安,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淮南子》,一个是豆腐。

“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李时珍的这个结论在许多古籍中均有印证。

南宋朱熹诗云:“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

”豆腐就诞生在淮河南岸的八公山,山下有个大泉村,便是正宗的豆腐发源地。

紧挨着淮南王品尝豆腐,发思古之幽情,这就是刘安对后世的影响。

有一个传说,很感人。

刘安是个孝子,母亲喜欢吃黄豆,一次卧病在床,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叫手下人将黄豆磨成粉,再加水熬成汤,生活常识分享。

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

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

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淮南王刘安是中国汉代的一位王侯,他是汉武帝的兄长,也是汉景帝的叔叔。

由于他的身份特殊,历史上发生了许多与他有关的事件,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他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

下面我们将从政治、家族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原因。

首先是政治因素。

刘安之所以被控叛逆,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汉代是一个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体制,皇帝的权力是无上的,其他王侯只能依附于皇帝。

刘安作为淮南王,地位尊贵,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他的存在对于汉武帝和汉景帝的统治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所以,当汉武帝和汉景帝感受到刘安的政治野心时,就开始对其进行打压和限制。

这种政治斗争导致了刘安被控叛逆的后果。

其次是家族因素。

刘安出身于刘姓皇族,是汉武帝和汉景帝的亲属,拥有着与皇帝家族相当的血统。

在当时的社会中,家族势力是非常强大的,家族内部的利益和派系斗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刘安作为刘氏宗室的一员,自然也会受到家族内部的政治斗争的影响,不同的家族成员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和矛盾。

这些家族因素也导致了刘安被控叛逆的发生。

最后是个人因素。

刘安作为当时的一位王侯,自然也有着自己的政治野心和个人抱负。

在权力斗争中,刘安试图扩大自己的权势,以达到对抗皇帝的目的。

他曾经在自己的领地上设立学校,编撰了一部涉及政治、军事、历法和天文等内容的书籍,以提升自己的学术声望和政治影响力。

他还广泛结交各方势力,试图在朝廷上形成一股自己的势力。

这种个人行为也引起了当时朝廷的警觉,最终导致了刘安被控叛逆的结局。

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政治上的斗争之外,家族和个人因素也对此起了重要的作用。

深入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刘安的处境,也有助于我们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淮南子廉洁故事

淮南子廉洁故事

淮南子廉洁故事淮南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道家典籍,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所著。

这部典籍涵盖了众多的哲学思想和故事,其中有许多与廉洁有关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启示和参考。

本文将选取其中几个廉洁故事进行讲述,并分析故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故事一:王者之心淮南子中有一则关于王者之心的故事。

据说,淮南王刘安非常爱惜百姓财产,他的朝廷常事先公示国家收入支出的账目,任百姓检验监督,确保财政清明。

一年,国库出现了一笔巨额的盈余,但淮南王决定将这笔多余的钱全部归还给百姓,以解济贫困,保障民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者应当怀有百姓至上的心态,将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放在首位。

廉洁的王者不仅仅是财经廉洁,更重要的是心灵和品德的廉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效仿淮南王的榜样,遵循公正廉洁的原则,做一个为民众着想的领导者。

故事二:淑德之音淮南子中还有一个廉洁故事是关于淑德之音的。

据说,淮南王刘安非常重视培养儿童的品德修养,他特意设立了贤良女子和贤良少年的标准。

淮南王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简朴谦逊的少年和女子,才能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廉洁并不仅仅是要求在财政和权力方面廉洁,更要求在品德和修养方面廉洁。

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弘扬儿童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廉洁正直的栋梁之才。

故事三:以诚待人淮南子中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以诚待人的。

据说,淮南王曾经不慎错过了一位大臣的重要建议,之后深感愧疚。

他在得知大臣的建议的真实性后,立即亲自赶到大臣家中,向大臣诚恳地道歉,并且采纳了他的建议。

淮南王以此次事件为鉴,对待大臣以及其他人都更加诚实宽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待人处事要以诚相待,不骄不狂。

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勇于向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并从中吸取教训。

只有以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淮南子中的这些廉洁故事,无论是从历史价值还是道德层面上来看,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借鉴和启示。

淮南文化事迹

淮南文化事迹

淮南文化事迹
淮南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其主要指代的是淮水流域地区的文化特征。

淮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孕育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事迹。

以下是淮南地区的一些重要文化事迹:
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淮南王刘安是西汉时期的皇室成员,他撰写的《淮南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著作,对道家、阴阳五行等思想有重要影响。

淮南王刘安的文化事迹:刘安还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的文化事迹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淮南地区的历史遗迹:淮南地区还保存有许多古代的历史遗迹,如古代的建筑、墓葬、碑刻等,这些遗迹见证了淮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

总的来说,淮南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当地的文化事迹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记。

刘安成仙的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刘安成仙的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汉代的淮南王刘安,是汉高帝刘邦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厉王,叫刘长。

刘长因为犯了罪,被充军发配到四川省的一个偏僻荒芜的地方,可是,也许是由于平时养尊处优、没有受过这么辛苦的劳役和颠簸,在流放的路上就死去。

汉文帝听说后很难过,为了补偿刘长,安慰他的家人,就重新分割刘长的封地,全部给了刘长的大儿子刘安,所以刘安才被封为淮南王。

当时由于天下太平盛世,边防无事,朝廷自然放松了对皇室世胄的教育,因此,王子们都沉迷于游玩狩猎和美酒女色,只有刘安坚守节操,并礼贤下土,款待自己的门客和幕僚。

刘安特别爱研究儒家的学说,而且还精通算卦和修道的方术,招纳了几千名有才学的门客,都是天下的知名人土。

刘安还撰写了论述佛门精义的《内书》二十二篇,还有解释佛经《中观论》的文章八篇。

另外还有论述神仙修行和用黄金白银炼丹的文章,以及论述道术的《鸿宝》和论卦术的《万毕》,这些著作都论述了阴阳变化的道家学术,共有十几万字。

武帝见刘安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并且按照辈份来说,是他的叔父,就对他十分敬重。

汉武帝也不是一介蛮夫,他也喜欢文华辞藻的雅致。

他的宫廷里,既有正派的儒生如董仲舒,也有恢谐人物如东方朔,更有名土如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主父偃、朱买臣、严助、汲黯等文人墨客。

汉武帝有时下诏或给大臣写回报的文章,都让司马相如等人共同酌斟定稿,还派人召刘安上朝一起起草。

有一次文帝让刘安写一篇解释屈原《离骚》的论文,刘安早上接到皇命,一顿饭时间就写成了并禀报给皇帝。

皇帝常常在宴席上召见刘安,听刘安议论朝政的得失,或听刘安献上新作的赋、颂等文章。

刘安常常早一上进宫,和皇帝谈到夜晚才出宫。

刘安一直在搜集天下论述道学的书,收纳懂得修道的方土,那怕这些方土们远在天边,他也要千里迢迢地派人十分恭敬的拿着信和钱前去请来。

于是,有一天,就有八位名人一起来见刘安,八位老人都鹤发童颜,精神矍铢。

他们来到刘安门前,说想和刘安切磋一下修行的心得体会。

门官先偷偷地报告了刘安,刘安就让门官用自己的意思故意刁难那八位老人说,“我们淮南王求的是上中下三种贤人。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淮南王刘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淮南王刘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淮南王刘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民有歌淮南王者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几弟二人不相容!”帝闻而病之。

夏,封淮南厉王子安等四人为列厚。

贾谊知上必将复王之也,上疏谏曰:“淮南王之悖逆无道,天下孰不知其罪!陛下幸而赦迁之,自疾而死,天下孰以王死之不当!今奉尊罪人之子,适足以负谤于天下耳。

此人少壮,岂能忘其父哉!白公胜所为父报仇者,大父与叔父也。

白公为乱,非欲取国代主,发忿快志,剡手以冲仇人之匈,因为俱靡而已。

淮南虽小,黥布尝用之矣,汉存,特.幸耳。

夫擅仇人足以危汉之资,于策不便。

予之众,积之财,此非有子胥、白公报于广都之中,即疑有专诸、荆轲起于两柱之间,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也。

愿陛下少留计!”上弗听。

将军薄昭杀汉使者。

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臣光曰:李德裕以为:“汉文帝诛薄昭,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

秦康送晋文,兴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断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

”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夫薄昭虽素称长者,文帝不为置贤师傅而用之典兵;骄而犯上,至于杀汉使者,非有恃而然乎!若又从而赦之,则与.成、哀之世何异哉!魏文帝尝称汉文帝之美,而不取其杀薄昭,曰:“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

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

”讥文帝之始不防闲昭也,斯言得之矣。

然则欲慰母心者,将慎之于始乎!超(节选自《资治通鉴·汉卷》) 材料二:赞曰: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

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

南越尉佗自立为帝,召贵佗兄弟,以德怀之,佗逐称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王“淮南王”封号始于西汉,有异姓诸侯得之,更有宗室之人受封。

今查《二十五史》、《资政通鉴》、《辞海》及有关野史对历代淮南王进行考证,并就有关历史予以整理,以窥其发展轨迹。

历史上史实可信的淮南王至少有20位,自封及不愿就封、史实不够充分的“淮南王”7位,合计至少达27位。

“淮南王”其历史大体经过三个转折点:一是由异姓封王到“同姓封王”。

刘邦把铲除历史上第一个淮南王英布留下的淮南国转手封给少子刘长。

二是由一国封王到多国并封。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王朝封有淮南王,与之同时期的前秦也封。

南北朝时期更是如此,北魏、北齐明明在淮河以北也照样封淮南王,大有志在必得淮南之势。

三是由自封称王到不愿就封。

东汉李宪曾自封淮南王,可宋代李全却不愿就封。

秦锡帛自封淮南王时间较短,大体只能算个插曲。

这一现象表明淮南王封号的分量伴随减少封地及仅“食邑”等措施的推进自汉以来日渐减轻,朝廷对淮南的控制力度却呈逐渐加大之态势。

西汉得淮南王之封号的有黥布、刘长、刘喜、刘安。

因黥布、刘长、刘安的先后叛乱,汉武帝以后的两汉时期没有再封淮南王。

东汉李宪系自封。

从封异姓诸侯黥布到封宗亲刘长、刘喜、刘安,从朝廷不愿再封到李宪占据淮南自封(详见第四部分“另类淮南王及几点存疑”),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割据的利益之争。

【英布】英布(?——前195年):六县(今安徽六安东北)人。

曾坐法鲸面,输骊山,故称鲸布。

汉高祖四年被封为淮南王。

《史记?黥布列传》载,“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

秦时为布衣。

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

’及壮,坐法黥。

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

黥布曾在丽山为盗。

陈胜起义时,他率众叛秦响应。

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他时任楚之九江王,却“阴许畔楚与汉”(《史记?黥布列传》),致使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汉高祖四年(前204年),英布为西汉第一位淮南王,定都六(今安徽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之地。

见汉之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梁王等相继被诛而起疑心,后发兵造反。

汉十一年,英布反,汉高祖刘邦生病,欲派太子带兵击之。

太子客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向建成侯吕释之游说:“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矣。

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

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

上虽苦,为妻子自强!’”(《资治通鉴?汉记》卷第十二)于是吕释之当夜见吕后,促使刘邦御驾亲征。

英布战败逃江南,被长沙王(吴芮子成王臣)诱杀。

【刘长】刘长(前198——前174年):汉沛县(今江苏)人,是汉高祖刘邦的私生子。

其生母是赵王张敖的美人,张敖又是刘邦的女婿。

刘邦有一次视察赵地,张敖让赵美人作陪刘邦,赵美人由此怀孕。

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时,张敖全家入狱,赵美人也受到株连。

当时张敖的左右将赵美人之事向负责办案的辟阳侯审食其报告,审食其又把此事向吕后作了报告,吕后忌赵美人,未赦免其罪。

赵美人在生下刘长后饮恨自杀。

刘长遂由吕后收养。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高祖刘邦立其子刘长为淮南王。

刘邦死后,吕后专政,一批大臣被送上断头台,刘邦的儿子也大都送命。

等到吕后死时,刘邦的八个儿子只剩下刘恒(汉文帝)和刘长。

刘长时代的淮南国疆域广大,相当于从今河南上蔡、江苏徐州到浙江、福建两省大部分。

刘长“王黥布故地,凡四郡。

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

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及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三年,入朝,甚横。

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对辟阳侯审食其未救其生母而怀恨在心,遂借机擅自用铁椎打辟阳侯,孝文帝仍未治其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归国后更加骄横,不用汉法,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据《资政通鉴?汉记》载,“淮南厉王长自作法令行于其国,逐汉所置吏,请自置相、二千石;帝曲意从之。

又擅刑杀不辜及爵人至关内侯;数上书不逊顺。

帝重自切责之,乃令薄昭与书风谕之,引管、蔡及代顷王、济北王兴居以为儆戒。

”不听,被废,徙处蜀郡。

《辞海》(1989年版)对“刘长”的解释是:文帝前六年(前174年)阴谋叛乱,事发被拘,谪徙严道邛邮,途中不食死苏东坡在《诅楚文》中认为刘长系病死,“淮南王迁于蜀,至雍道病卒,则雍非长安,此乃古雍也。

”(《苏东坡全集》)【刘喜】刘喜:汉孝文十二年(前168年)被封为淮南王。

据《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五》载,孝文(前)十一年(前169年),刘喜“徙淮南为郡,属齐”;十二年,“城阳王喜徙淮南元年”;十五年,“复置城阳国”,刘喜“徙城阳”;十六年,为淮南“王安元年”、“淮南王喜城阳十三年”。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解释徙刘喜为淮南王的理由是:当时有民歌叹刘长之死,“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对此,孝文帝刘恒叹道:“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

何者?不以私害公。

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于是,迁刘喜“王淮南故地,而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复如诸侯仪”。

《淮南五古》(安徽淮南市文联编,1995年9月)称刘喜为代淮南王,认为刘长死后,并未撤消淮南国,“乃令城阳王刘喜迁到寿春,暂为淮南王,代理政事。

”(见《淮南五古》之《淮南王刘安》)【刘安】刘安(前179——前122年):西汉思想家、文学家。

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

汉高祖之孙,袭父封为淮南王。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刘恒把汉初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仍都寿春,辖境15个县,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南,巢湖、肥西以北,凤阳、滁县以西,河南唐河以东的江淮之间的广大地区。

据《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介绍,孝文八年,刘长之子刘安被封为阜陵侯;十六年,“上怜淮南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早夭,乃徙淮南王喜复王故城阳,而立厉王三子王淮南故地,三分之: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

钱穆《国史新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之《再论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汉初分封,异姓王倏加诛灭。

同姓诸王中游士糜集,尤著者,在南如淮南王安,在北如河间王德。

群士归附,较中央政府为盛”。

刘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戈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

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很尊重他。

刘安有子不害与迁,立子迁为太子。

王后荼、太子迁及女陵擅国权,夺民田宅,妄致系人。

刘不害之子刘建,“材高有气,常怨望太子不省其父。

时,诸侯皆得分子弟为侯,淮南王有两子,一子为太子,而建父不得为侯。

”知太子欲谋杀汉中尉之事而告之。

刘安的谋士伍被“自诣吏,具告与淮南王谋反。

”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捕淮南王刘安在国中的宾客,“所连引与淮南王谋反列侯、二千石、豪桀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

”对此,《论衡》认为,“淮南王作道书,祸至灭族”。

刘安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潜心治国安邦,著书立说。

刘安爱贤若渴,礼贤下士,淮南国都寿春成了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

刘安和众门客著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淮南子》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道训》2篇,20余万字。

又著诗歌《淮南王赋》82篇、《群臣赋》44篇、《淮南歌诗》4篇、《淮南杂星子》19卷、《淮南万毕术》。

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包罗万象。

这些著作中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

刘安好黄白之术,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术之士炼丹制药,最著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号称“八公”,在寿春北山筑炉炼丹,制作出成豆腐。

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

刘安的制国思想是“无为而制”,对道家思想加以改进,不循先法,不守旧章,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刑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

尽管刘安的治国政策得到百姓的拥护,可是在那独尊儒术的时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屡遭谗言。

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刘安被迫自杀。

淮南王庙位于城北门外八公山东麓。

曾是淮南王刘安宴客之所,后建淮南王庙。

清代诗人黄景仁在《寿阳》一诗中称“我来已访刘安宅,一片斜阳古庙红”,即指淮南王庙。

淝水之战后,又易名为谢公(谢玄)词、涌泉庵,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又辟为涌泉山房书院。

后经多次修茸,“因山为基,因泉凿池又有茂林修竹,故习静者乐栖之,而耽情游览者亦往来不绝耳”。

庵内现存一池,半月形,池中水清如镜,终年不涸。

庵内为北山林场场部。

庵东侧岩石下有一古井,即“淮王丹井”。

由于这里风景秀丽,古有“淮南第一胜迹”之称。

八公山上建汉淮南王宫,占地4500平方米,宫殿内刘安铜像高3.47米,刘安集王者、学者和道家人物于一身,殿内绘升迁图和炼丹图。

王宫四面画廊镶嵌石雕壁画60幅,由闻名画家陈亚飞创作,淮南市八公山紫金砚厂雕制,内容取材刘安生平事迹及刘安组织门客著述的鸿篇巨制《淮南子》中的科技成果、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和汉语故事,为汉淮南王宫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刘安墓位于寿县城北门外八公山下,北依四顶山,南临低水,墓侧“淮南王墓”石碑为清同治八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所立。

刘安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袭父封为淮南王,都寿春,《淮南子》一书编者,后以谋反罪自杀葬此。

1986年7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的著作很多,《汉书?艺文志》录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内书论道,外书杂说。

现传《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21篇是内书,《淮南万毕术》(已散佚,现有辑本)可能是外书(或说是中篇);前者是哲学书,后者内容十分宠杂,两者都包含有物理知识。

《淮南子》中说:“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

”用现代知识解释,就是大气湿度变化引起琴弦伸缩,从而使它所发的音调改变。

这已孕育着悬弦式湿度计的原理。

《淮南子》还说:“夫湿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燥故炭轻,湿故炭重”;并记载了一个根据木炭与羽毛的吸湿性不同而创制的验湿器:“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

”根据三国时人的解释,它是把羽毛与木炭(或土与炭,或铁与炭)分别挂在等臂杠杆两端。

这可以说是最古的天平式验湿器。

在光学方面,《万毕术》中说:“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利用冰制成凸透镜对日聚焦取火,这是一项十分精巧的发明。

又说:“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淮南子》最早记述了阳燧(凹面镜)焦距的初步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