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计算技术-04
移动计算技术发展历史概述
移动计算技术发展历史概述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概述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 发展初期移动计算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
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将计算能力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
早期的手机主要用于语音通信,功能简单,体积庞大,并且价格昂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开始具备更多功能,例如短信、闹钟等。
2. 数字革命20世纪90年代,移动计算技术迎来了一次重要的突破。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手机逐渐变得更小、轻便,并具备更多的功能。
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技术的引入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这被认为是移动计算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3. 智能手机的兴起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款iPhone,这标志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
智能手机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丰富的功能,例如应用程序、触摸屏等。
随着手机操控方式的改变,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智能手机逐渐普及。
4.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随着3G和4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正式开始。
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可以无线上网,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与朋友互动。
移动支付、网上购物等新兴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与发展。
5. 5G时代的到来目前,全球各地正努力推进5G网络的建设,这将进一步推动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
5G网络将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样化的移动应用和服务,如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
6. 对社会的影响移动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加速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
其次,移动计算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移动计算技术也促进了城市交通的优化、医疗卫生的智能化等领域的发展。
但是,在享受移动计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
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网络与移动计算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网络与移动计算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网络与移动计算技术也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移动网络技术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移动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为人们的移动通信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5G技术的逐步普及,移动网络技术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
5G技术的出现不仅使移动通信速度得到大幅提升,还实现了多设备互联、低时延等优势,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网络体验。
现如今,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轻松地进行高清视频通话、在线购物等各种活动,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
二、移动计算技术的应用移动计算技术则更多的是指移动设备上的软件、操作系统等与计算技术相关的内容。
移动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移动通信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例如,移动应用程序的丰富多样使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轻松地完成工作、学习等各种任务;基于云计算的移动计算技术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存储和获取各种数据;而移动支付技术的普及则让人们不再需要携带大量的现金,实现了移动支付的便捷。
三、移动网络与移动计算技术的结合移动网络与移动计算技术的结合,为人们的移动通信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通过移动网络,我们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实时连接;而在移动计算技术的支持下,我们更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比如,基于5G技术的视频会议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远程会议;而借助移动应用程序,我们能够实现各种在线学习、远程办公等活动,即使身处家中也能保持高效率。
综上所述,移动网络与移动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移动通信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网络与移动计算技术必将继续深入人们的生活,为我们的通信带来更多便捷与可能。
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1.移动计算:是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不间断地从网络中获取所期望的服务的技术总称。
(服务包括数据服务和计算服务)2.计算机的演变(横坐标:计算获取的自由度纵坐标:资源利用曲线呈单调上升)单用户计算---批处理计算---分时计算---网络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移动计算---普适计算3.移动计算关键技术(1)移动计算平台(泛指硬件设施);(2)无线移动网络4.移动计算的特点(1)移动性;(2)网络条件多样性;(3)频繁断接性;(4)网络通信非对称性;(5)有限的电源能力;(6)可靠性低5.移动计算的目标:普适计算(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访问不同的服务)6.移动计算最高目标任何人(whoever)、任何时候(whenever)、任何地方(wherever)、任何种方式(whatever)、任何其它人(whomever) =>5W7.移动计算的网络环境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移动网络8.移动计算体系结构信息访问设备->操作系统->客户端中间件->网络协议和数据格式->WEB服务->连接网关->应用服务器9.古代通信技术:火光通信、光通信、信鸽、旗语、驿站10.现代通信技术: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人造卫星11.通信系统是指实现这一通信过程的全部技术设备和信道(传输媒介)的总和。
12.通信系统基本模型13.通信系统分类(1)按信号特征分为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通信系统(2)按信号复用方式分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3)按通信方式分为全双工、半双工、单工(4)按用户分为专用和通用14.信道容量:信道能无错误传送的最大信息率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传输速率的单位是比特率)15.香农定律:在信号平均功率有线的白噪声信道(通信系统内产生的噪声)中,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率为C=Wlog2(1+S/N)(C:信道容量;W:信道带宽;S:信号功率;N:噪声功率;S/N:信噪比)信道容量与信道带宽成正比。
移动计算PPTPPT课件
云计算技术将为移动计算提供更加灵 活和可靠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使得移 动设备能够更好地应对大规模数据处 理和存储的需求。
云计算技术将推动移动设备在远程办 公、在线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提高行 业的数字化水平。
云计算技术将促进移动设备之间的数 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 协作能力。
物联网与移动计算的互动
03
移动计算安全
移动设备安全
设备丢失与被盗
保护设备不被他人非法获取和使用,防止数据泄 露。
操作系统安全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安装安全补丁,防止恶意软 件入侵。
密码保护
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以防止未经授权 的访问。
移动应用安全
01
02
03
应用来源
确保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 应用,避免安装恶意软件。
03
适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高效协作、灵活办公的企业,如销售、客服、项目管理等领
域。
智能终端应用开发案例
智能终端应用开发案例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各种应用需求不断涌现。智能 终端应用开发案例展示了如何针对不同终端平台进行应用 开发,满足用户需求。
开发流程
分析市场需求,确定应用功能;选择开发平台和工具;设 计界面和交互流程;编写代码并进行测试;发布和维护。
移动操作系统
Android系统
01
介绍Android系统的基本架构、主要特点、应用商店等,以及
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和生态系统。
iOS系统
02
介绍iOS系统的基本架构、主要特点、应用商店等,以及它在全
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和生态系统。
Windows Mobile系统
03
介绍Windows Mobile系统的基本架构、主要特点、应用商店
《移动计算概述》课件
移动计算的应用场景
移动办公
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办公,如邮件、文档处理 等。
移动支付
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如支付宝、微信支 付等。
移动社交
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社交活动,如微信、微博 等。
移动娱乐
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娱乐活动,如音乐、视频 等。
02
移动计算技术
移动设备技术
移动设备硬件
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其性能和功能不断提升,为用户提 供更加丰富的使用体验。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移动应用开发语言
如Java、Objective-C、Swift等,它们是用于开发移动应用 程序的主要编程语言。
移动应用开发框架
如React Native、Flutter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组件和工具 ,使得开发者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发移动应用程序。
云计算与移动计算的结合
云存储服务
用户可以将数据存储在云端,随时随 地访问和共享数据。
未来移动计算的应用场景展望
未来移动计算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例如虚拟现实、增强 现实、智能驾驶等领域,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和新颖的使 用体验。
未来移动计算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智能化和隐私保护 等方面,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并保障用户权益。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移动计算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移动计算的发展历程
机遇
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计算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 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对未来移动计算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未来移动计算将更加注重个性化 和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 据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个
性化的服务。
移动计算ppt课件
甚至处于断接状态。
网络条件多样性
• 低带宽网络:会带来服务类型限制、通信协议限
制等问题,解决方法为提高带宽的利用率,使用 压缩、请求合并、数据预取、缓存回写等技术手 段,更高层次上的方法是改善通信调度算法。 带宽间波动:会带来服务质量无法保证、限制服 务类型等问题。解决方法是降低带宽波动对应用 的影响、使用自适应QoS等技术手段。
移动计算机系统模型
移动计算机系统中包括三类节点:
1.服务器(SVR)节点
2.移动支持(MSS)节点(或称移动服务基站) 3.移动客户机(MC)节点
移动计算机系统模型如图:
从上一幻灯片的模型图可以看出,移动 客户通过移动支持节点MSS接入到固定网络, 移动客户通过移动网络与有线网络获取有线 网络上提供的数据服务。移动服务期具有对 移动用户的管理、注册、注销及接入的功能 等。
频繁断接性
• 由于受电源、无线通信费用、网络条件等
因素的限制,移动计算机一般不会采用持续 连网的工作方式,而是主动或被动地间连线通信链路的中断,造成中断原因是
信号干扰、覆盖、屏蔽等。断接会带来服务中断 、性能下降等问题。 • 要解决断接问题就得追求断接的透明性,以及技 术手段包括缓冲、协议改造。
移动计算的概念
•概念之三:《遥感信息》给出的概念:
利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信息网络与远程 服务器交换数据的分布式计算,称为移动计 算。 移动计算的作用在于将有用、准确、及 时的信息与中央信息系统相互作用,分担任 何时间、任何地点需要中央信息系统的用户 。
移动计算的概念
•概念之四,《微计算机信息》给出的概念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发展,在终端网络和软 件平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性的进步,这些显著性 进步,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实时性和便利 性的需求,而且还推动了移动计算技术的迅猛发 展。利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和固定网络与远程服 务器交换数据的分布计算环境,称为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技术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1、 移动计算引论 移动计算引论 2、 无线通讯概述 3、 3G技术概述 3G技术概述 移动IP IP技术 4、 移动IP技术 WLAN技术发展概况 5、 WLAN技术发展概况 新一代移动BOSS BOSS系统 6、 新一代移动BOSS系统 7、 移动数据业务综合管理系统 8、 移动应用综合业务网关 9、 移动电子商务 10、 10、移动业务网 移动计算网络技术基础
移动应用支撑式 授课方式、
讲授: 讲授: 大部分章节以讲授为主 部分章节以讨论为主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综合成绩=根据授课内容写一篇学术论文(约80%)+平时成 绩;
移动计算技术课程内容简介 移动计算技术课程内容简介
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胡 健 博士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研究生课程
课程性质
面向对象: 硕士生、 面向对象: 硕士生、博士生 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讲授移动计算技术领域中涉及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了解移动计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最新发展动态 了解和掌握移动计算技术的应用框架 拓展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移动计算相关通信网络系统知识
移动计算技术
移动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指网络中在一个节点开始的计算可移动到其他节点继续执行的技术,方法主要是基于代码移动计算技术。
其关键技术包括语义模型定义,以及支持代码移动语言的移动性、安全性和对象代码信任等。
Mobile Agent 是其主要应用领域。
它的逻辑层包括网络传递层、服务层、接口层、语言解释层等5 层。
基于Mobile Agent 的WWW 服务系统,其资源访问在同一系统进程间通信,不影响原有资源服务,可保持与传统的WWW 系统兼容。
其信息搜寻包括Agent 初始化,根据路由策略将信息转移到Server A 或到下一个Server B。
若网络阻塞,则可将信息暂驻在网络中的Desk 服务器,以此实现信息的转移和下载。
移动计算技术是分布式计算领域重要的技术之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Internet 技术以及移动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在军事和经济中越来越重要。
国际学术界对移动计算问题十分重视,召开多次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象ECOOP,MA,W3C/OMG等。
应用传统技术和方法,在大规模分布环境下(如Internet 等)开发分布应用有较多不便,不能提供可配置、可扩展和可定制的特性。
由于移动计算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学研究严重滞后,造成理解、评定和比较已有的移动系统相当困难。
利用代码移动技术,一定程度上可解决网络传输带宽有限的情况下,传统计算技术难以解决无用大信息流量问题。
其核心技术是通过程序代码网络上的移动,使其驻留到要访问的信息源节点,并在该处执行该代码,进行信息处理,甚至将结果回传至原请求节点,从而减少了网络流量负载,改善了响应时间。
这种技术可应用于移动计算设备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移动计算指“网络中在一个节点开始的计算可移动到其它节点继续执行”的方法,即扩充传统实现模型到网络程序设计中。
一个计算通常是“代码+上下文(Content)”,即一个运行过程的运行描述涉及数据、状态、活动的网络连接、重建机构、动态绑定(Binding)。
移动计算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移动计算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计算技术作为一个关键性的组成部分,不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移动计算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这个话题。
一、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高度互联的数字化系统,它由众多智能的设备和系统组成,这些设备和系统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实现智能化的异常检测、数据收集、报告和控制。
物联网的核心在于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而移动计算技术则是物联网的这种通信枢纽之一。
移动计算技术是指一种便携式的计算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设备等,这些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互联网,实现即时数据交换和数据分析。
移动计算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收集方案,这种方式比传统的方式更为高效和便利。
同时,移动计算技术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数据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声音反馈等,提高物联网系统的反馈速度和准确性。
二、1. 数据采集在物联网系统中,数据的采集非常重要。
移动计算技术可以轻松接入网络,获取数据后立即进行处理分析,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决策,更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2. 远程控制有了移动计算技术,企业可以在任何地方远程操纵设备。
例如,工程师可以通过远程操作装置来修复设备故障,而无需亲身前往现场,大大减少了时间和成本。
此外,通过移动计算技术,还可以进行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3. 物流管理在物流行业,移动计算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和迅速的实时数据,包括库存、运输中的货物等。
通过移动计算技术,物流企业可以合理安排货物的运输、仓储、处理等。
4. 交通管理交通管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领域,而移动计算技术可以为交通管理带来重大的改进。
通过移动计算技术,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更好地实现交通流量监测、报警、裁决和监管。
此外,移动计算技术还可以减少路面拥堵和其他交通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
移动计算技术知识点
201522060832-单智一.六个大题22.无限传感器网络与现有网络的区别?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数目更为巨大,密度更高,且节点不一定具有全球唯一的地址标识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一般不进行快速移动,但节点可能会随时加入或离开,因而网络的拓扑变化很快传感器网络大都采用点对点通信方式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电池能量,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相当有限23.移动计算的主要安全问题?移动云计算面临的最大问题移动互联网下的信息安全问题移动应用安全问题手机病毒,数据信息资料泄漏,WLAN运营安全问题,云计算安全隐患手机病毒的大规模爆发以及传播可以对用户造成信息丢失、个人隐私信息泄漏、银行信息泄密、设备出现故障甚至损坏等一系列危害,此外手机病毒还能够对移动通信网络网络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WLAN网络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信息安全问题都必须是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WLAN 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安全以及认证、网络安全等,其中发生概率比较高的WLAN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通过DNS解析绕开计费安全问题、伪AP钓鱼攻击风险问题以及Web Portal安全问题云计算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云计算平台自身的问题以及系统自身的安全隐患,云计算的动态性、多用户以及虚拟化等技术一定程度上使得系统的安全问题变得更加频繁,与此同时还衍生了一些新奇的安全问题,云计算大的环境下的虚拟化安全环境、用户数据信息安全防护、服务动态防护等安全问题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次是云安全的发展起步较高,安全系统在没有完善以及健全的情况下会降低系统病毒查杀的能力,进而影响到用户的数据机密信息的安全。
我们认为整个移动计算的安全体系,整个构建包括了五个方面。
第一是实体的可信,一个是行为的可控,第三是事件的可查,第四是资源的可管,第五是运行的可靠性。
实体是构成的基本主要要素,对于移动计算来讲,跟传统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的特点,相对来讲特别容易丢,很多都碰到过手机丢掉的情况。
移动计算技术发展历史大事件
移动计算技术发展历史大事件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没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生活。
这些便携设备的普及,离不开过去几十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
本文将回顾移动计算技术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一些对这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大事件。
1. 手机的普及1983年,世界上首部商用手机Motorola DynaTAC 8000X诞生,尽管价格昂贵且体积庞大,但它的问世开启了移动通信的新时代。
1992年,芬兰诺基亚公司推出了名为Nokia 1011的手机,这部手机成为欧洲第一部GSM手机,对手机的普及起到重要作用。
2. 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计算技术开始融入网络世界。
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全球范围的移动通信标准GSM发布,使得手机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通信。
2001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3G,这标志着在移动领域通信速度以及服务质量得到了重大提高。
3. 智能手机的崛起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Phone,这款智能手机引领了智能手机的革命。
iPhone的触摸屏、多点触控以及精美的界面设计深受消费者喜爱,迅速成为市场热销产品。
紧随其后,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也纷纷涌现,为智能手机市场打开了更多的选择。
4. 移动应用的繁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应用市场迅速发展。
2008年,苹果公司推出App Store,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应用下载平台。
这开启了移动应用的新时代,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随时下载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
此后,谷歌、华为等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应用商店,移动应用的繁荣一发不可收拾。
5. 5G的到来2019年,全球展开了5G技术的商用部署,这标志着移动通信技术进入了新的时代。
5G网络的高速、低延迟、大连接数等特点将极大地促进了移动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到目前为止,各大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进5G网络的建设,为全球提供了更快、更稳定的移动通信服务。
6. 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移动计算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移动计算与移动通信
移动计算与移动通信移动计算和移动通信是当今科技领域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随着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对于移动计算和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探讨移动计算和移动通信的背景、技术发展和影响,同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移动计算移动计算是指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各种计算任务的过程。
随着移动设备的进步和性能的提升,人们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复杂的计算操作,例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玩游戏等。
移动计算的发展离不开移动通信的支持。
1. 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早的移动计算是基于手机的简单计算功能,随着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手机具备了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功能。
接下来,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兴起,移动计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些设备搭载了先进的操作系统和处理器,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计算任务。
此外,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也为移动计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借助云计算,移动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进行更强大的计算操作。
2. 移动计算的影响移动计算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移动计算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办公桌。
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人们都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完成。
其次,移动计算促进了移动应用程序的繁荣发展,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涌现出来,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
此外,移动计算还改变了商业模式,许多公司将业务转移到了移动平台上,从而扩大了市场和客户群。
二、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流的过程。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驱动了移动计算的进步,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最早的移动通信技术是1G (第一代)和2G(第二代),这些技术主要用于语音通信。
随着移动数据的需求增加,3G(第三代)技术应运而生,使得人们可以在手机上使用互联网服务。
而今天,我们已经迈入了4G(第四代)和5G (第五代)时代,这些技术实现了更高的网络速度和更低的延迟,为移动计算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移动计算理论与技术》复习资料
《移动计算机理论与技术》课程期末复习资料★1-3题的考核知识点:蓝牙协议栈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RFCOMM是射频通信协议,它可以仿真串行电缆接口协议(如RS-232、V24等) ,可以在无线环境下实现对高层协议(如PPP、TCP/IP、WAP等协议)的支持。
另外,RFCOMM 协议可以支持AT命令集,从而可实现移动电话和传真机及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无线连接。
蓝牙协议可以固化为一个芯片,嵌入到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中。
★4-5题的考核知识点:多址接入技术的方式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多址接入在无线通信环境的电波覆盖区内,如何建立用户之间无线信道的连接是多址接入 (multiple access)问题。
现阶段,主要的多址接入技术包括3种方式,即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在实际应用技术中还有一些从这3种基本方式派生出来或集成的多址方式,如DAMA(按需分配多址----卫星通信中采用)、TDMA/ FDMA、CDMA/FDMA等。
此外,还有PDMA(极分多址)、SDMA(空分多址)等多址接入。
以下简要介绍TDMA、FDMA、SDMA与CDMA 4种多址接入方式。
★6-7题的考核知识点:频分多址FDMA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FDMA将总频段划分为若干占用较小带宽的频段,这些频段在频域上互不重叠,每个频段就是一个通信信道,将它分配给一个用户。
在接收设备中使用带通滤波器允许指定频段里的能量通过,但滤除其他频率的信号,从而抑制临近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
FDMA通信系统的基站必须同时发射和接收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任意两个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都必须经过基站的中转,因而必须占用4个频段才能实现双工通信。
移动终端通信结束后,将退出它占用的频段,这些频段又可以重新分配给别的用户使用。
★8-10题的考核知识点:移动中间件附6.5.4:(考核知识点解释)JADEJADE作为一个开源软件平台,是根据P2P应用需求开发的移动中间件。
移动计算技术 教材
移动计算技术教材
《移动计算技术》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9月出版的一本教材,作者是徐明、曹建农、彭伟。
这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移动计算的模型、方法、技术与应用,兼顾理论与技术。
《移动计算技术》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 移动计算的概念与模型、基本特征、应用需求、无线通信与网络、移动设备与平台等。
2. 移动Internet接入、移动数据管理与移动数据库、移动agent与移动中间件等。
3. adhoc网络、移动定位、移动位置管理等内容。
4. 移动计算安全、移动电子商务,最后一章探讨移动计算技术的基础性研究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如需更多关于《移动计算技术》的教材信息,可以访问清华大学出版社官网或咨询该出版社的工作人员。
移动计算智能化的技术研究
移动计算智能化的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计算智能化的技术研究逐渐成为科技领域热门的话题之一。
移动计算智能化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智能化算法探索对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等)进行智能化功能拓展的技术研究。
移动计算智能化技术的研究,涉及到了多个领域的技术,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等。
在这些技术的支撑下,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下面将分别从移动智能化技术的定义、技术支持和应用领域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移动智能化技术的定义移动智能化技术,即是利用智能化算法和系统,实现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智能化功能拓展及高级应用支持的技术研究。
这一技术的目的是让移动终端设备更加智能化、更加易用、更加高效,向人类生活渗透更多的智能化技术,逐步实现“万物互联”的大愿景。
二、移动智能化技术的技术支持移动智能化技术的技术支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人机交互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是指让人与移动智能化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这包括了语音识别技术、手势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方面,使得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处理更加人性化的指令,为人们提供更加自然和顺畅的使用体验。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语音助手叮嘱手机开启某一APP,或者通过手势控制来实现对手机的控制管理。
2.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是指利用算法和模型来分析、识别和预测数据,产生各种智能信息的能力。
这一技术对于移动智能化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移动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反馈信息,进行智能分析,进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例如,在购物APP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记录和浏览记录,获得针对个性化消费的优惠券或商品推荐。
3.智能算法技术智能算法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等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的技术。
智能算法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例如,深度学习算法、遗传算法、模糊逻辑算法等等。
在移动智能化技术中,常用的智能算法是深度学习算法,该算法利用神经网络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从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姓名:班级:软件学号:摘要:移动计算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涵盖范围广泛的新兴技术,是消息传递技术和无线通信的融合,它具有移动性,网络条件多样性,频繁断接性,网络通信的非对称性,移动计算机的电源能力有限,可靠性低等特点,其应用优势及应用范围很广,采用了单、双核处理器、双核双芯等核心技术,拥有迅驰等技术产品。
它不仅可以将我们从办公室中解放出来,而且还将使我们工作起来更轻松更有效。
通过随时访问数据,我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与同事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并掌握重要信息。
Mobile computing is a multi-discipline technology,it combines message passing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ts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s cover very wide.It not only liberates us from the office, but also make our work easier and more effective. According to he data,we can make wiser decision , keep the connection with workmates and master the significant information.正文:移动计算的基本概念:移动计算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涵盖范围广泛的新兴技术,是计算技术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并被认为是对未来具有深远影响的四大技术方向之一。
2003年,英特尔公司开发的“迅驰”(Centrino)移动计算技术是一种包括了全新的Pentium-M处理器、Intel 855芯片组和Intel PRO无线网络连接模块的移动计算技术平台,它将开辟人类计算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和计算体验。
移动计算技术
移动计算技术UWB超宽带通信技术——移动计算技术论文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
目前,一种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就是超宽带无线技术(UltraWideBand)技术。
正如其名称一样,UWB技术是一种使用1GHz以上带宽的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被认为是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十大通信技术之一。
UWB技术是一个全新无线传输标准,可提供简单、可靠的低成本无线解决方案,成为被广泛研究的一种新兴无线通信技术。
一、UWB的技术特点与传统通信技术不同的是,UWB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即它不采用载波,而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
UWB是利用纳秒级窄脉冲发射无线信号的技术,适用于高速、近距离的无线个人通信。
按照FCC的规定,从3.1GHz到10.6GHz之间的7.5GHz的带宽频率为UWB所使用的频率范围。
从频域来看,超宽带有别于传统的窄带和宽带:它的频带更宽。
窄带是指相对带宽(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小于1%,相对带宽在1%到25%之间的被称为宽带,相对带宽大于25%,而且中心频率大于500MHz的被称为超宽带。
从时域上讲,超宽带系统有别于传统的通信系统:一般的通信系统是通过发送射频载波进行信号调制,而UWB是利用起、落点的时域脉冲(几十n)直接实现调制,超宽带的传输把调制信息过程放在一个非常宽的频带上进行,而且以这一过程中所持续的时间来决定带宽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由于UWB发射功率受限,进而限制了其传输距离,UWB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一般在10m以内,故而在民用方面,UWB普遍地定位于个人局域网范畴。
二、UWB技术应用现状目前业界认可的UWB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家庭、办公室、个人消费电子产品。
特别是在“数字化家庭”或“数字家庭网络”的概念日益广泛普及的今天,关注这一概念的消费电子产品厂商正试图用无线网络将消费者家中的电器连接起来,使各种大带宽的Video信息可以在这些电器之间传递和交换。
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移动计算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带来了一系列创新。
移动计算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是社会运作方式。
本文将从移动计算技术的历史发展、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
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源远流长。
早在1990年代,智能手机的雏形就已经出现。
当时的手机只能完成基本通信功能,但人们对于其更多的想象开始萌芽。
随着基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诞生了多媒体手机、智能手机等一系列新产品。
2007年,苹果推出首款iPhone,引发了一场移动计算技术的革命。
iPhone的触控屏、应用商店以及丰富的应用程序,重新定义了人们对于手机的认知,并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计算技术的创新几乎囊括了各个领域。
在智能家居方面,移动计算技术为我们带来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通过手机APP,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控制家电、调节温度、安防监控等。
这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智能化,还节约了能源,实现了绿色低碳生活。
在医疗健康领域,移动计算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搭载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心率、运动情况、血压等健康指标,并将数据上传至手机或云端进行分析。
这大大方便了医生和患者的交流,提高了医疗效率和质量,也让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
移动计算技术的创新还延伸到了交通出行领域。
通过智能手机的定位功能,我们可以随时查找最佳路线、实时交通状况,甚至预约共享出行工具。
这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便捷和时间的节约,也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撑。
未来,移动计算技术仍将继续发展。
一方面,随着5G技术的普及,移动计算技术的速度和容量将大幅提升,为更多创新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移动计算技术的创新。
人工智能将赋予移动设备更强大的分析、学习能力,从而让移动计算技术更贴近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应用。
然而,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移动计算技术
移动计算技术
古志民;秦军
【期刊名称】《兵工自动化》
【年(卷),期】2001(020)004
【摘要】移动计算指网络中在一个节点开始的计算可移动到其他节点继续执行的技术,方法主要是基于代码移动计算技术.其关键技术包括语义模型定义,以及支持代码移动语言的移动性、安全性和对象代码信任等.Mobile Agent是其主要应用领域.它的逻辑层包括网络传递层、服务层、接口层、语言解释层等5层.基于Mobile Agent的WWW服务系统,其资源访问在同一系统进程间通信,不影响原有资源服务,可保持与传统的WWW系统兼容.其信息搜寻包括Agent初始化,根据路由策略将信息转移到Server A或到下一个ServerB.若网络阻塞,则可将信息暂驻在网络中的Desk服务器,以此实现信息的转移和下载.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古志民;秦军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
【相关文献】
1.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边缘计算技术 [J], 虞湘宾;王光英;许方铖
2.多接入移动边缘计算技术在移动网络的部署实践与思考 [J], 孙立杰; 葛振宇; 伍竹歆; 刘昌海
3.基于移动云计算技术的在线翻译系统设计研究 [J], 赵力瑾
4.基于移动云计算技术的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平台研发——以宁夏酿酒葡萄农事活动预报为例 [J], 高国弘;刘垚;马力文;缑晓辉;刘建宏
5.云计算技术的5G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路径试析 [J], 朱智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¾R-ISMA
发送站点先发预约包,中心点收到后向发
送结点发轮询信令,收到论询信令后发送结
点发送数据
包很短,冲突时只丢失一个很小的帧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
2.3 无线网络MAC 协议原理
¾中心站点识别码字,并向接收的每个码字发送轮询
¾接收到轮询后站点发送数据
¾如果接收成功中心站点发送NACK
A C ACK A E
NACK C
A B C D E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面向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3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节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状态1:
未认证
第一类帧
未联结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
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DFWMAC协议的两种方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左德承2.4 IEEE 802.11的MAC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