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1.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正确的是( )A.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B.用样方法研究蝗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C.选体群体中发病率较低的多基因遗传病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D.通过建立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型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3.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B.有氧呼吸中,①、④过程都产生[H]C.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都消耗氧气或产生氧气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无氧、干燥的环境细胞呼吸最弱,有利于果蔬储藏B.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以适应缺氧环境C.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主要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D.马拉松比赛中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5.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B.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C.a、b、c表示底物的浓度,则a>b>c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a>b>c6.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其浓度分别用M A、M B、Ma、Mb表示,且M A>M B,M a=M b>M A.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装置、乙装置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a、b的浓度分别为M1、M2,则( )A.h1>h2,M1<M2B.h1<h2,M1=M2C.h1>h2,M1>M2D.h1<h2,M1>M27.糖尿病有多种原因。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说明:本卷满分9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题目相应的位置,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在下面的选择题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60分。

1. 下列各项中,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不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新物种形成的必须要经过地理隔离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D【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比如在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上的理解。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变异,但变异我们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但不可遗传变异是不能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对生物进化无帮助,因此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应该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可遗传变异。

2.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的自然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 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D.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答案】 D【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论内容3.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基因多样性 B.细胞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 B【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所以选B。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4.遗传育种的方法不同,所依据的原理也不同,以下不能作为遗传育种的原理的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中心法则【答案】 D【解析】遗传育种的原理有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所以选D。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1-40每题1 分,41-50每题2分) 1、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A .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 .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 .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 .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答案】A【考点定位】组织水肿【名师点睛】知识拓展:还有一些情况导致组织水肿,它们与渗透压之间存在的关系,可用下列流程图表示。

⎭⎪⎬⎪⎫ 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 组织水肿 ↑过敏反应→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2、右图表示人体某一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M 为效应器。

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 .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B .若a 点神经纤维严重受损,感受器接收到刺激后,人体不会产生感觉,也不会作出相应的效应活动C.刺激Ⅲ处,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D.刺激②处,在Ⅰ和Ⅲ处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答案】A【考点定位】反射弧【名师点睛】技巧点拨: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3、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不同B.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细胞内K+的外流有关C.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D.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产物是乳酸,A 错误;静息电位膜外是正电位,形成主要与细胞内K+的外流有关,B正确;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神经递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发挥作用,D错误;答案是B。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90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 )A.真核生物B.异养生物C.无核膜的生物D.有线粒体的生物2.夏季,人们饮食不洁易引起腹泻,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痢疾杆菌。

下列关于痢疾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B.细胞中具有拟核,拟核内有染色体C.构成细胞壁的成分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同,不含纤维素D.痢疾杆菌的DNA呈线形3.下列生物学观点中,正确的是( )A.甲型H1N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B.一只变形虫就是一个细胞C.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生命特征D.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单位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N、H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5.艾滋病是当今世界上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被称为“超级癌症”,是患者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

艾滋病病毒属于生物的理由是( )A.由有机物组成B.具有细胞结构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D.能复制产生后代6.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7.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B.PO43-是合成磷脂、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和失水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8.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元素C、H、O、N的物质是核糖、酶、果糖、脂质B.花生种子中没有蛋白质,只有脂肪,故用来作为检测油脂的材料C.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D.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9.下列物质中都含有(—CO—NH—)的一项是( )A.酶、载体和抗体B.胰岛素、抗体和生长激素C.雄性激素、载体和酶D.维生素D、甲状腺激素和雌性激素A.含有两条肽链B.共有126个肽键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11.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的的重量是( )A.10kgB. 28kgC.100kgD.280kg12.实验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同等质量的种子,甲需要矿质元素的质量数最少B.种子中有机物最终都来自光合作用C.萌发时,三种种子中酶的种类、含量不同D.同样质量的三种种子在动物体内水解后丙形成的含氮物质最多13.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B.组成DNA和ATP的元素种类不同C.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 中D.DNA和RNA中的五糖相同14.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直接涉及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蔗糖溶液的浓度,可使质壁分离与复原更快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醋酸洋红染液进行染色C.用斐林试剂检验某组织样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葡萄糖D.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时,可用人成熟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16.在体育比赛时,有的运动员被取消成绩或者参赛资格,原因是服用了类固醇药物。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50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B.糖原、呼吸氧化酶C.C6H12O6、尿素D.H2O、Na+2.如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处的O2到达③内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C.①和④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了内环境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4.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②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③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⑤动物不都是消费者.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5.如图为测定A、B为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C.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6.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7.经实验检测出某﹣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结论之一是( )A.当生长索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D.高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低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8.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效果相同的一组是(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扦插生根9.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10.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要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放置盖玻片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12.对于胚芽鞘而言,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一段13.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A.地衣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 C.苔藓阶段 D.森林阶段1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构成的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15.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1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17.下列结构中存在突触的是( )①一个神经元内②脊髓③大脑皮层④树突→轴突⑤轴突→胞体.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②③18.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吞噬细胞 D.造血干细胞19.下列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实质是过敏原再次与组织细胞特别是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B.器官移植中,器官植入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是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所产生的反应C.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发病时免疫系统成为抗原D.自身免疫反应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自身成分成为抗原2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C.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D.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21.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制,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22.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胚胎干细胞来自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24.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25.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传输信息的几种方式,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性激素传输信息的方式依次是( )A.1、2、3 B.4、2、3 C.4、1、3 D.4、2、126.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如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B.T细胞浓度﹣﹣HIV浓度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27.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 B.细胞Y的增殖能力大于XC.细胞X与Y的RNA不完全相同 D.物质甲为淋巴因子28.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⑦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③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⑤、⑥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D.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会出现低血糖29.大脑皮层在神经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密切相关B.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C.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30.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乙烯 B.吲哚丁酸 C.赤霉素D.2,4一D31.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②过敏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3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且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以不再设置空白对照D.植物激素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3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3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35.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36.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10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4年种群数量最大B.2~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D.第8年种群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37.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鱼在此生态系统中呈“J”形增长B.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C.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38.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D.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39.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 B.基因频率C.出生率和死亡率D.种群密度40.促进番茄果实成熟的激素是( )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乙烯41.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C.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果实D.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植物,可使植株增高42.如图表示猕猴桃果实采摘后乙烯释放速率和硬度的变化规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猕猴桃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参与调节的植物激素只有乙烯B.猕猴桃采摘前,果实细胞不能合成乙烯,有利于果实发育C.猕猴桃采摘后,乙烯释放增加,果实硬度减小D.采摘后猕猴桃在密闭环境中保存,有利于延长贮藏时间43.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杀害虫会影响甲乙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甲大于乙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一定为增长型4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渗透压下降B.细胞代谢紊乱C.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D.糖尿病45.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A.n<X<i B.X=i C.m<X<n D.X>i46.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7.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4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分解者C.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49.如图所示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A.鹰B.狼和鹰C.蛇和狼D.鼠和兔50.下列有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6条捕食链B.狐与鸟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狐二、非选择题(40分)51.如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__________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完成信号传递的物质是__________.(2)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____,其通过控制运动来调节体温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3)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__调节,③对B的作用效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4)激素④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__________,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5)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52.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Ⅰ.(1)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植物总是表现出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此现象叫做__________,这是因为顶芽产生的__________逐渐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在此过程中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2)芦苇是主要的造纸原料,如果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__处理,就可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Ⅱ.图表示果实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植物激素变化情况,(1)由图可知,果实幼果快速生长时期,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__________也具有这样的作用.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__________.(2)由图可知,整个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变化说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是__________的结果.(3)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结果如表,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53.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斗争强度__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54.某兴趣小组为验证2,4﹣D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A.剪取同一杨树植株上长势与长度相同、部位相近且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B.甲组每根插条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每根插条上的芽全部去除;C.将甲组插条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条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D.每天观察、记录插条上芽的数目.请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1)每组选取多根插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2)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3)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__________作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50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B.糖原、呼吸氧化酶C.C6H12O6、尿素D.H2O、Na+【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内环境与稳态.【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解答】解:A、CO2、O2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糖原、呼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C6H12O6、尿素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H2O、Na+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2.如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处的O2到达③内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C.①和④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了内环境【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模式图;内环境与稳态.【分析】据图分析:该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毛细血管壁;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①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②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解答】解:A、B处的O2到达③内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1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和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生物膜,A错误;B、二氧化碳是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应该由③向②扩散,因此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B正确;C、①是血浆,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④是淋巴,所含蛋白质较少,C错误;D、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即图中①②③④,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组成,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考查内化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液体的名称和各结构的名称;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动物的食物有关.【解答】解:引起森林群落中国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因为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分层,为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层次的植物为不同的动物提供食物因而动物因食性的不同而分层.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进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识记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群落的垂直结构的理解.4.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②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③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⑤动物不都是消费者.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物质:水分、无机盐、空气.②能量:热能、光能.b生产者①范围:主要是绿色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的菌类,比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②地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③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c消费者①范围:主要是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等、病毒也是.②作用: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d分解者①范围:主要是细菌和真菌.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传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解答】解:①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①正确;②只有营腐生生活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如硝化细菌就是生产者,②错误;③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以都是生产者,③正确;④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④错误;⑤动物不都是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蚯蚓为腐生生活,是分解者,⑤正确;故选:C.【点评】生态系统的组成有的同学误认为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忽略了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异养型生物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为分解者,但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5.如图为测定A、B为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C.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解答】解:A、刺激b点,A神经元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给B神经元,B神经元上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B、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即只能A→B,不能B→A,因此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不变,B错误;C、刺激b点,兴奋先到达a处,指针先向左偏转一次,后到达b处,指针再向右偏转一次,因此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D、刺激c点,兴奋只能到处b处,不能到达a处,因此只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故选:C.。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全为单选,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激素是有机分子B.激素是信息分子C.激素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B.生长素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细胞分裂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可获得四倍体无籽番茄3.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4.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B.J形所示增长仅决定于种群的内在因素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5.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6.在寒冷时,肾上腺素有增加产热的作用,能与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和体温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D.②④7.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最终消灭抗原的是( )A.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B.记忆细胞C.吞噬细胞 D.抗体8.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增长型和稳定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9.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抗原都是外来异物C.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D.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1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的生长B.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C.自然状态下西瓜的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是由邻近的芽和幼叶产生D.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1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后将会恢复为静息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使突触前膜产生兴奋12.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13.对人体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14.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15.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光照的明暗B.地形的起伏C.温度的高低D.种群的特征1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17.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相当,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18.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某池塘中全部鱼是一个群落B.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的丰富度越大C.森林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于光照的影响D.森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于食物种类的影响19.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③胰岛素④突触小泡.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20.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21.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22.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23.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2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25.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A.培育无子番茄 B.棉花保蕾、保铃C.延长种子寿命 D.促进插枝生根26.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A. B.C.D.27.当一个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生理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28.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29.(1998•上海)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A. B.C.D.30.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准确、快速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调节物都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较窄31.下面为四种生物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A.③④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32.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B.用此种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完全相同C.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D.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33.如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温度适宜环境中B.炎热环境中C.寒冷环境中D.剧烈运动中34.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35.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②③36.在高等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 )A.通过体液运输 B.微量和高效C.作用于靶细胞 D.产生神经冲动37.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尿量减少.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④和①→③→⑤D.②→①→④和②→①→③→⑤38.如果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 ) A.能缩手,感觉疼痛 B.不能缩手,感觉疼痛C.能缩手,无感觉D.不能缩手,无感觉39.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A.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同一器官影响不同B.如果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其中茎对生长素最敏感C.生长素浓能促进果实发育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太灵敏40.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类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41.如图是某研究小组进行的“某除草剂对玉米幼苗及玉米地杂草生长影响研究”的结果图.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该除草剂建议使用的最佳浓度是( )A.a B.b C.c D.d42.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数量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4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44.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45.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相关叙述有误的是( )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种类的丰富度和数量丰富度C.样土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D.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4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压线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D.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47.建构数学模型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的方法之一.关于建构数学模型的步骤,正确的是( )①提出合理假设②检验修正③数学表达④观察对象,提出问题.A.①②⑧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48.甲图表示燕麦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B.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都小于10﹣8(mol/L)C.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49.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C.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不断地释放入血液中50.生物群落是指( )①在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②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③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④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简答题(共40分)51.下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乙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3)甲图中总共有__________个突触.(4)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_____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__.(5)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__________中释放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52.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图1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3)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_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53.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图1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即__________(填“高”或“低”)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序号).(3)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4)图2中,一为桃树,二为龙爪槐,请回答它们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答A→B 或B→A):桃树__________;龙爪槐__________.(5)刚刚收获的玉米种子种到土壤里不能萌发,其原因是种子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发芽,可用__________处理.54.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地某双子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法,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__.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法.(2)该地草甸、灌丛、真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全为单选,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激素是有机分子B.激素是信息分子C.激素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激素是由某些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的化学本质不确定,有蛋白质类的激素如胰岛素,有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等.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达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使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解答】解:A、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分子,A正确;B、激素是信息分子,不参与代谢,只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B正确;C、激素起调节作用,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正确;D、激素能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错误.故选:D.【点评】题主要考查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比较基础,学生只要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就能准确作答.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B.生长素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细胞分裂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可获得四倍体无籽番茄【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2、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解答】解:A、生长素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A正确;B、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其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正确;C、细胞分裂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C正确;D、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可获得四倍体番茄,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封的二倍体番茄雌蕊柱头可以获得二倍体无籽果实,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掌握生长素的作用特性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解答】解:A、将动物的性腺摘除(阉割)后,动物无法分泌性激素,会反馈性地使动物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上升,A错误;B、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B错误;C、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C错误;D、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信号形式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具体的实例为背景,考查神经调节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要求考生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能理论联系实际,准确理解反射弧的过程,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B.J形所示增长仅决定于种群的内在因素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解答】解: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优点是比较形象直观,缺点是不够准确;故A正确.B、J形曲线是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种群增长快慢;故B正确.C、S形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c点种群增长率为0,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使得种群数量增加;故C错误.D、K值是环境容纳量,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则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加的两种曲线,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点,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5.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线粒体基质属于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B错误;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C错误;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和意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6.在寒冷时,肾上腺素有增加产热的作用,能与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和体温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D.②④【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分泌液增加二者协同作用使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平衡;在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血糖作用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解答】解: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血糖的去路,降低血糖浓度,而肾上腺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①错误;②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②正确;③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可以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的作用,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分泌液增加二者协同作用使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平衡,③正确;。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说明:本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题目相应的位置,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在下面的选择题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80分。

1.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组织液、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察内环境之间的关系【名师点睛】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2.关于人体内环境中酸碱度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pH通常在7~7.53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将CO2排出【答案】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察内环境稳态【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容与基础(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内容与意义:(3)维持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直接参与的器官与系统: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泌尿系统④循环系统3.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心室腔内的血浆C.小肠腔内的消化液D.膀胱腔内的尿液【答案】B【解析】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

肺泡腔内的气体、小肠腔内的消化液和膀胱腔内的尿液,都属于人体的外界液体,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察内环境4.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体积,而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答案】A【解析】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A错误;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C、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C正确;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D正确。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第一次考试理科生物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出题人:曹立成审题人:孙政辉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60分)1.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D)2.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CO2、Na+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如果③代表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加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4.如图为肠腺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2、4、6、7为液体,1、3、5、8为细胞结构)A.图中2、4、6、7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2是3生存的内环境,6是5生存的内环境C.1、2、8中所含蛋白质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图中的2和4可以相互转化5.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由于胎儿要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

下列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的是A.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组织水肿B.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C.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D.局部代谢旺盛导致的组织水肿6.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A.5层 B.3层 C.6层 D.4层7.2010年10月14日,在700米地下生存69天的33名智利矿工被成功救出,在地下被困期间,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增加了生存机会,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机制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C.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8.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所组成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9.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A.①→④ B.②→③ C.③→②D.④→①1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1.5分)(2015秋•漳州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A.血浆 B.组织液C.淋巴 D.细胞内液2.(1.5分)(2012秋•怀化期末)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水B.钙离子C.葡萄糖D.血红蛋白3.(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A.血浆和组织液 B.血浆和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 D.血浆、淋巴和组织液4.(1.5分)(2012秋•隆回县期末)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1.5分)(2014秋•滕州市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内环境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的稳态就是保持其成分的恒定不变D.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6.(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高等动物进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 B.反射弧C.神经冲动 D.兴奋7.(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如果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A.能缩手,感觉疼痛 B.不能缩手,感觉疼痛C.能缩手,无感觉D.不能缩手,无感觉8.(1.5分)(2014•大连模拟)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 B.神经节C.脊髓 D.小脑9.(1.5分)(2012秋•顺德区期末)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有关的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依次是()A.大脑、脑干和小脑 B.大脑、小脑和脑干C.小脑、大脑和脑干 D.脑干、小脑和大脑10.(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本质是()A.酶B.激素 C.电信号D.神经递质11.(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突触的结构的是()A.突触间隙 B.突触小泡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12.(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是()A.单向传递 B.双向传递 C.随机传递 D.不定向传递13.(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胰岛素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分泌的()A.胰腺细胞 B.胰岛A细胞C.胰岛B细胞D.干细胞14.(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动物激素作用特点的是()A.微量、高效B.直接参与生命活动C.通过体液运输 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013秋•易门县校级期末)天气变冷时,在体内的分泌量不会增加的激素是()(1.5分)15.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激素16.(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C.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D.产生渴觉17.(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的是()A.免疫器官 B.免疫活性物质 C.下丘脑D.免疫细胞18.(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保卫人体抵御病原体攻击的第一道防线是()A.皮肤、黏膜B.吞噬细胞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19.(1.5分)(2013秋•儋州校级期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红细胞B.吞噬细胞 C.血小板D.淋巴细胞20.(1.5分)(2014秋•莆田校级期末)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 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21.(1.5分)(2014春•台江区校级期末)抗体的化学本质是()A.蛋白质B.脂质 C.糖类 D.核酸22.(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的功能的是()A.防卫功能 B.控制功能 C.监控功能 D.清除功能23.(1.5分)(2012•永州一模)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24.(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在胚芽鞘向光性实验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尖端下面的一段B.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胚芽鞘尖端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尖端下面的一段、尖端下面的一段、胚芽鞘尖端25.(1.5分)(2014•雁峰区校级学业考试)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26.(1.5分)(2015秋•姜堰市期中)下列能够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A.生长素B.乙烯 C.细胞分裂素D.生长激素27.(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下列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 B.吲哚乙酸 C.生长素D.2,4﹣D28.(1.5分)(2013•丰泽区校级学业考试)果树栽培中,剪去顶芽可促进侧芽发育,提高产量.其原理是()A.提高植株的呼吸速率B.增大侧芽生长素的浓度C.解除顶端优势 D.保持顶端优势29.(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下列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是()A.胚芽鞘的向光性B.根的向地性C.用生长素除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D.顶端优势30.(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高等植物的各个结构中,合成生长素甚微的是()A.芽B.嫩叶 C.成熟的叶片D.发育中的种子31.(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以下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鱼B.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C.一个蜂巢里的所有雄蜂 D.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32.(1.5分)(2010•湖南校级模拟)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C.迁入率和迁出率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33.(1.5分)(2014春•台江区校级期末)调查一片广阔草地上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C.取样器取样法 D.目测估计法34.(1.5分)(2015秋•桂林校级期中)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35.(1.5分)(2007秋•连云港期末)当某一种群生活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时,用来描述该情况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是()A.N t=Noλt B.值C.J型曲线D.S型曲线36.(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出环境容纳量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不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环境容纳量37.(1.5分)(2014秋•晋江市校级期末)在一段倒伏的树干上生活着蘑菇、苔藓、蚂蚁等,这些生物可组成一个()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38.(1.5分)(2013秋•榆阳区校级期末)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上长出了青霉,细菌与青霉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 B.互利共生 C.竞争 D.种内斗争39.(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下列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是()A.北极熊与海豹 B.人与蚊子C.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D.雪兔与猞猁40.(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光照、温度D.光照、食物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41.(16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反射弧有五部分组成,其中能产生兴奋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是,是,是.(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为;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电位差,产生了,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填结构名称)来传递的.42.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1)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2)图中可以看出,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增强依次是.(3)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43.(16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基础知识填空:(1)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在℃左右.(2)当人体内环境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细胞分泌的会增加,它与胰岛素相互.(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称为调节.(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称为调节.(5)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1.5分)(2015秋•漳州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A.血浆 B.组织液C.淋巴 D.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解答】解: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角度就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就是内环境,因此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而人体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都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不属于细胞外液.2.(1.5分)(2012秋•怀化期末)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水B.钙离子C.葡萄糖D.血红蛋白【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中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组成内环境的物质.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解答】解:A、水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钙离子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对于内环境概念和组成成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A.血浆和组织液 B.血浆和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 D.血浆、淋巴和组织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解答】解: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故其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明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4.(1.5分)(2012秋•隆回县期末)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简单,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只要考生了解并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1.5分)(2014秋•滕州市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内环境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的稳态就是保持其成分的恒定不变D.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解答】解:A、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内环境,A正确;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C、内环境的稳态是保持其成分的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C错误;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6.(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高等动物进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 B.反射弧C.神经冲动 D.兴奋【考点】反射的过程.【分析】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活动的进行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不完整即使有反应也不能称为反射.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反射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较小.7.(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如果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A.能缩手,感觉疼痛 B.不能缩手,感觉疼痛C.能缩手,无感觉D.不能缩手,无感觉【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解答】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因此,用针刺指尖,不能缩手,但能感觉疼痛.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8.(1.5分)(2014•大连模拟)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 B.神经节C.脊髓 D.小脑【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本题考查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具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解答】解: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人类为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具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要求对小脑、大脑皮层、脑干等的功能熟记,难度一般,9.(1.5分)(2012秋•顺德区期末)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有关的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依次是()A.大脑、脑干和小脑 B.大脑、小脑和脑干C.小脑、大脑和脑干 D.脑干、小脑和大脑【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解答】解:A、走路不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而非脑干,A错误;B、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正确;C、语无伦次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而非小脑,C错误;D、语无伦次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而非脑干,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受损时的症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本质是()A.酶B.激素 C.电信号D.神经递质【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含义.【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据此答题.【解答】解:A、酶具有催化作用,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B、激素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B错误;C、未兴奋部位的膜电位为内负外正,而兴奋部位的膜电位为内正外负,因此,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就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C正确;D、神经递质实现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突触的结构的是()A.突触间隙 B.突触小泡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考点】突触的结构.【分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人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形成突触.【解答】解: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结构,考查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注意突触小泡和突触小体不是突触的结构组成.12.(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是()A.单向传递 B.双向传递 C.随机传递 D.不定向传递【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突触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胰岛素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分泌的()A.胰腺细胞 B.胰岛A细胞C.胰岛B细胞D.干细胞【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2、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答】解: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的激素,它和胰高血糖素均由胰岛分泌,但分泌的细胞不同,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内分泌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一般.14.(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动物激素作用特点的是()A.微量、高效B.直接参与生命活动C.通过体液运输 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解答】解:A、微量、高效是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A错误;B、激素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B正确;C、通过体液运输是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C错误;D、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是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特点以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列表比较,明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并且识记各自的调节特点.(2013秋•易门县校级期末)天气变冷时,在体内的分泌量不会增加的激素是()(1.5分)15.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激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天气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进而增加产热量,A错误;B、寒冷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错误;C、寒冷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错误;D、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特别是促进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与体温调节无关,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激素,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功能,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解调节,另外注意体温调节中肾上腺素分泌量也增加.16.(1.5分)(2015秋•大庆校级期中)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C.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D.产生渴觉【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卷)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卷)

某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5小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遗传的基本规律不适用于①噬菌体②乳酸菌③酵母菌④蓝藻⑤食用菌A.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3.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B.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且带有全球性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D.物质循环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能量流动4.右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Y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dB.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b、c、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C.若Y表示鸽种群中的个体数,a、b、c、d表示不同生活区域中的四个鸽种群,则d种群被鹰攻击的成功率最大D.若Y表示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a的代谢能力最强5.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到某、等地属于就地保护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7.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20题,每题0.5分,21-60题,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2.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A.表现型B.基因型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结构3.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4.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A.24%,72% B.36%,64% C.57%,43% D.60%,40%5.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0.32%)、 X B Y(46%)、X b Y(4%),则在该地区X B和X 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8% B.8%、92% C.78%、92% D.92%、8%6.做植物杂交试验,选择试验材料的哪一项不适当()A 纯种B 相对性状明显C 选择当地易得到的D 选择多年生的7.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根本作用是()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B.使种群内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C.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D.种群间停止基因交流,各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8.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D.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9.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10.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A.优胜劣汰B.过度繁殖C.生殖隔离D.性状分离1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12.下列生理活动中,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是()A. 排尿和排便B. 呼吸中枢C. 心血管运动D. 谈虎色变13.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比例相当.若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A.对基因型的频率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型的频率C.会使隐性基因灭绝 D.会提高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4.已知某种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且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有()A N/4B N/8C N/16D 015.生物体内的核酸有两种:DNA和RNA,对于不同的生物,体内的两种核酸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在组成乳酸菌的细胞中含碱基A、U、C、G的核苷酸种类有()A. 8种B. 7种C. 4种D. 5种16.兴奋是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1.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胆固醇和磷脂同属脂质,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B.经测定,细胞中某化合物含硫,则一定是蛋白质C.DNA存在氢键,RNA中不存在氢键D.人体缺钙会导致骨骼肌抽搐【答案】D【考点定位】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名师点睛】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1)mRNA:信使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2)tRNA:转运RNA;功能: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3)rRNA:核糖体RNA;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2.关于生物体内一些重要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的ATP/ADP值上升,供能加快C.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需要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D.植物激素中的脱落酸可以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也可以促进细胞分裂【答案】C【解析】酶在细胞外也能起作用,A错误;剧烈运动时,肌细胞需消耗ATP,但消耗可迅速产生,故细胞中的ATP/ADP比值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基因的转录合成RNA,原料需要核糖核苷酸,翻译形成蛋白质,原料为氨基酸,C正确;细胞分裂素才能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

【考点定位】酶的特点、ATP的利用、植物激素的作用【名师点睛】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其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反之代谢缓慢,但生物体的抗逆性增强。

3.下列是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示意图或曲线,其中表示正确的是()【答案】C【考点定位】生命活动的调节【名师点睛】解答该题,关键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激素产生后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不同的激素都有自己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但范围有大有小,如甲状腺激素几乎对所有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淋巴液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3.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DNA B.葡萄糖C.CO2D.抗体4.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5.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的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7.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下丘脑B.骨髓 C.大脑 D.垂体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9.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10.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D.下丘脑和下丘脑11.人在寒冷环境下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能产生体温调节的一系列反应.下列情况不属于生理性体温调节的是()A.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B.汗腺分泌减少C.肌肉和肝脏等器官的产热增加D.人在严寒中穿着许多衣服12.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 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13.感冒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人体发烧、打喷嚏等.人体内对付被病毒感染细胞并导致其裂解死亡的免疫细胞是()A.浆细胞B.吞噬细胞 C.记忆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14.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抗体 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15.如图所示,a、b、c、d四个琼脂块中,a、c含生长素,下列不生长的胚芽鞘是()16.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17.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射引起了()A.呼吸作用加强 B.蒸腾速度加快C.光合作用增强 D.生长素分布不均匀18.一般在幼果生长时期,含量最低的植物激素是()A.乙烯 B.赤霉素C.生长素D.细胞分裂素19.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B.微量C.由植物体内合成D.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20.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促进细胞数目增加和促进细胞体积增加各是下列哪些激素的作用()①乙烯②赤霉素③脱落酸④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④,②⑤ D.①,①⑤21.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B.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D.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22.一年蓬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在一块弃耕的正方形荒地上调查该种群的密度时,通常需要选择多个大小相等的样方,然后再对该植物进行计数,即可获得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选择样方的正确方法是()A.在正方形荒地的对角线上等距离选择样方B.在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C.在该植物稀疏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D.分别在该植物集中和均匀的地方选择样方2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以改变演替速度24.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来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 C.年龄组成 D.出生率25.下列关于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26.下列四种群落类型中,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A.热带雨林 B.草原 C.荒漠 D.苔原27.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有分层现象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分布有差异D.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28.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A.生态系统 B.种群 C.生物群落 D.食物网29.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D.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30.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31.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草﹣→兔﹣→狼﹣→细菌B.阳光﹣→草﹣→兔﹣→狼C.昆虫﹣→蛇﹣→鹰D.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32.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是能量循环流动的载体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C.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D.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33.下列各项中,能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是()A.能量是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B.大部分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C.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比上一营养级多D.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要通过呼吸消耗一部分能量3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的单向性是因为动物的食性一般不能逆转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C.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供应就可以长期维持正常功能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物的呼吸消耗和资源利用率不高35.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渠道的正确图解是()A.36.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花香引蝶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雄鸟的“求偶炫耀”37.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什么之间?()A.种群与种群B.种群内部各个体C.生物与环境D.以上三项都对38.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某种群中存在着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同种生物个体B.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39.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异化作用40.以下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荒漠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苔原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二、非选择题(20分)41.(11分)(2015秋•黑龙江校级期中)甲图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模式示意图,乙图为突触的模式图.(1)若甲图A模式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其分泌物直接受垂体分泌的的影响,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反过来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2)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引起激素分泌增加.(3)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分别是,.(4)C模式中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可用乙图表示,在该结构中,信息的传递是的(双向或单向),因为⑤中的只能由释放,作用于.42.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2)该食物网中可属于第五营养级的生物是.(3)一定量的草,能使猫头鹰获得最多能量的两条食物链分别是、.(4)从生态因素角度分析,该食物网中蛇与猫头鹰的关系是.(5)在“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猫头鹰群体有机物增加1kg,按理论上计算,至少要消耗草 kg.(6)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淋巴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体液的概念,组成和含量的考查.体液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人体体液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解答】解:A、人体体液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A正确;B、细胞外液只占人体体液的,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B错误;C、血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C错误;D、淋巴液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体液的组成和含量,细胞外液的组成,对人体体液的组成和含量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C选项往往从主观出发,认为血液的含量最多.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解答】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过氧化氢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成分和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DNA B.葡萄糖C.CO2D.抗体【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据此答题.【解答】解:A、DNA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A错误;B、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正确;C、CO2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弃物,需通过血液运输,可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D、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4.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A、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A错误;B、血浆不能进入淋巴,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B错误;C、该图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C正确;D、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D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5.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的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二者是等渗溶液.【解答】解: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二者是等渗溶液,能够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否则,就会引起细胞失水而变形或破裂,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强化学生对人体维持渗透压温度的方法及意义,提高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能力.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C、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C正确;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A.【点评】题考查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下丘脑B.骨髓 C.大脑 D.垂体【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脑干:维持呼吸等.【解答】解:1、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中枢,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使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状态,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该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A 错误;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正确;C、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与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性抑制没有关系,C错误;D、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不是使神经元持抑制的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方向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机理,不同神经递质的作用不同,分析题干信息明确该神经递质的作用和该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的作用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9.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有关知识.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解答】解:人体进食后,因为糖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呈升高趋势,此时,胰岛B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同时胰岛素会抑制胰岛A细胞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所减少,以维持血糖的平衡,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人体血糖平衡的两种重要激素,相互拮抗,在准确理解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的基础上,解答本题并没有太大的困难.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血糖将会从尿中排出,出现糖尿病.10.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D.下丘脑和下丘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解答】解: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一般不会出错,在本题的基础上可对下丘脑的功能作适当的总结: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11.人在寒冷环境下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能产生体温调节的一系列反应.下列情况不属于生理性体温调节的是()A.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B.汗腺分泌减少C.肌肉和肝脏等器官的产热增加D.人在严寒中穿着许多衣服【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散热;(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解答】解:A、寒冷条件下,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属于生理性体温调节,A正确;B、寒冷条件下,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属于生理性体温调节,B正确;C、寒冷条件下,肌肉和肝脏等器官的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属于生理性体温调节,C正确;D、人在严寒中穿着许多衣服,以减少散热,属于物理措施,不属于生理学体温调节,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要求考生掌握体温调节的原理,识记人体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 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其中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解答】解:A、吞噬细胞能吞噬和处理抗原,但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B、靶细胞是抗原所在的宿主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C、T细胞能分泌产生淋巴因子,但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D、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明确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分泌产生,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13.感冒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人体发烧、打喷嚏等.人体内对付被病毒感染细胞并导致其裂解死亡的免疫细胞是()A.浆细胞B.吞噬细胞 C.记忆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分析】1、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为靶细胞.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道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A.支原体、乳酸菌、蓝藻B.发菜、酵母菌、蓝藻C.衣原体、大肠杆菌、变形虫D.衣藻、草履虫、裸藻【答案】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辨别技巧(1)原核生物种类较少,仅有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等。

蓝藻包括颤藻、念珠藻、发菜等。

(2)带有菌字的生物不一定是细菌: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

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

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3)带藻字的植物中,蓝藻(如色球藻、念珠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

(4)草履虫、变形虫和疟原虫等原生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2.“细胞学说”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创立的最重要的意义是A.揭示了形形色色生物界中各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揭示了一切细胞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C.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D.揭示了组成动植物细胞的具体结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可以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故C正确。

细胞学说说明的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不是所有各种生物,故A错误。

也不是说所有细胞都具有生命活力,故B错误。

没有说明具体结构,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细胞学说(1)意义: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高二生物上期中-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上期中-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案涂到答题卡上.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60分)1.诱变育种是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诱变育种( )A.使生物进行对人有利的突变B.按计划定向改良,有利变异稳定C.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D.以上表述均正确2.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②③④3.下列变异属可遗传变异的是( )①玉米单株自交后代出现白化苗,后代仍白化②由于水肥充足,玉米的穗大粒多③四倍体西瓜的产生④豌豆的黄皱和绿圆新类型的出现⑤旧社会妇女缠足而产生的“小脚”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4.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的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化5.某株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株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发育出完整的植株.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株的( )A.茎尖B.子房壁C.叶片D.花粉粒6.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是( )A.染色体变异B.自然突变C.诱变育种D.基因重组7.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8.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新品种中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9.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欲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育种方法是( )A.人工诱变育种B.基因工程育种C.单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10.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1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12.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以采取哪项实验措施( )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体B.向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小狗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C.用碘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D.用甲状腺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13.萝卜与甘蓝杂交得到的种子一般是不育的,偶尔发现有可育的种子,其可育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B.染色体数目变异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重组14.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B.体温升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C.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舒张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某些腺体活动具有调节功能15.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6.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甲状腺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素D.促性腺激素17.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 )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C.使体内产生抗原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18.小明因患重感冒而出现高烧,在一昼夜中体温持续维持在39℃左右,则小明在这一昼夜中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是( )A.基本相等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不能确定19.手偶然碰到针尖时产生的反应时( )A.痛和缩手同时出现B.先感觉到痛,接着缩手C.先缩手,接着感觉到痛D.无法确定先后顺序20.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是几周以后,这个移植的肾脏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在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A.病原体B.吞噬体C.抗原 D.抗体21.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 ) 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神经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原、丙酮酸22.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23.如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述是( )A.3和5中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C.3和5可以相互渗透D.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324.关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都与下丘脑有关B.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C.寒冷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激素也随之增加D.血糖低于正常值时,肝糖原、肌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入血25.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26.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分子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2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28.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29.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30.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31.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32.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手上会出现牛痘脓包,但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这种免疫物质的产生,参与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B.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C.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D.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3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不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34.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35.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36.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37.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A.不动B.向左摆C.向右摆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38.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②③④⑤39.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40.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二、非选择题(请将合适的答案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共40分)41.1979年,科学家将鼠体内的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胰岛素的前体物质胰岛素原.如图所示,请根据下图回答:(1)图中2、5、3、7表示通过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获得__________的过程.(2)图中3代表__________,在它的作用下将目的基因和质粒切成黏性末端.(3)经9__________的作用将7、6“缝合”形成8重组DNA分子.8往往含有__________基因,以便将来检测.(4)图中10表示将重组DNA分子导入__________的过程.(5)如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发现了胰岛素原,说明成功导入了__________,并使之完成了表达过程.42.图为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中写字母,在“横线”上写文字内容)(1)图中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C]中的红细胞中O2进入[A]内被利用,需要经过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____,但机体能通过__________调节方式,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3)某人严重营养不良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__________]渗透压下降,从而使[__________]含量增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4)人体水盐调节的中枢是__________,渴觉形成于__________.A.脊髓B.大脑皮层C.下丘脑D.脑干.43.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TRH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__________.(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_______,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__调节.44.(16分)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 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图表示HIV侵染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请回答:(1)图中①表示病毒正侵染__________淋巴细胞.进入寄主细胞的是病毒的__________.(2)下列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名称是:②__________ ④__________其中,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3)HIV的变异速度快,HIV有很多种变异株,从而使研究HIV疫苗困难重重,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AIDS的三个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__________传播.(4)在HIV侵染人体过程中,对HIV不能特异性识别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细胞.(5)以下行为可以传染AIDS的是__________.A.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B.与艾滋病患者拥抱、握手C.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D.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45.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为1%.一对表现型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儿子和正常女儿格格.(1)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性遗传病.(2)格格与一正常男性婚配,预计生一个白化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案涂到答题卡上.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60分)1.诱变育种是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诱变育种( )A.使生物进行对人有利的突变B.按计划定向改良,有利变异稳定C.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D.以上表述均正确【考点】诱变育种.【分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常用方法是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以及作物空间技术育种;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改良生物性状;缺点是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解答】解:A、基因突变具有是多害少利性,则诱变育种不一定对人有利,A错误;B、诱变育种可以提高变异频率,但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C、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改良生物性状,C正确;D、AB选项错误,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抓住基因突变的特点即可排除AB两个选项,属于容易题.2.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②③④【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可应用与诱变育种,如太空育种;基因重组可应用于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染色体变异可应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解答】解:①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①正确;②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②正确;③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③错误;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④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及其意义、育种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过程、优点和缺点,能判断各育种方法的原理;其次还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概念及原理.3.下列变异属可遗传变异的是( )①玉米单株自交后代出现白化苗,后代仍白化②由于水肥充足,玉米的穗大粒多③四倍体西瓜的产生④豌豆的黄皱和绿圆新类型的出现⑤旧社会妇女缠足而产生的“小脚”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解答】解:①玉米单株自交后代出现白化苗,后代仍白化,这是由于玉米发生隐性突变产生了杂合子,然后自交出现隐性纯合体,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①正确;②由于水肥充足,玉米的穗大粒多,这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②错误;③四倍体西瓜的产生是利用二倍体染色体加倍获得的,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变异,③正确;④豌豆的黄皱和绿圆新类型的出现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④正确;⑤旧社会妇女缠足而产生的“小脚”是由于认为原因造成的,属于不可遗传变异,⑤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变异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识记可遗传变异的三个类型.4.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的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化【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1、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而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解答】解:A、基因重组属于生物变异的来源,但不是根本来源,A错误;B、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正确;C、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生物变异的来源,但不是根本来源,C错误;D、染色体数目变化属于生物变异的来源,但不是根本来源,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基因突变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识记基因突变的特征及意义,明确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5.某株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株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发育出完整的植株.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株的( )A.茎尖B.子房壁C.叶片D.花粉粒【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分析】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植物组织培养就是无性生殖中的一种.植物的芽、茎尖或根尖的组织细胞一般没有病毒积累,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全能性程度高,分化程度相对较低,容易脱分化,因此可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解答】解:A、茎尖一般没有病毒积累,分裂能力强,可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A正确;B、子房壁细胞属于体细胞,可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B正确;C、叶片细胞属于体细胞,可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C正确;D、花粉粒是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因而不一定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分为分裂生殖(细菌及原生生物)、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等)、孢子生殖(蕨类等)、营养生殖(草莓匍匐茎等),具有缩短植物生长周期,保留母本优良性状的作用.6.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是( )A.染色体变异B.自然突变 C.诱变育种 D.基因重组【考点】诱变育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1、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3、生物因素,如肝炎病毒等.【解答】解: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所以没有染色体变异;原核生物不进行有性生殖,没有基因重组,所以其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种变异是人工诱变,属于诱变育种.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还要掌握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7.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和理化性质的考查,内环境即是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反射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解答】解: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在消化道中进行,不再内环境中进行,A错误;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和对各种生化反应场所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8.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新品种中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可用于诱变育种.(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染色体变异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解答】解:(1)水稻的糯性是基因突变产生的;(2)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产物,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3)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属于杂交育种,而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选:D.。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时间:9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2.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 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C. 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D. a中的细胞种类最多3.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4.下列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5.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摄入弱碱水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上升C.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6.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A.S区 B.脊髓 C.H区 D.V区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方法,破坏了害虫的年龄结构C.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9.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10.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总结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总结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时间: 90 分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60 分)1.以下对于内环境稳态的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其各样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 B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C.稳态的形成有很多器官、系统参加 D .人体调理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2.如图中 a、 b、 c 分别表示 3 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 3 种液体之间的互相关系。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a 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 b 中有的细胞不用耗氧气C. c 含有激素和消化酶D. a 中的细胞种类最多3.以下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4.以下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响是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联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②⑤⑥ C .①③④D .①③⑥5.以下对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摄取弱碱水会致使血浆pH 明显上涨C.若内环境稳态不可以保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遇到威迫D.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6.在一同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可以说话但能听懂他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A.S区B.脊髓C.H区D.V区7.以下对于反射和反射弧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构造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只需有完好的反射弧,必定出现反射活动B .反射活动一定经过反射弧来达成D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好相同的8.以下对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胰岛素一般是从头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取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戮虫的方法,损坏了害虫的年纪构造C.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理属于激素的分级调理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考证了然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理有关,而与神经调理没关9.以下有关糖代谢及其调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胰岛 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使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使①、③过程C.胰岛 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使④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10.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50分)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CO2、O2 B.糖原、呼吸氧化酶 C.C6H12O6、尿素 D.H2O、Na+2. 如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B处的O2到达③内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C.①和④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了内环境3.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4. 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①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②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③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④ 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⑤动物不都是消费者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5. 如图为测定A、B为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C.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6.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7. 经实验检测出某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结论之一是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D.高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低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8. 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效果相同的一组是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茎的向光性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扦插生根9.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10.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要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放置盖玻片11.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12. 对于胚芽鞘而言,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一段13.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A.地衣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 C.苔藓阶段 D.森林阶段14.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抗体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15.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 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16.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17. 下列结构中存在突触的是①一个神经元内②脊髓③大脑皮层④树突轴突⑤轴突胞体A.②③⑤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②③④18. 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A.T细胞 B.B细胞 C.吞噬细胞 D.造血干细胞19. 下列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的实质是过敏原再次与组织细胞特别是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B.器官移植中,器官植入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是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所产生的反应C.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发病时免疫系统成为抗原D.自身免疫反应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自身成分成为抗原20.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C.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D.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21. 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22. 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

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胚胎干细胞含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23.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24.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25. 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传输信息的几种方式,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性激素传输信息的方式依次是A.1、2、3 B.4、2、3 C.4、1、3 D.4、2、126.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不相符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B.T细胞浓度——HIV浓度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27. 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

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B.细胞Y的增殖能力大于XC.细胞X与Y的RNA不完全相同D.物质甲为淋巴因子28. 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⑦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③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⑤、⑥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D.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会出现低血糖29. 大脑皮层在神经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密切相关B.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C.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30. 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 B.吲哚乙酸 C.赤霉素 D.2,4-D31.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②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3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且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以不再设置空白对照D.植物激素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33.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杨树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34.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35.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 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36. 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

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10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4年种群数量最大B.2~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D.第8年种群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37.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鱼在此生态系统中呈“J”形增长B.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C.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38.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 D.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39.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年龄组成B.基因频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D.种群密度40. 促进番茄果实发育的激素是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41.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C.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果实D.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植物,可使植株增高42. 下图表示猕猴桃果实采摘后乙烯释放速率和硬度的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