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信用与商业信用制度之构建

合集下载

构建商业信用信息系统的探讨

构建商业信用信息系统的探讨
诉。
个美与情的执 着的追求者。不满现状 ,
女性 , 有各 自美 的追求 、 爱的 向往 、 的憧 情
憬 , 内 容 和 实 质 有 所 不 同 , 都 是 为 了 虽 但 美 好 的前 景 而 奋 斗 着 , 且 都 表 现 得 热 烈 并 而执着 , 这就 是 震 颤 在 这 些 女 性 灵 魂 深 处
法 拥 有 完 备 的商 业 信 用 信 息 , 息 的缺 乏 信
为全社会 的信用建 设带来 了消 极影响; 另

方面 , 导致行政机 构在商业信用的监管
上 缺 乏 信 息 参 考 , 企业 在 经 营 过 程 中很 让
难把握商务对象 的信用状况 。 从现状 来看, 国的信用 监管仍然不 我
市场风 险的能力较 弱,内部财务制度、 财
务 管 理 不够 规 范 , 技 术创 新 不 足 等 因 素 ,
文 对商业 信用 的定 义是指 工商企业 之 间 在买卖商 品时 ,以商品形式提供 的信用 。 其主要形式是商 品赊销 、 收货款和商业 预
汇 票 。 业 信 用 在 商 品 经济 中起 着 润 滑 生 商 产 和 流 通 的 作 用 , 是 其 他 信 用 形 式 所 不 这
完 善 , 关 失信 的 问题 层 出不 穷 。 加 上 我 有
国企业 自身 的特 点 , 规模 普遍偏 小 , 御 抵
1商 业 信 用 的 内容 及 作 用 . 现 行 社 会 对 商 业 信 用 有 多种 解 释 , 本 信 用 道 德 规 范 , 国 的 商业 信 用 管 理 基 础 我 与 西 方 发 达 国家 相 比 ,就 显 得 有 些 薄 弱 , 其 主 要 表 现为 : 21 业 作 为 国 民经 济 最 基 本 的 “ .企 细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构建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构建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 20XX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资本协议第二稿。

这一文件是在199g年6月公布的文件基础上广泛吸收多方意见后形成的,此件再次征询意见后,将于今年不久正式公布,世界各国银行在经过三年的过渡期后,将于20XX年全面实施,从而完全取代1988牢的巴塞尔协议 (广义上也包括1996年初的补充规定)。

如果说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是当时国际金融风险环境下世界各国银行所遵循的“神圣条约”,那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则是新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各国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最新法则,其最终形成和实施必然会对全球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20XX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形成及其特点随着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的浪潮,金融领域的竞争尤其是国际跨国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银行的业务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

1988年巴塞尔协议因其本身的缺陷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

针对上述协议的不足之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际上大型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模型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巴塞尔委员会于1998年开始着手制定新协议,并于1999年6月公布了新协议征求意见稿。

在综合了各方的意见并经过深入讨论后,巴塞尔委员会于20XX年1月公布了新资本协议草案,继续征求意见。

此后,巴塞尔委员会将于今年正式公布新协议的正式稿,并预定于20XX年正式开始实施。

巴塞尔新协议草案以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为三大支柱,其中又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

巴塞尔委员会指出银行面对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其它风险(包括利率、操作、法律风险等)。

新协议将明确涵盖这三种风险,希望建立一个全面的方法来确定风险,以此来加强金融系统安全和稳固,促进银行间竞争。

新协议的主要特点有:(一)坚持1988年巴塞尔协议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并有了进一步完善1、更为灵活的风险衡量方式。

为了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银行风险状况,在20XX年的新资本协议框架中,巴塞尔委员会放弃了1988年巴塞尔协议中单一化的监管框架(one—size—fits—all framework),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银行和监管当局可以根据业务的复杂程度、本身的风险管理水平等灵活选择使用。

论我国商业信誉制度的构建

论我国商业信誉制度的构建

论我国商业信誉制度的构建摘要:商业信誉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从根本上看,它是诚实信用原则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

在我国当下的经济环境中,由于缺乏相应有效的制度性制约和规范,使得商业信誉的确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表征。

因此,如何构建我国的商业信誉制度至关重要。

关键词:商业信誉制度构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和我国与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我国商业信誉制度的构建也迫切的呈现出来。

无论是从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来说,商业信誉制度都进一步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其对我国在国际市场经济竞争中能否处于一个比较有力的地位至关重要。

一、商业信誉的基本概述对于信誉的理解,学界有多种学说和观点。

王利明认为:信用是在社会上对与经济能力相应的经济评价。

而张俊浩则认为:信用应指一般人对于当事人自我经济评价的信赖性,亦称信誉。

杨立新认为:信用是指民事主体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的信赖与评价。

本文认为:商业信誉就是商事主体在商业交往过程中获得的社会对其行为的信赖与评价。

从商业信誉的价值分析,由于商业信誉是商事主体所获得的积极评价,因此其一旦获得便具有不可转让性,并且能够为其带来经济利益。

但是一旦发生是有损商业信誉的事实时,其又具有不稳定性,社会主体极易对其商业信誉作出完全不同于前的评价,并且进一步影响其经济利益。

二、我国商业信誉缺失的现状(一)商事主体之间相互缺乏必要的商业信誉。

这点集中体现在商事主体之间相互拖欠款项,或者利用欺诈履行合约等情形。

据统计,1989年底全国企业间相互拖欠的三角债总额约1240亿元,1991年增加到2000亿元,1994年增加到7000亿元。

并且,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不重承诺、违约随意。

虽然合同是反映双方当事人自由意志的产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双方可以随意违约。

由于双方当事人均会考虑到通过违约责任的方式追究对方当事人的责任的成本问题,因此很多情况下,并不愿意通过诉讼的方式追究对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民法1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部分参考论著

民法1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部分参考论著

民法1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参考论著: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唐勇:《等价有偿不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刘燕:《等价有偿原则的计算——三联重组郑百文的成本分析》,《中外法学》2001,(3)王利明:《关于诚信的法学思考》,《人大学报》,2002,(5)徐国栋:《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以罗马法为原则》,《中国社会科学》,2001(6)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二题》,《法学研究》,2002,(4)邴玉阶:《论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学术交流》,2001,(3)王洛忠:《试论新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行政与法》,2001,(1)刁胜先:《中西诚实信用原则的比较研究概念》,《甘肃社会科学》,2001,(4)王晓林:《最大诚信原则存否辩》,《当代法学》,2001,(3)炎白:《“善良家父”与诚实信用》,《比较法研究》,2001,(1)李凌燕:《消费信用法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

余辉:《论美国的信用立法——兼论我国信用法律体系的建立》,《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何勤华,法律出版社,2002。

北京市司法局:《诚信与法治》,工商出版社,2002。

陈春萍:《论现代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求索》,2003,(1)郑雅方:《论诚实信用原则》,《当代法学》,2003,(8)江平:《四面八方说诚信——“律师与诚信”专题讲座》,《中国律师》,2003,(8)冯果:《由封闭走向公开——关于商事信用的若干理论思考》,《吉大学报》,2003,(1)王晓云:《关于保险信用问题的探讨》,《社会科学辑刊》,2003,(2)谢林林:《信用缺失对我国民营企业投资的制约与影响分析》,《学术研究》,2003,(4)于莹:《信用问题的法律分析及调整——以合同法为中心之探讨》,《法学评论》,2003,(4)覃有土等:《论商业信用与商业信用制度之构建》,《法商研究》,2003,(2)张继荣:《为行政诚信立法》,《中州学刊》,2003,(2)黄澄:《从“吓跑新娘的新房”——案谈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经济与法》,2001,(1)。

《资本论》商业信用理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资本论》商业信用理论与我国进出口企业商业信用建

《资本论》商业信用理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资本论》商业信用理论与我国进出口企业商业信用建

要到约定的时间由购人者支付 ;
上 的 竞争 力 较 弱 ,这 种 情 况 下 ,我 国进 参 与 国际 贸 易 ,必 须 构 建 完 善 的 商业 信
( )这 种信 用 是 职 能 资 本 家之 间相 出 口企业 的偿 债 能 力必 然 较 弱 ,商业 信 用 体 系 ,以 此来 增 强 抵 御 市 场 风 险 的能 2 互 提 供 的信 用 ,其 债 权人 和债 务 人 都是 用 的基 础 十分 脆弱 。 只能 资 本 家 ; 力 ,扩 大 投 融 资 渠道 ,保 持 持续 的发 展
3 我 国进 出 口企业 部 分从 业 人 员素 能力 。结 合 《 . 资本 论 》商 业 信用 理 论 启
( 3)商 业信 用 的扩 展 与 收 缩 和 生产 质低 下 。我 国 进 出 口企 业 多 数 是 规模 不 示 ,中国进出 口企业商业信用体系的构 的扩 大 与 收 缩 一 般 意 义上 是 同 步 的 ,其 大 的 中小 型企 业 , 业 人员 的 素质 偏低 。 从 主要 表 现是 , 在经 济 周期 的 繁 荣 阶段 , 生 建对 策 包 含 进 出 口企 业 内 部 和 企业 外 部

1 强 化企 业 内部 商业 信 用 管理 。 .要 方面 , 设立 专 门 的商业 信 用 管理 部 门 ,
二 、 国进 出 口企业 商 业信 用的 现状 企业 的 内部 信 用 管理 ,提 高 内部 信用 管 专 门负 责 企 业 的 商业 信 用 管 理 ;另一 方 我
我 国进 出 口企业 商 业 信 用 现状 主要 理水 平 , 是从 表 面上 去 改变 结 算方 式 , 面 ,逐步建立起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避 而
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企业在 国际市场中的活跃,信用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 ,商业信用对企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现代信用形式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在规模上、范围上、期限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两者的关系可做如下理解:(1)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历史上商业信用产生在先,它直接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相关联,直接为生产和交换服务。

企业在购销过程中,彼此之间如果能够通过商业信用直接融通所需资金,就不一定依赖于银行。

(2)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行信用。

资本主义的银行信用体系,正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

(3)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

因为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都有一定期限,当商业票据未到期而持票人又急需现金时,持票人可到银行办理票据贴现,及时取得急需的现金,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

由于银行办理的以商业票据为对象的贷款业务,如商业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使商业票据及时兑现,商业信用得到进一步发展。

(4)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具特点,各有独特的作用。

二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而不存在互相取代的问题。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两种信用形式促进经济发展。

二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答:1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定义:(也可以按照上面的名词解释多写一点!)① 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直接为生产服务。

②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2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① 商业信用的发展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商业信用工具需要银行信用工具来替代。

论经济信用建设中的制度建设

论经济信用建设中的制度建设
◇ 财 经纵 横
论 经 济信 用 建 设 中的 制度 建 设
◎文/ 慧 刘
市 场 经 济 社 会 本 质 上 是 一 个 信 用 社 首 先 , 用 是 人 类 个体 的 一 种 心 理 现 信 象 , 的 心理 学 特 征 是信 任 和 安 全 感 。 当 它
我们 说 某 人 “ 讲 信 用 ” , 思是 这 个 人 不 时 意
大 障 碍 。 企业 在经 济 活 动 中 的 假 冒伪 劣 、 坑 蒙 拐 骗 、逃 避 债 务 等 问题 时 有 发 生 : 证
券 市 场 上 的弄 虚 作 假 、 大 肆 固钱 盛 行 上
o Tu to f rs 这种 “ 信任 结 构 ” 以是 “ 殊 主 可 特
义 ” , 可 以是 “ 遍 主 义 ” U i ra— 的 也 普 ( n es l v
银 广 夏 事 件 、 田股 份 事 件 、 金 黑 幕 等 I ) 。 两 者 的 区 别在 于前 者是 “ 借 与 蓝 基 s 的 m 凭 无 不 体 现 市 场 信用 的严 重 缺 失 , 致 以 素 行 为 者 之 属 性 的 特 殊 关 系 而 认 定 对 象 身 以 有 中 国经 济 学 道 德 良 心 之 称 的 经 济 学 家
金 融 机 构 的银 行 在社 会 信 用 中担 当着 特 殊
的地 位 。 对 一 个 社 会 的 信 用 而 言 , 观 条 微
不值 得 信 任 , 融 机 构 发 放 信 用 贷 款 ” 金 非 时 , 要 表 现 便 是 人 们 在 “ 用 活 动 ” 失 主 信 中
去 了安全 感 。
吴 敬 琏 先 生 为 代 表 的 一 批 经 济 学 者 提 倡 上 的 价值 之 上 的 , 而 后 者 却 是 独 立 于 此 种 关 系 之 上 的 。 两 者 既 存 在 矛 盾 , 相 互 也

浅谈商事信用法律系统的构建

浅谈商事信用法律系统的构建

竞争上人为地处于劣势地位, 而且在心理上和民 族情结上也诱发了其虚假注册、 抽逃资本等不诚 信行为的发生。 (二) 商事主体不良 信用记录、 查询制度没有
建立 我们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目 前还 没有建立起这种信用记录和查询制度。因此, 商 事经营者难以通过有效途径去了解交易相对人的
右的 是关于“ 业信 间 提案 企 用” 题的。 [I]
中圈分类号:D913 .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 一 : 7142(2006)03 一 一 328 04
一、 商事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的孟要因素
(一)商事信用缺失在我国商事活动中的主要
表现形式
有的企业不遵守合同, 以投机性的态度对待 交易活动, 言而无信, 甚至利用合同进行欺诈;利 用假冒伪劣商品等手段进行商业欺诈;虚假出资、 抽逃资金、 做假帐、 搞假破产;企业内部缺少基本 的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间资金相互拖欠,三角 “ 债”“ 、多角债” 问题突出;交易方式从信用结算方 式向现金交易、 货易货方式退化;以 以 各种方式隐 瞒利润、 偷逃税金和逃废债务;大量银行贷款逾期 不还, 成为呆帐、 死帐;银行卡纷乱, 信用卡使用很 受限制, 个人支票无法推行;上市公司业绩操纵问 题, 造假帐盛行;虚假广告间题突出, 特别是药品、 保健品、 医疗服务、 商品房等方面的虚假最为消费 者所反感;知识产权侵权, 假冒知名商标、 知名商 品特有的包装装演等问题严重。社会层面上, 坑 蒙拐骗层出不穷, 以至于“ 权力部门化、 部门利益 化、 利益物质化、 物质个人化” 。 (二)商事信用缺失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
第 6 卷第 3 期
2006 年 9 月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M l urgical Pr fessional Technology Col ege etal o l

商业伦理试卷题

商业伦理试卷题

商业伦理试卷题全国2005年7月自学考试《商业伦理导论》试题(整理:张国靖/电话:)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伦理”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在于【】A.它包含了人自身各种潜质潜能的全面发展B.它包含了好坏善恶的价值标准C.它包含了天、人、物的和谐相处D.它包含了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事实2.在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与要求中,构成平等交换的先决条件的是【】A.生产要素商品化B.追求利益最大化C.产权关系独立化D.企业行为契约化3.伦理意义上的权利与义务来源于【】A.权力B.权利C.义务D. 权利与义务4.一个人的长期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是【】A.主体道德本质B.品德C.人格D.道德意志5.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多少的时候,信用交易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市场经济的主导经济形式【】商业伦理导论A.1000美元B.2000美元C. 3000美元D.4000美元6.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之所以流传至今,是由于它道出了企业营销道德的一个原则,即【】A. 公平竞争B. 互利与合作C. 优质服务D. 集体主义7.企业价值观的中心内容是【】A.道德善恶观B.企业伦理观C.社会责任观D.企业决策观8.“树立‘共生’理埝,共建美好家园”,这是【】A. 部门关系构建的基点B. 直接利益相关者公共关系构建的基点C. 间接利益相关者公共关系构建的基点D. 现代公共关系构建的基点9.世界市场最终完备是在【】A.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B.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C.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D.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10.跨国公司以东道国的市场需求为基点,进行一系列的产品推广、价格制定、渠道扩张、广告促销等经营活动,这一策略属于【】A. 利益本土化B. 采购本土化C. 人员本土化D. 营销本土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电商平台的信用体系与信任建立

电商平台的信用体系与信任建立

电商平台的信用体系与信任建立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现代化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商平台的信用体系和信任建设,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电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电商企业发展之本。

1. 电商平台信用体系的构建信用体系是指建立在商业活动信用评价、信用风险管理等基础之上的一套综合性制度。

在电商平台上,建设可靠的信用体系可以提高买家信任感,降低交易风险,促进交易安全。

为此,电商平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信用体系。

1.1 用户评价机制用户评价机制是电商平台最基础的信用体系。

在该机制中,用户可以匿名地对商家进行评价。

这样一来,买家可以根据实际的购物经历来评价商家的信用情况,商家的服务和产品质量也会得到及时的反馈,促进商家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1.2 订单评价系统订单评价系统是电商平台用来确认交易完成情况的信用评价体系。

在该机制中,买家在交易完成后可以对商品和服务进行评价,对于有高评分的商家,电商平台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推荐,从而在消费者中建立起该商家的口碑,提高商家的信用度。

1.3 消费者保障体系消费者保障体系是用来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制度。

尽管买家和商家在交易中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电商平台可以通过建立消费者保障体系来减小风险。

该体系包括货物追踪、虚假交易监测等不同方式,以确保买家能够安全交易,在消费者保障体系的支持下获得高质量的服务。

2. 电商平台信任建设信任是电商平台存在的根本。

打造信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电商平台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信任。

2.1 信息透明电商平台应该向用户公开的信息非常多,这些信息包括商家的认证信息、信用评价、收货地址等等,以及平台运营的规则和政策。

这些信息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都非常重要,电商平台通过公开这些信息将增加平台的信任度,也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商家进入。

2.2 安全保障在用户交易过程中,安全非常重要。

电商平台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措施,比如安全支付、平台资金监管等,防止交易造假、被骗等情况发生。

第二章_信用和信用制度

第二章_信用和信用制度
25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规模和数量上的局限性。 规模和数量上的局限性。
信用规模受商品交易规模限制,生产企业不可能超出自己 拥有的商品量提供商业信用
方向上的局限性。 方向上的局限性。
通常只能由卖方提供给买方。
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 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
取决于卖方掌握的信用需求者支付能力的信息,信息不足, 商业信用不会发生。
26
信用期限的局限性。 信用期限的局限性。 受企业生产周期的限制,且期限较短,只能解 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 商业信用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是企业间自愿发生的,有盲目无序及 自发性。需要管理和引导,防止虚假的繁荣。
27
商业信用筹资
商业信用筹资是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行为。 商业信用筹资的基本方法
22
第二节 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
一、信用制度概述
信用制度是指保护和约束信用主体行为有序运行的 法律规范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 信用制度能减少经济活动和联系中的不确定性。 信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规范和约束经济主体的交易 行为。 信用制度构成以经济交往为基础的社会“信任结构”。
23
二、信用的主要形式
10
货币借贷(monetary credit) 货币借贷(monetary 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 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
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 ☆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 货币借贷克服了实物借贷的局限性, ☆货币借贷克服了实物借贷的局限性,使借贷更 为便利和灵活. 为便利和灵活. 货币借贷的出现, ☆货币借贷的出现,使货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 立的经济范畴, 结合日益紧密.从此以后, 立的经济范畴, 结合日益紧密.从此以后,货币 与信用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与信用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商业信用的名词解释

商业信用的名词解释

商业信用的名词解释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以及商业实体之间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信誉和信任关系。

商业信用可以在买卖、金融、合作等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商业信用是基于准时履约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双方的权益和利益得到保护。

商业信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付款信用: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供应商支付货款或服务费用的能力和意愿。

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准时支付款项,就能够积累良好的付款信用,这样在今后的交易中就更容易获得信任和优惠条件。

2. 交货信用:指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交付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一个供应商如果能够按时、按量、按质地履约,就能够树立良好的交货信用,这有助于获得更多的订单和合作机会。

3. 合作信用:指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合作过程中遵守合作协议、保守商业机密、诚实守信的意愿和能力。

一个企业如果具备良好的合作信用,就能够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中建立稳定、持久的伙伴关系,共同发展。

4. 信用评级:指金融机构或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和评级。

信用评级可以帮助企业吸引投资和获得融资,也是其他企业选择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重要参考依据。

商业信用的好坏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商业信用可以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相反,信用不良或信用丧失会导致客户和供应商的流失,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合作关系。

为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商业信用,企业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履约: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和条件履行承诺,包括准时支付款项、按时交付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等。

只有履约,才能获得信任和信誉。

2. 诚信:企业必须诚实守信,不得有虚假宣传、欺诈行为,要坚持真实、透明的经营原则。

只有诚信,才能赢得合作伙伴的尊重和信任。

3. 沟通: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进行沟通,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提供及时的反馈和信息。

简述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

简述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

简述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要课题。

企业管理是企业运行的关键,而企业信用是企业价值的体现。

合理构建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一、工商企业管理体系构建1、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的协调性和执行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可以确保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健全的管理体系也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降低管理风险。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员工流失率。

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还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员工激励制度、培训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3、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行的命脉,合理的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构建财务管理系统需要注重资金的合理配置,开展资金管控,建立较为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体系,以规避各类商业风险。

4、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构建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是企业开拓市场、提高销量的关键。

市场营销体系的构建需要注重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价格策略、渠道管理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合理规划,以确保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1、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企业信用管理的核心是信用风险评估,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商业信誉和信用风险防控。

构建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需要包括客户信用评估、供应商信用评估、合作伙伴信用评估等多方面内容,综合考量各种信用风险因素,为企业提供信用决策的参考。

2、信用管理制度: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信用管理的基本框架,它是企业规范信用管理行为、预防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

信用管理制度需要包括信用政策、信用审核程序、信用授予标准、信用管理责任等内容,以规范企业各类信用管理行为,确保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实施。

论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论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当客户违 约时 , 相对于银行而言 , 企业在处 置抵押 品上拥有 管理条例等法律 法规。
优势 。如果客户违约 , 企业可 以索 回赊销给客户的原材料。由于
已经建立 了产品的销售 渠道 ,企业能够将索 回的原材料轻 易地 企业 的商业 秘密 , 谁有进行信用惩罚 的权 利 , 谁有进 入信用征信 低成本 地以市场价格再次销售 ,因此企业可 以将客户违 约造成 行业 的资格 ,这些对我 国社会征信体 系的建立造成 了不 良影响 。
资金用于非生产性用途。要监督客户的行 为 , 银行必须承受额外 的监督成本 。因此 , 在某些 时候 , 由于对客户道德风 险的担心 , 银
的损失降到最低。而银行 由于缺乏相应的产品销售渠道 , 即使它 由于缺少相关 的信用法律法规 , 致使信 用信 息资源的采集 、品的成本也很高。
开发 以及披露缺乏法律依据 , 影响信息交流公共平台的建立。
我 国现行 的法律体系对债权保护的力 度 比较弱 。民法通则 、
的信息成本。从而 , 当银行 由于信息不对称不能向客户发放贷款 等犯罪行为处 以刑罚 的规定 ,但这些仍 不足 以对社会 的各 种失
时, 有 时上游企业却能够以商业信用 的形式 向客户融通资金 。
2 . 财产 挽 回优 势
信行为形成强有力 的法律 规范 和约束 ,商业信用相关立法 仍然 滞后 。比如 , 我 国目前 尚缺乏信用 法、 公平交易法 、 信用 中介机构 当前 , 没有法律 明确界定哪些是企业应公 开的信息 , 哪些是
小企业发展 的重要 因素之一 。

1 . 商业信用法律体系缺位
当前 , 我 国商业信用制度 的法 律保 障不健全 , 对失信 的惩罚 和债权 的保护力度也不够, 成熟的市场经济 , 需要有完 善的商业 效 的监 管 , 并对全社会进 行信 用教育 。 目前 , 我国商业 信用管理体系 尚不完善 , 许 多企业没有认识

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用于全面评估个人、组织和企业的信用记录和信用风险的体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生活中的日常工作,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高效、稳定、全面的社会信用体系。

然而,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与难点。

本文将从技术层面、政策层面以及社会责任和道德层面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

一、技术层面建立稳定、高效的社会信用体系,离不开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持。

但是现实中,技术上的瓶颈和难点也是不可避免的。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包括:数据整合、共享和安全保障。

1.数据整合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各个领域、部门、行业的大量数据,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才能得到更精准、全面的信用评估结果。

然而,数据整合的工作非常繁琐,需要涉及大量的数据清洗、数据脱敏、数据标准化等环节,而且数据来源多样化,数据质量也参差不齐,整合数据的难度极大。

2.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石之一。

不同部门、行业之间共享数据,可以实现信息协同、资源共享,构建更加完整、准确的信用评估模型。

然而,在现实中,数据共享遇到的挑战也非常明显。

一些部门或企业担心数据泄露和利益受损,不愿意与其他机构共享数据;有的部门或企业由于自身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还有一些机构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同信息系统之间无法互通,阻碍了数据共享的顺利进行。

3.数据安全社会信用体系中包含的数据非常敏感,涉及个人、企业的信用记录、资质等信息。

因此,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数据安全问题,加强数据存储、传输、使用的安全性保障。

如果数据泄露或丢失,将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信用危机,严重损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信誉和公信力。

二、政策层面政策作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政策层面的问题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备性、执法效果的落实和公众意识的醒觉。

现代商业经济与信用制度

现代商业经济与信用制度
问题。所 以 信 用制度 的建立是现代商业经济走向成熟 、社 会发
二 、现代商业经济与信用的互动作用 商业信 用 .是人们基于商业主体 主观上 的诚实和客观上对承 诺的兑现 而产生的商业信赖和好评 。客观地看 .就是商业活动 主体所形成 的综合可信度 的一种外在体现 。 在计划经济时代 由于经济体制的特殊状态 绝大部分的企
至经 济 循 环 遭 到 破 坏 。
捷 ,从而获得由此带来的表面上的资信利益和实际上的经济利益。 2 为商业活动主体节省交易成 本
商事主体在准备 与未打过交道的人做 生意 之前往往需要进行
现代商业经济的环境 下 .商家信誓旦旦的承诺 .铺天盖地的 广告 假 冒伪劣、三 角债 呆账 坏账 信用大诈骗,偷税漏税 、
着信用的挑战。本文从 商业信用缺失的危机 分析入手,提 出 了信用制度建设的建议,论述 了商业信用在现 代商业经济 中的作 用

[ 关键词]信 用 商业经 济 制度 进入 2 世纪 .中国的经济发展步入 了高速增长期 。商务部 用在储蓄上。在 1 定程度上 .储蓄的增多便是社会信用不完善的
2 0 年底 随着美国能源 巨人安然公司 的倒 闭 信用问题开 础是行政级 别和行政命令 企业依籁政府就可 以解决几乎所有 的 01 始困扰华尔街 ,进而开始困扰 整个 美国 并波及世界 。因为美国 问题 .商业信用缺乏社会需求的现 实基础 。而现代商业经济 则完
企业曾被认为是世界 的典范 .美国的相 关法律也 曾被认为是最为 全不同 商业经济 本质 上是信用经济 企业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用的时代而是缺 乏信 用建设 的时代。对于 中国,面对人们之间不 理 的成 本 。
信任状态 在商业信用面 前使 得人的关系变得冷漠。经济学家茅

商业信用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

商业信用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

商业信用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内容提要】商业信用,是基于主观上的诚实和客观上对承诺的兑现而产生的商业信赖和好评。

商业信用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价值。

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制约,商业信用缺失在我国已经成为一大公害,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

要从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强化法律对商业信用的保障、加大失信者的成本、公开商业信用信息和完善监督、加强主体的内部自律等方面来构建和完善商业信用制度。

只有建立起健全的商业信用制度,才能使社会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也正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与国际潮流之中。

目前我国的商业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商业信用的缺失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在世界经济的竞技场中,我国如想争得一席之地,不仅要大力发展高科技,而且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商业信用制度。

一、商业信用的特征及价值(一)商业信用的特征对于信用,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

我国学者从法律上对信用进行了分析并有不同的看法:(1)信用是在社会上对与其经济能力相应的经济评价;(注:参见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9页。

)(2)信用应指一般人对于当事人自我经济评价的信赖性,亦称信誉;(注:参见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页。

)(3)信用是指民事主体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的信赖与评价;(注:参见杨立新:《人身权法》,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158页。

)(4)信用是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合理期待或信赖关系。

(注:参见周汉华:《信用与法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年第3期。

)上述观点从法律的角度对信用做了诠释。

而商业信用,是基于主观上的诚实和客观上对承诺的兑现而产生的商业信赖和好评。

概括起来,商业信用有以下几个特征:(1)信用的主体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单位。

企业信息信用系统

企业信息信用系统

企业信息信用系统企业信息信用系统:构建可靠的商业生态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信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企业信用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遵守道德、遵守规则、履行承诺的能力和表现。

建立一个可靠的企业信用系统对于维护市场秩序、提升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企业信用系统的重要性、目标和实施策略,并提出构建可靠的商业生态的建议。

二、企业信用系统的重要性企业信用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可以保护消费者利益。

信用良好的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

其次,企业信用系统可以促进公平竞争。

只有具备诚信经营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长期生存,而严重违反商业道德的企业将受到惩罚,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企业信用系统对于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企业信用系统的目标企业信用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透明、稳定、可信赖的商业环境。

具体来说,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目标。

1. 收集和分析企业信息:建立完整的企业信息数据库,对企业的基本信息、资质证照、经营状况等进行收集和分析,形成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2. 审核和监督企业行为:根据企业信用评级,识别出存在风险的企业,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核和监督。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损害消费者利益、恶意竞争等行为,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3. 提供信用服务:为企业提供信用咨询、信用评级和信用保险等服务,引导和鼓励企业诚信经营,树立信用意识。

四、企业信用系统的实施策略为了构建可靠的商业生态,企业信用系统的实施策略至关重要。

1.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企业信用制度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企业信用制度的顺利实施。

2.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相关利益主体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信息的全面共享和融合,避免信息孤岛。

3.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企业信用进行评级,增加评级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商业信用管理的要点

商业信用管理的要点

商业信用管理的要点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信用为基础建立的一种商业交易方式,它在促进商品流通、扩大销售、节约流通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商业信用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商业信用管理的要点。

一、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商业信用的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包括信用政策、信用审批、信用监控等。

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折扣政策等,以确保客户能够按时付款。

其次,企业应该建立信用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客户信用状况符合企业的要求。

最后,企业应该建立信用监控机制,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加强合同管理合同是商业信用的基础,加强合同管理是商业信用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该对合同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合同条款的履行。

如果出现违约情况,企业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客户信息是企业商业信用的重要基础,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商业信用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企业应该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企业应该建立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类管理,以便更好地控制商业风险。

四、加强风险控制商业信用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企业应该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确保合同条款的履行。

如果出现违约情况,企业应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

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共同防范商业风险。

五、加强内部管理商业信用的管理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包括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等。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商业信用的管理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的要求。

试论“诚信”理念对于当代中国的重要价值及重建

试论“诚信”理念对于当代中国的重要价值及重建

试论“诚信”理念对于当代中国的重要价值及重建首先,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在当今社会中,诚信已经成为了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尤其在商业领域中,诚信是商业合作中最基础的基本原则之一,而商业的诚信关系也是企业之间发展良性的重要关键。

同样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诚信也是各种群体之间互信、互助的保障,是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之基。

因此,推崇诚信意识,将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信任和互动,构建和谐社会。

其次,诚信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商业活动中,诚信是企业建设的核心需求之一,它对于优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诚信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的作用是“建立信任、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企业若能够做到信守承诺、秉持良好商业品德,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商机和合作机会,并赢得客户的信任,从而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因此,诚信作为现代商业行为的重要基础,对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再次,诚信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法律制度建设、行业规范规章的完善和落实中,诚信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法律规定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基础,但光靠法律制度还无法彻底解决社会问题,这也需要诚信理念的配合。

通过诚信的宣导和践行,人们可以更好地遵守法律,正确执行法律,从而保障社会正义。

同时,诚信也是倡导道德品行的表现,将为个人、企业等各个领域的文明进步注入强大的推力。

最后,诚信是重建中国信用体系的重要途径。

当代中国已进入了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时代,在建设信用体系中,注重推广诚信意识,塑造诚信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目前面临诸多问题,如缺乏统一的信用机构、信用信息不真实等,都需要通过诚信理念的弘扬进行改善。

诚信的可信度和公正性,都是提高信用体系质量和诚信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总之,诚信是推动中国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观念,不仅关乎个人个体,也涉及到全社会的文明发展与经济繁荣。

建立诚信机制与文化将进一步提高信用体系的透明度和效率,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信用制度建设关键词: 商业信用/信用权/信用制度/商业活动内容提要: 商业信用,是基于主观上的诚实和客观上对承诺的兑现而产生的商业信赖和好评。

商业信用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价值。

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制约,商业信用缺失在我国已经成为一大公害,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

要从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强化法律对商业信用的保障、加大失信者的成本、公开商业信用信息和完善监督、加强主体的内部自律等方面来构建和完善商业信用制度。

只有建立起健全的商业信用制度,才能使社会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也正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与国际潮流之中。

目前我国的商业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商业信用的缺失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在世界经济的竞技场中,我国如想争得一席之地,不仅要大力发展高科技,而且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商业信用制度。

一、商业信用的特征及价值(一)商业信用的特征对于信用,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

我国学者从法律上对信用进行了分析并有不同的看法:(1)信用是在社会上对与其经济能力相应的经济评价;(注:参见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9页。

)(2)信用应指一般人对于当事人自我经济评价的信赖性,亦称信誉;(注:参见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页。

)(3)信用是指民事主体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的信赖与评价;(注:参见杨立新:《人身权法》,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158页。

)(4)信用是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合理期待或信赖关系。

(注:参见周汉华:《信用与法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3期。

)上述观点从法律的角度对信用做了诠释。

而商业信用,是基于主观上的诚实和客观上对承诺的兑现而产生的商业信赖和好评。

概括起来,商业信用有以下几个特征:(1)信用的主体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单位。

由于商业信用主体在享有信用权的同时要承担因失信而产生的民事责任,因此,对于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不应作为商业信用的主体看待。

(2)商业信用的取得依赖于主体是否按期履行义务以及兑现承诺的能力反映。

商业信用不是自然产生的,它必须通过长期的积极作为来体现。

(3)商业活动主体因获得商业信用而取得相应的资信利益。

信用权源于信用,是指民事主体对其所具有的偿债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的信赖与评价而享有的利用、保有和维护的权利。

(注:参见吴汉东:《论信用权》,《法学》2001年第1期。

)究其性质,信用权应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权,这是因为信用权的客体是因信用主体获得肯定性的评价而获得的利益,它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而仅以客观物质为载体。

它是与著作权、商标权一样的无形财产权,但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1)具有不可随意转让性。

商业信用权是一种专有权利,它依赖于行为主体的按期兑现承诺所产生的一种资信能力,与特定的民事主体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商业信用权不可脱离主体而转让。

由于不同民事主体的偿债能力的大小不同,因此,商业信用权只能由特定的民事主体所专有,而不能随意地转让。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著作权、商标权有差异。

但对企业法人来说,如果企业发生变更,则其商业信用权将连同企业的变化而转移至新的主体。

(2)具有不稳定性。

商业信用权不像著作权一经产生便被确定下来。

由于商业信用权必须以履行义务为前提,而义务的兑现能力又随民事主体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经济实力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商业信用权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

当民事主体经济状况良好,则其商业信用也较好;一旦经济状况恶化,不能如期履行债务,则其商业信用将降低,甚至丧失商业信用权。

(3)具有相应的排他效力。

商业信用权虽然没有明确地受到法律上的地域限制,但商业信用权涉及民事主体资信利益的保护,故商业信用权在特定的行政区域或行业内受到保护。

(二)商业信用的价值商业信用的价值,在于因商业信用而产生的商业信用权。

民事主体如果拥有商业信用,即拥有了商业信用权。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趋规范化,商业信用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商业信用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商业信用权人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权利人可依商业信用权的排他效力对抗其他民事主体的侵害而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任何人均不得恶意损害民事主体的商业信用权;商业信用权人的利益如果受到侵害,可以向司法或行政机关申请救济。

2.商业信用权人可以获得相应的资信利益。

商业信用是社会对特定主体的肯定评价,它对树立民事主体尤其是企业法人的良好形象,获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事主体可以利用商业信用获得诸如投资、贷款、赊购等方面的便捷条件,从而获得由此带来的资信利益。

3.商业信用保障了交易安全,提高了交易效率。

交易的发生多是一种双务合同,如果一方没有商业信用,即一方不能履行相应的债务,则交易无法正常进行。

因此,只有在商业信用存在的前提下,才能确保交易的安全。

由于商业信用代表一种信赖,在交易过程中,当事人基于彼此的信任,易于达成协议与谅解,这对于促使交易达成,提高交易效率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我国商业信用缺失之分析(一)商业信用缺失的现状由于社会普遍缺少信用,为了呼唤信用的回归,我国将2001年称为“诚信年”。

龙永图在我国加入WTO 记者招待会上对记者说:“中国现在最缺的就是诚信”,也说明了商业信用危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当前我国在商业信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经济活动主体相互拖欠。

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相互拖欠货款,贷款方拖欠银行的贷款,经济活动主体偷、逃、骗税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据统计,1989年底全国企业间相互拖欠的三角债总额约1240亿元,1991年增加到2000亿元,1994年增加到7000亿元。

从全国各地受理的企业间相互拖欠的经济纠纷案件上升的现状来分析,目前经济活动主体之间尚未清偿的债务有增加的趋势。

(注:参见万学忠:《为信用制度立法》,《法制日报》2002年3月9日,第2版。

)2.随意违约,不兑现承诺。

在不损害国家利益、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不侵害他人权益的前提下,合同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和自由,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有效的合同就是当事人自己为自己所设立的“法律”,当事人应当遵守。

但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随意不履行合同而导致的违约时有发生。

3.假冒伪劣产品众多。

不法厂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商标侵权、专利侵权的范围已渗透到了生产、销售、融资、借贷、竞争等各个方面。

此外,经济纠纷以及涉及金融等各种诈骗案件大幅度上升。

无论是新的产品,还是名牌产品,几乎都有假冒。

造假似乎无处不在,甚至连人民币都存在着假冒的情况,人们难以对其他东西放心。

因此,经过整治,社会上不断出现所谓的“放心肉”、“放心米”、“放心油”、“放心盐”等别名,但“放心一族”的增多并非意味着假冒伪劣产品的减少,恰恰说明社会上每一位消费者都在“不放心”的状态下生活着。

4.政府信用及法律威严受到考验。

政府是一个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管理机关,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支持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社会成员之间因不讲信用而受到损害的时候,往往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乃至法律的途径来寻求保护。

在政府转变职能和深化行政改革的过程中,制度的转接加上非法律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少生效的法律裁判文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本应给不讲道德者施以法律制裁,最后却因“执行难”而让不法者逍遥法外。

于是,社会对政府的信用和法律的尊严产生了怀疑。

可以说,不讲信用已经形成一股“黑流”,有泛滥的趋势,严重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商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当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将商业信用作为社会最重要与最基本的行为标准。

在商业活动中,商业信誉和诚实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品质,人人必须诚实不欺地在市场经济的整体运作中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为什么经济发达国家讲求商业信用已成为一个普遍的习惯,而在我们这样一个道德传承几千年的国家却有那么多人不讲商业信用?概括而言,我国产生商业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有效的法律惩治制度。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商业信用通过承诺的方式加以验证,人们相互交往中的失信行为实质上是不诚实和不兑现承诺。

不守诚信而对市场秩序的破坏,是对国家法律规范的背离。

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普遍的缺少诚信,实质上是调整社会交往关系法律规则的无效或者未被遵守。

(注:参见陈洪隽:《我国失信损失占GDP比重高达10%-20%》,《经济参考报》2002年4月10日,第5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不断增多,在一些法律中已经有关于诚实信用的规定。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条中就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第7条又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有相应的规定。

但是,仅有原则性的规定是不够的。

由于对不讲诚信的具体行为没有明确的惩罚性规定,很多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法律制裁,即使通过司法程序确认,没有惩罚或惩处的力度相当小,根本不足以起到对行为主体的警戒作用。

当受到处罚的成本远远小于因失信而获得的效益时,市场主体便会很自然地选择逃避法律选择失信。

即使他们多次受到处罚,也会因利益的驱使而继续从事违法的交易活动,失信的行为也就很难杜绝了。

2.“泛法律主义”错误思潮的影响。

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必须,但“法制建设需要良知保障”。

(注:傅剑锋:《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卓泽渊:法制建设需要良知保障》,《南方都市报》2002年11月29日,第A04版。

)特别是在提倡“依法治国”的时候,如果忽视道德应有的作用,甚至产生“泛法律主义”的思潮,(注:参见李正华:《“泛法律主义”思潮中的道德失缺》,《当代法学》2002年第4期。

)就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凡事均以法律为准绳来衡量和评判,凡事均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凡事必借助法律的强制力保障和实施。

而另一个错误还在于对法律的片面理解,认为“法乃刑”,只要不触犯刑律就不是违法。

因此,对于某些人来说欠债不还、开具空头支票等违法行为不是违法,只是一般的德行问题。

3.经济活动主体片面追求利润。

经济活动讲求投入和产出,追求利润。

在制度的设计上,如果没有考虑到利益关系,没有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没有考虑到行为主体的心理因素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不讲信用-秩序混乱-不讲信用”的恶性循环后果。

计划经济中的“大锅饭”使人们仅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竞争和主体的独立性迫使经济活动主体注重经济效益。

为了金钱,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而把信用、诚实全都抛在了脑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