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罗股份谈珍贵档案简牍保护的前世今生
汉代简牍档案的保护
!!!!!!!!!!!!!!!!!!!!!!!的规律以及一些首尾衔接、密不可分的固定程序,所以它永远是一个充满矛盾又不断被探索和补充、修正的过程。
《档案管理学》是档案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的发展与矛盾,对于整个档案学的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人虽然从事《档案管理学》教学数十年,但深感尚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探讨,许多新矛盾需要面对,关注《档案管理学》建设与发展的各位学者与读者,努力加油!!注释:①②③邓绍兴、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前言”中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④方荣:《提高档案学理论水平的不懈努力》,《档案学通讯》,1988年第5期。
⑤王李苏、周毅:《回顾与展望》,《上海档案》,1988年第6期。
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公社出版社,1957年,第200页。
⑦⑨陈智为、邓绍兴、刘越男:《档案管理学》(第三版)“绪论”高校文科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⑧张煜明:《档案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1期,第72页。
⑩王向明:《基于学科建设的“档案管理学”课程建设》,《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6期,第73页。
輥輯訛輥輰訛輥輱訛方鲁(胡鸿杰):《论中国档案学的结构与功能》,《档案学通讯》2002年第5期,第15页。
(北京市,邮编:100872)汉朝经历了4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期。
汉统治者很清楚档案在建立和巩固封建政权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视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汉朝的档案保护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档案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档案保护技术方面主要表现为完备的竹木简牍档案材料的防潮防虫措施,字迹材料松烟墨等人工墨品的出现,防火防盗等建筑技术用于档案库房的建筑等。
一、经济耐久的档案材料档案制成材料的优劣,是直接关系到档案能否长久保管的问题。
汉代档案的书写材料沿承先秦,仍以竹木简牍为主。
竹木简作为官方的各种文书档案、历谱、律令、檄文、书籍、私人信件等的载体材料通行于世,也为20世纪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土的大量汉代竹木简牍档案所证实。
《考古》目录1955.1-2008.9
《考古》目录1955.1-2008.9 (2014-05-01 23:39:47)转载▼分类:文物考古《考古》目录1955.1-2008.91955年1-6考古(1955年第1期总1期)发刊词敦煌考古漫记...................................................夏鼐郑州发现商代文化遗址和古物洛阳古城勘察简报...............................................郭宝钧白沙唐墓简报...................................................陈公柔丰镐一带考古调查简报...........................................石兴邦江苏南部新石器时代文化.........................................王志敏山西襄汾县丁村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吉林江北土城子附近古文化遗址及石棺墓...........................康家兴新书介绍(第一则)河北曲阳调查记.................................................安志敏曲阳县附近新发现的古文化遗址............................赵印堂,杨剑豪新书介绍(第二则)一九五三年我国考古的新发现.....................................安志敏墓葬略说.......................................................王仲殊苏联“考古学通论”大纲对於《考古通讯》的希望...........................................罗宗真考古学报第七、八册目录考古(1955年第2期总2期)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研究工作.....................................尹达吉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佟柱臣沂南石刻画像中的七盘舞.........................................王仲殊论沂南画像石墓的年代问题.......................................安志敏关於寿县楚器...................................................殷涤非敦煌考古漫记(二)...............................................夏鼐江苏睢宁九女墩汉墓清理简报.....................................李鉴昭宝鸡和西安附近考古发掘简报..............................吴汝祚胡谦盈无锡壁山庄六朝墓发掘简报.......................................朱江无锡青山湾明许姓墓发掘简报.......................朱江李鉴昭倪振逵苏州附近宋赵善苍墓清理简报.....................................锺兆锦石渠阁王莽钱的背面范...........................................陈直考古简讯(八则)武汉在防汛中的文物发现.......................................蓝蔚福建光泽县发现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林剑江苏省吴江县发现古遗址.......................................胡继高南京南郊邓府山发现六朝古墓...................................李蔚然福州市发现六朝古墓....................................马春卿、赵肃芳无锡章山元代刘藻墓的发掘..............................朱江、徐兴泉黑龙江朱家坎镇发现辽墓................................朱国忱、沙振宇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最近的工作收获...........................林寿晋简与锦.........................................................王明谈谈陶器的修整和复原...........................................钟少林论“考古学通论”课程的教学问题...........................A.H.莫斯卡连科新书介绍(三则)清除考古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刘启益考古(1955年第3期总3期)批判考古学中的胡适派资产阶级思想...............................夏鼐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发现---西安半坡..............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郑州市古遗址,墓葬的重要发现....................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第一队西安地区考古工作中的发现................................茹土安、何汉南江西省考古工作的概况...........................................何国维敦煌考古漫记(三)...............................................夏鼐河北曲阳县出土石像清理工作简报.................................罗福颐河北曲阳县修德寺遗址发掘记.....................................李锡经河北怀来大古城村古城址调查记...................................安志敏五代前蜀王建墓地宫门作复原.....................................杨有润从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决议看苏联考古学学术上和组织上的任务....................苏联考古学第十八期社论铜器去锈.......................................................高英关於修理铜器...................................................陈梦家关於“河南”,“河市”的讨论........................................编辑部“辉县发掘报告”出版消息.........................................中朔金石书录目补编.................................................容媛马衡先生传略(1880-1955)........................................编辑部考古(1955年第4期总4期)“考古学通论”绪言...................................A.B.阿尔茨霍夫斯基内蒙昭乌达盟印纹陶的时代问题...................................汪宇平燕下都发掘品的初步整理与研究...................................傅振伦云南西部的火葬墓...............................................孙太初锦州市大泥洼遗址调查记.........................................刘谦辽阳唐户屯一带的汉墓...........................................沈欣广州市东北部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闻喜西官庄汉代空心砖墓清理简报.................................王寄生济南大观园的一个汉墓.............................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吴县五峰山烽燧墩清理简报.......................................朱江安阳大司空村的一个唐墓.........................................马得志太原市郊古墓,古寺庙遗址清理简报.................解廷琦、解希恭、阳陌公山西绛县裴家堡古墓清理简报.....................................张德光吉林两半山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康家兴丹徒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茅贞江西定南发现新石器.............................................何国维萧山湖岸发现新石器时陶片.......................................何天行无锡壁山庄发现汉墓.............................................朱江南京南郊发现六朝墓.............................................李蔚然厦门南普陀附近发现明墓及陶瓷...................................荆三林云南考古的新发现...............................................刘绍南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赴平陵考古实习........................杨惠卿、史本三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同学赴云岗参观实习.............................方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所发掘工作展览.................................若紫谈谈考古学上的资产阶级思想.....................................阎文儒对解放後数期考古学报的几点意见.................................徐锡台放射性同位素在考古学上的应用...................................夏鼐考古测量.......................................................郭义孚铁器去锈.......................................................陆作对於编写报告的一些体会.........................................陈公柔第九册考古学报目录关于本刊出版发行的说明考古(1955年第5期总5期)考古工作者应当积极参加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的运动.................范讷迎接黄河规划中的考古工作.......................................陈梦家坚决反对美国阴谋掠夺我国珍贵文物反对美国劫夺我国在台湾的珍贵文物的阴谋.........................夏鼐西喇木伦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汪宇平安徽灵璧县蒋庙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胡悦谦浙江嘉兴双桥古文化遗址调查记...................................董巽观浙江嘉兴双桥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党华一九五四年秋季洛阳西郊发掘简报...................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浙江绍兴漓渚考古简报....................................王士伦、朱伯谦四川彰明县常山村崖墓清理简报.....................石光明、渖仲常、张彦煌广州市西北郊晋墓清理简报.........................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关於广西山洞人类化石....................................裴文中、唐兆民解放以来热河省考古的新发现.....................................郑绍宗安阳汤阴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周到洛阳邙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裴琪青岛崂山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王子先浙江富阳发现晋墓...............................................朱伯谦浙江上虞发现晋代瓷器遗址.......................................何天行广西贵县发现宋代砖墓...........................................黄增庆山西榆次猫儿岭发现明代砖墓.....................................张德光朝鲜胜湖郡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冯鸿志译中国科学院文化部联合举办考古工作会议..........................华平石器略说.......................................................安志敏谈拓本.........................................................君羽评A.B.阿尔茨霍夫斯基著“考古学通论”.....................C.B.吉谢列夫考古(1955年第6期总6期)述评.综论考古工作者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努力...........................寿金一九五四年我国考古工作.........................................夏鼐调查与发掘辽宁省西部发现的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刘谦福建光泽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曾范成都扬子山的西汉墓葬...........................................沈仲常无锡汉至六朝墓葬清理纪要.......................................朱江四川彰明佛儿崖墓葬清理简报.......................石光明,沈仲常,张彦煌山东章邱县普集镇汉墓清理简报...................................王思礼成都北郊站东乡高晖墓清理简报.....................徐鹏章,陈久恒,何德滋殷代墓葬形制...................................................周永珍记四川巴县冬笋坝出土的古印及古货币......................沈仲常,王家佑略谈浙江出土的“石钺”.........................................沙孟海谈谈我国古代的铜镜.............................................王士伦白沙唐墓中出土的瓷砚...........................................陈公柔考古出版物消息.................................................华平关於沂南汉画像.................................................刘铭恕评M.O.柯斯文著“原始文化史纲”.............................A.裴尔什茨评“彩陶”一书(附“彩陶”一书编绘者的来信).....................马承源必须分清“时代”和“文化”的概念...............................傅铭编辑後纪.............................................................地下城市.....................................................程永年译《考古》目录1999年第六期本刊专稿--香港考古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发掘简报韩康信董新林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出土人骨鉴定香港考古学会香港元朗下白泥沙吴家园沙丘遗址的发掘调查与发掘邹城市文物管理局山东邹城市卧虎山汉画像石墓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汪清县红云渤海建筑遗址的发掘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岫岩满族博物馆辽宁岫岩县长兴辽金遗址发掘简报研究和探索钱耀鹏关于半坡聚落及其形态演变的考察曹定云周代金文中女子称谓类型研究冯恩学辽墓壁画所见马的类型考古简讯黄忠学安徽青阳县发现一座南唐砖室墓王成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发现契丹大字铜牌韩仁信内蒙古巴林右旗出土契丹大字铜牌和石质道教符印学术动态本刊记者兴盛的汉王朝文物展及汉王朝与日本国际学术讨论会记述信息与交流肖女《刘敦愿先生纪念文集》简介丛德新《林沄学术文集》简介西林《西域考古图记》出版发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金评奖的通告读者•作者•编者本刊编辑部“本刊专稿--香港考古”编后记1999年第七期调查与发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容城县文物保管所河北容城县上坡遗址发掘简报济宁市文物考古研究室山东济宁市程子崖遗址第二次发掘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都江堰市文物局四川都江堰市芒城遗址调查与试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海市博物馆广东南海市西樵山佛子庙遗址的发掘莒县博物馆山东莒县西大庄西周墓葬邱立城曾骐广东揭西县先秦遗存的调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肇庆市文化局肇庆市博物馆四会市博物馆广东肇庆、四会市六朝墓葬发掘简报考古与科技孔昭宸刘长江何德亮山东滕州市庄里西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韩康信陈星灿考古发现的中国古代开颅术证据刘建国安阳殷墟遥感考古研究周双林王军李京华河南东周阳城熔铁炉玻璃样分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报告(二五)考古简讯叶茂林罗进勇四川汶川县昭店村发现的石棺葬祝恒福王毅湖北郧西县老观庙汉墓的清理周裕兴南京市西善桥发现五代闽国王氏族人墓志杨道以江西高安市发现北宋瓷器窖藏周九宜湖南宁远县出土一面八思巴文铜镜王刚内蒙古林西县发现一件辽代陶扁壶书刊评介王立新王青《驻马店杨庄》评介信息与交流西岭《远望集》简介杨毅《考古学集刊》第12集出版发行杨毅《张家坡西周墓地》出版发行溶雪中华民族的瑰宝--新疆丝路文物精品大展在革博开幕1999年第八期缺1999年第九期本刊专稿--中国考古学五十年陈星灿中国古人类学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五十年任式楠吴耀利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五十年王巍夏商周考古学五十年刘庆柱秦汉考古学五十年段鹏琦三国至明代考古学五十年袁靖刘建国高立兵中国科技考古五十年冯时中国古文字学研究五十年赵超中国古代铭刻与文书研究五十年马文宽中国古瓷考古与研究五十年李裕群中国石窟寺考古五十年1999年第10期目录○述评•综论考古学与甲骨文研究——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刘一曼(1)○调查与发掘江苏南京市明靳国公康茂才墓…………………………………………南京市博物馆(11)江苏南京市戚家山明墓发掘简报…………………南京市博物馆雨花台区文化局(18)江苏南京市唐家凹明代张云墓……………………南京市博物馆雨花台区文化局(27)江苏南京市南郊两座大型明墓的清理…………………………………南京市博物馆(31)江苏南京市板仓村明墓的发掘…………………………………………南京市博物馆(39)江苏南京市明黔国公沐昌祚、沐睿墓…………………………………南京市博物馆(45)江苏南京市邓府山明佟卜年妻陈氏墓……………南京市博物馆雨花台区文管会(57)○研究与探索华南沿海新石器文化的系统环境及稳定性……………………………………史红蔚(64)试论汉晋时期合葬礼俗的渊源及发展…………………………………………韩国河(69)新发现的三件汉铁官铭器小考…………………………………………………李京华(79)○考古与科技湖北荆南寺遗址陶器中子活化技术与文化因素综合分析……………何驽小乔治•瑞普•拉普(George(Rip)Rapp Jr.)荆志淳陈铁梅(83)○考古简讯山东苍山县城子村发现一件“治河赏”陶罐(金爱民王树栋•82)山东安丘市发现东汉石井栏(辛保健贾德民•26)河北平泉县发现两方金代官印(王烨•38)○信息与交流南京市博物馆即将举办“大明南京”基本陈列(吴阗•44)《云南考古文集》简介(文耀•68):‘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安阳召开(丛德新•96)1999年第11期日录○新发现•新进展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县文物管理所(1)○调查与发掘河南巩义市瓦窑嘴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巩义市文物管理所(13)皖北地区史前遗存中农业经济的考古调查……………………………王吉怀王增林(21)江苏邳州市九女墩二号墩发掘简报………南京博物院徐州市文化局邳州市博物馆(28)山东阳谷县吴楼一号汉墓的发掘………………………………聊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35)○研究与探索南杨庄遗址及其相关问题……………………………………………………………文启明(46)大甸子玉器试探………………………………………………………………………刘国祥(56)邳州九女墩所出编鎛铭文考辨…………………………………………谷建祥魏宜辉(71)包山楚简释地五则……………………………………………………………………徐少华(74)“宣州官窑”及相关问题研究…………………………………………………………刘毅(78)○考古与科技元大都出土青花瓷器的无损分析……………李德金蒋忠义沙因黄宇营邵涵如(86)○考古简讯湖南宁乡县横市镇出土一件商代提梁卣(李乔生•27)山东章丘市孟白战国墓(宁荫棠曲世广•90)湖北鄂城市发现一面嘉兴元年铭神兽镜(王趁意•93)安徽合肥市发现一面元代铜镜(柯昌建•89)○书刊评介《西域考古图记》评介(新华•94)○信息与交流《考古》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本刊记者•12)《三星堆祭祀坑)简介(秋水•73)《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简介(秋水•96)1999年第12期目录○调查与发掘河南灵宝市北阳平遗址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一工作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1)河南方城县八里桥遗址1994年春发掘简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南阳市文物研究所方城县博物馆(16)宁夏彭阳县近年出土的北方系青铜器………………………………杨宁国祁悦章(28)山东膝州市西晋元康九年墓…………………………膝州市文化局膝州市博物馆(38)河南洛阳唐宫路北唐宋遗迹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45)○研究与探索试论半坡文化“圆陶片”之功用………………………………………王炜林王占奎(54)姜寨遗址半坡文化墓葬分期试析………………………………………………张治强(61)西周方座簋研究………………………………………………………………张懋镕(69)洛阳龙门山出土的唐李多祚墓志……………………………………张乃翥张成渝(77)○讨论与争鸣两种汉代瓦当文字的释读问题…………………………………………………赵平安(80)○考古简讯山东青州市发现“鱼伯己”铜觚(周庆喜•53)浙江江山市乌里山发现晋代文物(钱华•90)浙江温州市郊正和堂窑址的调查(王同军•84)河北承德县发现元代窖藏(刘朴•89)○信息与交流《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简介(鸥盟•60)《充州六里井》简介(鸥盟•68)《枣林岗与堆金台——荆江大堤荆州马山段考古发掘报告》简介(鸥盟•76)《镇江营与塔照——拒马河流域先秦考古文化的类型与谱系》简介(鸥盟•83)○读者•作者•编者本刊1999年1~12期总目索引(本刊编辑部•91)《考古》目录考古-2000年第1期(总388期)○新发现•新进展汉长安城桂宫二号建筑遗址B区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中日联合考古队(1)○调查与发掘广西横县江口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12)湖南湘潭县堆子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2)河南杞县许村岗一号汉墓发掘简报……………………………………开封市文物管理处(38)四川成都市石人坝小区汉墓清理简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45)○研究与探索从江苏龙南遗址论良渚文化的聚落形态……………………………………………高蒙河(54)山东龙山文化大型墓葬分析…………………………………………………………于海广(61)论郭店一号楚墓所出漆耳杯文及墓主和竹简的年代………………………………罗运环(68)西汉南越王墓"越式大铁鼎"考辨……………………………………………………李龙章(72)论日本"仿制三角缘神兽镜"的性质及其与所谓"舶载三角缘神兽镜"的关系……王仲殊(78)○读书与思考《陇县店于秦墓》读后…………………………………………………………………赵化成(89)○考古简讯内蒙古巴林左旗发现辽代王士方墓志(王未想•92)吉林镇赉县出土金代窖藏文物(刘雪山•95)○信息与交流《新疆察吾呼》出版发行(罗佳•21)《唐华清宫》简介(罗佳•44)《唐代金银器研究》简介(栩铭•71)峭家屋创简介(文耀•77)第七届全国碳十四学术会议在成都举行(本刊记者•94)○读者•作者•编者关于"读书与思考"栏目的说明(本刊编辑部•53)考古-2000年第2期(总389期)○本刊专稿河南考古的世纪回顾与前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河南禹州市瓦店龙山文化遗址1997年的发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6)河南郑州商城宫殿区夯土墙1998年的发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0)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61)河南济源市桐花沟十号汉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78)○研究与探索论陆庄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文化性质和年代…………………………………………栾丰实(89)○信息与交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孙新民•15)"本刊专稿--河南考古"编后记(本刊编辑部•77)《沂沐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简介(雨点•39)考古-2000年第3期(总390期)○新发现•新进展河南辉县市孟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孟庄龙山文化遗存研究………………………………………………………………袁广阔(21)关于孟庄龙山城址毁因的思考………………………………………………………袁广阔(39)○调查与发掘湖北枣阳市雕龙碑遗址15号房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队(45)四川成都市西郊化成村唐墓的清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59)○研究与探索山西芮城东庄村仰韶遗存再分析……………………………………………………赵春青(65)从出土印章封泥谈汉初楚国属县……………………………………………………韦正(7)○考古学家•考古学史夏鼐先生的治学之路………………………………………………………王仲殊王世民(81)○考古简讯贵州威宁县发现一件两汉铜带钩(唐文元•49)广东广宁县太公山出土宋代魂坛(密火树•95)○信息与交流《安金槐考古文集》简介(•38)《交河故城保护与研究》出版发行(•93)《中国东南土著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观察》简介(•96)考古-2000年第4期(总391期)○本刊专稿--江苏考古江苏考古的回顾与思考………………………………………………………………邹厚本(1)江苏镇江市左湖遗址发掘简报…………………………………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12)江苏昆山市少卿山遗址的发掘…………苏州博物馆昆山市文化局千灯镇人民政府(32)江苏邗江县姚庄102号汉墓……………………………………………………扬州博物馆(50)江苏盱眙县明祖陵考古调查简报……………………………南京博物院盱眙县文化局(66)○研究与探索试论殷墟文化的年代分期……………………………………………………………杨宝成(74)汉墓砖画"伏羲、女娲像"考…………………………………………………………孟庆利(81)○考古与科技江苏昆山市少卿山遗址的植物蛋白石分析………………………………王才林丁金龙(87)○考古学家•考古学史夏鼐的丝绸史考古研究………………………………………………………………梁加农(93)○考古简讯湖北谷城县出土"攻?王??此?"剑(陈千万•95)○信息与交流《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83-1990)》出版发行(张文辉•31)《新中国考古五十年》一书面世(雨言•80)南京博物院简介(南京博物院•92)考古-2000年第5期(总392期)○新发现•新进展江苏高浮县薛城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南京市文物局南京市博物馆高淳县文管所(1)○调查与发掘湖北麻城市李家湾春秋楚墓………………………………………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1)洛阳唐东都圆璧城南门遗址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34)山东阳谷县张大庙遗址的发掘……………………………………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9)○研究与探索中国细石器发现一百年………………………………………………………………安志敏(45)河北平原两侧新石器文化关系变化和传说中的洪水………………………………韩嘉谷(57)四川何家山崖墓出土神兽镜及相关问题研究………………………………………霍巍(68)○考古与科技周原阳燧的合金成分与金相组织…………………………………………路迪民翟克勇(79)○读书与思考中国彩陶研究的一部力作--评《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水涛(84)○考古简讯山东乳山市寨山商代遗址调查(姜书振•89)辽宁开原市建材村发现刻铭青铜刀(许志国•56)广东始兴县刨花板厂汉墓(廖晋雄•91)湖南郴州市竹叶冲唐墓(雷子干•95)○信息与交流《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简介(知介•2O)《三门峡掳国墓》简介(郭子尧•83)《长沙楚墓》简介(郭子尧•88)考古-2000年第6期(总393期)○本刊专稿--广东考古广东考古世纪回顾……………………………………………………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广东东莞市圆洲贝丘遗址的发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芜市博物馆(11)广东三水市银洲贝丘遗址发掘简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三水市博物馆(24)广东乐昌市对面山东周秦汉墓…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乐昌市博物馆韶关市博物馆(37)广东和平县晋至五代墓葬的清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平县博物馆(62)○研究与探索zha巢钟铭文考释………………………………………………………………………冯时(73)试论中国南方的岩洞葬………………………………………………………………罗二虎(79)○考古与科技田野考古资料的信息化处理与《田野考古•2OOO》………………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88)○信息与交流《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简介(冬雪•10)《拉萨曲贡》简介(智介•23)《北宋陕州漏泽园》简介(秋枫•61)《胶东考占》简介(夏思•72)《西安龙首原汉墓》(甲编)简介(春雨•95)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古运泉•96)考古-2000年第7期(总394期)○新发现•新进展河南偃师商城宫城北部"大灰沟"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1)山东滕州市前掌大商周墓地1998年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13)陕西西安唐长安城圜丘遗址的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29)○研究与探索我国新石器时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任式楠(48)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刘庆柱(6O)论洛阳在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王仲殊(7O)中国历史考古学分区问题的思考……………………………………………………徐苹芳(81)○考古学家•考古学史郑振铎所长二三事……………………………………………………………………王世民(88)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梁思永先生………………………………………………安志敏(91)怀念史前研究的先驱--尹达同志……………………………………………………石兴邦(95)仰之弥高德音不接--缅怀夏鼐先生………………………………………………卢兆前(98)○学术动态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笔谈…………………………………………………佟柱臣石兴邦李学勤麦英豪张森水韩伟町田章刘庆柱(10)○信息与交流《夏鼐文集》出版发行(世民•12)《师赵村与西山坪》出版发行(智介•94)《山东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简介(智介•97)考古-2000年第8期(总395期)○本刊专稿--湖北考古湖北考古的世纪回顾与展望……………………………………………………………陈振裕(1)湖北秭归县柳林溪遗址1998年发掘简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3)湖北宜昌县上磨垴周代遗址的发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3)湖北荆州市施家地楚墓发掘简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6)湖北丹江口市吉家院墓地的清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十堰市博物馆丹江口市博物馆(55)○讨论与争鸣周原甲骨"重三月"不是"闰三月"--兼说《周书•武成》"来三月"…………………曹定云(65)○考古与科技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报告(二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70)地面透射雷达(GPR)及其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高立兵(75)大汶口文化陶大口尊产地的初步研究…………………………………………………………。
《考古学通论讲义》新石器分析
《考古学通论讲义》新石器分析目录一、新石器时代概述 (2)1.1 新石器时代的定义与特征 (3)1.2 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与分布 (4)二、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5)2.1 河姆渡文化 (6)2.1.1 地理位置与年代 (7)2.1.2 文化特征与代表性遗物 (8)2.2 仰韶文化 (9)2.2.1 地理位置与年代 (10)2.2.2 文化特征与代表性遗物 (11)2.3 龙山文化 (12)2.3.1 地理位置与年代 (13)2.3.2 文化特征与代表性遗物 (14)三、新石器时代社会经济形态 (15)3.1 农业起源与发展 (17)3.2 家庭与社会组织 (18)3.3 手工业与陶器制作 (19)四、新石器时代宗教与艺术 (21)4.1 祭祀活动与宗教信仰 (22)4.2 艺术品制作与审美观念 (23)4.3 彩陶与纹饰艺术 (25)五、新石器时代遗址与墓葬 (26)5.1 遗址类型与特点 (27)5.2 墓葬形制与随葬品 (28)5.3 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 (30)六、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与传播 (31)6.1 早期城市化进程 (32)6.2 文化技术交流 (33)6.3 跨地域文化融合 (35)七、新石器时代与后续文明的关系 (36)7.1 新石器时代对青铜时代的影响 (37)7.2 新石器时代文化在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 (38)7.3 新石器时代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互动 (40)八、结语 (41)一、新石器时代概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遗迹形式为世界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一时代在世界各地的考古学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名称源于使用磨制石器的特点。
相较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形态逐渐复杂化,农业的出现与发展成为其显著特征之一。
定居生活的普及使得人类开始构建聚落,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明形态。
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征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定居生活的出现和扩展。
15289174_永康老锡匠:打磨那一点微光
● 撰文雷虎● 图片阮传菊● 编辑刘芳在这个手工艺逐渐没落的时代,浙江永康市一个名叫芝英的小镇,却有人因为锡器这一古老而小众的手艺成为亿万富翁。
我们关注的并非小概率的财富传奇,而是与此相对应的更多普通手艺人的命运。
对手艺人来说,如何凭借自己的技艺过上体面的生活,才是最要紧的。
老锡匠章荣富坐在自家门前打磨着锡壶,让它绽放出应有的金属的光亮,他背后就是这个村子里最后的一家打锡作坊。
打磨那一点微光永康老锡匠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96的,最多请师傅在上面刻几行字或者敲几幅图锡铺!”1. 章荣富家还在使用老式锡酒壶盛酒。
2. 锡烛台。
3. 章荣富对自己的打锡手艺一直很自豪。
4. 打锡器时的原材料。
123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00『五金之都』永康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永康锡雕(本地俗称『打镴』)是永康十大传统五金手工技艺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永康锡雕始于五代,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20世纪80年代末,永康从事小五金手工技艺的有4万多人,以打铜、打铁、『打镴』的居多,锡雕产品达200余种,还出现了以芝英镇岘口村、小派溪村(芝英六村自然村)、练结村、方岩镇后浅村、古山镇寺下胡村为代表的永康锡雕专业村,锡雕技艺盛极一时。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01为了教章成打几款传统的永康锡器造型,章荣富把自己当年给妻子打的嫁妆搬到了作坊里。
父子俩拎着老锡器在小巷穿过,看到一户人家的墙壁上有一幅名为《插秧》的宣传画,章荣富觉得有点感伤:这里是农村,却早就不种田了,如今孩子们还要通过这些壁画来了解怎么插秧。
章荣富说,将来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孙子通过章吉画的那些设计图来了解打锡。
打锡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每天与噪音、粉尘、火焰相伴,从12岁开始,这样的生活章荣富已经过了40多年,但现在村里已经找不到几个年轻人愿意接这个班了。
简牍制度名词解释
简牍制度名词解释(原创版2篇)目录(篇1)1.简牍制度的定义和特点2.简牍制度的发展历程3.简牍制度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4.简牍制度的现代应用正文(篇1)一、简牍制度的定义和特点简牍制度是中国古代记录文字的一种方法,通常使用竹简或木简。
它是一种由绳子将竹或木片串起来,形成长条状的书籍。
在简牍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通常用漆、炭或颜料制成。
简牍制度的特点在于其信息容量大、存储成本低、携带方便等优点。
同时,由于竹木的取材较为容易,因此简牍的制作成本也相对较低。
二、简牍制度的发展历程简牍制度起源于古代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在春秋战国时期,简牍制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开始用它记录重要的文献和史料。
到了汉代,简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开始用它记录文学作品和诗歌。
三、简牍制度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简牍制度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记录文字的方式,还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通过简牍制度来记录历史、传承文化、交流信息等。
四、简牍制度的现代应用尽管现代社会已经有了更为先进的记录文字的方式,如电子文档和互联网,但是简牍制度仍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人们仍然使用简牍制度来记录家庭账目或地契。
目录(篇2)1.简牍制度的定义和特点2.简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3.简牍制度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4.简牍制度的衰落和影响正文(篇2)一、简牍制度的定义和特点简牍制度是指古代中国使用竹简、木简、竹简、木牍等载体记录文书、书籍、信件等信息的文字体系。
其特点是采用长条形载体,记录大量信息,具有较高的信息密度和记录效率。
二、简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简牍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普及,逐渐被纸张所取代。
在纸张普及之前,简牍制度一直是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载体。
简牍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多次变革,最终在汉代达到顶峰。
三、简牍制度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简牍制度在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用于记录文书、书籍、信件等信息。
纺织品鉴定保护的十年之路
纺织品鉴定保护的十年之路打开文本图片集纺织品文物,因天时地利人和,跨越了历史,重回熙攘红尘。
昨日霓裳今犹在,只是朱颜改,如何对其进行科学鉴定和修复保护,是文化遗产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2021年,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成立时,中国丝绸博物馆曾办过一个展览,展览的主题是“慧眼识华章,巧手补霓裳”。
十年过去了,中国的纺织品科技考古和保护修复工作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在此回望并前瞻古代纺织品保护修复之路,考量现状,思索明天,或会有助于昨日霓裳成为明日华章。
慧眼识华章——纺织品文物鉴定历经岁月的纺织品文物,仿佛一位翕然端坐的老人,用沉默缄封了过去——它来自何处?经历过怎样的岁月?青春时有着怎样的容颜?是怎样的巧手织成鲜花着锦……深潜不显,平朴无争,它的存在价值也许就昭示着那段历史。
当人们走向它时则要穿越无尽的黑暗与坎坷——是的,穿越。
鉴定本身就是一种穿越,无尽的黑暗或许能用科技之光点亮,借来慧眼,历经坎坷,终识华采文章。
文物鉴定是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辨识文物年代、真伪、质地、用途和价值的工作。
具体到纺织品文物,鉴定一般包括几个层次——首先,要对纺织品原料进行鉴定,获取纤维品种、纱线的加工、纱线的粗细等信息;其次,是对纺织品形成技术的鉴定,包括组织结构、刺绣针法、印染加工方法、服饰的裁剪缝制方法等;然后整合上述信息,以色彩和图案为主,对纺织品艺术因素进行研究,这是整个鉴定过程中最见功力也是最为精彩的环节;对于那些没有明确纪年的纺织品,还需要进行年代鉴定,包括用C<sup>14</sup>测年等自然科学方法和基于纺织品技术和艺术得出的断代结论。
光凭手摸目测的鉴定方法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纺织品鉴定的要求。
不同类别的天然纤维在外观形态特征和内在理化形制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采用形貌分析手段,在显微镜下就能够非常清晰地将丝毛棉麻区分开来。
如果遇到年代久远保存状况不好的纺织品,很难获取完整的纤维形貌,此时织物的组织结构及刺绣针法等则可用体视显微镜,对于特种纤维特别是金属线类的鉴定可能会用到能谱,测试金属线的金属成份;植物染料在古代染料中占有主导地位。
简帛
马 王 堆 汉 墓 帛 书
内容分类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严 重。 依《汉书· 艺文志》分类,六艺类的有《周易》、《丧服图》、《春 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 诸子类的有《老子》甲本(附佚书3篇)、《九主图》、《皇帝书》 和《老子》乙本,其中甲、乙本《老子》为所见最古的本子; 兵书类有《刑德》甲、乙、丙3种;数术类有《篆书阴阳五行》、 《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 《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和《相 马经》,其中《五星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 方术类有《五十二病方》(附佚书4篇)、《胎产图》、《养生图》、 《杂疗方》、《导引图》(附佚书2篇),其中《五十二病方》是中国 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 另外《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3幅地图。据 整理者描述,《式法》帛书用整幅书写,原长超过2米,但现已碎裂 成30余大片及若干碎块,拼复十分不易。《式法》的字体在篆隶之 间,兼有大量楚文字的成分,亦较马王堆其他帛书难认。
谢 谢
西汉文景时期到武帝早期
银雀山汉简
历史年代 西汉
名称 江陵汉墓简牍 定州汉简
出土时间及地点 1983年江陵张家山汉墓 1973年河北定县(今定州 市)八角廊40号西汉墓 199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 海县温泉镇尹湾村 1978年发现于青海省大通 县上孙家寨 115墓。 1959年,甘肃武威磨嘴子 汉墓
尹湾汉墓简牍
西汉晚期 大通汉简
东汉
武威汉简 居延汉简
敦煌汉简
1930年发掘于蒙古居延
20世纪初至90年代发掘于 敦煌 20世纪初新疆尼泊尔等地 1996年10月湖南省长沙市 走马楼建筑工地第十一号 井出土简牍。
简牍制度名词解释
简牍制度名词解释
摘要:
1.简牍制度的定义
2.简牍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3.简牍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4.简牍制度的局限性和演变
5.简牍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正文:
简牍制度,作为一种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载体和行政管理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鼎盛于秦汉,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牍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商朝的甲骨文和周朝的铜器铭文。
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普及,简牍制度逐渐被取代,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简牍制度不仅为古代的政府官员提供了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手段,而且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简牍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简牍制度为古代政府提供了高效的行政管理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管理;其次,简牍制度推动了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和文化遗产都保存在简牍上;最后,简牍制度为后来的印刷术和出版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古代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然而,简牍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简牍的制作和传递需要耗费大
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限制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范围。
此外,简牍的保存和整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许多珍贵的简牍文献在历史长河中遗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简牍制度逐渐被更为先进的书写材料和制度所取代。
然而,简牍制度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从简牍制度中学习到信息记录和传递的重要性,以及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意义。
总之,简牍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对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北京传统油漆彩绘技艺研究与传承》记录
《北京传统油漆彩绘技艺研究与传承》阅读记录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北京传统油漆彩绘技艺概述 (6)2.1 技艺的历史沿革 (7)2.2 技艺的特点与分类 (8)2.3 技艺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9)三、油漆彩绘技艺的原材料与工具 (10)3.1 原材料分析 (11)3.2 工具与设备介绍 (12)3.3 材料与工具的选择标准 (14)四、油漆彩绘技艺的制作流程 (15)4.1 设计与规划 (16)4.2 油漆彩绘过程 (18)4.3 完成与检验 (19)五、油漆彩绘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20)5.1 传承方式与途径 (21)5.2 传承人培养与激励 (22)5.3 保护措施与政策建议 (24)六、油漆彩绘技艺的创新与发展 (25)6.1 技艺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26)6.2 艺术融合与创新实践 (27)6.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8)七、案例分析 (29)7.1 北京故宫博物院油漆彩绘案例 (30)7.2 其他著名建筑的油漆彩绘案例 (31)7.3 案例分析与启示 (32)八、结论与建议 (34)8.1 研究成果总结 (35)8.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6)8.3 对传统油漆彩绘技艺保护的呼吁 (37)一、内容概括《北京传统油漆彩绘技艺研究与传承》是一本关于北京地区传统油漆彩绘技艺的研究与传承的专业书籍。
本书通过对北京传统油漆彩绘技艺的历史沿革、技艺特点、技法应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书中首先对北京传统油漆彩绘技艺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梳理,从唐代的寺庙壁画、宋代的宫廷画到明清时期的民间装饰等方面,展示了这一技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对北京传统油漆彩绘技艺的技艺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材料的选择、色彩的运用、图案的设计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认识。
简牍制度名词解释
简牍制度名词解释
摘要:
1.简牍制度的定义
2.简牍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3.简牍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4.简牍制度的局限性和影响
5.简牍制度与其他字体的比较
正文:
简牍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写材料和文字记录方式,主要是指将文字刻写在竹简或木牍上。
简牍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信息记录方式。
简牍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与古代中国的书写材料密切相关。
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主要使用竹简和木牍来记录文字。
竹简是由竹子削成的长条,木牍则是由木头制成的扁平片。
文字通常用毛笔蘸墨书写在竹简或木牍上,为了便于阅读,文字之间会留有间隔。
简牍制度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它为古代社会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记录方式。
通过简牍,人们可以记录各种信息,如官方文件、私人信件、法律条文、文学作品等。
简牍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然而,简牍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影响。
首先,由于竹简和木牍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携带和保存都不太方便。
其次,简牍上的文字容易磨损,
导致信息丢失。
此外,简牍制度的使用范围有限,主要局限于士人阶层,普通百姓难以接触到。
简牍制度与其他字体的比较方面,简牍制度是一种书写方式,而其他字体则是指文字的书写风格。
例如,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等都是中国古代的字体,它们在简牍制度中都有所体现。
不同的字体在简牍制度中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为后人研究古代书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总之,简牍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书写方式,为古代社会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记录方式。
简牍的出土应急及日后保护
4. 为了降低新环境对于简的不良影响,首先将 提取出土的简牍仍然保持恒定的湿度,并应 尽量避免太阳光的直接照射。而对于编连成册 的竹简千万不要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以免扰 乱排列顺序。最好在简表面平铺一层饱含水分 的脱脂棉或湿海绵,外部再用塑料薄膜包裹, 与周围的环境暂时隔绝开。
返回
第三节饱水简牍的包装运输与库房保管
3、更换文物架:由于目前库房条件简陋、潮湿, 摆放竹简六年的文物架四脚开始腐烂,给竹简的保 护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2003年我们重新订做了 60个不锈钢架,将原来的木质文物架全部更换, 钢架不易生霉、容易擦洗,对简牍的保护起到很大 作用。 4、日常检查:定期观察饱水竹简的保护情况,主 要是看药水有无变质、浑浊,竹简的颜色、表面有 无异常变化等。
返回
第二节 考古现场对简牍采取的处理方法
1.简牍发掘方式和应急处理 对于古井中暴露的部分简牍,应尽 快实施湿毛巾等遮盖保湿处理,并将 散落木简提取回室内进行保护。
2.简牍的揭取过程
在揭取时一般需要借助于工具,可以用 刮削得很薄的竹片或牛角质刀等,从待揭简 堆最下部的一端将简与相邻底层缓慢剥离, 剥离的同时一边轻轻地插入软塑料托板。待 塑料托板已将竹简托住后用双手扶稳,再从 塑料板下面插入木板固定,便可把竹简提起 来。如果竹简四周有少量污物,可用清水小 心冲洗干净,再放置于准备好的大盆中。
二:有条件的文博单位可以采取蒸馏水浸 泡的方法来暂时存放简牍,并不定期地更换 几次蒸馏水,把附着在简表面的部分污渍、 杂质置换出来。为了防止霉菌等微生物的生 长,工作人员可经常喷洒药液对环境消毒, 或在水中添加些防霉杀菌试剂等。同时定期 观察饱水简牍的变化情况,利用各种科学技 术手段进行检查、测试等工作。
返回
第二篇
20世纪竹简的重大考古发现及意义
20世纪以来简牍的重大考古发现及意义回顾简牍发现出土的历史,可以说既是由来已久,又是近世新事。
说由来已久那就是永垂青史的两次重大发现,即西汉景帝末武帝初年,鲁恭王在孔子旧宅获得的“孔壁中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西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在汲县战国晚期魏墓里出土的“汲冢竹书”:《穆天子传》、《纪年》、《师春》、《琐语》等。
这两次发现对后来的古文献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说近世新事,那就是从20世纪初以来至世纪末,全国各地不断出土的简牍文物,不仅出土地域大大扩展、时代距离拉长,而且数量和内容都是远盛于历史上任何一次发现,可以说二十世纪是简牍的大发现时代。
一、百年来简牍的发现,概括有以下五个特点(一)出土地域不断扩大最早以新疆尼雅、甘肃敦煌为起始,其次延伸至内蒙、甘肃额济纳河流域,从而扩展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有简牍问世。
目前可知有新疆、甘肃、青海、内蒙、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广西、江苏、安徽等17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甘肃、内蒙、湖南、湖北四省出土最多。
充分反映出汉文化覆盖面的广大和汉文化势力的强劲。
(二)简牍时代的延长过去出土简牍,以汉代为大宗,其次为战国。
而现在可知上至春秋晚期,经战国、秦、汉至三国两晋,其时代是连续的。
另外,就民族文字来看,还有汉晋 文、唐代吐蕃文和宋之西夏文木牍。
不仅反映了汉文简牍的存在时限,而且也可看到对其他文化的响。
(三)内容越来越丰富过去,墓葬出书籍,边塞遗址出屯戍文书。
以此形成了简牍的两个基本特征。
而现有资料,内容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不仅有传世文献中可找到的古书籍,也有早已佚失的古文献。
不仅有屯戍文档,而且还有法律、法规条文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经济文书。
(四)数量不断增加过去出土简牍,一墓出土数十枚、遗址出土数百枚,已是极为稀有罕见了,而现在动辄数以千计万计,甚至以10万计,不能不说是惊天动地。
粗略统计,用各种材料写成的文献、文书,总数已达26万余枚(件)之多。
在公安档案中做出精彩
ARCHIVES &CONSTRUCTION 半年前,笔者在公安档案工作者曾涛那里见到一块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石碑(尺寸为76×48×9厘米),碑文是一个乡规民约公告。
这是曾涛在收藏市场上购得,这么大一块石碑,买下和搬运都不容易。
曾涛还购买过一些民国时期治安内容的石碑、书刊、信札等。
曾涛今年已54岁,在南京市公安局办公室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现为四级调研员。
他在“故纸堆”里坚守初心,在档案中寻觅精彩。
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其工作常常给人一种简单重复、枯燥乏味的印象,有人认为他们相当于仓库保管员的角色。
曾涛告诉我:“实际上,档案部门不仅是一个保管机构,同时更是一个文化机构和研究机构。
目前,南京市公安系统的各类档案库藏总量近700万卷,海量的档案信息无疑是一座有待发掘的无尽宝藏。
”多年来,曾涛几乎每天都要抽些时间翻阅档案。
他说:“深入宝山寻宝鉴宝可以乐此不疲。
看过太多的公安档案史料,相较于宏大叙事的史志、年鉴、大事记,我更喜欢那些深藏于档案之中具体而微、零散琐碎、个人化的片段记忆。
如果说前者是历史的筋骨,那么后者便是血肉,因为它们更加贴近人们的感知,同时也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从2011年开始,曾涛便注意有针对性地开展搜集工作,在纸张泛黄、字迹漫漶的老档案中逐字辨识,目前已整理出普通人的自传材料数百篇。
其人其事,其言其行,其思其虑,既恍若隔世,又宛在眼前,为编纂《一百个人的1937》《一百个人的1945》《一百个人的1949》《一百个民国警察》等编研资料积累了大量原始素材。
他希望通过一群小人物的命运去反映大时代,使那些宏大叙事更具现实的人文温度。
从2017年开始,曾涛结合日常工作,翻阅1949—1960年《南京公安报》,详细摘抄、整理了十余本笔记,编纂了一部四卷本的《南京公安朝花夕拾》。
目前一、二两卷已编印成册,其余两卷正在排版校对中。
这项汇编从一个角度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公安的奋斗史。
延绵百余年的独特技艺
延绵百余年的独特技艺作者:来源:《科学之友》2022年第01期文房刻铜享有“最后的文玩”的称誉,是因为它在所有文房用器中出现的年代最晚,并在辉煌了百余年后,随着自来水笔的流行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堪称绝响。
正如自来水笔取代了毛笔,敲击电脑键盘替代了書写一样,其实古人在生活中对快捷便利的追求丝毫不逊色于我们,这也是文房刻铜的前身——素面铜墨盒出现的主要原因。
清同治四年(1865年),创办了一得阁墨汁店的谢崧岱在他的《论墨绝句》中说:“古用砚,无所谓盒,因砚而变通者也。
块而砚,砚而盒,盒而汁,古今递变,亦其势然欤。
”按照这一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推测出文房刻铜产生的大致脉络:一些文人为求便捷而使用墨汁,于是可盛贮墨汁、携用方便的素面铜墨盒开始流行。
基于审美需求,刻铜工艺被施于铜墨盒上,并涉及铜镇尺、铜印章盒、铜笔筒等物。
民国马晋作品《兰石图》墨盒(范大鹏藏)提到铜墨盒的出现,不少人更愿意相信明清史学家邓之诚在他的《古董琐记全编》中讲述的一个带有爱情色彩的故事:约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有个读书人进京赶考,妻子在为丈夫收拾行装时,怜惜他带着一块石砚既沉重,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于是,聪明伶俐的妻子突发奇想,找出一个自己日常使用的粉盒装进丝绵,把墨研好后,将墨汁倒入粉盒,浸在丝绵中。
后来,丈夫将其带入考场,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并被他人效仿,随后铜墨盒应运而生。
不过,谢崧岱之弟谢崧梁则认为:“墨盒盖上刻文镌画则始于咸丰年间,盛于同治年间。
盖创制不远,约未及百年也。
论其适用,实较砚便。
”民国马晋作品《鸣禽图》墨盒(范大鹏藏)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以及今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文房刻铜出现、发展的过程:嘉庆、道光年间,携用方便的储藏墨汁之器——素面铜墨盒开始出现。
咸丰年间,一些文人雅士把自己篆刻的技艺施于素面铜墨盒之上,镌刻出诗文或简单的山水、花卉等图案,置于案头自用或赠送亲朋,以为乐事。
一些文具店也开始效仿,颇受文人青睐,文房刻铜日渐成风。
210993179_三星堆国宝修复大师郭汉中
三星堆国宝修复大师郭汉中│文本刊全媒体记者许然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内,一棵高约4米的商青铜神树吸引了无数游客为之驻足。
很难想象,在出土之初,它竟是200多块的青铜残段,毫无完整性可言。
将其化腐朽为神奇的人,就是今年54岁的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文物修复师郭汉中。
接手残段后,郭汉中寝食难安。
数日之间,他与师父杨晓邬反复探查,潜心思索,寻求最佳修复方案。
从碎片拼接,到锡焊、铆接、灌注,再到加固,最后配以展具,这棵商青铜神树最终被其“唤醒”。
商青铜神树仅是郭汉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从业38年里,郭汉中修复的文物多达6000余件。
就在今年3月1日,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名单揭晓,全国共有10人入选。
郭汉中是该年度四川省唯一入选者。
初出茅庐的学徒称重、拍照、测量……郭汉中手里拿着一件小型青铜挂饰,对其作深入细致的观察。
3月3日下午两点多,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的透明玻璃房外聚集了不少游客,围观文物修复师的工作。
采用开放型工作方式,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心包括工作区、展示区两大区域。
透明的玻璃将工作区与展示区分隔开来。
在欣赏展示区文物的同时,游客也能直击文物修复师是如何为文物“治病”的。
“现在的实验室条件比以前刚从事文物修复那会儿,简直好太多了。
”眼前这个个头不高、身材敦实的文物修复大师郭汉中,放下手中的文物,向前来探访修复师郭汉中和待修复的一个青铜尊。
46的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说。
接触文物修复工作时,郭汉中刚刚16岁。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仍记忆犹新。
机缘巧合,1984年刚初中毕业的他,家里住进了一群四川省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
“当时我家就在三星堆遗址附近,考古队员住下来主要是为了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更方便挖掘遗址。
”也是在那时,思维敏捷、手脚灵活的郭汉中被考古队员看中,跟着首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陈显丹等人开始参与到对陶器的修复工作中。
长沙发掘万枚简牍 再现东汉早期历史
长沙发掘万枚简牍再现东汉早期历史湖南省长沙市作为中国简牍的“地下仓库”,从1952年至今已陆续出土大量竹简木牍,这些简牍为我国研究战国到西晋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近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地铁2号线“五一广场”站地下管道改造施工中,工人们在一口古井中再次发现了大批简牍,此次出土的简牍将填补东汉早期简牍空白。
发掘工作将采取“整体揭取”方案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素告诉记者,目前从古井外面往里看不但有木牍、木简,还有竹简,估计至少有一万枚,由于施工掉落在地而被工人捡起的简已有54枚。
关于简牍的发掘方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何旭红表示,因为简牍浸泡时间太久,腐朽程度比较高,技术和设备的制约不允许进行现场清理,所以在近日召开的简牍发掘工作方案专家论证会上,专家们一致同意采取“整体揭取”的方式发掘简牍。
目前,正式发掘方案已上报国家文物局。
王素介绍,“整体揭取”就是把整个井从地下搬上来,然后一层层清理。
“整体揭取”不仅是对简牍文物的保护,更能通过田野发掘的考古地层去研究地层间的叠压,通过考察各个时代叠压的不同痕迹去完善发掘报告。
简牍为东汉年间官府档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卜宪群认为,这一万多枚简应该是东汉时期的官文书,因为上面有明确的纪年,并且还有一枚内容为“叩头死罪”的简。
在各类简牍中,有纪年的官文书简牍的价值是最高的。
王素对此持一致看法,他说,在发掘报告中称发现一块永元十四年和一块永元十五年的简,这两个年号都是东汉和帝的,现在又发现了年号为延平的简,延平是殇帝的年号,所以基本可以判断是东汉前期的简牍。
至于简牍中的具体内容,王素透露,现在出土的54枚都是贼曹的简牍。
贼曹在当时是抓盗贼的部门,我们现在看到有左贼曹、右贼曹,还有贼捕掾、厅长,这些在当时都是抓盗贼的部门及职位。
还有一枚签牌上面写的是“贼曹本”,签牌是归类存放全部有关贼曹文书的标志,而贼曹原本的意思是包含全部贼曹的档案,所以这54枚简牍都是贼曹的内容。
简牍研究报告
简牍研究报告
根据最新的简牍研究报告,简牍是一种古代的书写方式,起源于中国商周时期。
简牍是一种以竹简为材料的书写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政府和学术机构。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简牍的出现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简牍的使用简化了古代文书的制作和保存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简牍的使用促进了文字的发展和普及,为后来的纸张书写方式奠定了基础。
此外,简牍还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古代政府和学术机构使用简牍来记录历史事件、发布政策和学术研究成果。
这些简牍在后来被保存下来,成为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然而,在研究报告中也指出了简牍的一些限制。
首先,制作简牍需要耗费大量的竹木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简牍的广泛应用。
其次,简牍的保存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竹简的易损性,许多简牍难以完整保存下来。
综上所述,简牍作为一种古代的书写方式,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简牍逐渐被纸张书写方式所取代,但其在古代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仍然存在。
田申 良印诚中求
田申良印诚中求田申收集文印闲章三十多年,闲暇之余,他常会拿出来把玩。
兴到浓处,他亦会篆刻闲章自娱自乐。
看似悠然闲看一方印,其实在鉴赏与揣摩中是能感受到古人在凿刻时动人心魄的神韵。
田申著名收藏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醴陵瓷、长沙窑特约鉴定专家。
学生时代开始学习镌刻,收集印章。
三十多年来,田申收藏了上自汉代下至明清及近代的各个朝代的印章三千多枚,其中老印章一千余方。
编著《古董速查手册?印章印石》《文化部2006国际艺术博览会精品集》《中国古玩市场指南》《古陶瓷收藏指南》《醴陵瓷事旧录》《醴陵瓷》等。
印者,官之权威,商之凭信,文房之清供,墨客之雅玩。
田申的印章收藏讲究“四美”:名手治印、镌刻精妙、石料珍贵、传承有序。
说起印章的历史演变,田申掰着指头从印章的鼻祖陶拍开始,说到以典淳平正见长的秦汉印风,再到隋唐印章的演变、宋元花押的样式、明清印的特点。
三十多年来,田申辗转各地,收藏了上至汉代,下至明清及近代的各个朝代的印章三千多枚,其中老印章一千多枚。
结缘镌刻,刀笔传情因父辈都酷爱印章,田申少年时代便对小小印章产生了特殊感情。
田申的体育老师喜爱刻印。
每当下雨的天气,体育老师就在教室里教他们刻印。
很快田申展现出了书法篆刻方面的天赋。
老师不吝赞赏,常称他“笔性好”。
“写字要有刻味,刻字要有写意,这样匠气就没了。
”田申不但笔性好,而且悟性也好。
“篆刻讲究书法、章法和刀法,每一刀每一笔都是有理可依、有迹可循的,并不能想怎么刻就怎么刻。
”时光荏苒,如今田申已经“封刀”。
但因结缘篆刻而开始的藏印之路,就犹如剥洋葱,一层一层地剥开,那些尘封在岁月里的过往,便一点一点地露了出来,却也带出了冲眼的辣味,让人泪流。
那个时候,人们对印章收藏不太重视,经常有人买来老印章磨掉,自己重刻,当时印章价格也不贵,田申便开始收集老印章。
最开始,田申尤其钟爱闲章。
他说,“过去文人会有很多枚印章,人故去,后人会把人名章留下作纪念,闲章或卖掉或送人。
解密古代丝织品和颜料的微量和保存千年无损秘密
解密古代丝织品和颜料的微量和保存千年无损秘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绸的国家,丝织品文物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宝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丝织品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丝织品染色技术,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周礼》记载,周代时官府已设置了掌管染草、染人、画、绘、钟、筐、巾荒等部门的专业机构,分工主管生产。
这一事实证明染色工艺体系已经形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草染工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1]。
秦汉以来,随着植物染料应用的增加,染料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不断扩大,已经出现专门种植染草并以此为业的人。
隋唐时期,在少府监下设有织染署,所属的练染之作中已普遍使用植物染料,印花的缬类织物盛行,工艺也不断创新。
到了明清两代,染料植物的种植、制备工艺、印染技术等方面均达到鼎盛时期。
清代时的植物染料不仅自给自足,而且还大量出口国外。
目前用于天然染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TLC)[2-4]、气相色谱/质谱[5]、高压液相色谱分析[6,7]等,这些分析方法对样品的需求量非常少,精确度高,适于允许少量取样的文物样品分析。
拉曼光谱不仅可有效地检测矿物颜料样品中的呈色相[8-12],同时也可用于蓝色靛蓝染料的分析[13],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可以进行空间分辨的原位无损检测[14],特别适用于易损坏、不允许取样的珍贵艺术品颜料的无损分析。
古代丝织品染料分析(包括颜料)是丝织品保护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织品的保护研究包括丝织品本身蛋白的老化研究及其呈色物质的老化变色研究。
染料分析是研究织物颜色老化变色的基础,同时对于了解我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发展非常重要。
而古建筑上的彩画所用的颜料或染料的确定,对于了解退色原因、确定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研究对几个含有蓝色物质的古代丝织品和建筑彩绘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以确定呈色物质的种类,并对所用分析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
丝织品采用薄层色谱和拉曼光谱分析。
蓝色彩绘样品采用拉曼光谱分析。
1实验部分1·1实验材料古代样品:中国丝绸博物馆提供的唐代蓝色丝织品,1件;青海都兰吐蕃墓出土的蓝色(或蓝黄相间)的丝织品(分别命名为样品1~5),5件;故宫建福宫彩画上的蓝色彩绘样品,1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罗股份谈珍贵档案简牍保护的前世今生
古代民族文化,多以文字的形式得以传承和发扬。
我们的祖先早期利用石头、青铜、甲骨、竹木等材料,作为纸张出现以前我国文字记录的重要载体。
相比之下,竹木因取材便利,易于保存和运输而成为当时最方便的载体。
人们将文字以书写的形式记录在竹片或木条上,再用绳线穿连在一起,便形成了简牍这一古老而珍贵的史料形式。
相传简牍可能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但目前经发掘出土的简牍最早来源于战国时期,它的使用历史长达千年,直到东汉时期被纸张逐渐取代,至魏晋时期才基本绝迹。
简牍不似纸张便于传抄,基本上保留了文献书写时的原始状态,因此便成了最为古老的书籍版本,这就为传世古籍的校勘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此外,简牍中所记载的内容,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军队民间生活琐事,内容丰富而全面,此外,还提供了许多古书上并未记载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典、制度、生活及经济状况等信息,因此成为人们研究古代史,特别是战国秦汉史的不可缺少的珍贵史料。
制作简牍的材料可根据地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材质。
我国南方地区多竹,人们通常以毛竹、苦竹、慈竹或短穗竹等为材料制成竹简;而北方干燥而多木,则通常选用杨树和松树为材料制成木牍,并经历椠木、解条等过程以平整竹条和木片。
竹条和木片之间的编连通常选用结实的麻绳或熟牛皮,以汉代简牍为例,装订方式可根据公文使用到的简牍多寡从右向左进行编连,通常编两道绳,也有三道、四道编甚至五道编的。
为了防止因水分引起的蠹虫侵蚀,古人们也会采取有效的避蠹方法,如汉代通常采用杀青和药草避蠹的方式来对简牍进行处理。
杀青就是将制好的竹简或木牍,在书写前先用火炙烤沥出汁液的过程,在炙烤过程中竹简和木牍(尤其是竹简)开始由青变黄,因而被称之为杀青。
由于此过程中会不停地有汁液从竹简和木牍中冒出,如同汗珠一般,因此古人将简牍书写的史书称之为汗青。
杀青后的简牍干燥易用,便于书写并能起到很好的避蠹效果,有效的延长了它们的使用寿命。
药草避蠹的方法通常是将具有避蠹作用的药草叶片放置在简牍档案中间或库房中,这与我们现在采用的樟脑防虫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说汉代皇家档案馆之所以被称之为兰台,就是因为使用兰草来进行避蠹而得名。
当然由于兰草的珍惜,除了皇家档案馆之外通常使用芸香草来进行避蠹。
简牍的杀青和药草避蠹过程是古代有效的防虫办法。
除此之外,古人也在简牍档案的长期储藏和运输上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
以汉代简牍为例,人们通常以竹笥作为简牍运送、防尘和储存的重要装具。
在竹笥之外进行封检与系绳,就是古代文献中所谈到的筐箧。
而裹在筐箧之外的外衣,被人们称之为书衣,通常是用来存放重要档案时所使用的,材料通常选用绢帛。
对于简牍的保存,早在秦朝时期就已建有专门的场所来保管档案,到了汉代,为了保管贮藏大量的档案典籍,也在宫内外修建了多处收藏文书和典籍的档案库。
如,天禄阁、石渠阁、麒麟阁由萧何主持建造,最初用来保管占领咸阳时收缴的秦朝文书和典籍。
汉成帝时,又在此保管各类秘书。
石渠阁以磨制石块筑成,四周贯通水渠用以导水,因而取名石渠阁,可将水注入渠内,有利于防盗、防火,保护阁内档案典籍。
汉代皇家档案库发达的简牍档案保护,还促进了档案保护建筑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在进行库房建设时充分考虑到防火、防盗、防虫和防潮等诸多因素,在保证库房坚固的基础之上,极大的改善了简牍的保存条件。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古人们早已为简牍的保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简牍档案保护方法。
与之相比,当代我们发掘出土的简牍,深埋地下几千年,受竹木材质本身脆弱,极易腐朽、水解等特性的影响,已经变得十分脆弱,除了需要在发掘现场对出土简牍实施现场抢救性保护,之后进行必要的清洗、脱水定型、加固修复及整理等工作外,加强对后期简牍保存环境的调控也极为重要。
与其他有机材质文物相类似,温湿度、虫霉、有害气体与颗粒物、光线等是影响简牍保护的决定性因素。
减少这些环境因素对简牍的影响,创造适宜的保存环境,是维持出土简牍生命长久的重要条件。
这一观点与古人们利用杀青、药草避蠹、封装保存及档案库房建设等手段来实现简牍的防虫、防火、防盗、防潮保护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
一简牍的保存,需要进行稳定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控制
虫霉的滋生繁殖往往需要高温高湿的环境,这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有机文物档案往往较北方更易爆发虫霉危机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竹木材质的文物来讲,过于干燥的保存环境也会给文物带来开裂、变形、脆化的危机。
因此,我们讲简牍的保存环境温湿度应该遵循稳定、适宜的原则。
赵桂芳老师的《简牍保护概论》一文中指出:温度应在15~20℃范围内,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45%~60%范围内,日温差通常不高于2~5℃,相对湿度日变化量应以不超过3%~5%为宜。
二简牍的保存,需要采用先进的杀虫防霉技术
现有有机文物除虫方法多为化学杀虫法,即直接投放或喷洒化学药剂或应用药剂熏蒸的方法来达到杀虫灭菌的效果。
随着国际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化学药剂的使用控制也愈加严格。
在1997年缔结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就明确规定:从2015年起,全面禁止使用溴甲烷等有毒气体熏蒸,从而加大了该方法的使用局限性。
再加上化学药剂使用过程中对文物和人员安全造成的威胁及其长期使用会令害虫产生的抗药性等缺陷日益凸显,人们逐渐将目光转移到低氧法、低温冷冻法和辐射法等非化学杀虫方法上来。
其中,低氧法因不会对文物造成二次损伤,无化学残留、绿色环保而成为近年来备受文保专家学者青睐的除虫抑菌方法。
该方法基于密闭的保存空间,通过向内部充入氮气等惰性气体来置换原有空气的方式,使氧含量降至一定水平,从而隔绝了虫霉赖以生存的氧源,进而达到杀灭害虫,并抑制霉菌繁殖滋生的目的。
因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不会与其他物发生化学反应,在空气中占比高达78%以上,制取方便,成本低廉,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的保质保鲜、粮食除虫等领域,是一种近年来在文保领域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保护方法。
三简牍的保存,应当减少保存环境中的污染气体含量
随着大气环境污染的加剧,空气中的化学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
它们通过对文物材质的氧化腐蚀和酸化腐蚀等作用对其机械强度、字迹等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为了减少污染气体的影响,人们通常采用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新风系统、吸尘器等设备来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
此外,也可通过对保存空间进行气密改造来减少外界污染入侵,或采用微环境控制的方式来高效滤除简牍保存环境中的污染物质。
四,简牍的保存,还应注意隔离光线的破坏作用
对简牍产生破坏作用的光线主要包括紫外光和红外光。
它们分别通过造成竹木构成要素中
C-C键的断裂而使材质降解,或通过热作用加速纤维素分子的热老化而对简牍造成伤害。
隔离光线的破坏作用,可通过将简牍置于无光环境中保存或采用具有一定光线吸收或隔离作用的材料,如遮光帘、遮阳板、带有防辐射功能的玻璃窗、紫外吸收剂等。
对于存放在展厅中的简牍文物,还应该在展柜玻璃和展厅灯光的控制和灯具的选择上进行合理设计,尽量减少光线损伤。
尽管古今简牍在被保护的过程中原始状态不同,但对于保存环境进行调控的思想,古今有之。
古代简牍的密封保存,杀青、药草避蠹处理及具备防火、防盗、防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档案库房建等保护手段,也为人们进行当代出土简牍的保存工作带来了启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步,人们将温湿度控制、空气净化、防虫抑菌等技术进行了融合,创新而成了可对多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调控的技术。
我们希望,在不远的未来,这些的先进技术能够运用到简牍档案的保护之中,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慧贞《文物保护学》
[2]赵桂芳《简牍保护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