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_卫兴华
关于坚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对话_兼析效率与公平关系上的不同观点_卫兴华
关于坚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对话———兼析效率与公平关系上的不同观点张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条件和要求。
报告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必须牢牢地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如此强调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以往的中央文件中是很少见的。
应该怎样认识和看待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呢?卫兴华:改革开放前,在“左”的形势下,不讲也不能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
那时宣传什么穷革命、富则修(修正主义),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
把重视发展生产力诬为“唯生产力论”,把关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批为“经济主义”、“福利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一再提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他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里,事实上是抓住了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两大环节: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共同富裕。
至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一致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条件。
共同富裕就意味着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消灭。
把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而强调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史中是第一次。
强调社会主义应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党的理论发展史上的首倡,但不能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首倡。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__省略_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卫兴华教授_卫兴华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卫兴华教授被采访人:卫兴华本刊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为进一步深入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帮助读者了解当前我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卫兴华教授。
本刊记者:卫教授,您好!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再次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那么,能否谈谈您对这一重要问题的认识?卫兴华:好的。
我认为,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意义深远。
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
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中央文献和我国宪法一贯坚持和阐明的重要思想和原则。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们强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为公有制而公有制,而是因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才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目的。
具体地说,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由以下诸方面原因决定的:第一,一定的所有制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厦,必须和只能建立在公有制这个根基上。
没有公有制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经济,也就不会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而有了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公有制这个根基被动摇了,挖空了,社会主义大厦也就会随之动摇和倒塌。
因此,公有制对社会主义来说,不是可有可无、可要可不要的事情。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论土地国有化》以及其他的论著中,论述了资产阶级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问题。
2010年理论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与进展_卫兴华
2010年理论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与进展卫兴华1侯为民2(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2.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摘 要]2010年,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理论经济学新的热点问题,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分析收入差距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对“国进民退”引发的新现象进行激烈的争论。
此外,学者们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也进行新的讨论,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理论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与进展[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3-0112-082010年是我国由“十一五”向“十二五”过渡的关键的一年,也是我国经济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由回升期向稳定较快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
一年来,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理论经济学新的热点问题,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径、分析收入差距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对所谓“国进民退”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
此外,学者们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我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途径。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学界高度关注的热门论题。
有学者认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主要有:一是它同追求经济的短期高速增长是有矛盾的。
二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难启动。
三是政策调整阻力重重。
因此,要真正着力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不能继续把保增长放在首位,就不能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速。
应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适当调整,以免经济过快扩张和出现中位通货膨胀,把注意力集中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_卫兴华
三、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 展的途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 , 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我国的改革是从经济 体制改革开始的。经济是基础, 因而经济体制是其他各种体制的基础 , 经济体制的改革, 推动政治体制、 文化 体制、 卫生医药体制、 科技体制、 教育体制、 社会保障体制等等方面的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最终选择 是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性与市场经济的灵活性、 效率性结合起来, 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坚持社会主 。所谓 “改革方向” , “坚持改革的方向” , 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有两种涵义。有时人们讲要 是指不走回头 , “ ” 。 , 、 , 。 路 不走 封闭僵化的老路 改革 还是不改革 反改革 就是两种相背的方向 另一种改革方向的涵义是 指: 改革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 朝什么方向走。 所以, 光讲“坚持改革方向 ” 不够。 邓小平指出存在两种改革 观。改革, 不能偏离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 一定要分清是非。私有化的改革, 全盘西化的改革, 不是社会主义 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而是自我否定和改旗易帜。十八大报告讲, 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 改革,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 就是要离开封闭僵化的老路。 封闭僵化的传统 体制, 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离开老路, 是要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 、 正路, 而不是去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不走老路, 是针对“左 ” 的思潮的; 不走邪路, 是针对右的思潮的。 不改旗易 帜, 就是不改马克思主义之旗, 不易科学社会主义之帜。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流与源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 关系。十八大报告指出 。因此, 鲜明的中国特色”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也就高举了科学社会主义旗帜。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 。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守夜人” 现代市场经济, 已不是政府只做 的自由市场经 金融和经济危机背景下 主张完全自由化市场经济的新自由主义已偃旗息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在 应是“政府调 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 这种市场经济模式, 节市场, 市场调节企业” 的模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 就是由市场机制直接调节企业的经营 活动。政府不要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 , 政府应通过调节市场机制间接调控微观经济 。 政府既要尊重市场 经济规律, 又要发挥政府有效的必要的调控作用 。市场能办好的事, 就让市场去做, 政府应做好自己应做的 事。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毫不动 3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如何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高一些是理所当然的。
公有制经济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公有制为主体,既要保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更要增强素质和活力。
要继续深化公有制经济的体制改革,搞好搞活公有制.近些年来,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国有经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的状况还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国有资本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可以吸收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增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要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实现国有资本从中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发展,从弱势企业向优势企业集中,要发展高科技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和企业的信息化,以培育参与国际竟争的主要力量.为搞好搞活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关键是把国有企业塑造成市场经济活动的真正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同时形成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其质量和效益。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就业、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要继续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者:王艳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20年第06期【摘要】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内涵,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继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各类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节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三项制度共同确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仅发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内涵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制度的属性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生产关系在制度上的表现。
一直以来,我国学界和政府层面主要从所有制方面来理解基本经济制度,虽然也很重视分配方式和經济运行体制,但是并没有将其上升到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来把握和理解。
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最终将这三个方面共同融入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中,不仅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表述得更加科学、准确和全面,而且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
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为国家安全和民生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稳定器。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非公有制经济同样功不可没,在研发创新、创业就业、财政税收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内涵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既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时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坚持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论坚持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和根基。
这就指明了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所必须坚持的核心和方向。
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发展与理论和实践的根据,以及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路和对策,应做到:提高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探索公有制的实现新形式;大力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标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应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制度,是我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长期实践的科学总结。
现阶段,我们要继续根据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积极制度的认识,使这一经济制度更加完善。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忽视了国家的客观经济条件,盲目照抄别国的经验,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极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大大调动了我国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届高考政治备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2020届高考政治备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一、时政背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十三个方面指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就包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原文如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十三个显著优势既然是被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显著优势”,那就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
为此,《决定》提出了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理论创新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反映了关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界定发生了重大变化。
1.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来,不仅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转,而且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2.党的十六大在强调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时候,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一定能够进一步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著名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著名经济学论文题目一、最新著名经济学论文选题参考1、鉴人鉴己创品牌——国外著名经济类报纸的成功经验及其主要启示2、对人力资本要恩威并举——访著名经济学家魏杰3、世界工厂与知识产权优势——著名经济学家程恩富访谈4、美日经济比较的启示——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5、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实主体──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6、国外著名经济类报纸的成功经验7、民营化与私有企业的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吴家骏访谈录8、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卫兴华教授9、走向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阶段——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10、“九大都市圈”——21世纪中国区域布局的构想——访著名经济学家王建11、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谈增长模式与技术进步12、发展公有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访著名经济学家程恩富13、"庭院经济":从1984到2004——访著名经济学家、我国"庭院经济"的首倡者于光远14、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探讨--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访谈录15、要抓住经济增长周期性机遇——访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16、经济增长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石——访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17、消费文化要全面地发展──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谈消费文化问题18、搞好社会再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19、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在动员大会上演讲——学习十六大精神发展我国民营经济事业20、匈牙利道路——专访著名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教授二、著名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1、关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著名经济学家马洪谈民营经济发展2、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在首届中国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3、几种著名经济评价指数及构造方法4、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几个深层次理论问题——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珏教授5、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卫兴华教授6、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访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教授7、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卫兴华教授8、民国著名经济学家方显廷的经济发展学说9、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谈——当前的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10、政治不改革,经济改革也落实不了——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11、国资委,走好政资分开第一步——访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教授12、中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及其发展走向──著名经济学家晓亮访谈录13、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与解体──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14、政经同法,首尊为宪——悼念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先生15、国有企业要实行公司制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访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研究员16、30位著名经济学家会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17、跨过逻辑的桥——访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18、中国汇率安排的选择:具有弹性的固定中心汇率制度——访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19、开放必然推动改革──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20、如何用新路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访我国著名经济学专家陈淮、陈东琪三、热门著名经济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的十大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分析——访著名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2、资本流动性过剩:减少还是利用?——访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3、关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访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宜勇4、市场化就业与自然秩序优先──著名经济学家赵履宽教授访谈录5、力主改革的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6、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对话. 第6辑7、农民是最大的低收入群体——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8、走近“公共事业民营化”——记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博士9、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经验教训的总结——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国光10、“没有文化支撑企业干不成事”——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魏杰谈企业文化11、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魏杰教授说:入世在即应当重新认识市场经济12、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与民营企业的发展——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家骏教授13、"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难点与前景--访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教授14、谁妨碍了我们致富——《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随笔集》总序15、农民市民化:中国10个著名经济强村实证研究16、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西部大开发——访著名经济学家陈栋生教授17、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发展方式转变之困,源于体制性障碍18、世界著名经济管理类大学发展研究19、关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思考--访著名经济学家艾丰20、千万声的呼唤——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谈国有股减持四、关于著名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1、坚持基本路线必须澄清错误思潮——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与杨承训的对话2、坚持基本路线必须澄清错误思潮——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与杨承训对话3、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探讨--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访著名经济学家张晓山教授5、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访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同志6、中国十位著名经济学家批判7、探求智慧之旅:哈佛、麻省理工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8、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卫兴华教授9、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市场经济需要组织10、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卫兴华教授11、企业文化建设的多维视角透析--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访谈录12、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创新——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杰教授访谈录13、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著名经济学家盛洪专访14、凯恩斯以后的100位著名经济学家15、三英争议“独立董事”——著名经济学家魏杰、钟朋荣、温元凯各执一说16、探求智慧之旅--哈佛.麻省理工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17、中国真的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和不需要保护耕地吗——与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相商榷18、“中国适宜采取以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教授专访19、推进“中部崛起”的思路与对策——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访谈录20、国外著名经济管理类大学教学模式比较五、比较好写的著名经济学论文题目1、中国市场理论的有益探索——纪念著名经济学家林文益2、我是对中国最乐观的人──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谈入世3、“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交织时期的中国改革——著名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访谈录4、新常态下的金融改革——访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5、稳定的货币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访著名经济学家蒋硕杰先生6、波兰著名经济学家巴尔采罗维奇对美国金融危机的看法7、论明代中期著名经济改革家庞尚鹏8、走出"富饶的贫困"——专访著名经济学家林凌9、平稳有序地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访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范恒山10、经济转轨时期的社会关系和政府职能研究——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11、评理论经济学四位教授的学术贡献与创新--读《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对话(第五辑)》12、创意产业面面谈——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厉元畏专访13、创意产业面面谈——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厉无畏专访14、该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了——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15、中国改革:在"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交织时期的深化--著名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访谈录16、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及其主要著作介评17、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上海构筑国际大都市——访著名经济学家周振华18、核心竞争力要有制度保障——访著名经济学家魏杰19、著名经济学家陈豹隐的主要学术活动与学术思想20、政府用税的良知——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
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与巩固_卫兴华
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与巩固◎卫兴华一、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不同的所有制马克思主义判断某种所有制的先进或落后,所持标准有两条,首先是生产力标准,其次是价值标准即道义标准。
将两条标准统一起来,就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所有制进行评判与取舍。
比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原始氏族公社的公有制被奴隶制的私有制所取代,这是历史的进步。
因为这在当时条件下有利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
再者,原来原始部落战争中的战俘被杀掉,现在留下来当奴隶,保护了生产力。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奴隶社会私有制被封建主义私有制所取代,又被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取代,都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发挥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作用。
但是,从价值标准来判断,这三种私有制度都存在阶级剥削和阶级矛盾。
不过封建制剥削方式比奴隶制进步,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又比封建制进步,这也表现在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上。
马克思主义主张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一切私有制,是从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出发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既要发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又要发挥消灭阶级对立与剥削,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同样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对待不同的所有制。
他在1934年写的《我们的经济政策》一文中提出:“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以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
因为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3页)在苏区所要消灭的是封建主义的地主经济,因为这种私有制经济已经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79页)正是在生产力标准的指导下,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期,包括在土地改革中,一直强调要保护民族工商业。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_卫兴华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摘要:经济全球化既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安全带来潜在和现实的风险。
外资并购、外贸依存度过高及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等因素对我国经济均会造成冲击。
有效应对这些风险,需要扩大内需、重视民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根本出路在于把坚持和完善以国有经济为主导,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纳入科学发展的理论体系中。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经济;科学发展中图分类号:F0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511(2011)06-0001-03近年来,伴随着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蔓延,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蕴含着新的变数和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对外开放中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我国实行全方位开放,利用外资和国外市场,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这是主要方面。
但另一方面,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带来或大或小的风险。
我们应认识到,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的。
它们既要通过经济全球化主宰世界,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又要力求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整个意识形态渗透到各国。
因此,我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科学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既要充分利用全球化中可为我所用的有关机制和规则,抓住机遇,有效发展我国经济,又要重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安全。
无论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是机遇和风险并存。
即使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交往,也要有防范风险的战略眼光,如在利比亚的投资就存在很大风险。
这种风险又来自美英等国家主宰世界和夺取各种资源的霸权行径。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
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经济规模占世界第二位、国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增加了国际上对我国诸多复杂的矛盾因素,存在多方面的挑战。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经济04/202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张建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当前,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能够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自长处有效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我国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行业,在保障基础产品供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集体企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村地区共同富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资源配置效率高的优势,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要处理好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济与社会安全问题_卫兴华
50
要处理好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济与社会安全问题 消化。因而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过高, 高达 70% 左右, 远远高于美、 日等国家的 20 - 30% 。 从出口依存度来 2007 年为 36. 3% , 2009 年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降低为 24. 5% ; 而美国和日 看, 我国 2006 年为 36. 6% , 2007 年分别为 8. 4% 和 18. 9% , 2009 年分别降低为 7. 5% 和 11. 1% , 本的出口依存度, 远远低于我国。 出口 依存度过高, 会带来几方面的消极效应: 一是过多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 会受国外市场、 需求和环境变化的 制约, 风险变数多, 特别会受到国外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 ; 二是贸易顺差扩大, 会带来种种贸易摩擦。某些 发达国家会对我国制造种种麻烦和困难 , 施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三是不利于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特别是国内 消费需求的扩大来拉动经济增长 。 我国对外开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 需要我们进一步强调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原则, 更好地保证我国的 经济安全, 具体来说, 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 应该适当降低外贸依存度, 改变大进大出的做法, 应重 在依靠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 把精力主要放在国内市场上。 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要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 转向依靠消费、 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 要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 的转变, “只要引进外资就是政绩 ” 应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改变 的思维方式, 适当降低对引进 拉动型转变。第二, “来者不拒 ” 。 必须运用经济的、 外资的依赖, 按照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来利用外资 , 不能 法律的手段制止跨 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第三, 应该加强自主创新, 提高研发能力, 发 国公司控制和垄断我国某些行业的行为 , “比较优势” “红利” , 破除对 的迷信, 不能满足于廉价劳动力的 不能不顾付出过高的资源与环境 展自主品牌, 的代价, 应改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长期处于低端的局面 。 我国出口贸易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 即对某些国际市场上重要的稀缺资源的出口如何统一调控 和管理。例如, 我国的稀土是可用于制造高科技产品的重要资源 , 是国际市场上紧缺的资源, 因为许多国家 没有这种资源储藏, 我国储藏量最高, 占世界储藏量的 30% 多, 美国占 13% , 俄罗斯占 19% , 澳大利亚占 5. 5% 。但中国的稀土产量占全球产量的 95% , 全国各地分散无序开采, 竞相压价出口。 由于从国际市场上 能买到中国的质优价廉的稀土产品 , 美日等国便都依靠从中国进口, 而且西方国家掌握了稀土产品的价格话 语权, 尽量压低价格, 大量采购, 牟取高额利益, 美国将自己稀土资源作为战略储备 , 全部封存, 日本也将进 我国对稀土和其他稀缺重要资源的开采与出口的管理与控制 , 不能再迟延和疏忽 口的 2 /3 用于战略储备, 了。当前, 我国应把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 管理好重要稀缺产品的出口, 作为转变发展方式、 保障经济安全的 重要一环。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王寅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5期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基本经济制度; 理论创新; 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看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深刻理解这一新概括和新发展,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他指出社会主义具有三大特征:第一,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占有(公有);第二,生产要素由社会中心统一调配(计划调节);第三,消费品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而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
在理论逻辑上,以上三大特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支点,彼此相互依存,是马克思为未来社会构造的科学制度体系。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辑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该教科书根据苏联的经济建设实践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作了概括,即“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这个概括被理论界称为“苏联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可当时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没有经验,而能参考借鉴的只有“苏联模式”。
在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得以不断恢复和发展的同时,照搬“苏联模式”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
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者:姜涛来源:《学习月刊》 2019年第12期姜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蕴含重大理论创新,对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在长期不懈探索中逐渐形成的,是在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而不断完善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不断完善和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然而,在相当长时期内,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单指所有制方面的内容,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框架。
在所有制上,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同时支持其他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健康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允许和鼓励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两方面优势,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
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经济制度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是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内容,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者:蒋永穆卢洋来源:《学习与探索》 2020年第6期蒋永穆,卢洋(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 610065)摘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基础性制度。
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囊括所有制、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三个层面的制度框架设计和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其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撑,又有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应加快建设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积极发挥其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20)06-0087-07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18JF111)作者简介:蒋永穆,1968年生,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卢洋,1989年生,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将其扩展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内容的拓展,既是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创造性探索,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中国化发展,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性保障。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和不懈探索的结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建立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党和国家带领人民持之以恒、接续奋斗的过程。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单元测试---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1秋·江苏盐城·九年级统考期末)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北斗个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深24度10909米,这些成就的取得()①得益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①表明我国已成为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①说明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①表明我国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提高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2021·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这体现了()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得以解决B.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速增长阶段C.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D.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改变3.(2020秋·山东枣庄·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其中授予于漪(女)、卫兴华、高铭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下列关于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①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①教育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①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2022·河南驻马店·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校考一模)“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