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制约因素
(整理)浮游动物学重点总结
浮游动物学重点——静影藤绒绪论1.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垂直移动的能力②除部分水母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2.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照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围。
3.浮游生物按个体大小的分类group Body-size representatives Femtoplankton超超微型0.02-0.2µm 病毒,细菌Picoplankton超微型0.2-2µm 细菌,金藻Nanoplankton微型2-20µm 硅藻.甲藻.chrysophyta,绿藻,黄藻Microplankton小型20µm-1mm 硅藻,蓝藻,原生动物,甲壳动物,轮虫,幼虫Mesoplankton中型1-5mm 水母,桡足类,cladocera,介形亚纲,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Macroplankton大型5-10mm 水母,桡足类,磷虾,hyperiidae,sergestinae,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Megaplankton巨型>1cm 水母,甲壳动物,被囊动物4.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Holoplankton 永久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 阶段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 暂时性浮游生物5.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研究海洋生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和海洋水体、基底结构及各种动态过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海洋学是一门研究海洋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以及各生物群落之间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不难看出,生物海洋学主要涉及的领域是生物分类学和生态学。
海南岛三亚湾浮游植物和细菌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及环境制约因素研究
(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海 海 洋 研 究 所 , 东 广 州 5 0 0 ;2 1 广 1 3 1 .中 国 科 学 院 海 南 热 带 海 洋 生 物 实 验 站 , 南 三 亚 海 5 2 0 ; .厦 门大 学 近 海 海 洋 环 境 科 学 国 家重 点 实 验 室 , 建 厦 门 3 1 0 ) 700 3 福 6 0 5
摘 要 :根 据 2 0 0 5年 1 4 7和 1 ,, 0月 4个 季 度代 表 月 份在 海 南 岛三 亚湾 进 行 的现 场 综 合调 查 资 料 ,
分 析 了海 区 浮 游 植 物 和 浮 游 细 菌 生 物 量 的 空 间 分 布 及 季 节 变 异 特 征 , 讨 了 它 们 与 温 度 , I 探 D N,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6 期
海
洋
学
报
Vo1 2 . 9,N o .6 N o m be 0 ve r 2 07
20 0 7年 CA NI SI CA
海 南 岛 三 亚 湾 浮 游 植 物 和 细 菌 生 物 量 时 空 分 布 特 征 及 环 境 制 约 因 素 研 究
收 稿 日期 : 0 6 0 — 4 2 0 — 6 2 ;修 订 日期 :2 0 — 12 . 0 61 - 0
真 核藻 类 所 不 能 利 用 的 可 溶 性 有 机 物 , 之 转 化 将 为 颗 粒 有 机 物 , 行 二 次 生 产 , 以 又 是 生 产 进 所 者 [ . 游 细菌 能 积 累 从 大 气 中 固 定 的碳 , 过 微 3 浮 ] 通
基 金 项 目 :厦 门 大学 近海 海 洋 环 境 科 学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开 放 基 金 项 目( MEL 5 2 ; 南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1 ) 中国 科 学 院 海 洋 研 究 所 海 0 0 )海 358 ; 洋 生 态 与 环 境 科 学 重点 实 验 室 开放 基金 项 目; 中科 院广 州 地 化 所 有 机 化 学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开 放 基 金 ( OGL 0 65 . 20 0 ) 作 者 简 介 :周 伟 华 (9 6 )男 。 江 省 东 阳市 人 , 士 , 研 究 员 , 要 从 事 海 洋 生 态 环 境 研 究 . - i whh u ss . cc 17 一 , 浙 博 副 主 Ema : zo @ ci a.n l o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因素及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因素及控制对策作者:余世梁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3期水产养殖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质量状况决定了养殖的成败及产品的质量安全。
但水产养殖同时也会产生自身污染,对周边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进而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从水产养殖整个产业链来看,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所在。
由于水产养殖是获取蛋白质来源最可靠的方式,因此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水产养殖从业者过度追求产量,忽视了对环境的管控,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从水产养殖环境发生污染的原因入手,提出了应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方法和对策,为养殖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因素1.外源性污染水产养殖业的外源性污染主要由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构成。
水资源条件是水产养殖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的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环境受到巨大影响。
外源性污染物主要为氮、磷等污染物,由于微生物在生化降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溶解氧,从而促成了脱氮和硫还原反应,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水体缺氧,致使养殖物病变和死亡。
另外,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中多包含重金属、农药等持久性污染物,为水产养殖业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威胁。
2.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水产养殖自身造成的污染主要来自养殖过程中投入的肥料、饲料、鱼用药物等,以及残饵和水产生物的排泄物等。
如,当水产生物发生疾病时,养殖者会利用化学药品进行病害的治理,化学药物不仅会造成水环境的污染,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残留于水体中和鱼类体内,造成水产品的质量问题。
二、水产养殖污染的控制对策1.科学规划养殖区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要规避一条普遍的弊病,即,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进行水产养殖。
良好的水资源环境对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水产养殖之前,要对水产养殖区进行科学规划,养殖人员不仅要对养殖区的水质、水产品幼苗进行考察,还要对水域进行功能分区,通过科学分析得出水体营养元素承载力等相关数据,依据此数据来确定养殖规模。
海洋浮游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影响
海洋浮游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影响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繁荣和稳定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
而海洋浮游生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基石,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浮游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保护措施等方面探讨海洋浮游生物。
1. 浮游生物多样性海洋浮游生物是指在海洋中游动、漂浮、浮游的各种生物群体,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以及它们的酶、细菌、病毒等,是海洋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中的底层生物。
浮游生物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在海洋中有着重要的能量转换功能。
浮游植物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转化为有机物质;而浮游动物则是海洋中的消费者,它们通过摄食浮游植物来获取能量,同时也是珍稀生物的主要生存基础。
浮游生物的多样性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浮游生物中,不仅有我们熟知的浮游植物,如硅藻和钙藻等,还有以浮游动物为主的海洋浮游生物群体。
有些浮游生物类群如放射虫类、蜡质类等对海水的化学成分有着调节作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海洋浮游生物的环境影响海洋浮游生物不仅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更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碳循环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海洋是二氧化碳最主要的吸附和存储场所之一。
浮游生物在海洋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举例来说,浮游植物具有光合作用和CO2吸收作用,其生长和繁殖会促进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进而通过生物碳泵作用将大部分的碳沉积到海底,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3. 海洋浮游生物的保护海洋浮游生物的保护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
由于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而且同时面对种种外来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威胁,海洋浮游生物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及其浮游生物,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更加严格的海洋保护法律法规等。
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控制开发采集,建立海洋保护区和生态修复研究等。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and解答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1.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2.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各自执行什么功能?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可以概括为非生物和生物两部分,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①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系统,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栖息场所、物质条件,也是生物能量的源泉。
②生物成分: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
三大功能群构成三个亚系统,并且与环境要素共同构成统一整体。
只有通过这个整体才能执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
(1)生产者:所有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等,制造的有机物是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居于首要地位。
(2)消费者:不能从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全部生物,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生,通过摄食、同化和吸收过程,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本身再生产的作用。
(3)分解者:异养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在生态系统中连续进行与光合作用相反的分解作用。
每一种生物产生的有机物基本上都可以被已经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所分解。
3.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有哪些特点?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和能量,一部分被其呼吸作用所消耗,剩下的才是可以供给下一营养级的净初级产量。
植食性动物只能同化一部分净初级生产量,其余部分形成粪团排出体外,被吸收的量又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以代谢废物形式排出,剩下的才是能够提供给下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服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定律。
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不断消耗和散失。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可能很长,陆地通常3-4级,海洋很少超过6级,因为能量随营养级增加而不断减少,意味着生物数量必定不断下降,而维持种群繁衍必须要有一定数量保证。
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细菌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基 金 项 目: 国家重 点基础 研 究发 展规划 ( 7 )项 目 ( 0 2 B 145) 华 东师 范大 学 20 年优 秀博 士研 究生 培养 基金 93 20 C 420 ; 07
维普资讯
‘
水 环境 数据 ,探 讨 了这 三类 细 菌 的分布 特 征及其 与 相关 环 境 因子 的关 系 。结果 表 明: 在长 江 口邻近 海 域 ,以 3 等盐 线为 界 ,三类 0
细 菌 的空间 分布 具有 显著 差异 ;调 节制 约这 三类 细菌 类群 生 长和 分布 的环 境因 子不 同 ;表层 硝酸 盐浓 度 1a l 可作 为一 个特 征 浓 mo L l / 度 ,高 于 1a l 的海域 ,陆源 输入 的硝 酸盐 对于 这三 类细 菌 的生 长和 分布 具有 重要 影响 ,低 于 1 moL 的海 域 ,硝酸 盐 的影 响 mo/ l L l l / a 较 小或 无影响 。同 时,采 用 法国梅 里 埃 A I T P 系统 ,结合 电镜 观察 ,对两 株 已获得 纯培 养 的有色 菌株 进行 了属 种 的鉴 定 ,分别 P A H S 是变 异微 球菌 ( coocs ai s Mi ccu r n )和玫 瑰微 球菌 ( cooc soes , 目前 尚未 发现这 两 种细 菌在 长江 口及 其邻 近海 域分 布 的 r v a Mirccu su ) r
自然环 境 的 自净 过程 中 占有重 要地 位 。然 而 ,受研 究 条件 的 限制 ,我 国海 洋浮 游 细菌 的研 究起 步较 晚 。当 前 ,海洋 浮游 细菌 的 生物量 和 生产 力 ,及 其 生长 、分布 的环 境调 控 因子 ,是海 洋 生物 学所 关注 的焦 点 问题 之 一 。一些有 关海 洋与 全 球变 化 的重大 国 际性研 究项 目,如全 球海 洋 生态 系统 动力 学研 究 ( L B C ) G O E 、
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包含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对全球气候调节、水文循环和碳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一、物种多样性分布1.1 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由于河流的输入和陆地的影响,沿海地区的水温、盐度和营养物质都相对较高,适宜大量生物生存。
这里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等,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1.2 开阔海域与沿海地区相比,开阔海域的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
由于水温和盐度等环境因素的均一性、营养物质的相对匮乏以及缺乏陆地输入,开阔海域的生物数量较少。
不过,一些大型洄游物种,如鲸鱼和海龟,会在这些区域中进行迁徙。
1.3 极地海域极地海域是全球物种多样性分布的特殊区域。
这里的温度极低,盐度较高,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种类独特且适应极端环境。
被称为“冰下森林”的海洋底部覆盖着海绵、多毛等生物,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二、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因素2.1 温度温度是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热带海域的物种多样性要高于极地海域,因为较高的水温有利于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而随着气候变暖,热带物种的分布范围可能会扩大,从而对其他生物种类产生影响。
2.2 盐度盐度是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生物对盐度的耐受性较低,只能在特定盐度条件下生存。
而海水盐度的变化与水体混合、蒸发和降水等因素有关,这些过程会对生物种类的分布产生影响。
2.3 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的丰富度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浮游植物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成为食物链的起点。
而营养物质的过度输入,如农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可能导致富营养化,引发藻华等问题。
2.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度捕捞、海洋垃圾的堆积、沿海开发等都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物种数量减少和生态环境退化。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分析1. 引言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浮游动物群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浮游动物是指那些无法对抗海水流动而漂浮在海洋中的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2.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是指浮游动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格局及其种类组成。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取决于环境因素、营养盐、水温、光照等因素。
主要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其它微生物组成。
浮游植物包括藻类和浮游菌,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生产者。
浮游动物则是浮游植物的消费者,包括浮游性浮游动物和浮游性底栖动物。
3.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生态功能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固碳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
其次,浮游动物通过摄食浮游植物维持食物链的平衡。
浮游动物作为中间消费者,将浮游植物固定的碳转移到更高级食物链中,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此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还能够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分布及生态多样性。
4.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1)能量流动:浮游动物是沿海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对能量流动有着重要影响。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可能引发食物链中某一环节的断裂,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
(2)生物多样性: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3)生态系统稳定性: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可能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当群落结构破坏时,海洋生态系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难以恢复。
(4)生态服务功能: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包括渔业资源供给、海洋碳循环等。
5. 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因素(1)环境因素: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环境因素高度敏感,包括水温、盐度、营养盐等。
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不同海域浮游动物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海域浮游动物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浮游动物是指体形小而轻盈,可以随着水流漂浮的动物群体。
它们是海洋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能够为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等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不同的海域中,浮游动物的种群特征却存在巨大差异。
本文将探讨不同海域浮游动物种群特征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
一、北极附近海域的浮游动物北极附近海域的浮游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甲壳类动物、水母、海藻等。
其中,浮游甲壳类动物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们能够为大型鱼类、鸟类和海豹等食物提供充足的营养。
同时,在北极冬季,这些甲壳类动物会漂浮到了海底,成为了海底生态系统的基础。
二、热带海域的浮游动物热带海域的浮游动物主要有浮游动物群、浮游软体动物和浮游植物。
这些生物的种类丰富,但数量往往并不是很多。
这是因为热带海域中的浮游动物受到了温度和养分的限制。
在这样的海域中,养分通常会集中在浅海区,浮游动物也因此聚集在这个区域。
三、大洋中部的浮游动物大洋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人区,但却是全球最大的浮游动物聚集地之一。
这里的浮游动物数量和种类极其繁多,其中许多动物并未被发现。
这些浮游动物的聚集是由于它们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迁徙而来的。
大洋中部水域的大洋漩涡、深层水流等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对浮游动物的分布和迁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浮游动物的影响因素浮游动物的分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1、温度:温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水温高的地区,存在着较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体。
2、水域深度: 水域深度也与浮游动物的分布有关。
近岸浅海区通常能找到丰富多样的浮游动物群落。
而深海区则相反,浮游生物数量较少,种类也相对单一。
3、养分含量:浮游动物需要养分进行成长和繁殖。
养分含量越高,浮游动物数量也越多。
总之,不同海域内,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差异极大,其分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深入研究这些因素,是更好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并实施有效管理的必要步骤之一。
生态因素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态因素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海洋中有许多浮游植物,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浮游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氧气。
它们是海洋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和能源循环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海洋中生态因素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1. 湍流和水温的变化海洋中水流变化很大,正如风吹过地面一样。
在海浪和潮汐的作用下,海水会发生湍流,并带动海洋中微小的生物变动。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浮游植物生长和分布,尤其是对于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者而言。
另外,海水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
2. 光照光照是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在海洋中,光线在不断地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
一般来说,光线在水中的深度每增加10米,光照强度会减少约50%。
因此,浮游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往往受到水深、云量、浪高等因素的影响。
3. 理化因素海洋中的化学因素,如盐度、pH值、营养物质含量等也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过高或过低的盐度会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而营养物质含量过多会导致海藻爆发和死亡现象。
4.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影响到海洋中的浮游植物。
气候变化会导致海洋中的大气层、水温和盐度等变化,对浮游植物的生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海洋中生态因素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复杂和多样的。
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影响到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和分布规律,因此人们需要深入了解海洋环境和生物,以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海洋的奇迹浮游生物的生态适应与多样性
海洋的奇迹浮游生物的生态适应与多样性海洋的奇迹:浮游生物的生态适应与多样性海洋中蕴藏着无尽的奇迹,其中之一便是浮游生物的丰富多样性。
这些微小却意义非凡的生物以其独特的生态适应能力,让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更加有序。
本文将探讨浮游生物的生态适应与多样性在海洋中的重要性与影响。
一、浮游生物的特点浮游生物指的是那些无法自主控制自身在水中运动的微小生物,常见的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浮游生物通常体型微小,且生活在海洋上层水域,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海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浮游生物种类,包括微小的浮游植物如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如浮游虫类等。
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2. 营养方式:浮游生物营养方式多样,有的是光合作用,如浮游藻类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而另一些浮游生物则以其他浮游生物或有机碎屑为食,如浮游动物通过捕食其他浮游生物来获取营养。
3. 生活习性:浮游生物通常栖息在水柱中,受海流和风力的作用,漂浮于海洋表层或深层。
它们的分布与海水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二、浮游生物的生态适应为了在海洋环境中生存和繁衍后代,浮游生物具备了一系列精妙的生态适应机制。
这些适应策略的存在,使得它们能够有效地利用和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1. 形态适应:浮游生物的形态多样,形态适应是它们在海洋环境中生存的重要策略之一。
比如,一些浮游动物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较小的体积,这样可以增加与周围水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地进行呼吸和吸收养分。
2. 光合适应:对于那些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来说,其光合适应能力是保证其生存和生长的重要因素。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以吸收更多的光能,并且可以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进行光合作用。
3. 营养适应:浮游生物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也存在差异。
一些浮游生物能够在营养资源相对匮乏的环境中生存,通过调整自身的代谢活动,更高效地利用稀缺资源。
三、浮游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浮游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南海南部海域异养浮游细菌生长对外源营养物的响应
。 因此 , 海水和营养盐等营养物质是影响的重要限制因子
。
南海是中国面积最 大 的 海 域 , 属 于 贫 营 养 海 区, 其
[ 1 0] , 叶绿素和初级生产 表层水温终年 较 高 ( 5℃ 以 上 ) 2
1 材料与方法
培养与样品采集 1. 1 现场观测 、 在南海南部海域选 取 两 个 有 代 表 性 的 海 盆 区 域 站 和陆架区域 S 位S 1 站( 1 1 2 ° 3 9 . 1 4 0 ′ E, 6 ° 3 6 . 0 5 2 ′ N) 2站 ( 进行现场观测和模拟培 1 1 1 ° 1 6 . 6 4 7 ′ E, 1 0 ° 2 9 . 7 0 9 ′N) 。 由船载自容式 C ) 采 养( 见图 1 T D( S e a b i r d 2 5, U S A) 集表层 1m 处海水 , 同时测定现场水温 、 盐度 、 H 和溶 p 。 水样采集 后 , 解氧 ( 部分样品置于已加入多聚甲 O) D 醛的 1 用于细菌生物量的测定 ; 部 0m L 无菌螺口管中 , 分水样过滤后用于营养盐 、 部分水样立 即 用 O C 测定 ; D 分装 于 5μ m 的筛绢过滤以除去浮游动物的摄食干扰 , 6 装满水并加入外源营养物质 . 5L 的无菌 P E T 瓶 中, 1 后用半透膜封口 , 防 止 外界 干 扰 但可 保 持 瓶内 外 交 换。
小; 靠近湄公 河 河 2 站位于南海西南部近岸陆架区域 , S 口区 , 附近航线 比 较 集 中 , 受 人 为 影 响 较 大 。2 个 站 位 表层海水的水温 、 盐 度、 营养盐现场监测结果见表 H、 p 可以看出 2 个 站 位 均 具 有 南 海 典 型 的 高 水 温 、 高盐 1, 寡营养盐特征 , 其D 度、 高p O C、 D I N 和磷 酸 盐 水 平 H、 大致与 Y u a n在 2 0 1 1年在南海北部得到的数值( O C D
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制约因素
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制约因素
白洁;张昊飞;李岿然;孙靖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4(034)004
【摘要】根据海洋异养浮游细菌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的特点,从生态学方面探讨了海洋异养浮游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及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制约因素.认为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溶解性有机碳的性质及含量、无机营养盐浓度、海水温度、微量金属元素(如铁)含量、海洋异养浮游动物的摄食能力和噬菌体的感染等.
【总页数】9页(P594-602)
【作者】白洁;张昊飞;李岿然;孙靖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态环境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态环境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
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2
【相关文献】
1.湖光岩玛珥湖浮游植物、浮游细菌生物量与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周年变化 [J], 贺艳艳;李琴;张瑜斌
2.海洋异养浮游细菌参数的测定和估算 [J], 李洪波;肖天;赵三军;岳海东
3.海洋异养细菌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方法 [J], 赵三军;岳海东;肖天
4.海南岛三亚湾浮游植物和细菌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及环境制约因素研究 [J], 周伟华;王汉奎;董俊德;徐继荣;胡友木;张偲
5.流式细胞术检测海洋浮游异养细菌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J], 赵苑; 董逸; 李海波; 赵丽; 张武昌; 肖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浮游生物的生态学与生理学研究
海洋浮游生物的生态学与生理学研究海洋浮游生物是指在海洋中自由漂浮的生物,主要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类。
它们是海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生态群落之一,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海洋浮游生物的生态学从生态学角度而言,海洋浮游生物的分布、生物量和种群结构都受海洋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其中,海洋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光照强度、盐度、营养盐浓度等因素,这些因素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物量和种群结构。
生物因素则主要指浮游生物的掠食关系、竞争关系、生殖行为等因素,它们能够影响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品种。
浮游植物是海洋浮游生物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水、氮、磷等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
其中,硅藻是最主要的一类浮游植物,它们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中,可以在寒冷的高纬度海域和温暖的低纬度海域不同程度地繁殖和生长。
而钙藻、甲藻、蓝藻等其他种类的浮游植物也都是海洋浮游生物中重要的成员。
相对于浮游植物而言,浮游动物在海洋浮游生物中占据了较少的比重,但是它们同样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浮游动物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它们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但也有部分浮游动物是肉食性的,它们通过捕食其他小型浮游动物来获得营养。
同时,浮游动物也是海洋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们的数量和种类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浮游生物的生理学除了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外,海洋浮游生物的生理学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浮游生物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种特殊的生物类型,其在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对这些过程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浮游生物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还可以为人类探索海洋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在浮游植物的研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光合作用。
浮游植物处于海洋环境下的光照条件十分复杂,因此,它们的光合作用适应性相对较强。
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
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和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涉及到包括物理参数、化学成分、生物种群等多个方面。
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是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制约,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水温、盐度、光照、水流等。
这些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温和盐度: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海洋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生物对于水温和盐度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因此随着水温和盐度的变化,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白鲸、北极熊等动物与冰层有关联,而随着气候升温,冰层消融,它们的栖息地也在发生变化。
(2)光照:海洋中大部分的生物都需要光能作为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而不同深度的水体中光照的强度和波长分布也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分布和数量变化。
例如,深海中的生物对于光线的依赖度较低,而海湾和珊瑚礁等浅海区域的生物对于光线的要求较高。
(3)水流:水流是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海洋中的水流会带来新鲜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也对于海洋中各种生物的生活带来影响。
例如,某些浮游生物需要依靠水流的推动才能游动,而沿海种群的生态系统则受到潮汐和海浪的影响。
2、生物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也是对其影响的重要因素,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互利共生等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比如,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之间的生态相互作用,是影响海洋生物群落的因素之一。
(1)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多种型态的相互作用,例如食物链,它通过食物网将物种之间建立关系,进而造成一种动态平衡。
同时,群落间互惠共生的关系也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比如流浪动物和海洋浮游生物的互惠关系,有助于维持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卷(河北卷)
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卷(河北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对肺炎双球菌引起的肺炎有很好的疗效。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青霉菌和肺炎双球菌细胞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B.青霉素对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C.青霉菌和肺炎双球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内都存在运输氨基酸的物质D.青霉菌和肺炎双球菌细胞中都含有五种含氮碱基2.下列叙述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是( )A.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B.内质网膜可与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直接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C.细胞核有核孔有利于各种物质出入,核仁是遗传物质储存的场所D.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对染色剂的通透性并使DNA 与蛋白质分开B.美西螈核移植实验说明美西螈皮肤颜色由细胞核控制,伞藻嫁接实验直接说明细胞核控制伞帽的形状C.给密闭玻璃容器中的绿色植物同时提供C18O2和H218O,检测所产生的氧气中是否含18O来探究氧气中氧元素的来源D.在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只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而不用高倍显微镜,前后观察三次形成自身前后对照4.农田土壤板结时,土壤中空气不足,会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故需要及时松土透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板结后,作物根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速率减小B.土壤板结后,根细胞内的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成酒精和CO2C.及时松土透气能促进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吸收D.松土能增强土壤中好氧细菌的分解作用,可提高土壤中的无机盐含量5.现实生活中,常说压力大会催生白发。
最新的研究表明,压力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去甲肾上腺素,使黑素干细胞过度增殖和过早耗竭,导致之后长出的毛发缺少黑色素。
2023年高考复习专项练习二轮生物大题分析与表达练6 生态类大题突破
大题分析与表达练6生态类大题突破1.(2021山东淄博二模)飞机草是一种喜阳不耐阴的杂草,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能够迅速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大面积的单优势种群落,造成生态系统极度退化,被视为世界上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下图甲、乙分别为不同修复时间飞机草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例)和物种丰富度变化图(图中CK为对照,a为年)。
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1)图甲中,修复初期飞机草种群大量繁殖成为该群落的。
(2)图乙中,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描述为。
由于人工代替种植,修复3a后灌木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够。
(3)选择具有强大竞争优势或通过根分泌有机化合物的物种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生长,是利用了(填“种间”或“种内”)竞争关系。
高生态空间位置的本地物种逐渐削弱或代替低生态空间的飞机草的过程属于。
(4)综合分析甲、乙两图可知,飞机草被抑制的原因可能是。
2.(2021山东德州二模)为实现西部脱贫,福建与宁夏政府携手建立闽宁生态移民示范镇,通过植树造林、秸秆还田、引黄入滩等措施使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如今的“金沙滩”;同时引入巨菌草代替阔叶树栽培香菇,带领人们脱贫致富。
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树造林、秸秆还田等措施会使土壤微生物增多,土壤更加肥沃。
土壤微生物(填“属于”或“不属于”)一个种群,其判断的依据是。
(2)闽宁村由昔日的“干沙滩”变为“金沙滩”的过程中发生了演替,判断的依据是。
(3)巨菌草植株较高,生长快,生物量大且根系发达,该植物的引入可使植物群落分层更加多样。
下表为不同种植年限的巨菌草对荒地群落中植物及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①巨菌草的引入导致群落植物丰富度,判断依据是。
②巨菌草的引入导致昆虫物种数及个体数增加的原因是巨菌草能够为昆虫提供更多的。
3.(2021山东青岛三模)研究者对某大型农场中不同种类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
下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鸻和蝗虫当年的种群数量(N 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 t+1=N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 述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制约因素白 洁1,张昊飞1,李岿然2,孙 靖2(中国海洋大学1.海洋生态环境实验室; 2.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摘 要: 根据海洋异养浮游细菌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的特点,从生态学方面探讨了海洋异养浮游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及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制约因素。
认为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溶解性有机碳的性质及含量、无机营养盐浓度、海水温度、微量金属元素(如铁)含量、海洋异养浮游动物的摄食能力和噬菌体的感染等。
关键词: 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及生产力;制约因素中图法分类号: X 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574(2004)04-594-09直至20世纪60年代,人们还认为在海洋环境中的异养细菌主要是以吸附在有机颗粒上的形式存在的,在海水中自由生存的细菌很少[1]。
随着1977年荧光显微镜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成功应用,发现只有不到1%的海洋细菌能在培养基上生长,这部分即是过去所能检测到的异养细菌类群。
目前认为,自由生活的浮游细菌是海洋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T or sv ik 等[2]认为,在海洋细菌中99.5%~99.9%的种类至少至今是不可培养的,这类细菌有鞭毛,自由生活,有荧光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纤维弧菌、螺旋菌及人和动物的肠道菌等。
海洋异养浮游细菌就是指存在于海水中的这部分以有机质为主要碳源的自由生活的细菌。
细菌将水体中的有机质分解利用转化为自身菌体的过程称为细菌生产力或二次生产力[3]。
1980年美国科学家Fuhman 用〔甲基—3H 〕胸腺嘧啶核苷示踪法估计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的生产力,发现实验水域的细菌生产力相当于初级生产力的20%[4];1988年美国科学家Co le 发现细海洋浮游菌生产力相当于真光层初级生产力的31%[5];Azame 等则认为海洋异养细菌的二次生产力相当于初级生产力的20%~30%[6]。
在细菌生产过程中,细菌将生物营养转化中遗失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 ed Or g anic M atter ,DO M )和颗粒性有机物(Par ticulat e Or ga nic M atter ,P OM )分解利用,合成自身颗粒有机物,经浮游动物摄食形成微食物环[7],提高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率。
同时,海洋异养浮游细菌还能将DO M 和P OM 分解转化为无机营养盐返回再循环,在贫营养海区可将86%的初级生产力返回[8]。
可见,海洋异养浮游细菌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海洋浮游生物食物网的生物量中也占有重要地位[9-15],因此,对各海区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制约因素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16]。
一些有关海洋与全球变化的重大国际性研究项目,如: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GL O BEC)、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 OF S)、陆海相互作用研究(L O ICZ)等都将其列为重要内容之一。
影响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产力和生物量的因素较多,但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主要有DO M [17-19]、海水温度[20-23]、无机营养盐[24-25]、一些微量金属元素(如铁)[26-31]、海洋异养浮游动物的摄食[26-27,32]和噬菌体的感染[33]等。
第34卷 第4期 2004年7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PERIODICAL OF OCE AN U NIVE RSIT Y OF CHINA 34(4):594~602J uly,20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036010);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208)资助收稿日期:2003-12-31;修订日期:2004-03-18作者简介:白 洁(1962-),女,副教授,在职博士。
E -m ail :b aijie @mail .ouc .edu .cn1 溶解性有机物对细菌生产力的影响DO M 是指在抽滤过程中可以通过孔径为0.2 m 滤膜的有机物[34]。
DO M 由上千种有机物组成,成分极为复杂,主要包括有机酸、糖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酸、脂类、磷脂和腐殖质等,而这些有机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各不相同。
根据来源不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DO M 可分为2类,即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DO M 主要来自降雨、降雪、地面径流和地下水输入,由于其受人为影响较大,所含成分更为复杂,且通过陆地微生物降解利用后,进入海洋生态系统的DO M 大多是难降解物质[35],其成分主要是由多酚亚单位构成的难降解的溶解性腐殖质(Dissolved Humic M at ter ,DHM )。
内源性DO M 的主要来源包括: 海洋浮游植物以溶解方式的释放[36]; 海洋浮游动物摄食活动中的释放[37-38];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PO M 经细菌胞外酶作用降解; 海洋细菌自身释放。
内源性DO M 的生物可利用性远大于外源性DO M 。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DO M 是细菌维持生命活动、进行生长繁殖的营养来源,对细菌生产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异养细菌的生物量占总颗粒有机碳(Par ticulate O rg anic Carbo n ,P OC )的14%~62%[6],在寡营养海区,异养细菌与DO M 的耦合构成该海域能流和物流的基础。
一般认为,海洋中能够被细菌直接吸收利用的DO M 所占比例很小(约6%~7%)[39],无法满足细菌的营养需求,因此相对总量而言,DO M 的分子结构、分子量大小等理化性质直接影响细菌对它们的利用程度,与细菌生产力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17-19]。
1.1D OM 的分子量对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产力的影响 有报道认为,在海洋生态系统中,DO M 可分为高分子量DO M (High W eig ht M olecular DO M ,即HW M -D OM ,分子量>1KDa )和低分子量DO M (L ow Weig ht M o lecular DO M ,即L W M -D OM ,分子量<1KDa )2类。
不同粒径的异养细菌对不同分子量DOM 的利用并不相同[40-42],DO M 分子量的大小是决定微生物对其可利用程度的重要因素,但对它们在细菌生产力中的相对重要性却存在不同看法。
Saunder s [40]认为,LW M -DOM 可以在几小时内被异养细菌迅速分解,而浮游植物释放的HWM -DO M 需要几天到几星期才能被降解利用,其它来源的HWM -DO M 物质则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被分解。
而L ee 和W akeham [41]认为,尽管L W M -DOM 占海洋生态系统总DO M 的近70%,但其中易被异养细菌降解利用的L W M -DO M 可能只占水体中总L WM -DO M 的极少部分;他们发现许多HW M -DOM 可以被细菌快速降解利用,认为海水中的HW M -DOM 作为细菌生长基质比L WM -DO M 更具利用价值,对细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深入,后一种观点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43]。
1.2D OM 的生化组成对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产力的影响 海水中的DO M 主要由可溶性糖类和可溶性氨基酸组成,可溶性糖类包括可溶性单糖和可溶性多糖,可溶性氨基酸包括可溶性自由氨基酸和可溶性结合氨基酸。
海水中自由氨基酸和可溶性单糖是单体物质,是易被海洋异养细菌利用的DO M 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44-45],但其只占海水DO M 的极少部分;DO M 中的80%~95%是多聚体物质,其中约有15%~25%可供细菌降解利用,可溶性多糖是这部分物质中的重要成分[35]。
可溶性糖是海水中糖类的主要存在形式,构成了海水中约15%~35%的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 ed O rg anic Ca rbon,DOC)[46],作为细菌的生长基质,可溶性糖类可以为细菌提供与可溶性氨基酸类相等或者更多的碳源,其中的可溶性多糖在表层海水中具有数量优势,又具有可降解性,易被细菌降解利用,周转速度快,是水体中的碳从浮游植物流动到异养细菌生产量这一过程中最为活跃、最为关键的物质之一[34]。
水体中可溶性自由氨基酸中的碳是细菌生长优先利用的重要基质之一,可构成细菌生产力的28.5%~93.1%[47],主要由丙氨酸(A lanine,A la)、丝氨酸(Serine,Ser )、天冬酰氨酸(A sparag ine,Asp)和甘氨酸(Glycine ,Gly )等组成,它们来自于各种活的或死亡的生物,再经微生物的直接利用重新进入物质循环中,是水体中有机碳、氮流动的重要中间产物。
水体中的溶解性结合氨基酸主要由多肽等蛋白质类、被某些非生物因素改变的蛋白质类(如糖蛋白)和非蛋白质类等3种形式组成,由于后两者易产生难降解的D OM 而使周转5954期白 洁,等: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制约因素596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2004年变慢,故溶解性结合氨基酸对水体中难降解DO M的积累有重要作用[45],对细菌生产力的贡献相对较小。
2 温度对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产力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细菌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
细菌的新陈代谢能力主要取决于酶的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与温度成正比。
海水温度直接影响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的新陈代谢能力,直接对其生产力产生很大影响。
水温同时显著影响海区的初级生产力,导致海区的DO M含量发生改变,从而对细菌生产力产生间接影响。
海水温度与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
在亚北极海域,由于受到低温的影响,异养浮游细菌生产力仅占真光层总生产力的10%~24%,低于其它海域[48]。
在南极周围海区,由于温度对海洋细菌种群的强烈的选择作用,导致了细菌种类的单一,进而影响了细菌的总生物量[49]。
在一些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igh N utrient Lo w Chlor ophyll HN L C)海区(如赤道附近海域)的真光层中,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随水深发生改变,水层越深生物量越小,主要与水温的变化有关[50]。
在培养实验中,细菌生长速率和生产力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50]。
刘子琳等[51]在长江口冲淡水区的研究表明,由于春秋季节温度的差异,导致秋季细菌的生物量是春季的3倍多。
笔者在对渤海水域的研究中发现,水温与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的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52]。
3 原生动物对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原生动物对异养浮游细菌的捕食直接影响细菌的生物量和生产力[31,53-54],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由于原生动物(尤其是异养型鞭毛虫,Het ero tro phic N ano flagellat es,HN F)是细菌最主要的捕食者,捕食压力直接对细菌生物量的增长产生抑制作用[55];其二,原生动物可通过捕食过程中对D OM的释放和对无机盐的再生,成为重要的无机盐(PO3-4-P)再生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起着重要作用[56],由此影响细菌对营养盐的吸收和再生作用,促进浮游细菌的生长[57];而捕食压力控制细菌数量的同时也减少了细菌对营养盐和生存空间的竞争,有利于细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