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生态建设目标与近期任务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河流域生态建设目标与近期任务探讨
摘要:针对黑河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结合近年来黑河水量调度与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初步提出黑河流域生态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对应采取的工程措施提出了原则及建议,为黑河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任务与目标;黑河流域
1流域生态环境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流域概况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3省(自治区),干流全长928km,流域面积14.30km2。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1.2主要生态问题
1.2.1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影响和黑河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恶化:上游天然林草退化、草场沙化严重,森林过度砍伐,面积萎缩;中游土地盐碱化严重;下游湖泊干涸,森林急剧萎缩,草场荒漠化、沙漠化日趋严重。
黑河水资源及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2001年8月,国务院以国函〔2001〕86号文批复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开始进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和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以来,连续9a完成了国务院批准的黑河分水任务,实现了东居延海连续4a多不干涸,有效遏制了黑河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趋势,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2受水资源管理基础条件薄弱等因素影响,流域生态环境仍然相当脆弱,主要表现在:上游水源涵养能力依然较弱,草地退化、土地沙化严重,鼠害、毒草猖獗的形势依然严峻,湿地缩小、雪线上升,超载放牧依然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中游生态环境用水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盐碱化,生态仍较脆弱;下游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一是地下水位有待全面恢复;二是天然林草规模小,覆盖度低;三是东居延海及其周边植被规模偏小,生态环境还相当脆弱。因此,在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针对问题,围绕生态修复继续安排一定规模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生态建设目标
2.1总体目标以“上游保水、中游节水、下游配水”为总体思路,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根本,以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为核心,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科学、工程等手段,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上游建设目标根据国务院《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黑河上游生态建设的近期目标应该通过草地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和林业工程建设,解决草畜矛盾,遏制上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整个黑河流域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近期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上游地区生态自然修复能力,促进草场利用科学化、有序化,基本解决牧业超载问题,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实施退耕、发展优质高效人工饲草料基地、实施舍饲和半舍饲,为部分地区的禁牧休牧和生态移民创造条件。同时,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引导当地牧民改变传统放牧方式,形成全新的产养体系,促进上游经济结构的调整,最终达到保护和涵养黑河水源的目的。
2.3中游建设目标到2015年,使中游防护林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18%,遏制土地沙化趋势,使盐碱化土壤改良率达到50%。
2.4下游建设目标通过围栏封育天然林、退牧还林等措施使林地得到复壮和自然更新,在基本遏制天然林面积大幅度减少趋势的基础上,逐步恢复其自然演替状态。通过草原灌溉配套、退耕还草、生态移民、改进林草灌溉方式等措施,在基本遏制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沙尘暴的危害,稳定绿洲规模。通过兴建正义峡水库、整治输水河道等措施,提高输水效率,减少输水损失,使东河、西河沿岸河泛区以及湖泊周围地下水位小于3m的区域面积达到1 400~1 500km2,丰水年进入东居延海水量达到0.50亿m3,并维持相对稳定的湖面面积,使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走向良性循环,稳定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局面,逐步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绿洲面积达到 4 937 km2,建立国家级生态保护示范区。
3近期生态建设任务
3.1上游生态建设任务根据黑河流域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分析上游林草植被分布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基础上,结合上游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通过移牧禁牧、围栏封育、草地治理和调整牧业生产模式等技术措施的研究,提出解决草畜矛盾、改善生态状况、提
高水源涵养能力、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
3.2中游生态建设任务通过《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中节水灌溉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中游及下游鼎新灌区土地沙化趋势得到了遏制,土地沙化面积不再增加,但中游地区的生态仍较脆弱。结合近期治理工程措施情况,中游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通过灌区节水改造、产业结构调整、节水型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用水比例。进一步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强以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为主的人工生态建设,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和用水管理,改善灌溉方式,治理盐碱地。
3.3下游生态建设任务从额济纳绿洲生态演变过程不难看出,水资源是生态环境修复的决定性因素,而黑河是进入该区域的唯一地表水源,地下水的补给绝大部分也来自黑河河道。因此,下游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任务是,科学配置、高效利用黑河水资源,以天然林草资源的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的适度修复为中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出保护、修复绿洲生态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使绿洲生态系统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4工程措施原则及建议
4.1工程措施原则黑河上游水源涵养工程主要有生态修复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其中生态修复工程包括退牧育草、围栏封育、草场治理、饲草料基地建设、育肥设施建设、生态移民及其配套工程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护岸、石谷坊建设等。对于干旱缺水的黑河中游,生态建设要以水资源为核心要素,受水资源总量的限制,生态建设要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下游要以保持现有绿洲整体稳定,逐步恢复退化绿洲,以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为原则,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4.2建议
4.2.1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要按照国务院《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总体布局,结合绿洲分布、地形地貌、灌溉条件等,安排东、西两河及下游三角洲地区一定的水利工程,作为生态环境修复的配套工程。
4.2.2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结合人工灌溉,封育保护胡杨林等天然植被促进生态恢复等措施,在近3a围封天然植被的基础上,2015年水平围封天然植被1.33万hm2。同时结合绿洲灌溉水利工程建设,在围栏内依地形实施必要的人工灌溉。
4.2.3进一步加强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制定完善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