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41练斯大林模式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1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1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一五”计划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2.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4.十年探索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

小题精练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2016·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有学者要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

材料中的“退出通道”() A.建立了国营经济体系B.实现了生产资料变革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3.(2016·南京一模)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

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A.B.“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4.1951年4月,山西省委发出警告:农民“不是向着我们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方向发展”,所以要“动摇、削弱、否定私有基础”。

后来中央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实施土地改革运动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提出“八字方针”5.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是小计划、大自由。

他们是大的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而小的方面比如一个工厂却是有计划的。

我们是大的方面有计划,小的方面常碰头。

我们要大计划、小自由,目前大小都要计划不行。

”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反对计划经济,主张市场经济B.反对市场经济,主张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D.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6.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现代工业存在国营企业与公私合营企业两种主要形式,两种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A.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B.生产的经营规模C.生产的经营方式D.生产的市场化程度7.(2016·泰州一模)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曾说:毛泽东同志在1955年冬就说过,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几十倍、以至几百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41、42题评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41、42题评析
12分材料外国1415朱元璋在位期间不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迚行宏斱贸易废陋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丐界航海叱和德国人古登堡収明了最早癿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丐张居正迚行赋役合一统一彾银癿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丨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丨心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丨国传播了西斱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亖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朱子学在日本为宏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彽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丨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劢英国早期秱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外历叱信息自拟论题幵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洋 利 用 指 出 二 人 学 认 识 的 共 通 张 , 并 加 代法国民族主 地方自治的
的 主 要 科 技 成 果 之处。
以 简 要 评 义内涵的相同 历史背景。
变 化 及 命 运 不 同 (3)我们应当 价。
之处,并说明 (3)说明
启示。 的原因。 以 什 么 样 的 态
不同之处及其 村民自治的
【答案】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 内容;(3分)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3分)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分) 有利于发展生产;(2分)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分)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 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 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 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4、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各民族 统称为中华民族。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0、41题备考策略-(共51张PPT)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0、41题备考策略-(共51张PPT)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的论证模式是完全符合此类试题高考评分标准的。
2021/2/4
23
四、高考回顾——评论历史观点
2017全国卷一(12分)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 论题,20并21/结2/4 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4 )
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论题:论述的问题或对象;(有待证明) 论点:你对论述问题的观点;(完整的判断句,观点要 明确,态度要鲜明)
2021/2/4
25
(可微观论题,也可宏观论题)
论题: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差异性
明代朝贡贸易与殖民贸易的差异性
明代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的差异性
明代东西方人文主义作品的差异性
12交通信号灯——1868到20世纪80年代
2021/2/4
2
1.命题手法 (3)中外对比: 如
132爱因斯坦热兴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 141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明朝中外对比 152孟子与苏格拉底——轴心时代的中西对比 162国际人口迁移与中国移民——中外对比 163清朝救济与英国济贫——中外对比
新航路的开辟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 银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一条鞭法改 革,推行货币地租,征收统一的银两;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 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增 值;欧洲传教士东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把 中国文化带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
材料题答题方法
5化 (呈现在卷面上的答案)
(1)提示化 ,要善于使用提示语,问题的关键词、要点的关键词 要写在前面。 (2)序号化,要善于使用序号,使答案要点分明,条理清楚。 ①……②…… (3)要点化,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尽可能打开思路,多角 度列出要点。答题语言尽量做到概括,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 (4)段落化,最好能一个要点一段,即使空间不够,也要尽量做 到每个要点之间留2个字的间隔,尽量使要点一目了然,便于老师 阅卷。(让评卷教师很喜欢你的试卷,不自觉就给你高分。) (5)准确化,杜绝出现错别字或最大限度地减少错别字。

2018高考历史文综第41题及其训练

2018高考历史文综第41题及其训练
精品课件阅读材料,明确 比照史实,发现 史论结合,规范
精品课件
路径二:时空定位
(2016卷ǀǁ)41.阅读图文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 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 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 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文综第41题及其训练
精品课件
问题提出:2017年考试大纲对能力要求的修改
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 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 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 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本题侧重考查考生对卢梭人民主权学说中的 自由、民主等价值观的认识,与我国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此 外,法制精神与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很好考查。
精品课件
推测命题者的设计原则: 以英国史作为分析内容来源,提出“妥协是可耻的”论题; 以法国大革命历史作为内容来源,提出“让人民主权的光辉 照亮法国大革命前行的路”和“人民主权不可无限”; 以美国史为内容来源,提出“论人民主权分立的必要性”; 以苏联史为内容来源,提出“人民主权被代表的教训”。
精品课件
示例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决定用举借内债的办法筹款, 于1898年发行“昭信股票”白银一亿两,年息五厘,承诺20年 内归还。
——摘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精品课件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 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昭信股票是清政府于1898 年发行的一种国内长期公债。是清 政府实行的一项新的筹款措施。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财政观念 和财政制度,动摇了封建的等级关系,对中国的封建财政制度给予 了巨大的冲击,表明中国财政正在逐步地向近代化迈进。但由于当 时的中国尚缺乏发行公债的经济基础,也不具备发行公债的人文社 会环境,加上清政府无意真正进行财政改革和地方官员对发行公债 的阻挠,昭信股票最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半途而废,成效不大。

2018高考历史文综第41题及其训练

2018高考历史文综第41题及其训练

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体现 能力要求体系更加完整 发现问题和创设问题 对能力体系的提升
一、概念内涵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 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 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 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 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个体思维的起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培养学生问题 意识的基础。学生的“问” “答”往往五花八门,如何 “问”,怎样“答”,对学生来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 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一环。学生愿否提出问题,是否敢于提 出问题,能否提出有质量的问题,首先取决于学生的问题意 识是否强烈。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 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 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 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 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 明确,史论结合)
示例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决定用举借内债的办法筹款, 于1898年发行“昭信股票”白银一亿两,年息五厘,承诺20年 内归还。 ——摘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示例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素有重名之传统,西安事变的作用和意义,历史自有公 论。兵谏亭为西安事变纪念性建筑之一,址在临潼骊山当年蒋介石“被捉” 或“避走”处,历史上它几度易名。下表所列为该亭名称的变化。 亭 名 时 间 沿 革 变 化 评 价 蒙难亭 1936年 复兴亭 1946年 捉蒋亭 20世纪50年代初 兵谏亭 1986年

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小练第41练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小练第41练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41练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1.[2023·福建龙岩高三三模]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以后,《火星报》被孟什维克控制,成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报纸。

列宁认为必须把创办新的机关报作为布尔什维克的首要任务,“没有它,我们就会走向不光彩,必然的灭亡。

”列宁提出这一主张旨在( )A.加强党内思想统一 B.探索革命过渡途径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改造社会民主工党2.[2023·广东高三二模]1916年初,列宁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是在一切战线上,也就是说,在经济和政治的一切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的会战。

由此可知,列宁旨在( )A.强调资本主义仍然有生命力B.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指出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D.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2023·山东聊城高三三模]十月革命后初期,列宁将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确立为世界革命即在国际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到了1921年,他却极力主张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这一转变主要是基于苏俄当时( )A.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B.斯大林模式的确立C.获得西方国家承认 D.新经济政策的推行4.[2023·河北唐山高三三模]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曾写道: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建起新制度的框架。

由材料可知,约翰·里德认为布尔什维克胜利的原因是( )A.果断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C.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资产阶级统治失去民心5.[2023·山东滨州高三二模]1920年,苏俄农民总是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和强制性的捐献”,但当他们被问到为什么还要选择苏维埃政府时,其中一个名叫埃米连诺夫的农民说:“革命前我有8英亩田地,现在我有85英亩。

”当时农民对政府的态度( )A.影响着苏俄国内战争的走向B.折射出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源于苏俄革命后经济的恢复D.体现了苏维埃政体的先进性6.[2023·浙江1月卷]下图为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1950年创作的油画《农民代表访问列宁》: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2练 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2练 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1.(云南2018届第一次统一检测,34)列宁在1921年指出:“我们那时已经认为,革命的发展、斗争的发展的道路,既可能是比较短的,也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

但是,在估计可能的发展道路时,我们多半(我甚至不记得有什么例外)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设想出发的。

”这段话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包括()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急于求成的心理B.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性质认识不足C.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困难有充分认识D.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结果做两手准备2.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

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

”据此作者认为()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3.(南昌市2018届第一次模拟考试,34)下图是1919年苏俄发行的纸币,纸币上印有多种文字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924年末,该纸币几乎完全被排挤出流通市场并于1925年停发。

关于该纸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发动社会革命需要而发行B.因流通市场逐步恢复而排挤C.因违背计划经济模式而终止D.其历程反映了政治斗争的残酷4.(潍坊2017届3月模拟,34)1921年5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第八条决议规定:“通过粮食税和商品交换,至少取得四亿普特粮食作为恢复大工业和实现电气化计划的基础。

”这一规定()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5.(烟台市2017届3月诊断性考试,34)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

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含答案)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8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答案】B【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

02.(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罗曼诺夫王朝的被推翻B. 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 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答案】D点睛:注意题目中的“1917年3月至11月”这个时间。

0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

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

北京市2018届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答案

北京市2018届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答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重点难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评价斯大林模式结合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分析其特点和影响【知识梳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局势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不甘心失败,1918年夏,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措施: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普遍义务劳动制。

②影响:初期有利于克服物资不足的问题,后来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与特点内容:粮食税;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自由贸易;废除食物分配制。

1.特点: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3.影响: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的形势。

三、“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1922年底,苏联的建立;1924年初,斯大林的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发展提供资金;经济体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1937)。

4.“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利弊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评价:积极: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易错题强化练习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易错题强化练习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B.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C.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D.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2.列宁曾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进一步完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C.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实行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答案】C3.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

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

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

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C.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答案】D4.某文章这样写道,“20世纪30年代就是这样被载入史册的。

假如随便翻阅一下当年任何一种报刊、任何一部受欢迎的小说,你都会受到战斗的、劳动热情和创作灵感的气息的激励,感受到一种投身到全国——从天南到海北——伟大的改天换地的行动中去的激情。

”材料内容表现的是A.近代中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蓬勃发展B.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火如荼C.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大力修建公共工程D.新型社会制度建立极大地改变民生【答案】B5.经斯大林亲自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写道:“……农村中也开始了农民群众建立集体农庄的劳动高潮……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和机器拖拉机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出路,找到了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

高三历史斯大林模式试题

高三历史斯大林模式试题

高三历史斯大林模式试题1.为了使苏联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他地区,苏联领导人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为了使苏联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他地区,苏联领导人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2.下列图片是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水利工程。

两者的最主要的共同点是A.施工背景B.建造目的C.主导力量D.所起作用【答案】 C【解析】该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与理解的能力。

题中两幅图片分别为苏联斯大林时期建设的和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建设的,其相同点主要是主导建设的力量都是国家政府,故C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3. 1947年,苏联的一本杂志把“列宁在布良斯克森林巡猎”错印成“列宁在布良斯克森林下仔”。

这个事件本没有秘密蓄谋,但“罪人”的命运却是悲惨的。

这反映出A.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印刷水平低下B.苏联强调历史的真实性C.苏联人民对列宁满怀崇敬D.苏联法制不健全【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所述为因为一个没有阴谋的印刷错误,该杂志遭受了“罪人”的悲惨命运,说明当时的苏联在审理案件时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而更多的是主观意志,说明了当时的苏联法制不够健全,所以选D【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4.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种现象被帝国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这一称号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

这一现象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战时共产主义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法西斯主义”表示极权,“红色”表示社会主义,1945年后美苏之间意识形态对立,因此使用更普遍。

最新-2018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1讲 课时作业 大纲 精品

最新-2018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1讲 课时作业 大纲 精品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 每小题5分,共60分1. 2018·浙江定海检测 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

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

……这类决策有很多”。

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2.在东欧剧变中,剧变的方式与波兰不同的国家是A.联邦德国 B.罗马尼亚C.南斯拉夫 D.保加利亚3. 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模 下图反映的是1989年德国人民庆祝柏林墙倒塌的场景,下列关于这一图片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柏林墙是二战后德国分裂时修筑的B.柏林墙是在东欧剧变的背景下倒塌的C.柏林墙的消失意味着德国实现了统一D.柏林墙倒塌之际苏联尚未完成解体4. 2018·徐州模拟 戈尔巴乔夫说:“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多一些公民对全国事务及其对国际事务的良好影响的关切。

总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 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C.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5.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下列各项中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影响当今国际社会和谐因素有①霸权主义横行②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③地区冲突不断④恐怖主义活动A.①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2018年9月1日上午纽约世贸中心“零地带”举行“9·11”恐怖袭击事件8周年纪念活动。

数百名遇难者亲属、消防队员、政府官员参加了当天的纪念活动。

美国总统奥巴马演讲称,要捍卫美国人民的安全就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打击恐怖主义。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73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73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局部改革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未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体制)→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20世纪50年代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经济体制→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题精练1.(2017·南京联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分别有着“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缺陷。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有苏联领导人在1925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下列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是()A.利用军事特殊时期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C.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生产积极性3.1932年,美国总统胡佛为缓解经济危机,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但是,在宾夕法尼亚,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

这反映出当时胡佛政府()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够B.通过以工代赈解决了失业问题C.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4.(2016·宿迁模拟)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C.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D.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5.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1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1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苏联的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进程、特点。

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差异。

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与弊端。

小题精练1.(2016·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张建华教授所著《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

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

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1928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

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C.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2.(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1927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

这一决定()A.意图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脉相承D.在实践中得到完整地贯彻执行3.(2016·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销量的1/3,193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0%。

以上史实表明()A.苏联经济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新经济政策大大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政策D.苏联工业化曾一定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4.(2016·保定高三摸底)苏联农村从1922年到1946、1947年,大饥荒大约平均每隔十一、十二年出现一次,连续发生了三次,造成人口非正常死亡无以计数。

这种现象的出现()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群众基础B.主要由于恶劣的气侯条件和自然环境C.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D.与西方大国封锁苏联的政策关系较大5.(2016·德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930年秋,泰戈尔对苏联进行访问,他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办法是治病的办法,短期是有效的,但“这种疗法不能持久”。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改革含解析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改革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411.苏(俄)联在7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

这些政策( )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B.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C.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D.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解析:苏(俄)联历史上对粮食政策即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调整,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和俄国农业发展的曲折历程,故D项正确;巩固工农联盟不适用于粮食专政政策,A项错误;集体农庄基础地位无法体现整个题意,B项错误;苏联的计划经济开始于1928年,C项错误。

答案:D2.1922年,苏联全国公私零售商业(不包括小商贩)已达47万多家。

为进一步恢复发展经济,1923年苏联诞生了零售商业信贷业务。

但从20年代末苏联减少了对消费品生产的投资,零售商业贷款开始萎缩,1935年终止。

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B.新经济政策的发展C.工业化迫切需求下的调整D.战后经济体制改革解析:1924年斯大林上台后,在苏联逐渐确立起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及计划经济体制,材料中的转变就是这一模式和体制的体现,故选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21年被废除,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在1924年以后被逐渐取消,而非发展,排除B项;苏联战后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领导人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C3.(2020·山东威海高三二模)列宁曾在《论合作社》中指出:“幻想出种种工人联合体来建设社会主义,是一回事;学会实际建设这个社会主义,能让所有小农都参加这项建设,则是另一回事。

我们现在达到的就是这级台阶。

”“现在”指的是( )A.农业集体化时期B.苏俄国内战争初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解析:根据材料“学会实际建设这个社会主义,能让所有小农都参加这项建设”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宁所强调的是在实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新经济政策符合这一调整,故选C项;农业集体化指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为实现共产主义,于1930年所推行的政策,排除A项;苏俄国内战争初期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苏联卫国战争(苏联为抵抗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侵略进行的战争)时期指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9日,排除D项。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斯大林模式”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斯大林模式”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

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对这里的“模仿”表述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调整了生产关系B.完全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手段C.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D.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兼顾了社会各阶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苏联二三十年代开始由政权推动下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此时西方面临经济危机的冲击,为解决危机,罗斯福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故称为“模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

所以答案选C。

2.经斯大林亲自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写到:“……农村中也开始了农民群众建立集体农庄的劳动高潮。

……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和机器拖拉机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答案】C【解析】1938年苏联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造成的,排除A;题干说的是国民经济人均收入不是经济总产值,排除B;从表格可以看苏联的人口和人均收入超过了日本、意大利,苏联经济总产值跻身于发达国家,C正确;当时美国仍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D。

4.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

1934年,他第二次来到苏联,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导致他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不包括()A.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B.西方国家经济大危机破坏严重C.资本主义制度已无可救D.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做法值得西方借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根据材料的描述,第一次他访问苏联的时间是在1934年之前,第二次是在1934年。

结合当时世界的背景,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刚刚结束,资本主义市场一片萧条,而苏联的集体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凤凰网专题《苏联1977》中写道:“其改革缺乏理性思考,随意性强,在作法上急于求成,忽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

其改革措施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深入到这一体制模式的根基,因此无法与旧模式决裂……”这段评论是针对苏联哪一位领导人的改革( )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2.斯大林时期,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采取的措施有(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行余粮收集制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④实行国家资本主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3.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材料中“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 )A.以农业集体化为前提B.从发展重工业开始C.从发展轻工业开始D.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4.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

下面是对实施这一法令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是苏维埃政权为集中全国财力物力战胜敌人采取的措施②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③在当时所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④一直实行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5.从1921年到1925年苏俄(联)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工业化的开展C.新经济政策的实行D.实行成年人义务劳动制6.1989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这意味着苏联改革()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B.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7.“(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41练斯大
林模式
[训练目标] 1.苏联的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进程、特点。

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差异。

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与弊端。

小题精练
1.(2016·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张建华教授所著《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

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

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1928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

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
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
C.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2.(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1927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

这一决定( )
A.意图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脉相承
D.在实践中得到完整地贯彻执行
3.(2016·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销量的1/3,193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0%。

以上史实表明( )
A.苏联经济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新经济政策大大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政策
D.苏联工业化曾一定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
4.(2016·保定高三摸底)苏联农村从1922年到1946、1947年,大饥荒大约平均每隔十一、十二年出现一次,连续发生了三次,造成人口非正常死亡无以计数。

这种现象的出现( )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群众基础
B.主要由于恶劣的气侯条件和自然环境
C.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
D.与西方大国封锁苏联的政策关系较大
5.(2016·德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930年秋,泰戈尔对苏联进行访问,他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办法是治病的办法,短期是有效的,但“这种疗法不能持久”。

“不能持久”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B.苏联工业落后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C.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经营引发社会动荡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
6.(2016·眉山、广安、遂宁一模)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基于( )
A.对斯大林背弃列宁新经济政策做法的赞赏
B.对美国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巨大反差的反思
C.对苏联即将遭到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同情
D.对斯大林高度集权政治体制问题的担忧
7.(2016·扬州高三期末)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
B.斯大林模式后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
C.斯大林模式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D.斯大林模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
8.(2016·黄山二次联考)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

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

”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
B.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
C.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
D.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
大题优练
9.(2016·肇庆一模·改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21年3月,列宁提出:“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常地和安心地进行经营,应当以实物税代替粮食征收制。

税额应当比粮食征收制少。

”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

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通过这种办法,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著《苏联真相》
依据材料,指出在农民征税问题上,列宁和斯大林主张的不同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

答案精析
1.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而材料中“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没有涉及建设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内容,故D项错误。

]
2.A [阅读材料可知,联共(布)十五大决定实行的是农业集体化。

农业集体化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进程中资金困难问题,故A项正确;农业集体化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筹措资金,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私人生产和经营的存在,而农业集体化方针则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强迫命令现象,故D项错误。

]
3.D [材料只体现苏联进口外国机器,不能表明苏联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1921~192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故C项错误;1931年和1932年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工业化时期,从苏联大量进口机器,可知苏联发展工业化时与世界接轨,故D项正确。

] 4.A [苏联农村周期性饥荒必然降低群众对苏联政权的信心,故A项正确;周期性农业饥荒主要是由苏联社会主义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之中的失误或错误造成的,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是50年代之后,时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故C项错误;苏联饥荒与西方国家的封锁政策有一定联系,但不是主要的原因,故D项错误。

]
5.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时间是1918~1921年,与材料1930年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苏联工业是发达的,不是落后,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是1921年~1927年,与材料1930年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30年苏联采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在初期促进社会发展,但在后期其弊端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 6.B [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1934年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二次到苏联正值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肆虐的时候,苏联则正处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正是这种对比促使他对两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巨大反差产生反思,故B项正确;苏德战争要到1941年才会出现,故C项错误;此时维尔斯是欣赏斯大林体制的,故D项错误。

]
7.D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仍然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落后的生产力,为了抵御外敌、迅速发展生产力,采取斯大林模式是符合当时实际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发展到后来日益僵化,阻碍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方现代化是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从重工业开始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斯大林模式起到了迅速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不能一言以蔽之全面否定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
8.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重视积累资金,工人工资相对较低,忽视民生水平是斯大林体制时期的弊端。

故选B。

]
9.不同:列宁主张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减轻税额;斯大林主张除了要向农民征收一般的税之外,还要征收超额税(或“贡税”)。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过度推行陷苏俄于困境;列宁为了缓解严重的危机,巩固苏维埃政权。

苏联处于发展工业化以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斯大林执行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的工业化方针与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