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近代史课件之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9年2月21日,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正式开学
(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 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 联蒋抗日 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标志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 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 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庐山谈话,标志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战役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到9月10日 中心任务:进行交通破击战,重点摧毁正太铁 路。
正太铁路由河北石家庄到山西太 原,横越太行山脉,全长200多 公里,是连接山西、河北的重要 交通命脉
破击正太路的八路军战士




第二阶段:1940年9月22日到10月上旬 继续扩大上阶段的成果,重点进攻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 据地内之敌军据点。 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到1941年1月 反击敌人的报复“扫荡”。 总作战1824次,歼敌4.63万余人,破坏铁路474公里, 公路1500余公里,桥梁、隧道等260处,缴获大量枪炮 弹药。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 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八路军发动的最大战役,沉重地打 击了敌人,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 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的威望。

春季、夏季的攻势作战中,敌后军民取得了重 大胜利,共歼灭日伪军16万余人,攻克县城61 座,扩大解放区24万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近 千万,把敌人压缩到大中城市周围和主要交通 线以及沿海重要地区,为转入全国规模的反攻 创造了条件。同时大量消耗日本的军事、经济 实力,为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创造了条件。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


兵民是胜利之本。 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二)全面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洛川会议 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 一方面,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 战争;另一方面,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 众运动。


党的工作重点放在敌后农村,在新的抗日民族 解放战争条件下,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深入敌后,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抗 日根据地,壮大人民军队,在完成民族革命的 斗争中,形成完成民主革命的强大阵营。

强攻势作战 晋冀鲁豫部队在春季先后进行了道(口)清(化) 和南乐战役、沁源围困战,5月中旬起又连续发动 东平、安阳、阳谷等战役。 山东部队从2月开始,先后进行了6次讨伐伪军的 作战,以及以胶济铁路东段为重点的攻势作战。 晋西北部队在春、夏两季,先后在离岚、忻(县) 静(乐)、神(池)义(井)公路沿线,对敌发 动进攻。 新四军从1月起,相继进行阜宁战役、三垛伏击战、 以及宿南、睢sui宁战役


毛泽东:第一个提出游击战的战略问题并进行 了系统的阐述。 1938年5月,《抗日游击战的战略问题》,论述 了游击战的六大战略问题。
将战术性的游击战提到战略地位来考察 1 为持久抗战找到了最主要的途径 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 攻 抗战取得胜利,第二阶段是关键。 战略相持: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 然而它又是转变的枢纽。 中国将转变为独立国,还是沦为殖民地,不取决于第一 阶段大城市是否丧失,而取决于第二阶段全民族的努力 程度。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通过游击战,削弱敌人,壮大自 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 件。




孤立顽固势力:主要是孤立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其代表国民党蒋介石集团。 蒋介石实行合作抗日和摧残进步势力的两面政策。 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有理、有利、有节 又斗争又团结,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 的目的。



(五)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王明的新右倾投降主义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我 们要拥护统一指挥,红军的改变不仅是名义 改变,而且内容也改变了。没有统一的国防 军与统一的正规军是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的,游击战争不能战胜日本。 抹杀了统一战线中不同党派和政治集团的阶 级差别,否认了独立自主原则。


发展进步势力:放手发动工人、农民和城市 小资产阶级参加抗日斗争,积极扩大八路军、 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广泛发展共产 党的组织。 统一战线的依托和支柱



争取中间势力: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 和地方实力派。 共产党实现争取中间势力的条件 第一,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第二,必须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 第三,必须坚决与顽固派作斗争,并取得胜利。


根据敌人的特点和战争的发展,贯彻“敌变我变”的指 导原则 当敌人实行战略进攻,沿交通线长驱直入时 游击战主要在敌人的侧翼和后方以伏击和袭击战的形式, 歼灭运动之敌,切断敌人的后方补给线,配合正面防御 作战。 当敌人为解除后顾之忧而对初创的敌后根据地实行围攻 时,游击战则转为内外线结合,以内线歼敌为主,即以 一部分兵力于内线消耗、疲惫、牵制敌人,为主力机动 和歼敌创造条件;主力则转移到敌人的侧后,抓住其孤 立、突出、疲惫的一路,予以歼灭,再转移兵力击破其 他各路,粉碎敌人的围攻


战略相持阶段后期1944年初——1945年8月 当敌人采取守势时,游击战争则转变为主动地、 有计划地对敌人展开攻势作战,广泛采用困战 的形式,迫敌撤退,并在其撤退中歼灭之;同 时集中较大兵力,对边沿地区敌人的城镇据点 展开攻击,以恢复和扩大根据地缩小敌占 区。——局部反攻

1944年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开始局部 反攻,敌后战场取得重大胜利。作战2万多次, 毙伤日伪军22万余人、俘日伪军6万余人争取伪 军反正近3万人,收复县城16座,攻克据点5000 多处,收复国土8万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00 余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样式 闪击战 大纵深进攻战役 登陆战 潜艇战 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海战 战略轰炸 空降战 游击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实行主力 兵团、地方兵团和游击队、民兵三结合的武装 力量体制。



游击战争 克劳塞维茨:从军事角度对游击战进行论述的 第一人。 T.E.劳伦斯,第一位游击战理论家,《智慧七 柱》,归纳了游击战的特点和原则。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实践证明,敌后游击战争 是在敌强我弱条件下,保存和发展自己、消耗 与削弱敌人,争夺战争最后胜利的有效作战形 式。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 汉相继被日军侵占以后,蒋 介石于11月25日在南岳衡山 召集军事会议,邀请周恩来、 叶剑英参加。蒋介石想学习 八路军的游击战,决定开办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要求 中共派人参加。经中共中央 决定,派叶剑英和李涛、边 章五、吴系如、薛子正、李 崇等参加教学工作,共开办 三期,在数千名国民党军官 中,宣传了毛泽东《论持久 战》战略思想和八路军的游 击战争,以及政治工作的经 验,对发展统战工作,产生 了很好的影响。



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游击战向正规战发展 游击战虽然是同强敌进行斗争的一种重要的作 战形式,但是游击战本身并没有能力歼灭敌人 的重兵集团和攻取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不能担 负起战略决战的任务。 决定战争命运的还是正规战,游击战必须向正 规战发展 关键:把游击队发展为正规军,使之在数量上 和质量上具备实施大规模作战的条件。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 战的中流砥柱
(一)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速胜论、亡国论 《论持久战》:抗战是持久的,但最后的胜利 属于中国。 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 持久战 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 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 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最后的胜利又将属于中国。

2 为中共领导的还相对弱小的军事力量,在长期的、残酷的抗 日战争中找到了最适当的角色位置和发展空间。 深弱敌后,坚持游击战争,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 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双重使命,所以 不能把抗日战争当作单纯的军事斗争,也不能单纯从抗日 来考虑自己的行动。它要从远处、大处着想,要在抗日中 发展人民的力量,使抗战的胜利最终变为人民的胜利。 如果打硬仗,以阵地战、正规战、集中主力与敌人拼消耗, 既于大局无多改变,又正中蒋介石下怀。只有愈能保存自 己,团结人民,孤立日寇,就愈能长久坚持抗战。 必须坚持长期的游击战争。




战略相持阶段中期1941年12月——1943年底 当敌人为了巩固其占领区、把沦陷区变成日本 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基地,集中它在华半数 以上的兵力,对华北和华中根据地实行大规模 的持续的“拉网扫荡”并配以“蚕食”和“治 安强化运动” 游击战在敌人合围时化整为零,避敌锐势,保 存力量;在敌人分兵进行“辗转抉剔”时,化 零为整,给敌人以有力打击。 尤其从1942年起,游击战争采取“敌进我进” 的方针,派出大量的武工队和小部队深入敌占 区,把斗争的焦点引向敌占区,变敌之后方为 前线,变我之被动为主动,扭转了根据地退缩 的局面,这是敌后游击战的重大发展


2 1939年冬——1940年,当敌人利用点线对我 根据地进行分割封锁、实行“囚笼”政策时, 则主动对敌人交通线发动不同规模的交通破击 战,以打破敌人的分割封锁和变点线占领为面 的占领的企图。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参加 105个团。

囚笼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敌后人民武装和摧毁抗日根据地的一种 残酷政策。它是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调堡 为锁,辅以封锁沟、墙,对抗日根据地军民实 行网状压缩包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国共两党两个政权和两个军队的合作。 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处于一种既有利又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




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国共两党的合作是对立阶级政党的合作,对立阶级 的合作,斗争是严重的、不可避免的 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中国抗日战争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它主要不是内线战役战斗上的配合正规战,而是 在外线深远的敌人后方独立作战,在战略上配合正面战 场的正规战。 第二,它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遍及东北、华 北、华中、华南四大敌后战场。 第三,它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贯穿抗战的全过程。 第四,它不是历史上无后方的流寇式游击战,而是负有 创建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政权的战略任务。 第五,它不是永远停留在游击状态,而是随着战争进程 逐步向正规战发展,成为战胜敌人的最主要因素。

战略大反攻 1945年8月10日,八路军、新四军坚决执行八路 军总部大反攻的命令,对日伪军展开了猛烈的攻 势。进入东北的八路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配合 苏军作战,解放东北全境。在总反攻期间,八路 军、新四军和各解放区人民武装歼灭日伪军23 万人以上,收复国土31.5万平方公里。





3 既可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打击日寇,维护团结抗 日的局面,又不必受国民党军事指挥的束缚, 自由活泼地打击敌人。




中国的游击战争从一开始就不属于只对正规战 其配合作用的战术范畴,成为具有独立性的战 略问题 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担负着开辟敌后战场、 创建根据地、牵制与打击敌人、配合正面战场 的战略任务。 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争担负着坚持敌后抗战、 发展和巩固根据地、消耗和削弱敌人、支援正 面战场作战、积蓄力量逐步由游击战向正规战 转变和准备反攻的战略任务。 战略反攻阶段,游击战争转变为正规战,展开 大规模反攻,收复失地。
八路军115师 在平型关公路 伏击日军

当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初期(1938年11月——1941年11月) 1 1939年春季扫荡。敌人由战略进攻转为以保守 其占领区为主,并企图变点线占领为面的占领, 对根据地由过去的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围攻变 为逐步推进、压缩包围圈、然后分割清剿的扫荡 时,游击战以由内线歼敌为主转为外线歼敌为主, 即在敌人分进合击、逐步推进时,主力适时转入 外线对扫荡之敌的后方交通线及据点展开 积极广 泛的攻势,迫使进入根据地的敌人回援,从而粉 碎敌人的扫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