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清剧情结构
• 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索与我恓恓 惶惶的寄”):
赶赴长亭
学科网
• 第二部分〔 “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 一声”(下)〕:
长亭饯别
第三部分(“(旦唱)[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 ”——“小生就此拜辞。):
临别叮嘱
第四部分(“(旦唱) [ 一煞 ] 青山隔送行”——结 尾):
珍重爱情 鄙视功名 利禄
[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科白):“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莺莺
• 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 重情义,轻功名 • 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
重爱情
轻功利
[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 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①举案齐眉:表现崔莺莺 对张生的体贴之心; ②“望夫石”:表现崔莺 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朝天子
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达内心悲苦 之情,用厌食厌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 修辞手法:引用、比喻、夸张、对 偶、用典。 这支曲子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 爱情的叛逆精神。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
夸张手法的使用: “松了金 钏,减了玉肌”表现了崔莺莺 在感情的折磨下身心交瘁的情 形。
[ 叨叨令 ] 中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有何艺术效果? 排比,叠词。排比和叠词的 运用,使曲词音韵和谐,回环流 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 效果。
赏析第二部分
【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 写,有何作用? 景中寓情,表现莺莺 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 凄凉之情。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 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 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 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 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二 思考
本文戏剧冲突的焦点是什么?
分析:《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 老夫人执意在“拷红”后第二日即打发张生上京赴考,“驳落呵休来见 我”,表现出一种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 张生原来就是一个打算上朝取应的举子,由于邂逅莺莺才滞留蒲东, 现已获得爱情,上京应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在求取功名这一 点上,他和老夫人的观点是一致的。 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赴考的,但她无力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这 一场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 对妇女的压迫。
离愁别恨 忧心忡忡 人物心理 惴惴不安 埋怨不满 经历艰难,始能结合, 昨夜允婚,今日别离。
荒村雨露,野店风霜, 无人扶持,最难调护。
异乡花草,再行栖迟, 停妻再娶,忘情负义。 拆散鸳鸯,催逼上路, 此情难诉,此恨谁知?
直抒胸臆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 如状元及第。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夕阳古道无人语, 禾黍秋风听马嘶。
借景言情
刻画方法
以情衬景
妙用修辞
典故、比喻、对偶、夸张
B、对离别情境的 生动描写: 曲词中描写秋 景的组合意象
碧天白云、黄花堆积、 长亭路上[端正好] 斜晖霜林图: 秋风阵阵、北雁南飞。 飒飒秋风、黄叶纷飞 筵席之中[脱布衫] 黄叶衰草图: 袅袅烟气、野草零落。
青山疏林、轻烟薄暮 古道烟霭图: 分手之时 [一煞] 夕阳古道、风啸马嘶。
zxxk
小型张:双玉读曲
宝玉正踟蹰[chíchú]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 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黛玉道“什么 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了,便说道:“不过是《中庸》、 《大学》。”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 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 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 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 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 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 记诵。
“比司马青衫更湿”
用典兼夸张,形容伤心 之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 做美,淡烟暮蔼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 风听马 嘶。我为甚么懒 上车儿内,来 时甚急,去后何迟?”
赏析:
以青山疏林,淡烟暮蔼,夕阳古道,禾黍秋风 ,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氛围萧瑟凄冷。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 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是写耳 闻,进一层表现她的惆账和眷恋。“无人语”不公 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 ,而且是写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无声 ”和“有声”两相映衬,更加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 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 莺莺“离悉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学科网
“黄叶纷飞”蕴含 “心绪纷乱”之意。
【幺篇】“昨宵今日,清
减了小腰围”一句运用了什 么手法?与李清照哪一词句 所表达的意思相近?
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 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 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相近。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 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 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练习: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 [滚绣球] [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
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 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 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 相府千金催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 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 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 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 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 地吗?“开席吧!”老夫人冰冷的声音告诉莺莺:这是无法拒绝的现实。 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纵有万语千言要讲,却又无从说起。看着南飞 的大雁,莺莺在心里对张生说,托付深情的大雁,传来平安的消息吧!
《西厢记》的形成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 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 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 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 称《董西厢》)。
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亦名《董西厢》
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
《西厢记》和以前的《西 厢记诸宫调》等相比,在思 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 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 属”的主张,反封建礼教和 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更鲜明。
【收尾】四围山色中, 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 得起?
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 什么?
提示:以“残照 ”表现内心的怅 惘失意之情。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 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 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 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 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西厢记》在他俩心中引起的强烈共鸣, 也正是封建时代青年男女的共鸣。难怪封 建卫道士要视之为“移人性情”的洪水猛兽 ,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明令禁毁,甚至 道光二十四年浙江学政还在省城设局收毁 之,后来类似情况还不断重演。 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文艺 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 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 ,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
主题
这一折通过张生、莺莺离别 情景的描写,表现了张生莺莺 之间真挚的爱情,突出了莺莺 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 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 题
情节
内容
感情
• 开端
赴宴途中
愁苦怨恨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长亭饯别 临别寄语 别后情思
依依不舍 情深意长
痛苦难当
艺术手法总结
A、对人物心理 的细腻刻画:
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 挂、迍迍、快快、早、松、 减等。
滚绣球
1、恨归去得疾
直 2、恨不倩疏林挂 抒 住斜晖 胸 3 、 此恨谁知 臆
由情及景
依 恋 惜 别
为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心理描写 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 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抒发了莺 莺那种不忍遽别、虽一时半刻 的厮守也十分珍视的惜别深情。
选取了哪些 意象?艺术效果 如何?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 住斜晖。马儿迍迍 的行,车儿快 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 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 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 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
学科网
3.[ 滚绣球 ] 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 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认 为是写离愁别恨的千古绝唱,请 你以“离别”为话题写一篇700字 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
长亭送别
z.x.x.k
新杂剧,旧 传奇,《西厢记》 天下夺魁。 ——贾仲明 续编《录鬼簿》
一、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 家,约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 盛时期。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 与《丽春堂》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 大都以青年女性反 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 抗封建礼教为题材, 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 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收尾]
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 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
1、意象的精心选用
2、情景的密切交融 3、诗词的巧妙化用
4、修辞的广泛使用 5、典故的适当运用
C、对戏曲语言的深入品味: 一、[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在 那些曲词中?
对拆散 鸳鸯的 不满
[滚绣球]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叨叨令]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赏析第三部分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 情感? 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 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 这充分表达了二人深厚的情 感。
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 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 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 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 西归”则是化用乐府诗句,又用 比喻手法,表现她在两人分别时 痛苦而无奈的心情。
夫妻分别
赏析第一部分
1.[ 端正好 ] 开头几句化用谁 的词句?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 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结尾两句莺莺自问自答。在莺莺 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为她的离 前五句,一句一景,点染 【端正好】 情感动而变红的,移情于景,又 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 赏析 用夸张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崔莺莺 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 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 碧云天, 境。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 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 南飞,霜林染红。以一组 黄花地, 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 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 入凝重的离愁。萧瑟的秋景与悲 西风紧, 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意境悲凉, 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 北雁南飞。 委婉深沉、令人感伤。 的痛苦压抑心情。
王实甫《西厢记》剧情:
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 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他寓居于普救寺的西厢房。叛将孙飞 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 就把女儿莺莺嫁给谁。张珙挺身而出,写信请好友白马将军杜确 来营救。杜将军杀退孙飞虎,老夫人却违约赖婚。张珙因失望而 病倒。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下结为夫妻。夫人 得知后大怒,却无计可施,被迫许嫁,但须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 亲。最后,张珙中了状元,与莺莺正式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