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
一文九论十八谈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一文九论十八谈”省委书记卢展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文‛是点题,‚何平九论‛就是进一步破题,‚十八谈‛则是结合实践的深入解题。
十八谈·洛阳篇实干为先何平‚实‛为万事之根,‚是‛乃万物之果。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一贯遵循的思想路线。
做人做事,首要的是‚实‛,最重要的也是‚实‛。
古都洛阳,经风雨,历沧桑,几多回味,几多感慨。
今天,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新征程中,他们认真地、严肃地、深入地、反复地谈‚实‛,并把笔名取为‚洛实‛,意味深长。
‚洛实‛谈‚实‛,可谓用心良苦。
在历史的积淀中深刻反思,在反思中找到差距,找准问题,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能在忧患中奋起。
‚洛实‛谈‚实‛,可谓难能可贵。
在现实的积累中认真总结,在总结中完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开创洛阳更加美好的未来。
因为‚实‛,我们得以创新发展,很多人对此有切身感受;因为不‚实‛,我们也曾经吃亏遭罪,怎不让人痛定思痛?反思也好,总结也罢,得出的都是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不实不行。
转变发展方式要靠‚实‛,中原经济区建设要靠‚实‛,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也要靠‚实‛。
在领导方式转变中,要扎扎实实地转,认认真真地转,真正转到‚实‛上来,把‚实‛转化为快、转化为好、转化为效。
‚十八谈‛第一谈,洛阳以‚实‛开篇;最后一谈,郑州以‚效‛压轴。
这既是前呼后应,又是一脉相承,更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实践要求的必然。
实干让工作见成效,实干让百姓得实惠,实干让干部得提高。
读了‚洛实‛的《一切立足于实》,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理念,那就是,实干为先。
一切立足于实□洛实(一)‚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城市史、一千五百年建都史的历史名城,十三个王朝在这里演绎出多少难以磨灭的沧桑活剧,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神都传奇‛。
几度辉煌,几经衰落。
兴废之间,令人感叹,发人深省。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原经济区建设这场大戏,在中国崛起的舞台上拉开大幕。
十八谈-漯河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漯河篇以质为本促提升实诚(一)贾湖骨笛,远古回声;《说文解字》,许慎“字圣”;古渡沙河,千年帆影。
历史的长河联通着食品之都的前世今生。
从九千年前酿酒作坊,到当今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漯河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一直演绎着食品行业不老的传奇。
在全国,市场上每10根火腿肠有5根来自漯河;在香港,漯河肉制品占全港供应量的1/4强;在河南,鲜冻猪肉出口漯河占90%以上;在漯河,培育出全国食品百强企业4家、全省食品50强企业8家,形成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生产、果蔬加工四大优势行业,产品达到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食品名城,正在奏响激昂奋进的壮美乐章!(二)5月16日,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华美开幕,八方客来,万商云集。
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出席盛会并深入企业、乡村、学校、社区调查研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
卢展工书记在漯调研时的讲话激荡沙澧两岸,震撼中原大地……漯河干部群众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警醒,在警醒中奋起!——始终牢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必须担负起“天”大的责任,必须把食品安全放在食品名城建设的第一位。
——始终牢记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我们必须把质量问题作为发展大事、民生大事抓紧抓好,在食品名城建设过程中更加关注质量、注重质量、提升质量,更好地树立诚实、诚信、真诚、实诚的良好形象。
(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没有质,量就是空的,就没有效益可言;没有质,食品产业就难以持续,食品名城就难以提升。
曾几何时,我们查找食品名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习惯于就产业说产业,就产品说产品,老是从“四多四少”上找问题: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多,竞争力强的大个头企业少;“原”字号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大众化的产品多,名优品牌产品少;老面孔的产品多,新生代的产品少。
仅仅从“多”、“少”上去找原因,必然局限于“量”的思考,很难触及“质”的灵魂。
十八谈.焦作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焦作篇在转型中提升新华网河南频道4月25日讯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一)云台山水让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太极功夫让中华文化扬名四海,四大怀药让中外人士有口皆碑,风神轮胎让焦作制造走向世界……今天的焦作,“城市符号”多元了,发展内涵丰富了,幸福指数提升了,综合实力增强了。
这座城市处处散发着转型的气息。
转型带来了今天的变化,变化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二)焦作,以矿起家,以煤为业,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
历史上,怀庆府盛产的“香煤”,漂洋过海,成了英国皇家的必用品。
1956年建市的焦作,是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矿一市”、“一市一业”模式,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
曾几何时,焦作煤炭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由此也兴起了一批企业,焦作有了名气。
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末,资源枯竭了,传统产业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焦作曾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
1999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13.1%。
仅仅十年前,许多外地人提起焦作,还把它当做一座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矿区。
发展受到了考验,形势是严峻的。
焦作的工业,多是由煤衍生而来。
靠原材料、高耗能产业发展已经困难重重,面临着萎缩与死亡,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对此更有切肤之痛;粮食虽然高产,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仍是面临的重大课题;困难企业多,城镇居民收入不高,是多年来的突出问题;旅游产业链条短、带动力还不够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近年来发展速度持续减缓,质量效益逐步递减……焦作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发展较快,具备较好基础。
但高标准严要求,应该少做纵向比,多做横向比;不和欠发达地区比,要与先进地区比;不拿自己的优势比别人的劣势,要拿自己的弱项比人家的强项。
当前,全省各地都在竞相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焦作发展步伐还是显得有些缓慢,缺乏后劲和活力。
照此下去,焦作落后难以避免。
焦作是由矿区演变而来的。
如今城里人多了,城区面积大了,但还处处残留着煤城的痕迹。
一文九论十八谈
抓住务实发展—王明义谈“一文九论十八谈”“一文九论十八谈”紧扣“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题,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形成了共识联动,在省外也引起了密切关注和好评。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原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明义。
他深有感触地说:“研读‘一文九论十八谈’后,深感其主题突出,说理深刻,以实解题,文风清新。
抓得准,谈得好,发人深思!找到了主要矛盾,抓住了关键问题,提出了治本之策,对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动力与活力、总开关与金钥匙。
”关键之举势在必行王明义说,去年他第一次学习人民日报刊发的卢展工同志的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思想为之震动。
短短1300多字,内涵丰富,提出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课题,点明了解题思路。
去年12月16日从《河南日报》上看到省委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召开座谈会的报道,提出了转变的八个着力点,感到是对“转变”的进一步全面动员。
接着,又欣喜地看到河南日报推出了“九论十八谈”,他逐篇研读。
记者看到,在他对“一文九论十八谈”及有关文章的剪报册上,用红、黑、蓝等多种颜色的笔,做满了密密麻麻的标注,写满了动情的体会和具体的点评。
在河南工作40多年的王明义回忆道,河南每一时期的发展都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引,以思想解放、改革创新为动力。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形势任务,省委相继提出实施“团结奋进,振兴河南”、“改革开放带动战略”、“正确判断形势,找准定位,抢抓机遇,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推进‘三化’进程、实现中原崛起”、“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
这些战略使河南不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王明义认为,当前,河南的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省委正确运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和结晶,持续拓展思路,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战略,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干部是决定因素,关键在领导干部,而领导的思想解放、领导方式提升是关键之关键。
一文九论十八谈
一文九论十八谈(一)一文九论一、何平九论的背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如何加快转变?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命题针对河南实际提出,又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河南日报组织报社精兵强将,以‚何平‛名义,连续推出九篇大型政论,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地阐述了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等。
在中原经济区起步之时,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些文章全面、准确、系统地传达了省委的重要精神,黄钟大吕,鼓舞人心,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了一次较好的思想和舆论准备,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卢展工书记发表的文章及九篇政论合称‚一文九论‛。
二、何平九论的内容‚何平‛并非人名,而是‚河南日报评论文章‛的缩写,每逢重大政治思想动员,河南日报会以何平的名义发表政治评论文章,这种做法已经七年了。
九论是河南日报自2010年12月22日起至2011年1月21日止陆续刊发的9篇署名‚何平‛的系列政论文章。
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方式方法等。
具体分为:一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2010-12-22《河南日报》;二论《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2010-12-27《河南日报》;三论《一切按客观规律办》2011-1-4《河南日报》;四论《站位全局才能大有作为》2011-1-7《河南日报》;五论《创新激发无限活力》2011-1-11《河南日报》;六论《责任重于泰山》2011-1-14《河南日报》;七论《不说空话,多干实事》2011-1-18《河南日报》;八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2011-1-20《河南日报》;九论《在转变中赢得大发展》2011-1-21《河南日报》。
方式一转天地宽
口豫
土
( )空 间 ,万物 生 息 的舞 台 ;土 地 ,人 类 永恒 的 母 耕 地低 于全 国平 均水平 ,且 耕地 后备 资源 严重不 足 ,开 发 一
亲。
难 度很 大。
土地 是 民生之 本 、发展 之基 、财 富之 源 ,不 仅为 人类
供 了广阔 的空 间。
建设 用地压 力 巨大 。河南 是发 展 中大 省 ,工业 化 、城
长。
的生 存提 供 了最基 本的物 质资料 ,更 为人类 文 明的发 展提 镇 化程 度不 高 ,加快 发展 任务 紧迫 ,建设 用地 需求 刚性 增 生态 保护 亟须 空 间。不牺 牲生 态和 环境 ,防 风 固沙 、 筚路 蓝缕 ,披 星戴 月 ;无数 的仁 人志 士为捍 卫这 个锦 绣 的 水土 保持 、空 气净化 、环 境美 化 、休 闲娱 乐 等 ,给后 代子 家 园 ,呕 心沥 血 ,慷慨 捐躯 ;多少个 文人 骚客 为这 片美丽 孙 留下 一片青 山绿水 ,同样需要 土地和 空 间。
前:
耕 地保护 任 务艰 巨。河 南是 第 一农 业大 省 ,人 均 占有 促进 经济 发展 方式 转变 ,每 公顷 建设 用地 二 、三产 业 产值
资 源 导刊 2 1 01 1/ 0
5 来提升 了近9%,节约集 约用 地新机 制初步 形成 。 年 0
求 骤增 ,土地 利用 中的一些 不正 常现象值 得警 惕 :
调 “ 快领 导方 式转 变 ,推 动 资源 管理 与利 用方 式转 变,促进 发展 方式转 变” 势在必行 。文章结合 当前 加
如 火如 荼的 中原经 济 区建 设 ,指 出国土资源 管理 工作要 “ 变思维方式 ,统筹 协调拓展 空间;改进 方法 转 手段 ,节约集 约拓展 空间;提升 能力素质 ,有保有压拓展 空间;创新体制机制 ,先行先试拓展 空间”。
学习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心得体会
学习《新十八谈》心得体会为了贯彻落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求,河南日报在头版开辟了“十八谈”专栏。
这个专栏的特点是一谈、一评。
谈,是一市一谈;评,是以何平名义对每谈配发评论。
可以说,谈出了转变领导方式的志向,评出了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导向,形成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产生了推进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环境和态势。
就个人学习体会看,先学评、再学谈,有引人入胜之感;先学谈、再学评,有深化提升认识的作用。
无论哪篇学在前,反复读之都大有收益。
十八评,站位全局,着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紧密联系实际,求理、求真、求实、求效,导向正确,文风清新,是写好短评的范文,为“谈”增加了魅力,为“转”增加了活力。
十八谈,是河南各省辖市学习科学发展观,谋划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成果展示;是学习卢展工书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文的收获和体会;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一次生动实践。
十八谈,每谈的关键词虽然是一个字,但每市的每个字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既展示了各市的特点,又与全省大局密切关联。
融合起来,十八个字就是一篇大文章,内涵丰富,体现的是观念转变,弘扬的是创新精神,彰显的是发展优势,剖析的是现实问题,谋定的是发展战略,强调的是真抓实干,谈的是大道理,出的是大智慧,聚的是大动力,促的是大发展。
因此,每市都学十八谈,就会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从这个意义上讲,十八个字又是一个整体,只要深入学、认真思、着力用,对自己都是启示、借鉴、丰富、完善,都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需要。
或者说,既要在一个字上下工夫,又要在十八个字上吸取营养,实现十八谈的资源共享,使之真正成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源动力”。
学习十八谈,受益匪浅。
在学习思考时感到,不仅要谈得好、写得好,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得好、落实好。
我们的着眼点不只是写文章,更重要的是转变领导方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要把谋定的思路变为实践,把制定的目标任务变为现实。
xx县人大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xx县人大常委会目前,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幕已经拉开。
中原经济区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是当务之急、关键之举。
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人大常委会要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自觉践行“四个重在”,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不断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观念,依法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努力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握领导方式转变科学内涵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是一个富含时代新意的命题,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提炼出的智慧结晶。
领导方式转变与发展方式转变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实践中。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头脑清醒至关重要,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方式方法亟待改进。
这是检验领导干部思想水平、思维能力、工作方法的标尺,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标尺。
归结起来,关键是有没有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立场,始终贯彻科学发展的理念,始终扭住加快发展的要求,始终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围绕大局,着力推动领导方式转变(一)着力转变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要转变领导方式,首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
要牢牢抓住发展不动摇,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按照建设“富强xx、科教xx、宜居xx、和谐xx”的总体目标,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切实做到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
(二)着力转变执政理念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始终保持战略眼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理念,努力使我们作出的决策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符合客观规律、符合xx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三)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关键在做,关键在实,关键在效。
我们要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带头转变作风、带头真抓实干、带头抓好落实。
“十八谈”之焦作篇
河南党建网4月27日讯焦作日报报道:(记者王言麻酩)昨日上午,我市在市会议中心圆形报告厅召开全市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动员大会。
市委书记路国贤在会上强调,加快转型升级,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积极投身到加快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全面推进焦作新一轮转型升级。
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主持会议。
市领导王明德、王长松、原振喜、秦海彬、赵建军、杨娅辉、甘茹华、田跃曾、张建国、贾书君、胡小平、胡新向、刘东成、周备锋、和金贵,市厅级干部魏丰收、马明仁、姚乃如、杜宇、郜小方、李俊彦出席会议。
按照省委统一安排,近期《河南日报》将连续刊载18个省辖市关于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论文章,也就是“十八谈”。
4月25日,《河南日报》在头版刊发了“十八谈”之焦作篇,即署名“怀川”的文章《在转型中提升》,《焦作日报》同步刊发。
召开此次动员会议,目的就是要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全面领会这篇文章的精神内涵,充分认识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转型升级的原则要求、主攻方向、主要措施等,进一步在全市形成议转型、抓转型、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路国贤指出,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加快转型升级的紧迫感。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眼点在“转”,着力点在“转”,着重点也在“转”。
对于我们焦作市这样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来说,加快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是立足客观现实,必须主动转型。
虽然近年来我市转型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重化工结构为主的产业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明显。
只有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不利局面,解决存在问题。
二是融入中原经济区,必须加快转型。
焦作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必须勇于担当、有所作为,才能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期望。
打造有影响力的地方党报——《许昌日报》改革创新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2 0 1 3/ 8期
中国地市报人
1 3
瞳团墨固 “ ‘ 泉州杯’ 整合资源 破局突围 做优做强地市报” 征文
场 。地市党报贴 近基层 , 下接地气 , 报道
升影 响力 , 增强公信力 。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河南省提 出的重 大 战略规划 ,为更好宣传全省各地开展
团式 、 县市城 区内涵式 、 中心镇 区特色式 发展 的具体实践 ,陆续 推出 1 8篇特稿 , 揭示 了存在的问题以及 努力方 向 ,从 而
播 、电视 、报纸 等传统媒体形成 巨大 冲
展、 城 乡统筹” 的总体思路和 “ 一中心、 五
组团” 的空 间布局 , 扎实推进 中心市区组
地下车位到底如何处置? 》 、 《 “ 三无 ” 筷 子
仍在 “ 裸奔” 》 、 《 行人闯红灯 ,到底罚 不 罚?》 等多篇策划报道 , 都是关注社会 热 点, 反映百姓呼声的好策划。 这些策划不 仅在第一 时间反 映出百 姓关心 的热点 问 题, 还分析 问题存在 的原因 , 提 出了解决 问题 的渠 道和办法 。遇 到这类 问题 的市 民, 看 了这样的报道 , 就 可以通过一篇报 道, 大致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 并知 晓解 决问题 的办法 。 因此 , 凡是关 注社会热点 的新 闻策 划 , 大多深受市 民喜欢。
民生新 闻贴近普通 百姓生活 ,易于 引起 群众共 鸣 ,从而赢得读者 ,占领市 从实践来看 ,切入 口较小的策划 报 道, 要想引起读者的关 注 , 除了具有平民 化视 角外 , 在新闻报道的形式上 , 还要 体 现平 民化风格。作为普通读者和市民, 他 们希望新 闻传媒在报道的内容 、形式 、 语 言方面更加大众化、 口语化 、 平民化。 “ 平 民化视角 ” 的追求 , 体 现 了媒体
一文 九论 十八谈
区委宣传部关于认真学习“一文九论十八谈”系列政论文章的通知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区直各单位党组织:自2010年6月以来,《河南日报》先后发表“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系列政论文章(简称“一文九论十八谈”),深入阐述了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省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按照区委、区政府指示精神,区委宣传部决定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迅速掀起学习“一文九论十八谈”系列政论文章的热潮。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学习“一文九论十八谈”的重要意义“一文九论十八谈”紧紧围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命题,形成了紧密联系、互为作用的统一整体,“一文”是点题,“何平九论”是进一步破题,“十八谈”是结合实践的深入解题。
“一文九论十八谈”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深刻阐述发展为重,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惠民这一核心,体现了发展规律的把握。
“一文九论十八谈”指明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析了内在原因,揭示了深层次矛盾,指明了转变的方向、目标和办法,深化了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认识。
“一文九论十八谈”站在执政为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论证了作风体现党风,党风引领政风,进而影响民风的深刻道理。
当前,“十二五”发展全面启动,全区工作即将进入第四季度,各项规划建设、改革发展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在这一关键时期,学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文九论十八谈”系列政论文章,对于指导全区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领导方式,破解发展瓶颈,提升工作效能,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区各单位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推进领导方式转变上来,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发展目的,保持清醒头脑,改进方式方法,做到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
河南省全部的一文九论十八谈(带目录)
目录一文: (1)卢展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1)九论 (3)一论 (3)二论 (7)三论 (13)四论 (19)五论 (25)六论 (31)七论 (37)八论 (43)九论 (49)“十八谈” (56)“十八谈”之洛阳篇:一切立足于实 (57)“十八谈”•焦作篇:在转型中提升 (62)“十八谈”之平顶山篇:靠正气实干 (67)十八谈之许昌篇:求客观规律之真 (72)十八谈之三门峡篇:抓好基层夯实基础 (77)“十八谈”之新乡篇:创新破解难题 (82)“十八谈”安阳篇: 用好文化软实力 (87)中原经济区“十八谈”之济源篇: 干出新天地 (92)中原经济区十八谈之漯河篇:以质为本促提升 (97)中原经济区十八谈之濮阳篇:科学定位谋发展 (102)“十八谈”之周口篇:破难解缚求作为 (107)“十八谈”之南阳篇:“带”出发展新天地 (112)“十八谈”之信阳篇:在“做”上下真功 (117)十八谈驻马店篇:常怀忧思图自强 (122)十八谈之鹤壁篇:统筹促转变 (127)“十八谈”之商丘篇:把责任落实到行动中 (132)“十八谈”之开封篇:开拓奋进谋跨越 (137)十八谈之郑州篇:以重做铸重心 (142)一文:卢展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讲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
讲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
发展目的必须明确。
发展为了什么?以人为本、为民惠民。
为民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发展实践中体现对人民负责。
比如,领导干部比较关注GDP,但老百姓不太关心;领导干部比较关心产值,甚至少数人认为环境、资源问题可以放一下,但老百姓却不赞成。
个别干部比较喜欢拍脑袋、大呼隆、一风吹、一刀切,一会儿一个思路、一会儿一个战略,但基层干部怎么想?老百姓怎么想?有多少东西老百姓能够记得住?所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正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需要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河南日报“十八谈”之平顶山篇
河南日报“十八谈”之平顶山篇“十八谈”之平顶山篇:靠正气实干平实编者按建设中原经济区怎么做?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怎么转?今天《河南日报》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发统称“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的全省18个省辖市文章第三篇——平顶山篇,并配发“何平”感言。
本报同步刊发,敬请关注。
同时,希望平顶山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
(一)从春秋时代至今,2700余年间,以“雄鹰”为标志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平顶山市。
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都以“鹰城”为荣。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平顶山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平顶山人更有着肩负千钧重担、前行任重道远的清醒,尤其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平顶山确立的发展目标是清晰而明确的:要建设“三化”协调发展、“三地”优势突出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全拾率先实现崛起、提前全面小康”,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战略支点。
“三化”协调发展,就是统筹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三大任务”。
“三地”优势突出,就是着力建造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现代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和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实现这个目标,平顶山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的历史文化、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便捷的区位交通等优势条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协调、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等诸多矛盾。
发挥这些优势、破解这些矛盾的过程,就是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过程,也即转变领导方式的过程。
(二)转变领导方式,如何转?向哪儿转?就是按照“把风气搞正,把工作做实”的要求,激浊扬清,靠正气实干。
(三)正气是什么?正气是正直之气、正义之气、正派之气。
对共产党人来说,正气就是为民的情怀、为民的精神、为民的境界,就是党的旗帜上写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八
“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八作风不转怎能营造干事儿氛围领导干部好当不好当?讲起来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两件事做好就行:一个是要把风气搞正,一个是要把工作做实。
这就需要转变领导作风。
领导作风好,自然得到下属拥护,形成努力干事儿的氛围;领导作风好,自然得到百姓信任,形成拥护干事儿的氛围;领导作风好,自然深得企业认可,形成放心干事儿的氛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和企业家合影时站后排当“靠山”,淡化“官”念已成为一种官场共识;挤公交体验乘车难,换位思考已成为一种执政理念;7个会只开3小时,务实求效已成为一种工作新风。
正人必先正己,搞正作风需要每一个领导率先垂范。
转变领导作风,就要端正思想作风,强化公仆意识,强化为民负责的思想。
领导作风是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等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转变领导作风,就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上解决问题,确立科学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作风问题。
转变领导作风,就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抓实干,求实创新,切忌空谈,切忌浮躁。
现在不少领导喜欢跑上头,不喜欢跑基层,不喜欢到群众最关心的地方去,自然无法创造出踏实干事儿的氛围。
转变领导作风,就要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实现领导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保障。
当前应重点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干部选拔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廉洁从政制度等制度建设,以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作风转变到位,才能树立起勇于对人民负责、能够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才能树立起以实干赢得人心、以正气凝聚人心的形象;才能树立起以人民为重、以人民为先的形象;才能树立起能够推动工作、人民群众愿意跟着你推动工作的形象;才能树立起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诚实守信的形象;才能树立起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以身作则的形象。
中原经济区建设恰逢难得的历史机遇,正需要良好的干事氛围。
有了好的作风,有了好的形象,才会凝聚合力,谋划大业。
“风正才能气顺,气顺才能人和,人和才能兴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一切立足于实(洛阳篇)(一)“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城市史、一千五百年建都史的历史名城,十三个王朝在这里演绎出多少难以磨灭的沧桑活剧,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神都传奇”。
几度辉煌,几经衰落。
兴废之间,令人感叹,发人深省。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原经济区建设这场大戏,在中国崛起的舞台上拉开大幕。
新阶段,新机遇,新考验,洛阳将以什么样的角色和姿态,引吭高歌、跃马扬鞭?(二)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洛阳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沧海桑田。
但前进之中,我们也时有落后;变化之中,我们也不乏遗憾。
新中国建设初期,凭借“十大厂矿”的优势,洛阳一度跻身全国五大工业城市,经济总量稳坐全省头把交椅,上缴国家的利税总额曾超过整个广东省。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
改革开放以来,洛阳不仅被沿海一些“后起之秀”超过,甚至与中部一些城市的差距也逐渐拉大,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出现了大幅滑落,这几年虽有明显回升,也仅在40多位徘徊。
在落后和遗憾之中,在当前的发展方式大转变的讨论中,洛阳人在反思,洛阳人在发问: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洛阳的工业不仅起步早、规模大,而且在诸多领域都曾代表着行业最高水平。
但今天,为什么全省一些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500亿甚至超过千亿,洛阳却没有一家?为什么洛阳主要工业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不足30%,国内外市场上鲜见洛阳名牌?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洛阳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5万名、各类科研机构6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1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科研力量在省内首屈一指。
然而,为什么很多成果“待字闺中人未识”,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什么洛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文化、文物、旅游资源丰厚,提起龙门、关林、白马寺,人人都跷大拇指。
但为什么去年文化产业总量仅居全省第五、增速仅排第十一位?为什么接待游客总数全省第一,其中入境游全省三分天下有其一,却没有产生应有的综合效益?(三)一个又一个“为什么”,拷问着我们。
我们可以分析出这样那样的原因,寻找到这样那样的理由,但最根本的,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解放思想不深入,抢抓机遇不及时,调整思路不到位,创新体制不得力。
归根结底,都是领导方式转变做得不够实。
天下万事,皆成于实。
认清了问题,找到了差距,下一步关键是一切立足于实,在“实”上狠下功夫,做到思想实、定位实、目标实、措施实、作风实、效果实。
(四)思想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打碎陈旧观念桎梏,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状态投入工作。
洛阳发展慢,一些同志有些失落。
但失落并没有触及灵魂,更没有转化为承认差距的魄力、正视问题的勇气、攻坚克难的行动。
有些人仍很骄傲,躺在历史荣光中自我陶醉。
有些人仍很自大,捧着“总量全省第二”招牌感到满足。
有些人仍很恋旧,计划经济思维不丢、方法不改。
有些人仍很迟钝,对新情况、新课题,缺乏应对能力。
我们再也不能故步自封。
意识上的盲目乐观,必须终结;思想上的条条框框,必须打破;实践中的畏首畏尾,必须抛弃。
观潮流,看实际,找差距,想办法,就是要有一股闯和冒的劲头,允许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工作中无作为,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为洛阳发展杀出一条新路来。
(五)定位实。
胸怀大局,主动融入,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在中原经济区中的定位,乃至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洛阳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特色。
文化古都,名闻遐迩;工业大市,举足轻重。
经济总量、工业总量、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均占全省十分之一强。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洛阳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考验;责任更大,担当更大,不容置疑,无可推托。
立足现有基础、特色、优势和潜力,洛阳决心努力当好一个示范、突出打造两大品牌。
一个示范,即“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不等不靠,先行先试,让工业更大更强,让城市更美更靓,让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洛阳不仅要做大、做强自己,而且要辐射带动周边。
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品牌。
改制,激活内生动力;转型,开辟广阔天地;提升,占据竞争高地。
变重压为重责,化包袱为财富,生死存亡,责无旁贷;卧薪尝胆,浴火重生。
打造河洛文化传承品牌。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
固其根,弘其魂,发其力,成其效,把洛阳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成天下游人向往之地,建成中原经济区递给世界的最亮丽文化名片。
(六)目标实。
定目标,做规划,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现实条件、尊重群众意愿。
洛阳经济大而不强,要壮大,要强身,要增效。
洛阳民生需求多元,要富裕,要文化,要环境。
“十二五”发展蓝图,在“富民强市”基础上,重在“福民强市”。
洛阳要率先发展,率先崛起,所忧宜多,所虑宜广,所谋宜深。
工业振兴,经济发展,万不能忘民生,万不能忘社会,万不能忘环境,万不能忘安全,万不能忘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实现“两个高于、两个确保”。
即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主要指标和协调发展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幸福指数的提升和对各级干部的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社会稳定大局绝对不出大的问题,确保安全生产绝对不出大的问题。
(七)措施实。
出实招,用实劲,招要击中要害,劲要用对地方,关键要用好“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
机制转换,绝不能再“犹抱琵琶半遮面”。
机制制约,我们教训深刻。
政企不分,束手束脚;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理不严,效率低下。
今年年底,洛阳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要大头落地,宜股则股、宜民则民、宜上市则上市、宜退二进三就退二进三、宜引进战略合作者就引进战略合作者,真正到市场的大江大海击水扬波、冲浪弄潮。
科技创新,绝不能再“入宝山而空回”。
产、学、研、军,融合发展,一体发展,提升发展。
瞄准市场需求,瞄准高精尖,搭建合作更加紧密、机制更加灵活、效益更加突出的产学研平台,不仅让“洛阳制造”更多,还要让“洛阳创造”更多。
人才是第一资源,再也不能让“洛阳才子他乡跑”。
洛阳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激发人才活力,培育一批高端领军人物。
文化产业,绝不能再“捧着金碗要饭吃”。
牡丹花会,已经上升为国家级节会,美丽的“牡丹仙子”成了洛阳的文化大使、经济大使、财富大使。
铸造品牌,让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环境更美,管理更优,美誉度更高。
拉长链条,实现文化、文物、旅游有机结合,让人们在河洛文化中陶醉,也在精细服务中享受,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供给,一条龙呈献。
大文化,大市场,大旅游,大产业,让巨大的文化资源,变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实实在在的产业、实实在在的品牌。
(八)作风实。
力戒浮皮潦草、麻木不仁、敷衍塞责,倡导迎难而上、敢于担当、雷厉风行,说了就做,做就做好。
当前洛阳一些干部身上,“庸、懒、散、软”四症,时有发作。
甘于平庸,不思进取;惰性十足,消极怠工;自由散漫,不讲效率;疲软畏难,不敢硬碰硬。
这些作风,是沉疴,要刮骨疗毒;是大敌,要坚决清除。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住人。
公开制,领导干部任职承诺、审批服务承诺,全上媒体,接受群众监督。
暗访制,真实工作一览无余,实际问题无所遁形。
问责制,不管是谁,延误工作,得罪群众,一律依法依纪严查严究。
今年洛阳的“环境创优年”,就是要让干部“讲问题不讲成绩、讲主观不讲客观、讲自己不讲别人”,有问题就解决,突出问题突出解决,不推诿,不扯皮,让企业踏实,让服务对象顺心,让群众满意。
(九)效果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空口无凭,实绩说话。
发展效果要实。
经过一段努力,企业个头长大了没有,效益提高了没有?文化产业链条拉长了没有,品牌叫响了没有?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了没有,科技对经济的支撑能力增强了没有?总之,要看发展是不是更快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是不是更大了。
为民效果要实。
经过一段努力,群众收入增加了没有?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没有?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等问题有效缓解了没有?“十大实事”承诺兑现了没有?总之,要看群众幸福指数是不是真正提高了,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是不是更认可了。
效果怎么样,百姓说了算。
各地各单位,科学发展、平安建设、环境创优、作风转变、企业增效、安全生产和群众诉求处理工作,实效怎样?以科学发展论英雄,以群众满意看干部,逐季度做考评,力争让工作成绩全都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小步快跑、循序渐进,提升洛阳整体工作。
(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实是真道理,实是真功夫,实是真水平。
建设中原经济区,662万洛阳人民激情满怀,重任在肩。
在转型中提升(焦作篇)(一)云台山水让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太极功夫让中华文化扬名四海,四大怀药让中外人士有口皆碑,风神轮胎让焦作制造走向世界……今天的焦作,“城市符号”多元了,发展内涵丰富了,幸福指数提升了,综合实力增强了。
这座城市处处散发着转型的气息。
转型带来了今天的变化,变化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二)焦作,以矿起家,以煤为业,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
历史上,怀庆府盛产的“香煤”,漂洋过海,成了英国皇家的必用品。
1956年建市的焦作,是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矿一市”、“一市一业”模式,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
曾几何时,焦作煤炭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由此也兴起了一批企业,焦作有了名气。
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末,资源枯竭了,传统产业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焦作曾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
1999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13.1%。
仅仅十年前,许多外地人提起焦作,还把它当做一座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矿区。
发展受到了考验,形势是严峻的。
焦作的工业,多是由煤衍生而来。
靠原材料、高耗能产业发展已经困难重重,面临着萎缩与死亡,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对此更有切肤之痛;粮食虽然高产,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仍是面临的重大课题;困难企业多,城镇居民收入不高,是多年来的突出问题;旅游产业链条短、带动力还不够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近年来发展速度持续减缓,质量效益逐步递减……焦作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发展较快,具备较好基础。
但高标准严要求,应该少做纵向比,多做横向比;不和欠发达地区比,要与先进地区比;不拿自己的优势比别人的劣势,要拿自己的弱项比人家的强项。
当前,全省各地都在竞相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焦作发展步伐还是显得有些缓慢,缺乏后劲和活力。
照此下去,焦作落后难以避免。
焦作是由矿区演变而来的。
如今城里人多了,城区面积大了,但还处处残留着煤城的痕迹。
这里缺少文化品位,缺少花草树木,缺少现代元素,公共服务体系也不够健全。
打造一座现代宜居的新城还要下大功夫。
因为有发展的压力,不转是不行的;因为有对比的差距,不转也是不行的。
正是这种压力和差距,让三百多万焦作人的心情急切而忧虑:不转型,发展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
危机使焦作人开始清醒过来,在深深的思索中认识到,只有加快转型,才能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