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2011版数学一年级上《一 生活中的数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_6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程为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应用到所学的知识。
学习目标•了解数学中关于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在导入环节中,我将通过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本课程中来。
假设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他想请全班同学到家里吃午餐。
他想做一些好吃的菜,但是他不知道需要准备多少食材。
这时候,小明就想到了数学中的加法知识,来算一下需要多少食材才能准备足够的午餐。
Step 2:讲解基本概念在讲解阶段,我将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比如通过数字的加法表来让学生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物的加法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加法的本质;通过数字板书的方式来展示运算过程和结果。
在讲解过程中,我将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种形式的解释,例如:“加号就像一个盘子,要多少东西就加多少。
” 等等,让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加法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
Step 3: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将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加法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计算,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该怎么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今天小明准备了3个煎蛋,2个鸡腿和4个小馒头,请问他一共准备了多少个食物?我还将设置不同的难度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加法知识来解决问题。
Step 4:巩固训练在巩固训练环节,我将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我将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需求,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在练习中逐渐掌握所学的加法知识。
Step 5:小结和评价在小结环节,我将简要概括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可以对本次课程有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印象。
生活中的数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快乐午餐
教材分析:为下一节学习数的大小的比较打基础
学情分析:比多少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比较的方法不是很清晰,往往是凭直觉,或数一数的方法,而今要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是一个质
的飞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在比较事物的多少的过程中,渗透对应的思想方法。
2、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比较数量是10以内的事物的大小
2、理解事物的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北师大2011版数学一年级上《一 生活中的数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_2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过生日”。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比较的意义,理解大小、多少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
3、在操作中提升初步的观察比较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比较的意义,学会比较的方法;理解“最多”“最少”的含义。
难点: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教材第18页“过生日”的情境图。
师:他们一家人在干什么?生:给妈妈过生日。
师: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天吗?你还知道谁的生日。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课题)二、比一比1、比大小。
(出示教材第18页的蛋糕图、西瓜图)(1)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指导学生观察,按序号说一说几号最大,几号最小?几号比几号大,几号比几号小?(2)找一找、说一说。
师:你还能比较那些物体的大小?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3)小结。
指导学生体会大小是相对的。
(板书:比大小)2、比多少。
(出示教材第18页的杯子图)(1)思考:哪杯装的最多?哪杯装的最少?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交流探究。
学生发表意见,说想法。
指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二杯装的最多,第三杯装的最少。
因为它们装的一样高,第二个杯子最粗,所以装的最多;第三个杯子最细,装的最少。
(3)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瓶子谁装的最多?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
动手操纵验证。
(4)师:你还发现那些物体能比较多少?学生自由发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5)小结:总结比多少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多少是相对的。
(板书:比多少)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2题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指名汇报交流。
2、完成教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根据倒出的多少来判断两个瓶子谁装的多。
3、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北师大2011版数学一年级上《一 生活中的数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_36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快乐的午餐》教案教学教学内容:快乐的午餐(比多少).教学目标:1、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理解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于不等关系。
2、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一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3培养学生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描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难点:能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学具:圆片、三角形若干教学过程:遍野的松果都成熟了,小松鼠们采摘到课好多好多的松果。
今天中午,它们决定好好地庆祝一下,享受一个丰盛的、快乐的午餐。
揭示课题:快乐的午餐(并板书)。
2、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松鼠有6只,盘子有6个,勺子5个,杯子7个,并发现餐具不够。
家帮忙摆过餐具?说一说你是如何摆餐具的? 2、动手操作,学习新知活动一:摆盘子师:谁能将松鼠们的盘子摆一摆,看盘子够吗?先看图中有几只松鼠?有几个盘子?(请一名学生上台摆)摆完后,请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摆的。
(一个对着一个地摆)引导学生说1只松鼠对1个盘子。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对的这么整齐?(一眼能看出多少)全班动手操作摆一摆:用三角形代表松鼠,用圆片代表盘子,请先拿出它们各自相对应的数量,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观察、汇报结果。
师:盘子够吗?你们怎么知道?(每只松鼠都有1个盘子,盘子没有多余的)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小结:一一对应地摆,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这样说明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活动二:摆勺子和杯子师:盘子够了。
那么勺子和杯子够用吗?先数数勺子有几把,然后用刚才的方法摆一摆,看一看,勺子够吗?(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请一名学生上台摆。
)学生汇报结果:勺子不够,勺子少,松鼠多。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勺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少1个;松鼠的数量比勺子的数量多1个。
北师大版 数学 一年级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回答问题
动手摆卡片。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热情,在摆的过程中感受同样多,感受多,少。在探究中感知,激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
接下来通过比较比其他都多,比其他都少,感受最多,最少。
巩固提升
1、画一画
伴随学生的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会了比较多和少,最多、最少。
自由发表见解。
通过自由发表见解,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板书
快乐的午餐
比较多少
1、一样多
2、多、少
最多、最少
板书包括了本节课的3个主要教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与学生的互动较少,以后还需要再加强。
一、画一画。
1.画○,比△多。
△△△△
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比一比
小明有6张邮票,小华有9张邮票,()的邮票多。
(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师:猜一猜
我每年读书的本数比6多比9少,每年读书多少?
本?
(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师:比其它两个都多就是最多,比其它都少就是最少。
小组活动分盘子,并回答自己的分法。
一只松鼠一个盘子正好分完。
动手摆松鼠和勺子
回答问题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最多?谁最少?
师: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5、总结
师:盘子比杯子(),比勺子()
(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师:盘子一会儿又是多,一会儿又是少,可见多和少是相对的,相对于他所比较的物体来说的。我们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
《快乐的午餐》(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快乐的午餐(教案)
课程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运算完成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3.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
前置知识
无
新知内容
本堂课将教授简单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导入
1.老师可以问学生,他们喜欢吃什么午餐。
2.老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几张图片,例如三明治、汉堡包、披萨等,然后让他们猜一猜这些午餐需要多少元。
观察
1.让学生观察一个简单的午餐菜单。
2.让他们数一数菜单上有多少种午餐。
操作
1.让学生自主计算菜单上午饭的价格。
2.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使用加法和减法计算午饭的价格。
对话
1.老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他们现在有一些钱,他们可以买哪些午餐。
2.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计算他们可以购买的午餐。
3.老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他们想买一些饮料或甜点,他们需要多少钱。
总结
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几个简单的口诀,并提醒学生要注意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不同的运算方法。
拓展
1.老师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午餐菜单,并编写加减法题目。
2.老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问题。
3.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知道了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应用加减法。
下次请大家带来自己设计的午餐菜单和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成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6课时 快乐的午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6课时快乐的午餐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6课时“快乐的午餐”,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数的组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午餐场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识数的基础,对于数的组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处于培养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的组成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午餐图片、数卡、小动物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午餐餐具、小动物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午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问题。
如:有多少个同学?每个同学有几样餐具?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数一数小动物的数量,并用自己的餐具进行配对。
在数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数的组成,如:3个小朋友分4样餐具,可以分成2个小朋友分1样餐具,1个小朋友分2样餐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生活中的数第5课时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生活中的数第5课时快乐的午餐| 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通过数学思维可以构建快乐的生活场景。
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幼儿对数字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数字的大小和数量比较方法3.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4.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三、教学内容和方式1. 教学内容•通过“数”、“量”的比较体验,感知数字的大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操场上体验用数字比较物体的大小与数量,将生活中的场景转化为数学问题。
•利用幼儿园食堂场景,让学生通过数学计算,选择快乐的午餐。
2. 教学方式•互动式体验•幼教师生互动•小组对抗活动四、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方式:日常教学情景引入例子: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只椅子,然后再数一数学生的数量,引出多数与少数的比较。
2. 感官体验:用数、量来比较(20分钟)方式:互动式体验步骤:1.老师把几个大小不一、数量不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让学生数一数。
2.老师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当代表选择两个物品时,其他的队友使用数字较量来判断选出的物品大小和数量的多少。
举例:把常见食材(胡萝卜、土豆、西兰花、大蒜等)放到一起,让孩子们通过比较物品的大小与数量,选择大小和数量一致的物品。
3. 课堂实践:午餐菜单的选择(25分钟)方式:小组对抗活动步骤:1.首先,老师介绍午餐的菜单。
2.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一名代表对上一轮的获胜者,比较哪个点的菜品最受欢迎。
3.队长选中食物后,引导团队通过品尝来确定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最正确的。
4.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整理思路,将实践中的体验感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
4. 总结(5分钟)方式:小组分享让每个小组把他们的食物与数字比较的经验分享出来,获得全班的认可。
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建立数学和实践之间的联系。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主要围绕“数一数”和“比一比”两个主题展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抽象的数学概念,又有具体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直观的物体和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同时,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数数,并能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数数,并能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并理解比较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直观的教具,如小动物图片、水果图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玩具或者实物,如小汽车、小球等。
3.教学环境:布置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如在教室里摆放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道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们要举行一个午餐聚会,我们需要为他们准备食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快乐的午餐。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直观的教具,如小动物图片、水果图片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6课时 快乐的午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6课时快乐的午餐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第6课时“快乐的午餐”,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加减法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餐具、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快乐的午餐”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呈现加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加减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加减法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2011版数学一年级上《一 生活中的数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_30
4、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五、总结反思,提炼升华
回忆下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读小动物说的话,然后小组演一演,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全班交流。
附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比多少
同样多最多最少
教学反思:
1.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难点
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个人分析与修改
一、巧算善解,激活思维
数一数
二、目标定向,引发兴趣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快乐的午餐
四、检测反馈,顺学而导
1、拍手游戏,前后呼应。
如:师拍3下,你和我一样多。生相对应拍手3下。
师拍4下,你比我多。生相对应拍手5下。(指名说)
师拍4下,你比我少。生相对应拍手3下。(指名说)
2、画一画。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读每道题的要求,再按要求画。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第6课时《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快乐的午餐
案序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理解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三、主动探索,顺学而导
《快乐的午餐》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数字0-10的认识:确保学生掌握数字的读写顺序,能熟练识别和书写0-10的数字。
举例:通过午餐场景中的食物数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如“3个苹果”、“5个面包”。
(2)用数字描述物品数量:培养学生将数字与实际物品数量相对应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午餐数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每个小组用数字卡片和实物来模拟午餐场景,练习用数字描述数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快乐的午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快乐的午餐》教案,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生活中的数》。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通过午餐场景,引导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学会用数字描述物品数量,理解数量多少的概念。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数字0-10,了解数字的读写顺序;
2.通过观察午餐场景,让学生用数字描述各种食物的数量;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数字顺序的理解:学生可能对数字的顺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案例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案例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中《快乐的午餐》,在前面的数数活动中,学生对于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已经有所感受。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样是学习数的概念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数的大小关系主要包括:数的相等、大于、小于的意义及符号表示,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大小的应用等。
教科书没有满足于仅让学生根据数的顺序进行数的大小比较,也没有急于引入“=”、“<”和“>”符号,而是在充分经历“一一对应”的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两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和不等关系,为后续学习解决“比较两个数量间多与少”的问题积累活动经验。
2.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教育性目标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一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创新性目标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学习重点】知道“一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学习过程我们根据学时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其流程如图所示:图2:小学数学学时课教学流程图(1)谈话引入,明确方向①谈话引入今天是小松鼠丁丁的生日,丁丁他可高兴了,邀请了她的好朋友来到了动物餐厅吃午餐。
②明确方向师: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仔细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情境)板书课题:快乐的午餐【评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话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加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爱动脑经的小松鼠在午餐中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你能从图中观察到哪些信息?生1:小松鼠家要吃饭了,摆好了盘子、勺子、杯子。
生2:有6只小松鼠。
生3:桌上有7个杯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生活中的数第5课时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掌握10以内的数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内容1. 1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掌握2. 10以内数字的计数和比较3. 10以内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1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掌握2. 10以内数字的计数和比较难点1. 10以内数字的灵活运用2.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2. 计数器3. 图片或实物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数字。
2. 教师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第二阶段:认识和掌握数字1. 教师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和掌握10以内的数字。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数器,进行10以内的数字计数。
第三阶段:数字的应用1. 教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字进行解决。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或实物,进行数字的比较。
2.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今天学到的内容对你们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1. 1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掌握2. 10以内数字的计数和比较3. 10以内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掌握10以内的数字。
2. 让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
3. 让学生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10以内的数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掌握,能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并能够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丰富的教具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第一阶段:导入1. 图片或实物展示: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如家庭照片、玩具、食物等,以便学生能够快速地与数字建立联系。
展示时,教师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谁能告诉我,这张图片上有几个苹果?”2. 生活经验联系: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字,如门牌号、电视频道、家庭成员等,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6课时快乐的午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6课时快乐的午餐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6课时“快乐的午餐”,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的顺序和组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的组成理解不深,对数的顺序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数的组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
2.教学难点:数的顺序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数的组成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的组成。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午餐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数的顺序和组成。
2.基本概念:介绍数的顺序和组成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
3.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
4.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数的组成,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通过总结,使学生深入理解数的组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数的组成和顺序。
可以设计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数的顺序,一部分是数的组成。
1 2 3 4 5 …3 = 1 + 1 + 1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
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的进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5课时 快乐的午餐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5课时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并理解数字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教学内容- 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数字与实物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数数,并理解数字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数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数字卡片、实物模型、PPT课件- 学具:学生自带的午餐食物、计数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午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食物。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字来表示每种食物的数量,从而引入数字1-10的认识。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用计数器或实物模型来数数,并记录下来。
4. 交流分享: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数数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巩固练习: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午餐食物图片,学生独立用数字表示食物的数量。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强调数字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板书设计- 中心主题:快乐的午餐- 副生活中的数- 内容:数字1-10的书写和顺序,以及与午餐食物的对应关系。
作业设计- 必做题: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午餐,用数字记录下食物的数量。
- 选做题:让学生尝试用数字1-10来表示他们喜欢的食物。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态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以上是一份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示例,实际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北师大一年级上册一生活中的数侯艳红《快乐的午餐》教案
生:一只小松鼠一个盘子
生:不易重复数或漏数(学生若答不出,教师指导)
生:盘子和松鼠的数量一样多。
重复三次。
生摆学具给松鼠发勺子,和同桌交流发现。
生:勺子少了1个,不够了
生:松鼠多,勺子少。
生摆学具给松鼠发杯子,和同桌交流发现。
生:杯子多了1个,够了
生:杯子最多,勺子最少
师:同学们看他摆的这种结果,你们发现盘子够用吗?
师:你怎么知道这就够用了呢?(让生小组合作交流摆一摆发现的结果)-(互学环节)
师:他是怎么摆的啊?谁能来说一说?(群学环节)
师:回答得真好!他说一只松鼠对应一个盘子,老师把松鼠和盘子往上挪一挪,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将学生摆的松鼠与盘子的图片往上移,摆成上下一一对应的形式)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课 型
学时 课
课题
快乐的午餐
时间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一样多”“谁比谁多或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多”“少”的相对性。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一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在找最多最少时先找谁?后找谁?
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一对应”来比较物体多少的,今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运用这样的方法解决很多问题。同学们在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时注意要把话说完整。
练习
设计
教材15的 1题。
作业
设计
同步练习册 6页。
板书
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的午餐》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理解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清楚地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的松果。
今天中午,它们决定好好地庆祝一下,享受一个丰盛的、快乐的午餐。
揭示课题:快乐的午餐(并板书)。
生:我看到了松鼠,盘子,勺子,桌子…(6只松鼠…)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摆盘子
师:要开始吃午饭了,不过餐具还没有摆好,谁能够帮小松鼠摆放餐具?从图中我们知道有几只松鼠,几个盘子?
生:有6只松鼠,6个盘子。
学生上台摆餐具。
摆完后,请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摆的。
(一个对着一个地摆)引导学生说1只松鼠对1个盘子。
师:这位小朋友摆的真棒,每个人都有一个盘子,现在也请全班一起来摆一摆,用圆片代表松鼠,用三角形代表盘子,请先拿出它们各自相对应的数量,再动手摆一摆。
师:盘子够吗?你们怎么知道?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小结:一一对应地摆,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这样说明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
活动二:摆勺子和杯子
师:盘子够了。
那么勺子和杯子够用吗?先数数勺子有几把,然后用刚才的方法摆一摆,看一看,勺子够吗?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勺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少1个;松鼠的数量比勺子的数量多1个。
(板书:少)
师:勺子不够怎么办?
生:加上一个勺子就一样多。
师:再来数数杯子有几个?摆一摆,结果是什么?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杯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多1个;松鼠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少1个。
(板书:多)
师:怎么做杯子和松鼠一样多?
生:去掉一个杯子。
3、谁最多,谁最少?
小结:“最”是指两个以上物品实行比较时居首位的。
从图中可知杯子最多、勺子最少。
(板书:最)
4、总结:我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板书副标题:比多少)并能够用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完成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读懂题目要求,再实行解答。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游戏:摆学具。
(1)圆片和三角形摆得一样多。
(2)圆片摆得多,三角形摆得少。
2、画一画
完成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读懂题目要求,再实行解答。
3、比一比
完成练一练第3题,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再解答。
四、课堂总结
谈收获: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快乐的午餐》教学反思
《快乐的午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课内容。
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掌握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实行比较。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比多少比并不难,在入学前对此概念已有初步的理解,但绝大部分的学生的都是凭直觉或的办法来比较,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创设生动的故
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在摆餐具中都有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我还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它们,悟出“一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理性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个人反思还有需要改进的几个地方:
1、整节课的表扬性语言较少,特别是对于个别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没有即时实行表扬,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数学源于生活,在摆学具前,如果让6个学生扮演松鼠,并请其他同学根据图中所给信息现场分发餐具,初步感受一个对着一个,这个环节既能令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为接下来摆学具环节做好铺垫。
3、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对学生实行充足的引导,发现部分学生不会摆,个别学生虽然是一只对应着一只,但是挤在一起,或者摆放的不整齐,这些摆法都不能一眼看出多少。
对于摆放准确的学生也未利用多媒体将其展示给全班看。
如果即时将这些摆法和黑板的摆法做对比,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一一对应方法。
在操作中应该引导学生有序去摆,一一对应摆放整齐。
4、一年级学生还处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初始阶段,学生自控水平比较差,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短,所以需要教师持续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即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清楚的语言表达,学生说清楚一定能想清楚。
要求学生边看边说,对学生的说要准确引导,增强师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