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教案4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教案必修4
1.通过溶解和结晶过程的分析,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采用“”连接,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把由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为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保持恒定,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特点:①反应物和生成物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等)保持不变。
②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体系中的反应并没有停止,只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新知探究]1.2H 2+O 2=====点燃2H 2O 和2H 2O=====电解2H 2↑+O 2↑是不是可逆反应?为什么? 提示:不是,因为反应条件不相同。
2.以前学过的可逆反应有哪些?举出4个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SO 2+H 2OH 2SO 3 (2)N 2+3H 22NH 3(3)2SO2+O22SO3(4)Cl2+H2O HCl+HClO[名师点拨]可逆反应的特点[对点演练]1.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①H2+Cl22HCl与2HCl H2↑+Cl2↑②H2SO4(浓)+2HBr===2H2O+Br2+SO2↑与Br2+SO2+2H2O===2HBr+H2SO4③2NO2===N2O4与N2O4===2NO2④2SO2+O22SO3与2SO32SO2+O2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可逆反应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都能进行的反应。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3.能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表示方法:采用“”连接,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作正反应,把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作逆反应。
(3)特点①双向性:可逆反应具有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即正反应和逆反应;②双同性:正反应和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③共存性: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忽略,把这类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连接。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Cl2与水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2)NH3和HCl生成NH4Cl与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互为可逆反应(3)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2)×两反应发生的条件不相同(3)√2.为什么工业合成氨反应中,N2、H2和NH3同时存在?答案:因为在N2与H2化合生成NH3的同时,NH3也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2和H2,即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1.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分解B.H2与I2化合成HI;HI分解C.SO2与O2化合成SO3;SO3分解D.电解水生成H2与O2;H2与O2点燃生成水解析:选D。
A项,SO2+H2O H2SO3;B项,H2+I22HI;C项,2SO2+O2催化剂△2SO3,上述三个反应,正、逆反应的反应条件相同,故都属于可逆反应。
D项,电解水生成H2与O2和H2与O2生成水的反应条件不同,故不属于可逆反应。
高中化学 2-3-1化学平衡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 一
1.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过程 当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的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 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而 且两种过程的速率 相等,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 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我们把这类过程称作可逆过程 。
第二章·第三节·课
第7页
第二章·第三节·课 第10页
电解 2H2O ===== 2H2↑+O2↑则该反
RJ化学·选修4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 一
2.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指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
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 度保持不变 的状态。
第二章·第三节·课
第11页
RJ化学·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课 第9页
RJ化学·选修4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 一
②可逆反应的特征 a.可逆反应必须是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 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对于在不同条件下向正、逆 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则不能认为是可逆反应。例如: 点燃 2H2+O2 ===== 2H2O 应就不能认为是可逆反应。 b.可逆反应是不能进行到底的,不能实现完全转 化。
在一定条件下,将0.01mol CO和0.01mol H2O(g)通入1 L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
第二章·第三节·课
第14页
RJ化学·选修4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 一
(1)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 最大 。 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 。 (2)反应进行中 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 减小。 生成物的浓度 增大 ,逆反应速率增大。
RJ化学·选修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2.3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以及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等观点。
教材从溶解平衡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思想,又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化学反应限度的相关知识,并在本章的前两节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学习化学平衡奠定了基础。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高二的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程度还不够,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训练学生思维的科学方法,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可逆反应概念以及化学平衡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体会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从过程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事物,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学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引入】我们将一块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放入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硫酸铜晶体变得规则,但是固体溶质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回答】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这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不发生变化。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1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并能够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2. 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能够解释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平衡移动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验探究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化学试剂和仪器,如烧杯、玻璃棒、温度计、量筒等。
2.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用于解释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3. 设计化学平衡移动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室进行操作。
4. 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提前思考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平衡浓度的影响因素等。
2. 教学形式: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深理解。
3. 教学步骤:(1) 复习提问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新课题。
(2) 讲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展示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如温度、压强、浓度等。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可能对化学平衡产生的影响,并尝试预测实验结果。
(5) 实验演示:观察实验现象并与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及原因。
(6) 总结归纳: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化学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疑惑和难点,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解惑。
3. 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平衡现象,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反应器的设计、催化剂的选择等。
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化学平衡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能够判断常见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
2.知道可逆反应建立化学平衡的过程及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知识点一 可逆反应阅读教材P 25,思考并填空。
1.可逆反应概念—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表示方法—约定采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正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作逆反应。
例如:SO 2与H 2O 反应可表示为SO 2+H 2OH 2SO 3⎪⎪⎪ 二向—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 特征—二同—相同条件,同时进行 二不—任何物质浓度不为0,转化率≠100%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忽略,把这类反应称作不可逆反应,用“===”号表示。
例如:Ba 2++SO 2-4===BaSO 4↓。
1.判断正误(1)CO 2与水的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 )(2)NH 3和HCl 生成NH 4Cl 与NH 4Cl 分解生成NH 3和HCl 互为可逆反应。
( ) (3)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能达到100%。
( ) 答案:(1)× (2)× (3)×2.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 ①H 2+Cl 2=====点燃2HCl 与2HCl=====△H 2↑+Cl 2↑②H 2SO 4(浓)+2HBr===2H 2O +Br 2+SO 2↑与Br 2+SO 2+2H 2O===2HBr +H 2SO 4 ③2NO 2===N 2O 4与N 2O 4===2NO 2④2SO 2+O 2=====催化剂加热2SO 3与2SO 3=====催化剂加热2SO 2+O 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解析:选C 。
可逆反应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都能进行的反应,③④互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征(1)双向性:可逆反应分为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
(2)双同性:正、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是同时进行的。
化学平衡教案电子版高中
化学平衡教案电子版高中
教案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简单描述化学平衡是什么。
2. 简要介绍化学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学习(40分钟)
1. 学习化学平衡的定义和表达式。
2. 探究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的状态关系。
4. 学习如何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质量及浓度。
三、实践(30分钟)
1. 进行一些平衡反应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各物质的浓度。
四、总结(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5分钟)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计算化学平衡反应的题目,并写出解题过程。
2. 下节课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提示:本课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平衡反应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化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化学平衡教案
2-3 化学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的概念2、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平衡问题【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已有的关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液节平衡的理解和迁移,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2、通过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达到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启发思维的目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种平衡的一个小小分支,它和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环境、生态等平衡问题都与生活息息相关;27中“生命元素”在人体中为此着平衡,其含量由生命活动需要而定,既不可多,也不可少,否则就会破坏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化学与生命息息相关【教学重点】⎩⎪⎨⎪⎧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难点】⎩⎪⎨⎪⎧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推理、讨论【课时安排】7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回顾】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2、表示方法:用“”表示。
如:H 2 + I 22HI【讲解】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学与问】反应2H 2 + O 2 2H 2O 与2H 2O 2H 2↑ + O 2↑是否是可逆反应?【讲解】可逆反应是在同一个条件下,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的反应才叫可逆反应。
这两个反应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因此不是可逆反应【讲解】由于可逆反应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反应,因此无论反应多长时间,都不能向任何一个方向进行到底,如3H 2+ 2N 2 催化剂高温高压 2NH 3 ,只能尽可能多地将氮气和氢气转化为氨气,反应最终能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化学平衡3、特点:①同条件,同时进行 ②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完全转化即各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③能量转化类型相反,若正反应放热,则逆反应吸热二、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⑴溶解平衡的建立点燃 电解【实验探究】将CuSO 4粉末逐渐加入到20 mL 水的烧杯中到烧杯底部有适量晶体出现⎩⎪⎨⎪⎧起始:υ(溶)最大 υ(析) =0中间:υ(溶)逐渐减小,υ(析) 逐渐增大,但υ(溶)>υ(析) 最终:υ(溶) =υ(析) >0,即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讲解】若不改变条件,υ(溶)=υ(析)>0将一直进行下去,也即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教学设计(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五篇
教学设计(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五篇第一篇:教学设计(化学平衡第一课时)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高中化学的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贯穿了本章内容的始终。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平衡的知识,在必修二的学习中,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等基础知识,从溶解平衡过渡到化学平衡,教师需要做好架桥连接工作;此外,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讲解时需要不断补充基础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
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二)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已有关于溶解的知识——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讨论并归纳出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具有的特征。
3、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用已归纳的平衡特征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某种程度时是否达到平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科平衡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化学平衡的核心内容——动态平衡,日常生活中的溶解平衡、环保等平衡问题与化学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五、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六、教学过程[引言] 前面我们学过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但是化学反应还要考虑能否进行到底,也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也即是我们要研究的化学平衡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必修课本我们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我们再作进一步的研究。
其实在初中、高一接触到的溶液、溶解度也存在这个限度问题,下面我们转入有关的探索。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学教案:化学平衡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6:2.3.1化学平衡状态
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一.教材分析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
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自然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行的完全(达到反应限度)这样的疑问。
本节课在学完了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可逆反应分析化学反应限度,当化学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就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是绝对的,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可以更好的理解化学反应特点,所以化学平衡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同时平衡状态的特征对影响平衡的因素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储备作用。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判断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教学中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从蔗糖溶解为例指出溶解的速率与结晶的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再以可逆反应为例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判断依据。
这样采用探究式教学层层引导并通过图画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联想和理解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并为下节的影响平衡的因素做好铺垫。
三.教案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仪器用品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什么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过程完全停止了吗?一.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注意】可逆反应总是不能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
思考并回答: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溶解过程没有停止!即:溶解速率=结晶速率思考:1 mol H2和1 mol I2反应能生成2 mol HI吗?回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 mol HI提出溶解的平衡状态,一种动态平衡为可逆反应达平衡是的特征做铺垫。
提出反应限度得问题,为引出化学平衡得概念作铺垫。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化学平衡原理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化学平衡原理教案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化学平衡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概念和条件;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3. 理解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对平衡位置的影响;4. 学会通过Le Chatelier原理分析平衡的移动方向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 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影响;2. Le Chatelier原理在平衡反应的应用。
教学准备:化学实验器材、化学试剂、教学PPT第一节:化学反应平衡一、引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进行化学反应时,反应是否会一直进行下去,还是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请思考这个问题,并举例说明。
二、基本概念1. 化学反应平衡的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压强)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的状态。
2. 平衡条件:指导致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主要因素。
- 封闭系统:反应容器封闭,不与外界物质交换;- 动力学平衡: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发生正反应,反应速度趋于相等,化学反应并不停止;- 完全相同的条件:温度、压强(或浓度)稳定不变。
三、平衡常数1. 平衡常数的定义:在给定温度下,化学反应当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或压强)的乘积与各物质浓度(或压强)的乘积的比值。
2. 平衡常数的表示:用K表示。
- 对于气态反应:K = (C)c(D)d / (A)a(B)b,其中A、B、C、D分别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浓度;- 对于溶液反应:K = ([C]c[D]d) / ([A]a[B]b),其中[A]、[B]、[C]、[D]分别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浓度。
四、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1. 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状态下的浓度表示;2. 利用平衡常数计算未知浓度;3. 平衡常数的应用:反应判断、反应位置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平衡常数与温度一、引入说明温度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询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有观察到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化学平衡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2)了解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等;(3)掌握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如平衡常数、平衡浓度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3)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2. 难点:(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2)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饱和溶液的形成,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2)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2. 新课教学(1)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强调可逆反应和平衡状态;(2)介绍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如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浓度不变等;(3)分析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等;(4)讲解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如平衡常数、平衡浓度等。
3. 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通过观察浓度、压强、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验证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应用与拓展(1)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平衡浓度、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等;(2)介绍化学平衡在工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2)引导学生反思:如何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后测试:通过课后测试,了解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教学中的不足。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2《化学平衡移动》教案设计
第2课时 化学平衡移动●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2.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课标解读1.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加深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2.学会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教学地位本课时是在第1课时的基础上,结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总结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是今后学习其他平衡的基础。
●新课导入建议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
(1)该反应达平衡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2)若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是否移动?若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平衡是否移动? 【提示】 (1)v 正=v 逆或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2)若v 正与v 逆同时改变,但v 正′=v 逆′,则平衡不移动;若v 正′≠v 逆′,则平衡移动;但只要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6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27~28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三题,验证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掌握情况。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7~P28页的讲解,对探究一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解法”,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
可利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高中化学 232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232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2.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课标解读1.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加深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2.学会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教学地位本课时是在第1课时的基础上,结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总结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是今后学习其他平衡的基础。
●新课导入建议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
(1)该反应达平衡的基本标志是什么?(2)若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是否移动?若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平衡是否移动?【提示】(1)v正=v逆或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2)若v正与v逆同时改变,但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若v正′≠v逆′,则平衡移动;但只要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6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并完成【思考交流1】;(2)看教材P27~28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三题,验证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掌握情况。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7~P28页的讲解,对探究一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解法”,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
可利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过程
[引言]:
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
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
....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
物尽可能多
....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阅读教材27页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1、可逆反应的概念:在下,既可以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
进行的反应。
如:
注意:1、
2、
3、
2、不可逆反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如:H2的燃烧:
酸碱中和:
生成沉淀的发应:
生成气体的反应:
一些氧化还原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思考1:对于不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吗?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思考2: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1、化学平衡的建立
类比:溶解平衡的建立:(以蔗糖为例)
开始时:
平衡时:
结论:。
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以CO和H2O (g)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CO + H2O (g) CO2+ H2
开始浓度0.01 0.01 0 0
一段时间后0.005 0.005 0.005 0.005
如图:
归纳:
反应开始:
反应过程中:
一定时间后:
思考: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是否停止了?
2、化学平衡的定义:
在下的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或保持不变的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征:
(1)条件:
(2)对象:
(3) 等:
(4) 动:
(5) 定:
4、应用:
例1、可逆反应2NO22NO + 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 、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l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反馈练习:
1、可以说明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P(g) + Q(g) R(g) + S(g)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的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P和S生成速率相等
C.R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D.P、Q、R、S的物质的量相等
2、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A(s) + 2B2(g) 2C2(g) +D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