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3《汽化和液化》word导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2.3汽化与液化 课时练习 含解析
12.3汽化与液化考点一、汽化和液化现象1.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 )A.液化B.沸腾C.凝固D.蒸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汽化现象。
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是因为其中液态的水一部分蒸发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故选D。
2.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现象。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故A说法正确。
冬天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空气中形成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白气”,故B说法正确。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树木内的水分,故C说法正确。
烧开水后,温度很高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即“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D说法错误,故选D。
3.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答案】C【解析】选C。
本题考查“白气”的理解。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用眼睛看不到;生活中所见的“白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的;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温度低,冰棍周围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外的温度比壶内温度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故选C。
4.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
实际情况是( )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答案】D【解析】选D。
12.3 汽化和液化教案(沪科版九年级)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难点: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学法指导: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汽化和液化两部分内容,是物态变化中互为相反的过程。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实验的探究,学生自己能得出沸腾的特点,同时进一步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意识。
学情分析:课件设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投影仪、硬纸片、毛玻璃、棉签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教师将少量酒精抹在打开的玻璃台上,提示同学们观察,过一会儿会发现酒精很快挥发了。
提问:生活中有类似的现象吗?学生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就变干了;学生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同学们,这些事例中的水哪儿去了呢?二、新课教学象这样的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就叫做汽化,而生活中我们还看到:家里玻璃镜上经常出现的一片模糊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而凝结的水珠,这种现象则叫做液化。
(板书)汽化和液化液态↔气态(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沸腾,另一种叫蒸发,下面我们共同来探究沸腾现象。
演示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引导学生提问:①、为什么要用热水?为什么要用硬纸板盖住?②、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700--800℃,内焰200--400℃),严禁用酒精灯互相对着点燃,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总结:①水烧开了需要哪些条件?②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发生于液体表面和内部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最新)
沸腾
不断升高 1.水沸腾前的温度变化是____________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内部出现的现象是 内部形成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水面而破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是否继续沸腾?
温度保持不变
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颐和中学 蒋桂霞
复习提问:
1、什么叫熔化?什么叫凝固? 2、什么叫晶体?什么是非晶体?两者的 根本区别是什么? 3、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哪几 种?
洒水车淋湿的路面很快就变干了。 路面上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它 们 分 别 属 于 什 么 现 象 ?
液化
汽化
固态
熔化
汽化 液态 液化
——————
现象:游完泳湿湿的上岸感觉比水中冷。 风越吹感觉越冷。
风本身能否致冷? 请设计实验证明。
想一想:夏天吹电风扇为什么感到凉快?
人能通过汗液蒸发来调节温度。
讨论:
1)水在零摄氏度时会不会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2)酒精擦在手上,手为什么会 感觉到冷? 酒精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喝开水烫嘴时,常向水面吹气并用两个杯子来 回倒水,你能解释原因吗? 在大热天,狗常会伸出长长的舌头,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b.蒸发自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2.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 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b.不同液体沸点不同,物质又一特性。 c.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是100℃。 d.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 沸腾和蒸发的不同点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2. 详细内容:a. 汽化的概念及其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b. 液化的概念及其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c. 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吸热和放热)d.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热效应。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夏天饮料杯口出现的露珠,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讲解:a. 介绍汽化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b. 讲解液化的概念,介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c. 讲解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强调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3. 实验演示:a. 演示蒸发实验,让学生观察蒸发过程及温度变化。
b. 演示沸腾实验,让学生观察沸腾过程及温度变化。
c. 演示液化实验,让学生观察液化过程及温度变化。
4. 随堂练习:a.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是汽化还是液化的过程。
b. 分析实验中的热效应表现。
5. 课堂讨论:a. 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互相交流心得。
b. 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现象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汽化与液化的概念2. 汽化与液化的原理3. 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4.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实验现象。
b. 分析生活中一个汽化或液化现象,说明其原理。
2. 答案:a. 蒸发:在液体表面,分子由液态转变为气态,不需加热,温度降低。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文档: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3. 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特点;4.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条件;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难点: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特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风机、冰块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夏天饮料瓶外壁出现的水珠,引发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汽化和液化的实验,如热水蒸发实验、冰块融化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4. 特点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等。
5.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雨雾、蒸发冷却等,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 随堂练习:设置有关汽化和液化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3 汽化和液化概念: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条件: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过程和特点:汽化:吸热、体积膨胀液化:放热、体积收缩生活实例:1. 雨雾:水蒸气的液化2. 蒸发冷却:液态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说明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答案: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2.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答案:生活中的汽化现象如雨雾、蒸发冷却等;液化现象如饮料瓶外壁的水珠、空调制冷等。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
§12.3 汽化与液化【学习目标】1.知道汽化是吸热过程。
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2.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描述水的沸腾特点。
3.知道物质的沸点。
4.说出露、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5.能利用汽化、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课堂导学】(一)汽化与液化1、阅读课本16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回答:(1)汽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2)液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二)实验探究:沸腾的规律1.实验探究:水的沸腾2.认真观察,记录数据,小组内交流下自己的发现。
3.分析、归纳:水在沸腾过程中的规律是:4.沸点沸点:的温度,受到的影响。
(三)蒸发与沸腾阅读课本第18页,回答以下问题1.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沸腾,二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2.学校组织学生打预防针时,医生用酒精棉在同学手臂要注射的部位擦拭消毒,这时被擦的部位会有的感觉,这是因为。
(四)液化学生阅读:19——20页,回答以下问题:1.液化是的相反过程,发生时热。
物体是由态变为态。
2.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时,镜片会模糊,这是因为室内的遇到了冷的镜片,发生了______现象。
【课堂练习】1.近年来,由于美丽山城天更蓝、水更清,大雾天气明显比往年少。
2010年2月,重庆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其中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升华2.(多选)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夏天自来水管“出汗”;B. 夏天早晨草叶上出现的露水;C.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D. 冬天进人温暖房间内时眼镜片上出现的“雾3. 水烧开后,壶嘴向处喷出“白气”,这“白气”形成过程是 ( )A.先液化再蒸发B.先汽化再液化C.先升华再液化D.先汽化再凝华4. (多选)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 用笤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B. 用塑料袋包装菜并放入冰箱的冷藏室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D.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5. 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3汽化与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3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十二章第三节,主要讲述了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原因和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1. 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 汽化的原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使得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张力,从液态跃迁到气态。
3. 汽化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汽化过程是吸热的。
4. 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5. 液化的原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凝结成液态。
6. 液化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液化过程是放热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因和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水沸腾、蒸发,以及冰棍融化等,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原因和特点,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题,如水沸腾时温度升高的原因,冰棍融化时吸热的原因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6.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列出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原因和特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因和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汽化和液化现象,并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其原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 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温度知识点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常用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O℃,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O℃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4.热力学温度以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约-273℃)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单位是开,符号K,它是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5.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f的关系T=t+273( K) 。
温度计知识点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
2.构造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泡内装有适量的液体,如水银、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采用单位的符号标志。
3.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种类(1)按用途分:实验室温度计、家用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2)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
5.常用温度计的比较(1)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煤油、酒精测量范围:-30℃—5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2)实验室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测量范围:-20℃—ll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3)体温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测量范围:35C~42℃最小刻度:0.1℃构造: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使用方法: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估测:根据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读数:让温度计在液体中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在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问题导向法和小组合作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实验探究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实验探究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此外,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准备蒸发和沸腾实验装置、温度计、烧杯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汽化和液化现象。
2.多媒体资源:运用PPT、视频等展示汽化和液化的微观过程、能量变化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3.技术工具: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等设备,提高课堂互动性,方便学生展示和分享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总结规律,并尝试用物理知识解释。
3.应用练习:设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我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理解。
2017年秋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名师导学案12.3汽化与液化
2017年秋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名师导学案:12.3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四章第二节,主要涉及汽化与液化的概念、过程、条件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汽化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 液化的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 汽化的条件:提高温度和增加表面积。
4. 液化的条件: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5.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酒精灯、冷水、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空调和冰箱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演示:进行汽化和液化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种过程。
4. 例题讲解: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空调的制冷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四章热现象第二节汽化与液化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条件:提高温度、增加表面积应用: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二、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条件: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应用:生活中的各种液态物质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你熟悉的液化和汽化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制冷设备(如空调、冰箱)的工作原理,并阐述其与汽化和液化的关系。
答案:1. 例:冬天,室外的水管会冻裂。
这是因为水在低温下发生液化,体积减小,导致水管破裂。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
《汽化与液化》【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3、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4、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5、会查沸点表6、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液化过程放热【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
2.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启发式讲解和探究实验相结合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一茶杯冷水、一茶杯开水、毛玻璃2个、一瓶酒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棉球、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针管、乙醚蒸汽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出“水”字,过一会,“水”字不见了。
问:水哪去了?(一)、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提问:你能举出哪些汽化现象?教师从学生举例中提取例子引出: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1.蒸发演示实验1、将水擦抹在毛玻璃上,一会儿玻璃上的水变干了(若将此毛玻璃放在投影仪上,可起到实验时间短,可见度大的作用)。
【情景图片】教材上第18页图12—29图示几种日常生活中晾衣服的情况(也可另选择)。
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表面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2章第3节《汽化与液化》word导学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2章第3节《汽化与液化》word导学案第1课时汽化【学习目标】1.明白什么是汽化和汽化吸热。
2.了解阻碍蒸发快慢的因素,明白蒸发致冷。
3.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和规律。
【学习重点】沸腾特点及条件。
【学习难点】沸腾特点及条件。
情形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沸腾自主阅读教材P16~17内容,完成1~3题。
1.什么叫做汽化?汽化需要吸热依旧放热?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需要吸热。
2.实验探究水的沸腾:注意观看水沸腾时有什么特点?假如连续加热,温度如何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并作出图像,你能从那个实验中得出沸腾的条件吗?时刻/min 0 0.5 1 1.5 2 2.5 3 …温度/℃答:沸腾的特点: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产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液面破裂开来。
沸腾时,连续加热,但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连续吸热。
3.什么叫沸点?依照课本P18信息窗,你能猜猜实验中水的沸点什么缘故比100℃低吗?答: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中含杂质也阻碍沸点。
易错点:1.沸点跟火力的大小和加热时刻无关。
2.因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故液体在沸腾的同时也发生着蒸发觉象。
知识模块二蒸发自主阅读教材P18,完成4~5题。
4.汽化有哪两种方式,你能比较这两种方式的异同吗?沸腾蒸发不同点温度条件达到沸点任何温度发生部位内部与表面表面剧烈程度剧烈缓慢致冷作用无有相同点差不多上汽化现象,都要吸热5.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晒衣服),说说阻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答:阻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的流淌速度和液体的表面积。
交流展现生成新知1.如图所示,水沸腾时壶嘴冒出“白气”,我们看到的“白气”是许多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是由于壶内的水先发生了__汽化__现象,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水蒸气再遇冷__放__热(选填“吸”或“放”)发生__液化__现象而形成的。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
相关资料第3 节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3、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教材 58 页中“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实验现象:将塑料袋沉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变少了。
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出现,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分析: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物质从变成叫做汽化。
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从变为叫做液化。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自主预习案】1、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2、叫做沸腾,沸腾的特点是①②③④3、沸腾的条件是①②4、叫做蒸发,蒸发的特点是①②③④.【课堂探究案】知识点一:沸腾1.实验探究:水的沸腾(1)实验器材:(2)问题讨论: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3)记录表格(4)沸腾: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沸腾时温度2.阅读教材:“小资料”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知识点二:蒸发1.阅读教材“蒸发”有关内容蒸发:生活中的蒸发现象:2.(1)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晒衣服的?请其他学生回答这位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讨论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
①②③(2)学生分小组“想想做做”。
请小组代表说出自己的感觉,观察到的现象。
沪科初中物理九上《12第3节 汽化与液化》word教案 (6)
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液华现象2、了解液体的方法3、知道液体放热。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液化现象的解释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本节课通过认识和解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生活现象,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对液化理解深刻。
教学准备课件、酒精灯、试玻璃片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液化现象创设情境引课上一节讨论了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那么物质能不能从气态变成液态呢?教师放课件:云、雨、雾、白气等生活和自然现象[演示]:用酒精灯烧开水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个实验,试管里的水已经开了,从导管口喷出了什么?再认真观察试管管口附近这段有什么特征?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在试管管口位置什么也看不到,在离导管口一小段距离的位置才看到“白汽”,同学们看到的“白汽”到底是什么呢?冬天嘴里会呼“白汽”,而夏天却不会,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先跟老师一起用汤勺做两个小实验。
结论:(1)将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液学生观察:云、雨、雾、白气等生活和自然现象学生观察实验试管里的水已经开了,从导管口喷出了什么?再认真观察试管管口附近这段有什么特征?回答自主学习合作共建知能应用巩固小结诊断评价作业布置与预习提纲化。
师:请同学们来分析刚才看到的“水珠”是怎么形成的。
师:教室的空气中也有许多水蒸气,同学们能不能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呢?请同学们回去做一做。
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家中浴室的镜子在洗完澡后都会变模糊?师:请你设计一个装置,使浴室内的镜子不会变模糊。
生活中有没有应用液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学生练习1.夏天从冰柜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许多水珠,这是饮料瓶被冻裂而渗漏吗?2.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沪科初中物理九上《12第3节 汽化与液化》word教案 (3)
汽化和液化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二、进行新课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师]湿衣服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夏天,还是在温度低的冬天,都能变干,这说明什么?为什么晾晒衣服要把衣服展开并放在通风处?结论: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是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快慢有关;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蒸发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身体上有水,皮肤上的水分蒸发,水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就要从人的皮肤吸收热量,使体温下降,所以感觉特别冷。
天热时,由于狗没有汗腺,不能靠出汗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
[想想做做]问:1·在沙漠中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有什么用?2·小明喝开水时,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
这是为什么?生答:沙漠里缺少水,减少水分的蒸发;加快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
3、沸腾[探究]水的沸腾问: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问题:水开了为什么要冒气?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熬干了,水去哪里了?方案:.把冷水倒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杯上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当水温至90 ℃时,每隔30 s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2 min为止.(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记录数据。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汽化与液化知识点整理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汽化与液化知识点整理萧县实验中学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汽化与液化知识点整理3、汽化的两种方式是4、液化的两种方法就是5、沸腾发生在液体和6、冷却出现在液体的汽化现象。
7、水沸腾的特点:、。
水的沸腾条件:、8、影响冷却快慢的三个因素:、。
9、解释“白气”的形成:烧开水锅口冒“白气”。
夏天,冰棒周围冒著“白气”。
冬天,人口中冒“白气”10、表述水高于100℃融化的原因:。
11、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12、夏天,洒水车洒湿了发烫的路面,你可以深感更加炎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13、蒸馒头、煮鸡蛋时当水沸腾后,你认为是用“大火”还是“小火”?他们的区别是什么?14、制药方面有时建议融化除去水分,但药物在100℃时丧失药效,你指出必须如何化解这个问题?。
15、夏天,狗为什么总是伸出舌头?。
16、光脚走烧红的铁板就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其物理至道理就是:演出时,必须确保艺人脚底存有足够多的汗水,汗水(填上物态变化)时瞬间(稀释、释出)大量的热,而崭新流入的汗水可以稳步(填上物态变化),在脚底构成一层暂时的保护膜。
同时必须脚板与铁块的面积,大力推进热,以达至维护促进作用。
17、发烧病人头上放湿毛巾的作用?。
18、夏天,室内喷水后深感凉爽的原因。
19、热风干手机利用哪几方面来加快蒸发?。
20、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严重为什么?。
21、小明辨认出两间房子里相同的火炉上烧有相同的水壶,甲房间的“白气”比乙房间大,则房间的温度低。
22、夏天,小明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上半杯热水和冰水,过一会发现两杯上均有水珠,则装热水的杯子水珠在杯子的侧,是形成的。
装冰水的杯子水珠在杯子的侧,是形成的。
24、夏季,从冰箱掏出的冰棒周围存有“白气”它就是怎样构成的?。
“白气”就是向上飞还是向上飞?为什么?。
25、解释谚语“水缸穿裙子,。
26、穿眼睛的人从炎热的室外来到温暖的室内,眼镜变小模糊不清了,是因为27、举出几个能说明液化放热的例子?28、现在,市面受伤上存有出售除雾镜即为浴室内的镜子后面装有电路,通电后一会就可消除镜子上的“白雾”,分别表述“白雾”的构成与消解出现的物态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 汽化和液化
班级:________组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学情分析】
上节课学习了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学生对吸热和放热概念有所了解。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首先以水的状态变化为例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继而对汽化与液化的相关知识分别进行讲解,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教材首先对沸腾现象进行了探究,得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从而引出沸腾的概念,并对相关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做出解释,最后通过“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的实验,带领学生感受液化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
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重难点预测】
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16页
问题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哪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称为汽化?哪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称为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反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问题2:汽化有哪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二] 展开探究
猜想与假设
问题1:液体在沸腾时的现象是怎样的?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你能画出液体沸腾的图像吗?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问题2:探究水的沸点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样安装?需要记录哪些实验数据?课本P16页图12-27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1)需要的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秒表.
(2)先点燃酒精灯,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固定铁圈的高度,在铁圈上放置石棉网上,将盛有热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将温度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并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固定温度计的高度.
(3)需要记录时间和温度值.
(4)需要加盖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沸腾的时间.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问题3:观察水在沸腾前与沸腾后气泡有何变化?在课本P17页图12-28中用描点法作出水沸腾的时间-温度图像.
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最后消失;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最后到液面破裂.如下图所示:
沸腾前沸腾时
问题4:水沸腾后把烧杯从石棉网上拿开,水会立即停止沸腾,再把烧杯放回石棉网上,水又会重新沸腾.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
水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水温达到沸点;2.水能继续吸热.
分析与论证:
问题5:分析图像和实验数据,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有何特点?
液体沸腾的图像如下图:
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问题5: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提高热水的温度;加盖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当减少热水的质量(或体积).
100
80
60
4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