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九地黄流乱注释【宋】张元干

合集下载

古诗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翻译赏析《贺新郎·梦绕神州路》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元干。

其古诗全文如下: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前言】《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作品。

此词上片述时事。

“梦绕神州路”四句为第一层,写中原沦陷的惨状;“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为第二层,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为第三层,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下片叙别情。

“凉生岸柳销残暑”至“断云微度”为第一层,状别时景物;“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为第二层,设想别后之心情;“目尽青天怀今古”至最后为第三层,遣愁致送别意。

全词感情慷慨激昂,悲壮沉郁,抒情曲折,表意含蓄。

【注释】⑴贺新郎:词牌名。

⑵胡邦衡:即胡铨,字邦衡,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高宗时进士,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反对与金议和,忤秦桧,一再被贬。

待制:宋时官名。

⑶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

⑷画角:古管乐器。

传自西羌。

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⑸故宫:指汴京旧宫。

离黍:亡国之悲。

⑹底:何。

如:底事,犹言何事。

昆仑倾砥柱:传说昆仑山有天柱,天柱崩则天塌。

九地黄流乱注:黄河中有砥柱,砥柱崩则黄水泛滥。

此皆九州覆灭之灾也。

⑺狐兔:语出范云《渡黄河》诗,“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谓荒凉无人也。

⑻“天意”二句:暗指帝心难测。

⑼南浦:本义为南面水边,后常用以称送别之地。

《楚辞·九歌·河伯》有“送美人兮南浦”。

王逸注曰“愿河伯送己南至江之涯”。

张元干-贺新郎

张元干-贺新郎

• •
第二层 “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 1、“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淮南 子· 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 入天,称为天柱。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 • 喻北宋王朝的沦亡。 • 2、“九地黄河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 3、“悲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 的荒凉景象。
• • • • • • • •
第三层“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1、“天意从来高难问……”:前面词人提出疑问,问而不答。乃因 答案分明,不言即知,况涉及朝廷统治者而不能言。 于是顿挫之笔曲折至“天意从来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言外之意, 天高固然难测,而衣冠华族沦于异族之手,实乃人事使然。 “人情老易悲”,言天意既难测,而人情老易悲,今有深仇而不思 报,故长叹“悲难诉”。 “悲难诉”的内涵:北宋议和灭亡之悲难诉;南宋王朝苟且偷生、 偏安江左、迫害忠良之悲难诉。 2、送别。 笔锋自然转至送别胡铨—— “更南浦,送君去”。 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节层层递转,字字沉实,词人悲愤之情,愈转愈深沉。
• ①女人被毒打且被赶出家门,身体虚弱,天气酷热,女人缺乏饮 食,慢慢失去知觉,意识不清,家虽不远,但视线模糊,看不见 家在哪里; • ②女人缺乏丈夫的理解与关爱,被丈夫毒打,甚至被赶出家门, 感受不到来自家的温暖,所以看不见家在哪里。
• (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 ①公路上没有人及其他,在荒原上显得纤细无力没有生气,它和路旁的 荆棘、仙人掌,还有太阳等,组成了一个了无生机的世界。 • ②丈夫长期的家庭暴力,使女人的生活没有幸福,没有出路。 • ③长期的生活磨难,女人的精神已经麻木,人已毫无生气,犹如僵死。 • ④寓示奇克、女人及其家庭都没有出路,都将被僵死的生活、世界所吞 噬。 • (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4分,答对4点5分)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赏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赏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全文及赏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的全文为: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上阙写中原沦陷的惨状,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胡铨的同情。

“梦绕神州路”写作者对中原沦陷的悲愤之情。

“怅秋风”三句,作者借写连营吹角、故宫黍离的悲惨景象,抒发了对北宋灭亡的哀悼之情。

“底事”四句作者通过用典谴责了南宋小朝廷的不抵抗政策。

“更南浦”二句,作者以送别的口吻,表达了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下阙写送别的情景,抒写作者对朋友的期望和劝慰。

“凉生”三句写岸柳催残暑,星河、淡月、断云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秋天的一个夜晚。

“万里”二句,作者想象胡铨到新州后,对朋友的思念。

“雁不到”二句,作者希望胡铨到新州后能寄书信回来。

“目尽”二句,作者希望胡铨以国事为重,不要为个人恩怨而介意。

最后二句,作者劝胡铨开怀畅饮,听一听《金缕》曲,排遣愁怀。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其特色,一是用典贴切自然,二是感情慷慨激昂,三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挚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同时也激励友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为个人
恩怨而介意。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张元干写作背景【宋】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张元干写作背景【宋】张元干



这是一首“忠愤气填膺”的送别词,对横遭政 治迫害的胡铨表示深切的同情,对迫害者表示强烈 的谴责和控诉,体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强烈的正义感 和大无畏精神。
张元干 出身于世代仕宦家庭。自小有志于学,胸怀壮志。宋徽宗政和、 宣和年间进入仕途。 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四年前,枢密院编修胡铨上书皇帝, 要求皇帝斩秦桧、孙近等投降派的头,表示“不与秦桧等共戴天日”,因而 遭到迫害。这年,秦桧又指使他的爪牙诬陷胡铨,把他除名,由福州押送新 州(今广东新兴)编管。当时士大夫慑于秦桧的淫威,都“畏罪箝口,莫敢与 立谈”(岳珂《程史》卷十二)。当时寓居福州的张元干,不顾个人安危,写 了这首词相赠,并与之饯别,表现了词人坚持正义、刚正不屈的斗争精神, 抒发了“抑塞磊落之气”。
借景抒情,表达对沦陷区的感伤和 怀念之情。
北宋的京都汴京早已被金人占 领,怅望中原地区,金兵军营 相望,军号凄厉。故都一片荒 凉。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 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 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 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 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2.“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社会图 景?
北宋沦亡,金人肆意侵略,乡村野兽横行, 一片荒凉之景。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 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 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 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 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3.请分析出上下片所抒发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品格?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及翻译我爱古诗词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及翻译我爱古诗词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及翻译《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注释底事:言何事。

昆仑倾砥柱: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

九地黄流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

耿:明亮。

大白:酒杯名。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赏析通观全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不寻常的送别词,它打破了历来送别词的旧格调,把个人之间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咏叹,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

既有悲伤的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

上片“梦绕神州路”,词人说灵魂都离不开未复的中原。

“怅秋风”三句,将南宋局势,缩摄于尺幅之中。

以下便由此发出强烈的质问之声,绝似屈原《天问》之体格。

首问:“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须知狐兔者,既实指人民流离失所,村落空墟,只剥野兽乱窜,又虚指每当国家不幸陷于敌手之时,必然“狐兔”横行,古今无异。

郑所南所谓“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让国破家亡之人而视之,此情此景便会产生共鸣。

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言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离然分别,悲可知矣!上片一气写成,全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两句,其苍劲有力,字字沉实,作掷地金石之响。

下片便预想别后情怀。

词人送别胡铨之后,不忍离去,伫立至岸柳凉生,夜空星见。

“耿斜河”三句,亦如孟襄阳、苏东坡,写“微云渡河汉”,写“疏星渡河汉”“金波淡,玉绳低转”,情调很相似。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原文、赏析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原文、赏析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出自宋代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原文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

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

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

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

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在这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词送他。

译文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

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阅读附答案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阅读附答案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阅读附答案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张元干①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②。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③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④,听《金缕》。

注释:①张元干,南宋初爱国词人。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向金屈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字邦衡)因上书请斩秦桧,被贬为福州签判。

绍兴十二年,胡再遭迫害,被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

时张元干寓居福州,作《贺新郎》以送胡铨,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

②故宫离黍:旧时宫殿长满荒草。

③耿:明亮。

④大白:酒杯名。

17.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冠领以下三句,是作者伤心的疑问;“昆仑倾砥柱”,指遭逢地震这类的自然灾害。

B.“更南浦”二句,始入送别正题,将送别场面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突出了送别的意义,充满悲壮感。

C.“目尽”二句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天下古今大事,怎么能象小儿女那样只顾个人的恩怨呢!D.这首送别词与通常婉约之作迥然不同,满纸忠愤,慷慨悲凉,具有震撼心弦的力量。

18.下列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与“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不同的一项是(3分)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19.结合整首词,具体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5分)试题答案: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7—19题。

17.(3分)【答案】A 是悲怆的质问;“昆仑倾砥柱”,喻指北宋的灭亡。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翻译及赏析通观全词《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不寻常的送别词,它打破了历来送别词的旧格调,把个人之间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咏叹,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宋代:张元干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译文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

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兔盘踞横行之地。

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

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

送君远去!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

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

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

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

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我辈都是胸襟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心?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注释底事:言何事。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是由张元干所创作的,词人送别胡铨之后,不忍离去,伫立至岸柳凉生,夜空星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宋朝:张元干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古诗简介《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作品。

此词上片述时事。

“梦绕神州路”四句为第一层,写中原沦陷的惨状; “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为第二层,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为第三层,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下片叙别情。

“凉生岸柳销残暑”至“断云微度”为第一层,状别时景物;“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为第二层,设想别后之心情;“目尽青天怀今古”至最后为第三层,遣愁致送别意。

全词感情慷慨激昂,悲壮沉郁,抒情曲折,表意含蓄。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翻译/译文我辈梦魂一直萦绕着未复的中原。

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

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您一人同在福州,而今又要送您别去,此情能向谁倾诉!我与您在水畔饯别,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一丝凉气。

直到银河斜转,只见天上的星儿一眨一眨地出现,云儿漂浮。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原文及赏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原文及赏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原文及赏析《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原文及赏析《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赏析/鉴赏在北宋灭亡,士大夫南渡的这个时期,慷慨悲壮的忧国忧民的词人们,名篇叠出;张芦川有《贺新郎》之作,先以“曳杖危楼去”寄怀李纲,后以“梦绕神州路”送别胡铨,两词尤为悲愤痛苦,感人肺腑。

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芦川作此词以相送。

“梦绕神州路”,是说我辈灵魂都离不开未复的中原。

“怅秋风”三句,写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

此句将南宋局势,缩摄于尺幅之中。

以下便由此发出强烈的质问之声,绝似屈原《天问》之风格。

首问:“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须知狐兔者,既实指人民流离失所,村落空墟,只剥野兽乱窜,又虚指每当国家不幸陷于敌手之时,必然“狐兔”横行,古今无异。

郑所南所谓“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让国破家亡之人而视之,此情此景便会产生共鸣,笔者亲历抗战时期华北沦陷的.情景,故而被这情景深深感动。

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言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离然分别,悲可知矣!——上片一气写成,全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两句,其苍劲有力,字字沉实,作掷地金石之响。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翻译、解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翻译、解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宋代:张元干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译文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

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兔盘踞横行之地。

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

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

送君远去!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

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

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

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

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我辈都是胸襟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心?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注释底事:言何事。

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

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

九地黄流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

耿:明亮。

大白:酒杯名。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

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在这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词送他。

《贺新郎》(张元干)全诗翻译赏析

《贺新郎》(张元干)全诗翻译赏析

《贺新郎》(张元干)全诗翻译赏析贺新郎张元干系列:离别诗大全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在北宋灭亡,士大夫南渡的这个时期,慷慨悲壮的忧国忧民的词人们,名篇叠出;张芦川有《贺新郎》之作,先以「曳杖危楼去」寄怀李纲,后以「梦绕神州路」送别胡铨,两词尤为悲愤痛苦,感人肺腑。

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芦川作此词以相送。

「梦绕神州路」,是说我辈灵魂都离不开未复的中原。

「怅秋风」三句,写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

此句将南宋局势,缩摄于尺幅之中。

以下便由此发出强烈的质问之声,绝似屈原《天问》之风格。

首问:「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氾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须知狐兔者,既实指人民流离失所,村落空墟,只剥野兽乱窜,又虚指每当国家不幸陷于敌手之时,必然「狐兔」横行,古今无异。

郑所南所谓「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让国破家亡之人而视之,此情此景便会产生共鸣,笔者亲历抗战时期华北沦陷的情景,故而被这情景深深感动。

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言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离然分别,悲可知矣!——上片一气写成,全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两句,其苍劲有力,字字沉实,作掷地金石之响。

过片便预想别后情景,饯别是在水畔,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一丝凉气。

吊张元干的诗

吊张元干的诗

吊张元干的诗原文:《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一、衍生注释:“神州路”:指中原沦陷区。

“故宫离黍”:故宫长满了荒草,借指故都汴京荒凉。

“底事”:何事。

“昆仑倾砥柱”:喻指北宋的灭亡。

“黄流乱注”:黄河泛滥成灾。

“狐兔”:喻指金兵。

“天意从来高难问”:意思是皇帝高高在上,其心意难以测知。

“南浦”:本义是南面的水边,后常指送别之地。

二、赏析:这首词开篇描绘了中原沦陷的惨状,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悲愤。

上阕以景衬情,秋风、画角、故宫离黍等景象,烘托出沉痛的心情。

下阕从送别写起,借景抒情,通过岸柳、斜河、疏星等营造出凄凉氛围。

“万里江山知何处”的问句,凸显了对友人前途的牵挂。

全词情感深沉,气势磅礴,既有对国事的忧虑,又有对友人的深情。

三、作者介绍:张元干,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是南宋初期的一位爱国词人。

他的词作风格豪迈,多反映社会现实和爱国情感,对后世词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运用片段: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国家危在旦夕,这情景不正像张元干词中所写“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吗?人们四处奔逃,家园尽毁,心中满是痛苦与无奈。

而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难道不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宁吗?。

慷慨悲凉的赋别壮词--张元干《贺新郎》赏析

慷慨悲凉的赋别壮词--张元干《贺新郎》赏析

慷慨悲凉的赋别壮词--张元干《贺新郎》赏析这首词写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

宋高宗绍兴八年,南宋朝廷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大胆上书请剑,欲斩主和者秦桧等三人,以谢天下。

言辞激切,朝野震动。

他因此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迫害而被贬官。

绍兴十二年,又被削籍送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编管。

“一时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敬与立谈”(岳珂《程史》卷十二),甚至“平生亲党避嫌畏祸,惟恐去之不速”(蔡戡《芦川屠士词序》)。

他路过三山(今福建福州市)时,惟有寓居在三山(今福州市)的张元干,激于义愤,挺身而出,不顾个人的安危,“以长短句送其行”,表示对胡铨爱国行为的鼓励和支持。

在词中作者对沦陷的中原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对金人的侵略搔掠行为表现了极大的憎恨,对南宋朝廷打击抗战派人士的卖国活动表示了愤怒不平,对坚持抗战而遭贬谪的爱国志士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已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高宗皇帝。

全词正气凛然,豪气冲天,表现了七十六岁的爱国词人忧愤深广、磊落不平的壮烈情怀。

它是反映南宋初年政治斗争内容的一首有名词作。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谁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上片感时,对中原故国横遭掳掠、南宋朝廷的昏庸腐败无能,忧心忡忡,抒发了对金国统治者猖狂侵略、南宋统治者卖国投降的-腔悲愤。

词一开头通过“梦绕神州路”,神州:一般指中国,这里指中原地区。

写出了对中原故国的无限萦怀。

“怅”字领起“秋风画角、故宫离黍”两句,离黍:即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

写战火遍地,满目荒凉的亡国景象。

周平王东迁以后,西周故都荒废,宫殿旧址长满庄稼。

紧接着,以反诘语气,发出了“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的问句。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译文及注释】1、底事:言何事。

2、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

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

3、九地黄流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4、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

5、耿:明亮。

6、大白:酒杯名。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

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兔盘踞横行之地。

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

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

送君远去!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

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

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

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

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我辈都是胸襟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心?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赏析】张元干,字仲宗,别号芦川居士,长乐(在今福建省)人。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宋代·张元干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

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在这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词送他。

《宋史·胡铨传》说诗人王廷珪因作诗送胡铨,被判充军。

张元干后来也被除名。

这首词极度地抒发了当时主战派被压抑被迫害,回天无力之恨。

赏析“贺新郎”是这首词的词牌,“送胡邦衡谪新州”是这首词的题目,亦可看作是小序,作者在这里交待了词的写作背景、原因和主题。

词的上阕述时事。

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写中原沦陷的惨状,形象地概括了北宋灭亡的历史事实,有尺幅千里之势。

首句:梦绕神州路。

写作者自己日夜思念北方国土,连做梦都在围着北宋故都汴京的路转。

“绕”,即萦绕,牵挂心间,不能忘怀。

这里有徘徊、巡回之意。

“神州路”,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里指中原沦陷区。

作者为什么要将中原沦陷之惨状托之于梦呢?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沦陷不可去,沦陷之惨唯可于梦中见之;二是中原之沦陷如恶梦一般。

实景虚写,写出人心之惨痛,故有第二层的质问。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这两句写梦中所见。

中原沦陷惨状,以“怅”为领字。

所怅者,一是“连营画角”金兵军营相望,军号凄厉。

二是“故宫离黍”。

当他在梦中来到汴京的时候,那萧瑟的秋风,更引起了他的无限悲伤,当年繁华的汴京,已成了金兵的军营,一阵阵哀厉高亢的军号声连成一片,原来的皇宫大殿长满了野草,完全变成了荒凉的废墟。

张元干《贺新郎》

张元干《贺新郎》

张元干《贺新郎》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谁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戍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1975年4月5日,89岁高龄的蒋介石死在台湾。

警卫人员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高兴,起床后,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毛泽东。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毛泽东听后并没有高兴,反而一脸凝重。

他对身边的人说:“知道了。

”此时,没有人能理解毛泽东内心的复杂感情。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毛泽东私下为他举行了一场个人的追悼仪式。

那天,毛泽东只吃了一点点东西,沉默庄严地把张元干的送别词《贺新郎》的演唱录音放了一天。

这首词只有几分钟长,反复播放便形成一种葬礼的气氛。

毛时而静静地躺着听,时而用手拍床,击节咏叹,神情悲怆。

词里写道: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这两句意思是:你我都是胸怀古往今来和国家大事的人物,不是那些卿卿我我谈论儿女恩怨私情的人。

毛在跟蒋介石谈心。

词的最后两句,原文是:“举大白,听金缕,”表示满腔悲愤,无可奈何,只能借饮酒写词听唱来消愁。

为蒋介石送葬后几天,毛泽东仍念念不能释怀,下令把这两句改为“君且去,不须顾”,重新演唱录音。

这一改,使送别的意味达到高潮。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阅读答案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阅读答案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阅读答案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张元干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①昆仑倾砥柱②,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③,听《金缕》④。

注释:此词写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

绍兴八年,南宋朝廷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胡邦衡大胆上书请斩主和者秦桧等三人,以谢天下。

言辞激切,朝野震动。

他因此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迫害而被贬官削籍。

①底事:言何事。

②砥柱,用砥柱喻中原沦陷。

③大白:酒杯。

(1)联系上阕,理解“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一句蕴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分)(2)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的下阕。

(4分)【答案】(1)①悲愤:“天意难问”这里指皇帝身居高位,用心难测,忠臣被贬谪,含有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

对故国横遭掳掠、南宋朝廷的昏庸腐败无能,忧心忡忡,抒发了对金国统治者猖狂侵略、南宋统治者卖国投降的—腔悲愤。

②同情:情老易悲,指南渡君臣人老衰朽,报国无门,无力回天,壮志未酬而年华已逝,这是南宋广大忠烈之土的共同悲剧。

对友人胡铨因敢于坚持正义而获罪表达深刻的同情。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张元幹阅读答案。

(2)写江边送别之景和喝酒解忧为实,写想象别后心情为虚。

(1分)下半阙叙别情。

初秋残暑,凉生岸柳,夜色已深,景之凄凉更显人心为别而凉。

胡铨要到的新州,远得难以通信,而中原的万里江山,只好梦中去寻了。

想象别后,想再与胡铨同宿畅谈对床夜语,恐怕此别后难再现了。

(2分)虚实结合,深刻表达了既悲国事,又悲远别的心情。

(1分)或写景为实,抒情为虚。

(1分)下半阙叙别情。

实写了现实的景色和想象的别后前路茫茫,音信难通,无法再现“同宿畅谈、对床夜语”的情形。

2024北京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2024北京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2024北京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2024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张元幹[1]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2]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3]?举大白[4],听《金缕》[5]。

注释:【1】张元幹:南宋爱国词人,其友人胡邦衡因为反对与金国议和而被贬,他特作本词赠别。

【2】底事:何事,表疑问。

【3】恩怨相尔汝:出自韩愈诗作《听颖师弹琴》,指亲昵之语。

【4】大白:酒杯。

【5】《金缕》:即《金缕曲》,《贺新郎》的别称,即指本词。

1.以下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梦绕”一句写词人即使在梦中,也依然牵挂尚未收复的中原故土。

B.“凉生”一句回忆二人交游往事,写岸边柳枝随风飘起,凉意渐生。

C.“耿斜河”三句写词人送别友人时星疏月淡,片云随风飘动的场景。

D.“万里江山”两句写此别之后,很难再与友人像从前那样促膝长谈。

2.以下对词作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怅秋风”三句虚实结合,实写宋军将士军容严整,虚写故都汴梁一片荒残。

B.“底事昆仑”两句运用比喻,表达了对当权者贬谪友人以致九州沦陷的惆怅。

C.“雁不到”一句运用典故,写友人被贬的新州路途遥远,互通书信非常困难。

D.“举大白”两句以举杯畅饮、纵情宴歌的画面作结,流露出淡然闲适的心境。

3.清代学者纪昀评价张元幹词作“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请谈谈你对“抑塞磊落”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阐释。

(2024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陈子昂(唐)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①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杀身炎洲里,委羽玉堂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张元幹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 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 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 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 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梦绕神州路”,词人说:我辈灵魂都离不开未复的中原。 “怅秋风”三句,写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 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 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此句将南宋局势,缩摄于尺幅之中。 以下便由此发出强烈的质问之声,绝似屈原《天问》之风格。首 问:“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 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又因何使 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须知狐兔者, 既实指人民流离失所,村落空墟,只剥野兽乱窜,又虚指每当国 家不幸陷于敌手之时,必然“狐兔”横行,古今无异。 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言天高难 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离 然分别,悲可知矣!——上片一气写成,全为逼出“更南浦,送 君去”两句,其苍劲有力,字字沉实,作掷地金石之响。
用了借景抒情、用典抒情、议论抒 情,以及比喻等修辞手法,对横遭政治 迫害的胡铨表示深切的同情,对迫害者 表示强烈的谴责和控诉,体现了一个爱 国志士强烈的正义感和大无畏精神。
主 旨 与 手 法
张元幹(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
士,又号真隐山人,福建永福县人。徽宗宣和 七年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金兵南侵,张元 幹为李纲幕府僚属,协助抗金。后李纲被罢, 他也因而获罪。绍兴元年,以将作监丞致仕, 先后闲居二十多年。其间因作词送李纲、胡铨, 遭秦桧迫害,于绍兴二十一年下狱被削籍。晚 年漫游江南,客死异乡。其词风豪放,慷慨悲 壮,但亦有不少清新、婉丽之作。著有《芦川 归来集》和《芦川词》。
过片便预想别后情景,饯别是在水畔,征帆既去,但不忍 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一丝凉气。天上 的星儿一眨一眨地出现。“耿斜河”三句,亦如孟襄阳、苏东 坡,写“微云渡河汉”,写“疏星渡河汉”、“金波淡,玉绳 低转”,为什么情调如此相似?而对于芦川,悲愤激昂之余, 忽得此一二句,更显示出了深挚的感情。如以“闲笔”视之, 即如知大嚼,而不晓细品,浅人难得深味矣。 下言写此别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在何所,想像也感 到困难,相距万里,想在一块儿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 事,已经是不可能的!语云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今新州距 上片,而且痛别之情古今所罕。用此方法关心国家、社会,纵 怀今古,沉思宇宙人生;所关切者绝非个人命运得失穷达,又 岂肯谈个人琐事。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 相尔汝”,是此句的依据。情怀既然这样,何以作词?所谓辞 意俱尽,遂尔引杯长吸,且听笙歌。——以此豪迈之言借以打 发心头之痛,作者用笔如夭矫之龙,不以陈言落套为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