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

合集下载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

吉安县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考试历史试卷2018.01命题人:刘家华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I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朝时,统治者提出“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 B.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C.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D.百家争鸣局面的最终结束2.“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这段话意在强调( )A.知行合一 B.致良知 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3.梁启超说:“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吾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材料论述的是( )A.君主立宪的理论基础 B.夏商周的政治制度C.对民权共和理论的宣传 D.对君主专制的批判4.考据学又称朴学,内容主要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从事于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他书籍。

到乾隆、嘉庆时期盛行,形成了为考据而考据的乾嘉学派。

乾嘉学派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经世致用思想的流行 B.儒家学者的极力推广C.思想专制的空前加强 D.学术研究理论的进步5.古希腊一位哲人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知道的越多,才知道的越少。

”这位哲人是(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6.《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每个人肩头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第三中学、泰和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第三中学、泰和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第三中学、泰和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请用2B铅笔把所选答案涂黑在答题卡上)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宗法制( )A. 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B. 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C. 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D. 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C正确。

材料信息不限于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故A排除。

材料强调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不是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故B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周初的这一做法( ) A. 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 容易形成割据混战C. 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周代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在当时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故答案为A项。

在分封制后期和封建社会容易形成割据混战,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有利于巩固等级秩序的是礼乐制度,排除C项;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解读和对教材基础知识点的理解。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安福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安福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安福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无答案)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欧洲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国内社会的剧烈变动C.统治阶级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3.汉朝初年发生了一次日食,汉文帝(汉武帝的祖父)发布诏书,认为自己“不德”从而导致“天示之灾”,希望天下臣民“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纠正他的错误。

这说明汉统治者A.接受了董仲舒的主张B.从儒家人士中选拔官员C.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D.认为天象与统治密切相关4.下表是魏晋时期的一些法律规定。

这些规定反映出下表A.以儒入法的历程完成B.司法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色彩C.统治者崇尚严刑峻法D.法律中渗透了儒家伦理纲常5.《史记》和《汉书》都是我国古代早期带有开创色彩的史学著作。

司马迁作《史记》,斥责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班固的《汉书》则推翻了这种认识,认为“武帝之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这种情况表明A.历史认知应该坚持多元史观B.社会的思想结构发生了变化C.批判的精神在《史记》之后断绝D.《汉书》背离了史学的讽谏传统6.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评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10:50—12:20)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子路说:“假如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正名!”由此可知,孔子在此追求的是A.为政以德B.天下有道C.民贵君轻D.敬天保民2。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下立君,以为民也。

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在这里,荀子强调A.尊君B.礼法C.重民D.仁义3.有学者认为,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是先秦儒学的特质。

下列思想中能体现这一特质的是A。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D。

“祸,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4.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说:“墨子以为天下的大害,莫如大国之侵略小国,大家族之欺凌小家族,强者智者之压迫弱者愚者,以及一切伦常间的失欢失德,总而言之,即人与人的冲突.”为了消除“天下之大害”,墨子提倡A.仁爱B.仁政C.尚贤D.兼爱5。

央视播出的成语大会中出现了成语“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这三个成语都与我国古代思想流派有关,分别是A.道家、儒家、法家B.墨家、法家、儒家C.兵家、墨家、道家D.儒家、道家、墨家6.有学者评论先秦时期某学派说:“他们主张邦联制的松散国家联盟,即由一系列‘邻国’组成一个国家联盟,人民之间不相往来,但统治者之间仍有相当程度的交往。

”这一学派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7.“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

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吉安三中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刘文龙一、选择题(共,每题3分,共60分)1.《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高阳。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②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③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④周王室已经衰弱A.①② 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A.反对郡县制 B. 反对分封制 C.改革中央官制 D.建立中央集杈制3.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4.“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到来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

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5.为了能够使伦敦获得奥运会的主办权,英国女王派其女儿安妮公主到“狮城”为伦敦“呐喊助威”。

下列对英国女王的认识,正确的是①英国女王由英国议会直接选举产生②英国女王在礼仪上、形式上是至高无上的,在国事活动中享有荣誉和尊严③英国女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要“临朝理政”④英国女王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A.①②④B.③④ C.②④ D.④6.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汉密尔顿曾引用孟德斯鸠的话“假如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体,它既具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那么很可能,人类早已被迫永远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汉密尔顿意在说明1787年宪法应具有①中央集权原则②分权制衡原则③民主原则④专制主义原则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元史》载:“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每省置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

”材料主要表明元朝( )A.正式建立后开始走上统一全国的进程 B.创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在统治区域范围内全部推行行省制度 D.地方行政管理上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2、《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C.神权与王权结合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4、《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D.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5、“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吉安县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化学试卷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100 分第I部分(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油和煤都是清洁能源B.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D. 从能量角度看,断开化学键会释放能量,形成化学键会吸收能量2.关于自发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的自发反应一定是不需要条件就能自发的反应,因此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动发生B. 常温下自然界发生的任何反应都是自发反应,光合作用是自发反应C. 电解水在通常状况下是非自发反应,因此水在任何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均为非自发反应D. 某个反应是放热、熵增大的反应,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A. AB. BC. CD. D4.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kJ·mol-1。

下列物质反应时产生热量为57.3kJ的是()A. 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B. 1.0 mol·L-1稀盐酸和1.0 mol·L-1NaOH溶液C. 2L 0.5 mol·L-1稀盐酸和2L 0.5 mol·L-1 NaOH溶液D. 2L 0.5 mol·L-1H2SO4溶液和2L 0.5 mol·L-1Ba(OH)2溶液5.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1) ΔH1=-571.6kJ·mol-1C3H8(g)+5O2(g)=3CO2(g)+4H2O(l)△H2=-2220kJ•mol-1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0.5mol,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723.2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约为()A. 2:3B. 1:3C. 3:2D. 3:16.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H2与Cl2反应生成HCl,在光照与点燃条件下,ΔH不同B.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中,盐酸足量,则氢氧化钠越多,中和热越大C. 已知1mol红磷转化为1mol白磷,需吸收18.39kJ的能量,则红磷比白磷稳定D.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减小反应的焓变7.已知:4HCl(g)+O2(g)=2Cl2(g)+2H2O(g) ΔH=-123 kJ·mol-1。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有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

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

”从中可知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答案】D【解析】据材料“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三纲五常,能够约束道德人心,故A项错误;清代儒学不是简单的回归孔孟本源,而是继承与发展,故B项错误;清代理学仍然处于传统主流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清代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在危机中努力重建,故D项正确。

故选D。

2. 《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

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

“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A. 皇权至上B. 君权神授C. 天赋人权D. 天人合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信息“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可知是通过神秘化的色彩突出汉武帝的地位,符合“天人感应”的思想,实质上是宣扬君权神授,而不仅仅是皇权至上,故选B项。

天赋人权是西方民主思想,天人合一是道家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天人感应3.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江西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江西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江西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8高二上·兰州期末)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有()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③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2. (2分) (2018高二下·徐州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

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

该思想流派应是()A . 道家B . 法家C . 儒家D . 墨家3. (2分) (2015高二上·攸县期中)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 . 反对君主制度B . 倡行“郡国并存”制度C . 主张削弱君权D . 体现近代民权思想4. (2分) (2015高二上·建宁期中)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

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

”与材料相符的思想流派是()A . 儒家B . 道家C . 墨家D . 法家5. (2分) (2017高一上·遵义月考)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那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 . 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 . 乙做了商末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 . 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 . 丁为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6. (2分) (2016高三上·东莞期中)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 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2.“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法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此言论的基本主张是()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 C.儒法并用 D.以儒为本3.汉武帝中期,董仲舒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火灾,起草了一份奏章,用天人感应理论来批评汉武帝的过失。

汉武帝大怒,欲将董仲舒斩首,旋又下诏赦免。

这表明()A.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 B.迷信思想已日渐式微C.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 D.皇权与相权继续冲突4.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这一现象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 B.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D.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5.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

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

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

”由此可见该理学家()A.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 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C.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 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6.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

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B.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 D.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A.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D.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8.明末清初的活跃思想,“挑战正统、批判专制、否定帝权”,其旨在()A.推翻封建制度,思想启蒙 B.否定儒家学说,反对孔子C.否定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正常人伦 D.改革弊政、拨乱反正9.“希腊早期的学派都是把世界本原问题当作关注的焦点,那么普罗泰格拉则是古希腊第一个撇开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和二中与吉安县三中高二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17.1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有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

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

”从中可知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2.《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

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

“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A. 皇权至上B. 君权神授C. 天赋人权D. 天人合一3.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4.近几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过犹不及”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5.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

徐氏以其审慎之科学态度,广征历史文献,加之实地考查,乃至亲自试验,因此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

这表明明代科学( )A. 已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的特征B. 受到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C. 普遍吸取西方近代科学成就D. 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6.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此“词曲贵浅”的主张A. 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 B. 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 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7.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

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年,欣然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严复转而认可清朝统治B. 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传播受挫C. 严复思想逐渐趋于保守D. 近代知识分子思想新旧杂陈8.在晚清青年一代的阅读目录中,立宪机关报与革命机关报一起出现是很常见的事。

胡适指出二十世纪初年梁启超先生“虽不曾明白提倡种族革命,却在一班少年人的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

材料反映了当时青年A. 认清了立宪与革命的本质不同B. 积极宣传各地各类报刊信息C. 通过立宪宣传形成了革命思想D. 并未将立宪与革命绝对对立9.某学者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翻译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后者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1912年到1940年,后者比前者多两倍。

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A. 社会科学逐渐衰落B. 没有找到适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C. 科技发展举步维艰D. 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学西方10.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以期“师夷长技以自强”,这是( )A.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B.对儒家思想在新环境下的某种否定C.肯定儒家思想安邦定国的重大作用 D.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1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乱……”。

中国近代前期的西学,“非重要的成分”主要指A. 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B. 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C. 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D. 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素质12.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

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

……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A. 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B. 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C. 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D. 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13.在近代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

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

上述变化反映A. 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 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1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D. 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15.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

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 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 西学东渐,全盘接受D. 借其要义,用以发挥16.清朝末年李滋然作《明夷待访录纠缪》抨击《明夷待访录》,认为“今日之谈革命、讲自由而重独立者,皆托此篇以济其邪妄”。

该文中的“邪妄”实际上是指A.倡导工商皆本 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C.学习西方 D.反对君主专制17.薄伽丘《十日谈》中有篇《裁判官的故事》。

故事中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

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

最后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旨在A. 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 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C. 倡导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D. 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18.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 构建民权政府 B. 批判神权统治 C. 鼓吹人性解放 D. 主张平等自由19.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明文艺复兴A. 借用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B. 极力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C. 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D. 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地位20.《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

”这说明A. 中国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B. 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C. 文明的交融和吸取具有明显的差异D. 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21.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倡导人类应拥有生存、自由和财产的天赋权利,但他本人却投资从事贩奴贸易的皇家非洲公司,赞同在美洲各殖民地发展奴隶贸易,认为这是符合理性的。

这可以用于说明A. 资产阶级自由权的局限性B. 理性主义逐渐成为社会共识C. 英国已成为世界殖民霸主D. 种族主义植根于启蒙思想22.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A.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 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C.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 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23.复旦大学教授芮明杰说:判断工业革命的标准不是简单地从技术是否进步或者技术是否变革,因为技术每天都在进步与变革,能够称之为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应该是导致了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技术。

以下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是()A. 铁器牛耕技术导致自耕农和新型地主出现B. 有指南针的大帆船出现导致了新航路发现C. 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大机器和标准化生产D. 电力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型工业迅速发展24.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25.《孙中山选集》中写道:“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A. 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B. 法制建设与废除专制问题C. 革命动力与奋斗目标问题D. 民主权利与革命价值问题26.当二十世纪初,反满情绪己弥漫开来,所谓种姓革命己成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兄弟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灭满族民族,这话大错。

”“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问题》)。

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 )A.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B. 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C. 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D. 反对盲目排外27.“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一部《道德经》,逍遥函谷行;一篇《将进酒》,饮者留其名;一卷《漱玉词》,云中叹飘零……”这是歌手李玉刚的2015开年作品《李》,不到200字的歌词竟化用各类诗词和典故多达32处,被称作“史上最牛神曲”,令无数网友叹为观止。

下列关于该歌词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姓氏的演变和宗法制有直接关系B. 《道德经》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C. 唐诗的繁荣受科举考试影响较大D. 词的出现是北宋市井生活的需要28.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