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干预缺损神经再生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合集下载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GI)
• 神经抗增殖蛋白 • 星形胶质细胞抑制素(Astrostatine) • 胶 质 生 长 抑 制 因 子 (Glial growth inhibitory factor ,GGIF)
神经生长因子(NGF)
• NGF的产生
–NGF最初是从鼠的颌下腺中分离到 –NGF可在下丘脑、松果体、胸腺、结缔组织及 附睾 中合成,也可由其它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血管平 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 –在皮质及中枢神经系统中,特定的神经元细胞中的 NGF的表达受谷氨酰胺所促进,受GABA所抑制。 –NGF的表达可被血清、PMA、Vitamin D3所增强,被 糖皮质激素所抑制 –在星形胶质细胞中,IL1、TNF-alpha、PDGF和TGFbeta可促进NGF的表达,在斯旺细胞中TGF-beta可 抑制NGF的表达,而其它细胞因子则无影响。
BDNF的基因结构
• 人BDNF基因定位于11号染色体的11p15.5-p11.2, 位于FSHB 和HVBS1基因座位之间,跨度约4 Mb • 鼠BDNF基因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 • 大鼠BDNF基因5个外显子组成,5‘端的4个外显子 与相互分离的启动子相连,3’端的外显子则编码 BDNF蛋白
BDNF的受体
NGF的生物学功能
• NGF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周围神经系统的感觉和突触神经 元的生存和分化,NGF本身并不是一个有丝分裂原,并 不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 •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发育和功能活性中 起重要的作用 • 持续NGF灌注大鼠时能够防止神经元的死亡,当用抗 NGF抗体处理新生大鼠时可引起全身性神经系统神经元 的完全变性并引起多种神经内分泌失调 • NGF可诱导感觉神经元中多种神经递质样多肽的合成, 包 括 P 物 质 (Substance P, SP) 、 Somatostatin 和 VIP(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 NGF在神经突触末端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作为 一种抑制性调节因子参与肾上腺素的加工过程,可能 是一种抑制儿茶酚胺刺激的NGF合成的负反馈机制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作者:赵彩霞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0期摘要:本文是关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研究进展的综述。

主要从CNTF的特点、分布、作用、SCI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 脊髓损伤(SCI)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a)-0002-02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较易受到损伤的部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生日益增多,该病致瘫率高,给病人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而且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由于SCI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因素参与的疾病,如何治愈SCI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因此,研究SCI后的变化和修复机制,对促进损伤脊髓组织的修复和功能重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神经科学工作者一直在为寻求SCI修复策略而努力着。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的发现和研究,为神经修复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这是一类具有促进和维持神经细胞生长、存活和分化作用的特异性蛋白质,是有力的神经生长促进因子。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是NTFs中的一员,它生理作用广泛,最突出的功能是促进中枢和周围运动神经元的存活,防止受损神经元退变,以及维持运动神经元的功能,这对于SCI后的再生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1]。

鉴于此,本文就CNTF本身特点及其在SCI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做一概述。

1 CNTF的介绍1.1 CNTF的发现和结构CNTF于1976年在鸡胚眼组织睫状神经节中发现,因其对睫状神经元有营养作用而得名,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具有神经营养和肌肉营养双重作用的因子。

人类的CNTF基因位于第l1号染色体长臂近端,属单拷贝基因,编码区长600 bp,人、兔、大鼠CNTF同源性达84%左右。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研究进展

[27] 贺海霞,易健,李丹丹,等.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12):1403-1405.[28] 丁彬彬,邬建民,介勇,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生化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6,31(5):363-367.[29] 韦衮政,韦莽,韦碧沙.肺胀阳虚水泛证的标本治则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3,6(2):117-120.[30] 莫运清.分型论治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0):83-84.[31] 张健.补肺健脾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0):29-31.[32] 耿志霞,王洋.王洋运用膏方调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3,5(5):26-27.[33] 谭国柱.养阴清肺汤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32(23):73-74.[收稿日期]2020-06-15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paralysis of the facial nerve)指各种原因引起面神经管内或茎乳孔以外的面神经病变,导致以面部一侧表情肌僵硬、嘴歪、眼斜为主要症状的周围性神经疾病。

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患病,占各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的第6位[1]。

临床分期一般为急性期(1~7天),静止期(8~15天),恢复期(16~30天),后遗症期30天以上。

周围性面瘫初期若未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容易出现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状[2-3]。

因此,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将影响到预后。

针刺有补益正气、疏风活血通络作用[4]。

现将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急性期针刺机制1.1 病毒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HSV-Ι)的感染是是导致周围性面瘫发生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脊髓损伤多模态治疗策略:神经调控后的神经再生之剑

脊髓损伤多模态治疗策略:神经调控后的神经再生之剑

脊髓损伤多模态治疗策略:神经调控后的神经再生之剑脊髓损伤与神经通路的中断有关,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发育和神经再生是脊髓损伤康复的关键目标和问题,因此需要掌握神经干细胞修复和涉及个性化康复策略的多模式神经调控技术。

中国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郑娅通过文献检索方式综述发现,除了内源性干细胞参与神经发育和神经修复外,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是修复和替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受损组织的一种新兴有效方法。

然而,为了使内源性或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真正参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例如神经调控)。

神经调控技术,例如非侵入性磁刺激和电刺激,已经安全地应用于许多神经精神疾病。

许多证据表明,神经磁/电调控通过影响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递,兴奋、抑制或者调节神经元及神经网络活动等方式,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修复,改善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和运动学习。

基础科学研究强有力地证明,专业的运动康复训练能够利用残存的神经纤维侧枝生长,建立新的突触连接,促进神经可塑性,有助于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随着生物材料技术和生物力学工程的发展,已经开发了大量新兴的治疗方法,如机器人、脑机接口、纳米材料来帮助数百万患有由脊髓损伤导致的运动障碍的患者,然而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

现有的文献证据证明,神经干细胞和磁或电刺激的功效,结合康复训练和脊髓损伤的智能化治疗,以期建立脊髓损伤的多模态治疗策略,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与再生。

文章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0年8月第8期。

文章摘要:脊髓损伤与神经通路的中断有关,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发育和神经再生是脊髓损伤康复的关键目标和问题,因此需要掌握神经干细胞修复和涉及个性化康复策略的多模式神经调控技术。

除了内源性干细胞参与神经发育和神经修复外,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是修复和替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受损组织的一种新兴有效方法。

然而,为了使内源性或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真正参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例如神经调控)。

视神经再生机制研究与进展

视神经再生机制研究与进展

3740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25卷|第23期|2021年8月视神经再生机制研究与进展李珊珊,尤 冉,郭笑霄,赵 露,王艳玲,陈 曦文题释义:视神经:是视网膜的神经纤维。

始于视网膜的节细胞,神经纤维到视盘后,穿出巩膜筛状层成为视神经。

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

视神经是指从视盘起,至视交叉前角止的这段神经,全长42-47 mm 。

分为4部分:眼内段,长1 mm ;眶内段,长25-30 mm ;管内段,长4-10 mm ;颅内段,长10 mm 。

视神经为特殊躯体感觉神经,传导视觉冲动。

视觉:视觉的产生起源于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进而传递给中间神经元(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再由中间神经元传递给神经节细胞,这些电信号沿视神经轴突继续传播,经轴突投射到脑干相应核区,将图像形成信息传递到皮质(外侧膝状体背侧核和上丘),并介导定向反应,调节昼夜节律,瞳孔对光反射和稳定视网膜图像(视觉)。

摘要背景:视神经是广泛用于研究促进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轴突再生因素的主要载体之一。

目的:对视神经再生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方法:以“Optic nerve ,Axon regeneration ,Retinal ganglion cell ”为英文检索词,以“视神经,轴突再生,视网膜节细胞”为中文检索词,检索发表在PubMed 、CNKI 、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

结果与结论:在成年个体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并不具有再生能力,但是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发现,在适当条件的刺激下,其轴突仍具有部分再生的潜能。

通过外周神经片段移植、神经营养性因子治疗、增强眼内炎症反应、阻断轴突生长抑制因子和增强或阻断特定的信号通路等方式,或者将上述方法组合应用,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可再生通过损伤区域,并延伸视神经全长,通过视交叉准确投射到视觉中枢,建立突触后反应。

视神经再生的研究不仅可能帮助患者恢复视觉,而且也有助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治疗的研究。

睫状神经生长因子与眼病的相关研究

睫状神经生长因子与眼病的相关研究

睫状神经生长因子与眼病的相关研究胡淑琴;徐国兴【摘要】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是神经保护因子中被研究的最多的因子之一,细胞包囊技术(encapsulated cell technology,ECT)为CNTF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CNTF对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神经损伤等眼部疾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CNTF与眼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 is one of the most studied neurotrophic factors.Encapsulated cell technology provides a safe and effective rout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NTF.A large body of evidence shows that CNTF ha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n glaucoma,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optic nerve injury and other eye diseases.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NTF in eye diseases.【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7(017)005【总页数】3页(P881-883)【关键词】睫状神经生长因子;细胞包囊技术;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全色盲【作者】胡淑琴;徐国兴【作者单位】350005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眼科研究所;350005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眼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引用:胡淑琴,徐国兴.睫状神经生长因子与眼病的相关研究.国际眼科杂志2017;17(5):881-883许多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视神经损伤、青光眼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等由于特定的视网膜细胞的坏死凋亡,导致视力逐渐丧失,甚至失明。

神经因子与神经再生

神经因子与神经再生
与神经再生相关的粘附分子有NCAM(神经细 胞粘附分子,CD56),CD44,CD11,CD18 等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由 Edelman首次在神经组织中提取的多肽,参与神经细胞 间及神经与肌肉间的突触形成,使细胞间产生分子结 合,促使细胞凝集。分布在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表面。
酪氨酸激酶受体对神经元的生长和轴突的产 生有促进作用,但对神经肿瘤细胞却有诱导 凋亡的效应。
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
NGF对靶神经细胞的作用包括神经元营养效应和神经突起生长效 应 ,同时还通过递质合成酶的表达来影响神经的功能和决定神经 元的表型。
当神经损伤时,NGF在雪旺氏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释放,在神经末端内被逆行性 运输至细胞体,不仅对交感和感觉神经元,而且对成熟的运动神经元也有直接的 神经营养作用。
Semaphorins家族
最早是作为轴突导向分子而被发现的,在进化上是 保守的,在病毒、线虫、果蝇、脊椎动物中普遍存 在。Semaphorins家族由30多个成员组成,具有共同 的结构特征——Sema结构域,这些成员根据其序列 相似性和结构特征被分为8个亚家族,主要以分泌型 和跨膜型2种形式存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BDN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由猪脑提取液中 获得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为相对分子 质量12 300的碱性蛋白。其氨基酸序列 55%~60%与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素3 同源。
主要在下丘脑、皮质及前脑基底部的突 触部位表达,在周围神经损伤时可在许 旺细胞中表达
突触素 p38位于突触囊泡,是一种与突触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膜蛋白, 与突触重建及神经可塑性密切相关。

神经损伤修复的方法及中医论治

神经损伤修复的方法及中医论治

神经损伤修复的方法及中医论治摘要: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多年来一直是致残致亡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损失、细胞间(神经细胞与组织细胞间)、轴突,突触间联系被破坏等。

药物治疗仅仅使损伤部位愈合形成胶质斑痕,而细胞,组织移植治疗可以取代受损部位损失细胞,同时避免胶质斑痕的形成,使脑外伤治疗得到巨大的突破。

最初的移植材料来自于流产的胎儿脑组织,方法也是较为简单的直接移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移植材料来源及伦理学限制使移植治疗在临床应用上一直举步维艰。

传统对神经损伤的修复方式,即手术治疗已经不能满足医疗上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对新型治疗方式和中医治疗的研究需求加大,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关键字:神经;损伤;修复;脑外伤;脊髓1.影响神经损伤修复的因素神经再生过程十分复杂包括以下条件[1]:(1)必须保证神经元的存活,并能启动神经再生所需的代谢反应。

(2)在远离神经损伤的部位(即神经再生的局部环境)能提供良好的营养。

(3)再生后的神经能支配相应组织,并能恢复原有功能。

目前对神经损伤后再生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其病理过程是受损神经元综合细胞外促进和抑制再生的信号,通过跨膜信号转导启动再生相关基因表达的结果。

在目前研究成果下,原因可能有:(1)神经元本身缺乏再生能力。

(2)神经营养因子生成不足,包括靶源性营养因子的供给因轴突断裂而中断。

(3)细胞外基质不适宜,损伤后产生了神经元生长的抑制因子。

(4)损伤后局部胶质细胞形成坚硬的瘢痕,阻碍轴突的生长、穿过等。

2.理论突破下的神经损伤修复新方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不能再生和恢复的理论受到挑战,这种概念上的突破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实验事实:把外周神经节段移植进脊髓,观察到损伤的脊髓神经纤维能够长距离地延伸,证实成年哺乳动物的脊髓神经元仍然保持着再生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神经再生领域的认识。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突胶质细胞中。
P75受体
分子量为75kDa的蛋白质 与神经营养素的结合亲和力较低 可介导Trk的信号转导。增强Trk的磷酸化
作用,提高Trk的活性。 p75可能允许Trk受体应答低浓度NGF和
其它神经营养素。
是细胞死亡途径的一个关键角色。
神经营养素的信号转导途径
Ras信号转导途径 Ras 蛋白: 1. 21kDa的磷酸化蛋白。 2. 在钝化的GDP-结合态和活化的GTP-结
(四)癫 癫
癫癫发作时,NTFs家族的受体数量发 生变化,NGF、BDNF的mRNA表达增加, 神经纤维机化程度改变,神经胶质增生,出 现神经细胞死亡。NTFs可促进神经纤维 再生,延缓或阻止癫痫发作引起的神经元 变化。
神经营养素作用的神经元细胞类型
NGF保证交感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突触 传入的存活。
神经营养因子的定义
作用于神经系统,影响神经元和神经胶 质细胞生长、分化、存活及其细胞周期 的分子。
此分子是具有以上功能的蛋白质,有别 于非肽分子,如甾体激素、视黄醛酸和 神经递质。
由效应器产生,作用于神经元或神经胶 质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分类
①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s)家族,包括神经生 长因子( NG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神经营养素(NT)3~7及源自非哺乳动物的神经 营养素;②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家族,包括发现的NTN、PSP、ART (artemin)、
NTF与神经肽的区别
分子量 合成
储存
NTF 较大,>14kDa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 胞的胞体内合成
大囊泡
NP 较小 胞体内合成
大囊泡
释放 失活 信息转导 作用方式
部分取决于合成活性, 电刺激或高钾引起的去 部分取决于去极化 极化

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训练(1)

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训练(1)

软组织牵伸种类
短暂牵伸:在训练之前进行短暂的被动牵伸 可以降低肌肉张力,每次保持20秒,然后放 松,重复4-5次
持续牵伸:持续维持至少20—30分钟
肱骨内旋、内收肌、屈肘肌牵伸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任务导向训练:练习特异运动任务,并接受 某种形式的反馈
侧重于功能,而非损伤 任务导向训练可以促进神经可塑性变化,这
联合反应发生在不同肢体,而共同运动发生 在一侧肢体
联合反应是不随意的,而共同运动是半随意 的
目前沿用的神经发育技术有
Bobath疗法 Brunnstrom疗法
PNF疗法 Rood疗法 以前三种应用较多
神经发育技术(NDT)
一级A类证据表明神经发育技术并不优于其 它治疗技术
一级B类证据表明运动再学习技术在短期内 运动功能恢复较Bobath治疗疗效好,但长期 疗效无差异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脑卒中后前几周的恢复主要是自然恢复,而 不是康复训练的效果
发病3个月之内的康复疗效与自然恢复相混 杂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在发病数小时至数天,大脑阻止可逆性半暗 带脑组织损伤,通过上调一些蛋白质来促进 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带的神经可塑性
远隔机能障碍恢复也是皮层功能重组的机制 之一
运动障碍原因:肌肉无力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Reinforce:强化 任务导向训练需要定时进行正向强化 但是反馈应该逐渐减少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Repetitive:重复性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用于轻度上肢瘫痪的患者 以任务或作业为导向:如够物和抓握(不同
方向、不同大小物体) 重复训练 任务要有一定难度 要有操作的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目标
低功能患者的入选标准
能满足上述标准的患者只占慢性CVA患者的 20-25%.

神经再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神经再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神经再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神经再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海马传统观念认为,成年中枢神经系统是不可再生的,神经再生仅发生于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

近年研究表明,成年啮齿类和灵长类的海马、嗅球等部位可以产生新的神经元,神经再生持续于整个成年期,在各种病理因素刺激下,神经干细胞(NSCs)发生增殖、迁移、分化,最终整合到神经元网络中〔1〕,在多种疾病如帕金森病、卒中、变性疾病、抑郁、精神分裂症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为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2〕。

1 帕金森病(PD)刺激内源性神经再生最合适的靶点之一是黑质,因为导致运动障碍的主要病理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单纯的细胞类型和单纯的靶点。

Balu等已证实,成年黑质前体细胞能在体外被诱导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因此,增强黑质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非常具有前景的替代PD丢失细胞的方法。

2 卒中在成年纹状体,观察到了实验性卒中后的神经再生。

前体细胞从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迁移到病变区域,较少一部分分化为中间神经元。

这些前体细胞的迁移持续时间惊人的长,损伤后近1年,SVZ仍然产生大量前体细胞进入纹状体〔3〕。

但卒中后功能的恢复和神经再生的关系还没有结论性的实验。

另外,脑卒中后新生神经元只取代了死亡神经元数量的0.2%,这么少的数量如何明显地影响神经功能还有争议〔4~5〕。

关于卒中后神经再生的机制已有大量研究,其中神经营养因子、雌激素、功能锻炼较受重视,因为其应用前景广阔。

3 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中,神经变性范围比较大,细胞的丢失主要累及CA1区,神经再生不能作为替代丢失细胞的来源。

但是,由于少数新生海马神经元可能改变这个回路的特征,降低兴奋域值,所以增强神经再生对改善认知功能仍然有利。

几个实验证实AD时海马神经再生不足〔6〕,一些增强认知的治疗措施促进了海马神经再生〔7〕,因此可以推断,在AD病程发展中神经再生的缺失加速了海马功能的恶化。

有关运动终板的研究

有关运动终板的研究

有关运动终板的研究运动终板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目前国外对运动终板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

而本文就国内外运动终板的研究展开讨论。

标签:运动终板;综述【Abstract】Motor end plate has long been a focus of research scientists.The motor end plate in foreign countries is currently research has deep into the molecular genetic level. And in this paper,the motor end plate at home and abroad to discuss.【key words 】motor end plate;summarize运动终板(motor end plate,MEP)是躯体性传出神经纤维的终末在骨骼纤维所形成。

它来自脊髓前角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到达骨骼肌纤维的肌膜处失去髓鞘,再分成爪状细支,其终末膨大,在骨骼肌纤维的表面形成椭圆形的板状隆起。

1起始的研究运动终板的接头上有电传导和化学传导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的工作原理由于技术的束缚到现在都未完全弄清,于是研究者试图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来弄清运动终板的功能。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通过研究低等动物的肌肉来间接了解运动终板的分布和结构,因为很多动物的肌肉结构和我们人类相似。

Buss RR [1]在研究脊椎动物的神经肌肉接头时,就发现斑马鱼也有明显的红肌和白肌。

Ogata T [2]进一步在和人类肌肉相似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动物、两栖动物以及鱼类中对比可以发现不同肌纤维类型中的运动终板是有差异的。

比如在白肌中的终板结构较大和复杂,在红肌中的终板结构就较小和简单。

这就为研究者了解人类肌肉结构提供了实验来源。

于是研究者就可以通过动物来了解人体在整体的形态上的改变。

青光眼神经保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青光眼神经保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青光眼神经保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麦尔哈巴·肖开提;莫晓芬【摘要】青光眼以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丢失及其轴突变性为特征,其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因此,延缓或阻止RGCs凋亡的神经保护性措施应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本文通过补充神经营养因子,调控线粒体功能,抑制细胞凋亡通路和毒性作用等几个层面,对基因治疗在RGCs抗凋亡和促进存活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年(卷),期】2015(015)006【总页数】4页(P437-440)【作者】麦尔哈巴·肖开提;莫晓芬【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200031【正文语种】中文青光眼是一类以特异性的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已成为白内障后第2位致盲性眼病。

最新研究[1]结果显示,至2020年,全世界青光眼患者的数量将达到7 000万。

青光眼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不可逆丧失。

目前对青光眼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或手术的方法降低眼压,可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尽管眼压控制满意,但视功能还继续恶化;究其根源,是由于发生细胞凋亡的病理微环境持续存在,使得神经元数量不断减少,造成视功能进行性下降。

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保护神经元或延缓其凋亡迫在眉睫。

基因治疗因具有组织特异性高、可长时间持续等特点,对此类慢性终身性疾病的治疗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受到业界的关注,成为研究热点[2]。

至今为止,有研究[3]报道了在各类青光眼患者中至少存在29个异常基因位点,其中已明确12个为致病性基因。

但是在实行基因治疗前,需要进一步明确青光眼基因缺陷和RGCs凋亡病理生理间的关系。

此外,除了基因缺陷因素,还有个体风险因素、环境因素均可以影响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对青光眼基因治疗策略,主要考虑如何增强RGCs的存活和再生,而非单纯修正遗传缺陷。

神经营养因子课件

神经营养因子课件

受体:为低亲和力的75KDa神
经营养素受体 p75NTR和高亲 和力的Trk 受体家族。胞内信号
转导与Ras有关
(2)其它NTFs
CNT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属于成血细胞因子 (hematopoietic cytokines)超 家族; GDNF:胶质起源神经营养因子 是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超家族 成员之一
Neurotrophic Factors
神经营养因子
(neurotrophic factor )
• 一、神经营养因子的概述 • 二、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效应 • 三、作用方式 • 四、神经营养因子的受体及信号转导 • 五、神经营养因子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概述
(一)研究历史及研究启示
1、科学上的重大突破需要几代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努力:
性质:是一类可溶性的多肽因子, 其表达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周 期性 来源:靶细胞(逆行转运),传 入神经元(自分泌)及神经鞘细 胞(旁分泌)
一、概述
(二)营养因子的概念
作用:为神经系统提供了一个营养 因子的微环境:是神经细胞发生过
程中存活、分化的依赖因子;是发 育成熟神经元功能的调节因子;也
是神经元受损害或病变中保护其存
gdnf大鼠胚胎中脑da能神经元形成过程中需gdnf营养作用出生时da能神经元的突起与靶器官建立联系这时中脑停止表达gdnfgdnf还是目前最强的胆碱能运动神经神经营养因子缺失基因表型ngf非致死性的但出生后体重增加停滞出现自毁颂向感觉和交感神经节细胞缺失bdnf致死性的感觉神经缺陷颅神经节外周神经节缺失最严重的是前庭神经节细胞显著丧失因此其行为表现为旋转共济失调和呈弓状姿势nt3致死性的感觉和交感神经元缺失脊髓传入纤维数目下降与传递本体觉有关的感受器肌梭和golgi腱器丧失nt45正常10个月内无明显的神经元和表型异常bdnfnt45致死性的与单纯bdnf缺陷相似cntf成体后运动神经元萎缩数量减少肌力降低

SOCS在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

SOCS在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

SOCS在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罗显华;宋锦宁【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15)003【总页数】4页(P280-283)【关键词】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1;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3;神经系统【作者】罗显华;宋锦宁【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 SOCS)是一种主要作用于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JAK/STAT)信号通路的胞内蛋白,其通过抑制STAT 单体的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因子信号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的传导。

研究表明,该蛋白家族在神经系统广泛分布,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密切相关;同时在神经系统的创伤、炎症、缺血、癫痫、肿瘤及感染等病理条件下,该蛋白家族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变化,SOCS与这些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该蛋白在神经系统病理条件下表达的变化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利用该蛋白在神经病理条件下表达的变化,将为临床研究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方向。

SOCS1、SOCS3是SOCS家族中两个重要的成员,它们是由N区、SH2结构域、C区的SOCS盒三部分组成。

其中N区为可变区,SOCS1、SOCS3相对于SOCS4-SOCS7的N区为短;SH2结构域通过与其它信号蛋白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相结合,进而调节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C区的SOCS盒为一段保守序列,约由4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1]。

目前发现的SOCS家族蛋白共有8种,分别是:细胞因子诱导的含有SH2结构域的蛋白(cytokine inducible SH2-containing protein, CIS)、SOCS1-SOCS7。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