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三 第12单元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学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第29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第29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练案[29] 第十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29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选择题1.(2023·河南模拟)在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22人,占当时全世界的44%,是无可争议的中心。

文艺复兴后期,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7人。

启蒙时期的法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8人。

产业革命时期的德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8人,在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人数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

这折射出世界文学艺术中心的变化( A )A.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不可分B.呈现杂乱无序的发展状态C.体现了欧洲各国文化的传承性D.始终贯穿人文主义的色彩[解析]欧洲文化中心从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转移到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和19世纪的德国,与资本主义经济中心同步变动,折射出世界文学艺术中心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不可分,A项正确;西方文学艺术中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非“杂乱无序”,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并非欧洲各国文化的传承性,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文学艺术中心变化始终贯穿人文主义的色彩,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3·江苏期末)14世纪欧洲黑死病的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的存在与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于是歌颂人生、伸扬人权成了新的社会观念。

这种观念的精神内核是( C )A.追求君主立宪B.放弃宗教信仰C.倡导人文主义D.提倡天赋人权[解析]材料“于是歌颂人生、伸扬人权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体现的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C项正确;A、D两项是启蒙运动的主张,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文艺复兴时期依然信仰宗教,排除。

故选C 项。

3.(2023·河南安阳)教会史家沃尔克在谈及文艺复兴时指出:“文艺复兴包含有一种从本质上看全新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强调现世生活、美和满足——强调作为人的人——而不是强调来世的天堂和地狱,也不强调作为拯救或舍弃对象的人”。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人民版必修3)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人民版必修3)

4.代表人物及主张 (1)孟德斯鸠 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②主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③意义: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伏尔泰 ①地位: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②主张: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提倡自由、平等,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 ③影响:对 18 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读】 解读项目 史料来源 信息 问题限定 信息 考查主题 信息
解读结论 当代史学著作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启蒙运动的起因及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发展变化 从史料 “……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 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启蒙思想家认为……已成为一种共识” 得出: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理性”思想即人文精神主要体 现在肯定人性、 尊重人的价值发展上,而启蒙运动时期则体现在对 科学与自由平等的追求上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2)开始:1517 年,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 德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 《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揭开 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起因 史料有效 信息
发展 变化
【结论】 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 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深化拓展】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项目 相同点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政 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追求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产阶 级形成;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 化教育 借助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 人文主义 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 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 的幸福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 欧洲的宗教改革浪潮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 一步壮大;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影响,人 们思想进一步解放;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知识的进步 抛弃宗教外衣,高举民主、科学旗帜 理性主义 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 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 自由,主张构建“理性王国” 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它打击了世 俗的专制统治,开启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 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
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 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宗教改革
主题 宗教改革的意义 (1) 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 家的形成和发展。 (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 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 到解放。
》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导读
宗教改革
史料反映了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 批判神权统治
,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看,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宗教改革
1只要有虔诚的 信仰 ,灵魂便可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 圣经 》的 2.主张 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宗教改革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1.形成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等新教。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解析
宗教改革
A:宗教改革打击教皇权威;
B:宗教改革只是改革宗教信仰的方式,而不是巩固宗
教信仰;
C:宗教改革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严厉打击;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模块三 第12单元 单元高考整合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模块三 第12单元 单元高考整合

(对应学生用书第230页)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认读导引】一条主线: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两大阶段: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

四大标志: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兴起);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高潮)。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纵向梳理]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须怀疑的世界主宰。

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4—16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

二、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兴起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2.对人文精神的诠释思想解放对人文精神的诠释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揭露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3.共同影响: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三单元 课题三十八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三单元  课题三十八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课题三十八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一、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天主教会的腐败统治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2)政治:欧洲民族意识增强和封建君主极力强化王权。

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激化。

(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2.概况(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结果: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3)性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3.主张(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即因信称义。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影响(1)宗教: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欧洲形成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教鼎立的局面。

(2)思想: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经济: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5)政治: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启蒙运动(一)社会背景1.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专制;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创立和示范作用。

2.经济: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3.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突飞猛进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依据。

(二)核心思想——理性主义否定封建权威,提倡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主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和法治观念,敬畏事实,提倡科学。

(三)代表1.启蒙运动猛烈地批判了封建专制统治,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理性和科学,是欧洲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提出理论构想。

3.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考纲要求] 1.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考点一 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1.背景⎩⎪⎨⎪⎧ (1)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

(3)导火线: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

2.序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图示图解] 西欧宗教改革的原因二、宗教改革的概况及基本主张1.概况⎩⎪⎨⎪⎧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除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2.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1.形成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等新教。

2.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归纳提升]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史料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2)解读上述图示表明马丁·路德和罗马教会主张的主要不同有:(1)得救途径不同:后者主张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前者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神职人员和繁琐的圣功。

(2)实质不同:后者本质上是要维护教皇的权威,前者否定了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史论1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特权。

(2)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信仰自由。

史论2宗教改革的实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也是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

因此,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的兴起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意大利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2)人才优势: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3)文化环境:更多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2、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1)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等级观念蒙昧主义(3)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现世的享受自由平等理性和科学3、代表人物及成就文艺复兴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16世纪进入全盛时期,首先表现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其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如下:(1)薄伽丘:《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2)但丁:《神曲》文艺复兴的先驱(3)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4)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美术三杰(5)米开朗琪罗:《大卫》(6)拉斐尔:《西斯廷圣母》4、文艺复兴的含义和实质(1)含义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2)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5、文艺复兴的传播和意义(1)传播:意大利→西欧诸国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

(2)意义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②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配套K12】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模块三 第12单元 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配套K12】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模块三 第12单元 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考点1|“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对应学生用书第225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背景1.经济条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条件: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3.主要原因:天主教会与德意志之间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二、概况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三、主张1.因信称义:只要虔诚地信仰灵魂便可获得拯救。

因信称义的主张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观。

2.简化宗教仪式。

每个人都可和上帝直接交流,无需神职人员干预和繁缛的礼拜仪式。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3.《圣经》是人们的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人人在上帝和《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不用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4.世俗统治权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罗马天主教会不应该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5.僧侣可婚配和还俗,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四、影响1.直接影响: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2.经济方面: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3.经济方面: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4.思想方面: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史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三 第12单元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后限时集训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三 第12单元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后限时集训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B[材料并未涉及“异端的形式”,故A项错误;材料“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说明宗教改革一词并不能反映该运动的根源、本质,故B项正确;材料论及宗教改革的本质,非引发改革的原因,故C项错误;D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2.(2017·大连模拟)1517 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信仰上帝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C.挑战教会权威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C[否定信仰上帝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宗教改革的内容没有涉及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故B项错误;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可知,马丁·路德的改革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故C项正确;D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

]3.马丁·路徳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

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

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C[题干材料有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不是宣扬理性主义而是人文主义,故B项错误;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德国宗教改革关注民众疾苦,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西欧宗教改革考点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西欧宗教改革考点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西欧宗教改革考点归纳考纲解读考点提示宗教改革复习建议要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的思想主张,知道亨利八世改革的主要措施,同时要知道宗教改革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高考一般从这些角度出题。

知识清单基督教的发展演变图示考点聚焦考点一、中世纪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天主教的领袖是罗马的主教,后称教皇。

教皇在罗马建立了天主教的最高权力机构——教廷,并实行严格的教阶制度。

由于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这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是最大的封建主,又以征收“赎罪券”等方式聚敛财富。

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廷,甚至向教皇称臣纳贡。

意识形态领域,教会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方面,从国王到臣民,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出生到去世,每一件事情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以上内容表明进行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典型例题】1、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D.推行重商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中世纪的欧洲相关知识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B、C两项不符合“经济”的限制条件。

D项“重商主义”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很明显,这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2、下面对中世纪德意志诺林根城市平面图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了“人非工具”的哲学观B.反映了以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C.体现了皇权专制和等级的森严D.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异常突出解析:题干提到“中世纪”,而“人非工具”是启蒙运动时期的观点,故A项错误;因为教会教堂位于市中心,这体现出了但是以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故B项正确;因为题干凸显的神学世界观是中心,而没有凸显皇权,故C项错误;经济部门都在边缘地带,不足以反映城市经济功能异常突出,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2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2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形成体系把握要点1.关于宗教改革的4个关键点(1)一个核心:信仰得救。

(2)两个代表:马丁·路德、加尔文。

(3)三个观点:“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先定论”。

(4)三大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2.关于启蒙运动的4个关键点(1)一个旗帜:理性主义。

(2)两个批判对象: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3)四个代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4)四个学说:“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课题(一) 宗教改革[回扣教材知识]一、背景二、概况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结果: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三、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的掩护下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统治的政治运动。

四、主张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五、影响[进补课程知识]一、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材料][解读] 上图是反映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士,旁边是教皇、红衣主教等,左端被高高翘起。

一本《圣经》就比教士都重,反映了《圣经》高于教皇和教士,进而体现信仰得救的新教思想,实质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地位。

[史论形成] 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1)“因信称义”彻底否定了教皇和罗马天主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定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

(3)马丁·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实际上是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答案)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来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能反映此观点的是()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

拜伦的《唐璜》反映的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题意不符,排除④,故选A项。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的影响,符合题意。

答案 A2.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

答案 A3.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解析本题为材料理解题。

通过材料中“启蒙运动”以及选项内容可对应至启蒙思想家。

材料中多次提到“自由”,最后又具体到“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得到关键词“理性”。

启蒙思想家中强调“理性”为康德的特点,总结自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 D4.观察下图,图一反映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图二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反皇权专制B.反封建礼教C.反殖民侵略D.反教会压迫答案 D5.薄伽丘的《十日谈》讲了一百个故事,主要诉说了天下有情人的种种悲欢离合的遭遇,其思想价值在于()A.宣传主权在民思想B.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C.弘扬人文主义思想D.倡导宗教改革解析薄伽丘的《十日谈》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十二单元
主题一 主题二
第37讲
真题体验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6-
对点训练 1.(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考试一,33)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圣 像画中的人物已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存在,也不再是心中的幻想,绘 画中的他们变得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变得与大众不再有隔阂。此 现象说明( ) A.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 关闭 B.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 ,抨击教会的腐败,但仍然信 C.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 仰宗教 ,故A项错误;材料中圣像画前后形成对比,“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变 D.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
第十二单元
主题一 主题二
第37讲
真题体验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4-
【思路指导】
材料一 材料一中“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 世的自由与幸福,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说 明文艺复兴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和个性解放 材料二中“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 力”“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双手 去研究它吧”说明文艺复兴关注对自然的研究,宣扬人 文主义,崇尚科学知识,这有利于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 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
第十二单元
第37讲
真题体验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8-
教材补遗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哥白尼(1473—1543,波兰),提出太阳中心说,是近代天文学的 奠基人。 (2)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提出宇宙无限论。 (3)培根(1561—1626,英国),提倡唯物主义研究方法。 (4)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研制天文望远镜,发现新星体,是 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 (5)开普勒(1571—1630,德国),认为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 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6)牛顿(1643—1727,英国),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和宗教改革

[精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三 第12单元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后限时集训

[精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三 第12单元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后限时集训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B[材料并未涉及“异端的形式”,故A项错误;材料“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说明宗教改革一词并不能反映该运动的根源、本质,故B项正确;材料论及宗教改革的本质,非引发改革的原因,故C项错误;D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2.(2017·大连模拟)1517 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信仰上帝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C.挑战教会权威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C[否定信仰上帝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宗教改革的内容没有涉及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故B项错误;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可知,马丁·路德的改革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故C项正确;D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

]3.马丁·路徳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

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

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C[题干材料有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不是宣扬理性主义而是人文主义,故B项错误;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德国宗教改革关注民众疾苦,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宗教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宗教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宗教改革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宗教改革知识经纬知识清单宗教改革的背景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文艺复兴的影响:____①____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3、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___②___,激化了矛盾。

宗教改革的过程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序幕(1)序幕:为反对教皇和教会的倒行逆施,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_____①_____”,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主张:“____②____”,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2、加尔文教派的改革——宗教改革的扩展(1)背景:加尔文出生于法国,因主张宗教改革遭迫害而流亡瑞士。

1541年,在日内瓦主持宗教改革。

(2)主张及措施:《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盲从天主教会,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信仰得救。

其思想核心为“____③____”,即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

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必定贫穷苦难。

建立新的教会组织,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人们过勤奋、节俭的生活。

3、成效:形成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宗教改革的意义1、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____①____,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2、意义: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____②____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答案:宗教改革的背景①人文主义②赎罪券宗教改革的过程①九十五条论纲②因信称义③先定论宗教改革的意义①反封建斗争②人文主义要点精析要点一: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宗教改革】00:09:38~00:34:371、信仰得救: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过,必须依靠内心的虔诚忏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考点1|“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背景1.经济条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条件: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3.主要原因:天主教会与德意志之间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二、概况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三、主张1.因信称义:只要虔诚地信仰灵魂便可获得拯救。

因信称义的主张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观。

2.简化宗教仪式。

每个人都可和上帝直接交流,无需神职人员干预和繁缛的礼拜仪式。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3.《圣经》是人们的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人人在上帝和《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不用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4.世俗统治权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罗马天主教会不应该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5.僧侣可婚配和还俗,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四、影响1.直接影响: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2.经济方面: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3.经济方面: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4.思想方面: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史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史料三“宗教改革”这个词一样有误导作用。

路德一开始是一个改革家,但最终却成为了一个革命者,这是他与罗马教会坚定抗争导致的结果。

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腐败落后现象作出的反应,其中包括……部分牧师包括教皇的放荡生活……不受教会法律约束的特权和豁免。

尽管这些很能激起人们的抗议,但它们仅是清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解读](1)史料一“侧重于知识分子”“欧洲人民”说明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运动的群众基础更广泛;“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反映了宗教改革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

(2)史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在得救方式方面的主张。

注意史料的出处是本史料解读的落脚点。

“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说明了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3)史料三认为,宗教改革表面看是一场反对教会腐败、压榨的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马丁·路德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

罗马教会的腐朽生活、特权等是宗教改革反对的目标,也是引发宗教改革的原因,但不是宗教改革的实质目的,其实质目的是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革命。

[史料运用](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提示] 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2)史料二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有人认为马丁·路德的主张树立了上帝的权威,因此马丁·路德的学说与人文主义没有联系。

对此你如何理解?[提示] 马丁·路德的学说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提示] ①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一场西欧各国早期反封建斗争的社会运动,矛头对准罗马天主教会,勇于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宗教改革进一步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削弱了天主教会的经济实力,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

[史论归纳]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1)“信仰得救”,彻底否定教皇和罗马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

(3)马丁·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实际上是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

(4)宗教改革的最大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恶折磨、来世拯救和教会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九十五条论纲”:所以他们进入天堂,要靠经历许多艰难,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证。

据此可以推断材料( )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B.打破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D.主张因信称义D[材料强调人的宗教得救方式,没有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他们进入天堂”,说明还没有摆脱宗教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的宗教得救方式,没有体现世俗权力与教权的关系,故C项错误;“九十五条论纲”强调“进入天堂,要靠经历许多艰难,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证”,也就是个人的努力要高于别人的保证,符合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故D项正确。

]2.(2017·保定模拟)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B.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C.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B[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之前是“因行称义”,宗教改革后是“因信称义”。

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是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是教会腐朽的结果,但题干并非主旨是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即灵魂自救途径发生转变,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后,教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故C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新教过世俗生活的表述,故D项错误。

]3.(2017·唐山模拟)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

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

这一现象(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打破了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D[根据材料“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强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并不否定神学,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德意志统一完成于1871年,二者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

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故D项正确。

]4.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道:“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导学号:02990103】A.反对教权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C.反对神学世界观D.反对世俗权威B[根据材料“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可知,马克思认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政治革命,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罗马教皇,而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因而这一运动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是一场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B项符合题意。

]考点2|理性的光辉——启蒙运动(对应学生用书第226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背景1.经济基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压迫。

3.政治基础: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束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4.思想基础: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

5.斗争武器: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二、概况1.核心:“理性”,即主张人自己去思考,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2.内容(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3.代表1.对欧洲(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对世界(1)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材补遗]__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神论[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史料二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史料三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

……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史料解读](1)史料一信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反映了天赋人权学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反映了人民主权思想,“约定之上”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2)史料二中“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用理性思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