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石油战略博弈.doc

合集下载

中美海外石油资源合作博弈分析

中美海外石油资源合作博弈分析
维普资讯
中 夕油源作弈析 美 卜资合博分 海石
文/ 中 科 技大 学 经 济 学 院 熊 启 滨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经 济 与政 治 学 院 胡 放 之 华


中美 石 油 合 作 博 弈 的动 因
第三 ,中国为进 一步 获取 海外 石 油资源 ,需要 美
际石 油公 司。通 过这 宗石油 资产 的买 与卖 ,一 国获 得 f l J 哈萨 克斯坦 北 里海 周 边 五个 勘探 区块 和 一 年产 2 个 O
多万吨石油 的油 田。 突现 中国石油公 司与美 国石油 公司 为获得 油气 资
有 油利益 的合作 博弈 关系 。加 拿大是美 围重 要的石 油
石油 资源丰 富的地 区 ,中 国再 也无法 同避 与美 国的石 油竞争 。
其次 ,伊 拉 克战 争之 后 ,西方 石 油 公司 大 规模
进入 东石 油 。对 此 ,
l 、海 外石油 资产的 买与 卖
海外 石油 资产 买与卖 及其讨 价 还价 ,是 【 国与美 { l
产 ,美 国石 油公司 获得 石油 资产 的价 值增 伯 ,形成海
油上游 市场 ,吸 引包 括 中 国在 内的世 界大 石油 公司投 资其石 油 开发 。由此 ,中国获得 了进 入 中东石油 资源
勘探开 发市场 的机 会 ,中国与 美 国及 石油 资源 国之 间
的博弈 关系显现 。
外石油利 益 在 中国与美 国石 油公 司之 间 的分配 。其意 义在于 : 中方 可 以逐步获 取 一部 分原 先属 于美 国所控
制 的国际石 油资源 ,使 中 国迅 速 获得海 外石 油 的生产
与供应基 地 ,成 功 的案例 见诸 于 中 国收购美 国第 一 国

中美间的石油战略博弈

中美间的石油战略博弈

中美间的石油战略博弈引言石油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能源基础。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在石油领域的竞争和合作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中美间石油战略博弈的背景、意义和影响,并探讨双方在石油领域的战略和合作方式。

1. 背景1.1 中美石油消费情况中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美两国合计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近40%。

中国的石油消费量主要由进口石油供应,而美国则依靠国内产油和进口石油供应。

1.2 石油资源分布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不均,中东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储量区,而中美两国的国内石油储量相对有限。

中东地区的主要石油出口国如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在全球石油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2. 中美石油战略2.1 中美的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中美两国石油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

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均,中美两国都面临着国内石油供应不足的风险。

因此,中美都采取了多样化的石油供应策略来确保自身的能源安全。

2.2 中美石油进口渠道中美两国通过多种渠道进口石油,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直接进口:中美从石油生产国直接进口石油,如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

•通过中转国进口:中美利用一些中转国来进口石油,以减少直接与石油生产国的联系,从而降低政治风险。

2.3 中美在全球石油市场的竞争中美作为全球石油市场的两个重要参与者,其在全球石油市场的竞争备受关注。

双方都积极争取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通过提供更有利的价格、合作项目等方式争夺进口石油资源。

3. 中美石油合作3.1 中美石油合作的意义中美石油合作不仅对双方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平衡起到积极作用。

中美石油合作还能够促进双方在能源技术研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3.2 中美油气合作的案例中美在石油领域有多个合作项目,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案例:•中美页岩气合作:中美在页岩气开发和技术交流方面有广泛的合作。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美国的页岩气开发项目,并在技术研发和设备供应方面与美国企业开展合作。

中美石油战略的博弈与合作

中美石油战略的博弈与合作

维普资讯
世界经 济与政治论坛
2O O6年第 4期
人 了美 国的视野 , 开始加 紧实施其非洲 石油 资源 战
全球油气地缘视野 : 中美油气 资源
略 。为此 , 国前 国务 卿鲍威 尔 、 任 国务 卿赖斯 、 美 现 总统布什 先后访 问非洲 , 负责能源方 面 的美 国官员
的影 响力 , 自然再次 成 为世界各 国政 界 、 商界及 学
界关 注 的对 象 , 为 评判 与衡 量 本 国 与美 国关 系 成 时, 无法逾 越 的“ 超级 ” 因素 。有 鉴 于此 , 中国石 在 油安 全“ 日显 于世 ” 的今 天 , 中美 石 油 战 略 的博 对
弈与 合作 做一 描 述 , 加 以初 步 评 估 就具 有 极 其 并
收 稿 日期 :o6 0 .O 2o .7 1
由于 油气 资源独 特 的战 略价值 和对 国 民经济
的不可 或缺性 , 与 国际政 治 经 济 结 下 了 不解 之 其
缘 。在现代 国际 关 系 中 , 为争 夺 和 控 制 石 油 而发 生 的对抗 、 冲突 乃 至 战争 从 来 就 没有 停 止 过 。人 们 有 理 由担心 ,为最 后 一滴 油 而 战 ” 可 能是 2 “ 很 1
缺 大势 的忧虑 , 不可避 免地 导致 中关两 国在 国 际石 油 市场展 开竞 争 。如 果 中关 两 国 能够 避免 对抗性 、 排他 性 的“ 和” 零 式博 弈 , 向“ 走 非零 和 ” 竞 争 下 的合 作 , 可 以 实 式 则
现各 自能源安 全 的“ 赢” 面。 双 局
[ 关键 词 ] 石 油
世纪 国际政 治经 济 的主 题 。 目前 , 石 油 的严 重 对
依赖 及进 口比重 的 居 高不 下 , 得 世 界 各 国在制 使

中美经济竞争的战略内涵、多重博弈特征与应对策略

中美经济竞争的战略内涵、多重博弈特征与应对策略

第3期2018年5月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 o r u mo fW o r l dE c o n o m i c s&P o l i t i c sN o.3M a y2018中美经济竞争的战略内涵、多重博弈特征与应对策略张㊀杰∗㊀㊀摘㊀要㊀当前中美之间战略竞争关系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处于由 接触+遏制 向 竞争+遏制+少数互利点合作 战略转变的关键转折期.较为突出的是,中美之间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经济利益中的相互依赖关系正在逐步被竞争关系所替代,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对中美战略竞争的缓冲机制以及制约作用正在快速弱化.经济竞争已经上升为中美之间诸多战略竞争中的基础性㊁根本性㊁关键性问题,其中,高端制造业和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成为当前阶段中美经济竞争中最为突出的领域.从美国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的内在动机看,愈发可以看得清楚的是,既有针对和遏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崛起和科技创新赶超的战略意图,也有从今后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谋取更大份额的美国利益现实诉求,这就决定了此次中美贸易战有 斗而不破 边谈边斗 的持久战特征.据此,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我们提出始终保持强大且理性的战略定力㊁实施对等贸易制裁㊁谋划实施贸易利益对等㊁坚守分离均衡博弈策略㊁牢守遵循WT O规则㊁主动实施对外改革开放等六大核心应对博弈策略.关键词㊀中美战略竞争㊀经济竞争㊀多重博弈特征㊀应对博弈策略一㊁认清中美战略竞争关系正处于关键转折期自2015年起,美国学者开始兴起一场对华政策以及中美战略关系是否全面失败的大辩论.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由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学者兰普顿提出的,他认为中美关系正在进入关键转折期.这场大辩论延续到2017年方才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通信作者及地址:张杰,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明德国际楼;邮编:100872;EGm a i l:z h a n g j i e0402@r u c.e d u.c n.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有限赶超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基于全球贸易规模和利益不平衡成因及转化的新理论 (12X N I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㊀㊀㊀第3期埃落定,最终的辩论结果是,美国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似乎就 中国威胁论 和 对中国强硬论 达成共识.在这场大辩论中,美国有影响力的战略学家坎贝尔宣称: 美国对中国的接触战略是全面失败的 ,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政策.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当前,美国国内无论是建制派或是反建制派,无论是共和党或是民主党㊁无论是自由派或是保守派,无论是政策界或是产业界,均认为 中国崛起 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压力和挑战.美国各界针对中美关系的这些共识和判断,最终反映在美国的三个重要的官方文件和国情咨文上,分别是美国白宫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㊁美国防部发布的«2018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提交给国会的国情咨文.从美国特朗普政府相继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来看,美国明确将中国定位为 战略上的竞争对手 和 修正主义国家 .虽然以往的美国总统也曾程度不等地将中国定义为美国的竞争者,表达对中美之间竞争关系的关切甚至担忧,但是,他们也会同时强调中美双方利益有着较多重叠的一面,主张针对中国采取 接触+遏制 的总体战略.总体上来看,中国被定义为一个美国可以合作的国家.比如,罗伯特 佐利克提出的 利益攸关方 概念,布热津斯基提出的中美 G2 的概念,均是认可中美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中国定位为 竞争对手 ,几乎不提中美之间合作互利的伙伴关系,这标志着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的一个根本性改变,意味着在美国的主流思想和共识中,中国已经被初步判定为会从根本上挑战美国秩序的战略竞争型大国, 竞争+遏制+少数互利点合作 战略很有可能已经上升为美国精英阶层的新共识.然而,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人并不认为自己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造成任何本质性的挑战和冲突,而且一直在努力尝试着构建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存在与美国构建 互利共赢 全球新型合作关系的种种美好愿望,从而努力摆脱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所谓的 修昔底德陷阱 .在这种双方战略关系感知存在根本性差异的情形下,正确认清和理解中美双方各自感知的战略竞争焦点,以及美国作为主导者已经或者即将推行的针对中国的各种战略博弈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㊁尤为紧迫.中美之间战略竞争关系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即处于由 接触+遏制 转向 竞争+遏制+少数互利点合作 战略的关键期.基于此,中国方面必须消除几个认知误区和战略误判,以便于在国内凝聚共识,积极主动地加以应对.目前,国内对美战略主张主要有:一是 继续韬光养晦论 .中国国内部分学者认为,当前美国针对中美战略关系的彻底转变,与中国抛弃了邓小平所提出和坚持的 韬光养晦 战略密切相关,中国方面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的强硬态度以及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导致美国国内的精英阶层对中国崛起和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深刻担忧和敌意,因此,中国应该继续坚持 韬光养晦 战略.然而,我们认为,这种认知较为肤浅.客观事实是,对于已经长成可与美国抗衡的大象体型的中国,不可能再采取躲在灌木丛背后的行为来延续 韬光养晦 战略.二是 中国必须妥协论 .按照某些人的幻想,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战略竞争态势,中国整体上仍然相对弱小,居于战略博弈的绝对劣势,因此,中国必须对美国 遏制+竞争 战略采取全面退让和示弱的应对策略,以继续换取美国的战略包容空间.实质上,按照美国自己的说法,其不会再被中国的 伪装 和 伪善 所蒙蔽.事实上,针对美国越来越倾向于采取触及底线的战略竞争手段,中国已经没有可以退让的空间,只能采取特有的 绵里藏针 式的反击策略;三是 中国超过美国论 .国内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当前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思维转变,与中国国内兴起的 中国已经全面超过美国 的诸多思潮和论调密切相关. 中国已经全面超过美国 的论调,刺激了美国精英阶段和普通民众的敏感神经,导致了美国国内形成 中国威胁论 共识,从而加速了美国对华 竞争+遏制 战略的形成.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认知,从根本上来看,忽略了中美之间进入战略竞争阶段的历史必然性,美国针对中国的 遏制+竞争 战略的形成,并非来自中国方面所谓的某些特定因素的单纯刺激,也非美国一时兴起的短期策略行为,而是美国蓄谋已久的战略谋划.因此,对中国来说,既不要过度放大,也没有必要故意扭曲美国对华战略思维和博弈策略的转变.最终决定中国命运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自己的改革㊁开放和发展.当前中国最为重要㊁最为核心的战略任务,仍然是如何实现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二、经济竞争逐步上升为中美战略竞争关系中的根本性问题第一,需要高度认清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形成,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和控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和贸易体系中的 自然 结果或 被动 后果,中国并不是现有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最大利益者,相反,而是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贸易利益的 被攫取者 和自主创新能力的 被俘获者 .中美建交之后,特别3第3期㊀㊀张杰:中美经济竞争的战略内涵㊁多重博弈特征与应对策略4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㊀㊀㊀第3期是在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大门之后,中国作为具有巨大容量的新兴市场,其因低成本劳动力禀赋所蕴含的各种投资和赚钱机会,成为吸引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投资㊁提升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利益相互依赖关系的独一无二的因素.需要认清的基本事实是,中美以及中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形成和强化,是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大买家等超越国家主权和控制的利益追逐者,按照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逻辑来推动和布局的,最终 无意识 地推动了以链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产品链分工和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形成.而且,这个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大买家推动和控制的全球价值链体系,本质上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和贸易规则权控制和主导的核心立场以及谋取最大贸易利益的基本诉求,最终得以催生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对中国在2001年年底加入WT O的共同包容㊁相互妥协和批准准入.加入WT O后,中国基本践行了应有承诺和履行了相应义务的同时,国内规模庞大的市场活力和普通民众赚钱创业动力被充分激活,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获得了深层次的有效激励,激发了内嵌于中国政治制度体系的独特经济增长模式的活力和动力,促使了中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的逐步强化.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看,中美之间这种在既有的特定全球价值链体系下所形成的特定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本质上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和控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和贸易体系中的 自然 结果,对于中方来说,更倾向于是一种 被动 接受的结果,是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等利益集团为了攫取更大贸易利益而主动推行和布局的直接后果.需要额外说明的是,中国本土企业在参与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大买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体系的过程中,普遍面临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议价权和定价权 被控制 ㊁企业利润被 锁定式压榨 以及自主创新㊁品牌构建和国外营销渠道布局等高端能力 被俘获 的普遍现象(刘志彪等,2007;张杰等,2017),这导致了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由正转负,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增长阶段时,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诸多负面效应更加凸显.因此,迄今为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是既有的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最大的利益获得者或攫取者,中国的确不是现有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和贸易体系的最大利益获得者,事实上,中国只是利用这个全球价值链分工和贸易体系在深层次激发了市场机制活力,释放了民众被压抑的赚钱致富和创业创新的内部动力,充分发挥了外部开放竞争压力的倒逼机制和内部制度改革机制,获得了独特的经济增长机会而已.第二,中美之间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正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经济利益中的相互依赖关系正逐步被竞争关系所替代,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对中美战略竞争的缓冲机制以及制约作用正在快速弱化.需要高度清当前中美之间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竞争关系,正在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转变.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定阶段之中,处于由 制造大国 向 创造大国 的特定阶段转变进程之中,处于由消费结构向中高端化升级换代所决定的工业结构向中高端化发展以及出口结构向价值链中高端化攀升的必然发展轨道之中.随着中国先进制造业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国际竞争力提升,随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逐步构建和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必然由低附加值环节向中高端附加值环节逐步转移升级,这就必然会对掌控全球价值链分工和贸易体系的㊁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高端环节以及高附加值环节的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造成直接的竞争或冲撞效应,逐步削弱甚至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和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和贸易利益格局.因此,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美方利益获得空间必然逐步发生相对收缩现象,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经济利益竞争效应必然逐步凸显和强化;另一方面,在总体上低技能劳动力人口的供需关系逐步发生逆转㊁房地产泡沫所引致的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以及 二代农民工 和城市年轻就业者对制造业工作岗位的 排斥 效应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作用效应之下,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部门的低成本国际竞争优势发生了快速弱化的现象,并且导致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较大规模的迅速转移.在这种情形之下,这既造成中国作为美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生产和供给基地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弱化效应,同时,中国本土企业的兴起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初步构建,也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华投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空间以及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造成了较为突出的市场竞争效应,进而造成了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对弱化以及盈利空间的相对收缩.这些因素的综合叠加效应,必然会促使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经济利益 互利共赢 关系正逐步被竞争关系所替代,经济利益的相互依赖关系对中美战略竞争的制约作用正在快速弱化,其作为中美战略竞争缓冲机制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5第3期㊀㊀张杰:中美经济竞争的战略内涵㊁多重博弈特征与应对策略6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㊀㊀㊀第3期动摇.不仅要看到中国本土企业和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逐步兴起和壮大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企业形成的竞争效应和挤压效应,更要看到的是,中国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以及中产阶层消费规模的快速扩张,可以为美国企业以及在华投资企业提供更为广泛的盈利和发展空间,这导致中美相互依赖关系的表现形式发生深刻变化.但是,也要看到,这种经济利益相互依赖关系表现形式的变化,必然导致中美之间战略竞争重点的变化以及博弈策略的变化,当前美国挑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美经济利益相互依赖关系实质性内容变化的反映.第三,经济竞争已经上升为中美之间诸多战略竞争中最为突出的基础性㊁根本性㊁关键性问题.当前,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所呈现出多层次化㊁全方位的典型特征,具体来看,既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和竞争,也有发展模式和市场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和竞争,甚至涵括了制度文化乃至软实力方面的差异和竞争,中美经济竞争背后仍然透射出制度竞争以及软实力竞争的内核.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与美国经济规模的逐步接近,以及随着中国超越美国经济规模概率的加大,围绕中美战略竞争中的这些错综复杂的具体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即经济竞争问题已经逐步成为双方战略竞争的焦点问题,上升为中美之间诸多战略竞争中最为基础性㊁根本性㊁关键性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不容忽略的是,美国制度和价值观的形成㊁稳定㊁传播和被复制,以及由此所构成的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造成的,经济是基础性的保障物以及散布其说服力的核心工具.换而言之,如果美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世界领先或世界第一的绝对地位和发展优势,这就意味着美国的政体体系和价值观未必是最优的制度安排,也未必具有 普世意义 的内在价值.因此,针对美国经济规模和发展能力受到中国模式的巨大挑战和压力,美国的精英阶层㊁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所逐步形成一致看法,即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以及背后所包含的社会制度体系,已经对美国的国家制度和核心价值观造成了严重挑战甚至威胁;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在特定历史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不仅仅是美国精英们所信奉和鼓吹的美国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体系的 自然 延伸和 必然 结果,实质上,更是美国利用自身的美元世界货币体系以及对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权和掌控权的霸权体系来获得和维持的.在美国的精英阶层㊁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看来,中国经济规模对美国的接近甚至超越,必然会直接削弱或颠覆美国经济利益所依赖的美元世界货币体系,破坏美国对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权和掌控权的霸权体系,因此必须对中国经济发展能力加以干预和控制,主动破坏中国经济持续崛起所需要的内外优势和环境,削弱和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维持和保障美国制度和价值观的绝对优势.第四,高端制造业和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成为当前阶段中美经济战略竞争中的最为突出的方面.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针对中国 经济侵略 的总统备忘录的具体措施来看,可以看出,美国所抛出的 301关税直指中国的高科技高创新制造业,美国关税商品清单所瞄准的是 中国制造2025 规划重点布局的高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指 中国制造2025 国家战略.事实上,在美国的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看来, 中国制造2025 国家战略所制定的关于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十个重点领域以及相应的国家支持政策体系,直接威胁了美国的创新优势和国家利益,而且中国独有的国家创新支持政策体系,也被视作直接针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战略竞争手段.在美国内部,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 中国发展起来这些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美国就没有发展空间 的零和博弈思维.在这种情形之下,针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的实质动机进行分析和辨析,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和高质量驱动的特定发展阶段,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构建强化,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必然现象和既定事实.因此,高端制造业和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成为当前阶段中美经济竞争中的主要方面是必然不可回避和必然会发生的现象,与所谓的 中国过度宣扬 或 中国高调论 并无根本性或直接性的内在因果联系.三、中美经济竞争中当前和今后的焦点问题分析要深入且全面理解美国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的实质动机和博弈策略,极有必要针对当前中美经济竞争和贸易战中美方指责中方的焦点问题以及其合理性进行系统性分析.在我们看来,有如下六个方面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和分析:第一,技术强制转移政策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针对中国 经济侵略 总统备忘录,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指责中国政府设立的所谓技术强制转移政策问题.在2018年美国公布的301调查报告中就特别提出,美方认为中国使用合资要求㊁股比限制和其他外商投资限制来强制或迫使美国企业转让技术.中7第3期㊀㊀张杰:中美经济竞争的战略内涵㊁多重博弈特征与应对策略8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㊀㊀㊀第3期国还使用行政审批程序来要求或迫使技术转让,降低了美国投资和技术的价值,并削弱了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客观事实是,除了在某些低端制造业中,中国本土企业通过合资企业的技术㊁管理和市场经验溢出效应,以及通过 干中学 进口中学习 和 出口中学习 等途径获得了技术转移和技术进步效应之外,在绝大多数的复杂性制造业㊁先进制造业以及高端制造业体系中,外资企业通过在产业链㊁产品链高端环节和关键环节的布局,利用严格实施对核心零配件㊁关键原材料以及核心生产设备环节的技术垄断优势地位和技术封锁策略,或多或少控制和阻碍了事关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这些关键制造业行业的盈利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构建能力.而且,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通过 市场换技术 开放倒逼本土企业升级 的发展策略自身就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在各地各级政府官员在短期G D P至上主义的刺激和驱动下,这些策略在落实和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和变异,导致了 市场换技术 开放倒逼本土企业能力升级 策略的普遍失效失败.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汽车行业中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合资模式,市场被外资品牌汽车占据,而多数国有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彻底丧失,成为依附于外资品牌汽车在中国庞大市场合谋赢利和分利的附属物.相反,没有合资的部分国有和民营企业,却逐步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和构建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主要推动者.第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301调查报告中,指责中国 经济侵略 的另一个重要理由就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既有研究文献所形成的一个共识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强度和运用策略是有根本性差异的,这种差异性是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㊁市场机制制度的逐步完善水平以及消费者自身利益诉求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不可能遵循美国完全基于自身利益立场和诉求所提出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度和范围的要求.换一个视角来看,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相对不完善以及执行机制的不完备,造成的后果实质上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优势和跨国企业利益.中国国内本土企业之间所盛行的剽窃和模仿行为以及所带来的产业发展的 潮涌 现象㊁ 过度拥挤 现象乃至产能过剩现象,直接导致了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动力的普遍缺失,造成了本土企业对发达国家核心零配件㊁关键原材料以及先进生产设备的普遍依赖行为,最终迫使中国本土企业锁定在 剽窃模仿行为盛行®自。

中美博弈大局

中美博弈大局

2019年8月2日,在中美上海谈判刚刚结束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于推特上突然宣布:有一个现实我们必须认清楚,美国对待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制衡的对抗状态,中国人不能心存幻想,更不能一厢情愿。

一中美经济贸易的对抗,谈判是事件发展的必然过程。

但不论谈判结果如何,在未来二十至三十年内,中美关系的主旋律将由过去的大限度合作,转向为美国对中国的全面遏制。

这种战略遏制不是公知们所说的自由市场的道路之争,或者是意识形态之争,不然你根本解释不了美国为什么和沙特这个封建帝制国家关系那么好。

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就是掉进了修昔底德陷阱,即单纯的老大对老二的打压。

而美国人打仗历来有个传统,那就是要做到师出有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让全世界都觉得他是正义的化身。

比如当年2003年打伊拉克的时候,明明安理会上没有萨达姆生产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他宁愿让CIA 伪造证据,也要坚定不移的侵略伊拉克。

现在对中国也一样,经贸战之前,川普御用军师班农在南海和一带一路问题上,满世界给中国造谣,而且造谣的水平有板有眼。

西方政治家很是信奉地缘政治学说那一套,于是班农就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南海造岛等政策与西方三大地缘政治理论混为一谈。

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英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提出的世界岛理论(谁控制了中亚腹地谁就控制了至关重要的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

“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对应的是美国阿尔弗雷德.马汉上校提出的“海权论”(谁将从亚洲到欧洲的港口都连接起来的话,谁就将控制整个海洋)。

而南海造岛,则与尼古拉斯.斯皮克曼提出的边缘扩张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国崛起需将敌国的势力范围尽可能的远拒于国门之外)。

基于这三点认知,班农又得出一个更天马行空的结论: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全球性战略扩张计划。

而正是因为他极具渲染力的结论,直接促成美国军界、政界、商界在全面打压中国的问题上,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经贸战爆发后,川普又成天在推特上说中国每年从美国赚走了几千亿美元、中国人都是小偷之类的话。

中美博弈

中美博弈
而且,中国作为世界上有可能发展为与美国抗衡的三大国家之一,美国采取“遏制”策略,可以防患于末然,避免对其霸权地位造成太大的威胁。对于中国而言,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对手,就可以成就什么样的国家。面对美国的“遏制”,中国绝对不可能无动于衷,天基武器的研制,J20试飞成功,激光武器核心技术的掌握等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所以,总而言之,美国对中国实施“遏制”的策略,就硬实力而言,利大于弊,而对美国的优势更为明显,所以美国的支付值为7.5,中国是8.5.
从软实力的角度而言,近年来,美国先是反恐战争中滥用硬实力,导致其影响力和声望下降,也就是软实力的下降;其次,美国目前遭受金融风暴重创,曾经风行全球的“华尔街文化”宣告破产,美国金融信誉和道德备受打击,“美国发展模式”遭到质疑;再次,美国践踏国际秩序,公然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以及美国一向贯彻的利己主义,严重影响其凝聚力和形象。
那么,试想如果中美两国对抗,俄罗斯和欧盟会做什么反映。如图(1-2)所示:
俄罗斯采取的战略选择:
A:俄罗斯选择站到中国一边
B:俄罗斯选择站到美国一边
C:俄罗斯选择保持中立
欧盟的战略选择:X:欧盟来自择站到中国一方Y:欧盟选择站到美国一方
Z:欧盟选择保持中立
俄罗斯
A
B
C
欧盟
X
1
1.5
0.5
0.5
0.5
0.5
2.美国对中国运用顺应战略,中国可以通过温和的方式崛起;
3.美国对中国运用遏制战略,中国可以通过硬实力崛起;
4.美国对中国运用遏制战略,中国可以通过温和的方式崛起;
5.美国对中国运用对抗战略,中国可以通过硬实力崛起;
6.美国对中国运用对抗战略,中国可以运用软实力崛起;

中海油事件的魔鬼细节

中海油事件的魔鬼细节

中海油事件的魔鬼细节“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捷径。

”——利德尔·哈特《间接路线战略》携1600亿元现金竞购优尼科,傅成玉把中国企业家大赌大赢的胆略和魄力演绎到了极致。

虽然没成,但参与豪赌的架势与果敢,则已经发生了魔力。

直接的经济效益是中海油的市值蹿升,从参与竞购伊始的220亿美元,截至9月底蹿升至300亿美元;间接的政治效应则是,中海油把一个价值取舍的尴尬抛给了美国民众和政府。

这个在全球到处推销自由市场竞争价值的国家,在中海油面前尴尬变线,祭起了“双重标准”,以政治封杀互利共赢的商业竞争。

一种莫名的受害者心态作祟,不惜否定了自己所崇尚的价值,其中必然包含着极大的痛苦。

一个中国企业的商业运作能够获得这样双重收获,实属难能可贵。

1600亿元,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数字,640亿元人民币(80亿美元)的新增市值同样让人侧目。

在数字面前,中国媒体表现出了极大的驯服性。

一个得以动员1600亿元资源的竞购事件,被演绎成壮怀激烈的豪举,总导演傅成玉更是虽败犹荣。

他不断亮相各种大型会议和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访谈节目,现身讲述英明的决策,回忆那动荡起伏的历程。

在一次次谈不上精练的演讲中,一种盲目的自大情绪不断升腾蔓延,很有点站在高处指点江山的味道。

缺乏自省意识从傅成玉的系列反思中,我们看到从竞购的起始到最后的完美谢幕,中海油团队显示了世界一流大企业的风貌。

所以铩羽而归,则完全在于美国搞双重标准,以政治打压经济,而我们似乎则不懂把国家政治聚焦到大企业的重大并购上来的缘故。

起初,在总结竞购优尼科的失败时,傅成玉还能指出三点教训:未与政府达成更多默契、对外宣传不够、自身准备不足。

在最近的反思中,我们更看到了这样的言论:“政府职能部门不要各管一摊,否则中国企业很难在海外收购中取得胜利。

”比如中海油刚开始竞购优尼科时,中国外交部正参与“朝核会谈”;竞购进程中,央行提高了人民币汇率;退出竞购后,商务部宣布国内企业50亿美元采购了美国波音公司飞机。

中美博弈分析最精辟的一篇雄文(强烈推荐)

中美博弈分析最精辟的一篇雄文(强烈推荐)

中美博弈分析最精辟的⼀篇雄⽂(强烈推荐)⼀、⾦融帝国崛起1944年7⽉,美国为了从⼤英帝国⼿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了三个世界体系,⼀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个是货币⾦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美国⼈的愿望,是确⽴美元的霸权地位。

但是实际上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从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却并没有真正让美国⼈拿到霸权。

什么东西阻挡了美元的霸权?就是黄⾦。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之初,为了确⽴美元的霸权,美国⼈曾经对全世界做出承诺,就是要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美元锁定黄⾦。

怎么锁定呢?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

有了美元对全世界的这个承诺,美国⼈就不可能为所欲为。

说的简单点,35美元兑换1盎司黄⾦,意味着美国⼈不能随便地滥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库⾥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

美国之所以有底⽓对全世界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它当时⼿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黄⾦储备。

美国⼈认为,我有这么多黄⾦在⼿,⽤它去⽀撑美元的信⽤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情况并不像美国⼈想的那么简单。

美国在⼆战之后连续愚蠢地卷⼊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这两场战争使美国耗费巨⼤,尤其是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差不多打掉了⼋千亿美元的军费。

随着战争花费越来越⼤,美国有点吃不住劲了。

因为按照美国的承诺,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着1盎司黄⾦的流失。

到1971年8⽉,美国⼈⼿⾥的黄⾦⼤概还有8800多吨,这时美国⼈知道有点⿇烦了,与此同时有些⼈还在给美国⼈制造新的⿇烦。

⽐如说法国总统戴⾼乐,他不相信美元,他找来法国财政部长和央⾏⾏长,要他们看⼀下法国有多少美元储备,得到的答案是⼤概有22亿—23亿美元。

戴⾼乐说,⼀分都不剩全部提出来交给美国⼈,换成黄⾦拿回来。

法国⼈对美国⼈的这⼀击,对其他国家产⽣了⽰范效应,其他⼀些外汇盈余的国家纷纷向美国⼈表⽰,我们也不要美元,我们要黄⾦。

中美博弈战略演讲稿

中美博弈战略演讲稿

中美博弈战略演讲稿当前,中美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既有正面交锋,又有反面博弈。

既有对美国长期主导的全球秩序感兴趣,又在对中国长期关注下感到非常困惑。

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更加担忧中国会对 WTO的规则和原则产生影响——这势必带来不稳定因素,从而会冲击 WTO 规则和原则。

同时,目前中美之间虽已达成了若干共识但尚未全面落实。

从战略上看,目前双方存在着某些分歧和矛盾。

但是就目前来说仍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当前我国处于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或机遇:1、全球格局出现变化;2、新兴市场国家崛起;3、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国际环境恶化;4、以大国为主导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一、全球格局出现变化目前,世界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正在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在加快。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从高增长阶段,这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集中体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下降,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集中体现;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东北非、东南亚、拉美地区经济增长动力正在上升;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潜力逐步释放;全球化向纵深推进,世界经济结构正在调整、升级,由原先的国际分工格局转变为主要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化格局;世界经济已经由全球化阶段转向以规则为基础、由全球价值链分工转型升级阶段。

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我国提出了新挑战,也对我国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必须适应我国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二是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三是必须牢牢把握长期稳定发展这一主线不动摇。

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是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局势,甚至出现失控苗头甚至严重后果,将影响我国长治久安和国家安全。

二、新兴市场国家崛起过去30年,世界经济增长基本由发达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重心逐步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横向并购案例

横向并购案例

跨国并购中的石油行业-对中海油海外并购的案例分析2008年08月22日来源:金融界字体:大中小国泰安研究所金瑾2005年8月2日,中海油宣布撤回其对优尼科公司的收购要约。

这意味着,中海油在与其竞购对手雪佛龙(Chevron)的明争暗斗中败下阵来。

一、背景:2005年3月,中国三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之一的中海油,开始了与年初挂牌出售的美国优尼科公司的高层接触。

优尼科是一家有一百余年历史的老牌石油企业,在美国石油天然气巨头中排位第九,近两年其市值低于同类公司20%左右。

市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主产品天然气市场开拓不够,大量的已探明储量无力开发。

在中海油向优尼科提交了“无约束力报价”后,美国雪佛龙公司提出了180亿美元的报价(包括承担债务)。

由于没有竞争对手,雪佛龙很快与优尼科达成了约束性收购协议。

6月10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了这个协议。

6月23日中海油宣布以要约价185亿美元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

这是迄今为止,涉及金额最大的一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理由是,优尼科所拥有的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资源约70%在亚洲和里海地区。

“优尼科的资源与中海油占有的市场相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在完成正式交割前任何竞争方都可以再报价。

雪佛龙公司的收购在完成交割前,还需经过反垄断法的审查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审查。

只有在美国证交会批准之后,优尼科董事会才能向其股东正式发函,30天后再由全体股东表决。

在发函前如果收到新的条件更为优厚的收购方案,仍可重议。

7月2日,中海油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提交通知书,以便于其展开对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公司提议的审查。

7月20日,优尼科董事会决定接受雪佛龙公司加价之后的报价(以40%的现金、60%的股票的方式进行收购),并推荐给股东大会。

中海油对此深表遗憾。

据悉,由于雪佛龙提高了报价,优尼科决定维持原来推荐不变。

同日,中海油认为185亿美元的全现金报价仍然具有竞争力,优于雪佛龙现金加股票的出价,对优尼科股东而言,中海油的出价价值确定,溢价明显。

世界能源格局重构考验大国博弈

世界能源格局重构考验大国博弈

世界能源格局重构考验大国博弈2015.1自2014年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步入下行通道,油价一路暴跌,1月美国基准油价一度跌破每桶50美元。

造成目前油价下跌的原因从时间维度可以分为三块:长期来看,是页岩油气技术革命带来的供给冲击,中期来看,是经济增长缓慢造成的需求下降,短期来看,是世界能源格局重构期各大产油国之间博弈的结果。

笔者认为,长期影响油价的因素是勘探技术、采油成本和地缘风险溢价。

全球的石油总储量是充足的,但易开采的石油占比逐渐降低。

剔除突发事件的扰动,油价长期的波动中枢将随着开采成本逐渐提高而上升。

在特殊年份,由于海湾地区局势不稳定,风险溢价上升对油价短期有很强的拉升作用(参见《从70年代历史看当前油价》)。

近年来,美国在非常规油气资源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得益于“水力压裂”的最新页岩气开采技术,页岩油、页岩气的产量飞速增长。

从成本角度来看,随着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油气开采成本向上的历史轨迹在将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改变。

具体的说,由于这一技术的运用,在将来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开采油气的成本走势会比历史总体倾斜向上的趋势更加平坦甚至会出现阶段性的向下调整。

新增的供给使美国原油产量从年初的804万桶/日增加到11月初的906万桶/日。

美国目前油页岩储量巨大,且前期投入了大量产能,未来美国有能力进一步增加原油供给,以摆脱长期依赖石油进口的状况。

美国页岩油开采的平均成本约为65美元/桶,即使油价跌破65美元,由于边际成本较低,短期内页岩油厂商不会停产。

页岩油相对于传统采油,开采成本较高,因此供给量的价格弹性大。

一旦油价长期低于成本价,美国石油产业将减少产量。

而页岩油的优势在于储量大,预计全世界页岩油资源总量约为4750亿吨,比传统石油资源量(2710亿吨)多近一倍,其中美国储量占70%以上,且分布集中在开采难度低的地区。

技术先进加资源优势,一旦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美国将增加产量,从而起到油价稳定器的作用,长期的油价将围绕页岩油开采成本波动。

中美博弈的终极时间表

中美博弈的终极时间表

中美博弈的终极时间表花猫哥哥起点财经PLUS3 昨天原创:花猫哥哥来源: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已获授权前几天美国副总统发表了一个针对中国杀气腾腾的讲话,估计有些患软骨病的人看了会尿裤子。

其实本公号关于中美博弈的文章也写得很多,方方面面都有分析——比如《中美关系会全面恶化吗》就对中美关系的基石做了详细的分析,如果看过我的这个文章的读者估计就不大会担心中美关系突然全面恶化。

这篇文章不会去分析短期内中美怎么博弈怎么较量,本篇将给予我的读者一个更高的视角去观察未来的全球格局。

嗯,我给你们讲的是真正的大格局。

首先讲一个核心观点。

中美博弈终极结束时间在2050年左右。

中美博弈的结束意味着5000年人类文明史终于告别了存量博弈的历史,进入一个激动人心的崭新阶段——伟大的星际探索阶段嗯,不要觉得这个2050年距离你很遥远就漠不关心,接下来你将看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哪怕你今年60岁,你也有很大机会见证这幅画卷的全景图。

11.人类5000年文明史其实是一个痛苦的存量博弈史。

存量博弈本质就是零和游戏,强者恒强是因为掠夺了弱者的资源。

在农耕文明的阶段,不同的文明争夺的标的主要是土地与人口,只要拥有土地与人口就能生产更多的粮食、丝绸与瓷器。

在农耕文明的阶段所谓的富贵都是在占有更多的土地与人口基础上的。

落后的生产力只能保证极少数人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朱门酒肉臭”对应的一定是“路有冻死骨”。

工业革命是人类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但是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也只能让相对少数人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这个比例比农业时代要高得多)。

全球70亿人口,发达国家只有8亿人,如果扣除发达国家贫困人口,加上发展中国家的富裕人群,全球过上舒适生活的人群不会超过10亿人——1:7就是目前人类生产力水平发挥到极致的现状。

二战之后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主要是亚洲4小龙总人口不超过1个亿)能够跨过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从本质上讲就是二战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增量只允许增加这么一点人口过上舒适的生活。

中美博弈的终极时间表

中美博弈的终极时间表

中美博弈的终极时间表花猫哥哥起点财经PLUS3 昨天原创:花猫哥哥来源: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已获授权前几天美国副总统发表了一个针对中国杀气腾腾的讲话,估计有些患软骨病的人看了会尿裤子。

其实本公号关于中美博弈的文章也写得很多,方方面面都有分析——比如《中美关系会全面恶化吗》就对中美关系的基石做了详细的分析,如果看过我的这个文章的读者估计就不大会担心中美关系突然全面恶化。

这篇文章不会去分析短期内中美怎么博弈怎么较量,本篇将给予我的读者一个更高的视角去观察未来的全球格局。

嗯,我给你们讲的是真正的大格局。

首先讲一个核心观点。

中美博弈终极结束时间在2050年左右。

中美博弈的结束意味着5000年人类文明史终于告别了存量博弈的历史,进入一个激动人心的崭新阶段——伟大的星际探索阶段嗯,不要觉得这个2050年距离你很遥远就漠不关心,接下来你将看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哪怕你今年60岁,你也有很大机会见证这幅画卷的全景图。

11.人类5000年文明史其实是一个痛苦的存量博弈史。

存量博弈本质就是零和游戏,强者恒强是因为掠夺了弱者的资源。

在农耕文明的阶段,不同的文明争夺的标的主要是土地与人口,只要拥有土地与人口就能生产更多的粮食、丝绸与瓷器。

在农耕文明的阶段所谓的富贵都是在占有更多的土地与人口基础上的。

落后的生产力只能保证极少数人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朱门酒肉臭”对应的一定是“路有冻死骨”。

工业革命是人类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但是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也只能让相对少数人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这个比例比农业时代要高得多)。

全球70亿人口,发达国家只有8亿人,如果扣除发达国家贫困人口,加上发展中国家的富裕人群,全球过上舒适生活的人群不会超过10亿人——1:7就是目前人类生产力水平发挥到极致的现状。

二战之后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主要是亚洲4小龙总人口不超过1个亿)能够跨过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从本质上讲就是二战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增量只允许增加这么一点人口过上舒适的生活。

中美博弈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美博弈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美博弈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美博弈的概念,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与博弈关系。

这种博弈由于中美两国的全球影响力及地缘政治地位的不同,具有极其重要的全球意义。

中美博弈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和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对国际秩序、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关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中美博弈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两国之间的竞争与摩擦逐渐加剧。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变化,中美博弈已经成为一场复杂而激烈的较量。

双方在领土争议、贸易战、科技竞争等方面的竞争与博弈,凸显了两国之间的巨大利益冲突。

中美博弈涉及到的领域广泛,不仅包括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还涉及到文化、科技、能源等各个领域。

双方的博弈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既有共赢的可能性,也存在对抗的风险。

中美之间的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世界的格局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美博弈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影响中美博弈的因素和未来走向。

通过分析中美博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理解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有助于我们预测和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

中美博弈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话题,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背景下,了解和研究中美博弈的概念和动态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国际形势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通常包括章节划分和内容概述。

首先,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组织。

引言部分将以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展开。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中美博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紧接着,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列出本文的章节划分,并简要概括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最后的目的部分将明确阐述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探讨中美博弈的概念,进一步了解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走向的思考。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从中美博弈的定义和背景两个小节展开。

中美大博弈之中国的对策参考资料

中美大博弈之中国的对策参考资料

中美大博弈:中国的对策首先我认为中国对美应采取的方针是:准备打,争取和,不怕拖。

我好像没有说过,中国不要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这种看法。

事实上,如果中国惧怕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那么美国就会利用中国的这种心理,不断地威胁、压迫中国来蚕食中国的利益和势力范围,中国也就不会实现真正的复兴。

所以中国必须做好时刻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的心理和实力准备,这就是我说的准备打。

但是中国又没必要主动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能够和平地让美国对中国让渡利益和权力,难道对中国不是更好吗?所以说要争取和嘛。

因为时间对中国有利,越往后对我们越有利,所以我说中国不怕拖。

中国在复兴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展示实力,包括展示军事实力。

而展示实力在现代这个时代,并不需要一定要通过战争!能够让美国让渡利益和权力本身,就已经展示出足够的实力了。

否则人家凭什么给你让渡利益和权力啊?!在当今的国际社会,国际竞争是国家间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的较量和比拼,有任何一块短板,人家就会利用你的这一短板来对付你。

比如苏联政治军事超强,但经济不行,美国就利用这一点发动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

而日本上世纪经济超强,但政治军事不行,美国就利用这一点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最后造成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再也无法和美国竞争。

我之所以把这问题拖到现在再回答,是因为我需要在中美大博弈中把对汶川地震救援的分析写完。

汶川地震灾后救援展示了中国很多东西,比如雄厚的国力,军队的能力,中央政府的指挥领导能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

这些东西在灾难发生时,表现为灾害救援能力,那么在战争发生时,这些东西就可以转变成为恐怖的战争潜力和能力。

这些恐怖的战争能力和潜力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能够在中国周边战胜中国!所以汶川地震灾后救援过后,在中国周边,中国遇到的被动战争风险急剧降低!汶川地震灾后救援过后至今,尽管世界经济危机不断发酵,中国周边尽管风波不断,但是没有发生一起上规模的战争,就是因为汶川地震灾后救援显示出来的实力的威慑因素,和中国不断爆出的科技因素。

博弈论视角下的中美战略关系

博弈论视角下的中美战略关系

博弈论视角下的中美战略关系作者:林宏宇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32期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面临着诸多困境,国际关系理论界对此有不同解释。

现实主义学派认为中美关系似乎无解,但作者认为,从自由主义范式出发,利用制度合作博弈理论分析,可以有效化解中美关系中的困境,即在二十国集团制度框架下构建未来中美关系的战略前景—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中美关系的战略定位及其困境2012年11月7日,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大会新闻发言人蔡名照在回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记者就奥巴马连任总统后中美关系定位的问题时指出,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保持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国希望新一届美国政府能够继续奉行积极的对华政策,在现有的基础上与中方进一步加强对话交往,增进互信合作,同时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有效地管控矛盾和分歧,努力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真正走出一条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的大国关系之路。

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美关系好,则国际形势好,中美关系差,则国际形势差,这已成为中美两国政治家和战略学者的普遍共识。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和平崛起进程“被加快”了,美国也加快了战略东移的步伐,近年来美国又高调“重返亚洲”,中美关系出现新一轮动荡,由此导致南海问题升温、中日关系紧张等复杂局面,亚太局势呈现出自冷战结束以来少见的紧绷和不安。

对此,不同学派的国际关系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理论解读。

目前国内外学者多从现实主义的范式入手,认为中国作为新兴崛起大国势必对守成大国—美国构成战略挑战,中美之间正处于某种“权力转移”状态,中美关系走向对抗或冲突的概率很大。

换句话说,未来中美关系如果从现实主义视角来看,其未来似乎无解。

但是,正如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个多元的世界一样,包括国际关系学科在内的社会科学也是多元多维的,如果我们能变换视角,从自由主义范式入手,运用博弈论分析框架,就会发现中美关系的战略前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也可从中找到未来中美战略关系的满意答案。

论中美战略博弈

论中美战略博弈

中美战略博弈挑战与前景WLM 我今天讲的是中美关系,具体的说就是中美战略博弈的挑战与前景。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要讲中美关系,因为21世纪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或者说决定21世纪大国关系的就是中美关系。

\\ 今天的中国在主观上确实没有和美国冲突的任何意愿,我们没有,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清楚,我们就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第一要务还是发展,我们也没有推翻现行国际体系的这样的想法,但是呢,他们认定中国具备能力挑战美国霸权的,所以他采取了很多做法来对付我们,因此,坦率地讲就是这几年中美关系就变得复杂了。

如何和一个已经对你产生猜忌心的世界唯一强国处理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最大课题,也是最大的难题。

那中美关系是什么状态呢?它是既竞争又合作的,极其的复杂。

如果大家比较一下冷战时期美苏关系,可以看出不同。

美苏关系是以竞争为主的,合作很少很少。

美苏冷战45年,46年到91年,苏联一共派到美国的留学生,访问学者等等全部加起来,七千人。

现在咱们一年跑过去多少人?二十万人,一年。

这个不好比吧?然后美苏之间没有什么贸易量,贸易很少很少,咱们现在中美之间的贸易啊,按照官方数据,五千六百亿美元(其实香港那边还有一千八百亿的转口贸易,不过中国只以内地为准,再加上走私,肯定比五千六百亿多),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个关系复杂吧?人际联系,然后经济联系,很多很多,所以这是好的一面。

但是双方实际上是又互为对手,戒备很强,两国军队,说实话,都是以对方为对手的,军迷都知道,咱们东风21D,东风26是中国的独门绝技,用弹道导弹打航母,坦率地讲,值得中国打的是不是只有一个国家?我们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中国高层的智囊团们开始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是不是进了修昔底德陷阱。

大家知道古希腊的时候有一个历史学家,叫修昔底德,他写了一本书叫《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个老兄在西方的地位呢,相当于咱们的太史公司马迁。

这本书,就是专门研究当时希腊城邦体系里面两大强国,一个斯巴达,一个雅典,为什么会打起来及其影响,这个东西在西方历史学界就叫做修昔底德陷阱,主要是讲现存大国和新兴大国有那种天然的矛盾,这个矛盾无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2 0 X X中美石油战略博弈中美石油战略博弈摘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面临着日益扩大的石油消费缺口的约束。

通过对当前全球石油输出来源与消费竞争格局以及中美石油战略博弈现状的分析,指出中美之间在石油问题上的博弈是一种遏制与反遏制的博弈,中美石油博弈应该追求一种理性的战略均衡。

中国在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进程中,还应结合使用其他有效的战略措施强化石油进口战略的安全性,尽快营建中国的全球能源多边合作体系。

关键词:中美石油战略博弈全球石油供需环境及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与消费概况根据英国石油公司关于全球石油资源储量、产量及消费量的统计(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XX,Oilsection),至XX年底,世界探明石油总储量为1567亿吨,主要分布在中东、南美、俄罗斯、北非及中亚等地,其中OPEC成员国储量为1204亿吨(约占总储量的79%)。

在世界石油储量十强国家中,OPEC成员国就占了八席,其余两席为俄罗斯(95亿吨,居第七位)和美国(42亿吨,居第十位);前五名国家位于海湾地区,依次为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储量均在130亿吨以上,约占世界的54%。

因此,世界原油市场的产量和价格由沙特、伊朗、伊拉克等为首的OPEC组织所控制也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的探明储量为32亿吨,约占总储量的2%,居第十一位。

第 2 页共 9 页XX年世界原油总产量约为36.97亿吨,其中欧佩克(OPEC)国家产量约为9.975亿吨(占27%),原油产量超过1亿吨的有:沙特阿拉伯(4.748亿)、伊朗(1.901亿)、委内瑞拉(1.534亿)、阿联酋(1.178亿)、科威特(1.102亿)、尼日利亚(1.072亿),伊拉克产量为0.659亿吨(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而大幅下降,XX年为1.015亿吨)。

除了委内瑞拉(南美)和尼日利亚(非洲)外,其余都位于中东海湾地区,这与该地区富庶的石油资源储备极其相称。

石油产量世界十强的非OPEC国家有:俄罗斯产量为4.214亿吨,美国3.411亿吨,墨西哥1.888亿吨,中国1.693亿吨,加拿大1.419亿吨。

XX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达2.752亿吨,仅次于美国的9.143亿吨。

从原油贸易的供给方面看,现今石油净输出国前十名中,中东占了5席(沙特4.681,伊朗1.361,阿联酋1.028,科威特0.965,卡塔尔0.395亿吨),俄罗斯居第二位(2.967亿吨),拉美北美各占一席(墨西哥1.062,加拿大0.455亿吨),北非中亚亦各占一席(阿尔及利亚0.69,哈萨克斯坦0.427亿吨),这也从供给能力上解释了当前石油战略争夺的焦点地区的所在。

从原油贸易的需求方面看,就石油消费缺口而言,XX年中国排在第四位,为1.059亿吨。

美国以其庞大的经济总量,长期占据着石油消费量和消费缺口的榜首位置,这也是美国尤其重视其石油安全的主要原因。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XX年中国原油净进口8330万吨,原油外贸依存度高达30.3%。

中第 3 页共 9 页国现在的原油进口结构为:中东原油占进口总量的56%,非洲占22.5%,亚太地区占14%。

石油进口运输主要通过海路,且多集中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台湾海峡一线(占总进口量近80%)。

鉴于当前过于倚重海上运输的单一进口路线所隐藏的巨大风险,我国正加紧实施进口多元化战略,即从进口的来源和运输途径上进行多元化的选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口风险。

该战略目前主要通过地缘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开展积极主动的石油外交,改善中国现有的石油进口格局,避免对中东、非洲和海上线路的过分依赖。

积极寻找更多的石油贸易伙伴国:如尽快推进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哈萨克→中国的陆上石油运输管网的建设。

努力改善石油进口通道:如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中俄石油铁路运输贸易,积极推进中俄远东石油管线的建设;促进中巴在石油管线运输方面的合作,将进口自中东/非洲的石油,借道巴基斯坦敷设陆上石油管线进入中国新疆,既避开了海上咽喉要道马六甲,又降低了运输成本。

多维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如加强同东北亚地区能源消费大国日本、韩国的能源合作,避免恶性石油竞争;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优势,努力开展同东盟各国的石油能源合作;加强同拉美地区石油输出国的能源合作等。

通过实施进口多元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中国原油进口的构成为:中东45%~50%,非洲25%,亚太5%、俄罗斯和中亚20%~25%。

当然,也存在同南美进行石油能源合作的可能性。

第 4 页共 9 页值得重视的是,在全球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中国是惟一尚未建立起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国家。

一旦发生能源危机,石油供应中断,后果将不堪设想。

目前,美国石油储备可以维持150天的紧急状况,日本石油储备可供165天使用,德国储备规模达112天,韩国96天。

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家,美国将其敏感的石油触角探触到了世界上任何一个石油输出国或潜在的输出国所在的地区,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手段拉拢或逼迫这些国家作为其全球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合作者或非对抗者,并积极遏制其所谓的非盟友石油消费大国的石油安全战略的实施。

基于我国进口多元化战略的思想,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优势和强盛的经济发展势头,在这场牵动国人神经的石油“大博弈”中,抓住机遇,拓展在相邻地区的地缘经济影响,努力成为一支重要的地缘政治力量。

为此,中美之间在石油问题上的博弈是一种遏制与反遏制的博弈,主要体现在中东、中亚/里海等资源国的石油输出及海湾、南亚等地区的石油运输通道上。

中东石油来源在中东,美国屯兵海湾,以其强大的海军力量为其海上石油运输提供安全保障。

同时,为了控制该地区的石油资源,美国利用各种借口遏制两伊,极力阻止其他国家进入两伊能源区域,而伊朗是中国传统的主要原油进口国,约占中国进口量的18%。

美国在占领伊拉克后,已将目标瞄准了伊朗,并在积极寻找战争借口。

一旦战事爆发,美国将切断伊第 5 页共 9 页朗经波斯湾的石油出口。

这对于石油消费缺口日益扩大的中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中哈石油管线里海及其周边地区巨大的石油储量可缓解世界石油市场对中东的依赖。

为此,美国联合欧美的大型石油公司挺进里海地区,同俄罗斯逐鹿中亚,展开激烈争夺,并对石油需求急剧膨胀的中国保持高度的戒备心理。

在里海诸国中,哈萨克斯坦又是争夺的焦点。

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丰富,陆上石油可采量为28.8亿吨,里海地区可采石油储量为36亿吨,里海大陆架远景储量高达70亿吨。

根据哈政府的规划,XX年将达到1.18亿吨(可输出1.03亿吨),XX年约为1.8亿吨(可输出1.61亿吨)。

目前哈通过俄罗斯出口的石油约占其石油出口总量的70%,可以说在石油出口方面完全受制于俄罗斯。

为减轻对俄罗斯的依赖,哈一直在寻求石油出口的多元化。

由美国、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和土耳其六国提出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设计过油能力5000万吨,计划于XX年完工。

但是,哈原油经巴杰线的外运方案需要扩大发展油轮船队和港口设施建设,加上该管线途经四国,运输利益的协调也存在一定困难。

对于中国而言,中亚/里海地区的石油资源是中国实现多元化进口战略、保障石油安全的关键来源,而中国日益膨胀的市场容量,也给中亚石油稳定低成本的输出带来了可预见的光明前景,中哈石油管线的筹建就明确地印证了这一点。

该管线将成为中国联通里海、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甚至是海湾地区(如伊朗)石油资源的重要纽带。

目前,中国仅通第 6 页共 9 页过铁路每年从哈萨克进口约150万吨原油。

中哈管线一旦建成,可将运力迅速提升至5000万吨,除哈输出的XX万吨外,还可利用该管线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进口原油3000万吨,极大地改善中国的原油进口结构,并大大降低进口运输成本。

这条线路很有可能促成中俄石油对美合作博弈。

此外,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中哈石油管线有可能逐步发展成为泛欧亚能源桥梁,东衔亚太、西接中东,在现代全球石油安全战略中,其作用可与古丝绸之路相媲美。

中巴石油运输系统美国在插手里海石油的同时,积极倡导的南向通往印度洋的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也已签署协议,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出口里海/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使里海石油摆脱俄罗斯和伊朗的控制,并以此利诱巴国,影响修建中的中巴石油运输系统,后者用于中转从中东北非进口的石油,经巴基斯坦进入中国境内,以避开海盗猖獗、美军重兵把守的咽喉要塞马六甲海峡。

当然,美国在博弈中坚持突出“有效遏制”的特点,其目的是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以便为其对华战略调整提供一个缓冲。

中美双方都强烈意识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其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对策建议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美石油博弈直接关系到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其中的关键在于中哈石油管线的建设。

它不但可以拓展第 7 页共 9 页新的石油来源,更为中国的原油进口开辟出一条安全稳定的通道,甚至是一座泛亚能源桥梁。

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中美能源博弈应该追求一种理性的战略均衡。

即,在全球生产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的条件下,不要过度强调自身的既得利益,应适当照顾到区域的、全球的合理利益,谋求共同进步,努力避免产生不良政治博弈带来的恶性石油竞争,少数国家受益的格局必然被均衡发展所替代。

为此,中国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地缘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加强同俄罗斯、哈萨克等石油输出国的能源对话,在适当认同其效益最大化的同时突出能源多边合作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借助能源合作的契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共同、稳健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

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同美国、日本等石油进口大国的能源战略协商机制。

毕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能源需求大国,中国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发展,不仅关乎中国的前途,也关乎日本经济的复苏、东亚地区的稳定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结合其他措施有效强化石油进口战略的安全性,如大力开展石油外交,改善与推进同石油输出大国的友好政治经济关系,为多样化石油来源建立坚实的政治基础;通过国际石油期货市场进行“风险采购”,从目前的防御型体系向主动出击型体系转变,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建立海外石油战略基地,尽快营建中国的全球能源多边合作体系。

第 8 页共 9 页THANKS谢谢您的阅览仅供参考第 9 页共 9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