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表达交流讨论教案
高中语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3.集体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由“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故事引入。
二、合作探究文本
1.梁惠王的困惑
梁惠王的苦恼是什么?
请一位同学,以梁惠王的语气诵读第一段。
阅读小帮手
公元前361年,魏国迁都大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梁惠王中晚期,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都遭遇惨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于是,梁惠王“卑礼厚币以招贤者”。孟子于公元前320年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nìng),兵三折(zhé)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但是当我一“引导”,就像自己坐在主驾驶的位置上一样,又不想放手给学生这个“副驾驶”了。这恐怕就是教师常常以讲为主的主要原因吧。
2.自读课文的五、六两段。孟子提出了几条建议?
孟子的建议:
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
结果: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自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蓄,无失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结果: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孟子的仁政主X在本文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明确:不同。“未之有也”中的“之”作“有”的宾语,故应是代词;而“何厌之有”中“有”的宾语却是“何”,故“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课后作业
1.巩固全文的翻译与背诵。
2.利用晚自习时间完成活页卷“能力提升层次B”的课外拓展部分。
教学
反思
本文让学生熟读成诵后才上的,学生对文章虽较熟悉,但对文章的内容、论证的方法及语言特色还是陌生的。所以我加强了这方面的引导。效果还不错。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3.11 师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师说》教材分析《师说》是人教新课标高中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尊师重道的论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有力批判士大夫的愚顽可笑。
虽然属于自读课文,但本文的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比较典型,并且作为了高考背诵篇目,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不可以等闲视之。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有了初中和高中必修一、二、三的积累,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的预习案,并且我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做了记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的文言朗读;鉴赏分析本文说理方式和方法。
(自学讨论)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质疑讨论)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三维目标。
2.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诵读整体感悟、细读圈点质疑、品读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积累。
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质疑问难,共同讨论,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教师由《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三个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韩潮苏海【点拨】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交谈-语文版第三册教案
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交谈-语文版第三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谈的意义及交谈的分类。
2.掌握交谈技巧,提高交谈能力。
3.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和倾听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交谈的技巧和方法。
2.掌握如何提问和倾听。
3.培养交往习惯和倾听能力。
三、教学难点1.倾听技巧和方法。
2.维持良好的话题和情绪。
四、课前准备1.按照课本内容预习备课,准备教案和教材。
2.准备相关PPT或其他教学工具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确保教室设备完整,准备好相关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交谈的意义和分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交谈对人们的意义,例如可以提问:“为什么人们需要交谈呢?”、“交谈有哪些分类?”等问题,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交谈的主要形式和作用。
2. 交谈技巧和方法讲述交谈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发问、如何回答、如何维持话题、如何控制情绪等方面。
通过特定的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交往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模拟真实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来提高交谈能力。
3. 倾听技巧和方法讲述倾听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言语、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给对方关注和支持等。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倾听技巧,提高倾听能力。
4. 维持良好的话题和情绪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维持良好的话题和情绪,例如如何处理冲突、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等问题。
通过言语和行为的训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维持良好的话题和情绪的技巧。
5. 课堂练习结合相关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谈练习,通过使用交谈、倾听技巧等来掌握交谈和倾听的技能。
同时,给学生提供反馈和评估,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交谈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和练习安排,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交谈指导和支持。
同时,这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教师不断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中语文教案7语文版必修3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7语文版必修3教案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三(语文版)第七单元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能够理解和分析散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3.能够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散文理论与鉴赏》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分析散文的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2.学习:(1)教师向学生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2)教师分析散文的写作技巧,如多样化的描写手法、写人物的切入点、情感的表露等。
(3)教师让学生阅读散文《青春》和《旧体制针灸与我》。
(4)教师分析散文《青春》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教师分析散文《旧体制针灸与我》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拓展:(1)教师让学生自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2)学生可以选择口头汇报或书面汇报。
五、总结归纳:1.散文是一种以抒发感慨、抒发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散文体裁。
2.散文的特点是形式多样性、体裁个性化,通篇流露出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3.学习散文的关键是深入理解作家的写作技巧和思想表达。
六、作业布置:1.阅读并理解散文《清早》。
2.分析散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并写一篇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本课主要介绍了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通过分析散文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其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同时通过自主选择一篇散文进行阅读和写读后感的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202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全册优质教学设计目录2020最新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3)2、祝福.教案 (16)3、老人与海.教案 (46)4、蜀道难.教案 (54)5、杜甫诗三首.教案 (59)秋兴八首(其一) (59)咏怀古迹(其三) (64)登高 (72)6、琵琶行并序.教案 (82)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教案 (86)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99)9、劝学.教案 (117)10、过秦论.教案 (125)11、师说.教案 (142)12、动物游戏之谜 (156)13、宇宙的边疆.教案 (162)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 (166)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174)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178)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183)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188)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199)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12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教学设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江志鹏1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四表妹贾惜春荣府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二姐贾迎春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表嫂李纨大表姐贾元春表兄贾宝玉三表妹贾探春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二、学习班小说,我们仍然要抓住小说的情节链。
让学生装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表达交流讨论教案(3)
考前最后一讲多角度审题,最佳角度立意一、导入:高考优秀作文欣赏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解读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读懂任务是作文关键:“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到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是这次作文的任务。
写作任务不难,这与全国卷一直以来所主张的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吻合,但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却不容易,选取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决定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与立意高低。
读懂关键词的关联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2、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3、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
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材料作文的类型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或故事;引用一段或几段新闻报道或消息;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一)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1、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高中语文示范教案人教版必修三:《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
十八岁出门远行【备课思路】本文是一篇小说。
鉴赏小说的重点是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通过对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的赏析,挖掘作品的主题。
而《十八岁出门远行》又不同于传统的小说,特别是小说情节的设置,极其不合常情,具有强烈的荒诞性。
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应以情节为阅读的切入点,通过对作品中悖于常情,却又合乎常理的情节的解读,了解作品所传达的主旨。
此外,本文新奇独特的语言,也需要在阅读中仔细地体味。
【教学目标】一、通过解读情节,把握小说的主旨。
二、理解小说中有荒诞意味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三、揣摩精彩语句,体会小说新奇独特的语言。
四、讨论小说中有关“旅店”的内涵,明确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一、把握小说的主旨,明确“旅店”的象征意义。
二、理解小说中有荒诞意味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悖于常情而又合乎常理的荒诞意味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数】两课时。
【课型】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教学步骤】【课前预习】师生分头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余华及其创作特点。
可以阅读余华的其他作品以及对其作品的相关评价。
课上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过独自一人出门远行的想法吗?是的,青春年少的我们总会有如此的冲动,我们厌倦了周围熟悉的一切人和事,渴望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够摆脱所有的约束与羁绊,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发挥自我,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实现伟大的理想和抱负。
那么,当你真的走出去之后,一切真的会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吗?《十八岁出门远行》将给我们讲述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初次出门远行的故事。
其实,外面的世界远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成长过程需要付出代价,只有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后,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
二、了解作者余华师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余华的资料,并进行归纳概括。
应包括以下内容要点:余华,浙江海盐人。
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战栗》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作文教案
表达交流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执笔人:唐明亮【习作目标】⒈学会发散思维,尽量多想,打开思路,广泛寻找多种立论角度。
⒉常用求异思维,比较筛选,寻找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的最佳角度展开议论。
⒊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开动脑筋,学会对身边事物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写作指津】抛弃习惯性思维,遇事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考虑多种因素,想像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以为不切实际的、可笑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靠直觉和逻辑进行判断、筛选,这就是发散性思维。
也是创新思维的精髓之一。
发散性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
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
多向思维之于作文,旨在训练学生在思维时,要学会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同一题目、同一体裁的不同处理,或者是角度的不同、立意的不同,或者是构思的不同、手法的不同等。
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写作上,就是不同领域不同思路交汇,在交汇处获得新的观点,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散文与诗的交汇就是散文诗,小说与摄影的结合便产生摄影小说。
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
反向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
反向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
客观对象的两面性,为反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但是另一面我们在求异的同时,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反向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就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种商榷性的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
【范文揣摩】玛蒂尔德的新生——读《项链》有感恐怕多数读过小说《项链》的人,都会为主人公为了一串假项链而付出10年青春这个巨大代价而感惋惜,可我却不那么认为。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教版课标高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彭国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梳理课文结构思路,提高小说阅读能力。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1、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2、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
3、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2、环境环境描写及其意义。
3、西江月词对于贾宝玉性格特点刻画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愉快教学法:展示贾府建筑图、人物关系图,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共同研讨,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品读习惯。
2、研究学习法:(1)自主探究。
结合老师简介的《红楼梦》的基本情节,领会其内涵。
(2)合作探究。
分小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仿写法:用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导入:《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
清代:“开谈不讲《红楼梦》,虽读诗书也枉然”之说。
毛泽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冯其庸:“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王蒙:《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
《红楼梦》迄今有十八种文字六十多种译本,在世界发行,它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珍品。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一部伟大的作品必须由一个伟大的灵魂来创造,而一个创造出伟大作品的灵魂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极高的文学素养,二是要有曲折跌宕波澜壮阔的生活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初识红楼梦,认识曹雪芹。
(板书课题)二、作者介绍: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zhān),字梦阮(ruǎn),号雪芹,又号芹圃(pǔ)、芹溪。
高中语文 第3课 老人与海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老人与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海明威和“迷惘的一代”等背景知识;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梗概;深入文本,体会小说思想性与艺术性,并学习重点语段含义及感情色彩。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朗读,来锻炼学生感受小说艺术魅力的能力;通过对《老人与海》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主人公桑迪亚哥主人公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永不言败的精神;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提高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揣摩语段,体会小说内在的艺术技巧和特点;锻炼学生更为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读1.“读电影”①播放斯皮尔伯格2011年作品《战马》片段,勾起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印象。
②教师提问:“刚才播放的电影《战马》的片段,请问中间这段影像中反映的是哪次战争?”③明确: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样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一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的还有一位著名的作家——海明威。
2.“读背景”①背景一:海明威海明威关键词:美国现代作家;“迷惘的一代”;电报式风格;冰山原则。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之一。
早期作品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年一代的彷徨情绪,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
20世纪末回到美国,写了不小以拳击家、渔民、猎人等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创造了“硬汉子”性格。
他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1一、诵读第二节,理解内容: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二、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D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使音节悦耳动听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①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河北省昌黎中学度高中语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师说【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并解题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
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
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表达交流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习题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表达交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精品专题课后练习【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背诵默写,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
(2)、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
(4)、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
(5)、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
(6)、数罟不入洿池,________。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
(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
(9)、《夜筝》很像《琵琶行》的一个缩本,阅读古诗《夜筝》,完成下面题目。
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黯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琵琶行》选段中与《夜筝》三、四句内容相近的两句诗是------------------------------------------------------------------------------【答案】(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2)独留青冢向黄昏(3)不尽长江滚滚来(4)环佩空归月夜魂(5)望帝春心托杜鹃(6)鱼鳖不可胜食也(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8)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9)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考点】高中语文知识点》名句默写》诗【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依次填入下面①—④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①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②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③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④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①②③④A.;;。
B.,;;。
C.;;。
:D.;;;:【答案】D【考点】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2、祝福【解析】这句话分别介绍了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丈夫的一些情况,呈并列关系,应用分号隔开,最后一句是总结,所以前边用冒号3.名句名篇默写(6分)( 1)《旅夜书怀》中描写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月亮在涌动的江面上流动的诗句是,。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三篇课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Ⅲ-12——14 〔第四单元〕动物游戏之谜人类社会越来越现代化,到了“知识爆炸〞的时代。
由此而来的是生活的快节奏,学习和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这种竞争一直波及到了儿童,加之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使作父母的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
祖孙三代4、2、1的局面,使12 只眼睛都盯在了孩子身上。
过分保护、溺爱及过早地灌输知识会得到什么结果呢?乐观者说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早熟,将来能更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悲观者那么认为豆芽菜式的孩子将来经不起风浪,小皇帝太多了很难凝聚成统一力量,将来谁去当兵,谁去干那些艰苦创业性工作……让我们来看看动物世界吧,也许会得到某种启迪。
■库宝善\动物的游戏〔节选〕玩耍,按原意来说应该是从觅食、自卫和各种约束的活动中解放出来,使肉体和精神充分放松的行为。
但对野生动物来说这种机会真是太少了。
例外的只是一些幼崽,围绕在母亲身边戏闹、玩耍。
因为有母亲守在旁边至少不用愁吃,不用担心敌人攻击等等。
这和人类一样,儿童时代好玩耍,一到成年那么越来越少。
设身处地想一想,一点也不奇怪,成年食草类动物,为维持其庞大身躯,不得不去寻找、嚼食大量食物。
一头大象每日要吃200~300公斤树叶和青草,为此24小时中就要花费12~14小时。
熊猫食竹,牛羊食草每每要跑几公里到十几公里;食肉动物也并不轻松,它们的食物是活的、能自动避开,并非肚子一饿立刻就可以到手,有时一周也吃不上一顿,加上它们自己也要躲避人类和更强悍的猛兽,有时还会生病,也有年老体衰,为满足食欲经常要处于精神和肉体极度紧张状态。
所以不管哪类动物,在这个弱肉强食的野生动物世界里,真正能放松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动物,其幼年时代的游戏,除了单纯玩耍目的之外,与其将来生活〔这里主要是指觅食、繁殖和护身〕是密切相关的。
肉食性动物如虎、狮子,经常见到亲子间玩耍的场面,虽为猛兽但看到其兴高采烈的样子也颇为有趣。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9 劝学》3
高中语文目标管理活动设计教学课例《劝学》教学设计广西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语文组赵仁富教学概况:1、教学时间:一课时2、教学方法:目标管理活动设计教学法3、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4、教学过程:自读质疑——目标管理——学习课文——课堂讨论——课堂检测——总结反思第一课时(一)自读质疑1、导语引入:诸子百家,荀子的《劝学》2、自读课文:借助注解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重点,记录疑难。
3、思考发问:写什么?何特点?何价值?4、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提出疑难,讨论研究。
(二)目标管理1、根据自读收获,小组拟定学习目标。
2、轮值小组整理学习目标,板书讨论。
3、师生讨论制定教学目标,并落实教学目标。
(三)学习课文活动一:发现之旅:寻找重点词句组织:小组竞赛,指出重点词句,教师评点,科代表记分。
活动二:接力翻译竞赛(小组代表)活动三:合作探究:论证思路和方法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论证?有什么效果?活动四: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准确断句2、读出节奏,读出气势活动:个别到集体(四)检测验收活动一;字词句解释活动二:翻译检测(五)讨论探究1、质疑讨论:小组讨论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效果?2、我的论坛:小组代表上台作专题发言3、教师评点(六)总结应用1、科代表总结归纳2、运用《劝学》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修改月考作文(3)文化积淀活动一;根据写作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活动二:请说出《劝学》产生的成语活动三:课外收集荀子的名言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晋江市侨声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文指导课《表达交流》教
学设计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
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