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物体的运动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共5课)(2022秋)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6.测量距离和时间1.要想知道两地之间有多远,有哪些测量方法?[答]用脚,用步,用庹,用木棒,用卷尺测量。
2.利用工具确定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就是在测量。
3.我们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卷尺、直尺、测绳、米尺等4.生活中测量距离的工具有哪些?[答]钢直尺、钢卷尺、皮尺、三角尺、游标卡尺等常用工具,以及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先进的电子测量工具。
5.两点之间相隔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常用的距离单位有厘米、米、千米等。
6.电子停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
使用时,先将电子停表归零,按下开始键开始计时,按下停止键停止计时。
7.常用的计时工具有:电子停表、手表、秒表等;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等。
先进的计时方法、计时工具有:田径比赛终点计时系统、现代机械表、现代电子表、现代原子钟等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计时的:圭表、日晷、水钟、沙漏等古代的计时单位还有:一炷香、一盏茶等8.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用卷尺更合适,测量课桌两条桌腿之间的距离用米尺更方便。
9.【回忆实验】【活动名称】用卷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活动目标】学会使用卷尺测量距离。
【活动材料】卷尺等。
【活动过程】(1)标出表示两棵树距离的起止点。
(2)一个学生把卷尺的零刻度对准起点。
(3)另一个学生拿着卷盘到达终点附近,拉直、拉紧卷尺后读出终点对应的示数。
10.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代表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过的距离,用于测量宇宙中相隔较远的两个天体的距离。
纳米是更小的距离单位。
11.怎么测量树叶的周长?把树叶平铺,拿一根细线,从细线的一端沿着树叶的外沿绕一圈并记录好终点,用直尺测量出这段细线的长度,即树叶的周长。
7.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慢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
2.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3.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的内容包括:机械运动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及其计算,以及各种运动形式。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材的安排上,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的运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速度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解速度的计算方法,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
2.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如汽车的启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速度的计算方法。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测定物体速度,加深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速度计算的理解。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5.拓展:介绍一些运动的相关知识,如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材分析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本单元主题的提出重要意义1.运动无处不在,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当中2.生命在于运动,形容运动对于人类生命的重要性3.运动是科学家研究物质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4.运动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情分析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同一物体相对于自身而言,各部分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而很少将运动置于两个物体的相互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进行判别,也不能很好的区分运动的形式。
片面认识电梯上的人或是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地球上的房屋与树木是静止的。
编写理念主题涵盖了物体运动的位置与状态、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形式这三个主要概念,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测量、排序等活动,关注学生比较、归纳、分析等科学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是运动的”这个朴素的世界观。
本单元对课标的落实内容要求4.1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4.2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2.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4.3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1.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2.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6.6.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科学知识1.描述物体的运动。
2.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1.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单元分析: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探究物体静止和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知道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并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单元总体目标: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中要以积累的证据为基础。
2、能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
二、科学知识1、根据一个制定物体描述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2、知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3、知道物体的运动大体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制定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很多,拉力是只要的一个因素。
5、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越慢。
单元课时划分1、《一切都在运动中》 1课时2、《运动的快慢》 1课时3、<运动的方式> 1课时4、《小车的运动》 1课时5、《摆》 1课时第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科学四年级物体的运动与力
科学四年级物体的运动与力自然界中的物体常常在运动或停止状态之间转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来解释物体的运动。
力是物体作用于另一个物体时产生的效应,它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形状或者速度。
一、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连续移动时,我们称之为直线运动。
此时,物体的速度可以是恒定的(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是变化的(非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相等的距离,而非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相等。
曲线运动:当物体不在同一直线上移动时,我们称之为曲线运动。
典型的曲线运动是圆周运动,物体在此运动中会沿着固定的轨道绕着一个中心点旋转。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它可以是正、负、零。
加速度是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当物体速度增加时,加速度为正;当物体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为负;当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时,加速度为零。
二、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
1.推力:推力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与其他物体的接触而产生的力。
例如,我们推动桌子、推动自行车踏板时,都需要施加推力才能让物体移动。
2.拉力:拉力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物体的牵引而产生的力。
例如,我们拉扯绳子、吊起物体时,都需要施加拉力才能改变物体的位置或形状。
3.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
地球的重力作用使得物体向下运动,并决定了物体的重量。
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质量。
4.弹力:弹力是由弹性物体受力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当我们拉伸或压缩弹性物体时,会产生弹性势能,物体受力后会产生弹力使其恢复原状。
5.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在地面上行走、车辆行驶时就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和接触力的大小。
三、受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到的合力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完整教案2021版-青岛版科学(六三制)
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完整教案2021版-青岛版科学(六三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学生能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观察和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4. 总结和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讲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5. 练习和应用: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试,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3. 观察和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4. 总结和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讲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5. 练习和应用: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章. 物体的运动 四、运动的相对性》优质课教案_6
2011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设计教学背景:1课时教学准备:一大一小两只毛绒熊、三角板与一个苹果、卫星模型与大号瑜伽球、一大一小两架飞机模型、玩具风车25个、电池与绿色花泥25组教学目标:1.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2.掌握判断物体所处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方法。
3.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教材分析:本课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
学生主要问题在于,分不清研究对象和参考物。
因此,课堂采用生活化引入方式,以一大一小两只玩具熊的位置变换问题引入运动与静止概念,并对如何判定运动进行初步的方法小结,并在此过程中初步强化研究对像的选取问题。
紧接着用一个“搬小猪”的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概念,同时引出一个新问题,为什么同一个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内会有两种运动形式,由此将学生的关注焦点引向参照物的选取。
接下来,通过火车问题,进一步强化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两者的关系,引出相对运动的概念。
用多个相对应用在生活、生产中的真实应用,设计活动让学生进行模拟或者应答,以表现性任务的完成来反馈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重难点:研究对象、参照物的判定;判断运动和静止的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主要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机械运动二、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三、运动的相对性四、运动相对性的应用应用1:同步卫星应用2:加油机和受油机应用3:风洞五、运动相对性造成危害的一面教学反思:本课将理解上的难点用游戏(搬“小猪”、风车、电池与花泥等)进行了分解,学生在活动中玩得开心,学得入心。
用表现性任务观察(同步卫星、加油机等)学生的掌握情况,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反馈课堂学习成果,非常直观。
另外,对机械运动概念的诠释比较到位,学生理解比较透彻。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一、运动和位置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 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 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冀人版2017新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应知应会一、位置和运动1.足球比赛中,同学们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2.相对于球门,房屋和树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它们是静止的;同学们和足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3.判断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4.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乘客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对于汽车司机来说,乘客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答:汽车行驶中,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乘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乘客是运动的;对于汽车司机来说,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乘客是静止的。
二、运动的方式1.人在跳,车在行,鸟在飞……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中。
2.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及从树上落下的苹果的运动方式都是直线运动。
3.转弯的火车、转动的风车、荡秋千的小孩、投出的铅球和颠簸的木马的运动方式都是曲线运动。
4.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轮胎的运动包括旋转和滚动等运动方式。
三、运动的快慢1.完成相同距离的运动,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快,时间越长,运动越慢。
运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是:雨燕、猎豹、短跑运动员、蜗牛。
2.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表示,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物体运动的也就越快。
3.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常用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4.我们出行通常要使用交通工具。
四、运动和力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时常需要停止、启动、加速、减速……这些都是汽车不同的运动状态。
2.物体的运动状态经常发生变化。
3.我们可以使用拉力、弹力、吸力、推力等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4.给小车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可以使小车加速运动;给小车施加与运动方向不同的力可以使小车转弯,给小车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可以使小车停止运动。
初中物理专题4:物体的运动
专题四:物体的运动一、考纲要求(分值范围2~4分)1、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11年考了1次)2、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用钟表、停表测量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计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读数。
(11年考了1次)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能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1年考了3次)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1年考了4次)5、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11年考了1次)二、中考考点1、宏观物体的运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微观世界的运动:(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组成的。
物质里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例:八月桂花香、墨水滴在清水中一会水变成墨水的颜色等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时扩散现象。
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而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
(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其周围有电子在绕着运动。
(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
3、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事先选择作为参考对比的物体/一个标准物。
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说明:1、参照物必须是具体的物体,而不是抽象的物体,如不能选:天空、地平线、宇宙等。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不选研究对象本身。
3、参照物选定后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不动的)。
4、参照物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
结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则为运动的。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共3课)(2021新版)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运动与力【教材分析】《运动与力》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运动现象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怎样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观察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依据生活中的多种现象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用文字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自行车运动现象切入,提出了问题,明确了本课探究方向。
“材料包”提示学生可以准备一些容易获得,方便携带的材料,为课堂上的探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引导学生明确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尝试用推、拉等方式让物体启动、加速、减速或停止,观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活动再结合生活经验的方式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观察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说一说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样发生改变的,进一步感受到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能够举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了解运动与力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知道推力、拉力等常见的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生活中也会观察到力作用于物体发生的各种运动现象。
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学生还没有做过深入思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够依据证据运用推理的方法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运动与力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第1课、运动与力思维导图:知识点:1.让自行车动起来,就要给自行车施加力,力的大小决定了自行车行驶速度的快慢。
2.秋千刚开始是静止的,推动秋千后,秋千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有时快,有时慢,最后会慢慢停下来。
3.汽车行驶时,有时快有时慢,最后也会慢慢停止。
4. 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5.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比如:纸风车一吹气或一用手扇风,它就转起来,用力吹气或使劲扇风,就转得更快;用手推易拉罐,易拉罐就开始滚动,用大力气推它,它就滚动的更快了,用手阻挡它,它就停下来了;同手一推,本来静止的铅笔盒就动起来,不再施加力,铅笔盒就静止了。
6.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举例:小球击倒矿泉水瓶,用锤子砸核桃,用石子击穿纸,用橡皮把沙堆砸出坑等。
7. 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8.实验实验一: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验器材:风车、易拉罐、文具盒(或橡皮)等。
实验方案:1.风车由静止到运动或运动快慢发生改变时需要怎么做?2.让滚动的易拉罐停下来需要怎么做?3.让静止的易拉罐、文具盒等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需要怎么做?实验结论: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实验二:实验名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实验器材:小球、瓶装矿泉水、锤子、核桃等实验方案:1.用小球和瓶装矿泉水模拟打保龄球活动。
2.挥动锤子砸开核桃。
实验结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第2课、小球的运动思维导图:知识点:1.踢出去的足球有多种运动轨迹,有时是直线,有时是曲线。
2.我们可以用对抛、平抛、自由下落等方式让小球运动起来。
3.小球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可以从小球运动的快慢、方向、轨迹等方面描述小球的运动。
5.轨迹就是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走的路线,轨迹应该是线,在线上用箭头表示小球运动的方向,就是描述小球运动的轨迹。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附目录)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5运动与位置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运动。
2、懂得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3、知道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4、学会判断我们身边的物体是否在运动,学会描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5、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懂得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并学会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
教学难点学会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并学会描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运动的物体图片、课本插图等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各种各样的运动1、出示课本13页的小诗。
风儿起了,穿过柳林,枝条轻轻摇曳。
鸟儿飞了,掠过湖面,水面泛起涟漪。
船儿起锚,驶离港湾,留下片片浪花。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描写了哪些物体?他们都在干什么?这首小诗描写了风儿、鸟儿和小船三个物体。
风儿穿过柳林,鸟儿掠过湖面,小船驶离港湾。
3、教师引导:这三个物体都在运动,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物体在运动呢?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运动的物体。
4、教师出示课本14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预设:我们刚才列举的物体都是在运动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物体的运动。
活动二:判断物体的运动1、出示课本15页的两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对比这两幅图,看一看这两幅图中的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你又是这么判断的?预设:汽车是在运动的,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草地的一边行驶到了草地的另一边。
骑自行车的人是运动的,他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
天空中的老鹰是运动的,他从一棵树的上空飞到了另一棵树的上空。
河里的鸭子是运动的,他从湖的中央游到了湖的边上。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材简析】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将聚焦到滑动、滚动、静止等运动情况。
为了研究滑动、滚动等运动状态必须得让物体运动起来,因此借助斜面使物体运动。
利用学生观察到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的不同和运动快慢的改变,成功引出后续对运动快慢的观察,也为最后一节课“过山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设计基础。
本课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不同斜面,引发学生对斜面共同点的思考,再引导学生进入“我们周围有许多斜面,物体在斜面上会怎样运动”这个问题的思考,继而带领学生进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探究活动。
通过进行“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探究活动,发现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且与它的形状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更多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展开探究,激发学生浓烈的探究欲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将斜面坡度增大,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变化,发现斜面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快,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或许面临改变。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能够简单判断出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意识到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他们知晓了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到了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方式的乐趣。
同时他们也可以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将物体的运动简单地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感受过滑滑梯、滑草、滑沙的快乐,体会过盘山公路的便捷,看到过卡车卸货的方式,因此对物体在斜面的运动是有一定感受的。
本课就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模糊感受,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通过对物体形状的观察,知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它的形状存在一定的关系。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出物体的各种不同形状和摆放方式,并对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预测。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21年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全套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21年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全套教案教案一:物体的运动简介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并且能够分辨物体的静止与运动状态。
教学内容1. 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2. 物体的静止与运动状态的区别。
3. 分辨一些日常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学生周围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 概念讲解:简单解释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静止是指物体位置不变。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练活动:提供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互相交流讨论。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理解。
教案二:物体的直线运动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直线运动,并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
教学内容1. 物体的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同一方向上的运动。
2. 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
教学步骤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 概念讲解:简单解释物体的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同一方向上的运动,运动轨迹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展示物体的直线运动和不同的运动轨迹。
4. 练活动:提供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描述物体的直线运动和运动轨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物体直线运动和运动轨迹的理解。
教案三:物体的曲线运动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曲线运动,并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
教学内容1. 物体的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
2. 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
教学步骤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物体的直线运动和运动轨迹。
2. 概念讲解:简单解释物体的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运动轨迹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展示物体的曲线运动和不同的运动轨迹。
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全套教案-2021青岛版(六三制)科学
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全套教案-2021青岛版(六三制)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概念。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生活的关系,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运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新课导入:介绍静止和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3. 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观察实验的发现,引导学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第二课时:运动速度的概念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运动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运动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运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运动速度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运动速度的意义。
3. 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引导学生发现运动速度的规律。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观察实验的发现,引导学生运用运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讨论交流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教具:课件、实验器材。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活动框架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活动框架第一部分:引入我们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物体的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物体的运动活动。
第二部分:物体的运动形式1.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同一方向上做匀速或加速运动时,我们称之为直线运动。
小车沿着笔直的道路行驶、投掷物体下落等都属于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着一条弯曲的轨迹运动时,我们称之为曲线运动。
例如,铅球抛出后的弧线运动、自行车在弯道上转弯等都属于曲线运动。
3.循环运动: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以一个固定的轨迹做往复循环运动时,我们称之为循环运动。
例如,钟摆的摇动、自行车轮子转动等都属于循环运动。
第三部分:物体的运动规律1.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当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中位置不变时,我们称之为静止状态;而当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中位置发生改变时,我们称之为运动状态。
2.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
运动速度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当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的路程相等时,我们称之为匀速运动;当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的路程不相等时,我们称之为变速运动。
3.物体的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大时,我们称之为正加速度;而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减小时,我们称之为负加速度。
第四部分:物体的运动实验为了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1.利用直线轨道和小车进行匀速运动实验。
我们可以利用一条直线轨道和一个小车。
首先将小车放置在轨道上,并保持轨道水平。
然后用手推小车,使其沿着轨道匀速运动。
通过测量小车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车的运动速度。
2.利用斜面和小球进行自由落体实验。
我们可以利用一个斜面和一个小球。
将斜面倾斜,让小球自由落下。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
第5课《运动与位置》知识点1、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人)的运动、植物生长的生命活动、交通工具的运动,以及非生命体的(溪水、白云、月亮等)的运动等等。
2、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是机械运动,如地球的自转、弹簧的拉伸等。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4、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5、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一是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某个物体是否在运动,二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6、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静止都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7、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参照物改变,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可能改变,所以说静止是相对的。
第5课《运动与位置》练习题一、填空题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
2.自己坐在教室里,相对于课桌,自己处于()状态;相对于太空,自己处于()状态。
3.我们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两旁的树向后退,判断汽车应在向()运动。
4.在“我的位置在操场东南方约45米处”的描述中是以()为参照物5. 坐在汽车上,如果我们觉得路旁的树木、房屋往后退,这时选定的参照物是()。
如果我们以路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那么汽车在(),我们自己是()的,如果以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我们自己是()的。
如果以汽车本身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6.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和()来描述。
二、判断题1.没有参照物,我们也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在运动。
()2.公交车停在站台上,说明此时公交车相对地面静止不动。
()3.“小小竹排江中走,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和青山互为参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 体 的 运 动一、填空题1、如图1所示,物体A 的长度是___cm 。
2、国家文物局和测绘局最近对明长城进行了测绘,工作时测绘员以0.5米/秒的速度沿直线做匀速运动,100秒内通过的距离为____米。
烈日下测绘器材表面温度会升高,表明它的内能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其内能的变化是通过____方式实现的(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3、 “神舟七号”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宇航员相对固定座椅是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飞船搭载的“五星红旗”展示在太空,它的质量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飞船在太空中通过____ 把信息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选填“无线电波”或“声波”)。
4、一个美丽的氢气球吊着重物在空中缓缓上升,如图2所示,(1)在上升过程中,若以气球为参照物,重物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2)请你在图2中作出被提升的重物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5、郑州快速公交(BRT)已在今年5月底开通运行。
某时刻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所示,则运行2min 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向___ 方向行驶,两车相距__ m 。
6、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 所需时间约为16__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7、山区的孩子们在攀登木制云梯上学.当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往云梯顶端上爬时,他们之间是相对____的,他们相对于地面是___ 的. 8、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 (1)两运动员中,___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_______较大(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 ,他的速度是_______m /s(3)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_______9、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43翟志刚实现了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如图8所示,这是国人为之骄傲和值得永久纪念的一刻。
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人,此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他与飞船一起飞过了9165km ,则他的飞行速度为____km/s 。
他身着的舱外航天服几乎就是一个小型飞船,请根据他所处环境,谈谈该航天服应具备的基本功能: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10、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图9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
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____球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全部选填“甲”或“乙”)。
11、在2009年中考体育测试中,小雨同学“50m 跑”的成绩是8s ,则他跑50m 的平均速度是____ m/s ,由于____,他到达终点后无法立即停下来。
12、小刚测得班上同学小丽的一组数据,但忘了写上单位,清你帮忙补上:身高162______,体重56______,正常步行速度4.1_______。
图 1 图 2图3 图7图8甲乙13、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目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生动描写,其中“舟行”是以___为参照物。
14、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 =_____nm .15、 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未能寻到其落水的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 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 的. 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是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D.一直未用过的2B 铅笔的长度约为15mm2、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 点、乙从Q 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10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 .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C .乙到达P 点时,甲离Q 点6米D .甲到达Q 点时,乙离P 点2米3、下列数据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220 VB . 一个初中生所受到的重力约是500 NC .小红上学时不行的速度大约是是20 m /sD .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功率大约为200 W4、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 .迎面走来的行人B .路旁的树木C .小红骑的自行车D .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5、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A .mB .cmC .nmD .mm6、运动会上,100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7、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飞船8、 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11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图119、 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秒 秒 图10乙两火炬照片,如图12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 D. 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1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13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 .0 ~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 .0~7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 .2s~5s 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D .5s~7s 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11、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 .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12、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图14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是【 】三、探究与实验题1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
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如图15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_____s ;(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_______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图12 图15图14图13(3) 请在图18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 图像。
(不需准确描点)四、综合应用题 1、 2009年4月29日,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正式通行(如图16)。
大桥主桥长932米,全桥永久用钢达到国内创纪录的4.6×107kg 。
(1)大桥永久用钢受重力多大?(取g=10N/kg )(2)如果从桥上人行通道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1.2m/s ,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结果保留整数)2、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 ,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17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图17 υt 0图18 图16一、填空题 1、3.12、50;增加;热传递 3. 静止;不变;无线电波 4、静止 5东 600 6、 cm s 7、静止 运动 8.(1)、乙 乙跑过的路程 (2)、10 (3)运动员具有惯性9、7.8 供氧、抗撞击、抗辐射、保温、维持压强(或保压)等(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10、甲;乙 11、6.25 惯性 12、, cm kg km/h 13、河岸 14、.刻度尺 90 15、运动 静止 二、选择题1、B2、C. 3.B 、 4 C 、 5、D 6、C 7、D 8、B 9、B10、A 11、C 12 A 三、探究与实验题⑴ 0.66~0.68 ⑵ 车速 ⑶略 四、综合应用题1.解:(1)大桥永久性用钢所受的重力 G=mg=4.6×107kg ×10N/kg=4.6N (2)行人通过主桥所用的时间;t=)773(777/2.1932s s sm m v s 或== , 2、解:限速40km/h ………………………………………………………………… t =s /v =0.55km/40 km/h =0.01375h= 49.5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