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统乡村社会自治中的自然法研究
乡村治理模式变革与农村社会发展——以浙东DT村为例
式变 革 对农 村 社会 发展 的 影 响 .并 从 中得 到 一 些经 验 和启 示 。 D T 村 是浙 东 临海 所 辖 的一 个 自然 村 . 2 0 1 2 年。 D T 村全 村 6 0 8 户, 总人 口1 8 7 6 人, 党员4 2 人。 村 里 有 大 小企
( 行 政村 ) 人 民代 表 会议 组织 通则 》 与《 乡( 行政村) 人 民
执政者来说 . 因为要组建基层治理体制 , 需付出巨大的
治 理成 本 : 对 广 大 的农 民来说 . 压 制 了他 们 作 为小 生 产 者 自由经 营 的天性 。 使 其 创造 力 无从 发挥 。 由 于 我 国新 建 立 的政 权 是 党 领 导 国 家 的 政 治 体
权 架 构初 步 构建
2 0 1 1 年 换 届 选举 完 成 , D T 村先后产生过6 位 村 书记 , 5 位 村 主任 ( 以前是 生 产大 队 队长 ) 。
新政权成立后 .立即对传统 的治理方式进行革命
性 的变革 . 以现 代 性 的政党 组 织作 为 乡村 治 理 的主 要 力量 . 以行政 命令 体 制作 为 乡村 治 理 的主 要手 段 , 极 力
权逐 步 建立 起 区乡 ( 行政 村 ) 制度。 1 9 5 0 年1 2 月颁布《 乡
浙江西部传统民居的生物气候设计
1 浙江西部传统民居
浙江西部包括金华、建德、武义地区,浙西传统 民居以诸葛村、新叶村等为代表.浙西地形多为丘 陵和盆地,地缘上与皖南的徽州接近,民居建筑和 布局与徽派建筑在不少方面有共同之处.如传统村 落深受风水观念影响,建筑由白墙、灰瓦和栗色门 窗装修,构成素静的色调‘2 J.浙西的建筑多为两层 合院布置,以高大的粉墙作围护,内部天井较小,厅 堂用材较为粗壮,十分注重装饰,从大门门楼到室 内隔扇漏窗,从梁架节点到底部勾栏,大多精雕细 凿.少数大宅还用彩画,构图灵活,色彩雅致.白墙 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予人以明快的感觉,素雅 清淡,韵味无穷.见罔1.
2.1 气候因素对居住外环境热舒适质量的影响
2.1.1 空气温湿度 该指示是影响人体热舒适感
的重要参数,温度在12—25℃时人们会感到舒适.
老年人的舒适感要求气温稍高,儿童则稍低;女性
的舒适温度会比男性稍高一点"J.空气的相对湿度
对人们的热舒适感也有影响,在30% ̄70%的湿度
范围内人们会感觉舒服.在既冷(热)又湿的环境
万方数据
第3期
王建华等:浙江西部传统民居的生物气候设计
341
少日照量(采光系数尽可能地小),此时人们接受太 阳辐射热的程度与舒适度呈反比H。. 2.1.3 通风 风是影响人体舒适的重要因素,一 般以风向和风速2个变量描述.自然通风是一种颇 具潜力的通风方式,它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 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是人类历史上长期 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J.人类对自然通风 的利用已经不局限于开窗、开门,而是综合利用了 室内外条件,如根据建筑周围环境、建筑布局、建筑 构造、太阳辐射、气候、室内热源等组织和诱导自然 通风.在建筑构造上,通过对中庭、风塔、门窗、屋顶 等构件的优化设计,实现了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2.2 浙西地区的自然环境
017.美丽乡村营造之“道”与“器” ——“道以载器、器以载道”的浙江乡村振兴内生路径探索
美丽乡村营造之“道”与“器”——“道以载器、器以载道”的浙江乡村振兴内生路径探索余建忠,董翊明摘要:基于‚道‛与‚器‛的视角,评述了先秦‚九流十家‛蕴含的哲学思想,认为美丽乡村营造可分为‚道法自然‛、‚中庸之道‛和‚器以载道、道以载器‛三重境界。
基于此,总结了浙江‚从‘器’需求出发补齐环境短板、从‘道’需求出发激活美丽经济‛的特色经验,探究了美丽乡村营造实践中存在认知、主体、手段、政策‚道器分离‛的问题,指出了背后是对乡村内生多样性的‚供给不足‛。
提出,结合浙江乡村禀赋,有必要遵循‚道以载器‛的生态融合、文化传承、产业兴旺3种内生发展之道,以及‚器以载道‛的7种要素集聚之器,包括‚最小干预‛的自然营造之器、‚差异自建‛的设施营造之器、‚因需造势‛的业态营造之器、‚活态定桩‛的文态营造之器、‚适土活化‛的风貌营造之器、‚在地点穴‛的社区营造之器、‚生活归宿‛的社区营造之器。
此外,还需重构‚1+4+X‛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体系,创新‚1+3‛的‚村民+政府+资本+设计师‛村民主导乡村营造模式,真正实现乡村生活、生产与精神的回归。
关键词:道与器,道以载器,器以载道,美丽乡村营造,乡村振兴1 ‚村庄里的中国‛若隐若现的尴尬格局浙江的“乡村热”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缩影,自2003年起浙江陆续开展了“千万工程”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卓有成效的重大工程,2017年“乡村振兴”更是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但在实施中部分乡村却难摆脱集体土地低成本置换的锁定,由此催生重视战略但忽视战术的“村庄里的中国”若隐若现格局,加剧了农业抛荒与旅游过度开发并存、农民家庭空巢化与老龄化并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与农房私搭乱建并存、景观千村一面与涂脂抹粉并存、传统村落保护不足与整治不当并存等“村庄病”。
在“村庄规划偏离传统、城镇外拓与乡村蔓延相互牵制、多部委管理事权交错矛盾、传统村落保障资金不足”等约束的公共选择下,不仅整体村落风貌与格局难以得到保护并导致资源低效配置,与之相伴的传统文化与乡村社会网络破坏还将造成文化断层,甚至会动摇支撑国家整体创新战略的“工匠精神根基”。
生态学视角下的山村民俗研究——以江浙山村民俗为例
一
、
生态学视角下的历史背景
具体 的民俗 文化发生 的本原 , 又是其发展 的依 托。更
是其具体 的3 n z对 象。
2 1 世 纪 以来 , 人类进入 了“ 后现代 ” 的 生 态 时 代 。面 临着环境破坏和 自然枯竭 的窘境 , 人类 开始反 思 自身生活和 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种种影 响。的确 , 人 类 的生活方 式 、 习俗 传统 、 思 维观念 实际上都 密切 影 响着周遭 的生态环境 , 而生态环境也主导 与制约着人 类社会 的发展 与进步。在不久 的未来 , 人 类的文化观 念将对人 类的生态文 明建设起到决定性 的作 用 , 环境 与资源危机 的最终 解决 需要人类 在生态观 和价值 观 上迈 出最 关键 的一步。
为 以种植业 为基本农业 的江浙 山村 , 当地村 民很 早就 开始 对天 象、 物候 、 岁 时、 节令 予 以了特 别 的关注 , 形
成 了岁时节令 的概念 , 并对其 因地 制宜地进行 了符合 地 域生态实 际的处 理。尤其是在 当地的稻作产 区 , 何 时耕 田, 何 时浸种 , 何 时插秧 , 何 时耕耘 , 何 时追肥和
果我们仔 细研 究和考 察这些 传承 的民俗背后 的背景 与环境 , 我们 不难发 现 , 最初 的人类是 凭借 着生态 直
觉和 生态经验 来构建 自己的民俗 的。生态 环境 既是
和 岁时 的更 迭 、 气 候 的变化有 着非常密 切 的关 系 , 作
圆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C H E N G D U M U N I C I P A L P A R T Y C O L L E G E O F C . P . C
关键词 - 生态学; 山村 民俗 ; 江浙
村规民约与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以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实证调查为例
实际和缺乏可操作性 , 都深刻影响了农村社会 的法治 化 进程 。 村规 民约 是 指 生 活在 一定 区域 内 的村 民通 ① 过民主协商而制定 的共 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相对于 立 法程 序严 格 , 有 强 制 性 效 力 的 国家 法 而 言 , 规 具 村
民约主要 依靠 村 民 的 自觉 得 到遵 守 和 实施 。村 规 民
可能在内容上、 范围上与国家法达到完全重合 。国家 法 因为 自身 的 局 限性 ( 仅 仅 是 社 会 调 整 方 法 的一 法 种 、 的作 用范 围是 有 限的 、 有滞 后性 、 的运行 需 法 法 法 要 巨大 的成本 ) 不 可 能把 乡 村 的社 会 生 活完 全 纳 入 , 其 所指 引 的轨道 , 因为乡村 社会 有其 自身 的 自主性 发 展 逻辑 。农 村社 会 与法律 是存 在 明显 的隔 阂 , 有学 者 指出 :农民法律意识离人们的期望与社会发展 的要 “ 求有些差距 , 固然有传统惰性的因素 , 这 但更重要 的 还 在 于现实 的种 种 主 客 观 因素 ” ②所 以法 律 并 不 因 。 为代表“ 进步” 就会是合理 的, 多时候村民所拥有 许 的传统 的规范性认识具备相 当的合理性和科学 性。 村民在长久 的生活中已经形成 了许 多经过历史检验 的实用经验 , 我们应当努力理解和尊重村民的 自主选 择, 当然这种 自主不得 违背法律 的精神和原则 。 这 ④
20 0 9年 I 月 1 第2 2卷 第 6期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J u a o n a iest a E iin or l f n Yu n n Unv ri L w dt y o
No e e , 0 9 v mb r 2 0 V0. 2 N . 12 o 6
以协商民主推进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基于浙江省实践探索的思考
以协商民主推进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基于浙江省实践探索的思考郑普建(中共台州市委党校讲师)[摘要]村民自治的核心在于 四个民主 ꎬ但民主选举往往更受重视ꎮ现实中ꎬ浙江农村的民主选举已经比较规范ꎮ民主选举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民主选举自身的问题ꎬ而是农村社会治理土壤的问题ꎮ完善村民自治的突破口在于村庄权力的行使环节 民主决策和管理ꎬ协商民主的内核与民主决策和管理的价值取向存在高度契合ꎮ以基层治理绩效为驱动力ꎬ考察浙江省台州市两个协商民主案例发现ꎬ就以协商民主推进未来村民自治中的有效实现而言ꎬ一要保障村民的主体地位ꎬ二要切实可行的制度设计ꎬ使农村社会以协商民主的方式从选举走向治理ꎮ[关键词]村民自治ꎻ协商民主ꎻ民主决策ꎻ民主管理[中图分类号]D638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3-7462(2018)02-0038-08DOI:10 13977/J cnki lnxk 2018 02 006㊀㊀本文系浙江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九批规划课题« 后选举时代 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制度研究»(编号:ZX19227)和2017年度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决策与管理: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的路径研究»(编号:17GHY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ꎮ一㊁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的可能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广大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ꎬ核心内容是 四个民主 ꎬ即民主选举㊁民主决策㊁民主管理㊁民主监督ꎮ[1]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ꎬ健全自治㊁法治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ꎮ[2]17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ꎬ农村基层的治理又被提到了显要的位置ꎮ改革开放以来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ꎮ农民中的不少幸运儿把握住市场经济的机会跻身农村先富阶层ꎮ伴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的繁荣ꎬ农村社会中社会阶层及其利益多元化的现象愈发普遍ꎮ这一点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明显ꎮ一方面ꎬ市场经济给农民带来了富裕的机会ꎬ也带来了收入差距拉大㊁社会保障滞后㊁农村矛盾纠纷等问题ꎮ另一方面ꎬ市场经济也带来了农村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ꎬ对政治权利的诉求的加大ꎮ新世纪以来ꎬ在东海之滨ꎬ浙江人民逐步探索并实践着基层民主模式ꎬ在台州地区ꎬ有天台的 三环五步决策法 ㊁温岭的村务听证会㊁民主恳谈等形式ꎬ还有最近临海的基层协商民主ꎮ在这些过程中ꎬ台州市政府和台州人民深入调查民意ꎬ吸收群众合理建议ꎬ反复论证研究ꎬ最终形成合理的决策方案ꎮ这些实践中的创新ꎬ 83给村民自治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程序合理㊁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ꎮ[3]13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ꎬ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ꎬ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ꎬ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ꎮ[2]7由此可见ꎬ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进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ꎮ自然地ꎬ村民自治与协商民主的结合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之中ꎮ总的来说ꎬ强调村民自治要重视协商民主的发展ꎬ与当今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联ꎮ村民自治发展需要民主理论的进一步指导ꎬ协商民主所具备的特质和村民自治问题的解决有很强的契合性ꎮ在实践中ꎬ一味地强调民主选举而忽略 四个民主 的其他方面ꎬ造成了村民自治在村庄日常事务运行中的无效空转ꎬ在村庄重大事务决策时的不民主ꎬ造成在调解村庄内部矛盾纠纷的无力ꎬ而协商民主理论实际上给了村民自治发展一个新思路ꎬ无论在价值观还是方法论上都有了新的意义ꎮ协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 有事好商量ꎬ有话好好说 朴素的㊁广为群众认可接受的观念ꎬ在当前阶层㊁利益日益分化的农村社会有着 最大公约数 的共识作用ꎮ在具体操作层面也十分可行ꎮ从此种意义上而言ꎬ可以认为协商民主的良好实现就意味着村民自治美好目标的达成ꎮ那么ꎬ如何将协商民主嵌入到村民自治中去ꎬ或者说在村民自治的发展中如何有效地引入协商民主ꎬ就成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ꎮ因此ꎬ对村民自治良性发展与协商民主机制的培育建设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ꎮ二、民主选举难以实现村庄的有效治理(一)当前浙江地区村庄民主选举的分析ꎮ村民自治的突出特点是能够充分地体现民主化㊁制度化的基本原则ꎬ包括民主选举㊁民主决策㊁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ꎮ以上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一定范围内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民主原则ꎮ然而ꎬ村民自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ꎬ大家往往把更多的甚至是主要的注意力㊁精力都放在民主选举上ꎬ不管在学术界还是实践中ꎬ对于 四个民主 之外的民主决策㊁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监督几乎是视而不见ꎬ仿佛只要搞好了民主选举ꎬ村民自治就万事大吉了ꎮ事实上ꎬ 四个民主 都很重要ꎬ少了哪个都不行ꎬ都不是完善的村民自治ꎮ下面我们从村民自治的四个维度来分析当前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突破ꎮ1 民主选举取得的成效ꎮ当人们想到村民自治的时候ꎬ都会首先想到村里的民主选举ꎬ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ꎬ村民直接选举村庄带头人是一项重大的进步ꎬ是我们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ꎬ也是实践中村民自治最核心的问题ꎮ在全国范围内来说ꎬ由于经济发展水平㊁法治建设水平和农村民主发展水平的差别ꎬ村民委员会选举公正㊁民主程度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别ꎮ但是以笔者的实地调查㊁座谈和总的民主发展水平来说ꎬ东部沿海地区ꎬ以笔者所生活㊁观察的台州地区为例ꎬ村民选举虽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ꎬ但是在选举程序㊁选举监督上还是比较公正㊁民主的ꎮ温岭市石桥头镇的人大主任在访谈中说到: 每三年到村里选举的时候我们都特别紧张 ꎬ 人民群众对投票㊁计票环节盯得特别牢ꎬ以前选举的时候ꎬ我们乡镇工作人员睡觉的时候都要和票箱睡一起 ꎬ 有一次ꎬ计票的时候统计出来的票数相加和总票数不对ꎬ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吓死了ꎬ这是要打死人命的啊ꎬ不然就得重新选一遍ꎬ重新选一遍肯定还有人不答应ꎬ后来幸亏在票箱的角落里找到了ꎬ那个票夹在了那里 ꎬ 现在村里选村长越来越白热化了ꎬ有时候两位选举人就差那么一两票ꎬ有位村民在杭州做生意ꎬ以前都可以代投ꎬ现在连夜开车到杭州ꎬ选票带过去让他投 ꎮ这样看得见㊁摸得着的民主ꎬ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ꎮ伴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巨大提升ꎬ村民民主意识的巨大进步ꎬ村民在实践中对村民选举投入了极大的关注ꎬ使得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和不公都面临着极大的成本和风险ꎬ可以说ꎬ就民主选举本身而言ꎬ是做到了公93开公正透明的ꎮ2 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ꎮ即便如此ꎬ民主选举仍然为不少群众诟病ꎬ存在不少问题ꎮ根据不少学者对浙江地区的调查和本人的观察ꎬ当前浙江农村地区的民主选举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ꎮ一是寡头博弈ꎮ浙江特别是台温地区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ꎬ开风气之先ꎬ占得了改革开放的先机ꎬ较早地利用市场经济致富ꎮ然而并不是村庄中的所有村民都富了起来ꎬ大部分村民仍然以务工㊁务农为生ꎬ这就导致了村中的社会阶层分化ꎬ而占得资本先机的老板们往往谙于发财之道ꎬ普通务工㊁务农的财富却无法实现几何级增长ꎬ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ꎬ形成了村庄内社会阶层的固化ꎮ而在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ꎬ没有一定的资本㊁没有一定的经济地位ꎬ是不可能在村庄选举中获得优势的ꎬ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ꎬ如果你自己都不能致富ꎬ说明你是一个没有本事ꎬ没有能力的人ꎬ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带领我们村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呢?而在选举过程中ꎬ即便不贿选不拉票ꎬ你联系小组㊁走访村民ꎬ散的中华烟成本也不小ꎮ这就导致了没有经济实力根本不敢参选ꎬ选上的也是有经济实力的ꎬ这就成了学者们总结的 富人治村 模式ꎬ这其中的利弊本文不做探讨ꎮ然而一个村中ꎬ有经济实力的还是少数ꎬ候选人可能每次都是A㊁B㊁C三个人ꎬ每次选举可能变成了A㊁B㊁C 三国演义 ꎬ村民只能看他们合纵连横却无能为力ꎮ二是传统(宗族)势力独大ꎮ在自然村落中ꎬ大家多以血缘聚居ꎬ多为一个姓氏的族群ꎮ这个大姓的村民拥有村庄最多的人口ꎬ自然就占据了村里最大的话语权ꎮ在没有绝对优势大姓的村庄中ꎬ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者个体的因素ꎬ某届的村领导工作特别出色或者个人能力较强却有私心ꎬ将村集体的领导权父传子㊁子传孙ꎬ形成了一股势力独大ꎬ形成了书记㊁村长㊁会计是一家的局面ꎬ这导致在选举中ꎬ一来村民很难选上别人ꎬ二来外人即便选上也很难开展工作ꎮ同时ꎬ面对越来越严格的监督ꎬ明显地继续进行家族式的权力传递难度很大ꎬ但笔者在访谈过程中却发现了 影子村长 的现象ꎮ真正掌握村庄权力的人并不是村长ꎬ而是另有其人ꎮ由于种种法律法规限制ꎬ某人不适宜竞选或当选村两委成员ꎬ但是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ꎬ就指使并支持自己亲近的人去竞选㊁当选ꎬ然后自己在幕后指挥ꎬ这个情况在村里几乎是公开的ꎬ村民们对此也只能无奈接受ꎬ这是新形式的世袭ꎮ一般来说ꎬ这些问题是农村村民选举的通病ꎬ在血缘纽带比较强的南方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ꎬ使得农村基层政权成为地方宗族或传统势力的囊中之物ꎬ几乎成了基层权力的世袭ꎮ三是行政权力直接或者间接干预ꎮ自村民自治实践以来ꎬ乡镇政权一直在村委会选举中进行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ꎮ特别是在村委会组成人员候选人的提名上ꎬ尽量把自己放心的人选列为候选人ꎬ并努力让他们当选ꎮ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上级政府行政性事务的落实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治理绩效从而获得升迁ꎮ乡镇政府干预村委会选举ꎬ侵犯了村民民主政治权力ꎬ村民的利益得不到表达ꎬ影响了乡村地区的社会稳定ꎬ也不利于促进村庄的良性治理ꎮ总的来说ꎬ这些问题并不是民主选举自身能解决的问题ꎮ局限于村民选举的解决思路ꎬ对村民自治的发展帮助不大ꎮ(二)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的有效路径ꎮ1 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严重缺位ꎮ习总书记告诫我们ꎬ 不忘初心ꎬ继续前进 ꎮ回顾村民自治的 初心 ꎬ是实现 自我管理㊁自我教育㊁自我服务 ꎬ让农民能够当家作主ꎬ能够自己管好自己ꎬ过上更好的生活ꎮ而实际上 三个自我 发育不充分ꎬ村民自治在发展中偏离了其预设轨道ꎬ村民自治的四个实现形式也呈现了结构性的失衡ꎮ换言之ꎬ民主选举只是手段而已ꎬ却被我们过分看重ꎬ仿佛只要实现了选举民主ꎬ广大农民的生活就好过了ꎮ同样ꎬ民主监督是针对权力的监督ꎬ侧重对程序㊁形式的监督ꎬ是监督具体事务的行为ꎬ而不能直接对村庄具体事务进行操作ꎮ换而言之ꎬ真正关系到村民日常生活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长期存在制度缺位ꎮ以村里修路为例ꎬ我们可以看看 四个民主 的不同维度ꎬ民主选举解决了由谁带领大家来修路的问题ꎬ民 04主监督负责修这条路的过程中村两委有没有贪污腐败ꎬ但是这条路修不修ꎬ修哪里ꎬ修多宽㊁多长等问题就是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问题了ꎬ不能说我们选了村两委了ꎬ这些事情就由村两委来决定ꎮ假如我们认为ꎬ村民选了村长ꎬ村长来管理村庄ꎬ决定村庄事务ꎬ这是以民主选举来代替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ꎬ而这种现象却成了当前农村的常态ꎮ重视民主选举ꎬ轻视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给我们当期的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多问题ꎮ像村官腐败的问题㊁ 小官巨腐 现象ꎬ就是产生于这样的土壤中ꎮ2 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是协商民主嵌入的突破口ꎮ就民主选举而言ꎬ当然还存在别的问题ꎬ笔者所指出的三个问题只是台州地区比较典型的ꎬ也许对台州地区而言也只是挂一漏万ꎬ但是总体而言ꎬ当前台州地区民主选举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民主选举自身的问题ꎬ而是它所处的环境ꎬ所运行的空间产生出的后果ꎮ总的来说ꎬ我们发现ꎬ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ꎬ农村每三年一次的民主选举机制还是起作用的ꎬ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ꎬ对乡㊁村两级的正常运作都有着重要影响ꎮ尽管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贿选㊁拉票等诸多问题ꎬ但它作为一个机制ꎬ作为一个平台ꎬ至少能够让村民可以以行使投票权来最终决定当家人ꎮ对于目前存在的贿选㊁拉票等问题ꎬ除了进一步完善选举程序㊁严格选举监督外ꎬ并不是民主选举自身的问题ꎬ而是要铲除产生这些问题的土壤ꎮ«村组法»的修改㊁村监会的设立等ꎬ使得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从形式到内容㊁从机制到机构都有了成形的体系框架ꎬ由最初的纸面要求变成了实际可操作的监督机制ꎬ现在需要的是用 钉钉子精神 抓落实ꎬ对村庄日常具体事务的监督ꎮ总的来说ꎬ在民主价值的 应然 层面ꎬ民主监督并不缺位ꎮ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讲ꎬ村民自治就是一个权力赋予ꎬ权力行使和权力监督的运行机制ꎬ民主选举是村民投票决定权力赋予对象的过程ꎬ从被选举人来说是获得权力的过程ꎮ按照卢梭«社会契约论»的观点ꎬ是村民与村委会达成了某种约定ꎬ自愿将一部分权力让渡给村委会ꎮ但是村委会获得了权力并不意味所有的权力都在其手中了ꎬ只是部分的权力而已ꎬ但在现实生活中ꎬ所有权力在民主选举之后都集中在村委会甚至村长个人身上ꎬ民众除了选举权之外ꎬ日常生活中行使权力的机会少之又少ꎬ村庄中的日常事务ꎬ小的事务不必说了ꎬ自然村委会决定了ꎮ即便有较大的事务ꎬ普通村民又有多少置喙的地方呢?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的缺位ꎬ导致了当今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混乱ꎮ相对于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ꎬ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在法条和实践中都缺少稳定的㊁制度化的途径和渠道ꎮ那么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又要通过怎样的机制来实现呢?为了更好地厘清村民自治中 四个民主 的维度ꎬ如图1所示:图1 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路径图在图1中ꎬ我们可以看到ꎬ正如上文所言ꎬ村民自治的 四个民主 ꎬ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都有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ꎬ基本框架已经搭好ꎬ是具体落实的问题ꎬ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克服和完善ꎮ就村民自治而言ꎬ最大的问题是在中间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环节ꎬ这个环节的悬空导致了民主实践的空白ꎬ无法通过具体的机制来实现真正的民主诉求ꎮ[5]31-35进一步来说ꎬ事实上造成了村民自治中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贫困ꎬ而这两者才是村民自治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日常内容ꎮ三㊁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浙江基层协商民主的相关案例和经验(一)案例一:X镇A村发展特色民宿经济协商ꎮ本案例沿着浙江省台州市发展特色民宿经济的轨迹ꎬ从县市一级动员ꎬ到乡镇一级执行再到14村一级落实的整个过程ꎬ也就是基层治理驱动下ꎬ分析协商民主机制在其中如何起作用ꎬ起到了哪些作用ꎬ从而总结出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式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ꎬ外出旅游成为一种时髦的选择ꎮ台州临海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ꎬ全市在2015年召开农家乐休闲旅游推进会ꎬ会上提出要重点发展民宿ꎬ力争每个乡镇五年内发展5个民宿村ꎮX镇境内自然风光旖旎㊁田园风光优美ꎬ吸引了众多游客ꎬ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ꎬ但是如何在新一轮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脱颖而出ꎬ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游客向往之地ꎬ需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ꎮ在全市推进会开完后不久ꎬ镇政府决定以此为主题ꎬ进行民主协商ꎬX镇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召开ꎬ民主协商议事会成员㊁民宿发展重点村村两委干部参加ꎬ并邀请了市旅游局㊁市农办等相关单位参加ꎮ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讨论ꎮ旅游局与会人员认为ꎬ现代人旅游更注重品质㊁休闲㊁舒适㊁灵活ꎬ不愿扎堆ꎬ不愿走形式ꎬ因此要在纵深上充分满足游客的多方位需求ꎬ让旅游超越看看山水㊁呼吸下新鲜空气ꎬ让旅游进入小众细分时代ꎮ也有人提出ꎬ农村现在不像农村了ꎬ都和城市一样钢筋水泥房子ꎬ更应该发展有农味的乡村休闲旅游ꎬ让城里人住农家屋㊁干农家活㊁吃农家饭ꎮ会议气氛非常热烈ꎬ讨论变成了头脑风暴ꎮ经过探讨ꎬ大家的认识渐趋一致ꎬ除了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外ꎬ还要打造 无景点旅游模式 ꎮ这次议事会议主要意义是在乡镇一级敦促全市会议精神的执行ꎬ但不同于普通上下级会议或部门会议那样只是贯彻会议精神ꎮ该会议引入了协商民主ꎬ从会议的成员㊁会议的形式和会议的内容都加入协商民主的要素ꎮ一是主体不同ꎮ除政府相关部门外ꎬ会议主体成员主要是民主协商议事会成员㊁民宿发展重点村村两委干部ꎬ是乡村两级真正利益相关㊁工作生活在议题一线的成员ꎮ二是形式上不同于严肃的行政会议ꎬ上级念稿㊁下级鼓掌ꎬ主要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ꎬ大家畅所欲言ꎬ都是平等参与的ꎮ最后是内容上ꎮ会议讨论的是自己所担心的问题和好的思路ꎬ这些内容都摆到台面上讲ꎬ大家都参与其中ꎬ讲的都是大实话㊁真心话ꎬ不仅统一了思想ꎬ还打开了发展民宿经济的思路ꎮA村是台州市一个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村ꎮ有村民325户ꎬ人口1020人ꎮA村经济底子好ꎬ抓住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ꎬ于2012年启动建设ꎬ2013年投资400万元ꎬ2014年投资750万元ꎬ完成了村口凉亭建设㊁村庄整治和 六乱治理 ㊁村内水塘美化㊁绿化工作ꎬ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ꎮ全村种植各类水果1000多亩ꎬ其中桃树600多亩ꎬ已连续举办多届A村桃花观赏节ꎮ有了这些基础ꎬA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条件很好ꎬ走美丽经济的路线也走得通ꎬ村两委一直倡导鼓励村民发展民宿ꎬ搞好乡村旅游ꎮ但是村民们存在顾虑ꎬ因为本村旅游有着很强的季节性ꎬ每年三月桃花盛开和六月桃子成熟的时候游客较多ꎬ客房是供不应求的ꎬ但是除开旺季ꎬ平时没有客源ꎬ客房几乎闲置着ꎬ而办民宿每个房间起码要投资上万元ꎮA村两委在镇里开完会回到村里了ꎮ那么怎么和村民说这件事呢?2015年6月ꎬ在镇民主协商议事会办公室的统筹下ꎬ制定了针对该村的协商方案ꎬ在镇纪委书记的主持下ꎬ村里召开了关于发展民宿经济的协商会议ꎮ利用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平台ꎬ邀请了部分有意开办民宿但是心存疑虑的村民参加ꎮ首先由镇纪委书记详细解释了镇里为什么要支持发展民宿项目ꎬ为什么A村条件比较合适ꎬ以及怎么开办民宿ꎮ再让村民们发言ꎬ有村民认为ꎬ开办民宿需要大量的资金ꎬ对于村民个体而言压力较大ꎬ村庄有一定的困难ꎮ也有村民认为ꎬ村里开办民宿并没有优势ꎬ担心客流不足ꎬ投入大却没有利润ꎮ还有村民认为ꎬ开办民宿会对村民安静的生活造成影响ꎬ搞不好还会造成污染ꎬ破坏周边自然环境ꎬ得不偿失ꎮ经过村民们的充分表达ꎬ所有的担心和疑虑都摆在了村两委和镇政府面前ꎮ针对资金的问题ꎬ镇里专门针对A村村民的贷款需求ꎬ邀请了镇信用社主任ꎬ采用圆桌会商平台ꎬ向村民们作了详细的解答ꎬ并提出了解决方案ꎮ针对利润和环境的问题ꎬ镇里组织了A村村民去镇里其它条件相仿㊁已经开办民宿的兄弟村走访考察ꎬ看看办民宿到 24底赚不赚得到钱ꎬ以及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ꎮ经过这一系列的环节后ꎬ村民们对开办民宿的担心和疑虑有所消除ꎬ进而积极支持和开展民宿项目ꎮ这一事例充分展示了协商民主的优势和功用ꎮ经此协商及其后续考察ꎬ从村民的角度来说ꎬ接受理解了政府的意图ꎬ化解了心中的疑虑ꎬ并积极主动投身其中ꎮ特别是有村民表示ꎬ其实之前大家有这条件也有这个想法ꎬ但是就是没迈出第一步ꎬ没人来带领大家做调查研究ꎬ带领大家动脑子ꎮ从政府的角度来说ꎬ自己的行政意图通过一系列协商㊁说理㊁解决现实难题等环节ꎬ一步一步地在村庄贯彻落地ꎬ变成了火热的民宿经济ꎮ我们反过来思考ꎬ如果政府不采取协商民主的方式ꎬ而是强制推进ꎬ要求A村在2017年前必须要开办多少民宿ꎬ完成多少指标ꎬ一级压一级ꎬ村两委的工作很难开展ꎬ村民心里的疑虑不会打消还会反对ꎬ这件事是做不成功的ꎮ民主协商能让各方人士广开言路㊁广献众长ꎬ基层党委政府广挖资源ꎬ广聚民智ꎬ真正做到民主决策㊁科学决策ꎬ才能体现基层的要求ꎬ群众的愿望ꎮ(二)案例二:X镇B村 文化礼堂 建设协商ꎮ此案例是一个成功的例子ꎬ但是最终结果并没有完全照搬政府的行政意图ꎮ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关系着全省群众业余文化生活ꎬ对农村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ꎬ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提倡推进的惠民举措ꎮ自然地ꎬX镇也大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ꎬ但是在B村却遭到了反对ꎮB村是个山区村ꎬ集体经济比较薄弱ꎬ人口很少ꎬ现有在册村民86户ꎬ人口472人ꎬ在家人口以老人㊁小孩为主ꎮB村大部分建筑属于上世纪建成的老旧土木混合建筑ꎬ卫生条件差ꎬ安全隐患大ꎬ建筑布局散㊁乱㊁差ꎮ村内没有合理的排水(污)设施ꎬ用水没有统一的自来水管网ꎬ以个体挖井㊁高山给水池饮水进户ꎬ自给自足ꎮ村内文化娱乐设施为零ꎬ无集中绿地ꎬ村民的生活质量较差ꎮ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ꎬ村子位置偏远ꎬ成了典型意义上的留守村㊁空心村ꎮ村两委平时没有什么工作可以开展ꎬ墙上的布告还是2012年的ꎮ村里的政治生活ꎬ民主生活很少ꎮ可以说ꎬ很长时间内村里不曾有过公共事务讨论ꎮ吹起涟漪的东风来自2015年4月的文化礼堂建设ꎮ为了响应全省范围内的文化礼堂建设号召ꎬB村组织了文化礼堂建设的大讨论ꎮ新建一个文化礼堂要花20万ꎬ虽然镇里面会有补贴ꎬ但是支出也是比较大的ꎮ针对此事ꎬ镇政府利用民主协商议事机制ꎬ就在B村召开了协商民主议事会ꎮ平时不在村里的ꎬ在外打工的村民们都回来了ꎮ从这里可以看出ꎬ其实村民的政治冷漠㊁政治不参与是有原因的ꎮ从这个村的情况来看ꎬ平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公共事务ꎮ马克思说ꎬ 人们所奋斗争取的一切ꎬ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ꎬ只要是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ꎬ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是毋庸置言的ꎮ这些村民开诚布公㊁畅所欲言ꎬ尖锐地指出文化礼堂建设所存在的一些问题ꎮ比如ꎬ村里宅基地本来就比较紧张ꎬ文化礼堂的新建还要新占一块地ꎬ太浪费ꎮ对于文化礼堂的功能ꎬ村民们认为文化礼堂没什么用ꎬ重建设轻活动ꎬ管理不到位ꎬ利用率很低ꎮ看别的村都是建好了就关门ꎬ也没有做到固定时间开放ꎬ只有在领导考察调研的时候才会开放一下ꎬ应付应付ꎮ镇政府工作人员强调ꎬ文化礼堂是很有好处的ꎬ这些情况都是因为管理维护不到位所致ꎮ但是村民并不认同ꎬ村里青壮年较多外出务工经商ꎬ村民认为比起文化礼堂他们更需要照料老人儿童的场所ꎮ镇政府工作人员也直言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性ꎬ关系到考核和业绩ꎮ经过此次协商会议ꎬ再加上村两委居中协调ꎬ村民和镇里达成了妥协ꎮ首先ꎬ文化礼堂建设用地不占新地ꎬ将村中两间危房㊁无主老房拆掉ꎬ原地重建ꎮ其次ꎬ文化礼堂要建ꎬ但是文化礼堂里提供 6199食堂 服务ꎬ村里的老人小孩可以就餐ꎮ这一案例中政府的原有意图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执行ꎬ甚至遭到了强烈反对ꎮ但经过村里的协商会议ꎬ政府了解了村民的实际需求ꎬ同时政府的行政需要也得到了村民的某种理解ꎮ最后经过村民自治的决策程序ꎬ大家达成妥协ꎬ镇政府按照村民要求更改了原先计划ꎬ村庄从实际出发增添了新的设施和功能(养小助老)ꎬ形成了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良好治理局面ꎮ34。
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变革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基于浙江几地的调研报告
村 民 自治制度 又发生 了怎样 的因应性变革 ?这些变 革是 随着农村 基层社 会服务管 理 的加 强 与创新 , 大 量服 对村 民 自治 制度 的坚持 和完善 , 还 是对村 民 自治制度 的 务与管理事务下沉到村 , 村级治理 事务成倍增 长 , 且 “ 村 侵 蚀和损 害?带 着这些 问题 , 本课题 组于 2 0 1 0 年 7月到 务 ”与 “ 政务 ”的界 限 日益混沌 不清 。有 三种类 型 : 一
( 2 0 1 0 . 1 1 ) 》规定 ,“ 村 民委员会 办理 本村 的公 共事务 和 现实 中各地作 出了一些制度性应变 。 公益事 业 , 调解 民间纠纷 ” ,“ 管理 本村属 于村农 民集体 ( 一) 枫桥模 式: 构 建 乡——村综合 治理 大调解体 系, 所有 的土地 和其他 财产 , 承担本 村生产 的服务 和协调 工 把 矛盾化 解在基层 。
。二是 “ 协助 ”做好政府下达 的事务 , 简称 “ 政务 ” , 创新基层社会 管理 , 必然会伴生 出与城 乡既有的 “ 基 作” 层群 众 自治制度 ” 的关 系 问题 , 特别是 与有 较高制 度化 包括协 助维护 社会治安 , 协助做好 公共卫生 、 计划生 育 、 程度 的农 村村民 自治制度 的洽合性问题 。农村基层 社会 优扶救济 、 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应该说 , 它们都是 比较 管理创新对 现有的村 民 自治制 度提出 了怎样 的新 问题? 单一明晰的。
基金项 目 : 本文为 2 0 1 2年浙江省哲社规划 项 目 “ 农村基层社会 管理与村民 自治 互动机制创新研 究” 【 1 2 J C ML 0 3 Y B) 的阶段成果 。
一
1 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部学刊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中多元功能——空间适应性方法探索——以青街畲族自治乡为例
Mu il u cJns a eAd pa iyi so i l lg e ev t n QigSr e tncy l e F n l -p c a tbl Hi r a l ePrs rai : n t t h it t p o i n t c Vi t a o e E i
i l eE a l/ o gSh o a g Zh n a g Xu)i Vl g x mpeS n a h n , a gY n , a ( n
点 ; 使 村 落 新 的 生 活形 态 和 保 护 发 展 多元 功能 相 适 应 。
[ 关键 词] 历史文化名村;多元功 能;空间;青街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1 0— 0 2 0 [ 1 0 — 0 2 2 1) 5 0 3 — 5 中图分类号] U 8 .9 [ T9 22 文献标识码] B
环 境 、 空 间场 所 所 发 生 的事 件 形 成 如 部 分 尺 度 、形 式 与 历 史 文化 名村 识 标 志等 。
中国农村治理中的“民间法”研究——以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埭下村为例
解 决纠纷。
中 国幅 员辽 阔 ,政 治经 济发展 非常不 平衡 ,在一 些发 达 的 地 方 , 人 们 的 思 想 观 念 已 经 很 现 代 了 ,法 制 深 入 人 心 朱苏 力 的 “ 土 资源说 ” 梁治 平 的 “ 本 、 知识 传统 说 ”和 了 ,而 在落 后 地 区 ,不 用 说法 制 观念 ,即 使 具备法 制 资 郑 永 流 的 “ 为 规 则 说 ” 行 。 针 对 各 种 关 于 “民间 法 ”的 概 念 ,刘 作 翔 先 生 写 了 《 具 源 也 不 一 定在 实 际 中管 用 。所 以 ,在 这 种 国情 下 , 完全
山 东 省 农业 管理 干 部 学 院 学报
21 0 0年
第 2 卷 第 5 7 期
中 国农 村 治 理 中 的 “ 间 法 " 研 究 民
一 一
以 浙 江省 永 嘉 县 瓯 北镇 埭 下 村 为例
孥 长 力
( 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 杭 州 3 1 ) 1 0 0 8
摘要: 中国农村 的村 民 自治制度 已经 实行 多年 了, 中国法制现 代化 程度也 大大提 高,但在许 多农村地 区还存在 着 传统 留下来的 “ 民间法” ,它在处理农村人 与人之 间关 系、调 节纠纷方面还存 在一些积极作用 ,但很 多时候它的 负 面部分与现代 法制产生 冲突。建设和 谐农村 、现代化农村 ,有 必要 化解 “ 民间法”与现代法制 的冲 突,改造 和 引
本土法治资源下浙江农村山区生态环境的共治——以乡规民约可行性
议 。由于其制作主体不是 国家立法机关 ,因此不具备 国家强制实施力 .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不具有约束
力 。它 的约束 力 。来 自于共 同体 内成员 的相 互监 督 ,一旦 制定好 乡规 民约 ,村 民就必 须遵守 。如果行 为 违背 由社会 连 带产 生 的集 体 良知 ,行 为人将 在无 形 中受到 某种 非正 式 的社 会 制裁 ,在 一定 时期 内 ,一定
第3 4卷 第 6期 2 0 1 4年 1 1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Vo 1 . 3 4 No . 6 NO V . 2 01 4
J OURNA L O F S HA0XI NG U NI VE RS HY
本土法治资源下浙江农村 山区生态环境 的共治
— —
以 乡规 民约 可行 性 证 成 为视 角 戴 晶 莹
度 ;这些制度不仅包括成文宪法和法律 明确规定 ,可能更重要 的是包括了社会中不断形成 、发展 、变化 的惯例 、习惯 、道德 和风 俗这 样一 些 非正式 的制度 。 _ 3 ] 既 然在 环 境保 护 方 面成 文 的法 律 出 现 了结 构性 的
收 稿 日期 :2 0 1 4— 0 9—2 8 作 者 简 介 :戴 晶 莹 ( 1 9 8 8一) ,女 ,浙 江 绍 兴 人 ,绍 兴 市柯 桥 区人 民 法 院代 理 审判 员 ,硕 士 。
的环境 法发 展 ,是 城市环 境法 的发 展 ,农村 山区 的污染 防治 问题 被完 全边 缘化 ,单 凭环 境法 的实施 来 推
进 该地 区的环境 治 理 ,显然 是软 弱无 力 的。 ④ 苏 力 教授 曾言 ,社会 在 任何 时候 都不 可能 只依 赖某 一个 制度 ,而需要 的是 一套 相互 制约 和补 充 的制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社区治理标准化途径探析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社区治理标准化途径探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与乡村的界限日益模糊化,乡村社区治理问题愈发凸显。
浙江省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了实现乡村社区治理的标准化,需要探索适合的途径。
本文将探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社区治理标准化的途径。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社区治理标准化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浙江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力度。
明确乡村社区治理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法律依据。
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读,使乡村居民清楚知晓相关规定,提高法律法规的遵从度。
二、建立社区自治组织社区自治是实现乡村社区治理标准化的重要途径。
浙江可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建立社区自治组织,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自治组织可以通过选举产生,由居民代表组成。
社区自治组织负责制定社区规划和管理方案,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建设,解决社区问题和矛盾。
通过自治组织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发挥居民主体作用,提高社区治理的效果和标准化程度。
三、加强社区管理人员培训社区管理人员是社区治理标准化的重要力量。
浙江可以通过加强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法律法规知识、社区规划和管理知识、矛盾调解和危机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培训,提高社区管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社区治理标准化的不断提升。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社区治理标准化程度的重要手段。
浙江可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整合社区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的流通和共享,优化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信息化平台可以包括社区数据管理系统、社区服务平台等。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支撑社区治理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五、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浙江乡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是实现社区治理标准化的重要途径。
浙江可以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2020年修正)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7.31•【字号】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施行日期】2020.07.3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正文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1999年10月22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31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根据2020年7月31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三条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原则设立。
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条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法规,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第二章村民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第六条村民委员会的成员按照《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选举产生。
浙江法治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浙江法治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陈 婴 虹提 要: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
浙江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
在持续的法治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浙江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先进乡村法治典型,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法治乡村建设之路。
关键词:法治乡村 乡村振兴 治理 创新作者陈婴虹,女,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杭州 311121)。
乡村振兴、乡村基层建设、乡村治理体系三者相辅相成。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并把乡村法治建设与乡村基层建设、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振兴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在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乡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① 法治乡村建设一直是浙江省域治理的重点。
1998年,宁波市余姚、鄞县等地就开始“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探索。
2006年,浙江颁布《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该决定正式提出了依法扩大基层民主,这实际上也是明确了浙江对乡村法治建设的要求。
一、实践探索(一)完善涉农立法,推动乡村改革发展法治乡村离不开立法。
浙江深入贯彻落实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关于“立法是法治的基础”的重要指示精神。
对于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解决新问题的新做法,经过反复实践论证,仍被检验为有效的,就通过法定程序制定为地方性的规章制度。
① 代水平、高宇:《〈乡村振兴法〉立法:功能定位、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观察与思考 2021年第5期浙江加强涉农领域的地方性立法,确保了浙江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浙江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将理念付诸实践并上升为制度规范。
例如:2016年,湖州市颁布《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
又如:为了规范、复制和推广民主法治村的建设,2017年,浙江省颁布《浙江省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
我国村民自治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实践意义
我国村民自治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实践意义
杨丹娜;邵长剑
【期刊名称】《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2)004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基本模式有河北青县模式、浙江温岭模式与广东蕉岭模式.三种基本模式在实践中都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把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探索权力的制衡方式,但是改革的重心、村治结构的又各有侧重.村民自治的实践创新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总页数】6页(P46-51)
【作者】杨丹娜;邵长剑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50;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面向和谐社会深化村民自治——中国-欧盟村务管理培训项目"全国村民自治研讨会暨希望杯村民自治摄影大赛"在京召开 [J], 朱巍巍
2.调查与沉思:农民眼中的村民自治--评《村民自治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对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的追踪考察》 [J], 商志晓
3.关于我国村民自治三种模式的探讨 [J], 杨丹娜;邵长剑
4.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三种模式 [J], 孙江
5.社会主义公有制三种模式的比较与思考:我国市场型公有制主要模式研究(上)[J], 于金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研究
浙江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研究【摘要】伴随着农村快速的工业化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传统以政府为主导治理农村环境的模式存在诸多局限,奥斯特罗姆提出了自主治理理论,为农村环境管理开辟了新路径。
本文从农村环境污染的背景出发,通过总结国内外农村环境治理的经验,分析浙江省农村环境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得出浙江省农村环境治理的模式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逐步改善农村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使广大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
浙江农村现代化进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二是居民在空间分布上迅速集中。
这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原本可以自然消纳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自净能力成害。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新重点和难点。
我国目前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从上到下的决策机制有可能忽视了农村环境最重要的主体农民的真实需求。
由于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在政治目标最大化的激励下,对于能增加政绩的公共服务,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供给热情。
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这样没有进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公共服务,即便农民已经有了需求,也很难提到地方政府的操作层面上来。
并且,由于农民没有真正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都不高。
农村环境治理中如何调动农村社区的力量进行自主治理农村环境,实现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是当前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问题。
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方面进行了研究,姜爱林等(2009)对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和体系的研究指出,自愿性环境治理制度包括:单边承诺、私下协议、谈判性协议以及开放性的自愿性协议等形式。
我国当前自主治理的内涵是很宽泛的,包括了政府主体和市场主体之外的所有环境治理相关主体。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在涉及多个个体同时参与和面向小规模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通过彼此尊重、信任和有效沟通实现的自主治理及由此而产生的自主治理组织是自主治理制度的典型形态(杨曼利,2006)。
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制度探索——以松阳县为例
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制度探索——以松阳县为例葛晓丹;杜瑞雪;吴宦漳;林晨烨【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年(卷),期】2022(40)11【摘要】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和管理体系,但是传统村落保护依然面临诸多现实的制度困境,缺乏长效的保护管理制度建设,缺乏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制度保障,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
本文构建了以“载体—要素”为主体的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制度分析框架,以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为例,通过梳理品牌、机构、技术、资金、人才、平台等方面的具体措施,解析松阳县传统村落保护管理的制度体系。
总结得出“松阳模式”的经验在于注重全域品牌打造,理顺多部门管理的体制机制,规范资金使用方式和标准及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以期为其他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管理提供借鉴。
【总页数】8页(P17-24)【作者】葛晓丹;杜瑞雪;吴宦漳;林晨烨【作者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空间规划与国土治理分院;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战略与合作部;浙江省丽水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村镇管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相关文献】1.基于AHP指数标度综合评价法的传统村落保护性活化利用策略研究——以丽水市松阳县为例2.传统村落类型划分及保护发展策略制定的一种新方法--以浙江省临海市四个传统村落为例3.传统村落类型划分及保护发展策略制定的一种新方法——以浙江省临海市四个传统村落为例4.浙南山地村落活态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松阳县为例5.传统村落建筑环境的保护之道——以山地村落松阳县空间重构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究———以新叶村、江南古村落群、诸葛八卦村模式为例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究———以新叶村、江南古村落群、诸葛八卦村模式为例张媛媛,汪 婷(中国计量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摘 要]文章主要讨论浙江省国家级传统村落在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对浙南、浙北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的调研,发现传统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不同村落的发展模式,旨在探索如何化解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矛盾,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文章针对以上几项进行村落保护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究,以期达到优化效果。
[关键词]传统村落;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保护与发展[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02 1081 传统村落的现状简介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据报道,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通过长期的摸底调查,在全国各地推荐评介的基础上,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于2012—2013年确定并公示了两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共1561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其中浙江省共有90个村入围。
传统村落源远流长。
众所周知,传统村落在城镇体系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农耕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元素之一,应该得到完整的有效保护。
中国的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演变中,由“聚族而居”这一基本模式发展起来的稳定的社会单元。
但由于传统村落散于农村,交通不便,基础条件差,其存在价值和保护意识不像古城、古镇那样容易被人重视。
但是就现阶段来说,这些承载着历史建筑艺术、独特建筑风格、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进入了一个加速消亡期,古村落面临着巨大的破环,一方面是古建筑主体的破坏、瓦解。
另一方面是古村落内部历史文化遗存的大量流失,众多古村落正逐渐演变成新集镇。
2 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浙江省采取了各种方式保护传统村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保护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中国农村治理中的“民间法”研究—以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埭下村为例
摘要: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已经实行多年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程度也大大提高,但在许多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并沿习传统留下来的“民间法”,它在处理农村人与人之间关系、调节纠纷方面还存在一些积极作用,但很多时候它的负面部分与现代法制产生冲突。
建设和谐农村、现代化农村,有必要化解“民间法”与现代法制的冲突,改造和引导“民间法”以切合现代法制精神。
论文关键词:农村治理,“民间法”,现代法制,冲突,改造和引导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农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现在的乡村还存在着中国文化传统中表现出来的民间权威,如宗法、礼俗、习惯等,随着村民物质条件的丰富和政府越来越开明,这些传统甚至比改革开放之前更加的繁荣丰富。
本人从小在农村长大,耳闻目睹过许多村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发现传统乡规民约在处理纠纷或者号召村民出钱出力方面比村委会或乡政府更加的有威信。
在发生纠纷时尽量避免诉讼,常常通过第三者有威望的人介入,私下里解决掉。
在许多事件中,乡规民约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效率高,成本低,而最重要的是用村民的话说:“不会搞得双方脸红”。
但是,乡规民约在许多方面还是比较的愚昧,甚至违法,这对建设民主自治农村是不利的,同时也不利于保护人权。
本文的目的在于以浙江省永嘉县埭下村为例,剖析传统宗法、礼俗、习惯、宗教信仰之类的乡规民约的作用、缺陷、它和现代法制的背离与冲突表现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规制并引导它发挥其积极地作用,从而为农村治理研究提供些许思路。
一.“民间法”的界定对于“民间法”的概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是朱苏力的“本土资源说”、梁治平的“知识传统说”和郑永流的“行为规则说”。
针对各种关于“民间法”的概念,刘作翔先生写了《具体的“民间法”——一个法律社会学视野的考察》做了总结(summary),他说,“民间法”这样一个并不科学和规范的名称和概念,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人们欲表达的东西,成为学术交往、交流和学术表达的一个“便利”。
它有一个参照物和对应物,即那个被称之为“国家法”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 沪平
( 上海社会 科学院经济研 究所 , 上海 2 0 21 0 0 0
摘 要 : 文 以 自然 法 为 主要 对 象 , 统分 析 了浙 江事 功 文化 和 族 田经 济 两 大 自然 法 的 形 成基 础 , 本 系 重新 构 建 了 自然 法 三 层 结构 , 出浙 江 乡村 社 会 自治形 态 演 化 中 自然法 的特 征 和作 用 。 得
.
文 章 编号 :6 2 3 0 10 0 1一 6 o 17 — 39 2 1 )l3 一 3
文献 标 识码 : di099. n6230()00 15 A o136js1 —39x.1.. :. /s.7 i 2 11
一
、
自然 法 的基 础
2 管理人员通过 公选产 生。 洪吴 氏规定 :家 长 、 前 “ 祠 长例 定三 载一换 。 公正 者再 举充 入 . 出人钱 钞务 其
祭 之第二 日会 同合 祠理 事核算 ~次 , 以资征信 ” 蒲 念 .他认 为每个 人都是 以 自我 为中心 的同 心圆结 构 . ②
潭 王氏族谱规 定 :本祠设 族长一 人 . 理常务存贮 一 由 己及外 , “ 综 层层外 推 , 向内看 是 己 的 。 向外看 是公 的 。
人 , 司 出纳执 簿 一 人 , 记 账 目监理 四人 , 司监 专 登 专
1 管理机 构坚持 监管 分开 。滴 溪刘 氏族 谱规定 : 、
“ 中权 立 祠 长 一 人 . 理 祠 中银 谷 出 入 另设 监 理 三 祠 总
第 一 , 序格局 中的 自我意识 。在特定 社会 结构 差
中 与奥卡 姆第 一层 次 自然 法 的 自然理 性 相一 致 的是
人, 大房 一人 , 房两人 , 三 以辅之 。其进 出账 目于春秋 个 人对 自我 的理 性认识 费孝 通提 出 了差序格局 的概
4、 实行 族人 租佃制 。浙江 由于土地 稀少 , 田主 族
要 是靠宗族 内部捐助产生 .因此 在 出租方式选 择上更
3 富 民观 。浙东学 派提倡 富 国要 先富 民。叶适 反 倾 向于 内部 族人 。浙江义 乌族 田主要 出租给族 人 , 、 以
《 磊陈 氏宗 谱》 《 倍 之 能论公 祀 田》 为例 , 能论公 祀产共
宽 息之实 ” 。富 民观直接 影 响了后世浙 江百姓对 经商 3 %, 田租金率 为 5 %一 0 , 差 2 3 私 0 6% 相 O多 个百 分点 。
求 富的态度
( ) 济 基 础— — 族 田制 度 二 经
由于佃户主要是族人 , 体现 了族 内富帮穷 的互 补 , 求 而非求 以相 病 ”主 张农 商并重 。 , 叶适提 祭品及 司厨 、 司切 、 长 、 房 祠长各 给馒首一 双” 。 ⑤
出 , 抑末 厚 本 , 正论 也 ” 主 张 “ 贾往 来 , 路 无 “ 非 , 商 道
禁 ” 。 对行 管 ( ) ( 羊 ) 术 , 对盘 剥百姓 , 强调 “ 仲 桑 弘 之 反 他 许 民求 富 、 民 之 富 ” 反 对 政 府 抑 制 , 公 然 为 富 人 辩 保 。 还
( ) 一 文化基础—— 事功 文化
l 、义利 观 。浙 东事功 学派具有 明显 的反 传统倾 于交代 之 日先后 清算 。不得私 相援受 ” 。稠 岩杨 氏规 向 , 张“ 主 义利并 重” 。叶适主 张“ 成其 利 , 致其义 ” 强 定 :通 族 公举 年 高德迈 者 为家 长 .各 房举 贤者 为 房 . “ 调 通 过事 功实 现义 利统 一 ,崇 义 以养利 ,隆礼 以致 长”④ “ 。蒲 潭王 氏规定 :人员 由全体绅 衿家 长集议 选 “
有 1. 1 9公顷 .明确可 以确认 租给外姓 的只有 0 1 . 7公 5
护 , 出“ 提 富人代 天子养 小民” 的观点① 他 多次要求除 顷 。 。 出租给外姓 的族 田只 占到 4 %。在租金上 . . 4 根据陈 去 苛捐 杂税 , 护 求 富 , “ 民蒙 自活 之利 , 保 使 小 疲俗 有 安 定 、慈 鸿飞⑥ 的推算 .得 出义 乌县 的族 田租金率 是
督 ” ③
3 6I 噩 冀缝 西蛋 : 淹
I 0 0年第 1 期 1 2 1
自我的范 围半 径具 有很大 的伸缩性 。可 以是个 人 、 也 可 以是家庭 、甚 至是邻里⑦ 由于浙江事 功 文化 的传 。
统 . 利 主义决 定 了浙江 人 的 自我 半径 要小 于 中国一 功 般 乡村社 会 中的个 人 自我半 径。 利 、 重 重商 、 民的观 富 点决 定 了浙 江人 在个 人理 性 中更具 有利 己主义 色彩 , 更强 调个 人 自我意识 。
种 精神层 面 的荣誉 感 . 物质 上 则 比较少 . 至管 在 甚
2 本 末观 。 中国历 来将农 业作 为本 . 、 将工商作 为 理 者的待遇 不如 7 0岁 以上 老人 . 只和厨子相 同 如义
邑叶 氏规定 :春秋小 祭 …其 七 十以上者 . “ 每名 给馒 首
思 想。陈亮 在《 四弊》 中提 出 ,商籍 农而立 , “ 农赖 商而 三 双 , 十以上者 , 八 每名 给生胙一斤 , 首两双 。买 办 馒
关 键词 : 自然 法 ; 自由; 等 ; 平 民主
作 者 简 介 : 沪平 ( 96 )男 , 倪 17 一 , 浙江 平 湖人 , 海社 会 科 学院 经 济研 究所 经 济 思想 史 专业 20 上 0 8级博 士研 究生 , 究 方 向: 研 经济 思想 史 。
中 图分 类 号 :9 3 D 0
力 ” 陈 亮 主 张 “ 生 不 能 无 欲 ” 浙 东 事 功 学 派 重 利 轻 举 ” 一般 以 3 5年为一任 。 人 。 , —
义倾 向的义 利观 . 为浙江 人精神 中“ 成 敢为天 下先 ” 意
3 族 田管理者没 有丰厚报 酬。担任管理者 主要是 、
一
识 的伦 理遗传基 因 末 。 浙东事 功学派旗 帜鲜明地提 出 了重视工 商业 的 但